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癒天使韓國電影
Ⅰ 【瘋了】求動漫歷史和動漫創作人物的介紹!
1962 鐵臂阿童木 TV 原作:手冢治蟲
令人感動的名作,擁有經久不衰的魅力。阿童木可以說是"熱血樣"少年的鼻祖,故事中貫穿始終的悲劇色彩令人回味無窮。
1965 森林大帝 TV 原作:手冢治蟲
這部作品與近年來迪士尼的[獅子王]十分類似,但與後者相比,[森林大帝]明顯更具有思考性,雷歐成長的歷程,也遠比辛巴來得艱辛,他努力想改變世界上弱肉強食規則的決心和小獅子的可愛是本片最閃光的地方。
1968 太陽王子 TV 監督:高田勛
1973 機器貓 TV 原作;藤子不二雄
1974 超電磁V TV 原作:八手三郎
1974 宇宙戰艦大和號 TV 原作:松本零士
1975 一休傳奇 TV
大概是最早進入我國的日本動畫了,一休對母親菊夫人的依戀十分感人。
1975 佛蘭德斯之犬 TV 原作:路易斯*德*拉麥
1976 尋母三千里 TV 監督:高田勛
1978 銀河列車999 TV 原作:松本零士
1979 機動戰士高達 TV 原作:矢立肇
1979 花仙子 TV
為了尋找七色花而周遊世界,這類故事對於渴望夢想的我們來說,具有強烈的吸引力,而主人公身旁的貓狗,恐怕也帶有理想中朋友的影子吧。
70年代
咪咪流浪記 TV 原作:艾克托爾*瑪羅
1980 傳說之巨神伊汀 TV 原作:矢立肇 監督:富野由悠季
1981 天鵝湖 TV 配樂:柴可夫斯基
絕對的經典,將音樂、劇情、人物如此完美地溶為一體的作品,不但空前,恐怕也將絕後了。
1981 阿拉蕾 TV 原作:鳥山明
鳥山明的早期作品,對於我們這個年齡來說,都會對其中的搞笑記憶猶新吧。
1982 福星小子 TV 監督:押井守
1983 超時空要塞MACROSS TV 原作:美樹本晴彥
相信[太空堡壘]大家都不會陌生吧!其實它就是美版的MACROSS,電視上的後面兩部則是由美國人獨立製作的。作為熱門動畫的第一作,它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1984 北斗神拳 TV 原作:武論尊 原哲夫
血腥!暴力!少兒不宜!這恐怕是對[北斗神拳]最精確的概括了。奇怪的是群體觀看時會產生極度興奮的感覺,尤其是其主題曲,聽後令人血脈賁張,連聲呼爽。莫非---大家潛意識中都有孽待傾向?(被群毆,慘叫)
1984 風之谷 電影 原作*腳本*監督:宮齊峻 製作:GHIBLI
個人認為是日本動畫史上水準最高的作品,簡直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1984 超時空要塞MACROSS--愛,還記得嗎 劇場版 角色:美樹本晴彥
MACROSS系列中人氣最高、影響最大的作品。當年公映時萬人空巷,街頭到處都是明美的宣傳海報,這個虛擬偶像的崇拜者不計其數,連主題曲演唱者飯島真理也一炮走紅。數萬年前的情歌,遺忘的愛,這就是本片所描述的。超時空要塞MACROSS,愛,還記得嗎?
1985 機動戰士Z高達 TV 原作*監督:富野由悠季
這是高達史上情節最復雜的作品,提坦斯--奧古--阿克西斯三方的對立,遠比敵我之間不斷的消耗戰來得關系微妙。此外,它還開創了高達變形的先河,而作為最強NT之一的主角卡繆,恐怕也是高達史上最悲慘的人了。
1985 小公主 TV 導演:黑川文男
1986 機動戰士ZZ高達 TV 原作*監督:富野由悠季
由於Z高達的灰暗,ZZ被設定為輕松和熱血的作品,主角捷度也就是個整天淘氣的小孩,由於妹妹被新吉翁的人莫名其妙地拐走而演變成了[我要我要找我妹妹,走到哪裡也要找我妹妹],故事就在這種詼諧的氣氛中展開。
1986 相聚一刻 TV 原作:高橋留美子
高橋的作品一向以誇張的搞笑而著稱,一澆冷水就變性的人妖和帶著外星軍團炸毀學校的外星美女在她其餘作品中比比皆是。但[相聚一刻]卻一反常規,描寫了一群在日本最普通的公寓住民的日常生活,雖然瑣碎但卻溫馨,主人公五代和響子之間若隱若現的感情只是一根線,圍繞它的,是高橋系列永遠的主題:對生活的愛與憧憬。
1986 天空之城 電影 原作*腳本*監督:宮齊峻 製作:GHIBLI
1987 小婦人 TV 導演:黑川文男
描寫了南北戰爭時期四姐妹的故事,其中溫和的長女麥達、活潑愛讀書的二女兒喬、內向沉穩的三女兒貝絲、還有懂事的小女兒艾米、無論在當時還是今天都是女孩子中的代表。
1988 魔神壇鬥士 TV
1988 蘋果核戰爭 OVA 原作:士郎正宗
1988 機動戰士高達--逆襲的夏亞 劇場版 原作*監督:富野由悠季
高達系列中人氣最高的夏亞之[最後的晚餐]。在本作中,阿姆羅和夏亞的宿怨終於得到了了結。其結局是一大敗筆,過分強調人類精神的力量而不顧實際,使這部本來很出色的作品失去了一大批擁護者。
1988 魔神英雄傳 TV 原作:廣井王子
普通小學生--進入異世界--成為救世主--打倒大魔王
看似平常的設定,但其魅力卻非其它同類作品能夠比擬。大怪鳥古拉瑪、河馬劍術大師施巴拉古、小忍者西米各是本片的三大笑料來源,施巴拉古打電話找戰神丸的經典爆笑場面令人印象深刻。
1988 龍貓 電影 原作*腳本*監督:宮齊峻 製作:GHIBLI
1988 螢火蟲之墓 電影 腳本*監督:高田勛 製作:GHIBLI
1989 機動戰士高達0080 OVA 角色:美樹本晴彥 聲優:林原惠
這是我最喜歡的高達作品。更注重於感情的刻劃而淡化戰斗場面,無疑是最能體現高達主旨和精髓的處理方法,因此雖然從頭至尾只有兩台MS出現,但卻成為了高達史上最大的悲劇和最感人的篇章。
1989 飛越巔峰 OVA 監督:庵野秀明 角色:美樹本晴彥
1989 魔女宅急便 電影 腳本*監督:宮齊峻 製作:GHIBLI
80年代
聖鬥士星矢 TV 原作:車田正美
一度讓我們如痴如醉的作品。現在看來,曾使我們感動的許多篇章都變得很可笑,車田正美的作畫水準也受到質疑,但不管怎樣,它曾陪伴我們度過了一段美好的時光。至今還記得在沙羅雙樹下安詳的微笑,當時看來真是---太酷了!其實冥界篇也製作了,只是沒在中國放而已。
銀河英雄傳說 TV 原作:田中芳樹
1990 海底兩萬里 TV 監督:庵野秀明 角色:貞本義行
1990 櫻桃小丸子 TV 原作;櫻桃子
1990 羅德島戰記 OVA 原作:水野良 角色;漆原智志
據說水野良在高中時就已開始構思羅德島的世界構造,因此周密的世界觀設定是本作的一大特色,可以說,它是基於RPG的創作理念派生出的作品。人物、服飾都近似於中世紀的歐洲,史詩般的故事,華麗的畫面,再加上那首"炎之永遠",使它成為OVA史上的經典之作。
1990 城市獵人 TV 原作:北條司
1990 亂馬 TV 原作:高橋留美子
1991 歲月童話 電影 腳本*監督:高田勛 製作;GHIBLI
1991 高智能方程式 TV
1991 機動戰士高達F-91 TV 監督:富野由悠季
1991 機動戰士高達0083 TV 監督:富野由悠季
高達系列中設定最嚴謹的作品,描述了聯邦立場的轉變和提坦斯崛起的原由,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
1992 天地無用 OVA 原作:林宏樹
1992 紅豬 電影 原作*腳本*監督:宮齊峻 製作:GHIBLI
1993 美少女戰士 TV 原作:武內直子
1993 幽游白書 劇場版 原作:富摼義博
富摼的代表作,飛影和藏馬作為配角風頭遠遠蓋過主角浦飯幽助,連仙水和戶愚呂乃至桑原都比他強出一籌的樣子。(浦飯:你說什麼!?)
1993 機動警察 劇場版 監督:押井守
1993 機動戰士V高達 TV 監督:富野由悠季
1993 聽到濤聲 電影 監督:望月智充 製作:GHIBLI
1994 機動戰士G高達 TV 監督:富野由悠季
1994 平成狸合戰 電影 原作*腳本*監督:高田勛 製作:GHIBLI
1995 機動戰士W高達 TV 原作:矢立肇
只能說是高達版的聖鬥士,竟然也有個雅典娜似的討厭女人?!而身旁自然少不了圍著一群酷哥,其中打都打不爛的機械早已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高達了。
1995 攻殼機動隊 劇場版 原作:士郎正宗
1995 神秘的世界 OVA 監督:林宏樹
1995 新世紀福音戰士 TV (1998 劇場版) 監督:庵野秀明 角色:貞本義行
看完後最想做的事就是暴走到日本去把庵野及其狗腿子GAINAX從地球上清除掉。可列一公式來表述這一作品:血+美女+混亂+老套科幻+基督教理論=新世紀騙錢法!!!
聽說庵野這伙騙子近來作案多起,屢屢得手,十分猖狂,看來新世紀騙錢法不愧是領先了一個世紀。
以上純屬笑談。不過這部作品的確令人困惑,絕美的外形下,究竟是深刻的反思還是空無一物呢?曾見網上一同好發表一篇關於EVA的論文,洋洋數萬言,但與作品中數不清的疑問比起來,不過是滄海一粟罷了。值得一提的是其高超的運鏡手法,以極朝太明體的大字連接動態畫面,效果十分震撼。另外,主題曲 [殘酷的天使計劃]及片尾曲[FLY ME TO THE MOON]也傾倒了大批的觀眾。總之,[新世紀福音戰士]無疑是日本動畫史上最受矚目和最被爭議的作品。
1995 側耳傾聽 電影 腳本:宮齊峻 監督:近藤喜文 製作:GHIBLI
1996 電腦人偶J TV 聲優:林原惠
1996 機動戰士高達-08MS小隊 OVA 原作:矢立肇
1996 浪客劍心 TV 原作:和月伸宏
1996 名偵探柯南 TV 原作:青山剛昌
大受歡迎的作品,自播放以來,收視率一直居高不下,至今已製作了兩百集左右。在同類作品中,由於可愛的卡通風格造型和明快的色彩而被更多的觀眾所接受。因為在故事中主角變成了小學生許多情節就變得十分搞笑,再加上傻大叔毛利小五郎的[鼎力支持],整部作品洋溢著輕松的感覺。而毛利小五郎這個名字其實就是從日本一偵探名作的主角[明智小五郎]篡改而來,看來青山剛昌連自己前輩的玩笑都敢開啊。
1996 快傑蒸氣偵探團 TV 原作:麻宮騎亞
1997 秀逗魔導士 劇場版 原作:神坂一
火爆魔法使閃亮登場!!完全反傳統的設定,充滿幽默和諷刺意味的對白,使這部作品好評如潮,而莉娜的火焰魔法咒語竟已成了某些人的口頭禪。
1997 魔法公主 電影 原作*腳本*監督:宮齊峻 製作:GHIBLI
1998 青之6號 OVA
CG做得太漂亮了!號稱全CG技術製作,果然名下無虛。CG所帶來的質感和縱深感與其悲涼的主題配合得十分完美。雖然內容有些類似於[未來水世界],但其獨特的視角仍值得稱道。到目前為止只出了三話,但出手即是精品,製作人員的敬業精神令人欽佩。
1998 真蓋塔號 OVA 原作:永井冢 石川賢
1998 我的女神 TV 原作:藤島康介
與OVA版不同,英雄騎士傳是設定完全符合原作的作品。波恩會在前半段的劇情中出現,讓人感覺像是在作開場白,以帶出後半段的主角斯帕克。英雄之間世代交替的表現,不禁讓人覺得這只不過是羅德島悠久歷史的一段。另外,每集後的五分鍾爆笑動畫[歡迎來羅德島]也是很值得一看的。
1998 游戲王 TV 原作:高橋和希
1999 機動戰士逆A高達 OVA 原作:矢立肇 監督:富野由悠季
富野:逆A就代表著完全的肯定。
逆A高達的創作意圖,就是要"包含所有的高達,對所有的高達予以肯定",其中隱藏著怎樣的謎呢?
1999 寵物小精靈 劇場版 主題曲演唱:安室奈美惠
這部作品就不用我多說了吧。即使沒看過它的動畫,總也應該玩過它的游戲。它的TV版曾因"比卡丘閃光"事件被禁止播放,但在廣大觀眾的強烈要求下又重新開播,其人氣度之高可見一斑
1999 浪客劍心 OVA 原作:和月伸宏
"帶有死者怨念的刀傷永遠不會消失---"對於這部關於劍心幕末時經歷的OVA,這句話無疑是最好的詮釋。在死於劍心之手的未婚夫清里和對自己說出"我要保護你"的劍心之間,雪代巴無法選擇,於是只能以舍棄自己的生命來逃避。在劍心而言,心中的創傷正如臉上的十字傷痕一樣,永遠不會消失吧。
90年代
MACROSS PLUS OVA 角色:美樹本晴彥
個人認為是MACROSS系列中的NUMBER ONE,可以說是精品中的精品,把MACROSS的精神推向了巔峰。
獻給所有的拓荒者---
第一個詞語是夢想,從沉睡中,把我內心的秘密,悄悄的帶出來
第二個詞語是風,告訴我的前路,振動翅膀飛向上帝的臂彎內,像數著已經消逝的悲傷往事一樣
金色的蘋果,又有一個掉下來了---(片頭曲歌詞)
永遠的MACROSS,永遠的感動與思念。
MACROSSll OVA 角色:美樹本晴彥 監督:河森正治
Ⅱ 治癒天使 小羅卡 電影名稱
《洛卡改變世界》。
由Katja,Benrath執導、HillyMartinek編劇,又名天使洛卡。主要演員有 米娜·唐德。 講述了11歲的洛卡過著不尋常的生涯。洛卡的母親死於洛卡的誕生,洛卡的父親作為宇航員去國際空間站。洛卡和在漢堡的祖母住在一起。
祖母似乎對孫女沒什麼好感,很快就會因為生病住院。羅卡現在只能靠自己,學會解決一切麻煩。洛卡的扮演者,米娜·唐德1979年出生於科隆,是德國家喻戶曉的美艷女星。米娜·出身於小康之家,打從10歲起即嚮往踏入藝壇,中學就讀藝校時被星探發掘,隨即出道接拍廣告擔任模特兒。
米娜個性主動又積極,在德國影壇以善於經營自己出名,加上風情萬種又能歌善舞,讓喜歡米娜的觀眾愛不釋手,有德國"野玫瑰"的美譽。
Ⅲ vr視覺系樂隊的介紹
視覺系搖滾,Visual Rock,是受歐美華麗搖滾(Glam Rock)(注1)和新浪漫的影響80年代末在日本創立的,以華麗誇張的化妝造型著稱。其中Visual是表示用服飾和化妝等視覺系效果來表現音樂,視覺系搖滾樂隊經常染不同的發色,穿不同尋常的服飾( 從文藝復興的優雅到後現代的前衛 )。在樂隊中往往還有一兩位成員穿女性化的服飾。一般來說地下indies(注2)時期,樂隊的裝扮比較大膽,音樂更注重理念;而進入主流後,他們的服裝和音樂一般會趨向大眾化。
2.視覺系搖滾分類
2.1 按音樂形式 視覺系搖滾並不象「R&B」、「Punk」這樣的音樂名詞一樣特指一種音樂形式,其音樂形式多樣。因此按一支樂隊的主要音樂形式來分類如下:
波糖音樂:Shazna
流行搖滾:L'Arc en Ciel,Glay
工業搖滾:Zlich,MACHINE
重金屬搖滾:X/X Japan, sex MACHINEGUNS
特搖滾:Madeth Gray'll, Dir en grey,
古典/巴洛克式搖滾:Malice Mizer, LAREINE
也有和風的樂隊,例如:Raphael
同時,一支樂隊也會兼容好幾種音樂形式,甚至搖滾與古典並存(典型如X Japan)。
2.2 按樂隊組成
視覺系搖滾的樂隊與普通搖滾樂隊相同,一般由電吉他手,電貝斯手,鼓手和主唱組成。人數上以五人為常見,也有四人甚至更少。
五人樂隊:一般是兩個電吉他手,一主旋律,一主和鉉;電貝斯手,鼓手和主唱各一。例如X Japan、Luna Sea。也有電吉他手,電貝斯手,鼓手和主唱各一,再加一名鍵盤手,如Sophia。也有極少數的樂隊是兩個鼓手,其他各一。
四人樂隊:也較常見。可以是電吉他手,電貝斯手,鼓手和主唱各一,如L'Arc en Ciel;也可以是兩個電吉他手,電貝斯手和主唱各一,例如來京演唱的Glay。
少於四人的樂隊:較少見。最著名的是「黑夢」樂隊,有主唱清春和貝斯手人時組成。
2.3 其他
很多樂隊的特徵並不僅表現在音樂上,而是涵蓋了裝扮、行為、歌詞、演奏方式等種種;於是日本本地以××書系來區分他們:如地下室系,暗黑系(Dark Visual系),柔和系(Soft Visual系)。以地下室系為例,這類的視覺系搖滾樂隊化裝較濃,多黑白;歌曲有童謠風味,歌詞主要表現感懷、離世、孤獨;音樂技巧則因樂隊而異。
也有按照地域來分類的,例如大阪派、仙台派、名古屋派、九州派;但意外的,雖然東京成立的樂隊很多,但極少有全為東京本地出身樂隊。
3.主要代表樂隊
在視覺系搖滾的舞台上,新的樂隊不斷出現,老的樂隊則不時消亡和停止,再好的樂隊也逃不過解散的命運,但視覺系搖滾的代表樂隊並不會因此而被遺忘,至今他們的音樂仍被廣泛流傳。
3.1 X/X Japan:
最早的視覺系搖滾樂隊之一,也是視覺系搖滾最重要的樂隊,Visual Rock這個總稱是其全稱而來。X/X Japan不僅推動了整個視覺系搖滾向主流文化發展,也在全亞洲范圍內激起了搖滾的狂潮。X的隊長yoshiki被尊為視覺系搖滾的第一人,他設立的extasy records與color的D.tommy設立的「free will records」並稱視覺系搖滾兩大唱片社。X成立80年代,於89年發表第一張專輯,1992年更換隊員向國際進軍,並改名為X-JAPAN。1997年隊員音樂理念不和而解散。X的音樂風格一開始為硬搖滾的重金屬音樂,但後期樂曲中融入了大量的古典樂因子和管弦配樂,樹立了極盡激烈與極其柔情的兩種極端風格,連歌詞都同樣的充滿愛恨生死的激烈情感。演唱會上,為了徹底表現音樂內涵,X而把小劇場的表現手法引進,使舞台氣氛激烈,視聽一體。在宣傳上,他們違反搖滾樂界常理,大力利用媒體宣傳,也成為紅白歌會上視覺系搖滾第一人。1998年X的主音吉他手HIDE突然死亡,使這支傳奇樂隊有一個悲劇的結尾。
主要成員:主唱-Toshi;鼓手-Yoshiki(X的隊長,兼任鋼琴演奏);吉他-Hide,Pata;貝斯-X時期Taiji,X Japan時期heath。
主要作品:《紅》、《Endless Rain》、《Forever love》等。
3.2 Glay
現今日本搖滾樂壇的班霸,日本的「國民樂隊」,曾創造單張專輯487萬張銷量的歷史記錄,也曾開20萬人演唱會的先河。並且,Glay也相當關注中國市場:發行面向中國的專輯,到上海拍攝廣告,在北京召開萬人級的演唱會。1990年樂隊正式成型,93年在Yoshiki監制下錄制第一張專輯;94年步入主流樂壇,此後發展十分順利;97年的精選集《Review》銷量487萬張,Glay躍身為日本主流搖滾界大哥大。樂隊四人司職主唱、吉他、貝斯;鼓手由外援支持。Glay的歌涵蓋面極廣,親情、友情、愛情都有涉及,也有激勵國民之歌,更有思念家鄉的《Winter Again》。在搖滾已不復當年之勇的今天,Glay仍堅持著自己的理念,繼續著音樂創作。
主要成員:主唱-Teru;吉他-Hisashi,Takuro;貝斯-Jiro。
主要作品: 《Beloved》、《口唇》、《Winter Again》等。
3.3 Larc-en-ciel(彩虹)
原視覺系三大樂隊之一,但現在已正式聲明脫離視覺系。Larc-en-ciel在法文中含義為「彩虹」,彩虹樂隊在亞洲有很高的人氣,曾經訪問過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泰國等地,多張專輯被內地市場引進。彩虹是一支關西的樂隊,正式成立於91年,94年至今隸屬於Ki/oon Sony Records。97年由於Sakula藏毒事件更換鼓手,但並未因此消沉,反而跨入一線樂隊之列。彩虹的慢歌柔美迷幻,快歌狂勁有力;主唱低音低沉高音縹緲;吉他手及貝斯手卓越的技術彌補了僅有一名吉他手的單調。作曲由隊內成員共同參與,因此曲風多變,包含英倫搖滾、布魯斯、電子樂等。該樂隊在MTV拍攝上獨具一格,有獨立電影的風格。近年來,為了擺脫外界對視覺系樂隊重外形不重音樂的偏見,彩虹樂隊多次聲明自己已不是視覺系搖滾。
主要成員:主唱-Hyde;鼓手-Sakura,後換為yukihiro;吉他-Ken;貝斯-
Testu(隊長,兼和聲)。
主要作品: 《虹》、《Honey》、《finale》等。
3.4 其他樂隊
Luna sea也是日本視覺系三大團體之一,為extasy records所發掘。在1989正式確立成員,當時以「LUNACY」為團名活躍於地下樂壇。1992年以『IMAGE』出道,1997年曾短暫停團,於在2001年宣布「終幕」。因為出色的現場演唱實力,被喻為「一個其它樂團無法拷貝、絕無分號的樂團」。之後樂隊成員河村隆一、Sugizo等人繼續個人作品發展。
當今日本視覺系界出色樂隊有Pierrot、Janne Da Arc、Psycho le Cemu等,其中Dir en grey無疑是最出色的代表。Dir en grey的前身為La:Sadie's,97年2月Dir en grey正式成立, 1999年出道。Dir en grey自組成起就很受歡迎,以致 98年8月推出single"I'll"雖是indies的發行卻取得oricon單曲榜的第七名的記錄。值得一提的是,Luna Sea及Dir en grey都曾分別於1999年和2002年4月來上海獻演。
4.風雨中的日本視覺系搖滾現況
早在97年X Japan解散之時,就有日本視覺系搖滾格局不穩的跡象:Luna sea成員暫時單飛,彩虹隊員涉嫌覺醒劑案件暫時停止活動等等。但隨著Luna sea、彩虹再揭高潮,Glay一紅到底,新興力量層出不窮,視覺系搖滾的盛世繼續到了世紀末。然而,進入在21世紀,隨著R&B的熱潮席捲全球,新老樂隊紛紛解散,視覺系搖滾風光不在。
4.1視覺系步入低谷的跡象
4.1.1新老樂隊紛紛解散,視覺系缺旗手
視覺系搖滾的靈魂X-Japan1997年9月22日解散後,隊中有日本第一吉他之稱Hide於1998年5月2日在家中離奇死亡。此後視覺系搖滾陣營里風波不斷,彩虹樂隊公開宣布拒絕被稱為視覺系,2000年年底月之海Luna sea終幕,至此三大視覺系樂隊已不復存在。連餘下的視覺系搖滾主力Glay在北京時都聲稱「中性化穿著的確接近視覺系,但這種裝扮並不是為了接近某一群體」,言下之意不言而喻。其他樂隊也同樣境況不佳:1999年Malice Mizer的主唱Gackt退團,鼓手Kami突發腦溢血病逝,雖曾再次組團,2001年終於正式各自單飛;與X Japan同時期出道的黑夢歷經兩人樂隊時期,終於宣布無限期休息。新興樂隊也多有不測:才登上武道館的Raphael隊中,華月服鎮靜劑過多死亡;D-shade解散,Lareine成員相繼退出,被傳媒看好的Due』le qrartz也於2002年宣告解散。
至此視覺系搖滾的主力樂隊已殘缺不齊,雖有Dir-en-grey、Pierret等仍在積極活動,但整個視覺系明顯不復當年之勇。
4.1.2專輯銷量有所下降,市場開始低迷
視覺系搖滾雖初期不被唱片公司看好,但因此只得自籌資金出專輯,但90年代中期視覺系樂隊逐漸紅火,不僅受大公司支持,也得到各類獎項的肯定,專輯更是大賣。以Glay、為例(截至2001年):
1996年 《Beloved》 152萬2千張;
1997年 《Review》 487萬5 千張;
1998年 《Pure soul》 242萬7千張;
1999年 《Heavy Gauge》 235萬7千張;
2000年 《Drive-Glay Complete Best》 263萬7千張
同時,彩虹的多張專輯,Luna Sea的精選集也銷量超過100萬張,為了悼念Hide逝去的Tribute專輯《Hide Tribute Spirits》也有78萬張的歷史記錄。
可進入21世紀後,視覺系樂隊的銷量明顯下降,2001年連Glay的《One Love》銷量都遠未過百萬;到了2003年視覺系專輯經營愈加慘淡,最高不過30萬張(最高為Glay的精選集,分別為24、25萬張),大多專輯銷量不及10萬張,單曲不到5萬張,更無一進入全年前30。長此以往,估計視覺系搖滾市場會繼續萎縮,樂隊公司都會面臨困境。
在視覺系盛行之時,不僅樂隊本身唱片的銷量極佳,也出現了相應的產業:視覺系專門的雜志(如《SHOXX》,專有名詞「Visual Rock」第一次就在此雜志上刊登)、專業的電視節目(如朝日電視台的「Break Out」,主要介紹地下樂隊),大型的Indies Rock Show(如shock wave) ,也有為Cosplay(注3)服務的商店和大賽。樂隊自身也紛紛開展官方歌迷會,周邊產物等副產;有的隊員也自己開店,例如Malice Mizer的Mana開過概念店。
然而,現在隨著樂隊的紛紛解散,官方歌迷會也陸續停止,專業電視節目停播,不少雜志停刊。這不可不謂視覺系的悲哀。
4.2淺析視覺系搖滾低落之因
世界上各種音樂形式有興有落,視覺系搖滾走向低谷有其自身不足的緣故,也是受全球音樂風氣的影響,更有商業經濟的作用,原因復雜,以下幾條僅是個人意見。
1)全球樂風不利搖滾發展
放眼世界,全美國都在Rap,全亞洲都在R&B;在中國樂壇兩大主力周傑倫、陶喆也皆為R&B的唱將;日本國內也是如此,R&B盛行。年輕人追逐時尚,也紛紛改換門庭,遠離搖滾。只是日本視覺系搖滾步入低谷的最簡單的原因:音樂潮流所迫。
2)日本音樂經濟不景氣
從整個日本音樂界來看正面臨著極不景氣,唱片的生產額從99年開始逐年下降,已減少了1000億以上(日元,2002年數據),年輕人不僅聽音樂的時間少了,花費也少了。網路音樂下載的普及更使全球范圍的音樂業受到大打擊。
近年來,新人出道劇減,2001年為128組,而1991年多達510組。搖滾樂隊的出道更是困難,在Indies時代有1萬張以上的成績才有可能吸引道主流唱片公司的注意。這導致了視覺系搖滾新生力量的難產。
同時不能發售專輯的創造型樂手也增多,唱片公司為了自身安危,優先發行好賣的專輯。搖滾樂隊在時間和費用上需要比一般歌手大,在他們身上獲得收益的時間是偶像歌手的幾倍。現今當紅或曾經輝煌的視覺系搖滾樂隊,他們無一經歷了數年磨難的地下階段,甚至為了出專輯而挨餓;就算出道後也沒有馬上就熱賣的例子,只有反例:Glay歷時3年;彩虹花費至少2年;Luna Sea則自始至終徘徊於商業利益與音樂理念之間,沒有太突出的成績。因此一方面唱片公司不願輕易為搖滾樂隊發片;另一方面一些視覺系搖滾樂隊步入主流後便放棄自己的音樂理念。這導致了很多優秀的搖滾樂隊只得反過去尋求Indies公司的幫助,這一定程度上影響視覺系搖滾樂專輯的產量和質量。
這兩年中國的日本音樂雜志接連停刊(例《今日音樂》),其他也難逃縮頁的命運,大多讓位於韓國音樂雜志,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日本音樂的不景氣。
3)部分視覺系脫離音樂本質
視覺系登上主流檯面之後,部分樂隊曲風似乎也不免逐漸朝主流靠攏,造型上舍棄了初期的視覺震撼,而以吸引歌迷作為主要目的。久而久之,讓媒體與大眾產生了錯誤印象,認為打扮中性、化妝驚人的就是視覺系,忽略了裝扮是形、音樂才是搖滾樂團的神。後進樂團的表現,也令人感到他們的創意逐漸凋零,無論是在音樂上或造型上,都不斷的在其身上看到因循前人的影子,建立起自我且無可取代之風格不多。在商業化的過度包裝下,原本應以創造音樂為首要任務的樂團,漸漸淪為與偶像團體相似的商品,甚至出現有包裝出台的視覺系樂隊∧ucifer。於是,視覺系這個原本專屬搖滾樂的分類名詞開始動搖,也轉變成「以外表取勝」的涵義,並且讓視覺系「以視覺表現與音樂結合」的特點漸漸模糊。一些的樂迷,也無視音樂的表現,以貌取人,如同迷戀青春偶像一般迷戀著搖滾樂手,造成視覺系涵意的歪曲。
視覺系搖滾樂並不是一個以音樂風格所建立出來的流派,所以它也不會在音樂風格上獲得傳承。『以視覺表現與音樂結合』是視覺系搖滾樂團最重要的關鍵,希望新興的樂隊能在視覺音樂兩方面下苦功,成為神形兼備的樂隊。
4)多名樂手突發死亡,造成大眾不滿
對於搖滾樂手的離經叛道,眾所周知,多有不滿;大眾對視覺系搖滾的不滿還在於他們離奇的裝扮,以及從99年開始幾乎每年都有視覺系搖滾的樂手意外死亡的消息:
1998年5月2日 有日本第一吉他之稱,前X Japan 的吉他手Hide家中離奇死亡,死因至今不明,亦有自殺可能。
Malice Mizer的鼓手Kami突發腦溢血病逝。
2000年10月31號,Raphael隊長華月服鎮定劑過多死亡,死時年僅19歲。
其中Hide的死對視覺系搖滾界打擊最大。一方面Hide曾提攜了很多後進樂隊,連現在的Glay也曾得到他的幫助,因此,Hide的死對日本視覺系是莫大的損失;另一方面,Hide死後,不少偏激少女欲為其徇死,更有極少數自殺成功者,這使很多家長反對孩子喜歡視覺系,以防也踏上不歸路。同時整個日本音樂界也開始反省視覺系搖滾的功與過。
華月的死則是視覺系的商業化悲劇,Raphael的隊員高中未畢業就被唱片公司簽下,作為隊長擔任主要音樂創造的華月正是因為壓力過大而大量服用鎮定劑,未成年就死。
至此,視覺系搖滾受普通人的支持越來越少,家長不僅反對喜歡,更反對從事視覺系;視覺系之路也變得艱難。
5.尾聲
日本在短短二十年間就形成了視覺系搖滾文化,固然這其中有商業炒作的因素,但視覺系本身的魅力起了更重要的作用。雖然今天潮流背視覺系搖滾而去,但後者在日本有著深厚的地下樂隊的基礎,非一朝一夕可沒落。倘若有一兩支出色的樂隊從中脫穎而出並領導整個樂壇,視覺系搖滾便能再創輝煌。
注1:華麗搖滾(Glam Rock或Glitter Rock)是硬搖滾的一個分支,特點是性別模糊的裝扮,華麗戲劇化的台風和頹廢慵懶的音樂風格。「Glam」來自單詞「glamour」,指魔法與魅力。它產生、活躍和消亡於70年代的英國,代表人物有David Bowie和 Roxy Music等。在美國也出現了一些華麗搖滾的歌手與樂隊,如Alice Cooper和Kiss等等,但他們在音樂上更偏向於重金屬。
注2:地下=indie是independent的縮寫。一般來說組成樂隊後,很難馬上吸引到主流唱片公司和他們簽約。所以他們往往建立自己的唱片公司或者和某個indie唱片公司簽約來發行他們唱片。經過幾年後,他們可能吸引了大唱片公司 ( 象 EMI、SONY )的注意,簽約成為主流樂隊(這個過程也被稱為Major)。也有樂隊為了自己的獨立性,拒絕簽約成為主流樂隊。
注3:Cosplay=Costume Play是指模範特定人物的裝扮的行為,Cosplay的對象一般為漫畫、游戲、影視人物以及視覺系搖滾樂手。參加者多為被Cosplay對象的愛好者,以借Cosplay表達自己對他們的熱愛。
Ⅳ 有知道治癒天使女主角名字嗎
這個應該是的。
Ⅳ 韓國電影 治癒天使簡介
隨意看了一下,主要內容好像是說兩個截然相反的女生通過彼此影響而改變了人生軌跡。反叛女生靠肉體騙錢生活,因為一絲正能量重回正面的生活和自己真正的愛人。保守的乖乖女通過身邊放盪不羈的女顧客意識到自身擁有女性性感的魅力,幻想中追回了心愛的前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