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電影是月刊嗎
㈠ 關於影視類的學術期刊有哪些可以投稿的不一定是核心期刊…
1、當代電影:
《當代電影》雜志是電影藝術專業刊物。注重電影理論的研究和探索,尤其是對中國電影精品和國外電影經典作品的分析,並注重對當代電影作品的研究。
當代電影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欄目:90年代世界電影、影片個案分析、電視研究。
2、電影藝術:
《電影藝術》雜志紿終走在中國電影藝術發展的最前沿,內容涉及影視編導、文學、攝影、美術、表演以及紀錄片、動畫片、國內外電影美學、文化研究等領域,是進入影視界必讀的專業雜志。曾用刊名:中國電影。
電影藝術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欄目:電影批評、學術爭鳴、史典探問、電影人物、電影語錄、長短集、視與聽、紀錄影像。
3、世界電影:
《世界電影》遵循「洋為中用」的方針,向廣大讀者翻譯介紹外國電影理論,提供國外電影創作的成功經驗,為我國電影工作者提供借鑒。曾用刊名:電影藝術譯叢。
世界電影雜志欄目設置:
本刊主要版塊欄目:專題文論、電影劇本、創作問題討論、經驗談、各國電影概況、新片介紹。
4、北京電影學院學報: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為我國唯一的電影專業高等學院的學報,也是唯一的集電影高等教育與電影理論研究為一體的電影專業理論刊物,其辦刊宗旨,注意反映學院教師的教學及學術研究成果,注意追蹤反映國內外影視最新創作動態及研究動態,把學報辦成國內在知名度和學術水準方面最有影響、對業內人士最具參考價值的電影創作研究與理論刊物之一。力爭產生重要的國際影響,始終保持濃厚的時代氣息。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期刊榮譽:
《北京電影學院學報》獲獎情況:2002-2003年度北京高校社科學報優秀欄目獎、2003-2004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學報優秀學報。
5、電影文學
6、電影新作
7、中國電影市場
㈡ 《世界電影》雜志翻譯成英文應該叫什麼
都不對,應該叫worldscreen.想訂閱的話去106台北市忠孝東路三段217巷4弄11號,不過基本不可能...嘿嘿
㈢ 國內有哪些比較有名的電影期刊雜志
《看電影》是國內發行量最大的,彩頁,附贈海報,為一般電影發燒友所推崇,我比較喜歡看他的午夜場。《世界電影》一般介紹外國電影比較多,不太適合國內讀者,北京電影學院報在外面買不到,只能到北電去買,買者一般為考學著。《當代電影》是考研者的首選,也是中傳電影學考研指定書目,是由電影藝術研究所和中傳聯合主辦,是一本學術性雜志,比較權威,由於理論性較強,趣味性就稍微降低,而且一般中小城市也不容易買到,可以到郵局直接定。以前還看過一本不錯的,叫什麼家庭電影之類的,記不太清,當時是在路邊攤買的,感覺不錯,看了幾期,後來換了地方就沒再見到。大眾電影貌似也不錯,至於其他的電影雜志也都各有特色,名氣不如前幾部,不推薦。喜歡看什麼,關鍵還在於你自己。如果有不明白的,可以問我。我最近打算考研,比較關注。
㈣ 有關電影的雜志都有哪些啊
世界電影雜志 電影雜志 zxom電子雜志 看電影 電影show 看電影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又名:movie view
主辦:峨眉電影製片廠
ISSN:1671-2374
單期定價:普通版12.8元/午夜場16元 [編輯本段]雜志分析《看電影》是以學刊轉型的雜志的成功代表。其前身是電影理論雜志《電影作品》,原刊物極具藝術性和風格,但是也由於太小眾,幾年前開始「變臉」,利用封面設計巧妙淡化「作品」二字,凸顯「看電影」,內容上迎合、滿足DVD碟友的需求,以國外最新的碟片資訊、超級碟蟲的影評、鮮艷清晰的海報和劇照,幫助碟友淘碟、讀碟、品碟。與廣大影迷形成了十分良好的交流。
該雜志由四川峨影廠為出版方,在哈爾濱出刊,雜志社現在搬到了上海,在北京、上海、香港、洛杉磯、柏林、巴黎、首爾都設有工作站,該雜志經常能采訪到電影界重量級的人物和重要的電影事件。
《看電影》為旬刊,全銅版紙彩色印刷,品牌廣告連篇累牘,在報攤上暢銷,被譽為「中國影迷第一刊」。每月發行的三本刊物中,兩本普通版,每月5日和15日發行,12.8元/本;一本看電影午夜場,每月30日發行,16元/本,集中推出電影的各類專題。
總體來說,《看電影》是份很大眾也很出色的電影雜志。
㈤ <電影世界>雜志怎麼樣
那要看你自己看了之後的感覺。
不過這本雜志並不屬於連載性質的,當中如果幾期不買,也不會影響看的效果。
我也有買,總的來說覺得不錯,幾位編輯的文筆也都挺客觀獨到的,圖片文章都不錯,最主要我個人覺得這本雜志對采訪國外明星的文章翻譯不錯,整體含金量挺高的.
㈥ 世界電影雜志停刊了嗎
沒有,郵局可以辦理訂閱。
根據讀者需要,在及時反映世界電影學術狀況和動態的同時,《世界電影》還重點加強了電影文學的獨家優勢,增加優秀原作電影文學劇本新作的刊載量。
㈦ 關於世界電影史的發展
(1)電影的發明時期(1896年之前):此時期最豐富的期刊資料是科學雜志與攝影公報,在這些雜志、公報中,除了攝影機的說明和發明家取得的專利權之外,還可以找到有關活動形象的節目的報道,這些報道可以稱之為電影評論的最初雛形。
(2)先驅者的時期(1896—1908年):這時還沒有專門的電影雜志,但記述影片或電影放映的專欄和電影廣告卻可在專門報道演出的期刊上,特別是在報道雜耍場、音樂咖啡館和游藝戲院演出的期刊上找到。另外,在巡迴演出商主辦的同業刊物上也有關於電影的專欄,這些巡迴商人當時是影片的主要買主。
在影片出售成為通例的時期,從為影片所作的廣告中可以相當准確地斷定影片的發行日期。在影片的生產國,發行的日期一般同拍成的日期相近;而在國外,則可能相距頗遠,因為影片的出售可以因種種原因推遲到數月或數年之後。
影片發行商出版的目錄也是這個時期的另一主要原始資料。這些目錄總的說來大多標有日期,或者很容易根據各種材料的綜合來判定其具體的日期。有些發行商兼製片商,例如百代公司,還出版一些增刊,後來又變為月刊,這些刊物可作為編制影片年表的基礎。
這些目錄所列的影片普遍都有順序號,可以依此來編制影片年表,但要對編號採用的方法加以認真的研究。
以人們所熟知的最早的影片目錄,即盧米埃爾公司在1897—1905年間出版的目錄為例來說,它在1897年出版的頭五本目錄就列有標號的785部影片。這些影片起初是按類別排列,而不是依時間先後次序排列。人們可能認為,開頭的兩本目錄(共列有487部影片)是一個整體,而從第三本目錄起標號是以時間先後為序的,因為這本目錄一開頭便是《英國女王維多利亞即位五十周年紀念》的一些圖片,而這部影片是在1897年拍攝的。然而,1897年出版的第四本目錄卻在第653號上列出了那部著名的《火車到站》,該片卻是路易·盧米埃爾於1895年夏攝成的,與《出港的船》是同時期的影片,而後一影片卻列在第一本目錄上,標號為第6號。因此我們認為,在1897年的第四本目錄中列有幾部攝於1895年或1896年而在前三本目錄中被遺漏掉的影片。反之,第六本目錄倒可當作概略的年表,同1900年的目錄及作為其附錄的1901年補遺的四頁名單一樣。如果要確定發行的月份,那還須從時事雜志、官方的旅行日期以及國家葬禮、各種揭幕典禮、展覽會等方面的記錄上尋找精確的依據,當然也容易從新聞報紙和歷史著作中發現這些材料。
(3)1908—1920年之間:1908年之後,電影企業的發展引起同業刊物(周刊或月報)的出版。在法、英、德、美等國,許多同業刊物每期都按周刊登發行的影片,這樣,人們就可以依照這些影片在生產國最初發行的周次,為主要國家編制影片年表。在這些刊物上,人們也可以找到影片的故事梗概,有時還有主要演員的姓名,製片商或發行商的大名總是會有的,然而直到1915—1916年間,還幾乎從未看到導演的姓名,因此很難為無聲藝術時代的許多先驅者編出他們的影片目錄。
1908年之後,日報上廣告越登越多,有些日報還介紹一些主要電影院的上映節目,這就能使人們得以確定各國首都或大城市上映首批影片的日期。
(4)1920—1930年間:這個時期在各主要國家相繼產生了獨立的電影評論,同時,那些同業周刊也繼續發展,其讀者主要是「影迷」或電影創作者們。自此,導演的名字方被列出,他們的名字成了編制影片年表的主要關鍵,並且由此能夠輕而易舉地列出他們導演的影片目錄。
盡管這些同業刊物旨在大做廣告,招攬生意,可是它們提供的情況卻比早期專供電影愛好者們閱讀的雜志更為准確、更為詳細,後者除了對幾個大導演之外,對當時錯誤地被認為是不重要的影片漫不注意,時常不提這些影片的導演姓名,也不提共同製作者的姓名。
關於「無聲藝術」時期的情況,電影史家更應認真地查考同業的報刊及其年鑒。在這方面,特別要重視1920年以來紐約出版的《影片年鑒》,這是由《電影日報》社出版的,從中人們可以找到1918年至今美國發行的全部影片的細目和每三年編出的索引,列出這些影片的導演、攝影指導、編劇、主要演員等等的名字……
(5)1930—1945年間:這一時期出現了最早的電影史,在法國,萊昂·穆西納克和路易·德呂克是這方面的先驅者,在供專業人員、電影愛好者及「影迷」閱讀的出版物上,提供的情況也比以前更為准確。
關於有聲影片開始後的時期,可以根據當時的出版物,很容易地列出各國攝制的全部影片目錄,包括長片攝制的准確日期及其攝制合作者的全部名單。
丹麥的奧佛·勃魯森道夫在1940年後出版了一部電影創作者人名詞典和一部影片片名詞典。同樣,在大戰期間,英國電影學會的刊物《畫面與音響》也開始出版《影片索引》。
雖說關於一個導演的作品專述早在1920年就有一些先驅者從事此項工作——在法國最突出的是路易·德呂克——可是這些出版物卻給電影創作者的影片目錄規定了形式。以前,一個影迷,甚至一個電影史家要知道那些重要的日期真是困難重重。《畫面與音響》出版的第一期影片目錄是專記述查爾斯·卓別林的作品,標明他第一部影片的製作日期為1914年1月。而外國研究「夏爾洛」的專家,如法國的皮埃爾·勒普洛翁等人前此曾把卓別林開始拍片的日期定為1912年,這是因為他們未能研究美國的同業雜志所致。
(6)1945年以來:這時關於電影創作者的影片目錄大大增加,它們是由各種雜志或出版商刊印的。
五花八門的影片說明書(它們的不同樣式直到戰後才統一起來)也大大增多,尤其在近十年更是如此,電影學會、電影俱樂部以至各種文化組織都發行這種說明書。它們不是用來記述影片創作者,而是記述影片而印行的。僅以用法語印行的來說,這類說明書在1946年至1962年間就出了1500種(根據讓·朗博特收集的資料),有的說明書只是列印的一頁紙,但很多說明書卻是鉛印的,長達十頁或更多。
我們可以把義大利人首先印行的出版物(《多角叢書》)稱之為「影片分析」,這些小冊子按鏡頭號碼次序分析影片的蒙太奇,它們刊登一些從影片的拷貝翻印出來的照片,描述每一個鏡頭長多少米,合多少秒,等等……
這類出版物由於公眾的冷淡不能繼續出版。然而,自1955年以來,電影愛好者的增多又促進了影片分析的出版(法國在這方面尤為人注目的是《前台》雜志社發行的這類出版物),它依據正片拷貝在放大機下進行分鏡頭的研究。這類出版物的科學價值也許不如1946—1947年間義大利的出版物,但仍不失為一種參考材料,而且比起1920年以來專為「影迷」刊行的《影片故事》那種編輯極其草率的商業性出版物來,要嚴肅得多。
在許多國家,電影研究者、史學家、影評家、電影愛好者以及電影俱樂部的領導人等都出版了影片目錄、影片說明以及影片分析,相形之下本國影片的目錄卻為數不多,這類目錄主要是靠電影公司來出版的
㈧ 關於推薦電影的雜志
我的個人排名:
1.《看電影 午夜場》(每月一期,內容比較豐富,會介紹新片,最重要的是會按照專題總結極為經典的舊片,比如XX最美的50部電影...之類,影評寫得也很好;記得有一期介紹了法國新浪潮,還不錯~)
2《看電影》(每月兩期,比午夜場價格低些,主要介紹新片,廣告比較多,內容一般,個人認為借來看看還成,買的話沒多大意義,太多了都沒有地方儲存了)
3《電影世界》《環球銀幕》(這兩本整體感覺沒有《看電影》好,主要都介紹新片,內容寫的也平平,很少有令人眼前一亮的東西出來;但是《環球銀幕》時不時會有特刊面世,十分值得一買,比如我08年曾買過奧斯卡80年的特刊,上下兩本一套,介紹了每屆奧斯卡獲獎影片以及影帝影後,當做手邊個工具書也不錯~)
4《中國銀幕》(這本書是看電視上電影報道後買的,真的超級一般,買了兩期後就不買了);
我個人經驗,我從高三開始就買電影雜志,一直到大二,後來水平高了就不看那些有的沒的了,記得大一的時候時間特別多,每個月把所有能見到的電影雜志都買齊了,連著買了不到一年,最後發現還是《看電影午夜場》技術含量最高,現在有時還會翻翻,其它基本上都賣廢品了;所以建議LZ就只買《午夜場》,一般的新片可以去貼吧、豆瓣看看評論什麼的更有幫助;
另外給LZ推薦本書,《1001 Movies You Must See,Before You Die》/《有生之年必看的一千零一部電影》,有英文版和中文版,卓越當當就有的賣;如果兩本參考著還可以鍛煉下英語;這部書介紹了影史里最有價值的1001部電影,有文藝的也有商業的,所以無論是對入門者還是專業者來說,都有參考價值~
㈨ 有哪些以電影為主題的雜志或者說月刊
《看電影》《環球影院》等
㈩ 有哪些比較好的電影雜志,求推薦
《看電影》
《電影世界》
《環球銀幕》
《世界電影畫報》
這些是主要介紹國外電影的
《DVD》介紹碟情況
《大眾電影》《上影畫報》介紹國內情況較多
潮流志》《世界電影畫刊 》
《電影畫刊》是全國影視類優秀期刊之一,本刊集知識性、趣味性、娛樂性、可讀性、收藏性於一體。以傳播影視文化、捕捉娛樂資訊、展示明星風采、感受時尚氣息為辦刊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