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衛兵日地主女人電影
❶ 有個老電影講的是一個人趁另一個人睡著了把他手放在胸前,讓他做噩夢
1993年的電影《霧宅》,朱時茂,陳紅,宋春麗主演
❷ 周總理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
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
周恩來原藉浙江紹興,1898年3月5日生於江蘇淮安。
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國人民解放軍主要創建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元勛,是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
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他的逝世受到極廣泛的悼念。由於他一貫勤奮工作,嚴於律己,關心群眾,被稱為「人民的好總理」。他的主要著作收入《周恩來選集》。
(2)紅衛兵日地主女人電影擴展閱讀:
周恩來外交史上的八個經典幽默
2012年07月31日08:41 來源:周口日報
周恩來是公認的語言大師,凡是和周恩來交談過的人,無不為他的幽默風趣的語言魅力所折服。
1、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有一次周總理應邀訪問蘇聯。在同赫魯曉夫會晤時,周恩來批評他在全面推行修正主義政策。
狡猾的赫魯曉夫卻不正面回答,而是就當時敏感的階級出身問題對周總理進行刺激,他說:「你批評的很好,但是你應該同意,出身於工人階級的是我,而你卻是出身於資產階級。」言外之意是指總理站在資產階級立場說話。
周恩來停一會兒,平靜地回答:「是的,赫魯曉夫同志,但至少我們兩個人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我們都背叛了我們各自的階級。」
2、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是我夫人,在我家裡
一次,一個外國嘉賓問周恩來:「總理先生,你見過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嗎?」有點想嘲笑的意思,以為自己見過美女如雲,周總理不近女色不可能知道世界第一美女的名字的。周總理說:「見過!」
對方問:「是誰?在哪裡?」周總理說:「是我夫人,在我家裡。」 對方哈哈大笑:「尊夫人是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周總理說:「是的,情人眼裡出西施,在我眼裡我的夫人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女人,否則我也不會娶她。」
3、射陽就是紅太陽光芒四射
文革期間,江蘇省射陽縣的一群紅衛兵到北京上訪,周總理接待了他們。紅衛兵要求把射陽縣名字改掉,理由是「射陽」二字是含沙射影,箭射紅太陽。周總理聽他們講明來意後,哈哈大笑起來。
他們不理解總理為什麼發笑,幾隻眼睛盯著總理臉上望。總理說:射陽兩個字很好嘛,我看不用改了。你們這些小將看問題,為什麼不從積極方面去看,而從消極方面去看呢?我說「射陽」兩字很好,因為我的看法,不是箭射紅太陽,而是紅太陽光芒四射。
周總理生怕他們聽不清楚,又重復地說了一句對射陽的解釋,射陽就是紅太陽光芒四射,你們說對不對?說罷,又哈哈地大笑起來。紅衛兵代表也都笑了,因為他們對總理的講話感到心服口服,表示還是叫射陽縣好。
4、低著頭走路是我們喜歡走上坡路
美國代表團訪華時,曾有一名官員當著周總理的面說:「中國人很喜歡低著頭走路,而我們美國人卻總是抬著頭走路。」此語一出,話驚四座。周總理不慌不忙,臉帶微笑地說:「這並不奇怪。因為我們中國人喜歡走上坡路,而你們美國人喜歡走下坡路。」
5、請您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1954年,周恩來參加日內瓦會議,通知工作人員,給與會者放一部《梁山伯與祝英台》的彩色越劇片。工作人員為了使外國人能看懂中國的戲劇片,寫了15頁的說明書呈周總理審閱。
周恩來批評工作人員:「不看對象,對牛彈琴。」工作人員不服氣地說:「給洋人看這種電影,那才是對牛彈琴呢!」
周恩來說,「你要用十幾頁的說明書去彈,那是亂彈,我給你換個彈法吧,你只要在請柬上寫一句話:請您欣賞一部彩色歌劇電影,中國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就行了。」電影放映後,觀眾們看得如痴如醉,不時爆發出陣陣掌聲。
6、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
50年代初,有一次周總理在中南海勤政殿設宴招待外賓。客人們對中國菜的花樣之繁多,風味之獨特,味道之鮮美都贊不絕口。這時,上來一道湯菜,湯里的冬筍、蘑菇、紅菜、荸薺等都雕刻成各種圖案,色、香、味俱佳。
然而,冬筍片是按照民族圖案刻的,在湯里一翻身恰巧變成了法西斯的標志。貴客見此,不禁大驚失色,忙向周總理請教。
周總理也感到十分突然,但他隨即泰然自若地解釋道:「這不是法西斯的標志!這是我們中國傳統中的一種圖案,念『萬』,象徵『福壽綿長』,是對客人的良好祝願!」接著他又風趣地說:「就算是法西斯標志也沒有關系嘛!我們大家一起來消滅法西斯,把它吃掉!」
賓主哈哈大笑,氣氛更加熱烈,這道湯也被客人們喝得精光。
7、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
長沙馬王堆漢墓發現不腐女屍引起世界轟動。
基辛格博士秘密訪華時曾向周總理提出一個要求:「尊敬的總理閣下,貴國馬王堆一號漢墓的發掘成果震驚世界,那具女屍確是世界上少有的珍寶啊!本人受我國科學界知名人士的委託,想用一種地球上沒有的物質來換取一些女屍周圍的木炭,不知貴國願意否?」
周總理聽後,隨口問道:「國務卿閣下,不知貴國政府將用什麼來交換?」基辛格說:「月土,就是我國宇宙飛船從月球上帶回的泥土,這應算是地球上沒有的東西吧!」
周總理聽後哈哈一笑說:「我以為是什麼,原來是我們祖宗腳下的東西。」基辛格聽後一驚,疑惑地問道:「怎麼?你們早有人上了月球,什麼時候?為什麼不公布?」
周總理笑了笑,用手指著茶幾上的一尊嫦娥奔月的牙雕,認真地對基辛格說:「我們怎麼沒公布?早在5000多年前,我們就有一位嫦娥飛上了月亮,在月亮上建起了廣寒宮住下了,不信,我們還要派人去看她呢!怎麼,這些我國婦孺皆知的事情,你這個中國通還不知道?」
周總理機智而又幽默的回答,讓博學多識的基辛格博士笑了。
8、國家的銀行存款是 18元8角8分
富裕的歐洲人,輕視我們國家資源少,底子薄,人窮,笑話周總理地問:「總理先生,請問中國有多少錢,才能保證每個人吃上飯吃上肉穿上衣?」
面對這挖苦的話,周總理是這樣說的:「我們新中國用的是人民幣,國家的銀行存款是 18元8角8分。」
當時,我們國家的錢面值只有 1分 、1角、1元、 10元、 2分、 2角、 2元、 5分、 5角、 5元,加起來正好是18元8角8分,經典幽默的回答令提問者汗顏。
❸ 文革時期被盜的墓有哪些
文革時期被盜的墓有以下這些:
1、炎帝陵主殿被焚,陵墓被挖。焚骨揚灰。
2、造字者倉頡的墓園被毀,改造成了「烈士陵園」。
3、山西舜帝陵被毀,墓冢掛上了大喇叭。
4、浙江紹興會稽山的大禹廟被拆毀,高大的大禹塑像被砸爛,頭顱齊頸部截斷,放在平板車上遊街示眾。
5、世界佛教第一至寶,佛祖釋尊在世時親自開光的三聖像之一八歲等身像被搗毀面目。
6、孔子的墳墓被鏟平,挖掘,「大成至聖先師文宣王」的大碑被砸得粉碎!廟碑被砸碎了,孔廟中的泥胎塑像被搗毀。孔子的七十六代孫令貽的墳墓被掘開。
7、和縣烏江畔項羽的霸王廟、虞姬廟和虞姬墓,香火延續兩千年,「橫掃」之後,廟、墓皆被砸成一片廢墟。「文革」後去霸王廟的憑吊者,見到的只是半埋在土裡半露在地上的石獅子。
8、在橫掃一切的風暴中,霍去病的霍陵也遭了殃,香燭、簽筒被打爛之外,霍去病的塑像也毀於一旦。
9、頤和園佛香閣被砸,大佛被毀。
10、王陽明文廟和王文成公祠兩組建築包括王陽明的塑像,全部在「文革」中被平毀無遺。
11、古城太原的新任市委書記三把火,第一把是砸廟宇,全市一百九十處廟宇古跡,除十幾處可保留外,通通毀掉。他一聲令下,一百多處古跡在一天之內全部毀掉。山西省博物館館長聞訊趕到芳林寺,只撿回一包泥塑人頭。
12、醫聖張仲景的塑像被搗毀,墓亭、石碑被砸爛,「張仲景紀念館」的展覽品也被洗劫一空。「醫聖祠」已不復存在。
13、河南南陽諸葛亮的「諸葛草廬」(又名武侯祠)的「千古人龍」、「漢昭烈皇帝三顧處」、「文韜武略」三道石坊及人物塑像、祠存明成化年間塑造的十八尊琉璃羅漢全部被搗毀,殿宇飾物被砸掉,珍藏的清康熙《龍崗志》、《忠武志》木刻文版被焚燒。
14、漢中勉縣「古定軍山」石碑,也因諸葛亮是個「地主分子」而被砸毀。
15、書聖王羲之的陵墓及佔地二十畝的金庭觀幾乎全部被毀,只剩下右軍祠前幾株千年古柏陪伴書聖失去了居所的亡魂。
16、文成公主當年親自主持塑造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二人的塑像(安放覺拉寺),被搗毀。
17、合肥人代代保護、年年祭掃的「包青天」墓,也毀於一旦。
18、河南湯陰縣中學生將岳飛等人的塑像、銅像,秦檜等「五奸黨」的鐵跪像,連同歷代傳下的碑刻「橫掃」殆盡。
19、杭州革命青年砸了岳廟,連岳飛的墳也刨了個底朝天。岳武穆被焚骨揚灰。
20、阿拉騰甘得利草原上的成吉思汗陵園被砸了個稀爛。
21、朱元璋巨大的皇陵石碑被拉倒;石人石馬被炸葯炸得缺胳膊少腿;皇城也拆得一干二凈。
22、海南島的天涯海角,明代名臣海瑞的墳被砸掉,一代清官的遺骨被挖出遊街示眾。
23、湖北江陵名相張居正的墓被紅衛兵砸毀。焚骨。
24、北京城內的袁崇煥的墳被夷成了平地。
25、黎平故里安葬的是明末名臣何騰蛟,他的祠堂中的佛像被掃了個一干二凈,而且把黎平人最引以為榮的何騰蛟的墓給挖了。
26、吳承恩的故居在江蘇淮安縣河下鎮打銅巷。他的故居不大,三進院落,南為客廳,中為書齋,北為卧室。幾百年來,曾有無數景仰他的人來此憑吊此故居和他
的墓。可是「文革」時《西遊記》成為「封、資、修」(封建主義、資本主義、修正主義)里的「封」,吳氏故居也就「被毀為一片廢墟」。
27、紅衛兵掘開蒲松齡的墳,教書匠蒲松齡真窮,墓里除了手中一管旱煙筒、頭下一迭書外,只有四枚私章。他們對蒲氏私章不屑一顧,棄之於野。屍體被搗毀。
28、建於1959年的吳敬梓紀念館在「文革」中被鏟平。
29、山東冠縣中學紅衛兵在老師帶領下,砸開千古義丐武訓的墓。掘出其遺骨,抬去遊街,當眾批判後焚燒成灰。
30、張之洞的墳被刨開。張是個清官,墓里沒一點珍寶,紅衛兵將張氏夫婦尚未腐爛的屍體吊在樹上。張氏後人不敢收屍,任屍體吊在樹上月余,直到被狗吃掉。
31、北京郊區的恩濟庄埋有同治、光緒兩朝的宮廷大總管李蓮英的墓,鑿開的墓穴里,只有頭骨,不見屍骸,衣袍內滿是珠寶,後不知所蹤。
32、河南安陽縣明趙簡王朱高燧的墓被挖毀。
33、黑龍江黑河縣有座「將軍墳」,因為屬於「帝王將相」,也遭到嚴重的破壞。
34、宋代詩人林和靖的墓也在被毀之列。
35、清末章太炎、徐錫麟、秋瑾,乃至「楊乃武與小白菜」冤案中的楊乃武的墓,都在「橫掃一切牛鬼蛇神」的口號聲中做了犧牲品。
❹ 梁曉聲代表作有哪些
梁曉聲代表作有:《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父親》、《雪城》、《一個紅衛兵的自白》、《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等。列舉五個如下:
1、《今夜有暴風雪》
《今夜有暴風雪》是梁曉聲著的中篇小說 ,獲全國優秀小說獎。作品在粗獷、濃烈、嚴峻的氣氛里,通過對知青生活、命運、成長、斗爭的具體描繪,刻畫了曹鐵強、劉邁克、裴曉雲等令人肅然起敬的知青形象,熱情謳歌了他們墾荒戍邊、建設邊疆的生活戰斗風貌以及崇高的獻身精神。
整個作品氣勢雄渾、沉鬱悲壯,英雄主義和浪漫主義氣息濃郁,被視為「知青小說」里程碑式的作品。1984年獲全國最佳中篇小說獎,是幾十萬北大荒知青生活的一個縮影,曾感動了無數讀者。同時還有同名電影《今夜有暴風雪》。
2、《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是1985年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曉聲。小說集中描寫了屯墾「滿蓋荒原」的男女知青——李曉燕、王志剛、「我」及其妹妹梁珊珊壯烈的行動,豐富的情感,美好而辛酸的愛情,以及因愛情而引起的同性間的糾葛。其中寫得頗有特色的是李曉燕和王志剛。
3、《雪城》
《雪城》是梁曉聲著的一部經典長篇小說。是一部典型的現實主義作品,曾被改編成電視連續劇熱映。本書是「中國當代名家長篇小說代表作」之一,也是梁曉聲的長篇代表作之一。
《雪城》以電視連續劇的形式通過大眾媒體,走向了千家萬戶,尤其是劉歡激情演唱的主題歌更是傳遍大江南北,使梁曉聲的聲譽達到了頂峰。
4、《一個紅衛兵的自白》
《一個紅衛兵的自白》是2009年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梁曉聲。本書通過一個紅衛兵自己的自白,從一定程度上再現了那一段傷心,痛苦,荒唐的歷史。
《一個紅衛兵的自白》內容簡介:七戶大雜院,四月十六日的《北京日報》,批判「三家村」,站毛主席一邊,人民群眾,人變「鬼」,紅五類、紅袖標、紅衛兵,大黃樓批鬥,批鬥父親,三十元錢,美麗的囚徒,卧軌,進京火車,到了北京,見到毛主席,離開四川,張珊和姚舞,我回家了,家非家,「炮轟派」滅亡。
5、《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
《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是於1997年12月由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梁曉聲。該書主要對中國社會各個階層進行分析。
《中國社會各階層分析》經濟日報出版社版,在生產力發達而先進的時代,一無所有的人必是少數。這樣的時代,經以往任何時代,都更加明白有責任,有義務,有使命關懷和體恤一無所有的人們的存在。最重要的是,它有能力,因為有能力漸漸富有經驗。
由階級而細分為階層的社會不再發生階級斗爭。對於中國而言,生產力正在擺脫落後,經濟基礎正在擺脫虛弱,商業時代正方興未艾地孕熟著,階級正日愈加快地分劃為階層……故曰階層分析,而非階級分析。
❺ 與「沉浮」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1、隨波逐流
讀音:suí bō zhú liú
釋義: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2、與世沉浮
讀音:yú shì chén fú
釋義:隨大流,大家怎樣,自己也怎樣。
3、載沉載浮
讀音:zài chén zài fú
釋義:在水中上下沉浮。
4、沉浮俯仰
讀音:chén fú fǔ yǎng
釋義:形容人、事物、時勢的盛衰。
5、浮瓜沉李
讀音:fú guā chén lǐ
釋義:吃在冷水裡浸過的瓜果。形容暑天消夏的生活。
❻ 《槐樹》長篇鬼故事是誰寫的
《槐樹》長篇鬼故事沒有作者的記載。
槐樹得內容:
對於我們這個世界,人類的認識是膚淺的。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看清這個世界,就好象我們不能隔著活人的皮肉去看清他的骨骼一樣。
所以,在你我無法感知的四周,總會發生一些靈異難解的事情,如同在燭火盡頭黑暗處的眼睛,無聲凝視著我們。
南坪85號是一棟師范學院的家屬樓。該樓於五十年代中期建成,木質大梁,一磚到底,分上下兩層,每層四戶。樓前有一棵碩大的槐樹伸展著,遮天閉日,幾乎阻擋了整棟樓的光線。
南坪85號中最早的住戶是師范學院的校長系主任以及黨委書記們。隨著時代的變遷,住房條件的改善,校長書記們分批搬出了這棟破舊的老樓。取而代之的住戶都是一些地位不高的教職員工和新分來的青年教師。
樓上203室從六十年代中期就一直空著,即使在師范學院住房最緊張的時候也是空著,沒有人敢住。
據說,這套一室兩廳的房子是凶宅。
如果要解釋許多匪夷所思的事情,我想,我們必須從203室的過去講起。
這間203室最早的主人叫鄭作維,曾任師范學院的生物系。五十年代中期這棟樓建成後,鄭作維和校長書記們一同搬了進來,在203室一住就是十多年。
據說,樓前那棵大槐樹就是鄭作維剛搬來時栽種的。
後來在如火如荼的文化大革命中,地主家庭出身鄭作維受到殘酷的折磨,精神幾近崩潰。在一次批鬥會上,他的左眼被紅衛兵們揮舞的皮帶扣打瞎了。
這位對革命忠心耿耿的可憐人悲憤與傷痛之餘,終於失去了繼續活著的勇氣。第二天晚上從醫院爬回家後,就在飯菜里撒下了事先備好的砒霜。
一家四口,連老婆帶一兒一女,不到幾分鍾時間,全家共赴黃泉。
一周之後,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的革命小將們踹開203室的房門,才終於發現這一家四口橫死的屍體。由於當時天氣炎熱,每具屍體上都長出了斑駁的屍斑,情形相當可怖。
鄭作維的老婆和女兒都倒閉在飯桌旁,22歲的兒子鄭浩倒在門邊。看得出鄭浩在臨死前想爬出203室,從他伸出的手以及地上的血跡可以推斷,在死亡前他曾做過非常慘烈的掙扎。
鄭作維的屍體倒在北邊的窗戶下。他的臉上浮著一種奇怪的笑容,鼻孔和嘴巴里都滲出血跡,僅存的一隻右眼凝望著窗外那棵他親手栽種的大槐樹。
在公安機關對現場作出自殺的判斷後,一家四口的屍體就被師范學院的革委會領導出面送進了醫院進行屍檢……
接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伴著文化大革命人人自危的心理,這幕慘劇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文革後期,師范學院各部門逐漸恢復了正常工作。住房分配小組把這套空了幾年的203室分給了一位姓鄧的青年教師。這位鄧老師年齡已經不小了,急著要房子結婚,所以並沒在意這棟房子里曾死過人。
婚禮順利舉行。到了夜晚,在鬧新房的朋友們散去之後,小兩口寬衣上床,剛要開始羞澀的親密時就聽見幾聲怪笑。笑聲清晰明亮,彷彿夾雜著些許傷感的味道,猛然聽來竟很難分清是到底笑還是哭。
起先鄧老師還以為是朋友們在跟自己開玩笑,並沒有理會。
可是笑聲一直不斷,有時候還夾雜著幾聲女人的啼哭。再加上窗外隨風擺動的槐樹枝葉,在寂靜的夜晚就顯得出奇的恐怖。
鄧老師終於明白這棟房子真的在鬧鬼。於是,他連夜就搬出了203 室。
可是,恐怖的悲劇並沒有因為他的離開而結束。
十個月後,鄧老師的新婚愛人難產,在送往醫院的路上就死了。到醫院大夫們剖開孕婦的肚子,發現了一個早已死去多時的怪胎。
這個胎兒沒有眼睛,鼻子上面是一個又大又軟的額頭。
有個好奇的大夫用手術刀輕輕劃開了死嬰的畸形額頭,發現死嬰的頭顱里竟然沒有長腦子,卻長了密密麻麻幾百個眼睛。
怪胎的事很快就被傳開。處在喪妻之痛中的鄧老師不久也調走了。
在一連串怪異神秘之後,已沒有人再敢住進203室了。這套房子就這么一直空著,直到日歷被翻到一九八七年。 2 槐樹 (故事太恐怖,請在白天閱讀)
八十年代後期是一個全國性的住房緊張時段。師范學院的很多青年教師員工因為沒有分到房子,或者遲遲不能結婚,或者祖孫幾代人被迫擠在十來平米的簡易棚屋裡。
學院負責分房的領導焦頭爛額,情急之下又想起南坪85號這套空了十多年的203室。
這次分到203室的是一位新調來的研究生。剛來單位就能分到一室兩廳的房子,研究生很是興奮。他懷著鑽研科學的誠懇態度想把房子粉刷一新。
在粉刷過程中,研究生奇怪的發現,明明剛剛粉刷過的雪白牆壁上不知怎麼總會冒出一些血點。他把這里的血斑抹白之後,那裡又會出現新的血斑,就像有人在故意開玩笑似的。
恰好這時候研究生的哥哥和嫂子抱著快三歲的小侄子來看他。小侄子一進203室就指著北窗戶底下驚恐地大哭起來,彷彿看到了什麼可怕的東西。研究生和哥哥尋聲去看時,看到的只是雪白的牆壁,窗外依舊搖曳著沙沙做響的槐樹,什麼怪異也沒有。
研究生的嫂子是個有些迷信的山裡人。她曾聽老輩人講過,不到四歲大的小孩子能夠看到一些大人們都看不到的東西,也就是能看到那些許多肉眼凡胎看不見的東西。所以一看到孩子被嚇哭,她立刻明白在這套長期空著的203室里,一定有一些不幹凈的東西,而且此刻就坐在北窗戶的下面。
最後,在嫂子的力勸下,研究生還是退掉了這套房子。
不久之後,有朋友的聯系幫助,研究生辭去了師范學院的工作,南下闖深圳去了。
203室就這樣繼續空著。
在生活的嘈雜和煩亂中,兇猛和詭異總是容易從人們的注意中淡出。誰也不會永遠警惕著空空的203室。周圍的住戶來來往往進進出出,誰家都沒有出過怪事。對於師范學院的人們來說,只有在茶餘飯後或者嚇唬小孩子時才會有人拿出203室的故事,內容也在誇張和捏造中漸漸忽略了真實。
魯迅說:時間永是流逝,街市依舊太平。
二OO二年四月五日,星期五。清明節。
王娟早早就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在辦公室里其他人還在忙碌時,她卻已一隻手輕輕撫著茶杯,一隻手握著滑鼠,在網路中隨心游盪。
MP3播放器中流動著舒緩的蘇格蘭音樂。風笛在悠揚婉轉的情緒中彌漫著悲傷。
看完乃綱的帖子《精神力量》,王娟揉著眼睛開始收拾東西。下班時間快到了,對於像她這樣的22歲年輕女孩來說,每個周五的下班就意味著一段瘋狂浪漫的周末將要開始了。至於什麼精神力量不精神力量,她更在乎今天晚上會和誰一起約會。
王娟長得不算漂亮,但是年輕女孩特有的嬌嫩總是使她魅力無窮光彩照人。她明白自己正處於一個女人最鮮艷的年齡,所以她總是保持著健康的微笑,然後羞澀的等待愛情。
她心目中的白馬王子是什麼樣的,她自己並不清楚。男人嘛,最重要的是感覺。如果愛情來了,無論對方是誰她都會全力以赴。
當然,最好也要帥一點,酷一點,就像劉德華和謝廷鋒。
這時候,她的QQ上有個頭像在跳動。
頭像是一個獨眼海盜,叫做花落無聲。
花落無聲說:「嗨,漂亮女孩,你好。」
❼ 求末代皇帝電影劇情簡介,要按電影中年份分段的劇情簡介
《末代皇帝》網路網盤高清資源免費在線觀看
鏈接:
1、1908年,光緒帝駕崩,慈禧選擇三歲的溥儀做為繼任皇帝,在香煙繚繞的坤寧宮內,即將咽氣的慈禧接見了溥儀,告訴他要即日登基,第二日她便在儀鸞殿去世。2、1912年,三歲登基當了宣統皇帝。辛亥革命後被廢除。幾經輾轉後他變成了日本軍國主義扶持上台的「傀儡」。3、1945年,偽滿洲國皇帝溥儀,被日本關東軍挾持准備去日本。在沈陽東塔機場候機時,被空降的蘇聯紅軍逮捕。
❽ 中北大學什麼在1977被停辦
1966年
3月2日 學院決定將基礎部給12專業開課的部分教師,暫調121教研室進行改革教學組織的試點工作。由專業課、基礎課教師共同組成專業改革小組。
5月4日 本學期教材課前到手率98%。在全部開出的52門課程中,選用國家統編教材25種,兄弟院校交流講義5種,其餘為自編教材。
5月8日 國防科委批復學院擴建規劃,學院規模從2500人增至3500人,建築總面積12萬m2,其中:新增39971 m2。
6月4日 院黨委代理書記厲瑞康向全體黨團員和學生會幹部,傳達了中共中央書記處關於開展「文化大革命」內外有別的8條指示和中共山西省委第一書記衛恆的指示。
6月6日 三系部分學生貼出第一張炮轟院黨委的大字報。廣大師生群起反擊,從此,太機院內全面爆發了「文化大革命」。根據學生的強烈要求,院黨委作出可以停課的決定。
7月7日 厲瑞康代理書記在全院黨團員大會上,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北大」事件的通報,要求在院黨委領導下有秩序的開展運動。
8月1日 院黨委召開全院師生員工代表大會,醞釀成立院「文革」委員會。會上對院黨政主要負責人是否參加籌委會發生了意見分歧,爭論非常激烈,8月3日達到高潮,在未取得一致意見的情況下而休會。之後代表投票選出了「文革」籌委會,全面領導學院的「文化大革命」運動。
8月13日 三系部分65級學生,游鬥了系行政主要負責人及一批黨政一般幹部。從此,院內掀起游斗熱,很多幹部和教師被掛牌遊街。
8月18日 「紅衛兵」組織相繼成立。
9月中旬 「紅衛兵」抄家成風,許多幹部和教師的家被抄,財產被搶。「文革」籌委會舉辦展覽,因管理混亂,抄來的金銀財寶貴重物品丟失嚴重,損失1萬元以上。
9月中旬 四系教師李流泉,被「紅衛兵」以「漏網地主」的罪名往原籍江西遣送途中病故。
9月15日 全院絕大多數師生在天安門廣場先後受到毛主席的檢閱。為此,「大串連」掀起高潮,部分師生徒步到延安等地參觀訪問。
11月中旬 批判「資產階級反動路線」,「文革」籌委會被沖散。院內形成以「東方紅」、「東方」為一方,以「紅旗」「紅峰」為另一方的兩大派群眾組織。
1967年
1月1日 「紅旗」群眾組織在主要負責人帶領下,沖入黨委機要室「造反」,搶走許多機密材料。
1月12日 「太機第四野戰軍」(簡稱四野),參加了「山西省革命造反總指揮部」奪山西省黨政大權。
1月17日 三系「紅色革命造反團」聯合「東方紅」、「東風」等群眾組織奪了太機黨政大權,成立起「革命造反總部」。
1月27日 太機「紅旗」聯合太機「四野」及校外群眾組織,進行了2次奪權。奪權之後,「東方紅」、「東風」被摧垮,「革命造反總部」也隨之瓦解,學院的大批幹部和教師被打入「勞改隊」,進行強迫勞動。
2月 8731部隊、後字495部隊進院支左。
3月31日 學院成立了以王文超(學生)為主任的革命委員會。同時成立了黨的核心小組,白子英任組長。
革委會成立後,保衛部對4名院級領導實行管制,限制人身自由,兩名院黨政主要領導被關入「牛棚」達半年之久,並經常遭受毒打和進行人身侮辱。全員組織「勞改隊」,先後有幾十名教師、幹部被強迫勞動,進行批鬥,較前更加嚴重。
4月14日 由於對社會問題的意見分歧,學院重新分成以「四野」、「華野」、「鋼刀」等為一方,以「紅旗」、「造反團」等為一方的兩大派。他們都打著革命委員會的旗號,進行活動,內戰不休。
7月 兩大派組成院畢業生分配委員會,開始對66屆畢業生進行分配。
10月29日 「華野」少數人在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劉河清唆使下,搶劫五台山佛寺。
12月20日 由於丁磊來太機,引起「造反團」與「四野」沖突。「四野」武裝攻打「造反團」大樓,武鬥中「四野」叢大有開槍打死「造反團」的張新生(附中學生)。
12月21日 太機「四野」主要負責人韓寶山策劃,搶了學院「121」陳列室各種武器700餘支。
1968年
5月8日 太機「四野」參與太鋼武鬥,在武鬥中學生庄德釗、蔡玉生喪命。
11月23日 何源海副院長在莫須有罪名下慘遭毒打,被管押了3年零10個月之久。
1969年
2月 8731部隊軍宣隊撤離前夕,朱福田等人再一次策劃並組織武裝小分隊,搶了「121」陳列室的武器。
7月25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313部隊軍宣隊進駐學院,牛世禮任隊長,雷樹槐任指導員。
7月30日 在軍宣隊的領導下,開展了落實「七·二三」布告,制止武鬥、拆除武鬥工事、收繳武器、實現革命大聯合等活動。
1970年
1月29日 根據國務院、中央軍委決定,太原機械學院由國防科委劃歸五機部領導。
2月26日 在軍宣隊的領導下,開展了「一打三反」和清理階級隊伍。在運動中許多教師和幹部以及一部分學生慘遭批鬥,教師呂永臣、雷佔英被錯捕入獄。老教師季昌炎、工人溫增祥被迫致死。
6月 學院在山西洪洞縣開辦農場,大批教職工被送去勞動。
7月1日 五機部軍管會決定:太原機械學院停辦改為國營紅旗光學儀器廠,代號五四一八廠。原太原機械學院的教師,除少數留工廠外,一部分調北京工業學院、華東工程學院。另一部分流散。教學設備儀器被工廠和有關單位分調;教學圖書資料也被瓜分(後經蘭珊等同志努力改為山西省國防工辦圖書館才倖免全毀)。
尚存的200多名教師和幹部編為幹部待調連,後又轉到太原工業學校代管,直到回復太機,長達12年之久。
1977年
8月18日 教育部發出通知,根據國務院領導同志批示,同意以太原機械學院保留下來的部分教師和幹部、儀器設備、圖書資料等,在太原市迎新街重建太原機械學院。
12月14日 根據教育部1977年普通高等學校增設基礎課師資班追加招生計劃的通知,經五機部同意,學院錄取了20名數學師資班本科學生。
❾ 傅雷的一生是怎麼樣的最後傅雷是怎麼死的
生平
1908年4月7日,傅雷生於中國江蘇省南匯縣傅家宅(今上海市浦東新區航頭鎮王樓村五組)。1912年時其父傅鵬飛因冤獄病故,由母親撫養成人。1920年(12歲)考入上海南洋公學附屬小學,次年考入上海徐匯公學,1924年因批評宗教而被開除,同年考入上海大同大學附屬中學。
1925年參加五卅運動,1926年,參加反學閥運動。秋後考入上海持志大學讀一年級。1928年,傅雷留學法國巴黎大學,學習藝術理論。開始受羅曼·羅蘭影響,熱愛音樂。
1931年,傅雷回國任教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現南京藝術學院),任校辦公室主任,兼教美術史及法文,致力於法國文學的翻譯與介紹工作。次年與龐薰琹和倪貽德結成「決瀾社」。中日戰爭時期,留在上海,此後參加中國民主促進會,曾發表親美言論。抗戰期間,他也曾應滕固之邀在遷往昆明的國立藝專短期任教,後離職。
吳冠中對此有一番解釋:「這時候,滕固校長宣布,請來了傅雷先生當教務長,大家感到十分欣喜,因為都對傅雷很崇敬。
1949年之後,曾任上海市政協委員、中國作協上海分會理事及書記處書記等職。傅雷學養精深,對美術及音樂理論與欣賞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詣。
1949年6月,傅雷攜眷前往香港,長子傅聰獨留昆明讀書。不久回京轉滬,鑽進書齋繼續他的翻譯事業。
20世紀50年代前期,傅雷重譯《高老頭》《約翰・克利斯朵夫》。並新譯出版巴爾扎克的《貝姨》《邦斯舅舅》等作品,梅里美的《嘉爾曼》《高龍巴》,伏爾泰的《老實人》《天真漢》《查第格》及一些短篇文學作品。
1954年,傅雷之子傅聰留學波蘭 ,《傅雷家書》出自這一時期傅雷與其子的書信來往中。
1957年3月,傅雷應邀出席中共中央宣傳工作會議。爾後在《文匯報》上相繼發表文章,提出改進黨群關系的意見。隨即,鳴放整風轉入「反右」。
1958年他被扣上「右派」帽子,1961年9月30日得以平反。這期間他翻譯了巴爾扎克的《賽查皮羅多盛衰記》《攪水女人》《都爾的本堂神甫》《比哀蘭德》《幻滅》,再次修改《高老頭》,正式翻譯泰納的《藝術哲學》。
1959年10月1日,在周恩來、陳毅關懷下,傅雷給波蘭畢業、遠在英國的兒子傅聰寫去中斷聯系兩年後的第一封家書。
1966年8月底,文革初期,傅雷遭到紅衛兵抄家,受到連續四天三夜批鬥,罰跪、戴高帽等各種形式的凌辱,被搜出所謂「反黨罪證」。
1966年9月3日上午,女傭周菊娣發現傅雷夫婦已在江蘇路284路5號住所「疾風迅雨樓」雙雙自殺身亡,傅雷系吞服巨量毒葯,在躺椅上自殺,享年58歲,夫人朱梅馥系在窗框上自縊而亡。
(9)紅衛兵日地主女人電影擴展閱讀:
成就
傅雷的譯作多為法國文豪巴爾扎克和羅曼·羅蘭的名著。15卷《傅雷譯文集》,共五百多萬字,是中國翻譯史上空前的巨著。此外,傅雷還是一位傑出的美術批評家。24歲的他就譯出了《羅丹藝術論》這樣不朽的名著。
26歲的傅雷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講課時,寫出了《世界美術名作二十講》,文章不僅分析了一些繪畫、雕塑名作,更觸及了哲學、文學、音樂、社會經濟和歷史背景等等,足見其知識之淵博,多藝兼通。在《貝多芬傳》里,傅雷以一位音樂鑒賞家的角度用「自己的筆與貝多芬心靈相通,在與命運的搏鬥中彼此呼應」。
其翻譯的作品強調「神似」,即「翻譯應當像臨畫一樣,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認為「理想的譯文彷彿是原作者的中文寫作」,並要求文字「譯文必須為純粹的中文,無生硬拗口的毛病」。
(此即翻譯三原則:「信」、「達」、「雅」,也就是「讓閱讀者信服」、「文筆要練達而流暢」和「字句要通俗而文雅,但忌粗俗之字句」。)
❿ 三體中紅色聯合和四二八兵團都是什麼組織二者有什麼關系
「紅色聯合」和「四二八軍團」都是虛構的當時紅衛兵時期的不同派系,具根據歷史記載,並沒有這2個派系,因為《三體》畢竟只是小說,如果點名真實的派系,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根據當時的時代和描寫和劇情,能推斷出一出場的「紅色聯合」與「四二八兵團」的爭斗,就是現實世界中清華存在「井岡山兵團」與「四一四兵團」的斗爭。
擴展材料
紅衛兵是指「文化大革命」中,大、中學生成立的群眾組織,也指其成員。1966年5月29日,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成立了第一個紅衛兵組織,此後迅速遍及全國。是文化大革命時期在極「左」思潮支配下產生的以青少年為主體的一種群眾性組織。
廣義的紅衛兵泛指將自己繫上紅色袖標的各種民間團體,包括工人、農民、軍事院校的學員和機關、文藝團體的從業者等,狹義的紅衛兵則是指大學和中學里青年學生所自發組成學生團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