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國際電影 » 完電影美世界

完電影美世界

發布時間: 2022-09-04 09:17:24

Ⅰ 為何1993年上映的美國影片《完美的世界》會得到觀影者的喜愛

明明只是電影,但是當故事進行到最後,還是忍不住淚流滿面。或許可以說是典型的斯德哥爾綜合癥候表現,對壞人動了惻隱之心,甚至站在了原本的對立面;又或許其實壞人沒有那麼壞?當家人以愛的名義束縛你、當罪犯以綁架的形式解救你;善惡之間的界限究竟在哪裡?

1)我們先來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內容介紹:8歲小男孩菲利普的母親對他管教很嚴,他從來沒有去過游樂場,甚至沒有玩過不給糖就搗蛋的游戲。附近州監獄的兩名罪犯越獄成功,劫持了菲利普作人質,向德州邊界逃竄。途中,罪犯之一布奇為了菲利普幹掉了同夥,開始了兩個人的旅途。布奇不是壞人,揮之不去的童年陰影讓他對父親的角色有著不一樣的見解,即使最後一刻,他都在不遺餘力幫助菲利浦完成願望清單。

Ⅱ 一線之隔的罪惡之下,超越血緣的父子情深,《完美的世界》究竟想表達什麼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完美的世界,在那個世界中所思所想都可以實現,相比於總是充滿遺憾的現實來說,完美世界更是一種精神的寄託。這部電影向觀眾描繪出了導演心中認為的完美世界,一場公路旅途將靈魂都放飛在空中,自由地享受著完美的世界。

1993年在美國上映的電影《完美的世界》,是一部經典的犯罪劇情片,不同於單純講述犯罪情節,更是在罪與善之間的踱步,深層次的主題下這無疑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作品。

《完美的世界》主要講述的是逃犯布奇帶著人質小男孩菲利普進行的一次公路旅遊,兩者亦父亦子的情感也在旅途中不斷變得深厚,這是一場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游戲,雖以悲劇結尾,但在悲劇中仍有希望的存在。

瞬間的完美容易達到,一生完滿只是奢望。

亦善亦惡

善惡之說自人類有思想起便對其有所分辨,最先的標準是以個人為先,隨著生產力的發展、思想的改革創新,善惡也有了常規既定的標准,在此標准外的行為都與天理相違背。

故事看似簡單,只不過是一對剛開始是對立的角色,最後轉變為父子深情的故事,就是如此簡單的故事卻感動著無數人,我們在很多時候都在問自己,何為善良何為完滿?完美的人生是什麼樣子,或許只有經歷過才明白,在邪惡的另一面有著完美的存在,再壞的人內心也有柔情。

Ⅲ 完美世界電影百度雲

影片《完美的世界》是美國華納影片公司1993年出品的。該片主要講述了從小失去父愛的男孩菲利普在被綁架途中與罪犯逐漸產生一種父子般的感情,但最終心靈凈化的罪。..

Ⅳ 完美的世界經典影評

《完美的世界》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1993年的作品。與他的《不可饒恕》一樣,講的都是逃脫於社會秩序之外的主人公是如何在法律和道德的邊緣建立起自己的"完美世界"的。

似乎所有優秀的電影都有一個共性:它們含義深刻,可以從多種角度加以分析解讀,餘音繞梁的效果也是這么產生。

《完美的世界》講述了在聖誕節前後,兩名罪犯越獄潛逃,在逃亡的途中經過一家沒有男人的家庭,其中一名罪犯想要騷擾這家女主人,卻被布奇(另一名罪犯)阻止,最後挾持這家小男孩(菲利浦)作為人質,一路潛逃。在這段逃亡的過程中,布奇為了保護菲利浦,與同伴發生爭執並將其殺死。一路上,布奇和菲利浦產生了一種好似父子之間的感情。導演以一個溫暖而又感人的故事,向我們詮釋了"壞的好人,比好的壞人更懂人世間的冷暖"再次讓我們感受道了人性中的善良。

《完美的世界》並不完美,而是在尋找完美的路上,就像"壞人"在尋找"好人"的標簽一樣。電影雖然是一部劫匪片,但是和以往的不同,影片中少了一些血腥、暴力的畫面,多了一種別樣的人性溫情。簡單的將公路片、劫匪片、西部片結合在一起,向我們展示了社會上的。道德關系和教育模式的問題。讓我們對現實產生深刻的思考。

今天,我將從"敘事結構、人物塑造"兩個方面來解讀這部影片的魅力所在。通過對敘事結構的分析,我們很清晰可以看出導演的用心良苦,而通過人物的塑造我們可以發現導演這部電影的價值所在。在文章最後,也會結合現實談談其背後的教育模式帶給我們的啟示。

敘事結構:典型的雙線敘事和交替敘事相結合,把故事的內容完美的呈現在觀眾眼前,引發認同感和現實思考。
人物塑造:主次人物形象的塑造深入人心,引起觀眾產生共鳴,從而對應了現實生活中所缺失的人性元素。
敘事結構:典型的雙線敘事和交替敘事相結合,把故事的內容完美的呈現在觀眾眼前,引發認同感和現實思考

1、 雙線敘事:雙線並行,使電影更有層次感,豐富故事的情節,演繹一段"尋父"之旅。

本片是典型的雙線敘事,故事主體脈絡呈現兩條線索:"逃亡-追捕"。布奇於菲利浦的公路逃亡之旅為主線,警長與監獄女犯罪學家的一路追捕為暗線,相互交織,為我們展示了一段"不完美的父子感情。"

①第一條逃亡線索:路上布奇和同伴挾持了菲利浦作為人質,一路逃離,途中因為同伴傷害菲利浦,布奇和同伴產出爭執,而開槍打死同伴。在接下來的相處中,布奇和菲利浦之間產生了一種父子感情。

②第二條追捕線索:隨著警長瑞德和監獄女犯罪學家莎莉對布奇的人物個性進行分析,布奇的身世慢慢浮出水面。因為受到童年的陰影,布奇希望菲利浦可以快樂的成長,鼓勵菲利浦去做那些被母親禁止而自己想做的事。

影片一開始萬聖節的夜晚和監獄兩個罪犯的潛逃一直並列呈現在我們面前。故事情節也是延用大的雙線敘事,中間穿插著雙線交替的敘事結構。更好的服務於故事情節主題,豐富了人物形象,使觀眾更真實的感受影片的魅力所在。

2、主線暗線交替的敘事結構:一場逃亡之旅,成就了一場不完美的父子之情。

剛開始故事以交替敘述的結構而展開:一邊是萬聖節夜晚,因為宗教信仰不能過萬聖節的菲利浦的家,另一邊是兩個正在越獄的罪犯。兩條線索在同一時間進行,然後相交--成功逃出監獄的兩個罪犯闖入菲利浦的家並劫持了菲利浦作為人質。

隨著布奇的身世被莎莉說出:他的母親是個妓女且早逝,布奇從小被強判接受改造而遠離劣跡斑斑的父親。隨著劇情的進展,我們慢慢發現布奇是一個從小缺少父愛的孩子,他的童年很糟糕,沒有父親的陪伴,而自己的母親也遊走在歌妓之間。這樣的童年經歷給他的童年蒙上了一層詼諧。關於他的教育經歷也是一塌糊塗。正是因為這樣一個人物的設定,為我們整個故事埋下了伏筆,也為布奇和菲利浦的這段父子之情做好了鋪墊。

兩條線索的交替進行,以線帶面,引起了故事的主次關系網,並通過故事情節和主題的展現,豐富了故事內容,讓劇中人物形象更加貼合實際。

Ⅳ 電影完美世界

《完美世界》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完美世界》是柴山健次執導的愛情片,由岩田剛典、杉咲花主演,於2018年10月5日在日本公映。

該片改編自有賀理惠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女白領與身有殘疾的建築師之間發生的純愛故事

Ⅵ 求《完美世界》影評

提取碼:u888

《完美世界》是柴山健次執導的愛情片,由岩田剛典、杉咲花主演,於2018年10月5日在日本公映。

該片改編自有賀理惠創作的同名漫畫,講述了女白領與身有殘疾的建築師之間發生的純愛故事

Ⅶ 完美世界是電視劇還是電影,詳細介紹一下

知名聲優浪川大輔首次執導的電影《Wonderful world》(譯:《完美世界》)《Wonderful world》預定在2010年夏季上映,具體日期尚未公布。製作組已決定在6月12日(周六)、19日(周六)和20日(周日)進行監督和出演者的舞台巡禮。
浪川大輔素來以多才多藝聞名,他不僅在演唱、電台節目領域均有涉足,在電影吹替方面也曾為美國電影《星球大戰》中的阿納金和《魔戒》中的弗洛多獻聲,大受好評的同時也贏得了越來越多的擁護者。在本次的電影中,浪川大輔不僅挑起了監督的大梁,本人也參與到演出行列中。除了浪川之外,包括飾演男女主角的宮野真守和上原步,以及平田裕香、森久保祥太郎、杉田智和、關智一、森川智之、齋賀Mitsuki……等等眾多知名聲優均參與到此次的演出當中。當然不僅僅是獻聲,而是在三次元里親身演出這部作品。戀聲的同學們一定不能錯過這
部電影。
《Wonderful world》的故事講述了,當人類處於睡眠狀態的時候,其實是在名為【ヘム】的第2世界裡生活著。【ヘム】是一個以活下來為最終目的,由類似於野生的價值觀支配著的世界。【ヘム】世界中的記憶不會被帶到現實生活中來,人們在醒來以後便會忘記另一個世界發生的事情,由此人類也可以將平時隱藏在自我背後的本我解放出來。即使留有少量【ヘム】世界的記憶,大部分人也會以為是噩夢而將其遺忘。然而萬事總有漏洞,漸漸的,還是出現了幾個特別的人類理解了另一個世界的存在,以及【ヘム】與現實世界奇妙的因果關系。
國際動物愛護團體的顧問護士片山誠志(26歲),對因為自己幼時的過失而導致20年來一直處於植物人狀態的哥哥,片山晃一(31歲)抱有自責和愧疚的心情。然而誠志卻在【ヘム】的世界中見到了健康的生活著的哥哥……
【STAFF】
監督:浪川大輔
製片人:松村清秀
【CAST】
主演:宮野真守、上原步
演員:平田裕香、森久保祥太郎、杉田智和、關智一、森川智之、浪川大輔、齋賀Mitsuki、甲斐田裕子、夢人(彩冷える)、Hiroshi、小山剛志、長澤美樹、勝杏里、大浦冬華、岩田光央、小山力也、藤原啟治、山寺宏一、小崛友里繪、內海賢二

Ⅷ 《完美世界》石昊父母爺爺結局怎樣了

《完美世界》石昊父母爺爺結局是沒有死,最終選擇了隱居。

石昊爺爺最終選擇了隱居,石昊的爺爺石中天被自己的孫子石昊封印到了聖墟的時間線之後就被解封了,而他在和楚天帝楚風比武失敗了之後,就選擇了隱居山林,弧度終老可以說有一個善終的結局,但是他的結局雖然不美好,但也算是很好的結局了。

完美世界主角石昊的爺爺出來後,後面並沒有死去,而主角的父母也沒有死,石毅死了一次,後面被復活了劇情很跌宕起伏,值得去追劇網路動畫片《完美世界》是由企鵝影視出品,福煦影視負責製作的作品,於2021年4月23日在騰訊視頻獨家播出大家如果有時間可以去看看。

完美世界的評價

《完美的世界》沒有直接告訴我們究竟什麼樣的世界是完美的,主人公拿個一張明信片想去尋找那個完美世界。整個娓娓道來的故事,至少展示了一點:在完美世界裡,每個孩子都應得到足夠的愛與尊重。布奇用他的整個逃亡路程,告訴我們應該怎樣與孩子相處。

給孩子絕對安全的保障:整個電影中,殺人越獄的殺人犯布奇唯一殺死的人是自己越獄同伴。而殺人的理由是,同伴威脅到了小男孩菲利普的安全。故事的最後,布奇也告訴菲利普:我的一生只殺過兩個人,一個人威脅了我媽媽的安全,一個人威脅了你的安全。

Ⅸ 電影《完美世界》的中文名叫什麼

完美世界》這又是一部催人眼淚的電影。完美世界,似乎是個諷刺。我們的生活中充滿著各種各樣的丑惡。殺戮,自以為是,家庭暴力等等。其實我們的要求也不高,只要大家能和睦相處,尊重對方的想發,哪怕即使對方是小孩子。讓自己的親人感受到自己的愛。電影里唯一一個聰明正常的人死了,死於周圍人的愚蠢,自大。只有孩子和海恩斯才配當主角吧,其他的人另人感到惡心。
電影以主人公越獄之後的行蹤為線索,緩緩的敘述,像主人公一樣,沒有激憤的波瀾,內心平和。平白的敘事,觀者自知。之後海恩斯死後,躺在草坪上,對著陽光,一臉的幸福。我想,只有內心平和的人,才會有這種笑容。美麗的阿拉斯加去不成了,也許天堂會是個完美的世界吧。

Ⅹ 《完美的世界》:一部歷經27年依然經典的催淚影片的魅力所在

這部上映於1993年的經典影片《完美的世界》,是一部根據真實犯罪事件改編而成的電影。許多網友看過後,都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哭的最傷心的一部電影」,我也如此。

《完美的世界》是奧斯卡最佳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徳執導的作品,《不可饒恕》、《廊橋遺夢》、《薩利機長》都是他的作品,在美國屬於大師級別的人物。 《完美的世界》是他作品中評價最高的一部。豆瓣評分9.1,好於99%的犯罪片,好於98%的劇情片。

《完美的世界》是一部堪稱教科書級別的公路電影。 講述了一個越獄逃犯布奇劫持了一個小男孩菲利普的故事。為了逃脫警方的追捕,布奇帶著菲利普開車穿梭在德克薩斯州廣袤的原野中。一路上,布奇並沒有傷害菲利普,反而對他照顧有加,兩人的關系似乎更像是父子一般。

這部影片最大的特別之處,在於把一個犯罪逃亡的故事轉換成了家庭度假。而逃犯與被劫持小孩之間的感情線更是此片的精華所在,不但管吃管住,還負責思想教育,三觀正得出奇。 觀眾的心情從恐懼的情境帶入溫情的世界,而後又引入無限的傷感中。經典電影之所以能成為經典,自然有著其與眾不同的魅力所在。今天,我將從影片中的人物性格、劇情呈現、主題思考三個部分來分析為何這部電影會成為經典之作。

《完美的世界》並沒有採用復雜的表現手法,沒有特技、沒有激烈的爆發,導演只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慢慢地陳述一個故事。故事在時間上的跨度也只有幾十個小時,但這幾十個小時,影片中人物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卻都通過不同的側面和角度展現給了廣大的觀眾。

影片中有兩個主要的人物就是菲利普和布奇,與菲利普對比,布奇的人物性格更加豐滿,導演也是通過對布奇的人物塑造來實現對影片的定位和思考。

①邪惡與善良:布奇並非是窮凶極惡的逃犯,同時擁有善良和正義的力量

邪惡與善良通常是兩個對立的特徵,卻共同體現在布奇這一個人物身上。

布奇的成功越獄,成為逃犯,這種人物角色的定位決定了在布奇的性格特徵中有著某些邪惡的力量。隨後因為被鄰居發現而挾持了小孩菲利普。逃亡的路上,布奇殺死了對菲利普有威脅的皮爾。這些舉動的背後來源於其性格中已經存在的邪惡的因素。 但是電影最大的看點就在於布奇並非是一個窮凶極惡的逃犯,他還擁有著一種善良和正義的力量。

在影片開頭,與布奇一起逃出來的同伴皮爾准備非禮菲利普的母親時,布奇趕到後一腳把皮爾踹翻,阻止了同伴對菲利普一家人的傷害,只是選擇了帶走菲利普。逃亡路上對菲利普予以了十足保護,布奇的善良並不比我們在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正義的人要差,甚至超過我們自己在應對現實生活中善良的分量。

本該代表邪惡的布奇表現出了善良又有正義感的一面,很多細節都體現出他將親情看的多麼重要。一個看似邪惡或者被認為邪惡的人,在其人性中也存在著善良的品行。

善惡是很高等的,需要很強的能力和悟性,更需要靈魂的決斷力。大部分人的一生里根本沒有善惡,也沒有需要啟動善惡的契機。在我們的人性世界中,每個人的內心其實都有著善良與邪惡兩種力量,每個人外在表現的,都只是某一種力量占優勢時的外化,而在內心深處,都隱藏著另一種力量。

②父愛與不屈:父愛對布奇和菲利普是陌生的,兩個人都在尋找他們缺失的情感

父親是影片中的一個沒有明顯凸顯但是卻隱藏的題材,布奇對父愛的感受和理解、菲利普對父愛的感受和理解,都是一個抽象的愛的概念,一種無言的愛的表達,是這部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

布奇在妓院里出身並長大,母親是個妓女,6歲時,父親離家出走,一直杳無音訊,8歲時,他為了保護母親,開槍打死了一個通緝犯。布奇的第一次殺人與母親有關,他對父親有著一種糾纏復雜的情感,布奇的童年中並沒有得到過父愛,他討厭生父卻又對其有所渴望。

但是他有一顆既堅強有溫柔的心,他越獄的目的只是想去阿拉斯加找他的爸爸,因為他爸爸給他寄來了一張明信片。爸爸在信中說,他的離開不是因為逃犯,而是找了一個很美的地方生活,希望他也能來這個美麗的地方看望自己。

菲利普同樣有一個缺失父愛的童年。正是因為如此,布奇對菲利普有著不同的感情,布奇在菲利普的身上看見了自己的童年,保護菲利普就像是保護童年時的自己。

在逃亡的路上,布奇用一個父親教育兒子的方法與菲利普交往,他教會了菲利普用槍,教會菲利普用男人的方式保護自己。還讓菲利普寫出平時想做但不被允許做的事情,他要想方設法帶菲利普去一一實現。在影片中有一段布奇將菲利普綁在車頂飛奔的片段,那是菲利普想要的時光飛船,而布奇用一種父親的方式來完成菲利普的夢想。

在我看來,影片並不是一場公路大逃亡&追擊賽,反而更像是一對父子兩人重溫舊時光。布奇在菲利普身上投射出自己的一部分,他帶給菲利普溫暖,彷彿在尋找他自己缺失的父愛。父愛是成長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它不一定是由原生家庭給與,如果落下這一課,責任、勇氣、自由意志的缺失,這些也許需要我們用盡一生來追逐。

反抗在影片中並不明顯,但是從布奇的越獄到後來代替菲利普與母親的談判,都是對於現狀的一種反抗,這種反抗與環境有關。

③尊重與信仰:信仰是一個抽象的意識概念,但是卻有著無窮的力量,指引著布奇前行

布奇是一個尊重別人的人,這種尊重體現在他阻止同伴非禮菲利普母親的環節中,也體現在後來與菲利普的交往中。

菲利普作為他的人質,擁有的卻是充足的尊重。在菲利普不自信的時候,他鼓勵菲利普。讓菲利普自己選擇自己的假名,充分地尊重菲利普的意見。在逃亡的路上,布奇三番兩次詢問菲利普的意見要不要上車,每次菲利普都選擇上車。 尊重是整部影片得以推進的重要品質。

信仰,是人心的燈,人怎樣信仰,就怎樣生活。 對於布奇來說,影片並沒有著重地表現他的信仰,在布奇的世界觀里,這個世界應該依舊是美好的,所以他才能如此對待菲利普。 也許,布奇也有一個渴望追尋完美世界的信仰,這個完美世界是父親寄給他照片里的阿拉斯加。

信仰是一個抽象的意識概念,但是卻有著無窮的力量,在信仰的世界裡前行,也許布奇最後的結局並沒有那麼哀傷,那是他追尋信仰的征途。信仰,往往是在追尋中體現價值。

正如《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說:「信仰就是相信人生中有一種東西,它比一己的生命重要得多,甚至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東西,值得為之或者必要時,也值得為之獻身。這種東西必定是高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像日月星辰一樣在我們頭頂照耀,我們相信它並且仰望它,所以成為信仰。」

如果說對人物性格的刻畫是一個個珍珠般閃光的「點」,那麼故事的線索就是將這些零散的 「點」有條理的穿在一起的「線」。 縱觀整部影片,其線索可分為 「明線」和「暗線」兩種。

①「明線」:線索不斷深入,為劇情的發展起到了指引作用

布奇和菲利浦行逃亡的路線——即警長瑞德等追蹤的路線即是「明線」。

在電影中,依靠這條警方追蹤線索,劇情一步步深入,一個個家庭躍入觀眾的視野,而家庭中長輩對孩子的粗暴對待也自然和布奇家庭所帶來的童年創傷及菲利浦的童年生活的壓抑產生不可避免的交鋒,因矛盾而引起的沖突一觸即發。

他們與農場雇傭工一家度過了愉快的夜晚,卻在即將啟程的時候被發現逃犯身份。不明真相的孩子想和布奇再玩一次游戲,卻被滿心驚恐男主人狠狠的打了。這個場景刺激了布奇,最終導致了悲劇事件的爆發。

整個故事以時間順序,以布奇和菲利浦的行進路線為明線,為劇情的發展起到了指引作用,將故事主要人物的刻畫與次要人物的出場、事件的發生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共同構成了對於故事情節的敘述。

②「暗線」:布奇與菲利浦二人的成長及受教育過程,突顯家庭與社會矛盾

影片中故事情節發展的「暗線」為布奇與菲利浦二人的成長及受教育過程。

布奇童年時代的成長及受教育過程一方面由布奇在與菲利浦的對話中透露出來,更多的則是由德州監獄的女犯罪學家薩莉在與警長瑞德分析案情的過程中以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出來的。 布奇的童年經歷與青少年成長歷程就是家庭與社會矛盾的結果,也為影片的結局做好了鋪墊。

相較而言,菲利浦的童年成長就是在布奇的指引下,在短短的幾天內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的。單親家庭,和母親一起生活,因宗教緣故,他們家從不過生日,也不過聖誕節,他從沒吃過棉糖,甚至從來都沒有進過游樂場。

後來在布奇的幫助下,實現了過萬聖節的願望,享受了「過山車」的感覺,學會了開車、並且在擔心布奇會傷害黑人農工祖孫一家人時開槍射傷了布奇, 這一切都貫穿著整個劇情的發展,使故事情節更加豐滿感人。

菲利浦的成長離不開布奇這位「通往『完美的世界』」的領路人的耐心指導。毫無疑問布奇和行為舉止和教育對年幼的菲利浦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完美的世界》看似平常的警匪片,給人留下的思考卻是久遠的,折射出單親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是令人深省的。

①缺失的父愛:父愛不足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情感障礙十分突出,容易養成膽小、意志脆弱、過於依賴別人的性格

心理學家格爾迪曾經說過: 「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獨特的力量。」

布奇越獄的目的是要到阿拉斯加尋找他的父親,開始新的生活,最後卻被誤殺,對父愛的渴望和對完美世界的追尋變成了可望而不可即的奢望。布奇過早地喪失了童年,承擔了本不屬於他的責任,這是一件多麼無奈的事。

社會學的研究表明,許多罪犯都來自父親缺席的家庭。心理學研究也表明,父親對於一個孩子的發展,特別是對於其自我認同有重要的作用。

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八歲男孩菲利普雖然也被愛包圍著,但是那是一種殘缺的愛,沒有父親的關愛和保護,性格懦弱,又被宗教信仰桎梏在沒有童年、壓制人性的世界裡。從多處鏡頭中都可以看到菲利普猶豫的眼神和不自信的舉動。

隨後布奇父親般的關愛和教誨也讓菲利普經歷了一場非同尋常的成長過程。菲利普學會了自主,學會了堅持正義,敢於承擔責任,也找回了男人應有的自信。

②殘缺的人格:理性欠缺的布奇和陰柔寡斷的菲利普都與單親家庭環境密不可分

父母在孩子成長中的缺席,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健康成長,比如說,缺乏安全感和愛。一個沒有安全感和愛的小孩,在長大之後,很可能變得自卑、敏感、脆弱,情緒極易失控。

布奇在影片中有兩次情緒失控。一次是在菲利浦的家,他不能面對菲利浦的媽媽被非禮。他不惜與為了出逃而相互利用的特里決裂,與之拳腳相加,揮戈相向。另一次情感失控是一個喜歡用巴掌教育孩子的黑人邁克,使布奇異常憤怒。

這就是因為父母的缺失,導致了布奇性格的嚴重缺陷,失去父母關愛的布奇就像一株野 草一樣瘋長,直到走上職業罪犯的道路。布奇的越獄就是他自控能力差和反社會行為的典型表現。

如果布奇學會了理性地應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能夠很好地與人溝通,也不會在好心收留他們的黑人農工邁克家裡施暴,也不會造成菲利普的誤會,開槍將他射傷。

③人性的不完美:人性里的光輝或者灰塵,都值得我們了解,努力放大正能量,不斷減小負能量對我們的干擾,盡力追求完美。

《完美的世界》很多觀眾在影片的結尾是以眼淚收場,這是一部完美的,同時也是不完美的影片。

完美之處在於,一個惡人為了保護像他自己小時候的小男孩,為了不給他壞的影響,做了很多好事和努力。兩個主角在一段出走的經歷中,獲得彼此的信任,涌動心中的善意和愛意。

不完美之處在於,這份彼此間的理解和依賴並不被外人所理解。要維系彼此的關系,必須通過傷害他人的利益去達成。最後菲利普親手開槍打布奇,故事貌似必須用這樣一種方式去結束。

影片把我們從緊張的情境帶入溫情的世界,而後又把我們引入無盡的傷感中。兩位主人都以特有的方式把對方引入「完美的世界」,當觀眾因此獲得溫情的滋潤時,一顆子彈結束了布奇的生命,對溫情的回味以及悲劇性的結局使影片在溫情的悲劇中得以升華,由此凸顯出呼喚人性的不完美這一主題。

導演就是通過這種結局的落寞,讓我們在不完美的結局面前困惑和深思。正義與善良,是兩種不同范疇的社會價值。 在不同的利益屬性之間產生沖突時,能否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來實現我們內心中不同價值力量的平衡,這是人類渴望的,但是在電影中卻是沒有實現的。

在我看來,這不僅僅一部犯罪劇情片,其中蘊藏的單親家庭孩子的成長和教育問題更是值得反思。 如果我們僅從故事內容來解讀該片,實在過於局限。因此,本文就從人物性格、劇情呈現、主題思考三個角度,由淺入深向大家展示該片的獨特魅力。

影片的最後,布奇被擊斃,菲利普被解救。逝者已逝,活著的人還要繼續追尋那個完美的世界。 這個世界是不完美的,但是我們可以給予我們在乎的人完美的愛。 歡迎關注@ 阿若姑娘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3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0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0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33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29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69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43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7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1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