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電影戰爭之刀失明女孩
1. 找一部關於二戰的電影
英文名: The Last Bullet
中文名: 烈血軍魂/最後的子彈
劇情介紹
故事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太平洋戰場一個澳大利亞狙擊手和一個日本狙擊手之間的生死較量。
澳軍在婆羅州受到日軍瘋狂自殺式襲擊,經過連番激戰,雙方皆傷亡殆盡,只有一名年輕的澳大利亞士兵史丹利和日軍頭號狙擊手山川僥幸生存,但兩個狙擊手為了家仇國恨,旋即又展開一場比槍法,比耐力,比心理的困獸之戰。
最後,大家精疲力盡,每人只剩下一發子彈,究竟誰會取得最後勝利,戰爭帶來的傷害又會否就此平伏下來?
就在山川搶佔先機瞄準史丹利足以使其一槍斃命的時候,一個天真無邪的當地小女孩出現在戰場上,她根本不知道身邊發生了什麼事,走向前方她一無所知的雷區,再走幾步就會踩上地雷,山川的心理斗爭極其激烈,陷入巨大的矛盾:這最後一發子彈究竟是射向敵人的身體,還是打爆那顆地雷而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呢?
最後,人性終於戰勝了戰爭,山川一槍打爆了那顆地雷,小女孩逃過了一劫。
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子彈,無法繼續完成任務,山川拔出刀向自己脖子割去,史丹利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驚呆了,剎那間對山川敬意油然而生,沖上去奪下了他手中的刀……
多年以後一次紀念會上,兩個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又見面了。
2. 二戰題材電影女主角是小女孩利塞爾
偷書賊 The Book Thief (2013)
又名: 竊書賊
1939年的德國,9歲的小女孩莉賽爾和弟弟被迫送往慕尼黑遠郊的寄養家庭。6歲的弟弟不幸死在了路途中。在冷清的葬禮後,莉賽爾意外得到她的第一本書《掘墓人手冊》。
這將是14本給她帶來無限安慰的書之一。她是個孤苦的孩子,父親被打上了共產主義者的烙印,被納粹帶走了;母親隨後也失蹤了。在彈奏手風琴的養父的幫助下,她學會了閱讀。盡管生活艱苦,她卻發現了一個比食物更難以抗拒的東西——書。她忍不住開始偷書。莉賽爾,這個被死神稱為「偷書賊」的可憐女孩,在戰亂的德國努力地生存著,並不可思議地幫助了周圍同樣承受苦難的人。
3. 求一個關於二戰題材的電影名字
英文名: The Last Bullet
中文名: 烈血軍魂 | 最後的子彈
導 演: ( Michael Pattinson )
主 演: ( Jason Donovan) (井川比佐志 Koji Tamaki) ( Daniel Rigney) (室田日出男 Kazuhiro Muroyama) (羅伯特·泰勒 Robert Taylor) ( Stephen Hall)
上 映: 1995年
故事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太平洋戰場一個澳大利亞狙擊手和一個日本狙擊手之間的生死較量。
澳軍在婆羅州受到日軍瘋狂自殺式襲擊,經過連番激戰,雙方皆傷亡殆盡,只有一名年輕的澳大利亞士兵史丹利和日軍頭號狙擊手山川僥幸生存,但兩個狙擊手為了家仇國恨,旋即又展開一場比槍法,比耐力,比心理的困獸之戰。
最後,大家精疲力盡,每人只剩下一發子彈,究竟誰會取得最後勝利,戰爭帶來的傷害又會否就此平伏下來?
就在山川搶佔先機瞄準史丹利足以使其一槍斃命的時候,一個天真無邪的當地小女孩出現在戰場上,她根本不知道身邊發生了什麼事,走向前方她一無所知的雷區,再走幾步就會踩上地雷,山川的心理斗爭極其激烈,陷入巨大的矛盾:這最後一發子彈究竟是射向敵人的身體,還是打爆那顆地雷而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呢?
最後,人性終於戰勝了戰爭,山川一槍打爆了那顆地雷,小女孩逃過了一劫。
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子彈,無法繼續完成任務,山川拔出刀向自己脖子割去,史丹利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驚呆了,剎那間對山川敬意油然而生,沖上去奪下了他手中的刀……
多年以後一次紀念會上,兩個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又見面了。
4. 查找一部看過的電影(為二戰戰爭片)的名字
那是澳大利亞1995年拍的電視電影<烈血軍魂>
烈血軍魂 Last Bullet, The (1995)
導 演: Michael Pattinson
主 演: Hajime Atsuta Andrew Best Jennifer Blocksidge Jonathon Brooks Venessa Bugler Beth Champion Jason Donovan Brad Dyson
上 映: 1995年00月00日
地 區: 澳大利亞
對 白: 英語
評 分: 7.2/10( 74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時 長: 90 分鍾
類 型: 劇情 動作 戰爭
分 級:
劇情簡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久,澳軍在婆羅州受到日軍瘋狂自殺式襲擊,環經過連番劇戰,雙方皆傷亡殆盡,只有一名年青的澳洲士兵史丹利和日軍頭號狙擊手山川僥幸生存,但兩人為著家仇國恨,旋即又再展開一場鬧智鬧力的困獸戰。到最後,大家精力秏盡,每人身上只剩下一發子彈,究竟誰會取得最後勝利,戰爭帶來的傷害又會否就此平伏下來?
5. 找一部小時候看過的二戰電影...
這是根據《安妮的日記》改編的同名電影。
住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的安妮(漢娜泰勒葛登 飾)是個天真活潑的猶太籍少女,在
父親(班金斯利 飾)和母親(布蘭達布雷絲飾)的呵護照料下,一直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她13歲生日的那天,她收到了父親送的珍貴禮物--一本令她愛不釋手的日記,此後便養成了寫日記的習慣。
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躲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安妮一家在朋友的掩護下,和另外四名猶太人躲入她父親公司的閣樓,開始隱姓埋名的密室生活。1944年8月,因為密室遭人檢舉,安妮和家人都被逮捕並送往集中營,面對種種的生離死別,從此安妮的生活墜入人間煉獄。而在這段匿身於密室的日子裡,安妮藉由日記抒發了成長的苦澀、少女的情懷,及對未來的憧憬。
由瑪莉莎穆勒的暢銷作品改編而成的《安妮的日記》,在奧斯卡影帝班金斯利、金球獎得主布蘭達布雷絲,和天才美少女漢娜泰勒葛登的生動演技下,不僅成功勾勒了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女性之一安妮由優渥陷入悲慘的一生,更見證了大時代的苦難,留給世人無限的喟嘆省思。
6. 誰有好的二戰電影推薦下哈
《兵臨城下》法國
導演:讓·雅克·阿諾
主演:約瑟夫·費因斯 裘德·洛 瑞切爾·薇茲
瓦西里·澤索夫是烏拉爾山區的牧羊人,多年的放牧生活練就了瓦西里的好槍法,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打響後,瓦西里應征入伍。他一槍斃敵的絕招在不到10天的戰斗里就狙殺了40多名德國兵,一時間「瓦氏神槍,例無虛發」的神話傳遍整個戰場。然而在之後的幾天,蘇軍的狙擊兵也連連被人槍殺,對方同樣只使用一發子彈。真正的對手來了!
《兵臨城下》改編自一個真實的故事,現實生活中的瓦西里在二戰中共斃敵400餘名,是前蘇聯著名的狙擊英雄。和好萊塢的戰爭大片相比,這部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的影片不遑多讓,影片中,瓦西里和德軍狙擊手鬥法的鏡頭讓觀眾不由窒息,新兵們乘船渡河的場面扣人心弦,而蘇聯全線反攻的震撼場景,又使人欣賞到一道視覺盛宴。
《兵臨城下》也是歐洲影壇有史以來製作成本最高的作品,達到了9000萬美元,這其中德國資金的注入,也使得影片擁有了反省德國歷史的特別含義。
最難忘
《橋》南斯拉夫
主演:瓦·濟沃耶諾維奇 斯·派羅維奇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接近尾聲,面臨東西夾擊的德國已走到了失敗的邊緣,然而他們仍不死心,為了挽救危局,德軍計劃從希臘經南斯拉夫撤退回本國,為了能夠順利地撤退,他們要竭力保住一座撤退途中必經的橋梁。
與此同時,一小隊南斯拉夫游擊隊員奉命前去炸毀這座橋梁,橋又高又險,任務極其艱巨。如果能炸掉這座大橋,將阻斷德軍的退路,更有利於反攻。
為了炸橋,游擊隊找到了一個工程師,但這個工程師恰恰是橋的設計者。經過一系列周密的安排和驚險曲折的斗爭,最終工程師親手炸掉了自己設計建造的橋。
影片是南斯拉夫經典二戰影片,真實再現一場激烈的大橋爭奪戰、一次勇氣與信仰的考驗。炮彈從頭上掠過,大橋在腳下粉碎,一曲《啊!朋友再見》更是讓人久久難忘。
最傷感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義大利
導演:吉塞普·托那托雷
主演:莫妮卡·貝魯奇
1941年,整個世界都被籠罩在二戰的硝煙之中,但西西里島仍是一片寧和,這里正是男孩雷納托的家鄉。他和所有13歲的孩子一樣,天真、快樂、不安分,對生活充滿幻想。終於有一天遇到了改變他生活的女人——瑪蓮娜。這位漂亮的寡婦令所有的男人著迷,也令所有的女人妒忌。
戰爭在繼續。傳來了瑪蓮娜丈夫的噩耗。瑪蓮娜為了生存,開始了出賣肉體的生涯。
影片沒有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但是戰爭留給女人的傷痕,永遠無法癒合。
最悲情
《這里的黎明靜悄悄》前蘇聯
導演:斯·羅斯托茨基
主演:安德列依·馬爾蒂諾夫 依莉娜·舍夫丘克
影片沒有宏大的戰爭場面,只是表現了一場局部戰斗,幾位女兵在准尉的帶領下展開與德軍的戰斗。影片結尾處,准尉在女兵們的墳墓前憑吊,觀眾們也都不由自主地為德國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憤慨並為女兵們的犧牲流下熱淚。
這部出品於1972年的戰爭影片,曾經獲得過威尼斯國際電影節紀念獎、全蘇電影節大獎以及1975年列寧獎金等多項大獎。在中國,《這里的黎明靜悄悄》也享有極高的知名度。這不僅是因為片中有一幕在當時算是驚世駭俗的「裸戲」,更因為它將女性在戰爭面前的抉擇表現得淋漓盡致,從而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戰爭,往往應該讓女人走開,而在偉大的蘇聯衛國戰爭中,女人卻大膽地走入了戰爭。影片中,女兵們曾擁有的夢幻般愛情生活和戰爭的慘烈殘酷相交織。當這群充滿對美好生活嚮往的女孩子最終相繼戰死沙場時,影片控訴法西斯暴行的主題得到了完全的展現。
最經典
《辛德勒的名單》美國
導演:斯蒂文·斯皮爾伯格
主演:利亞姆·尼森本·金斯基 拉爾夫·費因斯
德國投機商人辛德勒是個國社黨黨員。他好女色,會享受,善於利用關系攫取最大的利潤。在被佔領的波蘭,猶太人是最便宜的勞工。因此,辛德勒的工廠只使用猶太人。
然而納粹對猶太人的殘酷迫害使辛德勒越來越不滿。1943年,納粹對克拉科夫猶太人的殘酷血洗使辛德勒對納粹的最後一點幻想也破滅了,他清楚納粹對猶太人的屠殺和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恐怖。從那時起,辛德勒只有一個想法,盡可能多地保護猶太人,使其免受奧斯威辛的死亡。
不久,戰爭結束了。下大雪的一天晚上,辛德勒向工人們告別,獲救的1000多名猶太人為他送行。有人還敲下自己的金牙,打制了一枚金戒指,贈送給辛德勒,戒指上刻著一句猶太人的名言:救人一命就等於救全人類。辛德勒淚流滿面,他為未能救出更多的猶太人而感到痛苦。大雪之中,猶太人目送辛德勒離開了城市。他的義舉將永遠被猶太人銘記在心。
《辛德勒的名單》讓全世界感到震驚,這部深刻揭露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恐怖罪行的電影,於1994年3月1日在德國法蘭克福首映,德國總統親自出席了影片的首映式。
最真實
《最長的一天》美國
主演:埃迪·艾伯特 保羅·安卡
此片描述的是被艾森豪威爾稱作「歷史上最長的一天」的諾曼底登陸戰。這也是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龐大的一部戰爭片,從盟軍和德軍雙方面的角度同時描述諾曼底登陸這一歷史戰役的來龍去脈,以及雙方在此期間的重要反應,手法平實,場面逼真,仿如在觀眾眼前重現整個事件。並且粗中有細,無論決策的將軍或登陸的士兵都顯得栩栩如生,成績相當難得。
影片的演員陣容也屬空前,歌手保羅·安卡也演出了一個動人的角色,並為本片寫了一首雄壯的主題曲。《最長的一天》被影迷奉為二戰電影蓋棺之作。
最幽默
《虎口脫險》法國、英國
導演:傑拉爾·奧利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
二戰期間,英國轟炸中隊第一支遣隊在執行一次名為「鴛鴦茶」的轟炸任務中,一架飛機被德軍防空武器擊中,幾個機上人員被迫跳傘逃生,並約好在土耳其浴室見面。但他們分別降落在德軍佔領的法國首都巴黎市內不同地點。
德軍展開了全市大搜捕,而其中3位飛行員分別被油漆匠、動物管理員和樂隊指揮所救。迫於形勢,油漆匠和指揮家只得替代各自所救的飛行員,去和中隊長大鬍子在浴室碰頭。在幾次誤會後,他們終於接上了頭。
在熱情的法國人的掩護下,飛行員們與德軍展開了一場場驚險緊張而又幽默滑稽可笑的生死游戲。最終,油漆匠、樂隊指揮和飛行員們一起飛向了中立國瑞士。這部影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當年曾創下法國歷史最高票房紀錄,成為法國影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法國喜劇大師路易·德·菲奈斯與演技派明星布爾維爾配合傑拉爾·奧利天才的編導手法,使影片成為世界公認的喜劇經典之作。
或
《布穀鳥》\(俄羅斯\、《安妮日記》\(美國\、《狙擊手》\(蘇聯\、《老槍》\(法國\、《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南斯拉夫\、《橋》\(南斯拉夫\、《虎口脫險》\(法國\、《六月六日登陸日》\(美國\共8部精彩的二戰電影在每晚10時播出。 這其中《老槍》、《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橋》、《虎口脫險》
好萊塢在過去50年拍過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材的電影實在是太多了,值得一看的經典之作起碼有好幾十部,本文主要將重點鎖定在描寫戰爭場面的正統戰爭片,稍為邊緣化的二戰電影,像《辛德勒名單》、《忠勇之家》等精彩之作,均不得不割愛。
或
1。《西線平魔》1949年出品,描寫二戰末期德軍與美軍在比利時的巴斯托涅鎮發生遭遇戰的故事。本片最大特色是用了一批平凡的演員,全片外景在歐洲西部高原拍攝,白雪覆蓋的天然美景和嚴寒氣候,通過傑出的攝影加強了電影的張力。
2。《沙漠之狐》1951年出品,講述德軍將領「沙漠之狐」隆美爾,本片敢於將德軍主帥塑造成英雄人物,曾引起美國老兵爭議。
3。《桂河大橋》1957年出品,曾獲奧斯卡最佳影片、導演、男主角等7項大獎。
4。《最長的一日》1962年出品,美國電影史上製作規模最大的一部戰爭片,手法平實,場面逼真。演員陣容空前,有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肖恩·康納利等。
5。《坦克大決戰》1965年出品,敘事手法流暢,加上亨利方達等演員加盟,使影片保持了相當的娛樂性。
6。《大布列顛之戰》1969年出品,由英國精英群起出動拍攝而成,片中戰機遮天蔽日的空襲場面拍得壯觀而逼真,效果震撼人心。
7。《巴頓將軍》1970年出品,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等7項大獎。
8。《虎!虎!虎!》1970年出品,本片由美國與日本合拍,以近似個案檢討的方式交代日軍偷襲珍珠港之所以成功的來龍去脈,曾獲得奧斯卡最佳特別效果獎。
9。《中途島》1976年出品,二戰影片多以西線為背景,這部是極少以東線為背景的代表作之一,明星陣容強大,海戰場面真實,使本片維持了相當的趣味性。
10。《拯救大兵瑞恩》1998年出品,導演斯皮爾伯格對二戰情有獨鍾,此前曾拍過《1941》、《太陽帝國》、《辛德勒名單》等。本片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逼真的戰爭片之一,許多二戰老兵給予了高度評價,稱它為「最真實反映二戰的影片」,尤其是長達26分鍾的重現諾曼底登陸的壯觀場面。最後介紹2部美劇非常經典:第一部「兄弟連」第二部「血戰太平洋」,血戰太平洋10集投資2億美元。
7. 一部戰爭電影的名字
最後的子彈,澳大利亞電影。
英文名: The Last Bullet
中文名: 烈血軍魂
別 名: 最後的子彈
導 演: ( Michael Pattinson )
主 演: ( Jason Donovan) (井川比佐志 Koji Tamaki) ( Daniel Rigney) (室田日出男 Kazuhiro Muroyama) (羅伯特·泰勒 Robert Taylor) ( Stephen Hall)
故事講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太平洋戰場一個澳大利亞狙擊手和一個日本狙擊手之間的生死較量。
澳軍在婆羅州受到日軍瘋狂自殺式襲擊,經過連番激戰,雙方皆傷亡殆盡,只有一名年輕的澳大利亞士兵史丹利和日軍頭號狙擊手山川僥幸生存,但兩個狙擊手為了家仇國恨,旋即又展開一場比槍法,比耐力,比心理的困獸之戰。
最後,大家精疲力盡,每人只剩下一發子彈,究竟誰會取得最後勝利,戰爭帶來的傷害又會否就此平伏下來?
就在山川搶佔先機瞄準史丹利足以使其一槍斃命的時候,一個天真無邪的當地小女孩出現在戰場上,她根本不知道身邊發生了什麼事,走向前方她一無所知的雷區,再走幾步就會踩上地雷,山川的心理斗爭極其激烈,陷入巨大的矛盾:這最後一發子彈究竟是射向敵人的身體,還是打爆那顆地雷而挽救小女孩的生命呢?
最後,人性終於戰勝了戰爭,山川一槍打爆了那顆地雷,小女孩逃過了一劫。
知道自己已經沒有子彈,無法繼續完成任務,山川拔出刀向自己脖子割去,史丹利被眼前發生的一幕驚呆了,剎那間對山川敬意油然而生,沖上去奪下了他手中的刀……
多年以後一次紀念會上,兩個已是白發蒼蒼的老人又見面了。
8. 求二戰電影
《珍珠港》《橋》《中途島》《紅色警戒》《最長的一天》《虎口脫險》《冰雪勇士》《刺殺希特勒》《行動目標希特勒》《U-571》
1.《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美國、英國、法國,1962)
全景式記錄盟軍諾曼底大反攻的史詩。盟軍最大的一個成功案例。公認的二戰戰爭電影蓋棺之作。告訴我們成功中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性。
2.《遙遠的橋》(A Bridge too far,美國、英國,1977)
盟軍荷蘭空降兵的命運。可能是盟軍最大的一個失敗案例。異想天開與急切冒進讓盟軍付出了慘重代價。其間一位德軍將領的風度和氣度尤其令人印象深刻。
3.《坦克大決戰》(Battle Of The Bulge,美國,1965)
戰線過長與補給不及讓德軍功虧一簣,失敗令人扼腕、頓足。
4.《馬爾他攻防戰》(Malta Story,英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英軍在馬爾他捉襟見肘的遭遇。
5.《雷瑪根大橋》(The Bridge at Remagen,法國,1969)
情節緊湊,精彩紛呈,一氣呵成,淋漓盡致。
6.《紅一縱隊》(The Big Red One,美國,1980)
在殘酷的戰爭面前,「活著」就是硬道理。
7.《雷霆戰將》(When Trumpets Fade,美國,1998)
告訴你一種反英雄主義的戰場生存之道。
8.《斯大林格勒戰役》(Stalingrad,德國、瑞典,1993)
斯大林格勒漫無邊際的雪原就是德軍士兵的墳墓。未見德軍與蘇軍的正面對峙而慘烈、慘淡之情彌漫熒屏,揮之不去。
9.《星星敢死隊》(The Star,《東部戰線1944》,俄羅斯,2004)
詩化的意境,信念的力量,內斂的情感,不朽的軍魂。
10.《狙擊手》(Sharp Shooter,蘇聯)
蘇軍女狙擊手的傳奇故事,扣人心弦、震撼人心不遜《兵臨城下》。拍攝年代未詳,當略早於《這里的黎明靜悄悄》。
11.《這里的黎明靜悄悄》(The Dawns Here Are Quiet,蘇聯,1972)
戰爭與女人的散文詩,證明戰爭從未讓女人走開。曾經感動過一代中國觀眾。
12.《虎!虎!虎!》(Tora! Tora! Tora!,《偷襲珍珠港》,美國、日本,1970)
客觀看待珍珠港事件的一個標本,美國觀點和日本觀點妥協的產物。撫摸美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13.《中途島戰役》(Midway,美國,1976)
勝敗之機瞬息萬變,一失足成千古恨。此戰凸顯了信息、判斷與應變的重要性。表現手法略嫌呆板,其間美軍將領之子與日本姑娘戀愛的情節純屬多餘,且日本姑娘容貌亦嫌平庸。
14.《紅色警戒》(The Thin Red Line,《細細的紅線》,美國、加拿大,1998)
墓誌銘式的故事。太平洋戰爭中美軍與日軍的對決,對於美軍來說,該經歷(包括士兵的戰爭思考和厭戰情緒)與日後的越戰經歷差相彷彿。略嫌沉悶、拖沓。
17.《桂河大橋》(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英國、美國,1957)
戰俘題材經典。戰爭中東西方文化碰撞的一個經典標本。英國紳士遭遇日本流氓:虎落平陽被犬欺。
18.《反攻緬甸》(Objective Burma,美國,1945)
早期二戰經典。在歷史上曾因過分誇大美國在緬甸戰爭中的作用、遭物議而被刪剪。
19.《血戰台兒庄》(中國,1985)
中國第一部以正面戰場抗戰為題材的電影,已是公認的華語經典。聊以代表中國經典。
20.《血染雪山堡》(Where Eagles Dare,《壯士雄風》,英國,1968)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懸疑、動作,鬥智斗勇,起伏跌宕、驚心動魄,一氣呵成,絕無冷場。更兼兩位大美女捧場,秀色可餐,令人想入非非。
21.《六壯士》(The Guns of Navarone,《納瓦隆的槍聲》,美國,1961)
戰爭冒險題材經典。動作、懸疑,緊湊、緊張,人物、景觀,美不勝收。其間處置叛徒美女的情節尤其令人心情復雜。
22.《倫敦上空的鷹》(Stukas uber London, or Eagles Over London,法國、西班牙、義大利,1969)
戰爭間諜題材經典。德軍的滲透與英軍的反滲透。輕喜劇,精彩、幽默。網上多有混同於《不列顛之戰》者(在下亦曾因此在《知見二戰題材經典電影245部》一帖中注錯該影片英文名)。
23.《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紅粉忠魂未了情》,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珍珠港事件前夕夏威夷美軍生活故事。美國反思珍珠港事件的一個經典標本。
24.《戰爭的呼喊》(Battle Cry,《硝煙中的呼喊》,美國,1954)
早期二戰經典。戰爭與人生的抒情詩。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的成長故事。
25.《百戰雄獅》(The Young Lions,美國,1958)
四個年輕人的二戰傳奇。試圖站在德國與美國之間思考戰爭。
26.《愛在戰火蔓延時》(Shining Through,《英烈情緣》,美國,1992)
戰爭間諜題材經典。九死一生的命運與淋漓盡致的愛情。
27.《第22條軍規》(CATCH-22,美國,1970)
黑色幽默,軍中游戲規則之荒謬。略嫌六神無主。
28.《沙漠之狐》(Desert Fox:The Story of Rommel,《沙漠之狐隆美爾傳》,美國,1971)
不虛張、不自命、不大言、不空洞,比《巴頓將軍》、《麥克阿瑟傳》、《山本五十六》、《艾克:登陸倒計時》都更有看頭。
29.《從海底出擊》(Das Boot,《潛艇風暴》,西德,1981)
海戰題材經典。一種悲壯的失落。
30.《U-571》(《獵殺U-571》,美國、法國,2004)
海戰題材經典。團隊精神的勝利。驚心動魄之餘亦不嫌虛構失真。
31.《不列顛之戰》(The Battle of Britain,《空軍大戰略》,英國,1969)
空戰題材經典。全景式記錄堪稱英國保衛戰的英格蘭空戰,紀實逼真、精彩壯觀。
32.《633轟炸大隊》(633 Squadron,英國,1964)
空戰題材經典。空中戰爭與軍中愛情的傳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英國標本。
33.《戰地軍魂》(Stalag 17,《17號囚房》,美國,1953)
早期二戰經典。戰俘逃亡題材。明爭暗鬥,其樂無窮。
34.《大逃亡》(The Great Escape,《第三集中營》,美國,1963)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自由是不屈不撓的結果。
35.《黑獄梟雄》(King Rat,《鼠王》,美國,1965)
戰俘逃亡題材經典。美國人生存之道的戰俘標本。
9. 求一部二戰電影的名字,主要是五個德國青年(一對兄弟一對情侶和一個女孩)因為戰爭所導致的五個人的未來
《巴黎煙雲》2004
約翰·杜根
編劇 約翰·杜根
主演 查理茲·塞隆 / 佩內洛普·克魯茲 / 斯圖爾特·湯森德 / 托馬斯·克萊舒曼
又名 亂世三人行 / 戰火情天 / 翻雲覆雨三人情 / 英法情人 / 胡思亂想
上映 2004-09-12
類型 劇情 / 愛情 / 戰爭
片長 Canada: 121 分鍾(Toronto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USA: 132 分鍾
地區 英國 / 加拿大
語言 英語 / 德語 / 法語 / 西班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