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佛像電影
1. 女孩陪媽媽去拜佛,走前把佛像轉過身,把路過的和尚嚇了一跳的韓國電影叫什麼
名字是:大力女子都奉順
2. 金基德的《春夏秋冬又一春》到底講是什麼
金基德是非常聰明的一個人,這種聰明絕對不是指他天生多麼多麼的對鏡頭敏感或者直接說他生而就是做導演的料。我指的是他更深層次的,他對人與人關系的思考上的,或許還有對社會與人性的沖突。乃至自己對更深層次的宗教以至於上升到哲學方面的思考上來。
我對他最迷戀的一部戲是《春夏秋冬又一春》。其實吸引我的還是他思想中對「輪回」的認識而具體的表現出來。
故事是直接展開的,老和尚與小和尚相依為命的生活在一片世外桃源中,看得出來,老和尚也是曾經有故事的人。但從未提及過發生了什麼能讓他六根清凈的獨居世俗之外。小和尚卻是小,無憂無慮。與師傅服侍佛祖於孤燈之下。倒也是樂的快活。師傅不是多話的人,只是時常看著小和尚,默默不語。臉上盡是一片惋惜。直到又一次,小和尚獨自玩耍的時候。給魚、蛇、青蛙各自綁了一塊石頭,樂呵呵的看著他們拖著一塊累贅蹣跚前行。臉上一副天真的笑臉。老和尚看見之後重重責罰了小和尚。但是為時已晚了。蛇與青蛙都已經被石頭拖的累死了。小和尚拿著青蛙與蛇的屍體只是一個勁的哭。老和尚嘆了口氣,說道「你給他們綁的石頭,未嘗也不是你自己心靈的石頭」。故事就在這句禪機中埋下了伏筆。
日子看著一天天平平淡淡的接著度過了。小和尚長大,老和尚更老。但是平靜總會被打破,該來的總會來。一位進廟還願的都市女子最終吸引了小和尚,很輕而易舉的他們發生了關系。一切對於都市女子來說或許只是人生中一次旅途的邂逅。但是對於小和尚來說,確實打開了另一個天地。從此他也不甘於寂寞了。想要從此逃離出去。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明鏡台既然染了塵埃,就不再如以往般清澈透亮。終於有一天他走了出去,與其說是走更不如說是逃,逃離這個「世外桃源」。老和尚什麼都知道,卻只做不知道,不聞不問。只是嘆息一聲。也許一切的一切,早都有了預兆。報是終究要是還的。只是老和尚在佛前的時間更多了,彷彿除了佛,世間再無一切了。
小和尚最終還是回來了,彼時的他已經不再是一名和尚,他殺了那位當初與他海誓山盟的女人。他覺得世間再大卻彷彿沒有了自己的容身之所,他回來了。老和尚什麼也沒說,望著小和尚,就像當初看著他用石頭綁在那些小動物身上。一切其實都是報應,心靈的石頭最終也拖垮了小和尚。
於是,一切彷彿都順理成章的。入獄,又出獄。彼時小和尚已過不惑之年。再次回到早已空置多年的廟里。老和尚早已坐化多年。他突然明白了老和尚當年的苦衷,老和尚對著佛祖默默誦經時候那種悲愴。於是,他彷彿化為了當年的老和尚。
一切都彷彿輪回,深冬,一位女子將自己的孩子送來了廟里,什麼也沒說,老和尚接受了。他彷彿就一直在等這個孩子一樣。
故事最後的時候,小和尚獨自玩耍,將一塊小石頭塞進了魚、蛇、青蛙的嘴裡,笑嘻嘻的看著他們在艱難的跑開了。臉上露出了純真的笑容。而他的身後,老和尚默默的看著他做完了這一切,什麼也沒有說。思緒或已回到以前。
佛教中有輪回的說法,所謂種業因得業果。金基德在本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這種輪回的哲學,在本片最為顯著。而在《收件人不詳》中也有略微的穿插其中。但也只是一掃而過,《收件人不詳》更著重講的是關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矛盾。這里不表,而在《悲夢》之中,金基德彷彿將自己的宗教哲學一股腦的甩了出來,內容漸漸的有些失控了,短短的一百分鍾內要組織好講完即使金基德也覺得力不從心了。越來越有點「形而上學」。不過其中很多元素是我很喜歡的,不過這部電影真的沒懂,看到了一些小細節,覺得很有意思。整個故事卻沉悶而乏味。
金基德之於韓國,我認為是拔尖的一撥導演之一了。他對人性的思考,深刻嚴肅而發人深省。不止適用於韓國,在吾等國民身上也能發現那種病態,方能防範於未然。
拓展資料
金基德
編輯
1960年12月20日
慶尚北道奉化郡
韓國
金基德(Ki-k Kim),1960年12月20日出生於慶尚北道奉化郡,韓國導演,編劇。
1993年,憑借劇本《畫家與死囚》獲得劇作教育協會最佳劇本獎。1994年,憑借劇本《二次曝光》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1995年,憑借劇本《非法穿越》再次獲得韓國電影委員會最佳劇本獎 。1996年,拍攝了第一部電影《鱷魚藏屍日記》 。2000年,推出實驗作品《真相》,並組建自己的電影公司 。2003年,推出《春夏秋冬又一春》,角逐2004年的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2004年2月,憑借《撒瑪利亞女孩》第三次出征柏林電影節 。9月,憑借愛情片《空房間》獲得「最佳導演銀獅獎」 。2012年,憑借執導的第18部影片《聖殤》獲得第69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 。2013年6月,憑借執導的驚悚片《莫比烏斯》入圍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 。2014年,憑借執導的驚悚犯罪片《一對一》獲得第71屆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
2015年3月,受北京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邀請擔任「天壇獎」評委 。
2016年9月,金基德新片《網》在第73屆威尼斯電影節首映。
3. 春夏秋冬又一春結局什麼意思
最後畫面定格在山頂上的佛像俯視一切故事發生的地方,我突然明白了那句古話的意思。人在做,天在看。不管有沒有超然物外的存在看著我們,但是人生的終點在山上,我們終究要背負著所有的因果(也許因為記憶),來到精神的最高點,獲得最後的解脫。電影想告訴我們,人的精神有一個向上攀爬的軌跡。無論在途中發生了什麼,都將背負在自己身上,因為你記得那些發生的事情。在精神的氛圍中,你無法逃避那些曾經做過事情的意義。過去一直在現在之中,當你最後想走向一個純凈的精神境界,就必須面對過去的污濁。春夏秋冬又一春,又是一個輪回,人類滌盪身心,跨越群山,來到一個很高很高的地方,這是有些人所理解的人生之意義。
《春夏秋冬又一春》是由金基德執導,金永敏、吳英秀、金基德主演的一部韓國電影。影片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2003年9月19日於韓國上映。
4. 請介紹一下韓國電影《春夏秋冬又一春》
片名:春夏秋冬又一春
英文片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國家/地區:韓國
區域:亞洲
類型:劇情
導演:金基德
編劇:金基德
主演:金永敏 何麗珍 金浩授
分級:美國R
上映時間:2003-
劇情:荷花池邊的寺廟里住著老和尚和小和尚,一天,小和尚把蛇、青蛙和魚綁在石頭上,看到這些動物痛苦扭曲的身體小和尚哈哈大笑,面對小和尚的殘酷老和尚並沒有制止,而是無奈地搖頭,這是發生在春天的故事。過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經長成17歲的大人,這個偏僻的寺廟忽然出現了一個少女,少女是到寺廟療養的,小和尚對少女產生了情愫,於是在少女離開後不久也離開了從小長大的寺廟。
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10年之久,這時的小和尚已經變成了一個殺人犯,因為妻子的不忠與背叛,他親手結束了妻子的生命,從此他也背上了痛苦與折磨的包袱。回到寺廟的小和尚無法忍受良心的不安與折磨,他決定在佛像前自刎,就在他要結束自己的生命之際,老和尚解開了他的心結,他平靜的走下山,而他不知道的是老和尚已經圓寂在寺廟中。
過了很多年,小和尚已經變成了一個中年男人,這時的他已經刑滿釋放,再次回到寺廟中潛心佛學。直到他看到了一個女子將自己的孩子放在寺廟門口……不知不覺時間過去了多年,又是一個春天,這時的小和尚已經到了人生的暮年,就像當年的老和尚領著他一樣,他和當年的棄嬰在寺廟中生活,棄嬰如何當年的他一樣,把石頭塞入青蛙和蛇的身體里,像當年的他一樣笑得那麼開心……
看點:《春夏秋冬又一春》是大師金德基的又一部代表影片,以寺廟為背景,將人生中應該經歷的痛苦、煩惱、解脫、愛與恨等都融入其中,是一部深刻復雜的影片。
影片名為《春夏秋冬又一春》,將故事的情節也定格在不同的季節里,發生在春天裡的罪惡和救贖,夏天裡的慾望與放縱,秋天中蘊含的愛與恨,冬季里的哲學與反思,再到春的延續,生生不息。在這部表現人生思考與意義的影片里,具有濃郁的佛學色彩,導演將人生凝結為宇宙的四季,生生不息,循環不息,同時也提出了一個深刻的問題——人生的意義到底何在。
影片主要表現了一個人的人生歷程,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與中年,走後步入老年,這個僧人的人生軌跡與經歷,在金德基的細膩的筆觸中娓娓道來,充滿安靜、祥和與寧靜,客觀真實,如同一幕幕美好的畫卷展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自己去思考,去琢磨,去理解與揣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金德基的電影作品一向以灰暗的基調與黑暗的社會現象為表現對象,這如他自己所言:「我的電影,滲透了黑暗的人生經歷和對世界的憎惡,同時又是對世界慢慢理解的過程。」同樣,本片與金德基以往作品的風格一脈相承,所不同的是整部影片都滲透著對佛的認可與肯定,影片處處體現了「人性本惡」的事實與只有佛才能洗脫與拯救靈魂,同時也體現了佛學的思想——輪回。從開始中小和尚所製造的罪惡,到最後他為此進行的救贖與罪惡的結束,處處體現了輪回與救贖的主題。只有通過修行才能進行救贖,人來到世間就是為了受苦贖罪,同時影片也暗示了小和尚的將來也會和老和尚一樣,這正是佛學的思想。
5. 一部一個女子和和尚在一起的韓國電影
《春夏秋冬又一春》
2004年韓國第41屆大鍾電影獎最佳影片
導 演:金基德
編 劇:金基德
春——一個童僧拿著石頭,壓著河邊的一條魚的尾部,又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一隻青蛙和一條蛇。結果,老僧懲罰童僧,要他尋回已飄到海邊被他弄死的魚和青蛙。
夏——一個十七歲的少僧,感到深居簡出的日子頗為苦悶。突然間,一名少女病癒後來到寺廟療養。少僧開始忍受不住異性相吸所帶來的誘惑和溫暖……
秋——一個三十歲的青年在寺廟內自殺。老僧發現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帶領著一個剛到訪寺廟的少年念經,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個老僧已走到人生盡頭,正當他想脫離多年深居簡出的生活時,一個婦女突然探訪寺廟,並留下了自己的男嬰。結果,老僧與這名男嬰在寺廟繼續他們平靜的生活,仿如重新開始人生的循環……
影片主要表現了一個人的人生歷程,小和尚的童年、少年、青年與中年,走後步入老年,這個僧人的人生軌跡與經歷。
6. 兩個韓國人在泥漿里打架的電影叫什麼名字~ 一個男的是社會人 一個是明星 。結尾那個人拿佛像殺了人
中文名: 電影就是電影
外文名: It's Just A Movie
其它譯名: 영화는 영화다
導演: 張勛
主演: 蘇志燮, 姜至奐, 洪秀賢
類型: 動作
上映時間: 2008年9月11日
http://ke..com/view/1859522.htm
7. 「與神同行」其實是「與己同行」
《佛說壽生經》載:「人死後成為亡者的話,會在陰間49天內接受7次審判,陰間中的七大王會從謊言、懶惰、不義、背叛、暴力、殺人、天倫進行審判,只有通過所有審判的亡者才能轉世投胎。」
最近有一部在韓國賺夠了大家眼淚的電影:《與神同行》就是以此開頭,故事講述了消防隊員金子鴻因救火犧牲,死後,他見到了地獄使者江林、解怨脈和德春。由於他救人的義舉,被認定為貴人,但他需要依照罪業由輕到重,經歷七個地獄的審判,三位使者負責為他在接下來的49天做辯護。確保他能轉世。在以審判為電影主線中,主角按業的由輕到重分別經歷了: 殺人地獄、懶惰地獄、不義地獄、謊言地獄、背叛地獄、暴力地獄和天倫(人倫)地獄 ,主角分別在前幾個地獄都因非自私而是利他被判無罪,但最後暴力和天倫地獄中,出現了與家庭的糾葛,甚至要殺死重病的母親再和弟弟一起自殺,被弟弟發現,和暴力毆打了弟弟,因為愧疚離家十四年,才有了前面幾個地獄中主角不停賺錢供養家裡的事情,描述了主角生活艱辛經歷和不為他人知的心路糾葛,主角最後主角在業鏡中得到了母親的原諒,閻羅大王以陰律第一條: 人類在陽間獲得真心寬恕,陰間將不在審判 ,判主角轉世投胎而終,是一個有濃郁宗教色彩的電影,裡面讓我們感受情親的同時,對自己也有收獲和反思。獅子最後也是留著淚、點著贊看完的。
看完後,獅子坐著反思良久,如果我死後進入地獄中,會如何審判我,一方面膽小懼怕陰間刑罰,更重要的是回顧自己這一生有沒有虛度?反思中,不禁讓我想起了天主教的《七宗罪》和佛道色彩的《玉歷寶鈔》還有地藏經中關於地獄的描寫,其實不論是否真有地獄,從表層來看其實都是宗教來讓人們檢省自己的行為,對這個世界心存敬畏,從某種意義上,這也就是修行的初端,獅子覺得 修行其實就是修與行止 ,也就是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
七宗罪篇
人是可笑的傀儡,在破舞台上起舞,以跳舞、做愛為樂,完全不關心世界,不了解自己毫無價值,人並非為此而生
天主教的七宗罪其實不是上帝或者是基督說出來的,而是中世紀的教宗和神學家提出的,分別為:虛榮(VainGlory)或傲慢、嫉妒(Envy)、倦怠(Spiritual Apathy)、暴怒(Anger)、貪婪(Avarice)、饕餮(貪食)(Gluttony)以及色慾(Sexual Lust)。
但丁神曲中的地獄篇,把這七宗罪化成七種審判,和不同懲罰,比如色慾罪會判在硫磺和火焰中熏悶,嫉妒罪則把眼睛縫上,若犯饕餮罪會強迫進食老鼠,蟾蜍和蛇,末日審判中,所有犯罪的一起都仍到硫磺火湖中,可能西方火山比較多,他們覺得在那裡泡澡就是是最殘忍的刑罰了。
《玉歷寶鈔》篇
陽間三世,為非作歹皆由你 陰曹地府,古往今來饒過誰 橫批:六道輪回
此善書據說是一修行者行游陰司帶來的,詳細描寫了地府景象,入地府先見 因果碑 ,驚醒世人,後入「 出入生死 」大門,方知此身已死,入一殿 秦廣王 處見 孽鏡台 ,觀瞧自己一生行止,後按所犯罪業進入十殿由十殿閻王進行審判,入五殿 閻羅王 處, 登望鄉台 ,觀照親屬在亡者死後的百態:或哭、或笑、或哭里帶笑、或笑里藏哭、撕扯大罵、暗自賭咒。這十殿的陰律的罪責細化到人世間方方面面,如在一殿秦廣王處, 自殺者 需被陰差押解到死處,不斷反復經歷強於死時百千倍痛苦,滿日後,考核其其他罪業,壓往其他地獄判決受罰,最後壓到阿鼻大地獄(獅子在地藏經篇會解釋),永世不得超生。
在陽世未被審判的,逃脫的,在陰司都會一一受刑,沒有絲毫可避,大到殺人越貨、拐賣欺霸,小到短斤少兩、以次充好,都會受到相應的懲罰,古人創造刑罰真有一套,砍腳挖心、拔舌抽腸,鐵狗咬,鐵樹扎,苦不堪言。(獅子看到都毛骨悚然),陽世的大善人會輪轉到天道善處,犯罪少的,受刑完後,入十殿轉輪王處,允許投胎的,投胎者上 醧忘台 ,飲 孟婆湯 ,忘卻前世過往,迎接新生。
我覺得《與神同行》很大概念是模仿了此書,獅子覺得地府刑罰其實就在人間,有空去菜場轉一圈,那就是修羅場。菜場賣的動物的心肝脾肺腎,雞翅、豬蹄,不就是砍腳挖心的刑罰嘛,甚至早點鋪,把包子餡換成人肉,把油條換成罪人,那不就是地府景象。中國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是無限的,過去地府有十八層,現在文化高度發達,刑罰肯定翻翻了,地獄肯定也流水化作業了,可能三十六層也不夠吧。
《地藏經》篇
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如魚游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地藏經中的地獄在閻浮提東,號曰 鐵圍 ,其山黑邃,無日月光。鐵圍山中地獄在其中,地獄非常多但是大體分為 八熱地獄、八寒地獄,孤獨地獄、游僧地獄 ,然後又細分為 等活、黑繩、眾合、號叫、大叫喚、額部陀、尼剌部陀、阿吒吒 等 ,很多看不懂的名字,其實都是罪人在地獄受刑發出的聲音,比如阿吒吒就是凍成冰棍了發出的聲音,按照人們的罪業依次受刑。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 阿鼻地獄 ,在八熱地獄的最底層,阿鼻為梵語,翻譯為 無間 ,無間有五: 趣果無間 (命終直接墮落)、 受苦無間 (痛苦種類沒有窮盡)、 時 無 間 (受苦時間相續而無間斷。) 命 無 間 (受苦至死而復生沒有間斷) 身形無間 (多大身形都放得下,多少人都裝得下)。佛教認為犯 五逆罪 的人會落此地獄,即 殺父。殺母。 (此二為滅人倫) 殺阿羅漢 ,即得道的人(也有說墮胎同此報,因未出世孩兒清凈如阿羅漢)。 出佛身血 ,有說是因佛陀已涅槃,現毀壞佛像等(獅子認為是毀滅正法等同出佛身血)。 破和合僧 ,破壞修道人的清凈、團結。
後佛陀憐憫眾生苦難無邊,特意囑咐地藏菩薩化身救度眾生,地藏菩薩發下大願: 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獅子讀經的時候也畏懼地獄的苦楚也佩服聖人們的悲憫。
人間篇
禍福無門,惟人自召,地獄有情,與己同行。
那天堂、地獄、天國、凈土有沒有呢,獅子不知道,但獅子相信有,莊子雲,四海之外存而不論,除非等我去一趟回來告訴你們,但是那些地方的門票都是自己的心念和行為。
在佛教中講,人的意識深處有一個意識,記錄了人一生所有大小的事情,大到考學、成家、生孩子,小到上廁所沒帶紙、偷看鄰居大姐姐洗澡。我們在成長中,感覺很多東西經歷過就忘記了,其實沒有忘記,只是我們記不起來而已。在人在臨命終時,由於身體四大開始分散,暖和壽力也在消失,如烏龜脫殼般痛苦,意識會進入大昏迷,當壽力斷後,意識會慢慢蘇醒過來,由於外六識斷絕,深處意識便清明起來,人這時所有的六識會變成一種類似感知的覺知,能清晰看到身邊的人,但是無法觸動,這就是中陰(死與新生中間狀態)的開始,你能回憶起生時所有的事情,人最深處的情感就會爆發,比如因傷害別人的愧疚、做錯事的懊惱、被欺騙的忿怒、無作為的彷徨,這些就像電壓從36福特變成幾千萬福特一樣,沖擊你的意識,你所做能引起負面情緒的事情越多,所受的沖擊越多,但你做了很多能讓人感到舒心、美好的事,它們會保護修復你的深層意識。然後人的意識為經歷七天為周期的變化,意識最多停留四十九天。這也是游地獄49天的來源,
獅子覺得,這就是地獄審判的開始,在意識中感召到地獄中或變現地獄情景,在其中刑罰痛苦,其實十殿閻王就是自己最深處那個意識感召出來的。那個意識對一生行為進行審判。有夥伴說我不覺得我做這個事情,自己不會痛苦啊,那是不是就不會感召地獄了,獅子告訴你,你別想好事了,你在中陰狀態你能感受到所有和你有因緣的他人的情感,別人的痛苦會千百倍的反饋給你。《與神同行》中副線說他弟弟因為冤死對他有怨恨,導致他的中陰審判加速和很多阻礙,不也說明了這點嗎?
中陰境中的經歷絕對公正,不存在買賣賄賂,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意識流動。除非能有大修行人的「縱使鐵輪頂上轉,定慧圓明終不失」的大定力 。定力越大,你意識就越堅固,這也是求解脫修行的開端,但是定力來源於智慧的開發、善業( 正法中對的事,不給別人造成痛苦的事 )的行為和禪定的修持。民間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說法,哪有那麼便宜的事,你做了不善的業,就會給你不善的審判,但是你開始放下屠刀,說明你有決心、信心斷惡向善的修正自己,這就是覺悟的第一步,而且是特別重要的一步,因為你開始觀照、反省自己了。這不也正是電影中,陰律第一條嗎,如果你能得到別人真心的寬恕,陰間將不在審判嗎?
結語
獅子覺得「與神同行」,其實就是「與己同行」 ,要不斷檢點自己的行為,做與自己內心願景相合的善業,做一些利益他人的事,有沒有地獄真的不重要,不是嗎?如果在某個空間有地獄,你憑著你的善業你可以坦坦盪盪的走過十王的審判,不用吃老鼠、壁虎,或是被炸成油條,順利開啟新生;如果沒有地獄。你一輩子時刻觀照自己,不一定會富裕,也不一定生活的不辛苦,但是起碼你內心一直是寧靜的、是踏實的,當命臨終的時候,和親人們親切道個別,抹抹眼淚、擺擺手,走向死亡,何嘗不是一種圓滿和幸福。
8. 有一部新的韓國電影不知叫什麼名字
絕對是「京城往事」
1940年代日本帝國主義統治下的朝鮮京城,那是一個兵荒馬亂,為了生存,不要說民族的名字,就連自己的名字也可以更改的年代。駐扎在當地的日本軍部為了得到被譽為新羅歷史千年象徵的石窟庵本尊佛像眉間的價值一千億韓元(8.2億人民幣)的超級鑽石「千年之光」而費盡心思,作為最高首領的總監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將之收於囊中,然後得到將鑽石送往日本的指示,於是下令將鑽石轉移到日本。在此之前由山田中尉(金秀玄飾)負責舉行歡送會。 1945年5月的某夜,歡送會上,被日方視為心肝寶貝的「千年之光」卻被不知名的女盜賊偷去了,整個城市一片嘩然,為了找回巨鑽,日軍殺害了許多無辜的平民。人人「談鑽色變」。…… 華麗的酒吧外貼著懸賞捉拿蒙面盜賊「海棠花」的告示,裡面歌舞昇平,爵士樂歌女春子(李寶英飾)用同樣迷人嗓音和身段吸引住在場的男人們,而在嚴防的陣線下依然能巧取鑽石的「海棠花」正是她! 每晚在唱最後一首歌時必定來到捧場的是紳士男人金奉九(朴勇宇飾),表面上是沉溺於花花世界的貴公子,實際上是有著千種面具,最狡猾的文物欺詐師。追查海棠花蹤影的奉久,緊咬著海棠花不放的日軍,對春子和奉久的身份漸漸起疑心的山田,還有其他各懷鬼胎的鑽石的睽違者,上演著一場驚心動魄的野心戰爭!
9. 問一部日本或韓國的電影的名字
《春夏秋冬又一春》(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
導演:金基德
編劇:金基德
演員表: 金基德 .... Alt Monk
Jae-kyeong Seo .... Boy Monk
Dae-han Ji .... Detective Ji
Ji-a Park .... The Baby's Mother
金永敏
電影按四季畫分四個章節,描寫孩童和尚隨歲月成為老僧人所經歷的種種七情六慾:小時候貪玩殺生,年青時初嘗愛情,中年時殺人,以及歸老時在寺院收留孤兒。導演金基德更首次參演電影,飾演片中老和尚一角。
春:一個童僧拿著石頭,壓著河邊的一條魚的尾部,又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一隻青蛙和一條蛇。結果,老僧懲罰童僧,要他尋回已飄到海邊被他虐待的魚和青蛙。
夏:一個十七歲的少僧,感到深居簡出的日子頗為苦悶。突然間,一名少女病癒後來到寺廟療養。少僧開始忍受不住異性相吸所帶來的誘惑和溫暖……
秋:一個三十歲的青年在寺廟內自殺。老僧發現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帶領著一個剛到訪寺廟的少年念經,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個老僧已走到人生盡頭,正當他想脫離多年深居簡出的生活時,一個婦女突然探訪寺廟,並留下了自己的男嬰。結果,老僧與這名男嬰在寺廟繼續他們平靜的生活,仿如重新開始人生的循環……
入圍柏林電影節
10. 有一部韓劇電影里有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在一個四面都有水的廟里
春去春又來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and Spring(2003)
導演 Director:
金基德 Ki-k Kim
編劇 Writer:
金基德 Ki-k Kim
演員 Actor:
Yeong-su Oh .....Old Monk (as Young-soo Oh)
金基德 Ki-k Kim .....Alt Monk
金英民 Young-min Kim .....Young Alt Monk
徐宰京 Jae-kyeong Seo .....Boy Monk
電影按四季畫分四個章節,描寫孩童和尚隨歲月成為老僧人所經歷的種種七情六慾:小時候貪玩殺生,年青時初嘗愛情,中年時殺人,以及歸老時在寺院收留孤兒。導演金基德更首次參演電影,飾演片中老和尚一角。
春:一個童僧拿著石頭,壓著河邊的一條魚的尾部,又用同樣的方法對待一隻青蛙和一條蛇。結果,老僧懲罰童僧,要他尋回已飄到海邊被他虐待的魚和青蛙。
夏:一個十七歲的少僧,感到深居簡出的日子頗為苦悶。突然間,一名少女病癒後來到寺廟療養。少僧開始忍受不住異性相吸所帶來的誘惑和溫暖……
秋:一個三十歲的青年在寺廟內自殺。老僧發現他死在大佛像面前。老僧帶領著一個剛到訪寺廟的少年念經,希望死者安息。
冬:一個老僧已走到人生盡頭,正當他想脫離多年深居簡出的生活時,一個婦女突然探訪寺廟,並留下了自己的男嬰。結果,老僧與這名男嬰在寺廟繼續他們平靜的生活,仿如重新開始人生的循環……
發布者:Mtime (2006-03-09 19:47:24)
下面有圖:
http://www.mtime.com/movie/12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