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美國對中國偏見的微電影

美國對中國偏見的微電影

發布時間: 2022-09-25 15:46:24

A. 急!~~!美國電影對中國人有什麼影響和聯系!!

1896年電影首次在中國放映,距離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首次公開放映電影還不到一年。從那以後的50年裡,大量美國電影被販運來中國分銷到各地。在這50 年中,中國各地影院上映的片目中,美國片佔到了80~85%。作為20世紀中國的一道重要的文化景觀,好萊塢對中國社會影響深遠。早在30年代就有人說過,好萊塢已經「取代了傳教士、教育家、炮艦、商人和英語文學,成為中國學習西方工業社會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最為重要途徑」 。的確,好萊塢的意義從來都不限於文化消費領域,它不僅通過票房收入和電影膠片、拍攝/放映設備的出口對中國經濟產生了直接的沖擊,同時,它還是促銷美國產品的重要手段。美國商務部的一位官員曾明白指出,電影的影響使一些國家對美國商品的需求量增加了。好萊塢稱雄世界與美國經濟利益在全球擴張之間的正比關系已經被許多學者的研究所證明。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對好萊塢在20世紀中國所起的作用做過深入系統的研究。本文在大量原始資料的基礎上,試圖對中美兩國在二十世紀前半期的電影姻緣做一個初步描述。它對基本史實的側重和量化的研究方法可能會進一步激發學界對這一問題的興趣,同時也為將來的深入研究奠定實證基礎。
好萊塢電影藉助美國自由經濟的領先力量,在勢不可當地覆蓋著全球電影市場的同時必然會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意義遠遠不僅僅是 對於電影的,而且也是對於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傳統的。正如不少人指出過的那樣,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除了在物質屬性的價值外,它們藉由聲音、影像、圖畫、文字等元素交織而現的象徵符號與意理信念,則與文化領域有著關聯,同時這也與主導社會集體價值與國族文化內涵的政治領域形成一種張力」,顯然,好萊塢的全球化在沖擊著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同時也通過色彩繽紛的電影形象推銷著美國商業、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價值理想,影響民族社群的文化認同和文化延續,製造美國式的「全球趣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現實和將來。也正因為這樣,面對好萊塢電影日益緊迫的威脅,與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萊塢聲音相呼應,「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話題在中國便具有了一種更宏大的政治經濟學意義--我們正是試圖在這樣的背景下,考察好萊塢電影對於美國全球化戰略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分析中國在好萊塢全球戰略中所處的位置,研究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策略,從而探討中國電影發展所面對的挑戰和生機,尋找中國電影發展的出路,最終獲得面對文化全球化的一種政治立場和態度。「面對好萊塢」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論和實際挑戰性的話題之一。
好萊塢電影藉助美國自由經濟的領先力量,在勢不可當地覆蓋著全球電影市場的同時必然會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意義遠遠不僅僅是 對於電影的,而且也是對於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傳統的。正如不少人指出過的那樣,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除了在物質屬性的價值外,它們藉由聲音、影像、圖畫、文字等元素交織而現的象徵符號與意理信念,則與文化領域有著關聯,同時這也與主導社會集體價值與國族文化內涵的政治領域形成一種張力」,顯然,好萊塢的全球化在沖擊著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同時也通過色彩繽紛的電影形象推銷著美國商業、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價值理想,影響民族社群的文化認同和文化延續,製造美國式的「全球趣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現實和將來。也正因為這樣,面對好萊塢電影日益緊迫的威脅,與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萊塢聲音相呼應,「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話題在中國便具有了一種更宏大的政治經濟學意義--我們正是試圖在這樣的背景下,考察好萊塢電影對於美國全球化戰略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分析中國在好萊塢全球戰略中所處的位置,研究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策略,從而探討中國電影發展所面對的挑戰和生機,尋找中國電影發展的出路,最終獲得面對文化全球化的一種政治立場和態度。「面對好萊塢」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論和實際挑戰性的話題之一。
好萊塢電影藉助美國自由經濟的領先力量,在勢不可當地覆蓋著全球電影市場的同時必然會對中國產生深刻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的意義遠遠不僅僅是 對於電影的,而且也是對於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甚至傳統的。正如不少人指出過的那樣,電影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產品,「除了在物質屬性的價值外,它們藉由聲音、影像、圖畫、文字等元素交織而現的象徵符號與意理信念,則與文化領域有著關聯,同時這也與主導社會集體價值與國族文化內涵的政治領域形成一種張力」,顯然,好萊塢的全球化在沖擊著中國民族電影工業的同時也通過色彩繽紛的電影形象推銷著美國商業、文化、政治、生活方式和價值理想,影響民族社群的文化認同和文化延續,製造美國式的「全球趣味」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中國的現實和將來。也正因為這樣,面對好萊塢電影日益緊迫的威脅,與全球此起彼伏的反好萊塢聲音相呼應,「好萊塢與中國電影」的話題在中國便具有了一種更宏大的政治經濟學意義--我們正是試圖在這樣的背景下,考察好萊塢電影對於美國全球化戰略的政治經濟文化意義,分析中國在好萊塢全球戰略中所處的位置,研究好萊塢電影進入中國的歷史和現實策略,從而探討中國電影發展所面對的挑戰和生機,尋找中國電影發展的出路,最終獲得面對文化全球化的一種政治立場和態度。「面對好萊塢」因而可以被看作全球化背景中最具理論和實際挑戰性的話題之一。 中國由於人口眾多、經濟潛力巨大,在當今的全球化格局中,國際地位舉足輕重。因而,在美國的「單極化」戰略中,中國具有重要戰略地位。據國際問題專家分析,世界上三個人口大國--中國、俄羅斯和印度,都極力保持本國獨特的社會文化和政治制度,與美國保持著某種抗衡關系,同時,三國的經濟也正呈現復興和發展趨勢,在新世紀同美國的差距將會縮短。因而,即使美國有能力迫使這三個國家實行美式民主自由制度,但如果中、俄、印堅持走不同於美國主導的西方政經發展道路,分別或聯合反對美國,都會使美國「單極化」全球戰略難以成功。基於這樣的分析,21世紀以後,美國的全球戰略可能將有所調整,戰略重心可能從歐洲轉向中東和亞洲,特別是轉向中、俄、印三大國。事實上,美國已經在「將亞太逐年高成長所孕育的數以億計的中產階級,國民所得持續增加所帶來的兆億美元的消費能力,還有未來大規模現代建設所需的資金與技術等等經濟因素,予以數據化的精算,並將亞太這個 「他者」設定為西方國家長期景氣低迷所累積的資本與科技進行再生產的「新疆域」。美國未來學家奈斯比特也在預計未來趨勢時指出,「西方企業如果不能參與大亞洲的經濟騰飛,不但會喪失商機,更可能被削弱競爭力。毋庸諱言,已經臻於成熟的西方經濟需要外來的新刺激,西方技術和精密產品必須能更廣泛地應用於開拓新的市場,而亞洲就是最具潛力的開發對象。」

B. 美國人對中國人有偏見

中國的禮儀和美國的不一樣,可能嘮嗑的時候你問的話太多了。打比方,中國人習慣說你吃了么,你去哪啊?美國人就很不喜歡,因為美國人注重隱私,人家不樂意讓你知道去哪,或者做什麼。

美國人可能真的對中國人有偏見,你去看美國的電影,中國演員都演的什麼角色,看看發哥,看看子怡大姐,都演啥了,不是海盜就是妓女。

甄子丹以前在美國,後來回來發展,說以後不會接拍美國片,因為這樣讓他很壓抑。

C. 外國人對中國存有偏見和刻板印象的例子

樓主所說的歪果仁兒,這里默認為指歐美西方世界的人們吧,因為日本、韓國人,或者我們的其他東南亞的鄰居們,對中國人的刻板偏見可能會與西方人不同。

首先!

他們對中國人幾乎沒有概念!只對亞洲人有概念 而且他們看到的所有亞洲人,他們都稱之為CHINESE,中國人對他們來說並不是在特指我們,而是在指所有長著亞洲臉的人。

並不怪他們,純靠長相,不看行為舉止,穿著言語的話,我們自己也是分不清對方是來自亞洲哪個國家的,

但歐美大部分人不只外觀,甚至連亞洲的不同國家及代表國家的各種文化標簽都無法分辨,

舉個栗子,經常有白人朋友在一個party里興奮的朝我走過來,說:你是中國人?我X!我超愛壽司的,我也超愛漫畫!你們那個PSY簡直牛逼到爆炸!

還有人會和我講:你是中國人? 我X! that's cool! 我姐嫁給了一個中國人,

我說啊 真的嗎? 他:是的! 就在那邊,我帶你去見他

走過去後發現畫風是這樣的:

經過攀談以後, 對方是如假包換的菲律賓人,不是有中國親戚的那種。

我就問那個白人兄弟,尼瑪這也算是中國人? 他卻理直氣壯: they are all chinese to us

我就:

其實和大部分外國人講亞洲文化及人種差異完全是對牛彈琴,就好像一個東歐人和你講塞爾維亞人和波黑人的區別一樣,對於我們來說,分不清楚也有情可原,

何況我們中國還有56個民族,那麼多少數民族的長相也都不同,更不用說什麼南北東西差異了

我有一個水族朋友,長得和東南亞人一模一樣,連自己都經常開玩笑調侃,你讓一個外國人猜他是哪裡人,基本上沒戲

比如讓我猜一個blond (金發)他有可能是德國人,北歐人,美國人,也有可能是西班牙人,西班牙我們都覺得以黑發為主,但是事實上,西班牙也有很多金發的人,因為歐洲從歷史上就是一個大融合,在法國就有很多的波蘭人後裔,他們的後代如果還是和淺發色的人在一起,那麼他們的子孫後代很有可能依然是金發,但他們已經是地地道道的法國人了。

書歸正傳,

既然他們分不清中國還是亞洲其他國家,那麼這些歪果仁對亞洲臉的刻板偏見是什麼呢?

(以下外國人的偏見可能會傷及自尊,玻璃心者別走心,噴子、杠精,請在此時離場)

狗肉專家
西方白左都是玻璃心,聽到吃狗肉這種消息就瞬間高潮,馬上刨根問底,其實亞洲很多國家都吃狗肉,韓國朝鮮都吃狗肉,但是因為我說的以上原因,Chinese是歐美對亞洲人的總稱,所以這個鍋,是我們來背的,而且玉林狗肉節這個東西,在國外的社交網站上曝光度極高,所以這個鍋也就算是實錘了。

大家請看 如果在google中輸入 Yulin 這個拼音,全部都是狗肉節的場景,所以他們這樣評論中國人也就沒什麼稀奇的。(不發表個人觀點,僅陳述,因為無論我站在支持還是反對面,都會被噴)

D. 求關於在美國里對中國人的歧視的詳細資料

早報專稿美國頂尖高等學府耶魯大學的一群研究生和研究員300多人最近集體向校方申訴,指不少中國學生在學習和研究上常常遭受歧視,包括不公正評分和無理撤回研究資助。

300人集體申訴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此次的簽名訴狀是由該校中國留學生韓雪梅(XuemeiHan,音譯)的遭遇引發,現年26歲的韓雪梅3年前取得專門用於資助中國內地和香港學生的范氏研究基金,進入耶魯生態與進化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當時校方承諾將保證學習期間的研究基金,但今年韓雪梅從生態和環境學系轉入林學和環境學院後即被通知,研究基金將從本學年結束時終止。

韓雪梅目前已通過了博士生資格考試,正在准備畢業研究課題,研究基金的終止將使她不能完成學位。韓雪梅說,研究生院以她專系為名終止她的研究基金,但事實上,在發放研究基金時,學校並沒有表示不能夠中途轉系,並且她也知道轉系在耶魯是很平常的事,很多美國學生轉系都沒有造成獎學金的終止。她同時指稱在自己與研究生院就此事溝通時,院方解釋前後矛盾,明顯在推諉。韓雪梅說:「我的學系一直嘗試把我趕出去,這實在極度不公平、不合理。」韓雪梅的案例是今次4宗重點投訴個案之一。

研究生學生會在向校方遞交的投訴狀中說,耶魯校長李維(RichardC.Levin)強調要增強與中國之間的學術交流,但華人學者在耶魯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兩相對比,令人費解。訴狀要求校方對中國學生學者遭歧視的多起事件逐一調查。訴狀同時還要求校方成立一個包括國際學生代表在內的獨立執行小組,處理國際學生的投訴。

100人集會抗議

10月21日,耶魯大學100多名學生在耶魯大學中國學生及學者協會的組織下,在校園內進行集會,力指校方歧視中國研究生。

據了解,耶魯大學中國留學生、學者對校方歧視的投訴並非首次,早在去年春天,中國學生學者曾經就學生宿舍分配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上書校方,但至今並無迴音。耶魯大學中國學生及學者協會主席黃聰(CongHuang,音譯)表示,華人學生學者經常毫無理由地失去獎學金、研究基金,導致退學、轉學,甚至因此失去學生簽證而不得不回國。「耶魯是一所國際名校,歧視現象不應當存在在耶魯的校園。」黃聰說。

耶魯大學發言人湯姆.康羅伊回應說,耶魯大學的學生日趨國際化,校方為此特別成立專職部門提供協助。他強調,校方一直倡議有助世界各地學生留學美國的簽證政策,並支持給中國學生簽發較長的簽證期。康羅伊稱,看不到有改變政策的需要。

留美學生中國佔11

%早報訊美國現時有約64萬名來自中國內地的留學生。根據20032004學年的數字,美國高等院校的中國學生人數,占留美外國學生近11%,僅次於印度。

2004財政年度,約有22萬多名中國學生獲得簽證,雖然比2002財政年度的高峰時期降低28%,但由於申請數量下降,所以簽證批准比例反而上升。

留美中國學生中,攻讀研究生(包括碩士和博士生)的比例一直保持在約八成。1999年,美國大學共向外國留學生授予約11萬個博士學位,中國學生有2400人,人數是眾多外國留學生之冠。占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是印度和韓國,獲博士學位的人數只有1077和1017,幾乎不到中國學生的一半。(東方早報)

E. 求一部電影,美國的,名字叫《希望》,講的種族歧視

很少看電視 所以也不清楚樓主你說的這個。
從網路里查找了一下也沒有《希望》這個譯名的美國電影,
美國一直渲染自己從不提倡種族主義 ,
但是每一天都會因為種族歧視收到傷害。

因為樓主介紹的也不是很清楚,
所以我推測是不是希拉里斯萬克主演的《街頭日記》啊????

劇情簡介:加利福尼亞,長島,在踏進當地威爾森高中的第一天,熱血的菜鳥老師艾琳·格魯維爾(希拉里·斯旺克飾)還是個滿懷希望要改變世界的理想主義派。然而她將要面對的,是在LA暴動之後,各種族之間暴徒械鬥一觸即發的長島,連本來應該不聞窗外事的學校也不例外。 艾琳的班級里,全是被其他老師放棄的青少年,非裔美國人、拉丁美洲人、亞洲人,班級里不僅族裔混雜,都是附近貧困街區的孩子,甚至還有小混混和黑幫團體成員,他們對學習沒有絲毫熱情。艾琳對於教師這一職業的熱情受到了嚴重的挑戰,但她卻並沒有同其他成年人一樣避之唯恐不及,而是學著真正聆聽學生的心聲。逐漸開始了解學生們的世界的艾琳,痛心地發現這些不過十來歲的孩子們,每天不得不掙扎著在街頭暴力中生存,能平安無事地度過每一天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求。於是艾琳借鑒二戰時安妮·弗蘭克的做法,讓學生們利用日記寫下點點滴滴的遭遇,互相分享互相傾訴,從生活里找到希望與自由。從艾琳那裡,學生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一本「街頭日記」竟改變了他們的人生,使他們得到了救贖!

還有很多關於種族歧視的電影:

《白與黑》《黑奴貿易》《殺戮時刻》
《美國X檔案》《轉學風波》
《炎熱夏日》《撞車》

推薦看看下面這兩部
《颶風》

這是一部關於美國種族歧視的電影。黑人拳王魯本卡特遭警察誣陷坐了三十年冤獄,幾經周折才重見天日的故事。影片對美國的種族歧視現象進行了抨擊和剖析,導演的立場頗值得贊賞,他並非單純抨擊白人對黑人的歧視,他還試圖傳達一個信息,並非所有的白人都有種族偏見,白人和黑人之間應當對話而不是對立,並且導演並不是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情節和演員鮮活的表演來表達自己的主張的,有些部分拍得還相當感人。
黑人拳王魯本卡特似乎天生和警察有仇,十一歲時就被送進感化院(相當於我國的少年犯勞教所),後來自己越獄去當了兵,並且苦練拳術,拳台上他風光無限,把一個個對手都揍趴下。一個拳王應該是很有社會地位的,可是他還是沒能逃脫牢獄之災。他被腐敗的警察誣陷,被判了三個終身監禁(美國的法律就是這么有意思,簡單的加法,不像我國,甲罪判十年,乙罪判八年,兩罪合並執行十五年,可以打折的。)一個黑人青年讀了魯本的自傳之後被深深感動,決心和自己的幾個白人朋友一起幫魯本洗脫罪名。大概導演太過專注於人物形象的刻畫和自己的政治訴求,情節上有些地方值得推敲,監獄也並非如某些監獄片描繪的那麼黑暗,有個獄警甚至和魯本成為了朋友,而典獄長似乎也格外照顧他。另外有一個十分討厭的地方就是結尾的「好萊塢式歡呼」,縱觀眾多好萊塢影片,只要是最後取得了成功,一定會有集體歡呼的場面,有時甚至歡呼的有些無厘頭,本片中得知魯本被釋放的消息之後滿監獄的牢犯都歡呼雀躍如同過聖誕節一般--這些人犯不著吧!並且白白坐了三十年牢,即便洗脫了冤情算是勝利嗎?不過總體上這些缺點還是瑕不掩瑜,本片仍不失為一部佳作。
黑人演員當中我最喜歡的是塞謬爾 傑克遜那種劍走偏鋒的類型,丹澤爾華盛頓雖然是影帝,但是卻對他印象不是很深刻――直到看完這個片子以後。在本片中他成功塑造了魯本卡特這個人物,其表演功力不容小覷。在他被送進監獄以後,他拒絕穿囚服一段很精彩,而被關緊閉時他內心沖突的表現,以及後來在遇到朋友以後內心情緒的劇烈變化都表現得非常生動――內心情緒的表達往往是很困難的。他對一個囚犯的心理把握的非常細膩,如何才能適應監獄的生活呢?無欲無求。這樣心才能覺得自由。這樣的詮釋是非常生動的。丹澤爾華盛頓為了本片准備了兩年並且認真的練習打拳,力求表演的成功,最終他的辛苦也沒有白費,他憑借本片折桂金球影帝。
《炎熱的夏夜》

在美國南方密西西比河沿岸,有一座城鎮叫斯帕特。這個城鎮既小又窮,而且種族歧視十分嚴重。芝加哥的一位大企業家科爾伯特,為了幫助這個小鎮擺脫貧困,來到這里招工建廠,不料在一個十分炎熱的夏夜被人謀殺,身上的900美金也不翼而飛。
多年來斯帕特的治安情況一直比較平靜,這起意外的謀殺案,令剛上任兩天的蓋爾斯警官一籌莫展。他便指派警官薩姆設法搜尋嫌疑犯。當薩姆來到火車站,看到一個黑人覺得不順眼,而且發現這個黑人帶有許多現金,就不問青紅皂白將他逮捕。哪料到,這個叫蒂白斯的黑人青年來頭可不小,他是東部地區費城一名干練的刑事警察,這次是回鄉探望母親。
由於案情復雜,蓋爾斯只好請蒂白斯幫忙,雖然他心裡看不起黑人。就在這時,警官薩姆又抓住了一個名叫哈維的青年,在他身上搜出了死者的餞包和300元現金。警長蓋爾斯武斷地認定哈維就是兇手。然而,蒂白斯根據死者傷口的情況認為兇殺。隨著調查的的深入,警長意外地發現自已的手下薩姆在案發的第二天去銀行存入600美元。這下,警長又把兇手的帽子套在了薩姆頭上。對此,蒂白斯卻不以為然,並據理向警長蓋爾斯說明另有兇手。蓋爾斯固執已見,還對蒂白斯產生不滿,甚至勒令他立即離開這里,不準插手此案。由於蒂白斯的出現,使這個斯巴達鎮的種族歧視的黑勢力十分惱怒,他們揚言"這個黑鬼活不到星期天"。一天,蒂白斯上街辦事,突然遭到4名白人青年的襲擊,好在警長蓋爾斯及時趕到,蒂白斯才免遭暗害。
蒂白斯並未因此離去,依然努力搜集破案的線索。就在此時,一個名明叫珀迪的青年來到警察局控告薩姆強奸了他的妹妹,並使她懷了孕。蒂白斯覺得此事蹊蹺,決定從中下手,打開兇殺案的缺口。蒂白斯打聽到鎮上有位專干非法墮胎的黑婦人,就立即走訪了她。在費了一番口舌後,黑婦人告訴蒂白斯,珀迪的妹妹晚上要來打胎,那個使姑娘懷了孕的男子也會陪她一起來,就在說話間,珀迪兄妹闖了進來,同來的還有小吃店老闆拉爾夫。對照以前搜集到的線索,蒂白斯一下子明白了拉爾夫就是他要抓的兇手。
蒂白斯把真相告訴了珀迪,氣瘋了的珀迪向拉爾夫撲去。拉爾夫開槍打死了珀迪,自己終於落入法網。拉爾夫在警察局裡交待了自己的罪行,全案真相大白。此時,警長蓋爾斯對蒂白斯敬佩不已,並親自把他送上了遠去的列車,這算是他要表示的一點最大程度的誠意了。

F. 美國電影里有哪些對中國文化的誤解

中國五千年文化,美國只有幾百年,連國人都難認識自已祖先的思想文化,何況外國人?
在中國的掘起中,不僅與國外進行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戰爭,更是在打一場文化戰。
那是一種意識形態領域的交量。
如繪畫,他們一到中國就說西洋畫的「偉大」,而假裝沒見中國畫,只買些油畫,就是不買中國畫,他們要淡化你們的國萃,讓你們認同西方文化。其實他們的骨子裡非常喜歡中國畫的,只是自已民族無法畫得出來那種神韻,他們最好的博物館收藏美我們的先人畫作,他們肯還給你么?這就是「透過現象看本質」。
西洋畫我們年青一代的畫稿不比西方人差,而且可以「少年出英雄」呢?但中國畫都得「大器晚成」,不到個50歲以上,很難有好作品的。

G. 《瘋狂動物城》好看嗎

想像力天馬行空,笑點俯拾皆是,人設細膩,細節精確到毛發,還有對《教父》和《毒師》的致敬……當然,最值得一看的,仍是電影講的故事。

在這部電影中,迪斯尼不再滿足於僅僅講述一個「努力就能成功」的傻白甜夢想故事來哄小孩子,而是深度進化到成人才能看懂的政治寓言:

權力是如何利用偏見來變現的,以及偏見演變為「多數人暴政」的潛在危險。

個人覺得,《瘋狂動物城》很可能成為劃時代的作品,它讓我想起了奧威爾的傑作《動物農場》。

本文有劇透。

1.
故事發生在「瘋狂動物城」。在這里,食肉動物(人口佔10%)努力克服千年來的野蠻天性,與食草動物(人口佔90%)和平共處,共同營造一個烏托邦式的動物樂園。

從表面上看,這個城市是令動物嚮往的。城市體系中,根據每個動物的身材、習性精心設置了不同種類的門、通道、房屋以及其他生活裝置,處處流露出對不同個體的尊重。

但「現實世界並不像標語上說得那麼美好,而是既復雜又殘酷」。

完美的表層之下,「瘋狂動物城」涌動著偏見的暗流。食草動物對食肉動物DNA里遺傳的野蠻天性深深恐懼,覺得最好給他們都戴上嘴套;食肉動物則對食草動物的不信任心懷不滿。

故事主角、鄉下兔姑娘朱迪,從小到大都飽受偏見之苦。朱迪的夢想是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兔子警察,但父母認為,兔子「種胡蘿卜」似乎更加現實。

同鎮的狐狸也嘲笑朱迪的警察夢,認為她不過是個「愚蠢的兔子」。

後來,朱迪通過努力,終於成為警察,可她還要面對種族、職場的雙重偏見(這里甚至還可能包含性別偏見)——上司牛局長認為,犀牛、大象等警員更加可靠,至於一個兔子,只能去街頭貼罰單。

作為偏見的受害者,朱迪在工作中努力消除動物們之間的偏見。在偵破14個動物失蹤案中,朱迪還和食肉動物狐狸尼克成為搭檔,建立了互信關系。

不幸的是,偏見和暴力一樣,藏在人心深處。你自以為不是個有偏見的人,其實未必。

朱迪解救了城內失蹤的十四個動物,成了城市英雄。在新聞發布會上,朱迪說出了作為一個食草動物所潛藏在心底的恐懼和偏見——「食肉動物會野蠻化」。

動物城內騷動了,食草動物的偏見集體爆發,食肉動物面臨及其危險的處境,連好朋友狐狸尼克也不能忍受朱迪,棄她而去。

朱迪意識到自己犯下了大錯,後悔不已,辭去了警察工作。

但動物失蹤的背後,卻隱藏著一個巨大的陰謀——原來,這些食肉動物野蠻化,都是人為——不,動物為——造成的。

看起來人畜無害、老實巴交、樂於助人的羊副市長,其實是個腹黑的陰謀家。

她先利用食肉動物野蠻化,搞掉了政敵獅子市長,又計劃利用食草動物的集體偏見,形成「多數人暴政」的局面,把肉食動物統統趕出動物城,建立純粹食草動物的烏托邦……

看著眼熟不?和當年希特勒的手法相似。

當然了,朱迪最終成功逆襲,力挽狂瀾,不細說了。

羊並不像想的那麼老實,兔子並不像想的那麼愚蠢,狐狸也並不像想的那麼狡猾。

老實、愚蠢、狡猾,很多時候是來源於你我心中的偏見。

2.
把敘事視角放在偏見(或歧視)上的美國電影有很多,最著名可能是2004年奧斯卡最佳影片《撞車》了。

《撞車》以多民族、多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洛杉磯為背景,反思了人們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種族歧視和文化偏見。

這種深植人心、毫無理性的偏見,往往是導致民族、團體、個人之間互相憎恨、甚至訴諸暴力的禍根。

在美國歷史上,社會偏見被政客利用而導致的暴力行為並不少見(政客通常同時利用「偏見+信息誤導+集體無理性」三個要素動員民間暴力),南北戰爭、排華法案(1882)、麥卡錫主義、對亞洲移民的明文限制(1965)……

事實上,種族歧視和文化偏見的幽靈,一直徘徊在美國社會之中,從來沒有真正散去。幸運的是,從政府到民間,從正式立法到文藝作品,美國人從不忌憚對偏見、以及對偏見引發暴力的反思。

這種反思已經在社會上達成一些共識——無論你是政治家還是學者,是作家還是演員,只要從嘴中說出了對少數族裔、女性、少數群體(比如同性戀)的歧視性語言,立馬會引來全社會的聲討。

這種深入的討論和反思,為社會織成了一道安全網——某個政治人物登高一呼,群眾群起響應,用多數人暴政來消滅少數人自由的情況,不太容易出現了。

就像《撞車》中,最終個體的認知會對偏見行為自動糾錯。

就像美國社會反對亞利桑那州政府通過修「隔離牆」來排斥墨西哥裔非法移民。

3.
需要警惕的是,偏見在我們社會中,同樣盛行。

比如地域偏見。
城裡人和農村人、上海人和外地人、北京人、河南人、東北人……每個地域的人們都被統一打上一個污名化的標簽,然後不假思索地用這個標簽概括一切問題。

最近一次是「哈爾濱天價魚」事件中部分網民對「東北人」的無理性攻擊。

網上流傳的世界地圖,玩笑和偏見並存。網上還有很多比這個更惡毒的中國偏見地圖。

還有職業偏見。
以前一般都說農民工如何如何,現在的職業偏見更加細化,醫生如何,法官如何,城管如何……每種職業都被臆測成某種具體惡行,法官=不公正,醫生=收紅包,城管=打人,然後用臆測得出的結論來粗暴地對待每個個體。

最近的一次出現在法官馬彩雲被槍殺後,部分網民憑主觀臆測對她的人身攻擊。

至於階層偏見,那就更普遍了,仇官仇富的情緒彌漫網路。

比偏見更可怕的是拒絕反思。
事實上,有偏見的心靈,更容易被信息誤導,被人為誤導。因為偏見者「詮釋一個模糊的情報時,他們只看他們想要的一面」。

不但不反思,有的人還引以為榮。一旦發生熱點事件,立即從心中的偏見出發,不假思索,不加分析,迅速站隊,然後在互聯網上展示自己的語言暴力——不要小看網路暴力,網路暴力可能是現實世界暴力的一種預演。

偏見一旦變成一種社會力量,其中就蘊含著某種危險性。就像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那些被打倒的「黑五類」、「知識分子」、「右派」……他們當然不全都是壞人,很多人後來不都平反了嗎?

一個健康的社會,基本的公共生活框架應該是「個人自由+法治精神」,而不是「偏見+暴力」,如果我們學不會反思,那麼只能學習祈禱了。

祈禱過去發生的偏見和暴行,不要發生在未來。

H. 美國電影里的中國

章子怡MS出現比較多
然後我記得成龍在80天環游地球里扮路路通..雖然是英國的
美國華裔電影(包括華人創作、編導和演出等)的興起與美國華裔文學在美國掀起的浪潮密切相關。早在五十年代,黎錦揚榮獲Commonwealth Club獎的小說《花鼓歌》(Flower Drum Song)就先後被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和電影公演,但《花鼓歌》卻將美籍華人遭受的種族歧視、華埠社區存在的男女比例極為不均衡的狀況、移民兩代人的沖突等問題,用喜劇的氣氛予以消解,唐人街被渲染成古怪奇特、異國情調式的場所,華人似乎是怯懦軟弱、沒有理性的異類,中國的風俗習慣、食品與葯物被故意描寫成與美國大相徑庭的"東方奇觀",這反而強化了美國大眾對中國人的定型化偏見。

然而1961年出版的路易斯?朱(Louis Chu)的小說《吃一碗茶》(Eat a Bowl of Tea) 以同情的筆觸,從普遍洗衣工及餐館服務人員的角度展示了唐人街的日常生活與問題,它沒有忽視社區的虛弱,但也沒有掠過那裡所存在的內在勇氣,從而較為現實地展現了唐人街男性社會存在的性壓抑和男女比例嚴重失調等問題。《吃一碗茶》沒有像《花鼓歌》那樣風行一時,也沒有獲得經濟上的成功,因為真切描寫了華人在狹小的唐人街社會的情感與境遇,沒有屈從於異國情調式的、或怪誕邪惡的、或認同於美國社會的媚俗寫法。在六十年代,《吃一碗茶》因其真實性而被大眾遺忘,現在卻被批評家們重新憶起,著名華裔導演王穎還將其拍成同名電影於1989年公映,頗受好評。

更受關注的美國華裔電影包括根據譚恩美(Amy Tan)同名小說改編的影片《喜福會》(Joy Luck Club),它透過兩代華人母女在美國的命運遭際,探討了美國社會極為普遍的母女沖突與和解的問題。根據黃哲倫(David Henry Hwang)榮獲Tony獎的同名戲劇改編的電影《蝴蝶君》(M. Butterfly)探討了西方(男子)/東方(女子)之間存在的二元對立與文化誤識,並局部顛倒了普契尼《蝴蝶夫人》(日本女子向美國軍官殉情)的東方主義敘事。《蝴蝶君》取材於真實的故事,一位法國外交官痴迷於中國京劇旦角演員,而此演員不僅是男性,而且是新中國政府的特工人員,最後白人外交官自殺身亡,藉此,黃哲倫戮穿了東方/西方認知模式里的西方文化霸權與殖民謊言。此外,華裔影星陳沖和尊龍等人也在美國影壇迅速掘起並站穩腳跟,而另一類重要的類型片-中國武俠電影,經過李小龍、成龍、李連傑等人的發揚光大,已經影響了美國影壇正麵塑造具有陽剛之氣的東方英雄形象。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