美國超導的電影
『壹』 關於《阿凡達》的影視劇評說,600字左右,拜託!
編者按:
詹姆斯·卡梅隆的《阿凡達》再次運用最牛的技術和最完美的電影語言締造了一個票房神話。這位非大片不拍的導演沒讓世界失望。短短十幾天,《阿凡達》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卡梅隆一躍成為全球唯一一位擁有兩部全球票房超過10億美元的導演。他就像片中那個騎著巨龍歸來的魅影騎士。我們的「世界之王」再臨了。
《阿凡達》是部再主流不過的電影了。這種主流氣質似曾相識,又屢試不爽。從《阿凡達》里,我們可以看到美國電影人的思想和意志,更可以看到中國電影與好萊塢電影工業的差距。這個評論類的專題可以讓大家從《阿凡達》里全面了解美國電影和美國文化。
文明篇
開好車一定是好人嗎?
當一艘艘染著鮮血的貨輪載著從各個古老文明掠奪來的財富時,西方民眾深深陷入了對文明與野蠻的反思與爭論。然而,有錢有權的既得利益者們對此卻滿不在乎。
幾百年來,靠火葯和工業革命平地崛起的西方人開始了對生活品味的探尋。這些暴發戶開始了從里到外的窮折騰。他們在對文化和生活習慣的裝修中漸漸迷失,在財富的積累過程中喪失本心。這些自以為文明的西方冒險家卻在以最野蠻的方式入侵古老文明。
當一艘艘染著鮮血的貨輪載著從各個古老文明掠奪來的財富時,西方民眾深深陷入了對文明與野蠻的反思與爭論。媒體公開譴責這種慘絕人寰的掠奪行為。然而,有錢有權的既得利益者們對此卻滿不在乎。這群貴族和探險者們洗去手中的鮮血,刮掉唏噓的鬍渣,穿上了最華麗的衣冠,人五人六了。馮小剛在《天下無賊》里借劉德華的嘴說出了他的心聲:「開好車就一定是好人嗎?」
1929年,美國著名人類學家羅伯特·路威寫了令世界汗顏的《文明與野蠻》一書。這本書探尋人類文明進程,可謂事無巨細。最要命的是,路威還對照了「文明人」和「野蠻人」的異同。結論令人啼笑皆非,彷彿置身《人猿星球》的世界。
1933年,美國電影人在經濟蕭條時期拍攝了《金剛》。這部電影至今仍被視為對照文明與野蠻的最佳影片。片中金剛雖是野蠻的動物,卻比高傲的劇作家懂得表達情感。人類雖然文明,卻不顧金剛的權利,將他俘獲進行展覽。美女愛上野獸,這不得不說是人類世界出了問題。
《阿凡達》里,卡梅隆也運用了平行對照的形式。人類世界充滿機械,顯得冰冷而毫無生趣。納美人的世界鬱郁蔥蔥,人與人圍著篝火團坐,人情味濃郁。人類對待大自然粗暴掠取,納美人則懂得生態保護和能量循環。先進文明智慧還是原始文明智慧一下昭然若揭。
卡梅隆是平行對照的高手。《泰坦尼克號》里,他對照了三等艙、二等艙和頭等艙的眾生百態,突出了當時森嚴的階級制度。《阿凡達》里對文明與野蠻的顛覆與對比讓觀眾認識到了人類的醜陋,為人們敲響了反思與展望的警鍾。
人性篇
愛情、勇氣與責任
近年來的主流大片,少有對人類美好心靈的贊頌與謳歌,絲毫沒有站在人類高度看待問題的豁達。很多人眼裡只有金錢,因而他們永遠無法與卡梅隆比肩,只能在殿堂對面的澡堂里掃地。
不論冷兵器時代還是熱核武器時代,人類主流精神對愛情、勇氣與責任這三個主題都是贊頌的。大多美國主流影片的主題也同樣如此。
翻看美國影史佳作,不論《卡薩布蘭卡》、《羅馬假日》,還是《魂斷藍橋》,這些經典影片也盡有著這些經典元素。而帶有古希臘英雄主義情結的影片則更不用說。近些年的《最後一個莫西幹人》、《勇敢的心》、《與狼共舞》、《角鬥士》和《特洛伊》等等也同有此類元素。看似不著邊際的科幻大片,如《蜘蛛俠》、《蝙蝠俠》、《超人》、《指環王》、《金剛》、《金剛狼》、《變形金剛》、《星際迷航》和《阿凡達》也同樣有著此類情結。可以說,這些經典元素是這些影片融入主流,獲得成功的關鍵。
跟愛情、勇氣與責任相對照的是仇恨、膽小和懦弱。有時編導會在影片里安排一個具有此類負面精神的人物以跟主角進行對照,而有時編導則會讓主人公出場時多少帶有此類氣質,好給主人公以成長空間,進行蛻變。卡梅隆便在《阿凡達》的故事裡用的後種方式塑造主人公的英雄氣質。當傑克騎著魅影出現在手足無措的納美人面前時,觀眾一下覺得傑克異常高大,為傑克的成長感到興奮。而那一刻,傑克也從夾在地球人立場和道德中間的瘸子,變成了精神世界的巨人。
卡梅隆是講故事的高手,他在此前便很好地把玩過此類主題。《終結者》里,未來戰士和莎拉的愛情讓人覺得驚心動魄。約翰·康納的父親受未來約翰·康納的影響,變成了堅強的戰士。《異形2》里,雷普莉對特種部隊隊長同有著愛情。女孩面前,雷普莉的勇氣與責任絲毫不遜於男人。《真實謊言》里哈利的妻子和《泰坦尼克號》里的羅絲同樣如此。
反觀近年來的眾多主流大片,則少有對人類美好心靈的贊頌與謳歌,絲毫沒有站在人類高度看待問題的豁達。很多人眼裡只有金錢,因而他們永遠無法與卡梅隆比肩,只能在殿堂對面的澡堂里掃地。
殖民篇
《阿凡達》折射北美殖民史
英勇的原住民以血肉之軀和冷兵器與武力強大的地球人抗衡。這種武力上的不平等也讓人更傾向於同情弱者。這也是《阿凡達》成功的一大要素。
美國人自詡為清教徒創建的國家。但實際上,北美大地真正的主人是印第安人。據統計,美國西進運動中約有100萬印第安原住民被屠殺。
最早一批從東岸登陸來到北美大地的歐洲人確為清教徒。他們擁有堅定的信仰和較高水準的文化。但隨後來到這片「自由之地」的拓荒者的成分便顯得有些良莠不齊了。武器與發展程度的不對等令原住民的權益自然受到侵犯。同其他老牌帝國主義國家一樣,美國這個手上沾滿鮮血的暴發戶國家日後要不斷為先人犯下的罪過反思。
《阿凡達》里,地球人為尋找超導能源,於是希望趕走納美人的情節基本就是北美大陸殖民史的折射。類似的故事在凱文·科斯特納的《與狼共舞》里有最直白的體現。不同的是,《與狼共舞》中的浪漫夾雜著宿命的酸澀,《阿凡達》則結合了希臘神話般的浪漫英雄主義,給了故事以美好結局。
盡管《阿凡達》在美國是PG-13的電影,展現地球人與納美人殺戮的橋段卻跟真實戰爭無異。不論地球人還是納美人,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英勇的原住民以血肉之軀和冷兵器與武力強大的地球人抗衡。這種武力上的不平等也讓人更傾向於同情弱者。這也是《阿凡達》成功的一大要素。戰爭開始後,觀眾不再是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德國人、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甚至不再是地球人。觀眾真正跳了出來,成了無國界,甚至無宇宙界的人種。這是卡梅隆的巨大成功。這種可以讓旁觀者忘記身份的藝術手法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民主篇
納美人的民主更純粹
納美部落圍著篝火坐在一起的畫面在暗示圓桌,即平等。相比之下,卡梅隆在設計地球人類的布景時,採用的都是方桌。這就讓人不免感覺納美人的民主更加純粹,也更接近理想模型。
對社會制度的辯證始終是歐美電影的一大特色。當年特里·吉列姆的《妙想天開》揭示出社會制度出現問題後,每個人都無法置之度外。2008年的影史絕作《蝙蝠俠:黑暗騎士》更是辯證了民主的實質,探討了人的平等。
《阿凡達》里,看似專橫的未來地球人軍隊實際也在沿用民主制度。這點從軍部一開始要徵求傑克意見等細節可以看出,美國人的社會制度沒有根本變化。但影片進行到末尾,我們看到誇里奇上校和唯利是圖的塞弗里奇專橫無理,對以傑克為代表的鴿派極端粗暴。這似乎與我們印象中西方發達國家彬彬有禮的民主制度有些出入。可實際上,這正是美國民主社會的真實寫照。
奧巴馬上台之前便承諾美國要撤出「反恐戰爭」。然而,一年過去了,美國還在繼續向阿富汗增兵,士兵死亡人數也在繼續攀升。而本·拉登呢?依舊是個傳說。這讓許多人對奧巴馬,甚至美國的民主制度產生質疑。
有人說民主制度是多數人的暴政。實際這是對民主概念的歪曲解釋。事實上,民主制度是大家講好游戲規則後,大家按規則來玩。所以並不存在誰暴政誰的問題,因為大家是講好了的。
有趣的是,《阿凡達》里的納美人同樣在用民主制。看似古老落後的納美人在社會制度上跟地球人是一樣的。納美人雖是家族企業,但做事也要大家圍成圓形商討。整個納美部落圍著篝火坐在一起的畫面在暗示圓桌,即平等。相比之下,卡梅隆在設計地球人類的布景時,採用的都是方桌。這就讓人不免感覺納美人的民主更加純粹,也更接近理想模型。這是對地球人越活越回陷的一記耳刮。
『貳』 找一部美國電影,主人公 非常聰明!但生下來就是超導體,...
生死狙擊》
在美國軍隊中服役多年,且在戰場上有過優異表現的狙擊手鮑勃·李·斯瓦格(馬克·沃爾伯格)在骨子裡並不喜歡過這種整日與冰冷的槍械為伴的日子。於是,斯瓦格在堅持到退伍之後便帶著自己那條忠實的愛犬一同來到了偏僻的阿肯色州。開始過上自己嚮往已久的平靜日子。
然而,斯瓦格幸福的寧靜生活並未持續多久,便被無情地打破了。斯瓦格曾經的上司帶著一隊人找上門來。希望,憑借他多年的狙擊經驗,在總統舉行街頭演講的時候出手相助,在暗處為總統擔任保鏢。因為,政府方面此前收到消息稱有恐怖分子或者殺手將會有所行動,對總統的人身安全不利。善良誠實的斯瓦格經不起上司的勸說,便應允接受了這一任務。到了總統演講那天,斯瓦格站在演講台對面的大樓里監視著,突然一聲槍響,總統的身邊的衣索比亞大主教中槍倒地。斯瓦格正要提槍去抓住槍手的時候,身後的警察突然對他開始攻擊,還沒有回過神來的斯瓦格就這樣稀里糊塗地被當作刺殺總統的疑犯通緝。還好斯瓦格身手敏捷,身中兩槍跌出窗外,逃離現場。
仔細的思考過後,斯瓦格方才清醒,原來自己從一開始便被人陷害成替罪羊。於是,斯瓦格拚命展開調查,追逐真凶,親手為自己洗脫罪責
{
『叄』 尼古拉特斯拉
古拉·特斯拉
網路名片
尼古拉·特斯拉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是世界知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機械工程師和電機工程師。塞爾維亞血統的他出生在克羅埃西亞(後並入奧地利帝國)。特斯拉被認為是歷史上一位重要的發明家。他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對電和磁性做出了傑出貢獻。他的專利和理論工作形式依據現代交變電流電力(AC)的系統,包括多相電力分配系統和AC馬達,幫助了他帶起第二次工業革命。
中文名: 尼古拉·特斯拉
外文名: Nikola Tesla
國籍: 克羅埃西亞共和國
民族: 塞爾維亞
出生地: 克羅埃西亞Smiljan
出生日期: 1856年7月10日
逝世日期: 1943年1月7日
職業: 發明家、物理學家
畢業院校: 格拉茲科技大學
信仰: 塞爾維亞正教
主要成就: 交流電,特斯拉線圈,粒子束武器
特斯拉渦輪發動機,非同步電動機
旋轉磁場,地面固定波,雙線線圈
無線技術
塞爾維亞文: Никола Тесла
後世影響 : 恩斯特·馬赫
前人傳承: Gano Dunn
目錄
人物生平
個人經歷
名言
時代的異端:交流電的發明
百年標記的尼亞加拉水電站
無私的奉獻:免徵收交流電的專利版稅
尼古拉·特斯拉早年
尼古拉·特斯拉在匈牙利與法國
展開
編輯本段
人物生平
評價
「科學界普遍認為,人類有史以來的兩個曠世奇才,一個是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另一個就是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
成就
在美國,特斯拉在歷史上或通俗文化上的名聲可以媲美任何其他的發明家或科學家。1893年他展示了無線通訊並成為了電流之戰的贏家之後,就成為了美國最偉大的電子工程師之一而備受尊敬。許多他早期的成果變成現代電子工程的先驅,而且他的許多發現極具開創性和重要性。在公元1943年,美國最高法院承認他為無線電的發明者。
在使用電的現代世界上到處都可以看見特斯拉的遺產。撇開他在電磁學和工程上的成就,
特斯拉也被認為對機器人、彈道學、資訊科學、核子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上等各種領域有貢獻。特斯拉晚年被視為一個瘋狂科學家並由於宣稱可以創造怪異的科學發明而被注意。許多他的成就已伴隨著一些爭議被應用,去支持著許多的偽科學,如幽浮理論和新世紀神秘理論。特斯拉當代的欽佩者視他為「創造出二十世紀的人」。
他是一個被世界遺忘的偉人。交流發電機就是他發明的,而愛迪生鍾愛自己發明的直流發電機,極力打壓Tesla。如果Tesla不是被迫放棄了交流電的專利權供世人免費使用(每馬力$2.53),那他會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他的夢想就是給世界提供用之不竭的能源。特斯拉從不在意他的財務狀況,於窮困且被遺忘的情況下病逝,享年86歲。雖然他是一個絕世天才,但很遺憾沒有多少人記得他。
編輯本段
個人經歷
1856年7月10日,他生於南斯拉夫克羅埃西亞的斯米良,他父親是牧師,母親是打蛋器的發明者。他一生
尼古拉特斯拉
的發明無數。 1882年,他繼愛迪生發明直流電(DC)後不久,發明了交流電(AC),並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發電機,並創立了多相電力傳輸技術。 1895年,他替美國尼亞加拉發電站製造發電機組,致使該發電站至今仍是世界著名水電站之一。 1897年,他使馬可尼的無線電通信理論成為現實。 1898年,他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無線電遙控船,無線電遙控技術取得專利(美國專利號#613.809)。 1899年,他發明了X光(X-Ray)攝影技術。甚至以他名字而命名的磁密度單位(1 Tesla = 10,000 Gause)更表明他在磁學上的貢獻。
年輕時的特斯拉 非常的聰明,可以在腦子中飛快地完成復雜計算,老師總認為他在作弊。
特斯拉 能流利地說多種語言。除了克羅埃西亞語外,他還會說7種語言:捷克語, 英語,法語,德語,匈牙利語, 義大利語,拉丁語。
中年時特斯拉與馬克·吐溫成為了親密的朋友,他們在實驗室和其它地方共度了許多時光。
編輯本段
名言
天才出於勤奮,為了獻身科學研究事業,特斯拉終身不娶。他說:「電給我疲乏衰弱的身軀注入了最寶貴的東西一一生命的活力、精神的活力」。他為了把構思轉變成現實發明,他捨不得睡覺,每天只睡2個多小時,最終獨自獲得1000多項發明專利。有道是:「天才勤奮性難移,無需揚鞭自奮蹄;終生努力演大戲,驚世偉業創奇跡。」特斯拉的專利是他個人獨自構思和撰寫的,是名副其實的專利發明人;而愛迪生的專利是靠他創立的美國通用電器公司的龐大的實驗隊伍完成的,愛迪生因為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老闆而擁有專利,愛迪生並不是真正的專利發明人;特斯拉於布拉格大學畢業,愛迪生小學未畢業,因此,一對一比較而言,獨行俠特斯拉個人的科學與發明成就比完全依賴於商業研發團隊的愛迪生個人的純商業發明成就要偉大許多倍。雖然他一生不斷地致力於研究和創造,並取得約 1000 個發明專利。但他一生的研究不是為著一己之利。特斯拉最多產的創造時期是在美國度過的。其中很大一部分直到今天仍無法重復。例如:輻射能量接收器。除了知道這是一個關於宇宙線能量的轉換器外,我們對它的工作原理一無所知。可惜,與他同時代的企業家利用了這位天才科學家的愛心和才華,騙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榮譽,因他的發明而腰纏萬貫。但特斯拉卻是窮困潦倒、長年經濟拮據。1943年1月5日晚間到8日早上之間的某個時間,特斯拉在紐約旅館孤獨地死於心臟衰竭,享年86歲。因為拒絕出售他的交流電專利,特斯拉臨終時已經債台高築。
為何這樣非凡的科學家會被歷史淡忘呢?從未有人傳頌?因為他那些另類發明雖然對人類有著重大的貢獻,但與此同時卻促使很多賺錢的企業瞬間倒閉,打壓他的人有愛迪生、支持過他又拋棄了他的J. Pierpont Morgan(約翰·皮爾龐特·摩根)等,在他死後美國政府人為秘密刪除了有關他的歷史記載和報道,他的研究成果大部分被收繳並列入高級機密,所以他的名字被抹去了。
編輯本段
時代的異端:交流電的發明
1888年,當時眾多報章皆大肆報導:著名發明家愛迪生(Thomas Edison)宣稱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科學界一大「異端」,他所發明的交流電(AC)直接影響人類的性命安全,
特斯拉死光與無限遠距離傳輸1億伏電裝置
並屢次展示狗和貓如何通過交流電後瞬間死亡(「電椅」死刑亦因此被啟發出來------據說愛迪生為了打擊交流電,買通美國某些州政府官員,把當地死刑由絞刑改為交流電電刑。可交流電電不死人,把犯人都電成半死)。
但事實上,今天大家都知道,世界是何等需要交流電的存在。交流電的發明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增進了工業的發展並加促科學的進步。但為什麼愛迪生三番四次攻擊交流電和它的發明家——特斯拉呢?答案就是交流電的出現直接威脅了愛迪生所經營的直流電生意。因為使用直流電實在有太多的缺點和限制。如:直流電不利長途傳輸,每隔1公里則要增設發電站,但交流電卻可利用變壓器變壓作為長途輸電;使用直流電價錢較為昂貴,並且效能也遠遠不及交流電。基於利益上的沖突,愛迪生便極力打壓特斯拉的發明。
在此之前特斯拉為偉大科學家愛迪生共發明了24項新設計,包括直流電發電機的設計,並由愛迪
生取得專利,加以大量生產。可是他努力的報酬卻換來一場無情的騙局和嘲諷。結果,特斯拉心感忿怒並從此脫離愛迪生和他的公司。這就是歷史上電流之戰的序幕。
1888年,特斯拉得到西屋公司(Westing House)的企業家喬治威斯汀豪斯(Geovge Westing House)支持研發已構思了6年的交流電體系。半年後,他研製的交流電發電機取得專利,並應美國電機工程師學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邀請講解和示範交流電體系的研究成果。因為交流電的效能遠比直流電優勝,因此交流電開始廣泛採用,並慢慢取替傳統直流電的位置。在利益的驅動下,愛迪生大力抨擊特斯拉,並將其冠以「科學異端」之名,一場科學迫害應運而起。雖然今天交流電成為工業和社會供電的主流,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但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的名字卻一直被人遺忘,甚至一直未受到應有的平反。這就是「正統」科學的傑作。
編輯本段
百年標記的尼亞加拉水電站
如果大家曾到過美國尼亞加拉大瀑布(Niagara Falls),相信大家都會為這幅壯麗的奇觀而發出由衷的贊嘆。 數以萬噸的河水從四方八面匯流,以山崩地裂之勢傾瀉下來,河水猛然沖擊的隆隆聲響,令人生畏。在這條川流不息的河流里,蘊藏著意想不到的豐富資源。
1897年,舉世知名的尼亞加拉水電站中,第一座10萬匹馬力的發電站建成,成為35公里外的紐約州水牛城(The City of Buffalo)的主要供電來源。其後十多座大大小小的發電站相繼建成,每日所生產的電力足以供應美國紐約州和加拿大安大略省總需求的四分之一。至今,這項建成足足超過100年的電力建設仍然運作如常,從未間斷地產出天然能源,可謂是人類近百年科學史上的一大奇跡。
這項科學上的百年奇跡,就是天才科學家特斯拉在三十多歲時的一項設計,當中共運用了他9項專利發明,包括特斯拉所發明的交流電發電機和交流電輸電技術。
其實在當時的工商業、公共設置和家用電器,都使用著費用高昂的直流電。因為在電路上的損耗,使用直流電時必須每隔一公里便建設一套發電機組。所以在建造尼亞加拉水電站時,如將電力以直流電方式傳送,輸電至35公里以外的紐約州水牛城,是不可能的。所以建設尼亞加拉水電站時,美國人採用了特斯拉發明的交流電供、輸電技術,用高壓電來實現了遠距離供電。這項劃時代的發明,不僅解決了尼亞加拉水電站作遠距離供電的難題,並且帶給人們一個既方便又便宜的用電環境。
後來,人們在尼亞加拉瀑布的公園中樹立了特斯拉的銅像,以紀念他在尼亞加拉水電站上的貢獻。
編輯本段
無私的奉獻:免徵收交流電的專利版稅
特斯拉一生的發明見證著他對社會無私的貢獻。雖然他一生致力不斷研究,並取得約 1000 個專利發明。但他晚年卻是窮困潦倒,長年經濟拮據。雖然,有不少企業家利用了這位天才科學家的愛心和才華,騙取了他的研究成果和榮譽,可是晚年的他依然為著人類的幸福而努力研究和發明。
在特斯拉眾多的發明裡,最惠及大眾的莫過於交流電 (AC) 及交流電發電機了。在世界每一角落,經貿的發展、科學的進步和生活的享受都離不開交流電的幫助。2003 年年末的美國大停電和歐洲大停電,就曾陷社會和經濟於大癱瘓。早於1882 年,特斯拉已經發明了世界第一台交流電發電機,更於1885 年發明多相電流和多相傳電技術,就是現在全世界廣泛應用的
50-60Hz( 赫茲 ) 傳送電力的方法。
愛迪生發明直流電後,電器得到廣泛應用,而電費同時卻十分高昂,所以經營輸出直流電成為了當時最賺錢的生意。到1884 年,特斯拉脫離愛迪生公司後,遇上西屋公司負責人喬治威斯汀豪斯 (George Westinghouse) ,並在其支持下於1888 年正式將交流電帶給當時代的社會。在 1893 年 1 月位於芝加哥的一次世界博覽會開幕禮中,特斯拉展示了交流電同時點亮了 90,000 盞燈泡的供電能力,震懾全場,因為直流電根本達不到這種效果。事後,特斯拉因此次展示取得了尼亞加拉水電站電力設計的承辦權。
從此交流電咸魚翻身,取代了直流電成為供電的主流。而特斯拉擁有著交流電的專利權,在當時每生產一匹交流電就必須向特斯拉繳納1美元的版稅。在強大的利益驅動下,當時一股財團勢力要脅特斯拉放棄此項專利權,並意圖獨占牟利。經過多番交涉後,特斯拉決定放棄交流電的專利權,條件是交流電的專利將永久公開。從此他便撕掉了交流電的專利,損失了收取版稅的權利。從此交流電再沒有專利,成為一樣免費的發明。
編輯本段
尼古拉·特斯拉早年
據傳聞,特斯拉在一個電閃雷鳴的午夜,出生於一個名叫Smiljan村莊的塞爾維亞人家庭中。
這個村莊位於奧地利帝國(今克羅埃西亞共和國)的Lika區Gospić附近。 他的受洗紀錄說明了他出生於 1856年6月28日 [N.S. July 10], 並由塞爾維亞東正教神父Toma Oklobdžija為他受洗。他的父親名為Rev. Milutin Tesla,在斯雷姆斯基卡爾洛夫奇教區的塞爾維亞東正教教堂里當神父。他的母親名為Đuka Mandić,本身就是一位塞爾維亞東正教神父的女兒,並且非常擅長於製作家庭手工工具。她能背許多塞爾維亞史詩,但從未學過認字。他的教父,Jovan Drenovac,是保衛軍事邊疆的陸軍上尉。特斯拉為家中五個孩子之一,有一個兄弟(Dane,在尼古拉五歲時死於騎馬意外)和三個姊妹(Milka, Angelina 和 Marica)。1862年時他的家庭移居到Gospić。特斯拉在 克羅埃西亞的卡爾洛瓦茨上學,並在1875年奧地利的格拉茲科技大學修讀電子工程。在那裡,他學習交流電的應用。至少有兩份材料說明他在格拉茨大學獲得了學士學位。 然而他的學校卻宣稱他從來沒有獲得過學位,他在大學一年級只上了第一學期的課,並且在那期間已經不聽課了。據他大學室友所說,特斯拉沒有畢業。在1878年,他離開格拉茨並且與家裡斷絕了所有的聯系。他的朋友以為他在Mura淹死了。他去了斯洛維尼亞的馬爾博里,在那裡他首次被聘為助理工程師一年。在這期間他患上了神經衰弱。他的父親一直勸他回到布拉格大學的Charles-Ferdinand分校,於是他於1880年到那裡讀了夏季學期。然而當他父親死後,他離開了大學,只完成了一個學期
特斯拉熱衷於閱讀各種書籍,記下整本書。他的記憶就像照相機一般(生動記憶 。特斯拉在他的自傳里敘述了他所經歷的靈感的每一細節部分。在早年,他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病痛折磨。承受著奇怪的痛苦,眩目的閃光時常會出現在他眼前,並伴隨著幻覺。大多數時候,這些幻像有關於一個詞或者一個即將閃現的念頭;僅僅聽到一個詞,他就能想像這個物體的實際細節。現代的通感者也報告了相同的症狀。特斯拉能夠在試驗製造以前在腦中詳細的視覺化他的發明。這是一項如今被稱為視覺思維的技巧。特斯拉也經常快速的回憶起發生在他早年生活的事,這種情況在他的孩提時代已經出現了。
編輯本段
尼古拉·特斯拉在匈牙利與法國
在1881年,他移居去了匈牙利的布達佩斯,去為那裡一家電報公司(美國通訊公司)工作。那裡,他遇見了Nebojša Petrović,一個從奧地利來的年輕發明家。盡管他們的收入微薄,他們仍然一起做了一個項目,使用雙渦輪機來產生持續的電流。當電話業務在布達佩斯展開時,特斯拉成為了公司主要的電氣專家。並在不久以後為這個國家設計了第一個電話系統。同時他也開發了一種設備,據某些人說是電話中繼器或是擴音器,而某些人則說可能是第一個揚聲器。在1882年他去了法國巴黎,在歐陸愛迪生公司做一名工程師,設計改進電器。同年特斯拉發明了感應馬達並開始開發各種用到旋轉磁場的設備(於1888年取得了專利)。
不久以後,特斯拉因得知母親病危而急匆匆地離開巴黎,剛到達不久後的幾個小時母親就死了,當時為1882年4月。她的最後一句話是:「你終於來了,尼古拉,我的驕傲。」當她死後,特斯拉就病了。他在母親的出生地Gračac附近的Tomingaj村和Gospić休養了兩三個星期。
編輯本段
尼古拉·特斯拉在美國
1884 年,特斯拉第一次踏上美國國土,除了前一個工作的經理 Charles Batchelor 所寫的推薦函外,他幾乎是一無所有。這封信是寫給愛迪生的,當中提到:「我知道有兩個偉大的人,你是其中之一,另一個就是這個年輕人了。」愛迪生僱用了特斯拉,安排他在愛迪生機械公司工作。特斯拉開始為愛迪生進行簡單的電器設計,他進步很快,不久以後就能解決公司最難的問題了。特斯拉完全負責了愛迪生公司直流電機的重新設計。
1919年,特斯拉寫道:如果他完成馬達和發電機的改進工作,愛迪生將提供給他驚人的50000美元(如計入通貨膨脹,相當於今天(2006年)的1,000,000美元)。特斯拉說他的工作持續了將近一年,幾乎整個重新設計了,使愛迪生公司從中獲得巨大的利潤和新的專利所有權。當特斯拉要求50000美元時,據傳聞愛迪生回答他:「特斯拉,你不懂我們美國人的幽默。」拒絕給他錢。當特斯拉要求每周薪水25美元遭到拒絕後,他辭職了。當時特斯拉的薪水是每周18美元,獎金會在53歲後支付,這個數字和公司創始人是一樣的。他最後去挖了一小段時間水渠---作為對愛迪生公司的諷刺,愛迪生也希望永遠也不會再聽到特斯拉AC交流電的消息,並相信直流電才是未來。特斯拉專注於交流電系統的設計,即使在他挖水渠的時候。
編輯本段
尼古拉·特斯拉中年
在1886年,Tesla 創建了自己的公司, Tesla 電燈與電氣製造公司(Tesla Electric Light & Manufacturing)。投資商不同意Tesla 關於交流電馬達的計劃,並且最終罷免了他的職務。在1886年到 1887年期間,Tesla 在紐約做一個普通的勞動者, 既是為了糊口,也是為他的下一個工程計劃積累資金。 在1887年, 他組裝了最早的無電刷交流電感應馬達(brushless alternating current inction motor), 並在1888年展示給美國電氣工程師協會 (American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現在的 IEEE)。 同年(1888),他發展了他的 Tesla coil 定律
1887年四月, Tesla 開始使用他自己的設備single node vacuum tubes (similar to his patent #514,170 ), 去研究被後來稱為X-光的東西。他的設備不同與其它X光設備,因為沒有目標電極。
編輯本段
科羅拉多成名
於1889年,特斯拉決定遷往有讓他有做高頻高壓實驗地方的科羅拉多州的科羅拉多斯普林斯,並開始在那兒搞研究。到達後不久他向法國記者說,他正在做用無線傳電將訊號從派克斯峰(他附近的一座山)送到巴黎的實驗。特斯拉的日記有著他跟電離層及地下經縱波或橫波傳播的地電流相關的實驗說明。在實驗室中,特斯拉證明了泥土是導電體及製造出人工閃電(放出的電有數百萬伏,最長的有135英尺長)。特斯拉亦有研究大氣層電力,觀察他用接收器收到的閃電訊號。由復製品可見,特斯拉的接收器及金屬檢波器電路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復雜性(例如:分散式高Q螺旋共振管、無線電波反饋、原外差效應及再生技巧)。特斯拉聲稱他這時觀測到駐波。在科羅拉多實驗室里,他「記錄」到他相信是外太空電波訊號的訊號,不過他的宣稱和數據都被科學社群給否決了。他提到從他接收器的數據中有著重覆的訊號,跟他已經提及過的雷電及土壤干擾上得到的訊號本質上很不同。他以後更明確地重提那些訊號是一組組地出現,一個、兩個、三個及四個地合出一起的組。特斯拉的後半生都在嘗試向火星發訊。1996年科拉姆發表了一篇木星上的等離子環形圓紋曲面訊號分析,當中指出了科羅拉多的火星沉落,和特斯拉仍在的1889年夏季的木星訊號中止一致。
特斯拉於1900年1月7日離開了科羅拉多斯普林斯。實驗室被拆除,裡面的東西全都被賣掉來抵債。科羅拉多實驗准備好特斯拉去做好下一個計劃,建立一個無線能量發射設施,也就是後來的華登克里夫塔。特斯拉因發明增加電子波動強度的儀器而被授與美國專利 685,012。美國專利局的分類系統現時把這個專利放進了初級分類178/43 (「傳電/太空電感應」),盡管其他適用的分類還包括了505/825(「低溫超導相關儀器」)。
編輯本段
尼古拉·特斯拉晚年
1900年,特斯拉拿著150,000美金 (51%來自於J.P. 摩根) 開始計劃華登克里夫塔。於1902的七月,特斯拉的研究從休士頓街移到了華登克里夫塔。此塔最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拆除而報廢。當時的報紙稱華登克里夫塔為「特斯拉的百萬大建築」。於1904年,美國專利局撤銷了原本的判決,給了古列爾莫·馬可尼(Guglielmo Marconi)無線電的專利權,之後特斯拉便開始他的無線電專利權之戰。1906年,在他的50歲生日之際,特斯拉示範了他的200匹馬力(150千瓦),每分鍾一千五百轉的無葉片渦輪。1900年-1911年之間,在紐約的Waterside Power Station,他的一些無葉渦輪引擎被測試到100–5000匹馬力。
編輯本段
場論
81歲的特斯拉聲稱他已經完成了《重力的動態理論》。他表示這個理論「在任何細節中都運作的完美無暇」而他希望趕快向全世界公布。這個理論從沒被正式出版過。這個理論在當時的科學基礎看來是荒繆無稽的。有一些人甚至懷疑特斯拉從沒完整得出一個統一場論。
編輯本段
理論發明
特斯拉開始推理關於用電和磁翹曲 (或僅是改變) 空間和時間的可能性,並且想使其能被人們所控制。在他臨終之時,特斯拉深深著迷於波粒二象性,也就是電磁波既是波,也是粒子的理論,一個早已被量子物理所納入的主張。特斯拉對此領域的研究使其有了一個想法,那便是操弄一定模式的電磁波去創造出「光之牆」。此神秘之牆能使時間、空間、重力和物質被意志所改變,並產生出一系列似乎只在科幻小說中出現的事物,包括反重力太空船、空間傳送和時間旅行。他最奇異的發明可能就屬「意識攝像」機器。特斯拉設想,當一個意識在腦中形成,就會有一個相對應的圖案在視網膜上出現,並且這段經由神經元傳導的電子檔案能被一個機器讀出且記錄下來。這段資訊能之後再被一個人工視神經處理,然後回放到銀幕上。詳細可看電影<<致命魔術>>
編輯本段
通古斯大爆炸與特斯拉
關於通古斯大爆炸,推測說只是這位曠世奇才特斯拉的一次交流電試運轉。根據其樹木的炭化程度及土地的磁化,可發現這並不是一般的線形閃電所造成,而更像球形閃電所釋放的巨大能量。在此爆炸發生前期的夜晚,莫斯科等城市上空均出現極亮的閃電,那很可能就是特斯拉在進行遠距離無線能量傳輸試驗。並經過精準的運算後(誤差不超過一度),准確將強大的交流電集中於通古斯這個杳無人煙之地。可以肯定的是,在爆炸發生時,特斯拉就在俄國伊爾庫茲克州,該地也是能夠看見大爆炸的地方之一 ,根據俄國當地史料記載 ,6月那日 特斯拉以電影之名召集當地數百群眾見證了通古斯大爆炸,當時沒有人相信該爆炸能夠由人所為。特斯拉的行為只是作為一個騙子而讓人們成為了見證奇跡時刻的巧合。
『肆』 找一部美國電影,主人公 非常聰明!但生下來就是超導體,怕電~ 所以一生就住在地下室,主人公非常喜歡看書
閃電奇跡 Powder (1995)
劇情簡介 · · · · · ·
鮑德的母親在生產前不幸遭到電擊,因為基因突變的緣故,使得他患有異於常人的白子症與超能力,為了保護他免於外界的嘲笑,二十年來一直將他軟禁在農舍的地下室,因此鮑德從未與外界有過任何接觸,隨著親人相繼過世,警方與社工人員發現了鮑德,面對殘酷的外界社會,鮑德該何去何從呢?對未來他又會作出何種決定?
http://group.mtime.com/filmov/discussion/802382/
『伍』 電影《阿凡達加長版》的1小時02分出現的雙螺旋槳飛行器在美軍真實的武器裝備里存在嗎
不存在這種直升機,基於科幻作品上的創作,這種類似的飛機影視作品上很多
阿凡達毒蠍直升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