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中國女人電影
❶ 尼古拉斯·凱奇主演的一部電影中有一位中國女人,而那個女人是個葯店工作的一個啞巴,那部電影叫什麼啊
曼谷殺手 (2008)
導演: 彭順 / 彭發
編劇: Jason Richman / 彭順 / 彭發
主演: 尼古拉斯·凱奇 / 楊采妮 / Philip Waley / 查克利·彥納姆 / 陳貝貝
類型: 動作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 泰國
語言: 英語
上映日期: 2008-09-04(美國)
片長: 99 分鍾
又名: 無聲殺手(台) / 無聲火 / 無聲火2.0 / Time to Kill
❷ 老外和中國女人一起拍的電影
《邁阿密風雲》
❸ 求一部電影名 講的是一個留學英國或美國的中國女孩 與房東漸漸產生感情的故事
劉若英主演的電影 少女小漁
為了幫半工半讀的男友江偉(庹宗華)分擔壓力,小漁(劉若英)從中國非法來到紐約做勞工,江偉急於擺脫生活的困境,說服小漁同現居紐約的義大利老頭Mario(Daniel J. Travanti)假結婚,以便取得綠卡後自己也能入籍。
Mario表面看來是欠了一屁股賭債的潦倒賭鬼,卻有既風光又無奈的過去,小漁對他的身世了解後,開始對其進行無微不至的照顧,而Mario也被小漁的單純打動,重新執筆開始寫作,兩人漸生界於父女與情人之間的微妙感情。當小漁終獲綠卡時,Mario的身體狀況變得非常糟糕,小漁不忍別他而去想留下再照顧他一段時間,遭到江偉的竭力反對,小漁走到選擇的關口。
❹ 有哪部外國電影用的是中國女主角
很多,比如末代皇帝、枕邊禁書、上海寶貝、藝妓回憶錄、功夫之王
❺ 老外和中國女人拍的電影
明日帝國
其實很多西方的電影裡面都有中國女人,但大多是過場,做女主角的真不多
❻ 外國和中國人關於愛情的電影!要女的是中國人,男的是歐洲的!
大辮子的誘惑
中國盒子
邁阿密風雲
黃河絕戀
❼ 美國大片里有中國女人帶著項圈炸彈是什麼電影雲圖怎麼看
電影《雲圖》不是項圈炸彈的,就是一種類似血滴子之類可以突然冒出刀子的項圈,因為那些女的都是奴隸,她們要是做了什麼超越身份的事情,項圈就會奪取她們的性命。
《雲圖》的劇情簡介 · · · · · ·
1850年,南太平洋,美國公證人亞當·尤因(吉姆·斯特吉斯 Jim Sturgess 飾)在船上被不明寄生蟲病折磨,他用日記記錄下自己所見所聞;1931年,蘇格蘭,落魄青年羅伯特·弗羅比舍(本·衛肖 Ben Whishaw 飾)為音樂大師記錄曲譜,受到半本旅行日記的啟發創作出了恢宏壯闊的《雲圖六重奏》;1975年,美國加州,小報記者路易莎·雷(哈莉·貝瑞 Halle Berry 飾)冒著生命危險調查一樁核電站丑聞,在老唱片店她被一首不知名的樂章打動;2012年,英國倫敦,被囚禁在養老院的出版商蒂莫西·卡文迪什(吉姆·布勞德本特 Jim Broadbent 飾)揣著一疊由女記者寫成的紀實文學,打算將自己的「越獄經歷」拍成電影;烏托邦未來,首爾,餐廳服務員克隆人星美-451(裴斗娜 Doona Bae 飾)開始形成自我意識和反抗人類,她在人類圖書館看了一部飛躍老人院的電影;文明毀滅後的未來,夏威夷,牧羊土著扎克里(湯姆·漢克斯 Tom Hanks 飾)對高科技文明的先知心懷敵意,他的部落唯一相信的女神叫星美……
不同的人物、場景和事件在時空中更迭變幻,不變的是每個主角身上都帶有彗星形狀的胎記。它像亘古靈魂的烙印,將人性中的反抗精神代代延續,最終織成一幅浩瀚璀璨的雲圖。 ©豆瓣
❽ 好看的政治電影
《總統班底》,導演:艾倫·J·帕庫拉 (1976)
真實改編自「水門事件」的電影《總統班底》之所以入選,不僅是因為該片詳細描述了明星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揭露「水門事件」的全過程(記者分別由羅伯特·雷福德和達斯汀·霍夫曼飾演),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驚悚片,同時將尼克松當政時期的政治腐敗大白於天下。
《戰艦波將金號》,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 (1925)
《戰艦波將金號》誕生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的思想洪流之中,講述了一艘戰艦上的水兵進行起義的故事,並且對現代電影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雖然有些觀眾可能會因該片濃厚的蘇聯政治宣傳痕跡而對其嗤之以鼻,但是我們可以轉而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我們今天所看的電影當中,又有多少是不含有絲毫政治宣傳的呢?
《戰艦波將金號》奠定了影響至今的電影蒙太奇理論,影片中的「敖德薩階梯」段落經常出現在電影教科書中。——譯者注
《哥斯拉》,導演:本多豬四郎(1954)
大導演庫布里克的粉絲們或許會抗議,庫氏關於原子彈的諷刺劇——《奇愛博士》(1966)——為什麼沒有上榜?這是因為《哥斯拉》取代了它的位置。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不到十年後,本多豬四郎執導的科幻電影《哥斯拉》,對核武器戰爭進行了毫不掩飾的批判。更何況,電影裡面還有一隻大怪獸!
《靈通人士》,導演:阿曼多·楊努齊 (2009)
這部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政治諷刺劇(根據英劇《幕後危機》改編),不但證明了英國電視喜劇可以成功的轉戰至大銀幕,而且其中犀利的對白,更揭示了政客們在權力的追逐中,是如何通過操控冠冕堂皇的政治辭令來達到其目的。
《卡多什》/《禁城之戀》, 導演:阿莫斯·吉泰 (1999)
《卡多什》的故事發生在耶路撒冷一極端保守的猶太社區。影片詳細刻畫了兩姐妹在嚴苛的猶太風俗下所遭遇的生活困境。導演阿莫斯·吉泰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直面以色列嚴峻社會現實的創作態度,讓他在自己的祖國成為備受爭議的人物。
《中國姑娘》 ,讓-呂克·戈達爾 (1967)
作為一名法國新浪潮《電影手冊》派的畢業生,戈達爾在六十年代末成為了高調的政治電影人。《中國女人》以陀思妥耶夫斯基1872年小說《群魔》為原型,描摹出心懷革命理想的法國青年學生們的群像,既展現了青春理想主義的激情,又流露出其無可奈何的挫敗感。
「《電影手冊》派」是指,從1955年開始聚集在以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為首的《電影手冊》雜志編輯部周圍的一批青年影評人,他們後來從影評工作過渡到拍片,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將。——譯者注
《以祖國之名》,導演:肯·羅奇(1995)
跟隨一名英國青年從利物浦啟程,志願參加西班牙內戰的旅程,《以祖國之名》所涉及領域與喬治·奧威爾的《向加泰羅尼亞致敬》一書類似。導演肯·羅奇從西班牙反西斯運動下不同思想派別的激烈爭斗中取材,打造出扣人心弦的劇本,讓《以祖國之名》成為一部無出其右者的偉大影片。
英國小說家喬治·奧威爾也曾以志願者身份參加西班牙內戰,並於1938年寫成描述西班牙內戰的《向加泰羅尼亞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發表。——譯者注
《納什維爾》,導演:羅伯特·奧爾特曼 (1975)
這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史詩以美國的鄉村音樂,以及心懷鬼胎的總統競選活動為中心,於1976年美利堅建國兩百周年前夕,對美國社會精神危機進行了洞若觀火的全面考察。
《草莓與巧克力 》,導演:托馬斯·古鐵雷斯·阿萊 (1994)
支持祖國的革命,還是冷眼旁觀古巴的社會現實,世界知名的古巴導演托馬斯·古鐵雷斯·阿萊在二者之間進行著謹慎的創作。《草莓與巧克力》講述一名大學生結識了一位同性戀藝術家,後者極力反抗卡斯特羅統治下對同性戀者實施的迫害。
《阿爾及爾之戰》, 導演:吉洛·彭特克沃 (1966)
《阿爾及爾之戰》是一部毫不妥協的,爭取民族獨立的政治宣言,義大利導演彭特克沃用堅韌的黑白影像記錄下阿爾及利亞針對法國的反殖民主義戰爭。此外,它也為任何試圖粉碎游擊隊運動的軍隊敲響了警鍾——2003年,五角大樓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後不久,曾給所有人員放映了這部影片。
❾ 求一部電影,講幾個老中國女人在外國後,一次聚會回放她們在中國經歷的故事.
喜福會 影片以旅美的四對華裔母女為中心,分別描述她們幾個家庭在近百年來的遭遇,從而對比出中國女性從受盡辛酸屈辱的祖母輩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人格和經濟地位的新一代女性。主要情節是溫明娜飾演的瓊原來跟母親有很深的誤會,但當她代替已去世的母親回中國大陸探望兩個當年在抗戰逃難時被遺棄的姊姊時,卻深深感受到上一代的苦難和割斷不了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