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陰陽師電影
① 日本獨特的陰陽道是如何從中國的陰陽思想演變而來的
盛極必反,隨著貴族社會的衰落,日本進入武士社會,武士們信奉殺戮和佛教,不信鬼神,陰陽道自然衰落。僅有少數陰陽師淪落為武士的軍師,但往日光輝不再。江戶幕府成立,安倍氏分支土御門家得到幕府垂愛,創立了土御門神道,但受幕府控制,不再影響政治。1868年明治維新,不僅採取西歷,剝奪了陰陽師們製作日歷的權利,還開展毀佛滅道運動,不僅取消了陰陽寮,還給陰陽道貼上了“淫祠邪教”的標簽,陰陽道徹底退出了歷史舞台,僅作為民間信仰少數被保存下來。
文史君說
自陰陽思想傳入日本,成為日本全國上下普遍的信仰,順之國家安康,逆之國破家亡,在政治方面必須附會。聖德太子改革冠位十二階、憲法十七條。十二冠位就是按《管子》五行的順序分大小,稱為“德仁禮信義智”。帽冠顏色上,仁為青,代表木。禮為赤,代表火。信為黃,代表土。義為白,代表金。智為黑,代表水。十二又代表十二地支合天地經緯之數。而憲法則是在甲午年發布的,附會道家甲午年革令之說。還往上追溯祖先,強行把神話人物神武天皇說成是辛酉年繼位,因為辛酉年革命。時代在發展,陰陽道中有迷信,但也有古人的智慧,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陰陽道被完全拋棄,多少也是件有些遺憾的事吧。
② 打著陰陽師旗號的《晴雅集》,到底是不是一部爛片
《晴雅集》這部電影從上影以來可謂經歷了一波三折,有誇他好的,有罵他爛的,最後剛上映兩周就被強制下架,據說郭導連電影成本都沒收回來,我個人的評價呢是還可以,不算爛片,但也算不上好,優點和缺點各佔一半。
最後是我的觀點:
站在一個完全中立的角度來說,郭敬明的陰陽師拍成這樣,沒拍好,但也沒特別差,這算是一次跨界試水。怎麼跨呢?就是拿日本文化,改在中國文化,中國觀眾能接受的框架下去拍的,這種很容易砸鍋。總的來講,對於這部電影,我自己的感覺是,畫面上非常精美,特效沒什麼可噴,就是有些劇情節奏略緩慢了,台詞聽起來很現代,比如那句「祝你好運」?你能想像兩個古代人聊天的時候說出這句台詞嗎?一部好電影,不是看他有多麼宏大的明星陣容,也不是燒了多少錢,往往都是從細節來判定的!
③ 日本 電影
日本恐怖電影帶有日本獨特的民族性,而這種特性在其他國家的電影中則很難見到,尤其與歐美系的視覺恐怖系大相徑庭,甚至同樣是心理驚悚電影,日本電影也與好萊塢電影涇渭分明。
《咒怨》那可是經典啊
好萊塢恐怖片主要以視覺恐怖為主,其中主要類別包括以《生化危機》為代表的僵屍電影、《德古拉》為代表的吸血鬼電影、以《德州鏈鋸殺人狂》為代表的血腥殺戮式電影。這些影片中往往沒有太多不可思議的元素,但充滿了大量的血漿、殘肢飛舞、以及醜陋的面孔和骯臟詭異的場景。基本都是靠感官刺激來取悅和驚嚇觀眾,少數電影如彼得·傑克遜的《群屍玩過界》還帶有濃烈的黑色幽默,不過整體感覺還是以惡心的場面為主。好萊塢的少數心理驚悚電影,比如《小島驚魂》、《第六感》等,在懸疑方面已經超越了僵屍片,能夠營造出恐怖的氛圍來,而且結局玩的懸念往往出人意料,但即使是《女巫布萊爾》這樣和日系恐怖電影風格已經很接近的片子,其恐怖的氣氛的營造方面恐怕比起《午夜凶鈴》來還不可同日而語。
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西方人對恐怖電影的理解與日本有很大的差距,最主要的文化差異就表現在宗教方面,對於信仰上帝的西方人來說,魔鬼永遠是邪惡和黑暗的,而天使則是正義和光明的象徵,因此在《驅魔人》等影片中,惡靈是邪惡到底的,不似日本電影中鬼中也有好的。而對宗教信仰的顛覆比如魔鬼統治世界,被視為異常恐怖的主題,是因為這突破了人們心目中的宗教底線,因此讓人難以接受,而日本人則似乎在任何方面都沒有底線可言。而且日本由於吸收了各文明的多元文化,因此始終很難給日本恐怖片的善惡畫出一條明顯的界線來。
日本的民間傳說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神怪,然而與亞洲其他國家不同,日本人只有在提及神話的時候,才有神的登場,而在絕大多數民間傳說里,無論善惡都是以妖魔的形態出現的,而且在日本的歷史上,無論褒貶都會把妖魔的名號加諸在某人頭上,而不會用神的名號。比如戰國時期,織田信長就被稱為「第六天魔王」,以諷喻他火燒比睿山延歷寺的殘暴罪行,而以「鬼孫市」的名號加諸大將鈴木重秀,形容其槍法精準,堪比鬼神。
日本的鬼怪文化龐博而復雜,主要是因為隨著日本的發展,不斷地吸取其他國家的文化,因此各國的鬼怪都改名換姓在日本重獲新生。從平安時代開始,日本就出現了「陰陽師」的職業,而以當時著名的陰陽師安倍晴明為主角的系列小說《陰陽師》,就被導演瀧田洋二郎搬上了銀幕。平安時代的《古事記》中除了神話外,還記載了許多志怪故事,其中應該很多是取材於中國的《山海經》以及《搜神記》等民間志怪書籍。後來的《日本書紀》、《今昔物語集》、《太平記》等重要文集中都對各種妖怪的民間故事加以收集和整理。還有《新耳袋》這樣純粹收集靈異故事的文集,其地位應該相當於我國晉朝干寶所著的《搜神記》。日本早期的怪談電影以及後來的恐怖電影,都是取材或改編於文學作品。
除了文學之外,日本的諸多藝術形式也在客觀上促進了恐怖文化的發展,比如歌舞伎,歌舞伎本來起源於鐮倉幕府時期,當時是草根的民間歌舞形式,後來在德川幕府時期為了豐富文化生活被認可為官方演藝事業,由官家開辦歌舞伎學校,而受認可的演員也就相當於國家級演員。歌舞伎的興盛促進了劇本創作的繁榮,而故事取材又多來自於民間,因此一些鬼怪傳說經過劇作家的包裝就登上了大雅之堂。如多次被拍攝成電影的《東海道四谷怪談》,就是根據竹田出雲的同名舞劇改編的。
可能因為從唐朝開始就深受佛教影響,日本文化中非常講究因果報應,在恐怖電影中也有體現,大多數日本電影是以鬼怪和怨靈為主角的,那麼最終結果也大都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怨靈在平反了死時的冤屈就會超度,這一套路和早期的香港恐怖電影非常相似。而且在劇情中往往會交代怨靈的來歷和解決的方法,比起歐美恐怖電影中一味的血腥殺戮來說,劇情要合理的多。
類似於《午夜凶鈴》和《鬼水怪談》之類的日本恐怖片之所以非常成功,除了成功的營造了詭異的氣氛,以及劇情編排的懸念迭起,讓人心驚膽戰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這些故事看起來都是隨時可能發生在自己或者身邊的人身上,看過之後讓人對本來平凡的事物也心生恐懼,看過之後也無法忘記,日本的鬼怪傳說之多,的確是處處有靈怪,時時有妖魔,因此也為恐怖小說和電影的創作提供了無盡的素材,而且自從七八十年代「都市怪談」興起以來,恐怖電影的主題也是與時俱進,和科技共同發展,這類電影的特點容後再表。
④ 關於陰陽師
一、陰陽師的起源
陰陽師究竟是什麼樣的人呢?簡單而言,可以說是占卜師,或是幻術師。他們不但懂得觀星宿、相人面,還會測方位、知災異,畫符念咒、施行幻術。對於人們看不見的力量,例如命運、靈魂、鬼怪,也都深知其原委,並具有支配這些事物的能力。
陰陽師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組織稱為「陰陽道」。日本的「陰陽道」起源於中國百家爭鳴時期的陰陽五行學說。在蒙昧的科學洪荒時代,為了避免災厄,人們總是希望能預先得知天地變遷的異動,「陰陽五行說」的出現將這一願望變成了現實。其代表典籍就是自周朝流傳至今的《易經》!
公元六世紀,中國的陰陽五行學說混和了道教咒術與密教占術,傳入日本。在日本登陸後,又滲透了一些當地文化,於是便形成了獨特的「陰陽道」。不過當這個名詞正式出現在日本史料上時,已經是十世紀的事了。此時的陰陽道已有別於早期的中國陰陽思想,它兼備了占卜、祭祀、天文、歷法等等應用,上至國運皇命,下至庶民之事,都可運用之來解釋。推古皇朝的聖德太子就是運用這門知識的佼佼者。篤信佛教的他在制定「冠位十二階」及服裝顏色時都曾考慮到陰陽五行的配合,對日本社會造成了極大影響,從此陰陽師成為熱門「職業」,轉入全面興盛時期。
二、平安時代--陰陽師的興盛
十里大道,枯槁荻草,黑霧籠罩,腥風熱塵撲打在硃色城樓上,沙沙作響。裊裊熏香、檜扇輕搖,貴族們極盡所能行風雅之道。但紅梅掛衣、光鮮織錦卻掩不住森森枯骨的悲嘆,鬼神、妖魔、怨魂,存在於世上,駐留在每個人的心中……
平安時代,一個曾與盛唐帝國隔海相對的時代。它孕育了令後世贊嘆不已、無比華麗的燦爛文化,卻也隱藏著眾多不為人所知的黑暗。從公元794年日本京都由長罔遷至平安開始,垂天下以治四百餘年的平安時代緩緩拉開序幕。但京城平安都卻不是樂土,魔影縱橫、怨靈交錯--妖魔鬼怪不待在水遠山遙的森林或深山中,而是屏氣斂息地與人類同居於京城,甚至是同一個屋檐下。平安京被妖異蠶食著,成為魑魅魍魎的巢穴,也成為陰陽師活躍的舞台。
為了消除天、地、人、鬼間的矛盾,「陰陽師」們大顯身手。他們借包羅萬象的卦卜和神秘莫測的咒語,驅邪除魔、斬妖滅怪,成為上至皇族公卿、下至黎民百姓的有力庇護者!不過陰陽師的飯碗可不是好捧的,在爾虞我詐的宮廷中生存,他們必須熟稔一切風雅事,和歌、漢詩、琵琶、笛,還有香道或者茶道,樣樣都要涉獵。此外,還必須有看穿人心的本事及不泄密的職業道德。所以能成為陰陽師的,俱是當時一等一的俊彥之才。
奈良時期,天皇決定以陰陽道作為統治人民的手段之一,將其相關的技術與人才收編國家管理,並近距離監視其發展。一般百姓嚴禁擁有《河圖》、《洛書》、《太乙》等陰陽道的專門典籍,陰陽道成為國家的獨占工具。陰陽師開始以國家專屬的占術師身份出現,在整個平安時代,他們達到了發展的巔峰。
天武天皇時期,陰陽師所隸屬的官方機構「陰陽寮」正式成立。陰陽寮設長官「陰陽頭」一人,陰陽博士、天文博士、歷法博士各一人,漏刻博士兩人及陰陽師六人。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天文、歷法的制訂,並判斷祥瑞災異,勘定地相、風水,舉行祭儀等,可支配人員計有89名。陰陽道至此成為律法制度的一部分,誰控制了「陰陽寮」就等於握有詮釋一切的能力。陰陽道成了天皇的御用之學。
三、東方魔鬼終結者--安倍晴明
陰陽師們雖然官階並不高,但卻多受權臣貴族的仰仗,其地位遠遠凌駕於一般官員和武士之上。而當時位居陰陽師第一把交椅的賀茂忠行,更在世人訝異的目光下,收了一個面目清秀的年幼童子為徒。這名俊雅的靈犀少年,就是後來鼎鼎大名的陰陽道一代宗師——安倍晴明。
★出身
安倍晴明的傳奇故事在日本家喻戶曉。論長相,他貌似潘安;論才智,他文武雙全。他是民眾眼中的英雄、無數少女心目中的偶像,諸多文藝作品、電視節目以及各類野史異說中都浮現著他的身影。常用於降妖伏魔的「五芒星」符號(又稱晴明桔梗印),即為安倍晴明所發明。
安倍晴明生於平安朝中期的延喜21年(公元921年),卒於寬弘2年(公元1005年),師從賀茂忠行,是平安時代極富盛名的陰陽師。據《簠簋抄》記載,晴明的父親——大膳大夫安倍益材,自惡右衛門手中救出一隻白狐,這白狐是和泉國(今大阪)信太森林中修行多年的狐仙「葛葉」,她幻化為人,以身相許來報答益材,產下了晴明。晴明因此繼承母親強大的靈力,天生就能夠看到惡鬼或怨靈。這也是忠行後來將陰陽道的深奧道理傾囊相授給晴明的原因之一。
★除妖
在古代,自然環境的不確定性威脅著人類的日常生活,水患、旱災等不斷地發生,不少人在災害中死去。由於情狀過於凄慘,人們便認為那些不幸的死者,會流連於世,徘徊不去。人們敬畏著他們,並給其冠上了「妖魔」、「怨靈」之名。深諳其中奧秘的陰陽師藉由秘儀秘法,操控著暗之力量,於妖魔世界與現實世界間往來,除了執行規定的任務外,他們還常需奉行天皇或貴族們除靈、占卜或是施行咒術的要求。著名的權臣藤原道長就相當重視安倍晴明,屢次拜託他解決棘手事件。
晴明不但擁有收妖伏魔的能力,還能聽懂鳥語,召喚式神為自己做事。滕蛇、朱雀、六合、勾陳、青龍、貴人、天後、大陰、玄武、白虎、大裳、天空,皆為晴明召喚的十二神將,它們完全服從並保護其主人。有關晴明除妖的事跡不勝枚舉,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九尾狐與殺生石的故事。九尾狐是專門幻化成絕世美女迷惑君王的妖怪。她在夏桀時化身為妹喜、在商紂王時化身成妲己。當商朝滅亡時她被姜子牙追殺,被迫來到日本,自稱「玉藻前」,贏得了鳥羽天皇的寵愛與信任。後來天皇得了怪病倒卧床榻,大臣們開始懷疑她,請安倍晴明暗中對她進行調查,終於將「玉藻前」的真面目曝光。御體康復的天皇惱羞成怒,下令追殺「玉藻前」。最後她被晴明擒殺,但其野心和執念仍以「殺生石」(會噴出毒液攻擊鳥類及昆蟲,令動物無法近身的石頭)的形態保留在那須野,時時刻刻等待著報復時機的到來。
四、《陰陽師》旋風
安倍晴明的生平事跡,在平安時代後期就已在《大鏡》、《今昔物語》中被廣為傳述;倉時代於《宇治拾遺物語》、《古今著聞集》、《平家物語》、《源平盛衰記》中又多次出現。至江戶時代,更有《晴明物語》、《蘆屋道滿大內鑒》等書記載他的軼聞。到了現代,以日本著名奇幻小說大師夢枕貘所著的《陰陽師》系列小說為代表,將陰陽師和安倍晴明的傳奇推上了時尚流行的尖峰。由此所演化出的陰陽師旋風在電影、漫畫、游戲、歌舞伎、落語等藝術形式上全面鋪開,使得日本人看待安倍晴明就像我們看待姜子牙、諸葛亮或是劉伯溫一樣,既敬且畏。
★小說:
《陰陽師》系列小說,是以日本民間傳說為基礎的神怪小說,取材自《今昔物語》,以安倍晴明(陰陽師)、源博雅(武士)這兩個主角為中心,展開一段段神奇的故事。夢枕貘以神秘古典又不失閑適的文筆構築了當時獨特的文化景象,更把安倍晴明塑造得有血有肉。夢枕貘雖寫鬼神靈異之事,卻用一種超脫的心態思索咒術、陰陽術與人生的哲學問題,並深入到人性面,寓意深遠,因此成為影視、動漫改編不可或缺的生鮮素材。
★電影:
《陰陽師》能在日本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門話題,電影功不可沒。在完美的銀幕影像世界裡,陰陽師迎來了它成功的頂點。
作為文學作品的影像呈現,電影《陰陽師》系列以一連貫富含情感支線的故事為主要敘述內容,將安倍晴明加以具象化,賦予其豐富的文化意義。安倍晴明活靈活現地躍入銀幕,頑童似的又略帶悲憫情懷,輕而易舉地使觀眾跌入《陰陽師》所塑造的玄幻世界以及平安時代絢麗繁華的勝景中,難以自拔,其主演野村萬齋(安倍晴明役)更是因此片大熱,其電影分《陰陽師Ⅰ》與《陰陽師Ⅱ》,深刻地刻畫出平安時代的階級矛盾。《陰陽師Ⅰ》在當年創下票房第3的好成績。
★漫畫:
《陰陽師》的漫畫眾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岡野玲子的《陰陽師》和岩崎陽子的《王都妖奇譚》。
岡野玲子的漫畫《陰陽師》多取材自小說原著中的短篇,敘事簡潔、畫風典雅,人物極盡風致,在服裝和建築方面也頗為考究,其格調為時下一般漫畫所少有。
漫畫中晴明以冷峻的形象登場,他對萬物多情、對權貴無視。舉止風流、飄逸出塵,斬妖除魔的英雄式人物被重新造型。在岡野玲子的筆下,妖魔鬼怪也和普通人一樣具有愛恨怨憎,這些改變受到女性讀者的大力追捧,在日本掀起陣陣波瀾,至今依舊「高燒」不退。岡野玲子更憑此獲得日本漫畫界最高獎--「手冢治蟲文化獎」!
撫摸過岡野玲子的畫集,岩崎陽子的《王都妖奇譚》又搖曳著綺麗的舞姿來到奇幻漫畫迷的眼前。《王都妖奇譚》共七本:自1988年《邪天降魔行》一直到2002年番外篇《冥姬》,以最終BOSS橘影連之死為結束,開辟了陰陽師漫畫的新潮流。
它的主線情節是安倍晴明對抗師兄橘影連的京都保衛戰。前者為保衛京都而與魑魅魍魎作戰;後者為報滅門之恨發誓要毀滅京城。在此期間,安倍晴明遇見了右大臣的少子、當今皇上寵妃的兄弟--藤原將之,從相互嫌棄到結下深厚友誼,相繼發生了一系列緊張有趣的故事。再輔以各種日本傳統鬼怪故事之翻新版--櫻花、蜘蛛、狐狸、畫皮、地縛靈、瘟神……真可稱得上膾炙人口的奇幻漫畫經典。
⑤ 安倍晴明是半個日本人
你應該問他是半個人嗎?
據日本野史記載,他的母親是個狐仙,因此他長的異常俊美並且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這個超能力助他成為了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陰陽師,由此還流傳下來許多有關他的故事.但據日本正史記載,他的確是個非常出名的陰陽師,但他的出名一半是由於他懂得一些當時人不懂得的科學現象,另一半則是因為他在政治上有所做為.
他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陰陽師,日本人也拍過關於他的電影<陰陽師>,總共兩部,我很喜歡看,上部會好看點.那個演安倍晴明的演員叫野村萬齋,是個狂言師,推薦你看看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