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電影里的世界
『壹』 除了妖怪、巫女,日本動畫世界裡還有哪些人物
說到日本的動漫,真的是一代人的青春歲月,小時候就經常會看一些動漫,對於90後而言,小時候的動漫大多數都是來自日本的,比如奧特曼,火影忍者,數碼寶貝,海賊王,七龍珠,名偵探柯南,這些都是陪伴著我們一路走來的經典動畫片。日本的動漫產業在全球的范圍都可以說的上是非常全面的,全新的感覺帶給我們的是視覺的感受。
日本動畫當中有很多豐富的角色類型,都是我們80,90後的一代人的回憶,這些動畫的出現時是我們的童年,也是伴隨我們成長的青春,這些動漫的出現讓我們的青春不在那麼的索然無味,而是成為了一段回憶,有時候的一段音樂響起來的時候,眼眶都會濕起來,因為這是我們最美好的一段回憶。
『貳』 動漫電影排行榜前十名世界排名
動漫電影人氣No 1.瘋狂動物城 Zooto (人氣值:9.85)
《超能陸戰隊》主要講述充氣機器人大白與天才少年小宏聯手菜鳥小夥伴組建超能戰隊,共同打擊犯罪陰謀的故事。
2015年,中國最紅的動畫電影明星一定是那個白白胖胖的充氣機器人大白,有人說,所有的女生都想要一個像大白一樣溫暖的男友。
大白是阿宏的哥哥為他做的醫護機器人,在阿宏因為哥哥的去世難過時,會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會找各種方法幫助阿宏,會答應阿宏的所有要求,只希望他能開心起來。
『叄』 以前看過一個動畫片 講訴的是世界裡還有一個世界的電影 叫什麼名
哇,這多了去了,你在說仔細點啊 ,應該是霍頓與無名氏 ,是大象嗎
『肆』 找一部3D動畫電影,在游戲機里的世界,有一個只會拆房子的巨人,想要變好,結果跑到了賽車游戲里
無敵破壞王 Wreck-It Ralph
(2012)
無敵破壞王(約翰·C·賴利 John C.
Reilly
配音)生活在一個80年代出品的低精度游戲中。他的設定身份是一個反派,每天的生活就是在游戲《快手阿修》中大搞破壞,其後由玩家操作的英雄人物快手阿修
(傑克·麥克布瑞爾 Jack McBrayer 配音)
會及時趕到進行修補,贏得獎牌,包攬一切榮耀。身為反派,破壞王厭倦了自己的生活,眼看阿修被勝利者的光環圍繞,自己卻日復一日在無趣中過活,他終於決定
改變。單純的他以為只要自己也能得到一枚獎牌,就可以擺脫反派的身份,於是某日在游戲廳歇業後,破壞王偷偷離開了自己的游戲,前去闖盪其他電子游戲的世
界。
在途中,破壞王結識了來自《英雄使命》的冷酷隊長(簡·林奇 Jane
Lynch 配音)和來自90年代糖果賽車游戲《甜蜜沖刺》的小女孩雲妮(薩拉·絲沃曼 Sarah Silverman
配音)。後者夢想著能上場比賽,但其身份也不允許她夢想成真。破壞王所屬的游戲《快手阿修》由於失去了他被認定為系統錯誤,如不盡快返回,則游戲就會被永
久刪除;而《甜蜜沖刺》的游戲世界則在悄悄醞釀著一場巨大的、威脅到整個游戲世界的陰謀。這也許是無敵破壞王實現夢想的機會,但也可能是一條不歸路……
他可以扭轉乾坤,成為一名真正的英雄嗎?
『伍』 《千與千尋》中,動畫整體講述的是大人的世界嗎
動畫電影在其一定的程度上都存在著一些「狹隘」性,比如他的受眾群體定位通常都是非常的明確——絕大部分的受眾都是小孩子,受眾的高度定位化也形成了他受眾范圍的「狹隘性」。
然後總有一些動畫電影能夠突破受眾的壁壘,讓沒有孩子不是單純的賠著孩子進入影院的成年人,心甘情願的拿錢買票去看這部動畫電影,並且看完之後,還會在網路上為動畫電影間接的形成宣傳,進一步擴大這部動畫電影的傳播力。
《千與千尋》、《齊天大聖之大聖歸來》、《大魚海棠》這些是不折不扣的動畫電影,但是它們都擺脫了動畫電影的受眾瓶頸,成功的走進了成年人的觀影世界裡,並且受到了非常不錯的反響。
以下以動畫電影《千與千尋》來具體講述,一部動畫電影何以走進成年人的世界。
一、童話與現實相結合的元素
《千與千尋》大部分的情節都是虛構的,但是這一切的虛構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童話和現實相結合的元素,可以更好的擴大受眾范圍。
1、孩子們忠實於看到的童話世界
孩童看《千與千尋》,更多的直接感受,是《千與千尋》中童話的部分,比如千尋和湯婆婆這個「惡婆婆」的斗爭,千尋和白龍之間友好的感情,以及湯婆婆姐姐錢婆婆的善良。
而今天,《千與千尋》在我國的國內上映能夠再次贏得這么大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千與千尋》本身的流量,《千與千尋》已經是經典之作,在許許多多人的眼裡,它是質量的保證,它的天然引流不屬於任何一位明星帶來的明星效應。
而井柏然、周冬雨配音的加入,也吸引了許多迷妹粉絲的注意。
《千與千尋》走進了孩子們的世界,同時也打開了成年人的心扉,你看過《千與千尋》最大的感受又是如何?
『陸』 有一部動畫電影,裡面環境特別美,有個片段是進入水下的世界,好像是主角追著一個人進到那個世界裡面去了
棄寶之島:遙與魔法鏡 / ホッタラケの島 ~遙と魔法の鏡~ (2009)
『柒』 動畫電影《你好世界》的結局是什麼意思
第一世界是一開始那個世界。
第二世界是女主腦死亡十年後的世界。
第三世界是男主女主一起到達的新世界。
片尾是男主腦死亡十年後真正的世界。
前兩個世界是數據,第三個世界是數據修復後創立出的獨立新的世界,沒有人知道。(根據老闆的話得知,所以也不知道是不是數據)
第二個世界是現實世界的資料庫,第一世界是資料庫里的資料庫,真實世界裡的女主為了救男主改變數據,讓資料庫里的男主去第一個世界把資料庫里的女主的意識找回來。
其他解析:
資料庫事件我感覺是真實世界裡的女主故意的,為的是讓十年前的女主激起男主的戀愛情感,像把女主意識找回來一樣,讓男主的精神狀態與真實世界裡男主腦死亡時的精神狀態一致,把男主意識帶回真實世界。
最後達成圓滿結局,真實世界裡男主蘇醒了,資料庫里十年前的男主女主一起到達新世界(可能資料庫里的資料庫修復了,意外成了獨立世界)。
『捌』 動畫電影推薦100部
如下:
1、玩具總動員
迪斯尼與皮克斯這對黃金組合似乎從沒有令人失望過。凡是刻上這兩個標簽的動畫電影,都有著極為出色的表現力和魅力。歷時四年花費上億美金精心製作完成的玩具總動員更是開啟了動畫電影的三維時代。
『玖』 如何看待動畫電影中的神異世界
那是每個導演心中的夢想之地!有些也是我們的夢想之地!好好欣賞就行了!因為我們無法生活在電影中!
『拾』 有一部動漫電影,裡面講的是可以進入一個VR虛擬世界,還有一個女孩不知是人還是機器
《黑客帝國》系列是一個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架構特別宏大的影片。《黑客帝國》系列(包括動畫)故事的時間跨度約為600年上下(時間可能不準確但至少有600年的歷史),可以說是一個史詩級的故事了。但是電影本身並沒有什麼特別宏大的描寫,除了第三部有一場不算特別大的戰爭之外,所以電影並不是一個史詩電影,不像同時期的《指環王》給人感覺宏大。這部電影的主要賣點還是特效(那個時候3d特效剛剛興起,《黑客帝國》是第一個大規模使用3d特效的電影),其次還有中國功夫,動漫式的打鬥情節(導演是做動畫出身,開創了在電影里使用慢鏡頭打鬥這種極具沖擊力的表現手法,比如360°躲子彈的經典鏡頭)。大部分觀眾對電影的理解也止步於此。
不過《黑客帝國》這部電影的最精彩之處不在於劇情,而在於隱藏於電影之中的哲學思想。這部電影的導演對人類社會有著深刻的洞察,所以電影中的很多細節給人提供了一個深邃想像空間。
《黑客帝國》是我最喜歡的電影。它涉及了人工智慧,人類社會,歷史,哲學等很多我感興趣的話題。看過這個電影後很長一段時間都覺得其他電影過於膚淺,但其實是這部電影的潛藏的暗示,隱喻太多。這部電影可以說是開放式電影的一個里程碑。
電影的劇情沒有什麼好說的,敘事上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很簡單很容易理解。本文側重於分析暗示,象徵等細節內容,以此來分析開放式電影。但還是先講解一下黑客帝國的背景歷史。
電影的背景跨度大約有600多年,而黑客帝國三部曲講的僅僅是其中十幾年的故事。
關於時間可能有爭議,我個人認為是600年左右。因為電影里說過有好幾代矩陣,而墨菲斯認為現在已經是2199年也就是里人工智慧誕生已經過了100年左右,也就是Zion城已經建立了100年左右。而現在Zion已經被毀滅了6次了,如果每次都是100年的話那麼應該有至少600年左右。
從動畫版和黑客帝國二中可以了解到600年間人類歷史的大概進程。
(史前時期:約為21世紀初)
首先,人工智慧的發展導致機器人有了自己的意識,但人類卻把依然把機器人當成機器,讓他們從事危險的勞動。
機器們當然不願意,一開始他們想要和人類和平相處,但是發現行不通,因為人類對始終存在戒心。
最後人類通過了一項法案,決定把機器人趕到一個固定的區域,讓他們在那裡生活。後來機器人在中東中部地區建立了一個國家。因為機器人可以不知疲倦的工作,而且差錯很少,又不需要什麼額外的娛樂活動,需求又很少。這樣就導致,機器國生產的東西廉價又好用,長此以往資本大量流入了機器國,而人類社會的經濟越來越不景氣。
當人類與機器矛盾越來越大時,人類與機器爆發了戰爭。但此時,機器已經進化出了更高的智能,科技水平早已遠遠超越了人類。人類不是對手節節敗退。
到最後關頭,人類不得已使用終極武器,那就是切斷機器人的能源——太陽能。人類用黑煙遮蔽天空,企圖使用這種方式消滅機器。但是還是失敗了,因為機器已經有了新的科技,生物能源。
(黑客帝國三部曲時期:約為2699年)
生物能就是把人類身體作為電池(確切來講是生物核能),接入機器農場,人類就像蔬菜一樣在農場里被種出,然後成長,直至死亡。然後不停地給人類餵食,輸送營養,維持人的基本生理功能。但是為了提高存活率,需要讓人有足夠的意識活動。為此,機器設計了一個名為Matrix的系統。Matrix是一個虛擬現實系統,模擬了現實世界(約為20末到21世紀初期),它可以讓所有接入機器的人類的意識自由活動。
但是Matrix依然很不穩定,因為有一部分人感知到了虛擬世界的存在。然後Matrix的設計師,改進了Matrix,讓一部分人脫離了Matrix。這些人在真實的世界建立了一座城市,名為Zion。但是人類脫離了Matrix發展越來越強大,又會引導越來越多的人脫離Matrix。這樣越來越強的人類將會對機器人造成威脅。Matrix只好毀滅Zion,由Neo選中一部分人再次脫離Matrix建立新的Zion。
如此輪回了數個世紀,現在已經到了第六次毀滅Zion。但這次Matrix有些異常,因為這個版本的Neo,擁有了更多的特性。這次Zion並沒有毀滅,但是Neo犧牲了自己與已經異化的特工同歸於盡。
以上是黑客帝國的歷史。這個歷史是解讀電影中各種暗示的關鍵。不過解讀並不一定完全准確,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這也是開放式電影的魅力。
電影中大量使用了聖經或者基督教的元素。
電影中主角叫做Neo(下圖),而Neo-的意思就是「新」,而Neo重新拼寫就是One,在電影里叫做The one,或者救世主。意思就是為人類打開新世界的救世主。
這次架構師考察了人類的歷史,設計了更多符合人類的「荒唐的天性」,但是還是失敗了。
這里我沒有想明白為什麼他失敗了,但是從電影的敘述中,他還是過於追求完美。總以為可以通過一個簡單的公式去計算人類的心智。雖然設計出了人類的「荒唐的天性」但依舊無法完美的符合人類的精神世界。
其實仔細思考一下現實中人的行為就可以想明白,人的行為真的無法用公式去計算。比如:現實中有很多人是異性戀,有少部分人是同性戀;但有些人本來不是同性戀,卻因為某些原因開始同性戀;而有些人性取向沒有問題卻喜歡易性;有些人既不喜歡男性也不喜歡女性,所以就做手術成了無性人。更不要說那些有有心理疾病的人,食人,解屍,人獸雜交之類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