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電影我的一生美國影評

電影我的一生美國影評

發布時間: 2022-09-24 04:43:09

Ⅰ 轟動一時的電視劇《我的一生》,是以哪位政治家的人生為原型

1974年6月4日,梅厄夫人離任,卸任後的第二年,梅厄夫人完成了自傳《我的一生》,此書立即成為暢銷書。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女政治家和外交家,1981年美國將《我的一生》拍成了電視劇,3次榮獲奧斯卡金像獎的好萊塢明星英格麗•褒曼扮演梅厄夫人,轟動一時。

Ⅱ 跪求我的一生2020年上映的由傑西卡·羅德主演的百度雲資源

《我的一生》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提取碼:3d6b

導演:馬克·邁爾斯

編劇:托德·羅森博格

主演:傑西卡·羅德、岑勇康、瑪麗埃爾·斯科特、愛沃·卡拉丹、基拉·塞特爾、傑·費羅爾、喬什·布雷納、凱爾·艾倫、喬恩·魯德尼茨基、克莉希·菲茨、安賈利·比瑪尼、馬里奧·坎通、肯尼思·肯特·布賴恩、邁克爾·馬西尼、約瑟夫·波利昆、托尼亞·馬爾多納多、傑奎琳·哈里斯·馬瑟恩、維多利亞·佩吉·沃特金斯

類型:劇情、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日期:2020-10-23(英國)、2020-12-04(美國)

片長:93分鍾

又名:今生今世

本片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劇本一度登上好萊塢劇本黑名單,馬克·邁爾斯([人力資本])執導。影片講述一對戀人索羅門和簡在籌備婚禮期間,索羅門查出罹患肝癌,兩人為完成心願,決定將婚禮提前,在善心捐助下,他們如願完成婚禮,四個月後,索羅門離世。

Ⅲ 海倫 凱勒的《我的一生》的簡介

《我的一生》,又翻譯為《我生活的故事》。
感人至深的真實故事、傳頌久遠的勵志經典。以翔實的筆觸描寫了一個盲聾人的奮斗歷程,這種不畏艱難、自強不息的精神使得海倫·凱勒成為歷史上最鼓舞人心的人物之一。從早年的懵懂無知,到與安妮·蘇立文的師生情誼,再到難以忘懷的學院生活,海倫那朴實無華的文字使我們得以領略到她驚人的智慧和偉大的人格。整整一個多世紀過去了,今天我們重讀這部著作時,依然會為其間閃耀的人性光輝和人生華彩深深震撼,依然能從這樣一首遒勁的生命之歌中汲取前行的勇氣。

Ⅳ 如何評價電影《一生一世》

該片愛情長跑的理念與現實生活中「速食愛情」的話題遙相呼應,用「標桿」式愛情詮釋感情最簡單的原理「愛過就是一生一世」。《一生一世》展現出了導演扎實的基本功,尤其是對光影的處理為影片增色不少,那些柔光特寫鏡頭加上晃動的升格鏡頭讓片中一對俊男靚女顯得格外光彩照人。

電影中,兩人前所未有的表演令觀眾津津樂道,有首映場觀眾更總結高圓圓在電影里送出了起床素顏美、午間朦朧美、黃昏逆光美、微笑慢鏡美、凝視定格美、街頭奔跑美的「六美」。

堪稱女神出道「最美電影」,對於此贊譽,「當事人」高圓圓也大方表示:「我也覺得好美,甚至覺得,這是我嗎?」

相關信息:

影片結尾處,謝霆鋒和高圓圓在醫院見了最後一面,高圓圓說,這就是命,我們註定無法在一起。這「命」成了這故事的核心推動力,相識、相愛、分離、重逢,全部都是命,既然是命,掙扎也沒用,逆來順受是最穩妥的選擇,就像是影片中的兩位主角一樣,從不反抗,從不抱怨。

愛恨別離都是命,命運給你什麼你就接納什麼,這種對待愛情的態度在現實中可以讓人接受,但在一部愛情電影中就顯得太過於平淡了,即使明知道結局已定也要奮力一搏。

這條莎士比亞定下的愛情准則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拋棄的啊!在愛情電影里,順從和認命意就意味著無趣,無趣的愛情故事還是讓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吧。

Ⅳ 我的一生

我的一生

《我的一生》 總序說不盡的卡薩諾瓦(1)

高中甫
對於中國讀者來說,卡薩諾瓦這個名字盡管近年來已相繼有幾本介紹他的書籍出版,他的自傳亦有一個選本被譯成中文,但依然還是陌生的,可整個歐洲對這個人卻幾乎是家喻戶曉人人皆知。不論是大型的網路全書,小型的詞典,甚至是家庭常備的字典,他的名字都成為一個詞條,一個單字,因為卡薩諾瓦已成為「好色之徒」、「登徒子」、「浪盪公子」、「獵艷者」、「冒險家」的同義語了;近幾十年來,諸多學者們更拓寬了對這位生活中的奇才,文學中的幸運兒的研究,從而形成了一個特有的學科:卡薩諾瓦學(Casanovastik)。他的那部卷帙浩繁的自傳《我的一生》——共十二卷,全文如譯成中文要超過二百五十萬字——已無可爭辯地在世界文學史上佔有了一席之地。它的社會價值和認識價值已為學者們所公認。也正因此卡薩諾瓦身上除了一些不光彩的惡名,又有了作家的頭銜了。
卡薩諾瓦被稱為「好色之徒」、「浪盪公子」、「獵艷者」,這不是硬安在他頭上的惡名,而是名副其實,實至名歸。他在自傳中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如實地描繪和記述了他一生中與一百一十六個女人的情事(寫過一部出色的卡薩諾瓦傳記的德國作家赫爾曼?凱斯頓對卡薩諾瓦在《我的一生》中提到與他有染的有名有姓的女人做過統計,提出了這個數字)。這些女人被他引誘,愛上了他,他也愛上了她們,對她們做出許諾,有的還想與之結婚;但他愛得快,許諾得快,而忘記得更快。如茨威格所言,他是一個熱情激盪的享樂者,是一個典型的瞬間沉醉者。他像唐?璜一樣,不斷地在情場中追逐他的獵物,不斷地進行情愛的冒險。他毫無顧忌地在為《我的一生》寫的前言中承認:「感官的快樂是我畢生的主要追求,對於我來說沒有比這更重要的了。因我是為另一性別而生的,於是我不斷地去愛那個性別,並致力於去贏得它的愛。」但卡薩諾瓦絕不僅是一個好色之徒,一個現實中的唐?璜,他也是一個生活中的奇才,一個有成就的作家。他一七二五年生於威尼斯,十六歲即取得了法學博士學位,成為教士,當過兵,做過提琴手,受國家法庭指控,被關入臭名昭著的鉛皮監獄,並成功地從中逃脫(這使他名噪一時)。在法國當上了國家彩票的第一經理,後又在巴黎建立了一家公司,得到過教皇的金馬刺獎章和「騎士」的稱號。他熟諳醫學,通曉歷法,善於理財——更善於揮霍;他建立過一個劇團,出版過戲劇雜志。他也熱衷於寫作,在不斷地旅行和周遊中他寫下了不少著作,這其中有《駁阿麥羅特?德?拉?胡塞依所著的〈威尼斯政府史〉》、《拉娜?卡普林娜》(一篇論及女性器官對女人性格影響的文章),出版了《波蘭動亂史》,發表了一部烏托邦小說《愛德華和伊麗莎白,或地心之旅》,還翻譯荷馬的《伊利昂記》。當然更有這部使他能躋身於世界文學之林的自傳《我的一生》,這是他晚年落魄之際得到瓦爾德斯坦伯爵收留,在杜克斯管理圖書期間用九年時光寫下的一部鴻篇巨制。
一七七四年卡薩諾瓦得到威尼斯共和國國家法庭的赦免,被逐十八年之後終於返回了祖國。他過了一段相對穩定的生活;可在一七八二年他發表了一篇論戰性的文章又獲罪國家審判法庭,在一七八三年不得不再次離開威尼斯,在歐洲各地旅行。一七八四年他在維也納邂逅瓦爾德斯坦伯爵,被邀往波希米亞的伯爵領地杜克斯,做了伯爵的圖書管理員。這個地處偏僻,而且備受下人蔑視的環境對一向在歐洲各大都會出入宮廷,周旋於上流社會和廝混在女人中間的卡薩諾瓦不啻是一種折磨,一種屈辱;他曾一度秘密逃離杜克斯,但他時已逾花甲之年,就像掉了牙的老狗一樣,風光不再了;幾個月之後他充滿悔恨地返回了杜克斯。他這時的情況就如茨威格所描述的:「被趕出一個個家門,受到女人們嘲笑,處境孤獨,形同乞丐,軟弱無能,這時候他已是骨瘦如柴,喃喃抱怨的白發老人了。」出於百無聊賴,為煩惱所折磨,他於是從一七九年起,開始描述他的生平,奮筆疾書,每天寫十三小時,在回憶中去重新體驗已逝去的快樂,在沉湎中去忘記現實中的痛苦。就這樣他在九年之間寫下了十二卷之多,但他只寫到一七七四年,此後直到他一七八五年到杜克斯時,還有十一年的經歷沒有寫;至於為什麼,學術界尚沒有定論。
卡薩諾瓦在他為這部自傳而寫的序言中稱:「不管是有價值還是無價值,我的生活就是我的材料,我的材料就是我的生活。」這句話大體可以看作是他寫這部自傳的立意。他幾乎不加選擇不加取捨,把他一生所見所聞,所經歷的所體驗的,他的感受,他的享樂,他的痛苦,他的幸運,他的挫折都一股腦兒塞進他的書里。他幾乎不做任何倫理上和道德上的思考,不去探索生活的真諦和人生的價值。他不尊重良知,不懂得善與惡。他的這部自傳是一個雜然並陳,鬆散無序,沒有取捨,不加提煉,不加晶化的什錦大拼盤,但是它有著無可爭辯的長處:這就是真實性,生活的真實而非藝術的真實。它不像歌德的自傳,是真實加上詩化;也不像盧梭的自傳,是真實加上懺悔。
恰恰是這一長處使這部作品成了卡薩諾瓦所處時代的一幅出色的然而也是粗俗的圖畫,他的感性的觀察方式對後代人具有一種文獻性。這幅巨大的圖畫是一座人物的畫廊:有皇帝、女皇、國王、公侯、大臣、教皇、主教,有銀行家、投機商、證券經紀人、軍官、士兵、僧侶、修女、教士,有作家、藝術家、哲學家、神學家;有市井俗夫、土匪惡棍,有賭徒妓女、密探間諜、江湖術士。可以說是上至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下至社會底層人物,魚目混雜,無所不有,而這些人物既非虛構,亦非杜撰,都是卡薩諾瓦親自接觸親自交往的。這幅巨大的圖畫是十八世紀上半葉的一個多彩的然而也是凌亂的社會橫斷面,它展現出了這個時期的社會——文化——生活的諸多現象:宮廷、社交場、貴婦人沙龍、交易所、劇院、賭場、妓院、城堡、監獄、修道院、要塞、軍營,它幾乎包容了社會從最高到最低的多種場所,而它們全系卡薩諾瓦活動和混跡其中的。卡薩諾瓦這位無所忌憚的冒險家,他一生幾乎居無定所,他的足跡幾乎遍及整個歐洲:從義大利到英國,從西班牙到瑞士,從奧地利到德國,從波蘭到俄羅斯,從捷克到荷蘭,從盧森堡到比利時,幾乎在每一個大都會、每一個著名的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身影,都留下了他的故事。這一切就使卡薩諾瓦的自傳《我的一生》成為一部極具特色的奇書。

《我的一生》 總序說不盡的卡薩諾瓦(2)

一部奇書則必然有一種奇遇。落魄的卡薩諾瓦晚年在杜克斯為了打發百般無聊的時光,為了緬懷往日的肉體上的享樂和精神上的愉悅,為了在回憶中忘卻現實,他用法文寫下了他的自傳。一七九七年,他為這部自傳寫了一篇序言。或許他還幻想看到書的出版,但是就在翌年他那副在壯年時期過度揮霍的軀體就僵化了,他那顆一度過分活躍的心臟就停止活動了。在臨死前,他把這部自傳及他的文稿託付給他的侄子卡羅?安基奧利尼,可它們被裝在幾個箱子里一直堆放在杜克斯的宮殿里。直到瓦爾德斯坦宮殿及其圖書館被沒收,轉移到另處時,卡薩諾瓦的全部遺稿才到了卡羅?安基奧利尼手中。在這些著作中除了這部自傳之外,還有一部喜劇《Le Polémoscope》,論述路易十六,談及羅伯斯庇爾之死,對拿破崙、腓特烈大帝、伏爾泰、盧梭等人的評論以及涉及磁力、星象、靈魂和音樂的文章。當然更重要的是他的手稿《我的一生》。一八二年——此時卡薩諾瓦早已不被人知了——一個名叫F�根采爾的人受安基奧利尼之託詢問萊比錫的出版商布洛肯豪斯,是否對這部自傳手稿感興趣。布洛肯豪斯拿到這部手稿後委託他信任的幾位有名人士進行評估,這其中就有著名的德國浪漫派作家路?梯克。在得到充分的肯定之後他就以區區的二百塔勒買了這部自傳的手稿,並在一八二二年至一八二八年間讓人譯成德文,分十二卷出版。這個經威廉?封?舒爾茨譯成的德文版本並不忠實,他據出版商布洛肯豪斯的指示,把書中一些露骨的性愛描述的文字都進行了無害的加工和刪節。這部傳記的出版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有趣的是,法國的一家出版商盜取了這個德文譯本,把它譯成了法文出版。此後不久,一八二六年至一八三八年間,布洛肯豪斯把手稿交給一位法語教授讓?拉法格進行文字整理,出版了法文版。直到一八六年布洛肯豪斯宣布放棄了版權。此後這部自傳在世界各地被譯成二十餘種語言出版。
《我的一生》的出版迅即激起了很大的反響。有的學者著文,懷疑是否有卡薩諾瓦其人,有的人承認其存在,但認為只有司湯達這樣的作家才能寫出這樣的作品;不管怎樣,曾默默無聞的卡薩諾瓦又復活了,而且如茨威格所形容的那樣,這個出色的江湖騙子進入了創造性智慧的萬神廟。他寫道:「這個狡猾的賭徒一下子勝過了自但丁和薄伽丘以來所有的義大利作家。」見茨威格:《世界建築師》,《卡薩諾瓦》第三二八頁。北京燕山出版社。這句話當然是誇張的,但它確實從另一個層次上表明了卡薩諾瓦是一個描述自己的天才。「他的講述不是出於文學上的虛榮心,不是出於教條主義的自我宣揚,也不是出於願意改過自新的懊喪,更不是出於暴露狂的懺悔癖好。……這不是絞盡腦汁的空想家和編造者,而是一切作家中的高手大師在講述自己的生平。」見茨威格:《世界建築師》,《卡薩諾瓦》第三三頁。北京燕山出版社。自從他的自傳廣泛地流傳起來之後,越來越多的學者在考證在闡釋;批評家在評價在爭辯;而對許多作家、藝術家來說,這自傳卻是觸發靈感,激起創作熱情,引發遐思的觸媒劑。它為他們提供了充分的空間,成為他們創作的題材礦山。自一八三六年法國作家沃德維爾的劇作《卡薩諾瓦在聖?安德列斯要塞》起——此人同時還為音樂家A�洛特青寫了同名的歌劇劇本,這部歌劇一八四一年在萊比錫首演——此後就不斷有取材自這部自傳的作品出現。其中著名的有奧地利作家胡果?霍夫曼斯塔爾的戲劇《冒險家和歌女》、《克里斯蒂娜的返鄉之旅》,A�施尼茨勒的戲劇《姊妹或卡薩諾瓦在斯帕》、小說《卡薩諾瓦的返鄉》(二十世紀末美國據這部小說改編成一部名噪一時的電影),赫?赫塞的小說《卡薩諾瓦的皈依》,法國作家阿波利奈爾的戲劇《卡薩諾瓦》等。進入當代,以卡薩諾瓦自傳為題材的作品更為繁多。在我國,譯林出版社和團結出版社就出版了愛爾蘭作家安?米勒的《卡薩諾瓦》和比利時作家黎?弗蘭姆的《卡薩諾瓦傳奇》。這部自傳至今仍然是作家和藝術家取之不竭的題材之礦。
《我的一生》有著很高的認識價值,它向我們今天的讀者展示出了十八世紀歐洲社會一個全景式的概貌,為我們提供了認識他所生活時代經濟、文化、生活、風俗等諸多領域中的諸多現象的一個機會。我認為這便是這部自傳的真正價值所在;至於書中那些流於惡俗的章節,相信讀者自會做出論斷。這里我不妨摘引詩人海涅作為讀者在談及《我的一生》時的一段話,他在一八二二年寫道:「我不願意向我的愛人推薦這部回憶錄,但願意向我的朋友們推薦。從這部書中散發出一股淫盪的義大利情慾的氣味。主人公是一個享樂生活的,強壯的威尼斯人,異常狡獪,周遊各國,與許多傑出人物交往,與女人們的接觸更為密切。這本書沒有一行與我的情感相契合,但讀起來沒有一行不使我感到快樂。」這雖不無迂腐之氣,確也是道出了一個普通讀者的一種感受。
卡薩諾瓦晚年在杜克斯時,曾記下那個蔑視他並也虐待他的庄園總管費爾特希納說的一段話。說在他死後一百二十年會建立一個特別的卡薩諾瓦協會,去檢驗他寫下的每張紙條,每一個日期,去追查他細心抹掉的那些樂於喪失名譽的女士們的名字。雖然不是在一百二十年之後,而是在他誕生二百五十周年的一九七五年在威尼斯確實就建立了一個研究卡薩諾瓦基金會。這個研究會,它當然不是去追查那些與他有肌膚之親的女人,而是把卡薩諾瓦本人作為一個研究對象,定期地召開學術討論會,形成了一種專門的學問:卡薩諾瓦學。據英國學者J�R�契爾德還是在一九五六年編的一個書目:有四十三部關於卡薩諾瓦的作品,有四千多種自傳版本,有一千多篇論述卡薩諾瓦的文章。在歐美,對卡薩諾瓦的研究直到今日仍方興未艾,不僅是他的自傳,而且他的其他一些著作、文章以及書信都相繼出版。
無論是作為一個社會現象還是作為一種文學現象,卡薩諾瓦和其自傳《我的一生》,我們都應當熟悉,應當了解。正是為了填補這方面的一個空白,我們翻譯了《我的一生》的選本,這個節選本在幾年前曾出版過。這次我據《我的一生》全集增譯了幾萬字,並把他親自寫的簡歷一並譯出,附上編寫的一份年表。這樣讀者大體上就可以對卡薩諾瓦其人有更多一些的了解。
本書有多幅插圖,繪者是德國著名的畫家、詩人和幽默作家威廉?布施(1832—1908)。這些插圖線條簡潔,手法巧妙,別具一格,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布施是中國讀者並不陌生的一位畫家、詩人,他的一些帶有短詩的敘事體連環畫早就在中國出版了,如《馬克斯和莫里茲》、《吹牛大王漢斯》等

《我的一生》 總序卡薩諾瓦自序(摘譯)

首先我要向讀者申明:我對自己在生命進程中所做的善事與惡事負責,這種自我負責的信念堅如磐石。此信念來自我對意志自由的信仰。
我不僅是有神論者,而且是虔誠的天主教徒。頗有教益的哲學堅定了我的宗教信仰。當處於困境而祈求上帝的幫助時,我總是相信他的救助,他總是有求必應。這一事實說明:我從未懷疑上帝的存在。絕望會置人於死地,但是只要你祈禱上帝,絕望就會消失;當你祈禱之後,就會滿懷信心,就會採取行動。
人是自由的,但是當人不相信自由時,他就不再是自由的了。如果你相信命運的威力,你就會喪失上帝賦予你的行動能力,而上帝在賦予你理智的時候就已將行動能力賜給你了。理智只是造物主神性的一小部分。盡管人是自由的,但還是不可妄下我們擁有為所欲為權利的斷語,因為只要被行動的慾望所控制,我們就是慾望的奴隸。
善於思考的讀者從我的回憶錄中可以發現,我從未樹立過明確的目標。我唯一的原則(如果真有這個原則的話)就是隨波逐流。不假思索的草率行為原本可以毀了我,可是幸運之神卻偏偏經常朝我微笑。事後我無比感謝上帝的恩眷,並且不忘自責。另一方面我卻發現:明智而有節制的行為也能帶來厄運。這種現象雖然使我備感屈辱,但我確信自己行為端正,並聊以自慰。
當身處困境時,我常常欺騙無賴與蠢材,並且毫無良心上的愧疚。每當我欺騙女人時,這種被欺騙肯定是相互的。是否被騙並不重要,因為愛情一旦成為游戲,游戲的雙方通常都會遭到愚弄。
親愛的讀者,只要您審查這篇序言的精髓,您就會輕而易舉地猜出其意旨。我之所以寫這篇自序,是因為希望您在讀這本回憶錄之前就對我有所了解。我想讓他人來評價我品行的優劣。我渴求讀者的友誼、讀者對我的尊重和感激之情。如果我的回憶錄能給您以教益和愉悅,那麼您肯定會感謝我。如果您公正地對待我並且發現我功大於過,那麼您就會尊重我。在坦率而信任的氣氛中,我卸下了偽裝,暴露出原形,任憑世人評判。如果您被我的坦誠所感動,那麼我們肯定會成為朋友。

《我的一生》 總序評價

卡薩諾瓦是這樣一個人,無論說他善說他惡,知道了他的人, 對他的行事和做人總有一肚子話要說.以下摘的就是一些人對他的評價,其中有名沒名、中國外國的都有。
有名的
茨威格:「卡薩諾瓦證明了,人們可以寫出世上最有趣的小說,而不必是作家;描繪最完美的時代圖景,而不必是歷史學家……每種充分的情感都可能成為創造性的,無恥正同有恥一樣,惡和善,道德和不道德一樣:對永恆起決定作用的從不是靈魂的樣式,而是一個人的豐富。……不朽不知道什麼是合乎道德還是不合乎道德,好還是壞;它只測量作品的強度,它要求人的一致而不是純潔……對它什麼都不是,強度卻是一切。」
「盡管有眾多的作家和思想家,但世界上卻再沒有創作出比他的生平更為浪漫的長篇小說,也再沒有塑造出比他的形象更為驚險奇妙的人物。」
海涅說:我不願意向我的愛人推薦這部回憶錄,但願意向我的朋友們推薦。從這部書中散發出一股淫盪的義大利情慾的氣味。……書沒有一行與我的情感相契合,但讀起來沒有一行不使我感到快樂。
女作家麗蒂雅芙藍:可是終其一生,他並沒有能夠與這幾個可以在性愛、在學識、在思想上與他匹配的情人攜手到老。他寫道:三分之一的女人讓我歡笑,三分之一的 女人讓我勃起,剩下的三分之一才饗我思想以食物。但是我們又何必強求我們的愛人在三個領域都精通呢?與其苛求我們的情人完美無缺,何不如找三位在三個方面有特長的愛人呢?他所愛的女人最終都嫁給了名門望族,而他始終是個流浪者,被他的祖國拒之門外達20年之久。
以下是沒名的:
卡薩諾瓦,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慾望之火,我的罪惡,我的靈魂。
對於卡薩諾瓦來說,如果上帝存在,那它一定是個女人。
提起卡薩諾瓦這個人,我想大多數中國人是陌生的(其實不久前我也是陌生的),在此我只稍透露一下他的事跡,這么說吧,他就是那個基因發生了突變,進而成了沒有吃禁果前的亞當的人,是那個狂歡了一生的人,是那個在世界末日不會受到審判的人。他如果生在當代的中國,衛慧和棉棉之流將永遠也不會有出名的機會,木子美和竹影睛瞳的表演只能是露天中的獨舞,無數色情網站和無數色情製品公司將關門大吉(也可能生意更加興隆),賈平凹《廢都》里的那些小方框將會成為幼兒園的讀本,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你將會覺得喊得一點也不到位,至於那本被人一再提起的《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與他那洋洋十多卷的回憶錄相比,簡直當垃圾的機會都沒有。
如果有一天當我的生命只剩下一個月,你來問我,我將如何渡過這餘下的30個白晝與黑夜,我會說我要像卡薩諾瓦那樣活一次。你會大驚小怪嗎?我敢說,如果你認識了真正的卡薩諾瓦,你也會對這個人羨慕不已而只哀嘆沒有他那樣旺盛的精力和才氣。我想像在生命的最後時光,當我終於認識到人一生根本沒有什麼可以抓住、可以擁有的,能夠不斷反芻回味的唯有對過去美好時光的回憶,那麼就讓我在死神猙獰的病床上,回憶過往的激情、回憶那對慾望的贊美和在快樂中的呻吟!如果說深入絕境歷險的探險家讓我敬仰,那在情愛世界裡暢游的冒險家卡薩諾瓦則讓我驚嘆!
我甚至感到現代女性主義者完全可以在卡薩諾瓦身上找到女性理論的依據。卡薩諾瓦不是一個踐踏女性的採花大盜,而是女人的保護者、仁義好施的羅賓漢。他溫柔 多情如賈寶玉,他精力旺盛如西門慶,他的文采飛揚絲毫不遜司馬相如、唐伯虎。相對於卡薩諾瓦,中國的情色英雄西門慶之流是多麼貧賤粗俗啊!
薩諾卡瓦大不一樣。他令人震驚的地方就在於:他的頭腦里根本沒有道德這個概念;他完全在道德譜系之外。我想這種驚訝大概有點像,你突然發現和你生活了一輩子的人,原來是一隻猴子。合上卡薩諾瓦回憶錄後,我深深地向這本書鞠了一躬,這個威尼斯寶貝終於終於替我出了一口惡氣,和這個大寶貝相比,我們的寶貝還寶貝嗎?我們的上海寶貝成都寶貝各地寶貝大約都要齊刷刷地跪下,羞愧難當了吧?
卡薩諾瓦每走過一個身體,就教會了女人什麼是真正的自由,什麼是個體的解放。如果勉強給他貼上一個道德的標簽,在他那最高的道德不過是服從內心的需要,——是內心的自由。有何墮落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卡薩諾瓦,一個脫離了高級趣味的人,一個純粹的人。

Ⅵ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海倫凱勒是什麼樣的人

海倫·凱勒
海倫·亞當斯·凱勒 (Helen Adams 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國一位殘障教育家。 她生於美國亞拉巴馬州,父親亞瑟是位南方邦聯老兵。她在19個月大時因為一次高燒而引致失明及失聰。後來籍著她的導師波土頓柏金斯盲人學校老師安·沙利文 (Anne 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學會說話,並開始和其他人溝通。1898年,海倫·凱勒考入了哈佛大學附屬劍橋女子學校。1900年秋,再考進哈佛大學的雷地克里夫學院,這對於一個失明和失聰的人而言,可說是教人難以置信。最後於1904年,海倫·凱勒成功取得文學學士學位,而且成績優異。而這么多年來沙利文老師則一直留在海倫·凱勒身邊,並將教科書與上課內容寫在海倫·凱勒的手掌上,讓凱勒能了解其內容,可說是對海倫·凱勒不離不棄,因此海倫·凱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從1902年4月開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師的幫助下,開始在美國的一家雜志上連載她的自傳《我的一生》(又譯《我生活的故事》)(The Story of My Life)。第二年結集出版後轟動了美國文壇,甚至被譽為1902年世界文學上最重要的兩大貢獻之一。

海倫·凱勒的作品還有:1908~1913 著《我的天地》(又譯作《我生活中的世界》)、《石牆之歌》、《沖出黑暗》。1929年著《我的後半生》(也譯作《中流——我以後的生活》)。1953年美國上映海倫·凱勒生活和工作的記錄片《不可征服的人》。1955年著《老師:安妮·沙利文·梅西》

10歲的海倫曾為一個5歲聾盲兒童成功地募集到了兩年的教育費用。也許從那時起,她就已經立志要幫助世界上所有像她這樣需要幫助的人。她給世界以愛心,世界回報她崇高的榮譽。1919年,海倫的故事被好萊塢搬上銀幕,由她本人出任主演。1933年榮獲坦普爾大學榮譽學位;1955年,她榮獲哈佛大學的榮譽學位,成為歷史上第一個受此殊榮的婦女。馬克·吐溫稱她和拿破崙是19世紀最傑出的兩個人物。

從海倫童年時起,每一任美國總統都邀請她到白宮做客,還被政府稱為全美三十名為國家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人士之一,1964年榮獲美國總統親自頒發的 「自由獎」,並被譽為美國的高級公民。1959年,聯合國在全球發起以她的名字命名的「海倫·凱勒」運動,以資助世界各地的聾盲兒童。1960年,描寫她成長經歷的劇本《奇跡的創造者》獲普利策獎,並被拍成電影。同年,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在海倫八十歲生日那天,宣布頒發「國際海倫·凱勒獎金」,以獎勵那些為盲人公共事業做出傑出貢獻的人。

海倫·凱勒於1924年組成了海倫·凱勒基金會,並加入了美國盲人基金會,作為其全國和國際的關系顧問。其後她在國際獅子會的年會上發表演說,她要求 國際獅子會成為「協助失明人戰勝黑暗的武士」。並說:「我為你們開啟機會的窗,我正敲著你的大門。」1946年,海倫·凱勒擔任美國全球盲人基金會的國際關系顧問,並開始周遊世界,並游歷了 歐、亞、非、澳各大洲35個國家。她盡力爭取在世界各地興建盲人學校,並常去醫院探望病人,與他們分享她的經歷,以給予他們生存意志。她同時亦為貧民及黑人爭取權益,以及提倡世界和平。

1968年6月1日,88歲高齡的海倫走完了傳奇般的一生。而在她死後,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貢獻感動了全世界,各地人民都開展了紀念她的活動。而有人曾如此評價她 :「海倫·凱勒是人類的驕傲,是我們學習的榜樣,相信眾多的有疾病而聾、啞、盲的人都能在黑暗中找到光明」。

1971年,國際獅子會的國際理事為了紀念海倫·凱勒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宣布將每年6月1日定為「海倫·凱勒紀念日」。而在這日,環球的獅子均會舉辦與視力相關的服務性活動。

參考資料: http://post..com/f?kz=140822572

Ⅶ 《美國往事》的評價怎麼樣

導演萊昂內的巔峰之作《美國往事》無疑是一部極為迷人的影片。這部醞釀及創作歷時13年,耗資達4000萬美元的豪華巨片,是一部典型的美國「經典影片」,導演嫻熟而瀟灑地搬用著警匪片的套路:暴力色情與恩怨情仇、無恥之尤與俠肝義膽、卑鄙叛賣與義薄青天、酣暢淋漓與憂傷憐憫。自從第一次看過以來,一直都令我難以釋懷。它從故事本身,到音樂,到布景,都充斥著一種強烈的懷舊氛圍,隨著畫面的流動,一幀幀展開,令觀者感同身受。

這個堪稱「不輸給《教父》的黑幫電影」,在我看來,其最特別之處在於在同樣的場景中對三個不同時間段的描述,並通過主人公的相貌、場景中人物的變化、以及服飾和時代特徵來表現時間的流逝。由於大背景的固定,這種細微之處的變化便帶給人們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對舊時的懷戀之感也油然而生。

當然,欣賞影片並從中評價是需要一定的積累和消化,這東西因人而異,不能勉強。很多東西都是需要自己去體會的,別人評價的再好,沒有共鳴也是無濟於事。4小時的《美國往事》包羅萬象,人生哲理豐富,是個值得反復觀看的片子。

Ⅷ 我沒什麼可失去的了,沒什麼能在傷害我了。我的一生就是一場喜劇英文版

摘要 這是電影小丑里的經典台詞,《小丑》是由托德·菲利普斯執導,傑昆·菲尼克斯主演的劇情片,於2019年8月31日在威尼斯電影節上映[1],於2019年10月4日在美國上映[2]。

Ⅸ 《叫我第一名》這部電影的觀後感

昨天晚上無意中看到這部在HBO播的電影,看得我淚水漣漣。因為沒看到開頭,上網去搜,發現在港台有好多人也跟我一樣,熬夜、感動得哭。據說是真人真事改編。
英文名叫,front of the class。中文名竟然翻譯成 叫我第一名。
看過電影,才能理解這個英文名的含義。

看的時候,會一直難受。
因為男主角患了妥瑞式症,就是神經出了問題,他不由自主地一直發出怪聲,怪動作。這個病還找不著治療辦法。所以常常被人誤解、憎恨。
當然是講他如何艱難成長,最後獲得認可的過程。
但是,你會覺得特別難受,因為這種病不能遮掩,隨時隨地發作,比發瘋更顯而易見。光是看完這個電影,我已經都要被男主角的怪聲給折磨得頭裂。
他每時每刻都要承受很多痛苦,也受到了很多很多傷害,所以他最後能獲得的,是他值得的。

韓國有一部,光腳的基豐,也是講一個精神有問題的孩子,最後成為長跑冠軍的感人故事。但是,得妥瑞士症的人,除了這個治不好的怪病之外,就是完全健康正常的一個人。智障的人還可以活在自己的混沌精神世界裡,外界的精神傷害不太會讓他痛苦。
折磨妥瑞士症患者的,就是他的健康和清醒。當然,主角最後說,他要感謝的是妥瑞士症。他這么說,讓我幾乎要相信上帝的存在。

看到資料寫說,美國有10-20萬人患妥瑞士症,真是可怕的數字。以前我從來沒聽說過這個病,不知道中國有多少人。
看到港台的電影論壇里,竟然有好些網友說自己也患有這種病。

無一例外,雖然有傷害存在,當然是愛拯救了他。最幸運的是,他有永遠正面鼓勵他愛護他的家人,有懂得如何激發兒童向善的校長,有能夠理解他的社會人士。你會覺得,美國夢真是太迷人了,如此開放有愛,變化一定會發生。

我一邊關電視,一邊哽咽著想:如果他生得醜陋,又不聰明,又沒有愛他的家人,又是出生在中國或者朝鮮,可該怎麼辦啊?

這是一部勵志片,我們每個人都要有夢想,要有不惜一切去爭取實現夢想的力量。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因為沒有一個人的指紋和你的是一樣的,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是無價的,因為給你再多的錢,你也不會輕易交換你身體的任何一部分,比如眼睛,心臟,肺臟……
相信你,你天生是一個贏家,在你出生時,你已經打敗了3億個你的兄弟姐妹,你才來到這個世界。堅信自己,你會成功的……

Ⅹ 海倫凱勒的《我的一生》的讀後感!!急求!謝了,好的加分!

海倫凱勒西元一八八一年六月出生於美國阿拉巴馬州的多斯康比亞鎮。
海倫在小時候是一個很活潑健康又聰明的小女孩,在剛毅的父親及慈祥的媽媽愛護之下,很快樂的成長。但在她一歲七個月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她得到了急性腦膜炎,雖然保住了她的性命,不過耳朵卻再也聽不到了、眼睛再也看不到,連說話都到影響。
海倫的爸爸為了讓她能接受教育,於是請了沙麗文老師來家裡教她,老師從吃飯的禮節開始慢慢的教導她,後來又教他使用手語和別人溝通,起初,海倫並不配合,後來在沙麗文老師耐心的教導下,才讓她慢慢的學會各種東西;等到海倫可以靈活的運用手語時,她開始覺得這樣溝通太慢了,所以海倫又自己學習發音,以便增加學習成效,最後她不但學會了說話,並且以非常優秀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
之後,海倫也常常在美國各地演講,時常幫助身體殘障的人。
當我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佩服海倫凱勒,因為她堅強的意志力,不但讓她克服了身體的障礙,而且開創了她人生的方向,我也要學習這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用功的讀書,座一個有用的人。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8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