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產業ppt
① 美國影視收入占國家總收入多少
電影收入是小頭,美國主要收入靠軍火,美國是世界最大的軍火商
② 美國電影的發展歷史
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雖然美國只有200餘年歷史,沒有什麼歷史底蘊,但在幾百年的短暫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夢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而這些在其電影中都有著很好的體現,這些都是很多其他國家電影所不具備的。包容這一點尤其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的電影《硫磺島來信》,能從侵略者和敵人的角度來表現戰爭,發掘敵人身上的閃光點與無奈,在全球恐怕沒有多少國家能做到。因而美國電影一直引領著世界電影產業發展的潮流。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美國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入場券為 5美分鎳幣)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這些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當時的產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鮑特,E.S.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藝兒發展為一門藝術。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來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
電影收益高,競爭激烈。自1897年開始,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到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該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並與電影膠片專營者之一的伊斯曼柯達公司達成協議:只有專利公司成員組織方能購買伊斯曼膠片。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
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磯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這里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遠離專利公司的控制,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格里菲斯此時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他於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1908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他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 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塞納-馬恩省特,M.、璧克馥,M.和吉許,L.姐妹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鎳幣影院逐漸被一些條件較好的電影院所代替;電影專利公司的壟斷權勢也逐漸消失,終於在1915年正式解體。此時以格里菲斯為代表的一批新的電影藝術家已經出現。製片中心也從東海岸移到好萊塢。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程度地破壞和損害了歐洲各國的電影業,卻促成了美國電影的勃興。美國電影源源不斷地湧入歐洲市場。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電影已經建立起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③ 本人想做一個有關介紹美國電影的Ppt,請問各位有沒有誰么好的點子~~~目前完全沒有想法啊~~~!!!
這個主要看你想要介紹哪些了,可以從大的方面把各種類型的電影都介紹一下,也可以找單獨一種電影介紹,甚至是只通過一部電影以點帶面的介紹美國電影特色。
例如,美國電影沒明顯的一個特點是其個人英雄主義,像是蜘蛛俠,蝙蝠俠,超人等等各種擁有異能的人物,他們所擁有的能力越高,身上所承擔的責任就是越大。而電影往往會把這種責任放大到拯救世界這種程度上,常常面臨的一種情景是(主角會有類似的想法):世界將要面臨劫難,我必須要去阻止。結果往往是:幸虧有他,世界沒有毀滅,人類得以生存。雖然這種英雄主義有時候會有所誇大,但是確實是美國電影的一種風格。而其他的資料,可以自己查查啊,像是美國西部的一些精神,對現在的電影很有影響。
還有一種就是高智商的電影,比如盜夢空間,禁閉島,蝴蝶效應,不請自來,致命ID,恐怖游輪,記憶碎片,致命游戲之類的,這些都是含有高質量的腦力活動的,雖然在國外我們中國人是比較精明的,但是卻很少有類似優秀的電影作品出現。個人覺得,看這種電影時會像是在做多重感覺的邏輯題,很帶勁的。
還有就是很受歡迎的校園電影啊,一般是俊男靚女的啦,再就是灰姑娘智斗漂亮金發女的那種,像是律政俏佳人,魔法灰姑娘,野獸男孩,野孩子,新烏龍女校等等很多,裡面的姑娘們一般是比較勇於表現自我的,而且最後會通過努力和付出得到愛情或成功,而不是坐在南瓜車里等魔法讓王子出現。
還有就是有很多電影,他們當中會有一些很幽默很俏皮的話,注意不是惡搞,是帶點智慧的幽默會時不時的出現在電影的對話中,讓人覺得這電影值得我去深思或者看第二遍,比如冰河世紀3中,猩猩跟猛獁決斗時說:一山不容二虎。猛獁說:這個你不用擔心,等我把你踩扁了,你就不佔空間了。哈哈哈。。。類似的很多,可以自己搜集。
另外有人說奧斯卡啊,這也是一個方面啊,可以搜集獲獎電影頒獎時的講解或者說明神馬的,這種資料很多,也可以幫助你找點思路。
也可以中西方電影對比啊什麼的,技術方面,雖然我們的電腦技術比不上國外,但是咱們的腦力嘴貧也不錯,比如卧虎藏龍中男女主角在水面和竹林中飛來飛去的,這種是純威亞的結果,而不是電腦特技,同時這種自然地「飛、飄」的感覺,也是電腦特技所缺少的,還有比如同樣是李安作品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有個鏡頭,海面很安靜,天空映在海面上,從上空俯瞰,小船就像是飄在空中一樣,很美,這個也是或得國外高度贊揚的。
還有疑問,請追加。
純手工作品,請支持。
T
④ 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的優勢在哪
我覺得美國好萊塢電影產業,它最大的兩個優勢就是第一,它的品牌優勢非常明顯,就是現在全世界的各國基本都清楚,好萊塢電影基本上代表著電影界的就是比較優質的比較好的一個電影招牌,然後就是他們的特效做的非常棒。像美國的很多動作大片或者科幻大片都是通過好萊塢的特別的技術才能夠做出來的,因為國內的話拍不出來那麼科幻的或者動作那麼大的科幻片。
⑤ 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結構和體制是什麼
好萊塢電影製作發行體制的特點
好萊塢發展到現在,已經成了一個體制完備、實力雄厚的經濟體,它在製作發行上主要具有兩個特色:
1. 資金雄厚且能保證經濟效益最大化
在美國拍片,一般來說有三種資金來源。
(1)個人投資或親友合資
這最小規模的集資方式,通過這樣的非主流的融資渠道產生的電影組成了美國獨立電影的主流(或者說是名副其實的獨立電影,因為這些電影自始至終都貫徹了導演自己的創作意願,而像《指環王》這樣的電影雖然由於全部由新線電影公司投資也可以被叫做獨立電影,但是從劇本到卡司都要通過新線的審核管理,所以獨立性相對較弱),如《女巫布萊爾》只花了幾萬美元,《殺人三部曲》更極端,劇組總共才兩個人,製作成本如下:2300美元買膠片,1300美元沖洗,2800美元膠轉磁。攝影機是借來的,剪輯用錄像機來做。在這樣的情況下,整部《殺人三部曲》的製作費用不到一萬美元,但是影片並未因此而粗製濫造,相反,在眾多好萊塢商業大片中,它的質量絕對可算上乘,相應的票房也非常可觀;
(2)電影公司投資
這種資金由經紀人拿項目資料找電影公司(也就是所謂的「七大」或者「八大」)談判獲得,也是好萊塢電影最主要的融資渠道,資金相當可觀,但是程序繁多,一個電影項目從雛形到成形可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比如奧利弗斯通的《野戰排》,因為劇本問題而被耽擱了好幾年,最後他修改了劇本的前十頁才獲得米高梅的首肯;
(3)吸引外資
這在如今好萊塢也相當普遍,尤其現在的大片製作成本越來越高,由一家或者少數幾家電影公司承擔製作費用風險非常大,他們通過與更多的人合資來分擔風險,比如德國人。由於德國政府收稅過重且鼓勵境外投資,德國的資本家們很喜歡與國外的企業合作(比如中國的一汽大眾),好萊塢就是他們的首選目標,不過德國人對好萊塢電影的製作發行不熟悉,所以他們的投資往往顯得有些盲目,例如2000年的《地球戰場》,德國人投資了上億美元,但是票房慘敗,導致投資公司股價猛跌,資金都差點周轉不過來。類似於這樣的投資者在好萊塢不在少數。
當然,好萊塢賺錢主要不靠外國人,而是靠他們的發行和放映體制。
我們所說的「七大」或者「八大」,他們主要的職責其實是影片的發行。發行有多種渠道和方式,比如院線放映,錄像帶碟片出租和銷售,電視播映權轉讓,以及一些周邊產品(比如蜘蛛俠的玩具)的生產。院線放映分為北美和海外兩個市場,北美票房收入發行商抽取30%的提成,海外票房則提取40%(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分賬大片)。北美院線放映發行商還會和放映商談分成,有兩種分成方式,一種是發行商交付放映商一定的租金(視影片賣座情況而定,一般是一萬美元左右),上映後每周放映商抽取提成(第一周為10% ,越往後越高,但是不會高於30%),第二種是發行商不交租金,放映商直接抽取提成,一般是30%,越往後越高,但是不高於50%。一般來說,院線放映所得的票房佔一部電影所能創造的利潤總數的30%(北美票房佔全球總票房收入的25%左右),錄像帶和碟帶佔50%,電視播映權的轉讓和周邊產品銷售一共佔20%。我們以放映商每周抽取40%提成計算,一部製作、宣傳成本5000萬美元的片子,只要保障北美院線有625萬美元的票房就可以收回成本了,換句話,就北美市場來說,好萊塢電影發行商的風險率只有0.125,而如果是《哈里波特》這樣的超級商業大片,風險更是微乎其微,事實上華納在影片上映前便收回了成本。
所以,好萊塢的「七大」或者「八大」自從定型以來,便一直屹立至今,很長一段時間米高梅公司因為財務上處於窘困狀況而被稱為「好萊塢病夫」,但是它並未退出好萊塢舞台,這跟影片發行放映體制離不開關系。所謂的「病夫」只是一時資金周轉不靈而已,只要生產出一部北美票房能上千萬的影片,米高梅的資金就能順利回籠,這個對007專業戶來說並不難。
2. 機構繁多且分工明確
好萊塢各大電影公司的機構總體來看可以分為行政和製作兩大機構,行政機構可以分為決策、創意和製片三個部門,製作機構可以分為劇務、技術兩大部門,這些職位分工相當明確,而且不會出現越俎代庖的現象。
此外,真正和一部電影的產生有直接聯系的還有導演、劇作組、演職人員(劇組獨立於公司體制之外,必須嚴格執行美國勞工局的規定,比如一天工作不得超過八小時),以及以上人員的經紀人和律師,還有其他像市場分析公司之類的好萊塢附屬機構,這些機構林林總總加起來,大概有三四十萬人,當然,這個數字不包括那些抱著明星夢但是還沒有正式進入好萊塢編制的年輕人。在這么復雜而井然有序的機制的運行之下,好萊塢能最大程度地保證一部影片創收。當然,你可以說好萊塢催生了一大堆不穩定的職業(比如流動的群眾演員),但這種說法是具有兩面性的,同時你也可以說好萊塢創造了無數工作崗位,這些工作人員雖然只是臨時聘用,但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洛杉磯勞工局規定,好萊塢無論何種形式的從業人員日工資不得低於105美元。
⑥ 好萊塢電影是什麼意思:好萊塢電影產業的秘密
奧斯卡頒獎典禮一直是全球最受矚目的盛會之一,從1929年開始,奧斯卡金像獎每年評選頒發一次,從未間斷。
今年是奧斯卡的第90個年份,2017年美國電影的全球票房超過了300億美金,其中好萊塢是最大的功臣。
好萊塢位於洛杉磯,就本質而言是一個影視基地,不僅是全球時尚的發源地,也是全球音樂電影產業的中心地帶,擁有著世界頂級的娛樂產業和奢侈品牌,引領並代表著全球時尚的最高水平。
眾多光環加身,從商業的角度講,為什麼好萊塢會成功呢?為什麼中國電影沒有好萊塢成功呢?
01 煥發新生的好萊塢
好萊塢於1887年成立,當時是洛杉磯城郊的一塊荒地,一個叫威爾考克斯的美國房地產開發商買下了它,這名地產商有一個不幸的童年,兒時患有小兒麻痹症,受到很多人的歧視。
他買下這塊100多英畝的土地後,就像一個鎮長一樣,像模像樣的管理起來,不僅建立街道、修教堂,還建了一條通向洛杉磯的有軌電車,直到他去世時,好萊塢鎮上已經有了500多個居民,收留了很多殘障人士。
191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個叫米高梅電影公司總經理梅耶重新發現了好萊塢,他發現這里氣候宜人,幾乎滿足一切電影取景的需求,是一個完美的電影拍攝的天堂,在梅耶和米高梅的共同努力下,好萊塢成為了美國最大的影視基地。
02 無可復制的電影模式
那麼為什麼好萊塢會在電影產業中一枝獨秀?說到底是它的背後有自己的運營邏輯。電影產業十分奇特,一方面需要奇思妙想,另一方面,拍電影又是一個大工業化生產的過程。
⑦ 美國電影的特點
http://ias.cass.cn/show/show_project_ls.asp?id=94
《當代美國電影藝術》太多了 自己看吧
⑧ 關於美國電影發展史
美國電影發展史:
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雖然美國只有200餘年歷史,沒有什麼歷史底蘊,但在幾百年的短暫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夢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而這些在其電影中都有著很好的體現,這些都是很多其他國家電影所不具備的。
包容這一點尤其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的電影《硫磺島來信》,能從侵略者和敵人的角度來表現戰爭,發掘敵人身上的閃光點與無奈,在全球恐怕沒有多少國家能做到。因而美國電影一直引領著世界電影產業發展的潮流。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美國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1905年在匹茲堡出現的鎳幣影院很快遍及美國所有城鎮,到1910年每周的電影觀眾多達3600萬人次。
這些影片都是單本一部的,當時的產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製片基地在紐約,如愛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維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鮑特,E.S.的《一個美國消防員的生活》和《火車大劫案》使電影從一種新奇的玩意發展為一門藝術。
影片中使用了剪輯技巧,鮑特成為用交叉剪輯手法來造成戲劇效果的第一位導演。電影收益高,競爭激烈。自1897年開始,愛迪生即為爭奪專利進行訴訟。
到1908年,成立了由愛迪生控制的電影專利公司,該公司擁有16項專利權,並與電影膠片專營者之一的伊斯曼柯達公司達成協議:只有專利公司成員組織方能購買伊斯曼膠片。到1910年,電影專利公司壟斷了美國電影的製作、發行和放映。
獨立製片商為擺脫專利公司的壟斷,相繼到遠離紐約和芝加哥的洛杉磯郊外小鎮好萊塢去拍片,這里的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遠離專利公司的控制,又臨近墨西哥邊境,一旦專利公司提出訴訟便可逃離。
格里菲斯此時開始了他的電影生涯,他於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1908年導演了第一部影片《陶麗歷險記》。至1912年,他已為該公司攝制了近 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漸移向好萊塢,並發現和培養了許多後來的名演員,如塞納-馬恩省特,M.、璧克馥,M.和吉許,L.姐妹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夕,鎳幣影院逐漸被一些條件較好的電影院所代替;電影專利公司的壟斷權勢也逐漸消失,終於在1915年正式解體。此時以格里菲斯為代表的一批新的電影藝術家已經出現。製片中心也從東海岸移到好萊塢。
第一次世界大戰不同程度地破壞和損害了歐洲各國的電影業,卻促成了美國電影的勃興。美國電影源源不斷地湧入歐洲市場。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美國電影已經建立起在歐洲的霸權地位。
美國電影風格:
1、個人主義是美國價值觀中的核心組成部分,它重視個人成就、崇拜個人奮斗,講究個人價值最大程度地實現。
美國電影是灌輸個人主義的主要工具,從《蜘蛛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們」一次次讓美國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來到地球是「為了美國式的真理和正義」,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同美國具有拯救並主導世界強權地位的天然能力。
2、美國電影很注重鏡頭和敘述場景的精雕細琢,自由女神像、星條旗、曼哈頓街道都是時常出現的鏡頭。
無論是現代科技製作出來的震撼鏡頭,還是藝術浪漫的日常生活場景的展示,都會激起一部分觀眾對美國的嚮往。
3、美國電影善於將精神內核和商業外殼有機結合,價值觀傾向被包裝在具有強烈視聽效果的表層結構之下。
美國影視產業不僅為美國帶來巨額經濟利益,帶動了美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同時推銷了美國的價值理念,營造了一個有利於國家形象傳播的「美國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態」。
⑨ 高分跪求!!!香港和好萊塢影視方面的不同,做個PPT圖文並茂,是英文版最好,不是也沒關系,我自己翻譯,
我來比較一下.
1動作片方面
香港電影特點:打技,功夫.義氣.正邪分明.(如:黃飛鴻)
好萊塢:影片特技.暴力.人物的復雜內心.正邪分明不明顯.(如:第一滴血.老無所依)
2愛情片方面
香港電影特點:浪慢.曲折.含蓄(如:花樣年華)
好萊塢:以愛情為副題描寫.愛情波瀾壯闊.巨史一般.易讓人感動(如亂世佳人,人鬼情末了)
3懸疑片
香港:破案型,或鬼怪.不值一提
好萊塢:西區柯克大師的懸疑片開創了電影的歷史.(如後窗.精神病患者)
4文藝片
香港:大都描寫一些人的經歷.或表達感情.或政治(如霸王別姬)
好萊塢:是一種精神.一種靈魂.一種體會.一種感動(如與狼共舞.勇敢的心.辛德勒的名單)
5科幻片
香港:時空穿梭,英雄主義.特異功能.誇張.(不值一提)
好萊塢:華麗.大方.幻想.新奇(如ET等太多了)
6恐怖片
香港:日式恐怖:於鬼的寫法(如什麼僵屍道長之類的)
好萊塢:美式恐怖:於心理和血腥.以及怪物的寫法(如理發師陶德.驅魔人.等)
7動畫片
香港:香港沒有 大陸有個喜洋洋(看得好肉麻)
好萊塢:好萊塢動畫藝術價值高.好萊塢動畫不是只給小孩子看的.(如聖誕夜驚魂.白雪公主.僵屍新娘.鬼媽媽.貓和老鼠.等)
8喜劇片
香港:周星馳搞笑片
好萊塢:卓別林聽過嗎?還有金凱瑞.
太多了.不寫了.寫累了.也許我寫完後你會一笑了之.胡說八道.不懂就別亂說.所以我就不寫了.
另:本人不是崇洋賣外之徒.僅就事論事.寫得不好聽的地方請各位高手包庇一下.
⑩ 求一個美國電影介紹的PPT
你到豆瓣網里有很多可以下載的
共享資料里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