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韓國電影另一種環境的治療

韓國電影另一種環境的治療

發布時間: 2022-09-15 03:45:12

韓國電影 不知道電影的名字剛上映的,講的是男主角有一種病不知道傷痛,女主角有敗血症,兩個人相遇的故事

《痛症》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相關資料
編輯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痛症 國家/地區:韓國 導演:郭景澤 演員:權相佑 鄭麗媛
編輯本段劇情簡介
《痛症》講述的是絲毫不能感受到疼痛的無痛症男子與患上血友病,對於傷口反應十分敏感的女子之間,從見面伊始劍拔弩張的對立到互相產生好感逐漸相愛的浪漫過程。

該片與9月7日正式在韓國上映。。
http://news.mtime.com/2011/09/07/1469759.html

⑵ 談一談對於韓國電影發展現狀的認識

韓國電影現狀

??? 1999年,整個90年代一直在低谷徘徊的韓國電影業在悲壯的「光頭運動」之後,終於迎來了一次新的發展姿態,而這一股新浪潮一直延續至今。

韓國電影委員會(KOFIC)發表的《2002年電影市場回顧》中顯示:2001年韓國電影產業的市場銷售額為10350億韓元,電影觀眾超過1億人次,觀看韓國電影的觀眾達4469萬名,韓國電影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創紀錄的46.7%,而這種旺盛的態勢一直延續到今年,甚至取得了更大的成績。

韓國每年引進的外國影片有300部之多,而國產影片僅60部左右。可是數量雖少,含金量卻高。據統計,近幾年來,韓國的年度票房冠軍多數都是國產片,甚至出現了2001年票房前四名全是韓國本土電影的局面。《生死諜變》、《我的野蠻女友》、《朋友》、《武士》等等,大量製作精良的商業電影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本土的票房佳績。

同時,韓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開拓也大獲成功,在國際各大電影節上韓國藝術電影也是大放異彩,《醉畫仙》、《綠洲》、《共同警備區》、《薄荷糖》等等影片都是膾炙人口的優秀作品。

韓國電影在短短幾年時間內獲得了突飛猛進的增長,令全世界電影人刮目相看,這個「世界第一發展速度」從何而來呢?韓國電影的動力從何而來呢?下文會為你一一道來。

2 電影振興委員會

該會前身是1973年成立的電影促進會。1999年5月重組為電影振興委員會,是韓國非官方性質的最高電影主管機構。

委員會主要資金來源含電影票稅收及政府預算,每年約有4200萬美金的預算。振興協會下設秘書處、漢城綜合影城和韓國電影學院3個主要單位,其下再分成9個委員會,主要執掌有政策擬定、提振產業、輔導金審核執行、人才培育、教育研究和國內外行銷推廣等業務。

90年代初,委員會以協調政府和電影人之間的矛盾而威望大漲,韓國獨立導演金東園、趙成豐因為放映電影《紅色》被抓,正是其出面協調才得以出獄並促成了韓國取消電影審查制度。

3 電影輔助金

該項資金是政府交給電影振興委員會分配的用於輔助電影的資金。其輔助金主要發放對象是電影學院學生和進行獨立電影製作的導演,用以進行實驗短片、紀錄片和藝術獨立電影的製作,最高可申請4億韓元(摺合人民幣約270萬)或製作費30%的輔助金,資金無須歸還,也無需以獎項和內容上的附和為回報,主要的目的是增加年輕的電影人成長學習的機會。一般商業電影則無輔助金可拿,但可以申請無息或低利率融資貸款的方式「借」錢。

4 屏幕配額制

screen quota:即屏幕配額制,又叫義務上映制度。

韓國政府為保護本國電影所進行的政府行為,強制規定韓國電影院每年每個廳都必須上滿148天的本土電影;全國電視台也必須播放一定時數比例的國產電影。韓國政府內部對此制度一直存有爭議,文化部堅持其配額比例,而經濟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

金大中當年在競選綱領中曾明確表示:「我們會通過強制手段來保證韓國國產電影在上映檔期上的配額,並給予專門發行韓國國產電影的發行公司和專映韓國國產電影的影院以稅收上的優惠政策,這些政策將持續到韓國國產電影的市場佔有率達到40%。」

現在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維持既定比例。盡管在全球化日益迫近的今天,取消配額的危機隨時可能落在韓國電影業頭上,但韓國電影人已經通過自己的努力突破40%的市場份額達到49%的高度,全面抵抗好萊塢的入侵已經不再是幻想的神話。

5 《生死諜變》

韓國特工組織奉命調查多宗政府官員被殺案件,懷疑焦點集中在一名朝鮮女特工身上。在另一起事關液體炸彈的案件中,發現朝鮮特別部隊正准備偷去液體炸彈作為統一韓國的武器。韓國特工忽然發現自己的女友就是多年來尋找的朝鮮女殺手……

韓國導演姜帝奎1999年根據南北分裂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是一部描述韓國與朝鮮特工的間諜動作片,盡管該片從動作、場面、特技上講都是當年韓國電影中的最強製作,但影片所描述的民族之痛、家國之情,以及題材解禁之後的新奇感導致了影片的瘋狂賣座。

影片上映22天後打破韓國電影有史以來最賣座紀錄,上映57天後,打破《泰坦尼克號》在韓國的電影票房紀錄和226萬人進場觀看的紀錄。影片最終吸引了超過600萬名觀眾,賺進了3500萬美元的票房,約相當於七倍的製作費用,為韓國電影注入一支強心劑,吸引了國人對本土電影的熱情,此片使得進入韓國電影院看國產電影的觀眾從原來的15%增加到37%,直接導致了韓國電影重整旗鼓。

由於影片是光頭運動之後第一部大型製作影片,被視為「帶動了韓國百年影業邁向新里程」,也被看成是光頭運動勝利的標志,是screen quota制度繼續存在下去的動力。

李昌東:

「五十而知天命」,年近半百的李昌東2003年3月在韓國文化界的共同推舉之下,出任韓國文化部部長,成為韓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導演身份出任文化部長的人。他的上任,被看成是韓國電影的勝利,肩負著維護screen quota制度和比例的重任。

李昌東原本以小說成名,出版多部著作,1992年曾獲得韓國日報的文學創作獎,其作品甚至被選入韓國大學的教材。直到後來成為著名導演,他還是拍攝電影的間歇擔任著韓國藝術綜合大學電影學院教授的職務。

今年八月曾率韓國藝術團來到北京慶祝中國抗擊非典成功。

大企業投資電影業

韓國國家政策對電影事業的傾斜,還有一個重要結果,那就是通過以大幅減稅為主的種種政策鼓勵國內大公司大企業對電影事業進行直接投資。大企業把電影事業當作一種「准製造行業」,並採取了一種精明而漸進的投資方式,從最初的錄影帶版權經營,到投資電影院建立院線,再到直接對電影作品投資,穩妥的方式和政府的支持使大投資商們逐漸看到了良好的前景。盡管90年代中後期由於好萊塢電影大規模入侵一度導致韓國電影業的萎靡,但很快恢復強勁走勢的韓國電影給了所有投資人更強烈的信心。

光頭運動:1999年,為了抗議韓國加入WTO世貿組織,開放外國電影配額,韓國影人發起大規模示威遊行,幾乎所有的電影人都動員起來,不少男性影人甚至剃光頭在漢城國廳、光華門等地靜坐抗議。因為剃光頭在韓國是極強烈的抗議形式,而此活動又為全韓國影人集體參加,所以被世界輿論高度關注,給韓國政府造成極大壓力,遂決定繼續韓國每家電影院的每個放映廳一年必須放映滿148天的本國電影的政策。光頭運動成功之後,韓國導演士氣大振,成為韓國電影發展的一個契機。

電影等級制度:

1998年韓國取消「電影剪閱制度」,以電影等級制度代替。

該制度在法律上規定電影分為5個等級:

全民可以觀看

12歲以上可以觀看

15歲以上可以觀看

18歲以上可以觀看

限制放映

每部電影的等級由民間組成的「影像物等級委員會」進行評級,對色情、恐怖、政治等題材也不再限制。

釜山電影節:

1996年,金大中競選韓國總統的施政綱領中提出「支持發展韓國電影的宣言」,並將之列入競選白皮書中,其中第五條便是「籌備釜山等各式國際影展,爭取國際認同、促進交流」。釜山電影節到今年已經舉辦了第8屆,雖然名義上是「國際」電影節,實際上是為本國電影的向外擴張搭建良好平台。釜山電影節為韓國獨立電影等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其附帶的Pusan Promotion Plan活動也是亞洲重要的電影市場交流活動。

獲獎紀錄:

2002年憑借《綠洲》獲得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語錄:

我一直認為「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如果說韓國社會存在問題,那每個韓國人都逃脫不了這種責任。尤其是我這一代人,我們造成了現在社會這個樣子,現在我老了,我開始思考這些奇怪和不可信的事情,所以我在想要批判社會首先得批判我們自己。

韓國人有這樣一種特徵,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能夠爆發出力量,而在平時則比較安靜;看上去過著輕松的日子,但是,當困難來臨的時候,韓國人就會涌現出越來越大的凝聚力。這些特徵構成了韓國文化的獨特魅力。

我寫小說、創作電影的時候,對韓國人的生活狀態、觀念比較關注,要表現出韓國人的獨特情趣和經常發生的思想變化。我的作品力圖表現韓國文化的獨特性或者是整體性,反映出韓國人生活的本質。我的作品也可以算是「韓流」吧。

韓國社會經歷了很多變化,在深刻快速的變化裡面,變化的趨向是什麼?怎樣變化才是對的?我想這是非常重要的。在韓國的文學作品、電影或者是電視連續劇里,一直都保持著這樣的反思或者是意識。

拍攝電影不能說就是變身。不論是寫小說還是當導演,都是在講述故事。只是因為媒體的不同,表現方式不一樣而已。我依然是在講故事,我們都要通過故事學習並認清現實。我把故事搬到電影上的原因是現在是「日常時代」,因為在日常,小說失去了同更多人講故事的魅力,對於表現日常,電影更占優勢,更方便。

好萊塢電影總在說一些遠離生活的故事,越來越讓觀眾忘記現實,電影應該有反映現實的一面。我的電影則希望提供一種平衡,所以我寧願更多關注現實而不是忘掉現實。

⑶ 五部韓國限制級電影,每一部都讓人絕望,不建議看,但請你一定要知道

說實在的,這些年韓國的電影確實發展不錯,一眾男神個個都是鑽研演技的高手。像崔岷植,宋康昊,李政宰,黃政民等等都是狠角色,拍起戲來很讓人欽佩。

我之前寫過一篇文章,說起崔岷植,崔岷植號稱韓國周潤發,這是對崔岷植的稱贊,畢竟很多年前周潤發就是華語電影的半壁江山。劉德華都視發哥為偶像,不管是《英雄本色》,還是《賭神》都讓周潤發一步步走上神壇。

後來《卧虎藏龍》在好萊塢的成功,也讓發哥有了機會去好萊塢一展身手。但是這些年,發哥過於低調了,我拿崔岷植和周潤發比較的時候,網友幾乎一邊倒地支持崔岷植,說發哥完全比不上崔岷植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發哥這幾年鮮有佳作推出,倒是崔岷植卻在演藝道路上越走越暢通,那演技真是越老越妖了。

既然說到崔岷植,咱就從崔岷植的電影開始推薦,說到真實感,崔岷植在2003年出演的《老男孩》讓人印象深刻。

1.《老男孩》,崔岷植主演的老男孩讓崔岷植名聲大噪,該片讓崔岷植獲得戛納電影節評委會大獎,砍瓜切菜一般拿下金鍾獎和青龍獎影帝桂冠。

這部電影帶給人的震撼力,絲毫不亞於許多年後崔岷植出演的《看見惡魔》。電影一開始彷彿是一個勵志影片,被關押15年之久的男主不僅沒有消沉,反而不斷在關押房間里鍛煉,為的就是未來某一天會有機會復仇。

最後他確實得到了復仇的機會,倒是最終的絕望也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那種深深的絕望,讓人看完後久久不能釋懷。

如果沒看這部電影,我倒不非常推薦,除非你有很強的承受能力,畢竟電影中很多倫理方面的故事是能刷新很多人的認知的。

2.《熔爐》,是的,熔爐,這部電影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如果你可以從頭看到尾,那你的內心承受能力還是可以的,但我想你的心一定會被揪緊的很疼,很疼。

這部電影有些和《沉默的真相》相似的地方,都是在不為人知的黑暗面掩藏一些東西。不同的是《沉默的真相》把臟肉清理得更干凈一些,而《熔爐》卻依舊在冶煉著所有的生靈,就像電影結束說的那段話一樣:我們的努力也許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不讓世界改變我們。

是的,很多時候我們不能讓這個世界更加公平,但是起碼我們要保留內心深處的那一份正值和公正,只要這些都在,那所有的黑暗終將大白於陽光之下。

3.《七號房的禮物》,說句實在話,看這部電影我最後哭了。說是一部喜劇,但是最後影片帶給人的震撼真的讓人情不自禁地流淚。

本來是一個天使,要給世界帶來溫暖,但是最後人們卻割下天使的翅膀,說你不能不和我們一樣啊。鮮血淋漓的天使只有忍著痛苦,去了另一個世界。

不得不說韓國電影還是很用心的,不論是導演還是演員,每一場戲都讓人深深體會到用心。這部電影也讓我想到了好萊塢的大片《綠里奇跡》,說是奇跡,但是對折斷翅膀的天使來說,奇跡終究都沒有發生。

溫馨提示,看此片的時候,准備好紙巾。另外,這部沒有前面兩部嚇人,所以推薦有些偏差,不能算是限制級電影。不過絕望的感覺,卻一分也不少。

4.《素媛》,好吧,我承認,今天是為了催淚而來。我相信很多朋友和我的體驗一樣,這類的催淚電影都不忍心看。

對於飾演女孩父親的薛景求來說,主演這部電影本身就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折磨。對孩子的傷害,無良的媒體,變態的酒鬼,所有的東西夾雜在一起。

淚水不能洗刷任何的痛苦,不是每一個爸爸都是特工,不能像《颶風營救》那般瀟灑。更多的糾結都在於孩子,為了孩子能做些什麼?懲罰施暴者,那孩子誰來照顧?不去懲罰施暴者?那心該向何處安放?

深深的絕望,總是讓人窒息。

5.《金福南殺人事件的始末》,是什麼樣的事件發生可以讓一個逆來順受的女人變成了一個殺人者?而且不是簡單的殺人,反而是非常血腥,令人不忍直視的報復。

這個世界上施暴者並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冷漠的旁觀者。金福南其實有很多次可以逃脫這個黑暗的角落,但是她最信任的人卻選擇了冷漠。

如果只是知道自己的痛苦也就罷了,隨著女兒的死亡,金福南終於體會到了恨的感覺。看這部電影也需要有很強的內心,對於那些冷漠,帶給金福南的只有深深的絕望。

當絕望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爆發也只是需要一個導火索點燃而已。復仇邁出了第一步,就絕對沒有停下來的意思,殺戮只是把絕望逼到絕路後的宣洩方式罷了。

好了,這幾部電影我不建議大家著急去看,特別是不要看完一部接著看另一部,畢竟這不是爆米花電影,而是會讓人流淚的影片。

深深的絕望感會讓你覺得不爽,假期期間,還是看點快樂的電影吧。關注舜子,看舜子給你推薦假期可以看的電影。

感謝閱讀。

⑷ 韓國電影《流感》影評

韓國人2013年拍的這部電影《流感》,在2020年初突發的肺炎疫情,依然值得翻出來一看。

故事的情節設定並不復雜,主線是城市爆發了48小時內能致命的豬流感病毒,政府緊急封城,並執行了一系列的鐵血舉措以防止病毒進一步擴散。副線是女主角單親媽媽金醫生和男主角救助員之間的感情走向,也是常規劇情了,救助員在一次救助工作中認識了被救助者金醫生,對她一見鍾情,卷進了病毒核心圈層,最後成功救獲了唯一的抗體攜帶者金醫生女兒,因為有了解葯,恐慌的城市得以倖免於難,救助員最後也收獲了美好的愛情。

這部電影我看的時候常感慨,萬幸我們正在現實中經歷的新冠病毒並不是急性的,它不像電影中的那個樣子,染上病之後兩天內就吐血而亡了,電影里不斷地有人噴一口老血出來,周圍的民眾往往散之如驚弓之鳥, 在生死面前,人性經不得半點考驗 。另外也有感慨,萬幸現實中的我們在一個好的時代生在一個開明大度的國家,政府對災區的支援是及時的、有力的, 國民一心,才能共渡難關 。而電影里的韓國政府,官僚主義嚴重至極,特別是參謀長在聽說疫情已經不受控制後,第一時間想的不是當地民眾的死活,而是自己的政績是不是要受影響了,不禁令人唏噓。

這裡面的人物設定對人性的拿捏非常准。除了陽光正義又無比正確的救助員角色,我覺得有些強打雞血,畢竟跟金醫生母女才見了幾面啊,卻能在知道小女孩已被感染的情況下豁出性命保護,甚至好幾次被自己的同事加死黨抱怨腦袋壞了。也可以理解, 畢竟電影是需要一些強者光環和感性氣質的,而且他的行為發展也符合救助員捨身為他人的熱心腸特質,更不說他被愛情沖昏了頭腦。 但又忍不住琢磨,救助員的行為軌跡其實充滿了不確定性,任何一環掉落了,就是一個悲劇結局。比如如果他對金醫生沒有好奇,沒有去主動接觸她的生活;比如如果在知道金醫生有小孩後知難而退,不再聯絡;又比如如果體質不過硬,自己被感染啦(畢竟救助隊已全軍覆沒,除了他跟他死黨兩個人沒染病),或者在殘酷的槍林彈雨中闖關失敗...... 這么一想就很後怕,一個城市的生死存亡居然是寄託在那些普通崗位的平凡人身上,何其脆弱。

01 金醫生的母性和人性

相對於救助員的一腔熱血,金醫生的角色設定還蠻符合常規的人性邏輯,隨著劇情的發展,可以看到角色的矛盾,以及環境中顯現的性格。一出場的女主角是一個等待救援的民眾,被男主角救助員有驚無險地撈了上來。在救護車上,她跟做筆錄的人員據理力爭,極力說明自己是受害者,並非肇事方;當救助員跑過來跟她寒暄時,正常人會怎麼做?大部分都是表達感謝之類的話吧,可這位女主角直截了當地拋下一句話絕塵而去: 根本不用說的那麼高尚,這不是你們應該做的事嗎。

從影片的一開始,人物的基本性格已經捏造出來了,女主角並不是一個大無畏的完全正確的傻白甜,這個人是有使命感的,但也有自己的小心思和小算計,活得比較現實,有些冷酷,甚至還有點令人討厭的矯情。

後面的幾點情節對她的這種性格也有很多的表現。

金醫生自己是最早發現流感病毒的醫生,對這種發病症狀再熟悉不過了,自然也清楚地明白這種病的傳染性之強,可是當她發現自己女兒耳背後長了紅斑後,她的第一反應是讓女兒偷偷溜過去,以逃避隔離營里的肉眼檢查。因為她知道這個病目前沒得治,政府和醫療力量早已乘著直升機逃離了,接下來針對城市會有哪些舉措,以及接管隔離營的人會做出什麼樣的舉動,她是無法預料的。良好的職業素養已經讓她早早地嗅到了濃烈的危機,出於母性,她一定要保護好自己女兒,哪怕是違背了既定社會的准則。這是一種小我,放在金醫生這樣的人身上,顯得很真實,並不違和。

還有一個情節,偷渡到韓國的唯一的一名倖存者被找到了,這意味著有了抗體攜帶者可以做治療方案了,金醫生作為一線人員第一時間得知這一消息,她打算馬上給病情不斷惡化的女兒注射抗體血清。要知道未經臨床的血清是否有效還有待分析,提前試葯萬一弄得不好會導致患者造成休克。而金醫生知道女兒時間緊迫,出於私心哪怕有一點兒希望也要試試,這也是母性大愛的體現。就在她抱著女兒離開隔離營的時候,監管人員找過來了,因為女兒之前的唾液檢測結果出來了,顯示已被感染,需要轉移到染病區。這個時候,男主角自告奮勇地跑出來,替金醫生的女兒擋了,說自己才是被感染者。一旦去到染病區,後果是什麼樣的,其實大家心裡都清楚。可是在他人和女兒之間,金醫生最後毫不猶豫地默認了他人的自我犧牲。

這也是我覺得非常真實地赤裸裸揭示人性的部分。在極端的條件下,沒有幾個人能具備大愛無疆的聖母情懷,在他人利益與至親利益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前者。正如電影里所說, 人性是無法經受考驗的。 具有戲劇性的是,由於城市發生暴動,那名倖存的偷渡者被殺死了,而金醫生偷偷救下的女兒康復後產生了抗體,成了城市居民最後的存活希望。

02 危難之際,普通人的命運抉擇

這部電影很打動我的地方是對配角的處理非常妥帖,沒有誰是非黑即白的,人物的行為是環境和性格相互影響的結果。

救助員的同事搭檔B,是那種特別會見機行事的人。B和救助員一起來到集中營後,投靠了集中營的大佬,在極端環境下最大資源地尋求庇護。他也做了一些違背內心的事,但他還沒有喪失良知,當他發現大佬私下虜走小女孩打算抽血自救時,奮不顧身地跑出來阻止。

集中營的大佬變化地也很有意思,一開始作為正規裝備力量鎮壓普通民眾,自認為掌握了一些內幕。可是當他了解到事態的嚴重性,以致於政府的決策是棄城,他意識到自己的生命不再有保障時,他開始掉頭鼓動群眾: 我們一起去首爾吧,讓首爾的人也感染,只有這樣,政府才不會不管我們 。人性中自私的一面展露無遺。

還有集中營里的小兵兄弟二人組。其中一名發現隊友被感染了,他的第一反應是:面罩趕快戴起來,不要讓別人發現了。可當他轉頭發現自己母親已經被感染了,正被工作人員送到病危區時,他崩潰了,這時候是信仰的全面坍塌,難道自己勤勤懇懇賣命維護的這個體系,就是為了順暢地把自己的好兄弟和老母親推入火化場?

即使是影片里的小混混韓國地頭蛇,引入致命流感的始作俑者,在見到自己的兄弟染病致死時,也變得奮不顧身。相形之下,幕僚們視人命為草芥的冷漠態度讓人心冷。

這些小人物的變化,恰好說明了,規則可以暫時讓人服從,但靠鐵血制度怎麼能跟道德和人性抗衡,支撐社會體系運轉的從來就不是制度,而是愛,人畢竟是有感情的社會型動物。

可怕的從來不是流感,而是人心。

⑸ 一個感人的韓國電影

《傻瓜》 這部電影也是很感人的,建議你可以去看看。

⑹ 一部關於醫生的日本或韓國電影名字

哈哈哈,木村拓哉 主演的《伴雨行》

⑺ 求一部韓國電影

《愛回家》

劇情介紹: 影片通過小外孫相宇從開始瞧不起又窮又啞的外婆,到逐漸被外婆無私偉大的愛感動的過程,向我們描述了一個濃濃的親情故事。 坐完火車,又坐汽車,再走彎彎的山路,媽媽領著7歲的相宇去外婆家。作為單身母親的她為了方便找工作暫時把相宇留在那裡。 相宇的外婆不能說話,也不識字,而一直生活在可樂、電子游戲和溜冰鞋世界裡的相宇,剛開始無法適應連游戲機、電池都沒有得賣的農村生活,他開始表現自己的不滿,為了買電池,相宇偷走外婆的銀頭簪拿去賣;相宇還不顧在一旁縫襪子的外婆,在炕上玩起了溜冰…… 有一天,想吃炸雞的相宇通過各種手勢,終於成功向外婆表達了自己的意思,不過外婆只理解到雞肉,做出來的是「泡在水裡的雞」———燉雞,相宇很生氣,踢翻了雞肉湯。對這一切外婆唯一的表示就是不停用手勢表示對不起,因為連買電子游戲機電池的錢都給不起,因為不能滿足相宇想吃炸雞的要求而對不起……

http://ke..com/view/1684719.html?wtp=tt#3

⑻ 韓國災難電影《流感》,不僅拷問人性,更凸顯韓國人的什麼

韓國著名災難電影《流感》上映於2013年,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這部電影再次引起了廣泛關注,片中那個美國駐軍代表的話即使放在在現在也非常適合。

此外,《流感》雖然只是把傳染病當成一個故事的載體,不論是發病、傳染、防疫和治療各個階段敘述的都比較簡單粗暴。但我們依然能從電影的緊張和恐怖的氣氛中感受到傳染病的可怕。

相信看完這部充滿了韓國式焦慮的《流感》,很多中國觀眾都會有一個感想,慶幸我們生在了一個負責任有實力的大國。

⑼ 一部韓國電影很感人的叫什麼名字

絕對不是「因為是女子」的MV 申賢俊可沒有在MV里搶劫啊 這個電影似乎看過 是不是最後兩人都眼瞎了啊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23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0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02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23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2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61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3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5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10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