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電影中男孩到了一個不會長大的世界

電影中男孩到了一個不會長大的世界

發布時間: 2022-09-23 14:27:44

㈠ 殘疾人勵志電影

殘疾人勵志電影

以下內容是由精心為您收集的,如您覺得內容對您有幫助,請按Ctrl+D收藏此網頁,以便您下次的查找。謝謝。

《海洋天堂》(中國)(催淚指數 ★★★)

導演:薛曉璐

主演:李連傑、文章、朱媛媛、桂綸鎂、高圓圓

上映日期:2009年

影片《海洋天堂》講述了一個父親傾盡所有,一生守護孤獨症兒子的故事。由李連傑飾演的父親王心誠,和文章飾演的22歲患有孤獨症的兒子大福相依為命。當王心誠得知自己身患絕症,只剩幾個月生命時,完美安置兒子成為了他最大的心願。由於暫時還沒有完善的成年殘疾人托養機構,王心誠各處打聽求助,終於為兒子找到一個“新家”,但卻發現行為刻板的兒子在這里如同離開了水的魚,一點沒有生氣。於是,王心誠給自己定下更高的目標,他要讓愛水的兒子留在他最喜歡的海洋館里。為了兒子未來的幸福與快樂,這位拖著重病身體的父親,又開始了新一輪的努力。

《海洋天堂》以一個獨特的視角展示了父子真情,真實的情感將會觸動每一位觀眾的內心最深處的情感線。導演薛曉路說:“如何將功夫皇帝打造成一個平凡偉大的父親,這是巨大的壓力同時也是我的動力。”《海洋天堂》是李連傑從影三十年來第一次嘗試在電影中沒有武打戲份完全是文戲,因而在影片尚未上映就引起關注。

影片在第13屆上海電影節斬獲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新人導演等三項大獎,首次觸電的葉准則以86歲高齡斬獲最佳男配角。

《隱形的翅膀》

導演:馮振志

主演::雷慶瑤

上映日期:2007年

《隱形的翅膀》是馮振志自編自導的第一部故事片。影片以紀實的風格,講述了一個發生在草原上的故事:15歲的智華考上高中,她和同學們高興地放風箏慶祝,不幸被高壓電擊中,失去雙臂的智華痛苦不堪,想結束自己的生命,爸爸媽媽的愛喚醒了她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後來,智華在全國殘疾人運動會上獲得了好成績,取得了進軍殘奧會的資格。影片上映後受到各方好評,影片被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確定為重點推薦影片,同時也被奧組委確定為2008年“奧林匹克國際體育電影節”開幕影片。

影片獲得了"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童影片獎,該片主演、無臂女孩雷慶瑤憑借著本色演出,獲得了國內外諸多大獎。其中包括電影華表獎“優秀少兒演員獎”、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新人獎”、印度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演員“金象獎”等。

《網路媽媽》(催淚指數 ★★★★)

導演:周勇

主演:張劍虹、馬妞、潘伊笑、張明婕、、汪琦

上映日期:2008年5月試映,2009年5月上映

《網路媽媽》是根據江西真實人物“十年十大傑出女母親”——劉煥榮(片中改名為劉學萍)事跡改編,由江西電影製片廠等單位聯合攝制的一部母愛題材電影。影片講述的是花季少女劉學萍遭遇不幸,雙手殘廢,但仍憑頑強的毅力,勇敢地活下去,並苦練生活自理,還學會了用僅存的一根手指上網,幫助不少因為迷戀網路而荒廢學業的少年重返課堂的動人故事。除情節感人外,導演周勇還將江西名勝風景生動地溶入劇情之中,將一部悲情電影拍得十分溫馨悅目。

這部被譽為“溫情”超標,打“親情”、“勵志”牌,其煽情度可與《媽媽再愛我一次》相媲美,受歡迎程度絲毫不遜於製作華麗的大片的低成本電影,全國30個省市長線放映時通過口碑悄然走紅,在有些地方上映還排起了長隊,甚至是一票難求,究其原因是在於其題材切中了青少年上網成癮和親子教育這一社會熱點問題,而引發觀眾的興趣和共鳴,得到了廣大青少年及家長的肯定和追捧,還掀起了關愛青少年和親子教育的觀影熱潮。影片雖然沒有大牌明星,也不是大牌導演執導,但平民真實的演繹卻被觀眾叫好。這部小成本製作的“大催淚彈”,已勇破3000萬元票房記錄,觀影人數超過500多萬人次,公益放映2萬余場,成為近十年來最低成本、觀眾人數最多、最為走紅的優秀少兒電影。這在國產片扎堆的今天,無疑,《網路媽媽》為主旋律電影豎起了一面旗幟。

《網路媽媽》是近年來中小學生影視題材中的優秀作品。該片的成功具有積極的教育意義,且給予了眾多母親在親子溝通與教育方式等方面許多啟發與借鑒。正如該片導演周勇所說:“一部電影無法改變整個世界,卻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下輩子還做母子》(催淚指數 ★★★ )

導演:蕭鋒

主演:宋春麗、劉佩琦、許望偉、陳嘉男

上映日期:1997年

影片《下輩子還做母子》取材於優秀教師許美雲夫婦理性培育從小身患絕症的兒子的故事,情節十分感人。1996年4月8日,《廣州日報》在頭版刊登了長篇通訊《下輩子,我們還當母子》,報道了廣州市建設六馬路小學英語教師許美雲和她兒子的生活感情歷程,在讀者中引起強烈反響。此後數十天里,《廣州日報》圍繞這篇通訊連續發表了10篇報道和討論紀要,激起更廣泛的社會關注。

《下輩子還做母子》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媽媽趙麗雲如何鼓勵身患絕症的兒子小迪勇敢地面對人生考驗,使兒子奇跡地多活了十幾年的故事。由於該片立意深刻、教育性強,當年多個省市的影院對它的放映都極為重視,廣大家長與孩子也踴躍觀看,出現了“家長孩子淚漣漣”的動人場面。

《下》是一部非一般的“母愛”電影,不僅使人感情凈化,還是一部提高生命質量的影片。電影中小笛的父親認為最高任務就是讓孩子盡可能多活幾天,而母親卻主張讓孩子像健康孩子一樣的生活,一樣有理想和志氣。面對死亡,小笛的媽媽教會了兒子,也教會了廣大的觀眾:熱愛生命,讓每一天過得充實,生命的意義不在於長短,而在於質量。所以,有人稱《下》片是“中國第一部生命教育電影”。

《汪洋中的一條船》(催淚指數 ★★★★★ )

上映:1977年

出品:台灣中央電影事業有限公司

導演:李行

《汪洋中的一條船》原是部長篇自傳小說,小說以簡潔質朴的文筆,敘述了鄭豐喜從一個天生不能行走的殘疾人通過奮鬥成為一名大學生,最後成為一名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中學老師的經歷。這個曾經在台灣家喻戶曉的真實故事,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中期出版後,便在台灣文化界掀起一股熱潮,其雋永的魅力至今仍讓人無法釋懷。小說先後再版10次,在七十年代及八十年代這20多年時間里一直都被認為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文化讀物之一。鄭豐喜也被評為“台灣十大青年”。1975年9月21日,鄭豐喜因癌症與世長辭,年僅32歲。

該片拍攝於1978年,由台灣鄉土文藝電影大師李行導演,並由70年代台灣最具人氣的偶像搭檔秦漢與林鳳嬌主演。這部當年曾催淚無數、根據鄭豐喜的自傳體長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上映後不僅在當時造成空前的轟動,創造了極高的票房紀錄,在鄉土電影剛剛回潮的當年可謂是盛況空前,甚至影響到了內地的無數影迷。內地是在1983年在地方公共電視台播映的此片,雖說並沒有大規模進行傳播,但此舉還是在當時掀起了不小的轟動。有人說,那個時候的台灣文藝片才剛剛開始賺取內地觀眾的眼淚,從任何角度而言,它都是一個超越時代、跨越文化隔閡的不朽豐碑。

影片以生動的散文詩般的語言,通過人物內心情感的回溯,將鄭豐喜困苦辛酸的童年、在求知道路上不斷堅毅前進和他的愛情生活,展現在觀眾面前。影片獲得第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男主角、最佳攝影和演技優良特別獎(歐弟)6項大獎。

《我的左腳》(英國/愛爾蘭)(催淚指數 ★★★★)

導演:吉姆·謝里丹

主演:丹尼爾·戴-劉易斯

提到以殘疾人為主題的影片,第一個浮現腦海的,常常是那位半癱在輪椅上,僅靠一隻左腳與命運抗衡的克里斯蒂·布朗。影片根據其真實人生改編,丹尼爾·戴-劉易斯用無可挑剔的完美演技,把這個依靠驚人毅力戰勝殘疾,最終成為作家和畫家的愛爾蘭人展現在觀眾面前。

《我的左腳》是一部充滿抗爭、飽受痛苦的影片,但導演吉姆·謝里丹卻沒有刻意地去煽情,反而用一種平民式的幽默樂觀,來挖掘這個普通家庭中的溫暖和關愛。

影片講述布朗克服了嚴重的生理缺陷而成為一名著名的畫家和作家。電影從童年開始描述,布朗的癱瘓使得周圍人,除了母親,都認為他是腦癱,就這樣,他靠左腳和一支筆開始了學習的生活,並由此開始了艱難的成功之路。影片感動了無數觀眾,至今仍為不少人津津樂道。

憑藉此片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的丹尼爾·戴-劉易斯,也盡力用致敬的態度,去體會真實的殘疾人生活。為了演好這個人物,他不惜每日坐在輪椅中,摔斷了肋骨也要揣摩布朗的彷徨和堅強。演員和觀眾都明白,在這種逆境中成長的人,才是生命中的強者,足以享有每一個肢體健全者的敬意。

《阿甘正傳》(美國)(催淚指數 ★★★★)

導演:羅伯特·澤米吉斯

主演:湯姆·漢克斯,羅賓·萊特·潘

上映時間:1994年

阿甘智力只有75,是一個出生很不幸的人,通常人們總是認為這種人不能成功, 在做任何事情過程中。 但是,相反,這個不幸的人已經取得許多難以置信的成功,他是一個橄欖球明星,一名戰爭英雄和一個百萬富翁!

在1995年的第六十七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的角逐中,影片《阿甘正傳》一舉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最佳剪輯和最佳視覺效果等六項大獎。影片通過對一個存在智力障礙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從一個獨特的角度對美國幾十年來社會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作了展現。影片改編自溫斯頓·格魯姆的同名小說。只不過原著是一本充滿了諷刺意味的荒誕小說,而影片則對故事進行了修飾和美化。摒棄了原著的荒誕和揭露諷刺意味,為影片增添了一種溫情。這無疑使影片更合觀眾和評委的`口味,但卻犧牲了原著的叛逆斗爭精神,使影片成為了一種理想化道德的象徵。

《一公升的眼淚》(日本)(催淚指數 ★★★ )

導演:岡村力

主演:大西麻惠、加藤和子、蘆川佳美

《一公升的眼淚》講述的是日本少女木藤亞也與不治之症(脊髓小腦病變性症)頑強抗爭10年的故事。少女木藤亞是一個開朗活潑的花季少女,然而在她15歲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她患上了一種病因不明的骨髓小腦變異症,為了鼓勵自己以及家人和朋友,木藤亞也從知道自己患病的那一天起便開始寫日記,記錄了自己抗擊病魔的全過程,直到在25歲時平靜地離開這個世界。少女木藤亞也在日記里有一句話讓人特別受教育,那就是“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在死亡面前輕易就放棄自己”

影片根據真人真事改編,劇本來自原作者木藤亞也生前的同名日記小說,在日本,這個故事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2004年10月,日本新銳導演岡村力把這位生命少女的故事搬上大銀幕,立刻引起了日本全國上下的巨大關注,木藤亞也這個光輝的名字被打入了每個人的心中,劇中的亞也扮演者大西麻惠把這位堅強少女扮演得惟妙惟肖;演員大西麻惠為了演活亞也,將她行動不便、說話有障礙等病症如實地呈現於大銀幕,在拍攝前特地走訪了多家療養中心實地觀察,向專業醫生和特殊學校老師求教。鏡頭前她數次跌傷下巴、手腳不協調等場面看似拍得輕松,實際上,大西麻惠為此變得周身瘀傷。

《馬拉松》(韓國)(催淚指數 ★★★★)

導演:鄭允哲

主演:曹承佑 金美淑 李基英 白誠鉉

發行時間:2005年01月27日

韓國影片《馬拉松》被稱作韓國版《阿甘正傳》及《雨人》,是一部洋溢著溫情、令人不禁會心微笑的電影佳作。男主人公草原的扮演者是韓國青年演員趙承佑。趙承佑絕對是個幸運兒,他的處女作就是由韓國赫赫有名的導演林權澤拍攝的《春香傳》。該片令趙承佑不到20歲就有機會踏上戛納電影節的紅地毯。這個毛頭小伙,正是從那個時候起,開始奔向事業輝煌巔峰的馬拉松長跑。

影片的故事是這樣的:草原性格活潑,然而草原的媽媽景淑萬萬沒有想到,這樣一個孩子有一天會患上自閉症。不過草原能像斑馬一樣擅長跑步,更在一次10公里比賽中得到第3名。景淑由此發現了草原在長跑方面超乎常人的能力,於是她抱著一絲希望帶著草原開始了堅持不懈的訓練。時光荏苒,草原很快長成了一個20歲的青年。10多年來雖然草原的智力沒有任何提高,還停留在5歲兒童的水平上,但在媽媽的陪伴和鍛煉下,長跑能力卻有了長足的進步。

在《馬拉松》這個有笑有淚的故事中,曹承佑飾演患有自閉症的殘疾青年Cho Won,講述他如何跑完馬拉松全程。同時該片亦成為話題,引起各界更加關心自閉症人士。他的演出令人激賞,與片中飾演他母親的Kim Mi Sook及教練Lee Ki Young的合作更是相得益彰。

草原參加馬拉松比賽,並挑戰全程是電影的高潮場面,該部分的拍攝是在春川公共運動場,與朝鮮日報主辦的春川馬拉松大賽同時進行的,這一天足足動員了 6萬名群眾演員參加了這部電影的拍攝。

《外婆的家》(韓國)(催淚指數 ★★★★)

導演: 李貞香

主演: 俞承浩、金亦芬

這是一部來自韓國的知名影片。韓劇《外婆的家》導演李貞香以通俗而又不俗的手法向大家獻上了一部關於親情的影片。。影片講述了外孫女與祖父母由隔閡到親密的溫馨故事,細節描寫得淋漓盡致。生活在可樂、電子游戲和溜冰鞋世界裡的外孫與又聾又啞又不識字,一輩子也沒走出過山溝的外婆是生活在兩個世界的人,但就是這樣的無法兼容的兩個世界最終將親情展現給觀眾,讓人因感動而情不自禁的動容。

一個在城市裡長大的男孩,驟然來到一個沒有游戲機、沒有肯德基的閉塞山村,和又聾又啞的外婆度過一個暑假,會有怎樣的故事發生?韓國電影《外婆的家》,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故事情節簡單,自始至終幾乎沒有什麼對白,卻讓我在觀看過程中多次淚流滿面。

《黑眼睛》 (中國)(催淚指數 ★★★)

導 演:陳國星

主 演:陶虹 蔣愷

上 映:1997年

《黑眼睛》是一部以我國著名殘疾人運動員平亞麗為原型創作而改編的電影。1984年,平亞麗在殘奧會盲人跳遠B2級的比賽中獲得金牌,這是我國在殘奧會上取得的第一枚金牌。2008年9月6日,在北京殘奧會開幕式上,平亞麗作為火炬手在導盲犬Lucky的引領下,點燃了主火炬手侯斌的火炬。

影片講述的是盲女丁力華偶然被體校教練選中,成為一名殘疾運動員。盲女參加集訓隊練,在教練和隊友們的幫助下,盲女克服了訓練和生活上的許多困難,成績不斷提高,她努力拚搏,終於在奧運會上為祖國奪得了第一枚金牌。在艱苦的訓練中,她得到了兩份愛情,但自尊和敏感讓她選擇獨立開始新生活。《黑眼睛》讓視力健全的觀眾看到的,除了殘疾者堅韌不屈的拼搏精神,還有他們對幸福生活的美好渴望。

《黑眼睛》是近年來國產影片中以此為主題的優秀作品,獲得了1997年中國電影華表獎,女主角陶虹也因此片奪得翌年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演員獎”。該片也在1997年底轟動大馬士革電影節,獲得電影節和敘利亞全國婦聯分別頒發“最佳女演員獎”殊榮。

《漂亮媽媽》(催淚指數 ★★★ )

導演:孫周

主演:鞏麗 、高新

上映日期:2000年

這是由中國著名影星鞏俐主演的一部聾兒題材影片。影片中由鞏俐主演的“媽媽”孫麗英經歷失去家庭、失去工作等種種不幸,歷經千辛萬苦要讓先天失聰的兒子鄭大成為一個正常的孩子的故事,母愛至深,感人肺腑。影片的主題在於,在孫麗英身上表現了普通中國女性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永恆的母子親情。

《漂亮媽媽》在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猶如一顆重磅炸彈掀起了厚重的波瀾。《漂亮媽媽》正式放映時,全場座無虛席,就連走廊里也站滿了人。當時在記者招待會之前有一部由國際著名導演安東尼·明何拉的影片隔壁影廳放映,但是大多數記者卻都在等著采訪導演孫周。《漂亮媽媽》漂亮地出了一回風頭。

一位母親觀影後深有感觸地說: “孫麗英面對下崗、面對離婚、面對厄運的打擊和生活的磨難,沒有退縮,沒有懦弱,用自己柔弱的身軀支撐起殘缺的家,傳遞給我們現代女性的自主、自強、自尊精神,這種精神讓我們感動。”

;

㈡ 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一個男孩變小後鑽到了另一個世界.求電影名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亞瑟

㈢ 一部電影,故事似乎發生在二戰英國,主人公是一個擁有神奇魔力可以永遠長不大的男孩。這部電影名字

是德國電影《鐵皮鼓》。

外祖母安娜還未婚的時候,一個叫約瑟夫年輕人為了逃避追捕鑽進她的大裙子下,而成為了奧斯卡的外祖父。母親阿格內斯和她的表弟布朗斯基深深相愛,但由於近親不能結婚,只好嫁給商人阿爾弗萊德。奧斯卡出生了,但誰是他真正的父親也許只有母親阿格內斯知道。
奧斯卡三歲生日那天,母親送了一個"鐵皮鼓"作禮物,他高興的整天掛著它。他在桌子底下玩,發現了布朗斯基舅舅和媽媽的私情,他覺得成人的世界裡充滿著邪惡和虛偽,他決定不再長大。他從樓上跳了下來,結果他真的就不再長高,停留在三歲的高度。一次,爸爸搶他的鼓,他大聲的尖叫,結果發現,他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從此沒有敢再搶他的鼓。
希特勒上台後,父親加入了納粹黨。母親還是頻頻和舅舅幽會,母親發現自己懷孕了,沒完沒了的吃起了魚,結果由於過量而死去。母親死後不久,舅舅也被納粹殺害了。外祖母帶了一個女僕瑪利亞回來,奧斯卡和父親都佔有了她的身體,並且生了一個孩子。奧斯卡認為孩子是他的,但瑪利亞成為了自己的"母親",孩子成為了自己的"弟弟"。1945年,蘇軍攻佔了但澤,父親被殺,他埋葬了父親,也埋了伴隨他20年的鼓。他的「孩子」不小心用石頭砸了他腦袋,這時候發現,奧斯卡恢復了生長……
影片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君特·格拉斯1959年出版的同名長篇小說《鐵皮鼓》,導演施隆多夫忠實了原作荒誕、諷刺的基調,通過奧斯卡的視角,看到一個誇張和醜陋的世界。為了達到影像上的逼真,展示奧斯卡的視點,片中有多處從膝蓋高度拍攝的鏡頭,以此把"成年人"的世界詮釋成稀奇古怪的性和政治啞劇,甚至達到了荒誕的程度。這一切更像一個想像的世界,這個世界的人是怪誕的提線木偶,他們有過分誇張的企圖和言過其實的慾望。片中隱喻和象徵手法的運用,為影片的荒誕和怪異增加了深度。鐵皮鼓這一道具在影片中起著重要作用,其實它和奧斯卡所具有的的特異功能一樣,蘊含著顛覆醜陋現實的意義。

㈣ 很久以前的一部電影,一個男孩變小後鑽到了另一個世界.求電影名。大概90年代的中國電影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Arthur et les Minimoys (2006)
導演: 呂克·貝松
編劇: Céline Garcia / 呂克·貝松
主演: 弗萊迪·海默 / 米亞·法羅 / Ron Crawford / Robert William Bradford
類型: 家庭 / 奇幻 / 冒險
製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 英語
上映日期: 2006-12-13(法國)
片長: 94 分鍾 / 104 分鍾
又名: 亞瑟和迷你王國 / 亞瑟和迷你墨王國 / 亞瑟的奇幻王國:毫發人的冒險 / 迷你魔界大冒險 / Arthur and the Minimoys / Arthur and the Invisibles

㈤ 求一部電影名,講一個男孩誤入另一個世界.內詳

魔幻金銀島

㈥ 德國戰爭 電影 一部講法西斯 那時期 一個不會長大孩子的故事 片名叫什麼

中文片名
鐵皮鼓
原片名
Blechtrommel, Die
更多中文片名
錫鼓
拒絕長大的男孩
更多外文片名
Blechtrommel, Die
Blaszany bebenek .....(Poland)
Tambour, Le .....(France)
The Tin Drum
影片類型
劇情
片長
142 min
國家/地區
法國 波蘭 南斯拉夫 西德
對白語言
德語 波蘭語 俄語
《鐵皮鼓》是倫勃朗式的田野風景、以及典型的德國街道、人員吵鬧的家庭背景下構建的個人反抗史。
外祖母安娜還未婚的時候,一個叫約瑟夫的年輕人為了逃避追捕鑽進她的大裙子下,而成為了奧斯卡的外祖父。母親阿格內斯和她的表弟布朗斯基深深相愛,但由於近親不能結婚,出於生計,她只好嫁給商人阿爾弗萊德。奧斯卡從出生就是一個有著與尋常人不同思想的異常孩子,出生時他並不願意離開娘胎,並且計劃著重反娘胎.然而這時母親給了他一個許諾,等他三歲生日時將給他一個鐵皮鼓,他這才決定來到這個世界上,但誰是他真正的父親也許只有母親阿格內斯知道。
奧斯卡三歲生日那天,母親送了"鐵皮鼓"作為禮物,他高興的整天掛著它。他在桌子底下玩,發現了布朗斯基舅舅和媽媽的私情,他覺得成人的世界裡充滿著邪惡和虛偽,他決定不再長大。他故意從樓上跳了下來,結果他真的就不再長高,停留在三歲的高度。一次,爸爸搶他的鼓,他大聲的尖叫,結果發現,他的尖叫可以震碎玻璃,從此沒有敢再搶他的鼓。
希特勒上台後,父親加入了納粹黨。母親還是頻頻和舅舅幽會,母親發現自己懷孕了,沒完沒了的吃起了魚,結果由於過量而死去。母親死後不久,舅舅也被納粹殺害了。外祖母帶了一個女僕瑪利亞回來,奧斯卡和父親都佔有了她的身體,並且生了一個孩子。奧斯卡認為孩子是他的,但瑪利亞成為了自己的"母親",孩子成為了自己的"弟弟"。1945年,蘇軍攻佔了但澤,父親被殺,他埋葬了父親,也埋了伴隨他20年的鼓。他的「孩子"不小心用石頭砸了他腦袋,這時候發現,奧斯卡恢復了生長。

㈦ 一個男孩變小後進入自己家後院小動物世界的外國動漫電影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
《亞瑟和他的迷你王國》是一部系列電影作品。
十歲的亞瑟是個淘氣的男孩子,而外婆家就是他的樂園,這里不但有美麗的花園和房子,還有四年前神秘失蹤的外公留給他的各種奇妙寶藏。但好景不長,邪惡的房地產商要霸佔外婆的房子,而惟一解決的辦法就是找到外公藏在花園的紅寶石。亞瑟解開外公留下的謎題,打開了月光之門,進入到了一個神奇的世界---迷你墨王國。在這個神秘的國度里,所有人都只有兩毫米大小,而亞瑟也變成了一個迷你人,並對公主賽琳娜一見鍾情。然而危險卻並沒有停止腳步---惡魔瑪塔扎德要毀滅迷你王國。為了挽救這個深陷危機的國家,也為了挽救外婆美麗的房子,亞瑟、賽琳娜、倍塔枚許穿過七大洲,他們來到了禁忌城奈克羅鮑利,這里由惡魔瑪塔扎德統治的城市。為了找到珠寶,他們必須進入惡魔的宮殿,但是,惡魔千方百計不讓亞瑟一行人達到目的。亞瑟他們處於危險之中,而且時間很緊迫,還有一到兩天,就將不再有花園,不再有房子,也不再有迷你墨人了……亞瑟是否能及時找到他外公呢?他是否能贏得賽琳娜的心呢?他們一起冒著生命危險去救迷你墨王國是否能成功呢?最重要的,他們是否最終挫敗了達維多的陰謀,使得外婆的美麗房子沒有落入他人之手呢?地下最深處,迷你墨王國正在等待著……英雄的出現。
亞瑟的祖父四年前就失蹤了。他唯一留下的就是一本寫滿故事的筆記本,從中可以了解到非洲的部落,包括迷你墨王國,他們是不足一英寸高的微型小人。
就在亞瑟決定出發去尋找之際,他得到一個奇怪的秘密指示,先坐上一艘自己曾經幻想過的飛機彈射器裡面,在三天時間之內,他必須找到降落在迷你墨王國的地點,找回被盜的財寶,與外敵入侵的蚊子作戰——騎馬戰士打敗一個邪惡的巫師,贏得一個完全自由而獨立的公主的芳心——然後又悄然回到自己的家中。
這一切似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是他將一直孤軍奮戰,有的時候小英雄往往能成就大事業。

㈧ 彼得潘不會長大的男孩英文主要簡介


部劇的副標題「不會長大的男孩」強調了這個故事最基本的主題:童年的純真與成年人的責任之間的沖突。彼得拒絕了從兒童轉變為成年人,並且鼓動其他的孩子也
這樣做。然而書中的第一句「所有的孩子都會長大,除了一個人,」以及故事的結局表明了這個願望的不現實性。在這種轉變之中也有著悲劇的成分。

一、拒絕不了長大

1、人永遠拒絕不了長大。當你不是一個孩子時,你就會失去了你的想像力,你的身軀會變得日益沉重,一些美好單純的東西會漸漸被忘卻,只剩下世俗的紛擾。
2、永遠不要長大,這是一個孩子童話般的夢想。每一個孩提時擁抱過童話的人心底都曾存在過一個彼得潘,可是他最終會在你成長的過程中從你的心中淡去,小說體現了成長的無奈和一種人生的必然。
3、這是最好的結局吧,就象溫迪自己認為的。畢竟,作者還是留下了新的希望,溫迪的孩子們繼續跟著彼得潘飛到永無鄉去,盡管一個個孩子總要長大,孩子的夢想卻世世代代,傳承不息。
4、也好吧。早已長大的大人們也只能這樣相信。雖然還是忍不住有些惆悵。
5、「邪惡的海盜船長虎克對他說,你可愛的溫迪最終還是會離開你。他從天空墜落,無力抵抗,此時他的心中充滿憂傷。彼得潘的形象彷彿是代表了人們心中的理想想法:如果可以的話,永遠都不要長大。因為成人的世界有太多紛擾,意味著要失去換來成長。」

6、虎克船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現實社會,他有著殘酷而現實的靈魂。而這些和彼得潘所認為的一切都是矛盾的,所以他才會想要去對抗他。所以無論是胡克船
長還是文中的任何一處,無不在描述著童年的美好,還有成長和現實的沖突。這種沖突人們無法去避免,只能無奈地去接受,所以人們還能感受到書中那種快樂里淡
淡的惆悵。
說虎克的真實身份並不是說他在小說外現實中的身份,而是他在小說中的真實身份。可能在他成為海盜前,他是一所有著所謂良好風氣,
並且極其著名的學校的學生。作者通過描寫虎克的行為,來突出在他少年時所受的教育風氣。作者把這種風氣以虎克船長這樣反面的人物表現出來,確實有否定作者
當時所在年代教育形式的意思。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學校,社會,這些都是成長的一部分,虎克船長也曾是一個天真的孩子,但是在慢慢長大的過程中,他被現實
(如學校、社會)逐漸改造成了一個這樣的人,可以說,這也是從側面突出了成長的悲哀。所以,無論是作者怎樣寫,他還是離不開他想要表達的主題的,一切都是
關於成長。
7、巴里在劇中虛構了一個會飛的、不願長大、也永遠不會長大的小男孩彼得·潘。他天真活潑、疾惡如仇、勇敢而富於犧牲精神。作者
還虛構了一個故事發生的地方——夢幻島。那裡,有孩子希望出現的各種「人物」:仙子、人魚、印第安人、海盜、野獸和夢幻鳥。在那個用蘑菇當煙囪的地下之
家,生活快樂無憂。彼得與海盜,海盜與紅人之間的「大戰」,鮮明地烙著兒童打仗游戲的印證。巴里正是通過奇妙的夢幻島和不肯長大的男孩彼得潘這樣的童話形
象深情地告訴人們:童年是人生中最美的樂章,珍惜可貴的童年時代,讓孩子們盡情地享受那僅僅屬於他們的歡樂。由此,也可以窺見作家對自然、純朴天性的熱情
召喚

8、彼得·潘給小姑娘溫迪和她的兩個弟弟邁克爾和約翰身上撒了仙粉,於是他們一起飛到夢幻島上。歷險故事連連不斷(美人魚的礁湖等),「永沒有枯燥乏味的
時候」。彼得·潘和同他一道飛到夢幻島上的孩子們,在那裡遇見了上述童話人物。由於終年海盜詭計多端、處處作祟,海島無寧靜之。盡管不幸事件接踵而至,勇
敢的彼得·潘還是想出妙計搭救了夥伴們。
9、彼得·潘和小姑娘溫迪分別時,答應每年春暖花開之時來看望她。後來溫迪長大出嫁了,彼得·潘又與溫迪的女兒玩,又把溫迪的女兒帶到那個奇妙無比的夢幻島上,溫迪的女兒長大出嫁後,又把溫迪的外孫女找去作伴。
10、彼得·潘這個形象是永無盡止的游樂、永恆童年、永不衰老的精神象徵。《彼得·潘》將荒誕幻想、仙人故事、驚險情節,運用性格刻畫、心理描寫、諷刺和幽默等手段紡織在一個小小的故事裡。它既像一場令人眼花繚亂的馬戲,又像一首狂想曲,給讀者以強烈的震撼力

二、永遠哀傷的孩子作者:郭敬明
彼得·潘是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他永遠也長不大。
彼得·潘永遠呆在永無島上,呆在他的童年裡面。而且他會飛,每個人都疼他,所以他任性得一塌糊塗。他總是傷害愛他的人,他從來就不考慮別人心裡是否難過。
「眼看邁克爾就要墜到海面上了,彼得·潘才飛快地沖下去,一把抓住他。彼得·潘這一下幹得可真漂亮,但是他總是等到最後那一瞬間才去救人,而且,他好像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本事,而不是專門為了救人。」
他就是這樣一個驕傲而任性的孩子,他又傷害他的朋友們了。
「愛的背面是什麼?」
「是恨。」
「不是,是遺忘。」
彼得是個經常忘記別人的人,或者說他從來就沒有去愛過別人。
「既然他把那些事情忘得那麼快,」溫蒂深思地說,「怎麼指望他能一直記住咱們呢?」
真的,有時彼得飛回來的時候,就不認識他們了,至少是認不清他們了。文蒂看清了這一點。「無論是白天還是別的時候,彼得飛過來看見他們的時候,眼裡竟流露出努力辨認的神色。有一次,溫迪不得不向他喊出自己的名字。」
他需要大家對他的愛,他可以在那些愛裡面任性地撒嬌,就像個在雪地上撒野的孩子,可是他卻不愛別人。或者說得更悲哀一點,他不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一個失去愛別人的能力的人是悲哀的。安妮不輕易地去愛別人,因為她被愛情的宿命割傷了一條很大的傷口。可是彼得純粹是因為幼稚,因為他任性的自私。於是
所有愛他的人都感到難過,為他傷心,包括溫迪,包括那個為他嫉妒溫迪為他去死的小仙女丁卡,包括印第安公主虎蓮,包括永無島上的孩子們,以及那些甘願讓彼
得騎在自己的尾巴上玩耍的美人魚們。他們都覺得彼得·潘是個可憐的孩子。
「島上的孩子的數目時常變動,因為有的被殺,或者其他緣故,他們眼看就要長大的時候——這是不合乎規定的,彼得不允許他們長大,於是彼得就把他們餓瘦了,直至餓死。」

「我虎蓮是講義氣的」,美麗的公主說,「彼得·潘救了我的命,我就永遠做他的好朋友,我絕不讓海盜來傷害他。」這在虎蓮公主一方,是處於感恩和禮貌,但
在彼得看來,這是他應得的報答。於是,他往往居高臨下地說,「很好,很好,彼得·潘說了」。每次他說「彼得·潘說了」的時候,就是讓對方閉嘴。「彼得不允
許孩子們的模樣有一丁點像他。」一個太愛自己的人往往不知不覺地就傷害別人了。
彼得·潘傷害了別人,但從某個意義上講,彼得是無心的。彼得
有個很不好的習慣——口是心非。這也說明了他真的僅僅是個孩子。溫迪要走了,孩子們要走了,可是彼得裝出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他依舊在有口無心地吹他的那支
破笛子。大家都叫他一起去找媽媽,可是他不,「你們去吧,我才不去呢,真見了她,她一定又要盼望我長大了,我才不想長大呢,我要永遠做個小孩子,永遠玩
耍」。「孩子們走了以後,他還快樂地吹了一會兒笛子呢。當然,這只是在掩飾他的難受,證明自己對朋友們對溫迪的離開滿不在乎。他決定不吃葯,為的是氣一
氣。溫迪然後他不蓋被就躺在床上,也是為了要惹溫迪生氣。平時,溫迪怕他著涼,總是將他塞進被窩里。他難過得差點哭出聲來,但是他忽然想到,如果自己笑起
來,說溫迪不定多麼生氣呢。於是他就笑起來。」
彼得是個哀傷的孩子,書裡面有很多地方都讓人心疼了。比如在環礁湖上,彼得、溫迪都受傷了,
都飛不動了,這個時候黑色的潮水漲了上來。這時候飄過來一隻風箏,於是彼得惡狠狠地叫溫迪爬到風箏上去,別管他。可是等溫迪走了,彼得也害怕了。美人魚圍
著他轉,可是她們也沒有辦法。灰白的月光射向水面,射到水裡。於是他一邊聽著全世界最哀傷的聲音——人魚唱月,一邊勇敢地對自己說:死,是最偉大的冒險。
比如還有彼得對溫迪說的話,他說:我原來也一直以為媽媽會一直開著窗子等我,於是我就在外面玩了兩個月,又玩了兩個月,再玩了兩個月,然後我飛回家。可是窗戶已經栓住了,媽媽已經把我全忘記了,我的床上睡著一個小不點。
後來溫迪和孩子們飛回了家,窗戶還開著,家裡歡樂極了。可是彼得在玻璃窗外面,他不能進去。彼得有別的小孩子享受不到的快樂,可是,這種玻璃窗內的快樂,他永遠也享受不到。
這個哀傷的孩子,希望他有一天也能長大。

譯文:
The subtitle "never grow up boy" emphasizes the story basic theme: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innocence of childhood and alt responsibilities. Peter rejected from children into alts, and encourages the other children to do the same. However, the first sentence in the book "all children grow up, except one," and the ending of the story reflects the reality of this wish. There is also a tragedy of the components in this change.
A, can not refuse to grow up
1, people always can not refuse to grow up. When you are not a child, you will lose your imagination, your body will become increasingly heavy, some good and simple things will graally be forgotten, only the worldly troubles.
2, never grow up, this is a child of a fairy tale dream. Embrace every fairy tale childhood heart is had a Peterpan, but he eventually in the process of growth you from your heart fades, the novel reflects growing helplessness and a necessity of life.
3, this is the best ending, as Wendy himself thought. After all, the author still leave a new hope, the children of Wendy continued to follow Peterpan flew to the Neverland to, although a child will grow, the child's dream i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continuity.
4, okay. Already grown alts can only believe so. Although still can not help some melancholy.
5, "the evil pirate captain Hooke said to him, your lovely Wendy will eventually leave you. He fell from the sky, unable to resist, at this time, his heart filled with sorrow. The image of Peterpan as if is the ideal idea represents the heart of the people: if you can, not always grow up. Because the alt world has too much confusion, means losing for growth."
In 6, Captain Hooke on behalf of the social reality to a certain extent, he had a cruel and realistic spirit. All these and Peterpan thought is a contradiction, so he will want to go against him. So whether it is Hu Kechuan or the long in any one place, all in the description of the childhood happiness, there is growing and the reality of conflict. This conflict can be avoided, only reluctantly to accept, so people can feel happy in the book that light melancholy.
Said Hooke's true identity was not that he was in the fictions in the reality of identity, but his real identity in the novel. Maybe before he becomes a pirate, he is all a so-called good atmosphere, and the most famous school students. The author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the behavior of Hooke, came to prominence in his boyhood ecation atmosphere by. The author of this ethos with captain Hooke such negative characters shown, does have negative author at that time in ecation in the form of mean. But on the other hand, school, society, these are all a part of growing up, Captain Hooke was a child, but in the process growing up slowly, he was realistic (such as schools, social) graally transformed into such a person, can say, this is from the the side highlights the growth of sorrow. So, no matter is the author of how to write, he still cannot do without him want to express the theme, is all about growth.
In 7, Barry made a flying, unwilling to grow up, will never grow up boy Peter Pam in the play. He is innocent and lively, hate injustice like poison, courage and sacrifice. -- Neverland local authors also made up a story happened. There are children, hope there are all kinds of "character": fairy, mermaid, Indians, pirates, beasts and birds dream. In the chimney the mushrooms when underground home, happy life. Peter and the pirates, pirates and reds between the "war", clearly branded with the children's war games confirmed. Barry is through Neverland wonderful and refuses to grow up boy Peterpan such a fairy tale image fondly told people: childhood is the movement of the most beautiful life, cherish the precious childhood, let the children enjoy the only belong to their joy. Thus, you can also the writer's passion for nature, simple nature call
8, Peter Pam gave the little girl Wendy and her two brothers Michael and John body sprinkled pixie st, and together they fly to fantasy island. Adventure stories repeatedly (Mermaid Lagoon etc.), "never was boring". Peter Pam and with him in a fly to the dream island children, where he met the fairy tale characters. Because of all the year round, everywhere be full of craft and cunning pirates haunt, no quiet island. Despite the unfortunate events come one after another, brave Peter Pam or to have figured out a way to deliver the partners.
9, Peter Pam and the little girl Wendy respectively, promise every year when spring came to see her. Later, Wendy grew up to get married, Peter Pam and Wendy's daughter to play, and Wendy's daughter to the wonderful fantasy island, Wendy daughter marry, and Wendy's granddaughter to find a companion.
10, the image of Peter Pam is forever endless amusement, eternal childhood, never old symbol of spirit. "Peter Pam" the absurd fantasy, fairy stories, thrilling plots, the use of character portrayal,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irony and humor means textile in a small story. It is like a see things in a blur circus, and like a rhapsody, in order to give the readers a strong shock force
Two, always sad children author

㈨ 韓國恐怖電影有個男的到了間鬼屋,裡面幾個小孩都不會長大不會變老,讓他留下來

是《韓塞爾與葛雷特》 劇情簡介: 被母親患病和女友懷孕等事情困擾的恩洙(千正明飾)在公路上發生了意外,醒來後在不知名的森林裡迷了路。遇見女孩英姬(沈恩京飾),在她的引領下來到一座如童話中描述的美麗的房子。房子里住著英姬的哥哥萬福(殷元宰飾)、妹妹貞順(陳智熙飾)和爸爸媽媽。原本約定只留宿一晚的恩洙在第二天後再次出發尋找目的地,卻仍舊是轉回到了房子。無奈的他只能暫時住下,不料突然一天,孩子們的父母親留下信說有急事要外出去首爾。怪異的食物,孩子們神秘的舉止,讓恩洙越發感到不安。在閣樓里撞見先前說去了首爾的「爸爸媽媽」,才知道孩子們的真正身份。原來他們一直引導著迷路的大人們來到這個神秘的森林,照顧他們和他們一起生活。但是大人們逐漸失去耐心,或是貪婪無比,或是虐待孩子們,最終這些大人不斷消失。 想逃出這個「家」的恩洙想盡各種辦法,卻總是失敗,終於他走進一間破房子,發現了寫有自己故事的童話書,找到了陳舊的檔案,揭開了孩子們的身世之謎。他們很多年前是這里一座孤兒院的孩子,備受院長的虐待。一個聖誕節,他們獲得了神秘的力量,可以通過想像得到一切。是他們的幻想創造了這個森林和房子,並把自己認為的「壞大人」變成玩偶或是雕像。他們不斷吸引大人前來只因為想獲得愛。而恩洙是來到這里後唯一關心他們的大人。最後恩洙知道了離開這座森林的唯一辦法,就是燒掉了孩子們的畫冊,他拒絕了孩子們的挽留,流著淚對他們說「對不起」回到了現實世界。一年後,恩洙在自家的聖誕樹下,發現了孩子們給他送來的禮物。 http://ke..com/link?url=P2Vj0Nhg_-zj-QRbKeVMsCMfzn-p-MczBvJahiy7

㈩ 求一部國產老電影(人扮演木偶的),說一個小男孩進入一個沒有時間的世界裡,歷盡艱辛才回到原來世界的故

是《「下次開船」港游記》?
劇情簡介:唐小西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可就是不珍惜時間,干什麼事情總是說「下次做」。時間哥哥很生氣,就從鬧鍾里飛走了。

玩具灰老鼠唐小西到「下次開船」港去,那裡的船隻都是「下次開」,木轉椅是「下次停」,點心鋪是「下次賣」。小西和小熊、小鴨子等十分掃興。

洋鐵人是這里宮殿的主人,兇狠、專制,小西想逃出宮殿,又迷了路。面人的故事口袋告訴他,只有請時間哥哥回來,才能恢復港口的美好生活。唐小西和小夥伴闖過一個個關口,找到竹子國,求仙女給了金笛子,召來了黃鶯鶯,終於請回了時間哥哥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5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5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12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9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9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92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32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