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偉大的中國女人
A. 迄今為止,都有哪些中國女星進入了好萊塢
進入好萊塢,相信是很多電影明星都有的一個夢想,因為好萊塢是世界聞名的電影中心,在我國許多電影明星出名之後,也非常希望進入好萊塢這一個更大的平台,但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進入好萊塢,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都有哪些,中國明星進入了好萊塢,並且發展的很好呢?
第一個就是我們熟知的章子怡國際章,章子怡,1979年2月9日出生於北京,華語影視女演員、製片人,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96年,考入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
大家還知道哪些中國女明星進入了好萊塢嗎?可以在下方給作者留言和作者一起討論一下,關注作者不迷路,請大家給作者點一個贊,原創不易,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一下作者,謝謝大家。
B. 《戰狼2》女主角什麼名字
《戰狼2》女主角的名字是RACHEL。
RACHEL是一名美國援非醫生冷靜沉著醫術高超。在雇傭兵搜捕傳染病專家陳博士時,試圖李代桃僵掩護直正的陳博士。陳博士不幸犧牲後受陳博士的囑托,和冷鋒一起護送與治療疫情有極大關系的Pasha撤離。
Rachel,是吳京執導3D軍旅動作電影《戰狼2》中的女主角,由香港演員盧靖姍(Celina Jade)飾演。《戰狼2》是勝局已定,而電影中援非醫生瑞秋(盧靖姍飾)的精彩表現,也讓觀眾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情和人道主義的偉大。
戰狼2劇情簡介
被開除軍籍的冷鋒(吳京飾演)本是因找殺害龍小雲的兇手(余男飾演)來到非洲,但是卻突然被捲入一場非洲國家的叛亂。因為國家之間政治立場的關系,中國軍隊無法在非洲實行武裝行動撤離華僑。
而作為退伍老兵的冷鋒無法忘記曾經為軍人的使命,本來可以安全撤離的他毅然決然地回到了淪陷區,孤身一人帶領身陷屠殺中的同胞和難民,展開生死逃亡。隨著斗爭的持續,體內的狼性逐漸復甦,最終闖入戰亂區域,為同胞而戰斗。
C. 娛樂圈女明星鞏俐是什麼地位
看看她的外號「鞏皇」就知道了。
鞏俐被奧斯卡委員會接納為會員,創造了中國影人闖盪世界影壇的奇跡,為中國電影人爭了光。柏林國際電影節主席德哈登發邀請函時稱其是本屆評委會主席的最佳人選。大家喜歡她嗎?
D. 一部與龍有關的美國科幻電影女主角是一個很厲害的中國女人
木乃伊3?
E. 世界上公認的五大女神,中國佔了兩位,你最喜歡哪個
瑪麗蓮-夢露
瑪麗蓮-夢露,我想很多人對這個名字應該不陌生吧。特別那張裙子被吹的張開了喇叭的照片,更是被奉為經典。夢露不僅僅是她那個年代的女神,對好幾代人來講,夢露即女神。1999年也就是夢露離開這個世界的第37年後,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排名第6名。
鞏俐還獲得加拿大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上的特別獎,是第51屆戛納電影節的特邀嘉賓,被奧斯卡委員會接納為會員,還是柏林、威尼斯、東京等國際電影節的評委會主席。
F. 想找部關於中國女性自強不息之類的電影
推薦一部,女人本色,梁詠琪主演。
英文名: Nui yan boon sik
中文名: 女人本色
導 演: ( 黃真真 Chun-Chun Wong )
主 演: (梁詠琪 Gigi Leung) (薛凱琪 Fiona Sit) (林子祥 George Lam) (鄭嘉穎 Kevin Cheng) (聶遠 Yuan Nie) (Xiaoming Fu)
上 映: 2007年07月07日
1997年,成在信,積極樂觀且要求嚴格之女強人,於大集團任職財務總監,結婚一年,剛誕下兒子,事業在香港回歸前夕更上一層樓。但於同一集團工作的丈夫杜林卻因濃厚英資背景而失去CEO職位,其棒子移交到擁有廣闊中國人脈關系的程必聰手裡。杜林遂決定獨自移民新加坡找尋新出路。
新任CEO程必聰十分欣賞成在信的能乾和拚勁,但在信難免忽略了家庭和在新加坡拼搏的丈夫。在沒有丈夫陪伴的日子中,除了工作外,和她一起打發寂寞的好朋友,既是她下屬,亦是她好姐妹——宋曉彤。宋曉彤任在信助手已有一年,性格率直做事經常撞板,只有以加倍勤快補足。
曉彤把她初相識的男友振華介紹在信認識,振華是位帥哥,教曉彤駛錢裝扮一身名牌,但在信卻暗暗懷疑這位帥哥為人不正派。果然振華恃機向在信多番挑逗,更惡人先告狀,告訴曉彤說在信不甘寂寞來挑逗自己。曉彤氣在心頭,終於向在信遞辭職信。在信叫曉彤冷靜,並告訴她先查清楚一身名牌是否A貨。
香港回歸之後就發生了亞洲金融風暴,風暴使香港經濟跌落谷底。在信工作的大集團只有以裁員減省成本,被裁的員工卻發起了抗議罷工的工潮。程必聰與成在信攜手,冷靜的採取了行動,更由在信出面,把工潮制止了,過程中在信漸發覺必聰對自己有愛意,在信雖然對必聰有好感,但她在逃避。
宋曉彤發覺振華其實是騙財騙色,振華最後還使出恐嚇勒索這種無賴招數。幸而在信突然挺身而出把這無賴趕走。與此同時,在信卻收到杜林在新加坡失蹤的消息,原來單人匹馬闖天下的杜林,生意一敗塗地,一天喝酒駕車導致意外身亡。
在信非常悲傷,而與此同時突然被大老闆要求引咎辭職。原來鎮壓工潮引發了一連串輿論對大集團不利。程必聰為了自保,把一切責任推到在信身上,為了事業男人絕不會手下留情。
失了丈夫,失了事業,這時更失了孩子,在信的孩子感染了SARS病菌而去世,醫治其孩子的醫生學楓是在信一同成長的好友,暗戀她多年未果,終於亦感染了SARS而不治。在種種打擊之下,在信考慮放棄生命,正要割脈之際,一個很久沒見的好友毛毛找上門來,及時救了她一命。
毛毛、曉彤與在信三人都是好朋友,毛毛一直在外創業,初時次次都蝕到血本無歸,但在信還相信毛毛,一直投資在她身上。這次毛毛上門來告訴好消息,因為她做口罩,在SARS期間賺了大錢,要分利潤給在信,因而鼓起了在信重新做人的信心。
至於曉彤,她不值程必聰所為亦憤然辭職。但經濟不景下,她只得去做啤酒妹、派傳單,最後還到香港迪士尼公園扮女巫,終於在迪士尼碰上了在信與毛毛。三姐妹重逢開心不己。這時,因「自由行」開放,許多內地人來港買化妝品,結果在三姐妹合作攪化妝品生意,分店愈開愈多……
G. 中國傑出的女性有哪些
武則天(中國武周時期女皇帝)
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謝婉瑩,福建長樂人 ,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員。 中國詩人,現代作家、翻譯家、兒童文學作家、社會活動家、散文家。筆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壺」。
1919年8月的《晨報》上,冰心發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聽審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1923年出國留學前後,開始陸續發表總名為《寄小讀者》的通訊散文,成為中國兒童文學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東京大學聘為第一位外籍女講師,講授「中國新文學」課程,於1951年返回中國。
1999年2月28日21時12分冰心在北京醫院逝世,享年99歲,被稱為"世紀老人"。
(7)電影偉大的中國女人擴展閱讀
創作特點
冰心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大多不用濃墨重彩,也較少精雕細刻,只用素描的筆法,淡淡數筆,人物形象就彷彿那出水的芙蓉,鮮靈靈地浮現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兒姑娘》、《小桔燈》分別塑造了三個生活在不同時代的少女形象。冰心在小說中塑造了一系列理想、完美的青年女性的形象。她們大多心地善良,溫柔美麗,活潑大方,穩健端莊。她們青春煥發,充滿活力,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贏得女性的尊嚴;以自身事業上的輝煌成就,獲得男人的敬重。此外還有一系列熱愛祖國的青年,慈憐溫柔的偉大母親,通情達理的老奶奶,以及博學風趣的老教授等眾多形象,透出了溫情。
H. 好看的政治電影
《總統班底》,導演:艾倫·J·帕庫拉 (1976)
真實改編自「水門事件」的電影《總統班底》之所以入選,不僅是因為該片詳細描述了明星記者鮑勃·伍德沃德和卡爾·伯恩斯坦揭露「水門事件」的全過程(記者分別由羅伯特·雷福德和達斯汀·霍夫曼飾演),更重要的是,它作為一部引人入勝的政治驚悚片,同時將尼克松當政時期的政治腐敗大白於天下。
《戰艦波將金號》,導演:謝爾蓋·愛森斯坦 (1925)
《戰艦波將金號》誕生於俄國十月革命之後的思想洪流之中,講述了一艘戰艦上的水兵進行起義的故事,並且對現代電影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雖然有些觀眾可能會因該片濃厚的蘇聯政治宣傳痕跡而對其嗤之以鼻,但是我們可以轉而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我們今天所看的電影當中,又有多少是不含有絲毫政治宣傳的呢?
《戰艦波將金號》奠定了影響至今的電影蒙太奇理論,影片中的「敖德薩階梯」段落經常出現在電影教科書中。——譯者注
《哥斯拉》,導演:本多豬四郎(1954)
大導演庫布里克的粉絲們或許會抗議,庫氏關於原子彈的諷刺劇——《奇愛博士》(1966)——為什麼沒有上榜?這是因為《哥斯拉》取代了它的位置。在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爆炸不到十年後,本多豬四郎執導的科幻電影《哥斯拉》,對核武器戰爭進行了毫不掩飾的批判。更何況,電影裡面還有一隻大怪獸!
《靈通人士》,導演:阿曼多·楊努齊 (2009)
這部獲奧斯卡獎提名的政治諷刺劇(根據英劇《幕後危機》改編),不但證明了英國電視喜劇可以成功的轉戰至大銀幕,而且其中犀利的對白,更揭示了政客們在權力的追逐中,是如何通過操控冠冕堂皇的政治辭令來達到其目的。
《卡多什》/《禁城之戀》, 導演:阿莫斯·吉泰 (1999)
《卡多什》的故事發生在耶路撒冷一極端保守的猶太社區。影片詳細刻畫了兩姐妹在嚴苛的猶太風俗下所遭遇的生活困境。導演阿莫斯·吉泰強烈的現實主義風格,直面以色列嚴峻社會現實的創作態度,讓他在自己的祖國成為備受爭議的人物。
《中國姑娘》 ,讓-呂克·戈達爾 (1967)
作為一名法國新浪潮《電影手冊》派的畢業生,戈達爾在六十年代末成為了高調的政治電影人。《中國女人》以陀思妥耶夫斯基1872年小說《群魔》為原型,描摹出心懷革命理想的法國青年學生們的群像,既展現了青春理想主義的激情,又流露出其無可奈何的挫敗感。
「《電影手冊》派」是指,從1955年開始聚集在以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贊為首的《電影手冊》雜志編輯部周圍的一批青年影評人,他們後來從影評工作過渡到拍片,成為法國'新浪潮'電影的主將。——譯者注
《以祖國之名》,導演:肯·羅奇(1995)
跟隨一名英國青年從利物浦啟程,志願參加西班牙內戰的旅程,《以祖國之名》所涉及領域與喬治·奧威爾的《向加泰羅尼亞致敬》一書類似。導演肯·羅奇從西班牙反西斯運動下不同思想派別的激烈爭斗中取材,打造出扣人心弦的劇本,讓《以祖國之名》成為一部無出其右者的偉大影片。
英國小說家喬治·奧威爾也曾以志願者身份參加西班牙內戰,並於1938年寫成描述西班牙內戰的《向加泰羅尼亞致敬》(Homage to Catalonia)發表。——譯者注
《納什維爾》,導演:羅伯特·奧爾特曼 (1975)
這部兩個半小時的電影史詩以美國的鄉村音樂,以及心懷鬼胎的總統競選活動為中心,於1976年美利堅建國兩百周年前夕,對美國社會精神危機進行了洞若觀火的全面考察。
《草莓與巧克力 》,導演:托馬斯·古鐵雷斯·阿萊 (1994)
支持祖國的革命,還是冷眼旁觀古巴的社會現實,世界知名的古巴導演托馬斯·古鐵雷斯·阿萊在二者之間進行著謹慎的創作。《草莓與巧克力》講述一名大學生結識了一位同性戀藝術家,後者極力反抗卡斯特羅統治下對同性戀者實施的迫害。
《阿爾及爾之戰》, 導演:吉洛·彭特克沃 (1966)
《阿爾及爾之戰》是一部毫不妥協的,爭取民族獨立的政治宣言,義大利導演彭特克沃用堅韌的黑白影像記錄下阿爾及利亞針對法國的反殖民主義戰爭。此外,它也為任何試圖粉碎游擊隊運動的軍隊敲響了警鍾——2003年,五角大樓在伊拉克戰爭開始後不久,曾給所有人員放映了這部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