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生電影 » 鋼琴家電影里幫助他的女人

鋼琴家電影里幫助他的女人

發布時間: 2022-09-04 12:13:39

A. 電影《鋼琴師》里有兩個女人是什麼來頭

電影《鋼琴師》里的兩個女人是多蘿塔和海勒。

多蘿塔是一名大提琴音樂演奏家。質朴陽光的一個清純女孩。她被鋼琴師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演奏的肖邦進行曲所吸引,並成為了他的追隨者,陪伴他度過了在華沙的猶太區轟炸的一段歲月。

海勒是珠寶商之女,本是猶太人,因為活命,加入了猶太區警察組織,為了增加猶太區警察的數量,她決定來瓦拉迪斯勞家中勸說瓦拉迪斯勞和他的弟弟加入他們的隊伍,但是最後卻被他們拒絕。後來她成為了猶太區警察組織的一個頭目,卻良心發現般的救了瓦拉迪斯勞一命。

(1)鋼琴家電影里幫助他的女人擴展閱讀:

劇情簡介

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阿德里安·布洛迪飾)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

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在這里,即便所有熱愛的東西都不得不放棄的時候,他仍舊頑強的活著。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

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氣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熱愛的藝術。

B. 被稱為人生必看電影的《鋼琴家》,是否講述的是一個真實故事

影片根據波蘭鋼琴家瓦拉迪斯羅·斯皮曼(Władysław Szpilman)的自傳體小說改編。斯皮曼生於1911年,從小就顯露出鋼琴天賦,幾年後被保送到柏林深造,1933年他的第一場個人演奏會在歐洲音樂界得到高度評價。回國後成為波蘭最年輕的鋼琴家之一。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作為猶太人,斯皮曼的生命受到嚴重威脅。他的父母、親戚相繼被送到集中營。他被迫開始逃亡的生活,在朋友的幫助下四處躲避,等待救援,死亡的陰影時刻相伴。直到一位熱愛音樂的德國軍官被他的鋼琴曲打動,決定冒險保護年輕的音樂家。在他的庇護下,斯皮曼苦撐到二戰結束。他將這段經歷寫成小說《死亡的城市》,於 1946年出版。但由於書中描寫了波蘭猶太人對當時蘇聯的不信任,遭到蘇聯查禁。直到90年代,這本書才得以重見天日,改名為《鋼琴家》在美國重新發行,一舉登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

C. 還沒有去看《鋼琴家》,可以幫忙介紹一下這部電影嗎

史標曼(艾德里安•布洛迪 Adrien Brody 飾)是波蘭一家電台的鋼琴師。二戰即將爆發之時,他們全家被迫被趕進華沙的猶太區。在戰爭的顛沛流離中,家人和親戚最終被納粹殺害,而標曼本人也受盡種種羞辱和折磨,他僥幸得到一位朋友的幫助,暫時有了藏身之處。

戰爭愈加猛烈,朋友不得不拋下 他回老家尋得安全的住所養育兒女。此時史標曼惡病纏身,卻還要在搜捕中逃亡。在廢墟的閣樓上他遇見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要求下他彈奏了鋼琴曲。美妙的琴聲令德國軍官萌發了惻隱之心,他暗暗幫助標曼直到俄軍對波蘭的解放到來……

(3)鋼琴家電影里幫助他的女人擴展閱讀:

《鋼琴家》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麗雅·福克斯、米喬·贊布羅斯基、愛德·斯托帕德等主演的戰爭片。該片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演員阿德里安·布洛迪

作為一名天才的作曲家兼鋼琴家,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在納粹佔領前還堅持在電台做現場演奏。然而在那段白色恐怖的日子裡,他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不得不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

多蘿塔:演員艾米麗雅·福克斯

多蘿塔是一名大提琴音樂演奏家。質朴陽光的一個清純女孩。她被鋼琴師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演奏的肖邦進行曲所吸引,並成為了他的追隨者,陪伴他度過了在華沙的猶太區轟炸的一段歲月。

亨里克:演員愛德·斯托帕德

瓦拉迪斯勞·席皮爾曼的弟弟,喜歡聽廣播。以賣書為生,但是因為波蘭政府對猶太人的剝削太重,而生意越來越難做。漢奸海勒過來勸說他加入猶太人警察隊伍時,他認為要是去做了警察,就會成為蓋世太保一樣打猶太人,所以便拒絕了海勒的請求。

威廉·霍森菲爾:演員托馬斯·克萊舒曼

德國的納粹軍官,在一片廢墟之中發現了瓦拉迪斯勞,但他沒有殺害瓦拉迪斯勞,因為瓦拉迪斯勞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他,在他的冒死保護下,瓦拉迪斯勞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D. 電影鋼琴家裡面為什麼那個猶太警察會救瓦利

瓦利畢竟是個有才華的鋼琴家,屬於猶太人甚至波蘭人的驕傲,猶太警察也不想他去送死。瓦利後來多次得到其他人的幫忙也是這個原因,若是普通猶太人,出了隔離區估計沒人願意花那麼大力氣收留與保護。

《鋼琴家》是由羅曼·波蘭斯基執導,阿德里安·布洛迪、艾米麗雅·福克斯、米喬·贊布羅斯基、愛德·斯托帕德等主演的戰爭片。該片於2002年9月25日在法國上映。

該片根據波蘭猶太作曲家和鋼琴家席皮爾曼的自傳改編,描寫了一個波蘭猶太鋼琴家在二戰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4)鋼琴家電影里幫助他的女人擴展閱讀:

《鋼琴家》了不起的地方在於把所有這些都遠遠地放到了布景深處,只留下一個卑微的生命在前面的舞台上獨自踟躕。尤其是當這個生命還被賦予「鋼琴家」的身份時,整部電影就更具深意了。

在該片的開頭,瓦拉迪斯勞的手指在黑白分明的琴鍵上縱情舞蹈,從此刻開始,觀眾便已得知這位形容日漸消瘦的鋼琴家即將在該片中受盡苦難。

隨著劇情的展開,一切事件如觀眾預料地發生。瓦拉迪斯勞的家庭在戰爭中被拆散,一幅幅苦難的畫卷在他的周圍展開,所幸關鍵時刻總有貴人相助,幾次三番經歷險境又從中逃脫。當整個華沙毀滅之後,成為廢墟上惟一站立的人。

E. 鋼琴家裡幫助他的夫婦是誰

是多羅塔和德滋奇威滋。
《鋼琴家》中,幫助男主逃脫的夫婦是多羅塔和她的丈夫德滋奇威滋,最後為了幫助男主,他們倆夫婦卻被德國人抓捕。
《鋼琴家》這部電影根據波蘭猶太鋼琴家斯皮爾曼的自傳改編而成,講述了一個猶太鋼琴家在戰爭期間艱難生存的故事。

F. 《鋼琴家》的角色的介紹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位天才的波蘭猶太鋼琴家,四處躲藏以免落入納粹的魔爪。他在華沙的猶太區里飽受著飢餓的折磨和各種羞辱,整日處在死亡的威脅下。

他躲過了地毯式的搜查,藏身於城市的廢墟中。幸運的是他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

《鋼琴家》是奧斯卡唯一亮點

一雙修長、優雅的藝術家的手,在鍵盤上瀟灑地起伏、流動,肖邦那令人沉醉的小夜曲,隨著電波,穿過凝重的波蘭上空,撫慰著那些被迫在眉睫的戰爭而綳緊的心。納粹德國的飛機、大炮聲越來越近,藝術家的手在倔強地飛舞著,音樂在試圖壓倒隆隆的炮火聲……但它終於被一顆炸彈淹沒、窒息了。

波蘭導演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y)用藝術的美麗揭開了納粹血腥屠殺的序幕。這部描寫二戰時一位波蘭猶太藝術家倖存經歷的電影《鋼琴家》(The Pianist),風靡了歐洲,震撼了美國。它被法國、英國電影協會都評為「年度最佳影片」,並獲坎城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在23日又贏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劇本改編等三個重要獎項。《芝加哥論壇報》評價它是「一部史詩般的傑作!」《洛杉磯時報》贊譽說,「《鋼琴家》達到了偉大的程度!」

《鋼琴家》並不是虛構作品,它是根據波蘭鋼琴家斯茲皮爾曼(Wiladyslaw Szpilman)的紀實回憶錄改編,像《辛德勒的名單》一樣,是個真實的故事。

斯茲皮爾曼的父親是小提琴家,姐姐是律師,哥哥是喜歡文學的英語教師,母親是家庭主婦,他是波蘭國家電台音樂部首席鋼琴家,在戰前的華沙已相當有名氣。這是一個典型的猶太知識份子家庭。他們也像無數的波蘭人一樣,不相信德國人會真的入侵,就像911事件之前,美國人絕不相信有人會用民航飛機撞毀兩座世貿大廈一樣,人類的天真是永恆的。

在德國軍隊已攻佔了華沙之後,斯茲皮爾曼全家還在爭論,到底把家裡那點現金藏到哪裡,姐姐說應藏到花盆裡,父親要把錢塞進提琴盒,那位酷愛文學、喜歡幻想的哥哥則堅持放在大廳餐桌上,覆蓋一張報紙,理由是最顯然的地方反而最安全。但他們絕沒有想到的是,納粹佔領波蘭後,迅速要求所有猶太人戴上標志,把50萬猶太人趕到只能住20萬人的隔離區(ghetto);不僅他們的一切財產都被沒收,而且一場種族滅絕的屠殺開始了。

這部獲得奧斯卡最佳劇本改編獎的電影,真實地再現了斯茲皮爾曼書中記載的那些他親眼目睹的人間慘劇:在隔離區中,家家戶戶都提心吊膽,不知哪一刻會被槍殺。有一天全家正在吃晚飯,突然納粹的警車來了,手持沖鋒槍的蓋世太保沖上了隔街的樓房,他們全家擠在窗戶前,驚恐地看到,對面一家猶太人也在晚餐,納粹軍官喝令他們站起來,其中一位做輪椅的老人由於病體和驚恐,怎麼也站不起來,於是他被連人帶椅一起從窗戶扔了出去。老人和輪椅在半空中才分開,然後摔落在石頭街道上。被帶到樓外的十幾個猶太人,被喝令沿著警車的光束奔跑,在半途中,突然全部被射殺……

如此瘋狂的屠殺每天都在進行,據《鋼琴家》原書,一個瘦弱的猶太孩子,正在大街上走著,忽然遇到了蓋世太保,他由於恐懼和緊張忘記了按規矩給這幾個德國兵脫帽致禮,立刻被一槍打死。不僅如此,人們還被飢餓和疾病吞噬著。,在1941到1942年的那個冬天,在隔離區里僅是死於傷寒病者,每月就達5000人。

斯茲皮爾曼全家在隔離區近三年之後,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和其他成千上萬的猶太人一起,被集中到火車站;沒有誰知道下一步的命運是什麼,雖然毒氣室的說法已有流傳,但人們仍不相信。鋼琴家的哥哥居然還在看牛津版的莎士比亞。在烈日暴曬和驚恐等待中,一個想乘機發財的孩子竟兜售糖果,斯茲皮爾曼的父親湊了全家人身上所有的錢買了一塊糖果,把它切成六份,每人一塊,這成了全家「最後的晚餐」。

鐵罐車終於來了,在納粹槍托的毆打下,擁擠的人群被塞進了運載牲畜的車箱。在上火車的一瞬間,一個被納粹僱用的猶太人警察突然把斯茲皮爾曼從人群拉出來。斯茲皮爾曼掙扎著要回父母兄妹身邊,他高喊著:「爸爸……」但那個警察實在是憐惜這位全波蘭知名的藝術家,死死地按住他,喝令他快點逃離,保住自己的命。斯茲皮爾曼在書中寫道:「父親向我走了幾步,猶豫一下,站住了。他臉色蒼白,嘴唇發抖。他試圖微笑一下,但是無奈地、痛苦地舉起了手,向我揮動著告別,猶如我要走向生命,而他則在墳墓邊向我致意。」父親和全家就這樣永遠地從他的生活中消失了。

失去家人之後,鋼琴家被強迫在隔離區做苦工,那雙彈鋼琴的纖細的手,要去挖土、砌牆,做雜役。有時在結束勞役收工的路上,看押他們的納粹士兵隨意從隊伍里拉出幾個人,然後用手槍一個一個地把頭顱打開花。驚恐的猶太人還在大街上被強迫跳舞、唱歌,供納粹娛樂。他們讓拄著拐杖的瘸子跳,讓最胖的和最瘦的、最高和最矮的、老人和孩子配對。他們在拚命地跳,因為只要倒下,就會被欣賞這種惡作劇的德國兵打死。

當50萬隔離區里的猶太人被一批批拉去奧斯維辛,最後只剩6萬人時,斯茲皮爾曼被波蘭地下音樂家反抗組織營救了出來,躲藏到一個公寓里。這個空盪的房間里竟有一架鋼琴,已在隔離區里渡過三年,第一次見到樂器的鋼琴家欣喜若狂,但他不敢彈奏,怕有人發現他藏在這里。坐在鋼琴前,他遏住自己的慾望,只是默憶樂譜,做模擬演奏,讓起伏的雙手,在鍵盤上空揮出無聲的音符,飛翔在想像的自由世界……

在做苦工的時刻,在廢墟搜尋食物的日子裡,鋼琴家從沒忘記小心翼翼地保護自己的雙手。正是這種有一天還要彈琴、還要回到音樂世界的信念,使他堅強地活下去。在朋友無法送來食物的日子裡,他曾靠一條麵包,維持了整整10天的生命。後來他躲到殘牆斷瓦、四處濃煙、幾近空城的一個樓區。從殘存的碗櫃中,他尋找任何可充飢的東西,曾靠用過的浴池水,維系生命。在那個被毀滅的樓區中,他是唯一的像鬼魂一樣存在的生命。

在經歷過無數次險情,全都奇跡般地躲過滅頂之災,終於熬到蘇聯紅軍進攻波蘭的1944年底時,有一天,鋼琴家正在全神貫注地試圖打開一個發現的罐頭,忽然聽到聲響,一轉身,一個德國軍官站在面前。他頓時覺得一切全完了。在追問下,他承認是猶太人,是個鋼琴家。這個德國軍官把他帶到一個有鋼琴的半倒塌公寓里,讓他彈一段。他用那雙被戰爭摧殘得已僵硬的手,再次流暢地奏出肖邦的小夜曲。

令他驚訝的是,那個德國軍官既沒槍斃他,也沒有帶走他,反而幫他在廢墟般的一個閣樓中找到更安全的藏身處,並幾次給他送來食物。當蘇聯紅軍逼近華沙,那位德國軍官最後一次來看他時,不僅給他帶來食物、報紙,還把自己的軍大衣留給他禦寒,因那時華沙已進入嚴寒。斯茲皮爾曼不知怎樣感激這位德國軍官,只有告訴了自己名字和在波蘭電台工作的信息,希望將來能有機會回報。

最初從電影中看到這個情節,以為是導演改編時增加了一個人性閃光的結尾,就像雨果在《悲慘世界》中虛構的那個警察最後人性復歸一樣;這是藝術家對人類的一種希冀和理想。但隨後讀了《鋼琴家》的原著才得知,這不僅完全不是藝術虛構,而且原書比電影描述的更加詳細、感人:當鋼琴家幾乎無法相信這個軍官的善意,問他是不是德國人時,他回答說,「是。我為發生的這一切感到恥辱。」然後他們握手告別。後來他每一次送食品來的時候都鼓勵鋼琴家「要堅持住」。在最後一次,鋼琴家問他:「我在這里能躲過(蘇聯紅軍來後)街上的戰火嗎?」德國軍官回答道:「如果你和我都熬過了這地獄般的五年,那就是上帝的意願讓我們活下去。」他不僅帶來了很多食品,留下軍大衣,還帶來一條鴨絨被。

這位德國軍官不僅救過這位鋼琴家,還救過其他猶太人。他後來被蘇聯紅軍俘獲,關進蘇聯集中營。他在被關押時給妻子寫過信,提到幾位他救過的猶太人名字,其中就有斯茲皮爾曼。但由於德國軍官被關在蘇聯,雖然鋼琴家找到波蘭政府最高官員,懇求幫助尋找這位德國軍官,但波蘭當局說他們無法干預被關到蘇聯的德國人。

這真是一個荒誕的人間慘劇:在經歷了將近六年、九死一生的磨難之後,最後由於這位德國軍官的幫助,鋼琴家得到倖存。但這位德國軍官卻在被關進集中營六年多後,由於幫助了猶太人而被折磨致死。因為他說救過猶太人,激怒了蘇聯人,認為他撒彌天大謊,反而把他摧殘死了。

在這之後,鋼琴家才和德國軍官的妻子聯繫上。在新版的《鋼琴家》一書中,列了幾頁這位德國軍官在戰爭期間寄給妻子的戰時日記。如果說電影「鋼琴家」是近幾年來我看到的最好電影之一的話,《鋼琴家》一書同樣是近年來我讀到的最令人感動的書之一,而這本書中最讓人震撼的是這個德國軍官的日記,他當年的思考簡直超過許多今天的所謂知識人。他不僅反對納粹,同時早就對發生在蘇聯的紅色暴政有清晰的認識。我在這里僅摘錄幾個片斷:

「這里正進行對猶太人的種族滅絕性的屠殺……法國的斷頭台,蘇聯# #的秘密警察都無法與之相比。……這是一個政權教給那些本來不會傷害別人的平民這樣去做的。我們所有人都在犯罪……我們不能被饒恕。謊言是所有邪惡之最。所有惡行都由謊言開始。我們一直被灌輸謊言。公眾一直被欺騙,沒有一張報紙不說謊……工人們都跟著納粹走了,教會沉默不語,中產階級嚇得不敢有任何錶示,知識份子同樣。在過去十年來,任何個人都無法自由表達任何意願。對那些謊言製造者必須以武力制服。」

這位真實的德國人的故事,更使我堅信,人絕不是以種族分類,無論在哪個種族中都有人性的美麗和人性的邪惡。斯茲皮爾曼的這部紀實作品早在1945年戰爭一結束就寫出了,並在次年出版,但書很快被波蘭當局查禁。因為他的書不僅寫了納粹的殘忍,同樣描寫了烏克蘭人、立陶宛人做納粹幫凶的殘暴;還有那些向納粹出賣猶太人的波蘭敗類。同時也抨擊了猶太人本身:那些被納粹僱用的猶太人「在穿上警服、戴上警帽、拿起警棍的那一瞬間,他們的天性立刻變了,馬上煥發出蓋世太保精神。」這樣的內容當然不被# # #的波蘭當局容忍。

斯茲皮爾曼的書直到三年前才被重新發現。1999年底被譯成英文後,立即成為暢銷書,進入倫敦自傳作品前五名,登上《洛杉磯時報》暢銷榜,並獲「全球猶太人文學獎」。也是浩劫倖存者的猶太導演波蘭斯基去年把它搬上銀幕之後,《鋼琴家》上了《紐約時報》暢銷榜。

《洛杉磯時報》書評家富蘭克(Michael Frank)說,「它是傳記文學的偉大貢獻,是永恆的歷史和人類價值的記錄。」《華盛頓郵報》評論說,「斯茲皮爾曼的回憶錄是一個清晰的聲音,升起在這種聲音消失的世界。我們幸運地有他這位見證人。」影評家說,「音樂是他的激情,而倖存成了他的傑作。」

雖然《鋼琴家》今年沒有獲得最佳影片獎,但我絲毫不懷疑,它會像《辛德勒的名單》、《人生是美麗的》一樣,被列入世界經典影片的行列。

影片開始時,是1939年9月納粹進攻華沙,斯茲皮爾曼彈奏的肖邦小夜曲成為波蘭電台播出的最後一支樂曲。影片結尾時,是1945年波蘭獲得自由後,波蘭電台播出倖存的斯茲皮爾曼彈奏的6年前被迫中斷的同一支樂曲(這一切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那雙被磚頭磨出老繭的手,那雙扒開冒煙殘牆的手,那雙被嚴寒凍僵的手,那雙捧起漂著死蚊蟲的水送向嘴邊的手,那雙從德國軍官手裡接過麵包果醬的手,再次奏起肖邦那輕柔、美麗的小夜曲——它是音符取代子彈,文明戰勝邪惡的宣言……

G. 電影《鋼琴家》鋼琴家為什麼那麼多人救他

因為他的音樂才華。

在影片中,鋼琴家的音樂才華感動了一名德國軍官,在軍官的冒死保護下,鋼琴家終於捱到了戰爭結束,迎來了自由的曙光。他的勇氣為他贏得了豐厚的回報,在大家的幫助下他又找到了自己衷心熱愛的藝術。

(7)鋼琴家電影里幫助他的女人擴展閱讀:

《鋼琴家》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它把所有這些都遠遠地放到了布景深處,只留下一個卑微的生命在前面的舞台上獨自踟躕。尤其是當這個生命還被賦予「鋼琴家」的身份時,整部電影就更具深意了。

在該片的開頭,瓦拉迪斯勞的手指在黑白分明的琴鍵上縱情舞蹈,從此刻開始,觀眾便已得知這位形容日漸消瘦的鋼琴家即將在該片中受盡苦難。隨著劇情的展開,一切事件如觀眾預料地發生。

瓦拉迪斯勞的家庭在戰爭中被拆散,一幅幅苦難的畫卷在他的周圍展開,所幸關鍵時刻總有貴人相助,他幾次三番經歷險境又從中逃脫。當整個華沙毀滅之後,他成為廢墟上惟一站立的人。不過,導演波蘭斯基太急於把自己的感覺傳達給觀眾了,從而忽視了必要的鋪墊和氣氛。

在該片中,觀眾還沒有進入狀態,銀幕上的災難已經一幕幕呈現。這會讓聽眾不知道陷入災難的是誰,因此對他們的同情,最多隻能限於一般意義上的人道。總的來說,波蘭斯基想把他的震撼傳達給聽眾,但是他太急躁了。

H. 鋼琴師電影里的女演員

Dorota
演員 艾米麗雅·福克斯
質朴陽光的多蘿塔,一個清純的女孩。鋼琴師瓦拉迪斯勞的追隨者。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30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27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234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924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007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665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99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431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387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