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日本留下的電影製片廠

日本留下的電影製片廠

發布時間: 2022-09-22 05:37:07

㈠ 長影歷史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製片廠。前身是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人建立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籌備實際上從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開始了,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秘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斗爭,於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當時起名叫東北電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原址在黑龍江省鶴崗市。首任廠長是袁牧之,當時的人員主要由延安、滿洲映畫株式會社和解放區其他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
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13日遷往合江省興山市(即黑龍江省鶴崗市)。在一所小學校里搭設「廠房」,建起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同時調出大批幹部支援新廠建設,因此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1947年,廠長袁牧之提出「東影」的任務是「堅持製片生產,建立雛形,培養幹部,組織發行,催促國外訂貨」。解放戰爭時期,東影攝制了17輯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使用膠片30萬尺,有三名年輕的攝影師在戰場上犧牲:張紹柯,犧牲時30歲;王靜安,犧牲時27歲;楊蔭萱,犧牲時24歲。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分批遷回長春。
東影根據當時電影市場被美影片占據的狀況,進行了各類片種的試制。從1947年到1949年,他們創下了中國人發電影事業的六個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到長春現址,攝制了《中華兒女》,《趙一曼》,《鋼鐵戰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決定,東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也就是這一年,影片《祖國的花朵》,《平原游擊隊》,《董存瑞》出品發行。
它不僅是個電影生產地,而且是個電影人員的培訓地。1960-1962年之間,這個廠還成立過電影學院,後來撤消。它下設總編室、導演室、拍攝室、美術室、音樂創作室、製片室、編刊室以及美工、照明、錄 音、化裝、服裝、道具、剪輯、特技等車間,甚至還有自己的洗印廠和電影樂團。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數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 材的影片為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 風格。近些年這個廠的不少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盡管這樣,像《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譯制外國影片方面是有極大貢獻的。至今人們仍然銘記的《列寧在一九一八》、《夏伯陽》和《瑞典女皇》這樣的優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紹給中國觀眾的。

1997年,媒體出身的趙國光接任廠長,原吉林省體育彩票中心主任

劉麗娟任主管經營副廠長。1998年,長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首先是開展土地置換,將長影老廠區21公頃土地以3億元價格賣給長春國信集團。同時提出「一廠三區」的計劃和「不拍賠錢片」的口號。隨後,貸款3億元加上自籌資金共6億元,建設長影世紀城。此後,長影又分別成立了由副廠長韓志君和宋江波牽頭的影視公司。並與吉林電視台合作成立了長影影視頻道。
2000年改制為「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影集團」。
2005年初,長影以買斷工齡、解除勞動合同等方式精簡人員。同時,大型旅遊項目長影世紀城竣工並投入運營。同時, 長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一群愛好電影、志向相同的年輕人立志通過網路把長影精神傳遞到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
長影集團劉總曾這樣評價:「長影世紀城現今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超出原來的預期。遊人明顯遞增,收入和社會影響力也在明顯提高。國家領導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後評價也很高。前不久,曾蔭權到長影世紀城,他說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對我們是一個鼓勵。」對於長影的未來,劉總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長影打造成為中國的電影產業集群;第二,打造一個亞洲比較有影響的,比較有特色的影視旅遊勝地,成為一個世界的電影娛樂中心。」
2010年,中國電影走入又一個春天,長影的新一輪春潮也正襲來。

㈡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叫什麼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製片廠。前身是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人建立的「滿洲映畫株式會社」。1946年抗戰勝利後由中國人接收,更名為中央電影局東北電影製片廠,1955年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

㈢ 「日本大製片廠時代」是什麼

‍‍

日本的大電影公司即日活公司、松竹公司、新興公司等電影公司原則上在東京與京都都各有一家製片廠,他們在東京製作現代故事片,在京都製作古裝故事片。創始於1942年的大映公司與創始於1951年的東映公司,也沿襲了這個形態。雖然根據電影公司與時期的不同,會出現現代片與古裝片各自占優勢的地方或者時期,但是可以說,直到1950年代,在這些公司中兩者的勢力是勢均力敵的。除去被美軍佔領的時期,日本電影的近半數都是古裝片。創始於1937年的東寶公司當初在東京和京都也有製片廠,可是幾年之後其京都製片廠被廢止,在東京也製作了古裝片。然而在東京,現代片成了主流,古裝片則處在次要地位。1947年從東寶公司分裂出來的新東寶公司也僅在東京設有製片廠,並以現代片為主、古裝片為輔的原則進行了電影的製作。1954年再次恢復了電影製作的日活公司同樣在東京的製片廠主要製作現代片,偶爾製作古裝片。就這樣,隨著沒有專門用於古裝片拍攝的京都製片廠的大電影公司的增加,古裝片在整體的電影製作部數中所佔的比例逐漸地減少了。1950年代末期,日活公司開發了由超級明星石原裕次郎主演的現代動作片路線,培養出了類似銀幕形象的演員們並進行了現代動作片的量產,這使該公司不再需要以古裝片的形式來拍攝打鬥片了。這是因為,他們已經可以用手槍和拳腳代替刀劍來拍攝武打戲了。當俠義片的熱潮退去時,日本人在意識到自己已經失去了經常觀看古裝片的習慣的同時,也意識到了自身對西洋的劣等感已經淡化了。我們也可以說,日本已經不再執著於保護自己的傳統了。

‍‍

㈣ 長春電影製片廠的歷史沿革

長春電影製片廠是中國大型綜合性電影製片廠。是在1937年偽滿時期日本「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基礎上建立。長春電影製片廠的籌備實際上從1945年日本投降之後就開始了,中共黨員劉建民、趙東黎秘密進入「滿映」,組織進步職工開展護廠斗爭,於1945年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到1946年10月1日才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曾因長春國共內戰遷至黑龍江省鶴崗市一段時間。首任廠長是袁牧之,當時的人員主要由延安、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和解放區其他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
1946年內戰一觸即發,東北電影公司於5月23日遷往合江省興山市(即黑龍江省鶴崗市)。在一所小學校里搭設「廠房」,建起了新中國第一個電影生產基地。1946年10月1日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同時調出大批幹部支援新廠建設,因此被形象地譽為「新中國電影的搖籃」。
1947年,廠長袁牧之提出「東影」的任務是「堅持製片生產,建立雛形,培養幹部,組織發行,催促國外訂貨」。解放戰爭時期,東影攝制了17輯新聞紀錄片《民主東北》,使用膠片30萬尺,有三名年輕的攝影師在戰場上犧牲:張紹柯,犧牲時30歲;王靜安,犧牲時27歲;楊蔭萱,犧牲時24歲。
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進展,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後,東影分批遷回長春 。
東影根據當時電影市場被美影片占據的狀況,進行了各類片種的試制。從1947年到1949年,他們創下了中國人發電影事業的六個第一: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第一部長故事片《橋》和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1949年4月,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到長春現址,攝制了《中華兒女》,《趙一曼》,《鋼鐵戰士》,《白毛女》等影片。
1955年2月,中共中央文化部決定,東北電影製片廠更名為長春電影製片廠。也就是這一年,影片《祖國的花朵》,《平原游擊隊》,《董存瑞》出品發行。
它不僅是個電影生產地,而且是個電影人員的培訓地。1960-1962年之間,這個廠還成立過電影學院,後來撤消。它下設總編室、導演室、拍攝室、美術室、音樂創作室、製片室、編刊室以及美工、照明、錄 音、化裝、服裝、道具、剪輯、特技等車間,甚至還有自己的洗印廠和電影樂團。 長春電影製片廠拍攝過數百部故事片,它尤以拍攝農村題材和戰爭題 材的影片為長。作品充滿了原汁原味的鄉土氣息和黑土地特有的粗獷豪放 風格。近些年這個廠的不少作品有較重的商業化傾向,盡管這樣,像《過年》這樣的影片仍然為它贏得了榮譽。 長春電影製片廠在譯制外國影片方面是有極大貢獻的。至今人們仍然銘記的《列寧在一九一八》、《夏伯陽》和《瑞典女皇》這樣的優秀影片,都是由它介紹給中國觀眾的。 從1947年5月---1949年7月,東影先後派出了32支攝影小分隊深入到前線、工廠和農村,拍攝了大量極為珍貴的歷史文獻資料,編輯了十七集新聞記錄片《民主東北》,這是新中國第一部新聞記錄片,它不僅生動反映了東北解放戰爭、華北解放戰爭的面貌,而且真實記錄了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部分實況。影片成功向海外發行,於1950年獲捷克卡羅維?發利第五屆國際電影節記錄片名譽獎。
《民主東北》記錄了大量的寶貴史料。優秀攝影師張紹柯、楊蔭瑩和王靜安為此犧牲了生命。
新中國電影事業的許多「第一」由長影創造。例如:
新中國第一部木偶片《皇帝夢》。影片生動揭露了蔣介石賣國內戰和獨裁的丑惡面目,歌頌了人民群眾的偉大力量(由陳波兒編導,1947年11月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動畫片《瓮中捉鱉》。影片描寫了蔣介石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發動內戰,但在人民力量打擊下,最終失敗,好似鱉在瓮中一樣。它的攝制完成,揭開了人民電影美術片的製作史頁(由朱丹編劇,方明導演兼動畫設計,1948年12月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科教片《預防鼠疫》。影片對於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細菌戰、撲滅鼠疫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同時開創了科教電影創作的歷史,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重要意義(袁乃晨編導,1948年夏完成)。
新中國第一部短故事片《留下他打老蔣》。影片生動表現了人民軍隊和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實可信,演員的表演自然樸素,表演藝術家陳強在片中飾演一位老農民,這是他初登銀幕之作。後曾扮演《白毛女》中的黃世仁,《紅色娘子軍》中的南霸天,以演反派而著稱。
新中國第一部長故事片《橋》,1949年5月拍攝完成。影片第一次以工人為主角出現在銀幕上,具有鮮明的主題思想,在新中國電影史上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導演王濱,1951年成功制導了影片《白毛女》。美術設計劉宇光,1946年畢業於「滿影」電影專科學校,曾任長影第一任美術科長。相繼在《黨的女兒》、《上甘嶺》、《火焰山》、《神秘的旅伴》、《大渡河》和電視劇《少帥春秋》等影視劇中擔任美術設計。
新中國第一部譯製片《普通一兵》。從此,東影開始大量譯制蘇聯影片,為後來的譯制工作奠定了基礎。影片由袁乃晨導演,他是中國翻譯片的開拓者。1949年5月譯制。 1997年,媒體出身的趙國光接任廠長,原吉林省體育彩票中心主任劉麗娟任主管經營副廠長。1998年,長影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計劃。首先是開展土地置換,將長影老廠區21公頃土地以3億元價格賣給長春國信集團。同時提出「一廠三區」的計劃和「不拍賠錢片」的口號。隨後,貸款3億元加上自籌資金共6億元,建設長影世紀城。此後,長影又分別成立了由副廠長韓志君和宋江波牽頭的影視公司。並與吉林電視台合作成立了長影影視頻道。
2000年改制為「長影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長影集團」。
2005年初,長影以買斷工齡、解除勞動合同等方式精簡人員。同時,大型旅遊項目長影世紀城竣工並投入運營。同時, 長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一群愛好電影、志向相同的年輕人立志通過網路把長影精神傳遞到互聯網的每一個角落。
長影集團劉總曾這樣評價:「長影世紀城現今無論經濟效益還是社會效益都超出原來的預期。遊人明顯遞增,收入和社會影響力也在明顯提高。國家領導人去了也很多,看了之後評價也很高。前不久,曾蔭權到長影世紀城,他說和香港迪士尼可以媲美了,給予了高度評價,這對我們是一個鼓勵。」對於長影的未來,劉總信心百倍,「第一,希望把長影打造成為中國的電影產業集群;第二,打造一個亞洲比較有影響的,比較有特色的影視旅遊勝地,成為一個世界的電影娛樂中心。」
2010年,中國電影走入又一個春天,長影的新一輪春潮也正襲來。

㈤ 《人世間》取景地在長春電影製片廠,製片廠的「前世今生」你知道多少

一、長春電影製片廠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第一個電影製片廠,被廣大影視製作人稱為中國電影的搖籃。

它所創造的一批批電影與電視劇紀錄片主要以農村、抗戰、以及歷史發展等為題材,在作品中處處充滿著鄉土氣息和朴實無華的農民性情。同時在不斷創作中,各種優秀的影片層出不窮,也在各個電影節以及電視劇的獲獎典禮上占據首位,像華表獎、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金雞獎等等,都有長春電影製片廠創造出來的影片。

四、長影在不斷的改革進步 多處舊址也被設置成了景點以供遊玩打卡

據了解在2020年12月長影被正式列入第四批國家工業遺產,舊址也被保留下來,曾經的毛主席雕像成為一大觀賞點,曾經株式會映畫協樓也在翻新。長春電影製片廠為新中國的發展在某種意義上發揮重大作用,推動了中國電影的進步與發展,記錄中國發展史。

㈥ 新中國剛成立時我們有幾家電影製片廠

最早開創我國電影譯制事業的是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東北電影製片廠"。這個電影製片廠早在1945年日本投降以後就開始籌建了,原名為東北電影公司,廠址在長春,1946年10月1日正式命名為東北電影製片廠,人員主要由來自延安的電影工作者、日偽滿洲映畫株式會社的遺留人員、東北地區當地的一些電影工作者組成。解放戰爭東北戰役期間,東北電影製片廠遷至黑龍江北部的一個小城興山,1949年長春解放後又搬遷回長春。第一任廠長是舒群。1946年,袁牧之從蘇聯學習歸來,被任命為第二任廠長。1948年,當時地處興山的東北電影製片廠已建廠三年,初具規模,袁牧之躊躇滿志,決心大幹一場,他提出了七種影片的生產計劃,即新聞片、藝術片、科教片、美術片、翻譯片、幻燈片、新聞照片,其中翻譯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譯製片。
上海電影譯制廠是我國唯一一家專門從事電影譯制的廠家,它的前身是成立於1949年11月16日的上海電影製片廠的翻譯片組。1957年4月7日,翻譯片組脫離上海電影製片廠,成為獨立的電影生產單位,並命名為上海電影譯制廠。
參考資料:
http://cache..com/c?word=%D0%C2%3B%D6%D0%B9%FA%3B%B5%C4%3B%B5%E7%D3%B0%3B%D6%C6%C6%AC%B3%A7&url=http%3A//www%2Evodfan%2Ecom/www/inter/2004%2D11%2D30/1101734350d13165%2Ehtml&b=0&a=4&user=

㈦ 日本的電影公司

大映公司

大映公司,即大日本映畫公司,角川映畫的前身。1942年成立,統合日本國內小型電影公司成立的大日本映畫製作株式會社(大日本映畫製作株式會社),簡稱大映(だいえい),屬於日本戰時體制企業之一。戰後改名為大映株式會社,成為一般的民間企業,大映在1971年時瀕臨破產倒閉。

戰爭期間日本電影發揮了重要的宣傳作用,而對此時電影體制改組起到重要作用的一個人物不能不提,這個人物就是大映公司的創始人和製片人永田雅一。

日本侵華戰爭進入相持階段的1941年8月,由於戰爭一拖再拖,膠片生產緊張。日本政府的內閣情報局考慮整合日本的電影公司,只保留松竹、東寶兩大公司。

當時永田雅一是新興電影製片廠的廠長,他激烈反對這一決定,認為:「政府不能就此摧毀電影產業。老百姓要娛樂,政府要鼓舞士氣。如果政府重視這個問題就不應該只保留兩家公司。兩家公司無法展開競爭,至少有三家公司才能互相切磋,形成競爭局面。」

盡管很直白,但是內閣情報局還是被永田雅一的魄力所折服,於是在1942年1月誕生了大日本映畫株式會社。戰後這家公司的正式名稱就定名為大映。大映由日活、新興電影廠、大都映畫三家合並而成,菊池寬任社長,永田雅一等人任專務,操控實權。因為他的獨斷專行,有個綽號叫「永田喇叭」。

在戰後復興期間,永田雅一藉助電影在國際上發揮影響,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關鍵的,這也是大映公司的黃金時代。

戰後,永田雅一出任大映社長,他有十分出色的海外電影製作經驗,在20世紀50年代初期,他成功地策劃、製作、推出了溝口健二的《雨月物語》、衣笠貞之助的《地獄門》等,均成為日本電影的不朽經典。中國比較熟悉的、由他製作的電影還有70年代的《啊,海軍》和《追捕》。

50年代中期,一路順風的永田雅一還虎視眈眈地覬覦東南亞市場,請溝口健二與香港合拍過《楊貴妃》。

新東寶公司

新東寶株式會社,成立之處名為株式會社新東寶。是以前存在的日本電影拍攝製作公司,在存在的14年年間它製作了500部以上的電影。

早期也有像在溝口健二導演在威尼斯電影節獲獎的《西鶴一代女人》等傑作,還有許多知名度很高的演員和其他人員。後期由於應時作品生產得多,較不引起人們的注意。

其他就是你說的東寶、松竹、東映、日活、角川映畫

㈧ 日本著名電影製片人河村光庸去世,他都留下了哪些作品

據日本媒體方面的消息表示,日本著名電影製作人河村光庸於11日因心臟病衰竭突然去世,享年72歲。這一個消息在影視圈引起了不少的轟動,因為河村光庸在電影製作方面有很高的地位,並且先後製作過很多的影片。在電影圈也有很多的好友為他表示哀悼,並且目前已經舉行了葬禮,在葬禮上因他們家人的要求,河村光庸的葬禮將僅有近親參加,之後才會舉行小型的送別會,到時候就會有河村光庸的一些好友前去送別了。在今年有很多的影視人員都相繼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也給影視圈帶來了很大的損失,因為他們為這個事業奉獻了很多年,為觀眾呈現出了很多優秀的作品。那麼河村光庸去世以後,他都給我們留下了哪些作品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吧。

㈨ 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過哪些電影

㈩ 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的滿映解體與長春電影製片廠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偽滿洲國滅亡。時任滿映理事長的甘粕正彥服毒自殺,滿映解體。在中國共產黨東北局的領導下,1945年8月下旬,成立了東北電影技術者聯盟和東北電影演員聯盟。9月上旬,兩「聯盟」合並,稱東北電影工作者聯盟。在接收滿映時,共產黨與國民政府爭奪接收滿映,最終共產黨搶先。1945年9月中旬,滿映看守理事和田日出吉向聯盟移交權力和資產。10月1日,成立了東北電影公司,它是中國共產黨直接領導建立的一座正規電影製片廠。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佔領長春,4月18日,舒群持東北民主聯軍周保中將軍簽署的命令,正式接管了原滿映的設備器材,中共中央東北局任命舒群為東北電影公司總經理。後共產黨暫時撤出長春,1945年5月,東北電影公司將大部分的器材搬遷至現在的黑龍江省鶴崗。1946年10月1日,東北電影公司改名東北電影製片廠,是為現長春電影製片廠的前身。不久,袁牧之替換舒群任廠長。
1946年5月26日,國民政府派金山(中共地下黨員)接收滿映。7月7日正式成立長春電影製片廠,現在一般簡稱其為「長制」,與現今的簡稱為「長影」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長春電影製片廠區別。金山任廠長。解放軍開始進攻長春後,金山接到中共的指示,於是長春電影製片廠人員從1947年12月起至1948年4月間分四批離開長春,解放軍奪取長春前夕僅剩下10餘人。1948年10月20日,田方代表共產黨接收國民政府長春電影製片廠留下的設備。1949年4月初,東北電影製片廠遷回長春。1955年2月改名長春電影製片廠(即「長影」)。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18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895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896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1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1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5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2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54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06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