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電影影評3000字
『壹』 韓國電影新世界影評
新世界
2018-01-29 劉慶東 慶東成長史
韓國電影《新世界》,幾乎是近十年來最優秀的黑幫電影,不是之一,從劇情設計、剪輯和音樂等方面,其他電影很難與之匹敵。國內為之震撼的《無間道》相比之下差的很遠。
對於同一類型題材的電影,通常我們先看到的,會給予較高評價,而對後面的審美情趣就要求高一些。《新世界》和《無間道》無論在劇情和人物方面都有一定相似性。《無間道》中就有:說好了3年,3年之後又3年,3年之後又3年。而《新世界》中的李子成,也是在有性命之憂的情況下,被上司一再拖延,被迫局中。應該說香港電影水平在亞洲也是佼佼者。(而內地元素,不論導演、製片人還是演員只要一出現,立刻上不檯面)。問題是,為什麼《新世界》給我們的震撼要高於《無間道》10倍?乃至於我都不願意稱這部電影為韓版《無間道》?
想來想去,我想最根本的是 是對人性最深刻的理解。雖然《無間道》也代表黑幫電影的一個高峰,但在人性理解層面,不得不佩服韓國已經超過香港很多。
首先,《新世界》在角色上,沒有立場判斷,只從人性上去判斷。一開始李子成就親手殺害了一個卧底(從後面的劇情看,這個一開始就被殺的崔董事很可能是丁青所清洗的異己),身為卧底,肯定是要做很多壞事的,這更符合現實和人性,而《無間道》中的梁朝偉干過什麼壞事?連傻強的死都是因為黑幫火並,跟梁一點關系都沒有。說明《無間道》的導演是不希望梁朝偉身上沾染上惡的元素的,但憑借常識,我們就知道不可能。所以《新世界》一開頭就告訴我們,這個李子成手上是有無辜的人的鮮血的。雖然他是警察,但他的職業特殊,他需要做很多身不由己的事情。
在與上司的關繫上,李子成與姜科長的關系,也更接近與人性本色。我們知道《無間道》中的梁朝偉和黃秋生關系是親密的,爭執也只在口頭上,內心的感情則很深。但是,如果我們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我們是卧底,不僅要干很多有犯罪的、以及各種不想乾的事,甚至,隨時可能把命丟了,惶惶不可終日,還要堅持五年十年,想退出又被一直被逼在局中,你還會喜歡這份工作?你還會對一直把你按在水中不讓你出來透氣的上司,懷有感情?我想大多數人是做不到的。而《無間道》就是這樣設計的,他沒有體察出卧底內心的怨毒如何發泄。《新世界》細致入微的體察到這一點,所以,李子成從憤怒,到最後絕望,到最後起殺機,讓我們覺得只有唏噓,而沒有反感、厭惡,我們甚至有些慶幸他終於把姜科長幹掉了,因為他終於解脫了。
此外卧底與上司的關繫上,《無間道》那是親密無間,梁朝偉和黃秋生絕對是相互信任。但你從現實的角度看,可能嗎?人心隔肚皮,誰敢對誰絕對信任?這讓我想起漢武帝對他的長子劉據,漢武帝看著兒子長了20多年,當第一個人跟他說太子造反,他說不可能,我兒子我還不了解?第二個人跟他說太子造反,漢武帝說胡說,一派胡言;當去調查的人再次說太子反了,漢武帝還堅持他的信任嗎?不能了,三人成虎。父子之前尚且如此,何況同事之間,更何況這種如果敏感的職業——卧底與警察?從任何角度來說,他們都不可能絕對信任。
所以,姜科長對李子成也安排的監視,包括他的妻子和隨從,李子成都蒙在鼓裡。這讓他再次蒙上了一層悲哀的色彩。而他的圍棋老師,對他很多話也是守口如瓶,甚至連新工作計劃都不知道。讓李子成覺得自己就是別人的一枚棋子。他甚至感覺不到警察團隊的溫情。他說:我在黑幫那裡還能得到信任,竟然在你們這里卻什麼都不知道。是這樣的,黑幫固然凶惡,但幫會里確實有兄弟之情。接下里我們就說這部電影里的主線,李子成與丁青的兄弟情。
從開始看丁青,覺得這傢伙是個放盪不羈的人物,很像《古惑仔》里的大飛。其實,丁青的這一面完全是因為看到了李子成,那種高興和開心。他從上海買個山寨貨回來送給李,而李一下就當面揭穿,直接拒絕。這種事情如果是在關系一般的人身上,是不可能發生的,立刻就會傷了情面,壞了關系。而丁青與李子成的關系早已超出了這個層面。他們之間是無論發生什麼,都不會影響與對方的關系的。
男人對女人最密切的關系,莫過於赤裸身體;而男人對男人最密切的關系,莫過於赤裸心靈。而丁青6年來一直對李子成赤裸著他的心靈,雖然後來他知道李子成可能很多時候都出賣了他,但他對李子成的兄弟之情,卻十分難斷。丁青看上去放盪,但內心十分老練,從劇情上看,金門集團的石東會長就是丁青殺的,第一,他在上海,顯得與時局無關;第二,劇情明顯交代了他當時排擠李仲久已經成功。他在各個事情的判斷與安排上,明顯表現出很強的領袖特質。因此也更有野心。而李子成當然才能也是非常出眾的,他本身就是會長最有力的候選人之一,但他的任務只是為警察搞情報,所以無心想這些。所以大家把他看成丁青的小弟。盡管如此,丁青對李子成才能也是特別看重的。丁青對待他完全像親兄弟一樣,而不是一般的助手。所以當丁青得知李子成的身份後,先用他圍棋老師和石虎(子成跟班)的生命嚇他一下,但同時讓黑客銷毀他的身份資料,從而讓他跟自己一條心。在殺圍棋老師的過程中,丁青完全確認了他的這位兄弟多年來一直欺瞞這他,而且很可能把自己幹掉。但丁青此時的兄弟情義讓他無法對李子成下手。
但丁青知道李子成是卧底後,其內心憤怒是可想而知了,所以親手把石虎的頭割下來。對李子成說「這么多年他們都在耍你!」其實另一層意思是說「兄弟這么多年你原來在耍我!」李子成很快反應過來,以為丁青只發現了圍棋老師和石虎,沒有發現自己。所以親自給圍棋老師幾槍,一是說明自己自己和他沒關系,二是滅口。然而站在丁青的角度想想:李子成的老師是卧底,他的隨從是卧底,他的檔案資料確鑿,任由丁青再相信他,也不可能不知道李子成的真實身份。
丁青在醫院與李子成臨別那一段,是全劇的畫龍點睛之筆。這幾分鍾的對白和鏡頭,最能體現導演不是在說故事,而是在說「人性與現實」:
1、 丁青看到李子成後,第一句話是:「表情放鬆點,媽的」。這是丁青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因為丁青看到李後是開心、高興的,他希望李能敞開胸懷。當然,當他知道李的真實身份後,自然知道這傢伙為什麼不開心。應該說,李子成入當卧底的早期不是這樣的。我們從電影的最後一個解釋的鏡頭可以看出來。
2、 「以為再也見不到你了,真她媽高興。」彌留之際的丁青,很想再看他的兄弟一眼,但他以為這個警察是不會來的,他們的身份是對立的。可是,他內心是想李能來的。所以看到李,他「真她媽高興」。
3、 「兄弟,你看起來很累,別這樣子」。此時的丁青已經完全明白李子成所承受的心理壓力。他不相信李對自己沒有兄弟感情,他也希望解救李子成。「聽大哥的話,白痴,那樣你才能活著」。丁青說這句話,是在告訴李,別做條子了,也別受那些條子的耍弄了,只有這樣你才能活著。因為繼續做卧底,黑白兩道都不會都會殺掉他。丁青這句話最後是應驗了,假如沒有丁的提醒,假如李仍然服從上級命令,輔助張守基,那他的結果就是被張守基幹掉。
4、 當丁青無法呼吸,李子成趕緊把氧氣送上去。丁青說:「你在干什麼?你這狗崽子,萬一,千萬分之一,我活著,你怎麼辦?你能對付我嗎?」丁青說這句話,是擺明了告訴李,你應該讓我死,而且我也准備用自己的死去成就你了。如果我活著我不會放過你。而李子成明白這一層意思後,就把氧氣罩放下來,因為如果需要繼續執行任務,保全自己,他也需要丁青死。他與丁青兄弟之情,因為立場和外在環境的關系,可能隨時要把對方殺掉。只不過,這一刻,丁青准備讓自己犧牲了。其實,丁青如果告訴手下,李子成是卧底,手下會立刻把他幹掉的。但丁青選擇了把自己的勢力交給李子成,他也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我們可以大膽預測,假如丁青能健康的活著,當上會長,是必然要幹掉李子成的。所以感情是感情,理智是理智。做黑幫終究是靠理智才能活下去。
5、 「心要狠一點,才能活下去,明白嗎?」丁青講這句話,我們需要站在他的具體立場才能明白,他們想的不是成功,權力,而是活下去,從某種意義上說,他們是為了活下去才握住權力的。因為失去權力和勢力,會很可怕。而李子成也是為了活下去才最終反叛的。如果一直遊走在黑白勢力的刀尖,他不可能安全的活著。
現在我們說說那位姜科長,我們說李子成想辭職,但姜科長何嘗不想早點退休。但時局做不到。我們站在姜的角度想,多年來他一直在黑幫布置卧底,其中凶險不說,死傷兄弟不說,單單就對他的卧底的一再失信,同時對他們猜疑、防備,互相監督,從人情上說,實在太累。《無間道》中的黃秋生與梁朝偉的關系簡化、美化了的,而《新世界》則全面把卧底上司的處境描繪的清清楚楚。姜科長要隨時准備自己心愛的女徒弟犧牲,不,是任何一個人犧牲,同時也要接受任何卧底叛變,不,他要主動設局讓卧底們相互制約監督。同時,他的卧底拼出性命為自己搞情報---他對卧底的很多諾言也不能實現,試想,一個人如何能承受這么多?
所以當姜科長提出辭職被拒絕之時,他已有死心。所以當他看到殺手出現的時候,沒有動,只是被刺中之後,開槍好讓人發現他的死。如果他抱有生還之心,一個幾十年的老警察,見過那麼多戰斗場面,怎麼會輕易就被殺掉呢?何況自己手裡還有槍?
我們在電影中看到李子成對姜科長,對警局不斷提升的憤怒與怨毒。但你也要看到,姜科長對上級,對警局也是積累了很多年的憤怒與怨毒的。所以電影中有一個小細節:姜科長和局長對話,局長說不要碰那盆花,姜科長立刻揪了一片葉子。一葉知秋,只不過姜科長沒有反抗的資本。但最後他選擇死的那一刻,他實際上已經背叛了警局,他甚至知道警局已經無法控制黑幫了,接下來將是黑幫控制警局的時代。「那樣的話就全完蛋了啊」,這是姜科長看到殺手的反應,可是,他沒有反抗,他太累了。
最後再說說李仲久。這是一個狠角色,怎麼狠就不用說了,我絕對最讓我觸動的,是他的臨危不懼。當李子成派來殺手時,他優雅的要了一隻煙。面對死亡,沒有膽怯,沒有求饒。這是一種修養和境界。內地影視劇通常對於壞人都是醜化的,就連香港也存在這種傾向。而《新世界》對於李仲久的描述很簡單,自知遊走在法律邊緣,早晚有橫死的那一天,他不是街頭小痞子,他是有身份、地位,有文化、品位之人,他很早就想好了怎樣去面對死亡。死亡前還准確的判斷了局勢:金門已經是李子成的。他還紳士的向李子成表達了祝願,畢竟同事一場。
其實,黑幫電影最好的題材是在內地,內地很多現實的東西比電影要驚心動魄的多。但內地導演對於人性的理解和藝術手法上,實在是差的太遠。最後再說,電影音樂做也很棒。和故事交相輝映,特別是,李仲久死的那一段的音樂,配的很好。 幾位主演爐火純青的演技,包括配角,都無可挑剔。今天的韓國文化,已經到達了一個巔峰時期。
『貳』 韓國電影《向日葵》影評
最近安靜的看了一個韓國影片,名字叫《向日葵》——[吳太植(金來沅飾),熙珠(許怡在飾)]。
頗為感動,覺得男人的確不同尋常,男人永遠是頂天立地的,生活有時也是充滿溫暖的,即便有過再多的風雨坎坷,心中只要有愛,那麼你會輕而易舉的得到幸福~~
影片《向日葵》沒有像其他電影一樣按部就班的設計需要的布景,而是根據演員們從劇本中的感悟和體會,設計出最自然的布景地,從每一個角度都盡可能的體現電影里的空間特點。例如影片里登場的向日葵餐館、媽媽的家、夜總會等布景都是製作組用盡心思創造出來的產物。
電影《向日葵》講述了要帶著希望重新開始的一個男人的真心。只要揮拳頭必見血的吳太植,曾經讓村子裡的所有人都懼怕他。但是從監獄里出來以後他開始面帶笑容,從絕望的峭壁上重新走向希望之路。他真的可以重新開始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重新開始的願望。不管是從哪裡開始,還是為了什麼,拍拍人生的灰塵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影片《向日葵》要告訴大家的。認為這是結束,其實這是另一個開始,只要努力面對人生,生活便會充滿希望。
珍惜周圍的一點一滴,人生便會變得幸福。
太植手裡拿著一本手冊,手冊里記錄了他想要做的事情。「去大眾浴池洗澡」、「吃南瓜餅」、「遠足」……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人生不就是這些小小的願望組成的嗎?
其實人生不只是在於追求權利和名譽。讓我們的人生幸福的是一杯茶的香氣、一縷陽光的燦爛、朋友的微笑等總在身邊,卻讓我們忘記的那一小小的喜悅。《向日葵》里的太植把小小的喜悅記在了他的「希望手冊」里,通過手冊一一實現的願望,其實也是我們要珍惜的希望。
獻給你一本要珍惜的希望手冊,以電影的名義,以感動的文字……
太植的手冊里不只記錄了「希望事項」,還記錄了三個承諾,「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這些彷彿就像是他過去人生的一個縮影,他決心永遠與這些說再見。人生越艱難,他越是要遵守這個承諾。《向日葵》里的太植用真心打動觀眾,用行動告訴那些輕易放棄,輕易絕望的人們,希望到底是有多重要的。
生活帶來的壓力有時讓我們不敢對未來抱有希望,電影《向日葵》也是獻給那些正處在人生疲憊期的人們。
影片的主演金來沅和許伊將人物塑造的無比細膩,金來沅的嶄新形象,許怡在的年輕氣息。寬敞的院子、看星星的屋頂、兒時睡過的炕,這些場景讓人們不禁想回到過去的純真年代,媽媽的家是太植第一次感受到家庭溫暖的地方......
劇情在此不必過多介紹,希望大家親自細心品嘗,你的心一定會接受一次清澈的洗禮,你對生活的一定會充滿希望!
另外, 電影《向日葵》的OST--收錄的所有鋼琴曲是由李羽玄作曲,李路馬感性演奏的,所要表達的是關於一個男人的希望。
影片的結尾一句女主角的獨白堪稱經典,獻給每一位有愛的和渴望愛情的人!——「愛是什麼?很簡單。快樂時光和美好回憶! 只要你記得,愛就不會改變。」
再次力頂《向日葵》!
一切都從一本手冊里開始。
沒讀過多少書的中年婦女用鉛筆寫下的字。
「不再喝酒」
「不再打架」
「不再哭泣」
她說只要遵守這幾項就會幸福,她說再讓我寫下想做的事情。
「去大眾浴池」
「吃南瓜餅」
「送禮物」
「抽煙」
「染發」
「遠足」……
記著記著我有點想活下去的願望了,也想愛一次。
我好像有了希望。
不知道能否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擁有希望?
-吳太植
2006年11月,為了永遠的希望-《向日葵》
以為是結束嗎?其實現在才是開始。
電影《向日葵》講述了要帶著希望重新開始的一個男人的真心。只要揮拳頭必見血的吳太植,曾經讓村子裡的所有人都懼怕他。但是從監獄里出來以後他開始面帶笑容,從絕望的峭壁上重新走向希望之路。他真的可以重新開始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重新開始的願望。不管是從哪裡開始,還是為了什麼,拍拍人生的灰塵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影片《向日葵》要告訴大家的。認為這是結束,其實這是另一個開始,只要努力面對人生,生活便會充滿希望。
珍惜周圍的一點一滴,人生便會變得幸福
太植手裡拿著一本手冊,手冊里記錄了他想要做的事情。「去大眾浴池洗澡」、「吃南瓜餅」、「遠足」……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人生不就是這些小小的願望組成的嗎?
其實人生不只是在於追求權利和名譽。讓我們的人生幸福的是一杯茶的香氣、一縷陽光的燦爛、朋友的微笑等總在身邊,卻讓我們忘記的那一小小的喜悅。《向日葵》里的太植把小小的喜悅記在了他的「希望手冊」里,通過手冊一一實現的願望,其實也是我們要珍惜的希望。
獻給你一本要珍惜的希望手冊,以電影的名義,以感動的文字……
太植的手冊里不只記錄了「希望事項」,還記錄了三個承諾,「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這些彷彿就像是他過去人生的一個縮影,他決心永遠與這些說再見。人生越艱難,他越是要遵守這個承諾。《向日葵》里的太植用真心打動觀眾,用行動告訴那些輕易放棄,輕易絕望的人們,希望到底是有多重要的。
生活帶來的壓力有時讓我們不敢對未來抱有希望,電影《向日葵》也是獻給那些正處在人生疲憊期的人們。
『叄』 韓國電影影評5000字
劇情不等於情節,劇情是一個敘事故事的戲劇和感情成份。例如有的故事情節比較單一,但是劇情卻很感人。
而情節可能是故事的大致走向,即開始----高潮----結束。沒有劇情的支持,情節就是一個骨架。劇情片是指電影的賣點主要是其劇情,而不同於動作片的精彩打鬥,場面的宏大,愛情片的纏綿,喜劇片的搞笑。
劇情片的節奏往往比較的慢,但是情節相對緊湊,往往是一種社會現象和一定人群的生活狀態的寫照,容易使觀看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劇情片取材范圍廣泛,如歷史、神話、科學幻想等,但以現實生活為主。對其他體裁的作品如敘事詩、戲劇、小說的改編也占相當比例。
在現代影片中,也有一些非情節化和非性格化的劇情片。藝術片一般稱為劇情片但是肯定不能與劇情片劃上等號。
劇情片一般的被別人印製和拷貝最多,發行量最大,觀眾最廣。它包括各種題材的劇情片:如驚險片、舞台藝術片、科學幻想片,美術片等。
這些影片有的取材於現實生活,有的反映歷史,有的描寫神話或幻想等。它經過集中概括等藝術手法,塑造人物,組織結構、提煉情節,表達一定的中心思想。看劇情片我們都在哈韓網!
『肆』 盲證韓國電影影評範文
我看電影的品味一向不高,喜歡的都是一些愛情輕喜劇,許多好評如潮的很深沉的電影,我實在是欣賞不來。
因為金荷娜的得獎,看了這部電影,後來發現怎麼分類在驚悚片里,我又一次感嘆我膽子越來越大了,以前看見驚悚片那是絕對繞道走,這部電影在韓國是18+,的確不適合小朋友看,屍體什麼的不恐怖,主要是虐殺小狗狗那一幕太殘忍了。據說美國電影的底線是寵物和小朋友不能死,現在覺得很有道理的,我相信所有觀影的人在看到兇手殘殺小狗狗那一幕時都會恨不得上去揍這個變態。所以最後女主那一板磚實在太解恨了!
這部電影還得了2011年韓國金鍾獎最佳劇本獎,我覺得把它改成一部小說應該也很扣人心弦。當然,中間也有不少不符合常理的地方,但還是那句話,代入感非常強,不自覺地就會為其中的主人公捏把汗。這部影片的節奏真的很好,剛開始和結尾都是非常溫馨的姐弟情什麼的,中間是和一個殺人犯的鬥智斗勇,就像音樂播放器里的漸入漸出效果一樣,雖然看的是驚悚片,但最後卻感覺溫暖輕松。
金荷娜的表演,我覺得最大的亮點並不是裝盲人,而是在各種情況下的那些失去焦距的感情,失去弟弟的自責,遇到危險時的緊張等等情緒都拿捏得很好,獲獎實至名歸。
『伍』 關於韓國電影《假日》的影評,謝謝
故事取材於真實的故事,而且最後結局的時候也說到,即使是如今真實的韓國也有很多這樣的司法過失,這個電影揭露了韓國司法上黑暗的一面:無錢有罪,有錢無罪!有錢人可以買通司法檢察官,沒錢的人只能等待死亡。
其實回頭看看現在哪個國家的司法不是這樣?除了幾個比較沒有政府的國家外,其他的應該基本如此罷,差別也僅僅在於程度而已,唉,不談國事了,哪個朝代都會有這樣的事情,誰都不能例外……真實、真情、真相,一個又一個連貫的情節讓我們沒有辦法不去思考當時的韓國社會到底怎麼了?估計居漢文到死的那個時刻也不會相信自己的政府會為了外國人來傷害同胞,但恰恰是哪個政府的走狗把一顆政府的子彈射進了同胞的身體里……情節很真實,而對主人公的心理描寫也很真實,那種叫天不應叫地不靈的絕望心態表現得淋漓盡致。用悲傷刻畫的黑暗社會,天是灰黑灰黑的,怎麼看也看不到希望,但這些底層的人卻並沒有喪失道德,而是堅持人生的底線。正如大多數悲劇故事的結局那樣,最後還是好人死了,壞人繼續做壞事、繼續逍遙。最開始看的時候覺得有點《肖申克的救贖》的感覺,以為主人公的希望會實現,可沒想到整個天下都是黑的,特別是結尾時可恨的警官出來後宣布「它的功績」時那些記者的掌聲更讓人有心寒的感覺。也許主人公選擇離開是正確的,因為對他這個小人物而言,這個世界已經沒有值得留念的東西了。
「無錢有罪,有錢無罪」的吶喊
乍聽這樣一句話,好像是聽到了久經世故的人總結出的一句真理,韓國發生的這樣一個故事,相信在我們這里也無法不產生巨大的共鳴。人物遭受的遠遠超出其罪刑本身的不公平待遇,令人聯想起許許多多的故事,而且它們時刻都在發生,這甚至令人產生一種世界原本如此的錯覺。若非這樣一聲吶喊,還真以為它是亘古不變的真理了。果真如此,無錢豈不就是我們的「原罪」?
電影不是紀錄片,主人公的形象與人物原型有著一定的距離。原型池江憲本是一個盜竊慣犯,因盜竊數次入獄,只有小學學歷,但在影片中,主人公是因為在貧民窟被拆時發生的暴力事件鋃鐺入獄,而且散發出紳士風度和智慧光芒。影片為了突出主人公的無辜和單純,做出了一些美化。但問題的關鍵沒有改變,池江赫被剝奪了正當權利,由於出身貧賤,沒有權利的庇護,只能忍受種種凌辱和不公正的遭遇,直至最後公然向政府做出抵抗。最令人辛酸的是即便是在最後關頭,他也沒有做出傷天害理的滔天罪行,甚至人質都主動請求政府槍下留人,這樣的善良之人,無論如何也不該把他逼到這個份上啊。
池江憲早已成為歷史人物,時隔17年之久,電影公司和導演將其拍成影片,是因為雖然政權更迭,但「無錢有罪,有錢無罪」的規律在現實社會中並沒有消失,還在發揮著它的效力。由古至今,這個可惡的規律何曾改變過呢?電影對社會做出的批判雖然令人深省,卻令人不得不再次面對這個現實,不禁有些悲愴。
如果說《野獸》是一部典型的描寫灰色都市的動作片。那麼,本片將從與之對立的角色描述另外一種辛酸!下面讓我們來聽一下小人物的垂死吶喊
『陸』 韓國素媛電影觀後感3000字
那些被侮辱與殺害的素媛們
《素媛》是一部關於幼童性侵案的韓國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催淚指數無影能及。故事主人公叫素媛,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有著純凈的雙眼,和蜂蜜般的笑容。但在一個下暴雨的清晨,她在上學路上被強暴了,身心受重創,奄奄一息,下體流血不止,直腸到大腸的最頂端,多發性創傷與撕裂,大腸與小腸部分壞死。截去之後,醫生重做了人工肛門,從此,她的腰間多了一個便袋,像被翻出的污穢內臟,伴隨她陰霾密布的餘生。
我相信對於素媛的痛苦來說,任何安慰都如同隔靴搔癢,在她被踐踏過的身體深處,是一個永遠無法填補的黑色深淵,涌動著羞恥、戰栗、恐懼、不安、噩夢、絕望、否定、懷疑……而陽光下的歡娛,遠遠沒有與之分庭抗禮的分量。
可我深知,素媛是不幸的,也是幸運的。
她的不幸不言而喻,而幸運則在於她生長在一個正常的社會里,在這個社會里,民眾也具有人性的劣根,但遇上大是大非,腦子大多很好使。他們絕不寬容無底線的惡,會以強大輿論和實際行動,督促法律對作惡者實施懲罰,並為受害者建立一個情感特區,在這里,她會得到真誠的安慰,和無私的救助。
看完這個電影之後,我和老媽在飯桌上閑聊,她一邊嚼著一塊胡蘿卜,一邊滿不在乎地說:「這種事情太多了,以前鄉下就經常發生,我都知道好幾件,但這些被強奸的女孩人家都不可憐的,村裡人會喊她破鞋,或者爛貨、賤逼什麼的,以後嫁人都難嫁,媒人都不會去她家提親。」
在母親的不以為然中,我想起我所親歷過的類似事件。
那時我還是一所鄉鎮中學的老師。有一回,一個初二年級的班主任在辦公室里,一邊批改作業,一邊漫不經心地說,「呵,你們知道不,我班裡有一個女孩肚子大了?」大家紛紛抬起頭。她提高聲音,繼續說,「開始的時候還以為是長胖了,等到肚子已經大得不像話時,才感覺不對勁,一問,才知道是懷孕了,六七個月了。問她是誰乾的,開始怎麼也不說,到最後說了。你們猜是誰?是她爹,親爹。」
聽眾果然都很興奮,七嘴八舌地追問詳情。後來知道是個老鰥夫,性慾發作時就把女兒們推在床上,在那個關起門的家裡,他創造了一個罪惡的極樂世界,但之於女孩們來說,她們一生的燦爛可能就此被摧毀。
「也真是頭畜生,怎麼也不管管?」
「誰管得了?是她們的親爸,要是她爸坐牢了,誰來養她呢?!」
辦公室有一陣短暫的寂靜,然後是嘆息,再然後,有人戲謔著說:「把那個女孩叫過來讓我們看看唄!」
那個下午,女孩被叫了過來,站在辦公室里接受一幹人的檢閱。那是個長相平庸的女孩,焦茶色的頭發擰成一個細小的馬尾,臉是扁平的,耷拉著兩只肉泡眼,穿著寬大的校服,有點臟,腹部有些隆起了。她低著頭,縮著肩,人往前努力地弓著,不停地用手將校服下擺往下揪一揪。
大家左一眼右一眼地掃著她,過了陣子,這個展覽品就被班主任打發走了。本來嘛,叫她來也沒別的什麼事。
她走後,辦公室里沸騰起來。
「這么小,發育都不成熟呢,就遇到這種事,以後肯定是一身的病……」
「孩子這么大了,流是難流了,肯定得引掉。唉,這丫頭以後怕是做不了媽媽了……」
「這種事多了去了。」一個人忽然湊了過來,眼睛左右瞟了一下,壓低聲音說,「我們學校那誰誰的父親,不是某某村小的校長嗎?村裡有人把他告了,說睡了好幾個五六年級的學生……」
「啊?真的假的,後來怎麼樣?」
「什麼怎麼樣,不還是好好地在上課嗎?」
……
在這些七七八八的聲音里,有一句模糊又清晰的話傳了過來,「真有意思,呵呵!」
後來,這個可憐的孩子輟學了,她挺著又大了一輪的肚子離開學校。走的那天我看見她的父親,臉是紫泥色的,乾瘦,看起來挺木訥,是任何村頭的柏樹下都會坐著一兩個的莊稼漢。他用一根扁擔挑著女兒的被褥和箱子,和女孩相隔很遠地走著。女孩跟在後面,低著頭,忽然揀起一顆石子,砸中他的後腰。
以後我再沒有見過她。
我不知道那個只有13歲的女孩,將如何卸下生命無法承受的重荷,如何在問題接著問題、麻煩接著麻煩的歲月里,巧妙度過一生,又該用何種方法何種物質,來填補她被金屬器具掏空的腹腔,和靈魂深處可怕的空洞。
這一切,我都不得而知。我只知道,當我後來讀到魯迅對國民性批判的一些文章,耳邊總會出現一種幻聽,「呵呵,呵呵……」
這件事情過去不久,我們學校又發生了一件大事——那真是一個多事之秋,這真是一個多事之世。
下學期開學初,學生們剛剛報完名,領完書回家,周日下午再返回學校。鎮中學的學生分散在十里八村,往返都會經過山嶺、河流、密林等危機四伏的無人區。果然,在返校的過程中,有人出事了。
晚自習的教室里,一個女生沒有來。班主任是一個年輕女老師,很怕出現什麼岔子,四處打聽學生的下落。無果。晚自習結束之後,又到每一個寢室里去詢問,依然杳無音訊。她擔心有問題,趕緊匯報領導,那時候沒有手機與電話,不能及時問詢家長,只好互相安慰著,說應該沒什麼事吧。
一個輾轉難安的夜晚就這樣過去了。當凍白的清晨來臨,她以為一切又會重歸秩序,女孩會若無其事地坐在教室里。
但女孩還是沒有來。
老師請了假,去了女學生的家。從學校去村莊的路大概有十幾里,有一半是公路,有一半是山路,其中三四里的地方,全是荒無人煙的地方,偶爾能聽見野獸的嗥叫。在山路上走了將近一小時,她到了女孩的家,父親說:「禮拜天下午她去了學校,一定的,我是看著她出門的……」
這時候,有些關於危險的猜想就再也不能迴避了。老師和家長報了警。報警後的兩三天里,小鎮都籠在一種莫名的興奮當中,人們翹首以待,彷彿生活終於有了一點盼頭。鎮派出所所有的警力都出發了,和旁觀的人一樣,也帶著莫名的興奮感,去盤查村莊里的每個人。
當天,他們就找到了線索,一個在地里鋤地的農民,曾經聽見女孩的呼救聲和哭喊聲。以那點聲音為圓心,警方在周圍的山野四散尋找。後來,他們在一個岩洞門口,一堆雜亂的枯草中央,看到了已經死去的女孩,以及一塊沾著血肉的石頭。女孩赤身裸體,下身一片血污。
民警們在附近村莊搜查,把全村男人都叫到村公所門前的地坪里,脫掉全身衣服,查看他們是否有掐痕或摳傷。
作惡者輕而易舉地被找到了,幾乎沒費力氣,男人就招供了他奸殺女孩的事實。那天他扛著鋤頭准備去地里,在小路上看見隻身返校的女孩,見女孩貌美,忽生邪念,拉住她就往山上拖。她大聲呼救,掙扎得很厲害,他害怕起來,慌亂間拿起旁邊的石頭砸了兩下,見不動彈了,就脫下她的褲子。完事以後,才發現女孩的身體已經涼透了。
這件事情在一個乏善可陳的小鎮所引起的蝴蝶效應可想而知。很長一段時間,這是大家在茶餘飯後最津津樂道的話題。
王家漢子和李家婆端著飯碗聚在一起,總會這樣開始他們的嘮嗑。
「唉呀,真是畜生,豬狗不如啊。」這個畜生幾乎不用實指,人們都知道所言為誰。
「那人判了多少年?」
「怎麼就盯了一個小姑娘呢?」
更有一些油皮的地痞,笑嘻嘻地說,「這傢伙夠猛……」
周末的時候,我回到家,正是天色漸暝的時候,鄰居的胖蘭來我家串門。
胖蘭是我們村裡最胖大潑辣的悍婦,是那種像XX黨一樣,自以為可以代表屁民意志的人物,也確實,她當了一個小官:村婦女主任。平日里,她和我母親的關系並不好,但那些天不知怎麼回事,忽然間有一種氣氛,使她們變得親密起來。
她鑽進我家黑洞洞的灶間,對我媽說,吃了啥好東西?
母親答了些什麼我忘了。
只記得她們很快就轉到了那個熱鬧的話題上。
胖蘭說:殺千刀的!
母親說:是,真是殺千刀的!
我心裡也想:對,真是該千刀萬剮!
但胖蘭後來說了一番話,我至今難忘。
她用那一貫的漫不經心,但又不容置疑的口吻說:「其實,這也並不能全怪那個男人,我聽說啊,這個姑俚發育得挺早,兩只奶已經鼓起來了,平時也好騷的,11、2歲的人,就喜歡跟崽俚玩,就不正經嘛,那老男子漢哪會不打主意。要我說啊,這種事情,兩人都有錯,男人不對,女孩子自己也不檢點,怎麼就不強奸別人呢?蒼蠅不叮無縫的蛋……」
母親還在和胖蘭說著什麼,我卻聽不見了。我站在灶火的黃光中發著怔,忽然感到所有惡都是被預先允許了的,民眾的愚昧與冷漠,一直在為其大開綠燈。在罪惡面前,沉默已經是一種默許,而對受害者的變相非議,已經是助紂為虐、落井下石。
當魚肉開始為刀俎開脫,當羔羊開始為惡狼辯護,當奴隸開始為奴隸主說話,當受虐者開始為施暴者歌功頌德,那麼這就是一個良知垮台、道德破產和理性崩潰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素媛們比比皆是,可是她們的劫後餘生中,那個哭泣的小胖子永不會來,那些卡片永不會來,那個溫暖的香腸人永不會來,那個心理疏導的阿姨永不會來。只有流言與歧視接踵而至,它們帶著臭哄哄的唾沫星子和冰刀般的目光,對受害者繼續施加傷害。
孟子說: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恥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在我所成長的中國鄉村,我看見的悲劇周圍涌動的,多是幸災樂禍的快感,而非惻隱、羞恥、是非之心。於是魯迅說:「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電影里,當素媛躺在病床上,用怯弱的聲音說:「我做錯什麼了嗎?」
親愛的孩子,你當然沒有錯。就如同善良沒有錯,天真沒有錯,美好沒有錯。
錯的是大人們,大人沒有陪伴好你,沒有建立健全的保護機制,沒有理想的教育,法律沒有弘揚正義、嚴懲罪惡,心理救助機構也不完善。一切都是大人的錯,與你無關。
從電影中出來,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內心悲戚,甚至憤怒無以言表。然而,我所希望的極其有限,每一個童年都能明亮而芬芳,不被罪惡所光顧,倘若很不幸遇見了,在那圍觀事件的人群里,也不再有「呵呵」怪笑的聲音,沒有嗜腥嗜血的變態慾望。每個人都能懷揣著悲憫與同情,對那個被侮辱與殺害的素媛說:親愛的寶貝,你沒有錯!
如此簡單。
轉載自豆瓣電影 周沖ID
『柒』 韓國電影《向日葵》影評
最近安靜的看了一個韓國影片,名字叫《向日葵》——[吳太植(金來沅飾),熙珠(許怡在飾)]。 頗為感動,覺得男人的確不同尋常,男人永遠是頂天立地的,生活有時也是充滿溫暖的,即便有過再多的風雨坎坷,心中只要有愛,那麼你會輕而易舉的得到幸福~~ 影片《向日葵》沒有像其他電影一樣按部就班的設計需要的布景,而是根據演員們從劇本中的感悟和體會,設計出最自然的布景地,從每一個角度都盡可能的體現電影里的空間特點。例如影片里登場的向日葵餐館、媽媽的家、夜總會等布景都是製作組用盡心思創造出來的產物。 電影《向日葵》講述了要帶著希望重新開始的一個男人的真心。只要揮拳頭必見血的吳太植,曾經讓村子裡的所有人都懼怕他。但是從監獄里出來以後他開始面帶笑容,從絕望的峭壁上重新走向希望之路。他真的可以重新開始嗎? 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重新開始的願望。不管是從哪裡開始,還是為了什麼,拍拍人生的灰塵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影片《向日葵》要告訴大家的。認為這是結束,其實這是另一個開始,只要努力面對人生,生活便會充滿希望。 珍惜周圍的一點一滴,人生便會變得幸福。 太植手裡拿著一本手冊,手冊里記錄了他想要做的事情。「去大眾浴池洗澡」、「吃南瓜餅」、「遠足」……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人生不就是這些小小的願望組成的嗎? 其實人生不只是在於追求權利和名譽。讓我們的人生幸福的是一杯茶的香氣、一縷陽光的燦爛、朋友的微笑等總在身邊,卻讓我們忘記的那一小小的喜悅。《向日葵》里的太植把小小的喜悅記在了他的「希望手冊」里,通過手冊一一實現的願望,其實也是我們要珍惜的希望。 獻給你一本要珍惜的希望手冊,以電影的名義,以感動的文字…… 太植的手冊里不只記錄了「希望事項」,還記錄了三個承諾,「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這些彷彿就像是他過去人生的一個縮影,他決心永遠與這些說再見。人生越艱難,他越是要遵守這個承諾。《向日葵》里的太植用真心打動觀眾,用行動告訴那些輕易放棄,輕易絕望的人們,希望到底是有多重要的。 生活帶來的壓力有時讓我們不敢對未來抱有希望,電影《向日葵》也是獻給那些正處在人生疲憊期的人們。 影片的主演金來沅和許伊將人物塑造的無比細膩,金來沅的嶄新形象,許怡在的年輕氣息。寬敞的院子、看星星的屋頂、兒時睡過的炕,這些場景讓人們不禁想回到過去的純真年代,媽媽的家是太植第一次感受到家庭溫暖的地方...... 劇情在此不必過多介紹,希望大家親自細心品嘗,你的心一定會接受一次清澈的洗禮,你對生活的一定會充滿希望! 另外, 電影《向日葵》的OST--收錄的所有鋼琴曲是由李羽玄作曲,李路馬感性演奏的,所要表達的是關於一個男人的希望。 影片的結尾一句女主角的獨白堪稱經典,獻給每一位有愛的和渴望愛情的人!——「愛是什麼?很簡單。快樂時光和美好回憶! 只要你記得,愛就不會改變。」 再次力頂《向日葵》! 一切都從一本手冊里開始。沒讀過多少書的中年婦女用鉛筆寫下的字。「不再喝酒」 「不再打架」 「不再哭泣」 她說只要遵守這幾項就會幸福,她說再讓我寫下想做的事情。「去大眾浴池」 「吃南瓜餅」 「送禮物」 「抽煙」 「染發」 「遠足」…… 記著記著我有點想活下去的願望了,也想愛一次。我好像有了希望。不知道能否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可以擁有希望?-吳太植 2006年11月,為了永遠的希望-《向日葵》以為是結束嗎?其實現在才是開始。電影《向日葵》講述了要帶著希望重新開始的一個男人的真心。只要揮拳頭必見血的吳太植,曾經讓村子裡的所有人都懼怕他。但是從監獄里出來以後他開始面帶笑容,從絕望的峭壁上重新走向希望之路。他真的可以重新開始嗎?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重新開始的願望。不管是從哪裡開始,還是為了什麼,拍拍人生的灰塵重新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影片《向日葵》要告訴大家的。認為這是結束,其實這是另一個開始,只要努力面對人生,生活便會充滿希望。珍惜周圍的一點一滴,人生便會變得幸福太植手裡拿著一本手冊,手冊里記錄了他想要做的事情。「去大眾浴池洗澡」、「吃南瓜餅」、「遠足」……非常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人生不就是這些小小的願望組成的嗎?其實人生不只是在於追求權利和名譽。讓我們的人生幸福的是一杯茶的香氣、一縷陽光的燦爛、朋友的微笑等總在身邊,卻讓我們忘記的那一小小的喜悅。《向日葵》里的太植把小小的喜悅記在了他的「希望手冊」里,通過手冊一一實現的願望,其實也是我們要珍惜的希望。 獻給你一本要珍惜的希望手冊,以電影的名義,以感動的文字…… 太植的手冊里不只記錄了「希望事項」,還記錄了三個承諾,「不再喝酒」、「不再打架」、「不再哭泣」,這些彷彿就像是他過去人生的一個縮影,他決心永遠與這些說再見。人生越艱難,他越是要遵守這個承諾。《向日葵》里的太植用真心打動觀眾,用行動告訴那些輕易放棄,輕易絕望的人們,希望到底是有多重要的。生活帶來的壓力有時讓我們不敢對未來抱有希望,電影《向日葵》也是獻給那些正處在人生疲憊期的人們。
『捌』 韓國電影隧道觀後感
韓國電影隧道觀後感如下:
隧道主要講述了男主在回家途中經過隧道時隧道突然塌方男主為了逃生而孤軍奮戰的故事。整部電影不是根據真實故事改編,所以電影在情感和對社會暗黑的呈現上有著人工的刻意,尤其在黑化政府上。具有很強的諷刺意義。一個隧道能在建成通車一個月能發生坍塌,而且坍塌的連入口都找不到,這極大的諷刺了建築的質量。
豆腐渣工程。還有就是在領導人的問題,在見到男主妻子的時候第一時間不是慰問,而是站在哪裡讓記者拍照。現在想想挺可笑。在結尾,男主被救援出來後,由於領導人沒有到達沒有拍照,而不被允許上直升飛機進行救助。這是對政府多麼大的黑化。
多麼的諷刺韓國政府。在救援途中,第一次救援打錯隧道,歷時17天去打錯了位置,原因竟是施工隊沒有按照圖紙進行施工。這難道不是諷刺建築施工嗎,這種情況在天朝是絕對不會出現的。其實救援隊的隊長還是很有責任的,如果不是他的堅持,估計男主不會被救出來。在救援隊長開車進入隧道後,由於帶的隊員誤摁了喇叭,導致隧道全部塌方。
救援隊長為了讓沒有水的男主和自己的尿液,他自己竟然喝了自己的尿液,並且總結出一條經驗:尿一定要晾著喝,晾著喝味道會很好。
整部電影教會我們:
1、汽車上一定要備足礦泉水,壓縮餅干,至少在出現問題時能堅持一個月。
2、車上一定要備大容量移動電源,以防手機沒電。
3、喝水的時候不要口對瓶子直接喝,還有就是要分量。整部電影男主(河正宇)演技很棒,自己一人承受了整個故事線,為他演技贊一個。
『玖』 求一篇韓國電影影評
韓國電影(婚紗)是講述母親與女兒之間的感人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母親得了癌症而女兒還很小,不能自立,母親絕定在她離開前要鍛煉女兒的自立能力,很簡單的故事情節,感情卻表達的很細致,很到位,讓每位觀影都都能深深體會到那種母女分離的痛苦。這是典型的韓國電影表達情感的一種手法。不得不佩服韓國這種細致,細膩的表現方式
『拾』 韓國捉迷藏電影影評
韓國捉迷藏電影影評如下:
1、影片頗有些鬼片的驚悚感,但走的卻是扎實的現實主義路線,剖析了個案背後更為深層的社會問題。做為一部關於「塗鴉之謎」的懸疑片,緊張感持續度非常高,而孫賢周的演技讓人跟著他的表情來感受到恐慌,實在絲毫不輸給那些故弄玄虛的恐怖片。
2、在《捉迷藏》中,殺人兇手的行為則比現實更帶有目的性,像是一部黑暗版本的《宮鎖沉香》,底層的人為了過上富足的生活,不顧一切的用彌天大謊占據原本應享受榮華的人的位置,只不過在《捉迷藏》中,占據一個人的位置的手段不再只是靠撒謊,而是靠殺人。
人類對金錢和物質總是有著不可遏制的嚮往,而一個人為了物質而產生的破壞欲,是幾乎可以沖破任何束縛的。也許就像影片的導演所說:人們害怕的不再是鬼神,而是現實中活生生的可觸恐怖感。那些生活在你身邊的窮困者,或者你無論如何也按耐不住的仇富心,才是最恐怖的力量,因為窮與富之間的矛盾永遠不會消散,只會越聚越深。
3、《捉迷藏》的影片質量中等,整體氣氛渲染的相當不錯,詭異的氛圍及被監視的恐懼很好的嵌入了電影中。唯一的問題是韓國電影慣有的拖沓,再刺激的橋段時間一長也失去了抓人的可能。為了突出緊張感《捉迷藏》中的保安和警察都幻化為馬後炮般的小角色,主角一家永遠在獨自戰斗,外界所能給予的安全感也僅僅是在受驚後的補救。
片中的父親兒時為了在家中站住腳而撒下了謊言,如今害怕報復才急切的尋找親人,卻在這之中讓真正的「貓頭鷹」插入生活,這樣的反轉安排的不錯。不過比起主角一家的戰戰兢兢,一直執著奪取他人的反派似乎厲害的有些隨意,她則好像是殺不死的小強,要
4、故事的構思很有意思:「鳩占鵲巢」的故事影射社會貧富差異帶來的心理失衡與階層矛盾;然而,細想會發現導演反思深度沒能更進一步,在中產立場上的恐懼,這一視角有點偏頗。劇本橋段有硬過之處,包括角色存在主角光環的問題;但好在整體邏輯嚴謹,尤其在台詞和行為細節方面的前後關聯設計很精巧。
導演視聽功力不錯,善於利用空間和拍攝角度營造出懸疑感;同時韓國版的暴力血腥畫面,也很大程度保證影片能刺激觀眾持續看下去,概念比較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