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英雄兒女人物分析
① 英雄兒女的影評
在記憶中,《地道戰》、《地雷戰》、《董存瑞》、《小兵張嘎》的電影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電影節目,好不誇張的說,就自己能在電視中看到這些的次數不少於十次,但你能完全復述這些電影嗎?至少我不能,而且到如此也許要深深的懷疑一下自己的記憶。
以《英雄兒女》為例,電影的主角毫無疑問是英雄王成,我的意思是影片表現的全是英雄的活動:他們如何的為人民服務,如何的捨身忘己、保家衛國。而其他人物如王文清、王芳以及那首至今不衰的「風煙滾滾唱英雄……」都是電影的佐料,為這部激盪人心的電影增加一絲溫馨和歡快的成分。
終於有機會將電影完整的看了一遍後,驚奇的發現我的記憶完全有錯,《英雄兒女》並非在講述英雄的兒子或者英雄的女兒,王成經典的「向我開炮」在影片的四分之一處就已經結束了。當時我都極其疑惑的盯著屏幕:這么快就犧牲了?難道這個電影這么短?犧牲之後的情節到底還要說些什麼?
原來整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如何宣傳英雄」的影片。在王成犧牲之後,除了妹妹王芳的眼淚外,馬上進行的就是王文清下達師部的命令:要求宣傳部和政治部馬上對王成同志的英勇事跡進行宣傳。對於王成同志的懷念並非是追悼會或思念,而是滿牆的決心書;歌唱英雄的贊歌、宣誓。王成的父親之所以來到朝鮮戰場的原因也是師部的安排,為了是讓參加新一輪戰斗的戰士們親眼見到英雄的父親,為士兵打氣從而雄糾糾氣昂昂的開向戰場。
看到這里的時候,存在在我腦海中的記憶之牆瞬間從堅固轉成了迷茫,如墜夢中,懷疑一切:《冰山上的來客》除了那兩首經典的歌曲和一聲「阿米爾」,還講述了什麼?《董存瑞》中除了捨身炸碉堡,還有什麼?
原來這些老電影的影像是反反復復的通過片斷不停的作用在我脆弱的理解力和記憶力上所形成的脆弱的殘留,王成的高潮原來不在「向我開炮」,而是在其後的歌聲和誓言中不斷高大。據說在當年的朝鮮戰場上,這些歌頌英雄的電影做為一種靈活的教育方式播放給戰士們看,是否《英雄兒女》會事倍功半呢?
② 「王成」的原型到底是誰
《英雄兒女》中「王成」的一位原型為烈士於樹昌;另,作家洪爐在經過幾十年的苦苦尋找之後,終於於2010年4月在遼寧錦州大嶺村找到了王成的另一位原型蔣慶泉老人。
(2)電影英雄兒女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英雄兒女》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影片的內容和炮火連天的場景,充分的洋溢著革命的激情,使之具有動人的魅力和氣魄。時隔半個多世紀,依然為這部電影的主旋律所著迷。影片中王成的扮演者劉世龍,成功的塑造了這一角色,時至今日他的銀屏形象依然令人難忘。這部影片影響了幾代人的成長。
在拍英雄兒女這部影片時,劉世龍為演好英雄王成這一英雄形象,他閱讀了大量的文學史料,分析劇中人物的要求,深刻的體會王成的成長經歷,對影片的表演層次的把握、以及在戰火紛飛的戰場上的傲氣凌然的動作都作了充分的准備。
為了表現出英雄形象特有的氣質,劉世龍沒少吃苦。在拍攝王成沖過炮火硝煙戰場的鏡頭時,他要在不斷的在爆炸和遍地燃燒的火海里沖過去,跑了一遍又一遍,眉毛燒光了,胳膊被燒很多處大泡,化妝需要重新沾眉毛,劉世龍不顧身上的疼痛,咬著牙再次從火海中奔跑沖殺,劉世龍胳膊、身上的水泡讓人不敢直視,而劉世龍對此卻默不做聲,上點紅葯水就沒事了。
劉世龍還要到部隊體驗站崗、投彈、刺殺等許多項目,他一絲不苟的參加訓練,幾個月下來,劉世龍身上有了軍人應有的氣質。
劉世龍塑造的王成這一經典人物形象,以獨特視角和人格魅力,使人物形象達到了栩栩如生的效果。那句經典的語句「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振奮了國人精神,精神來源於真實的藝術,而藝術再現了真實的歷史。
③ 如何評價英雄兒女劇情有什麼亮點
《英雄兒女》是藝術創造,從現實出發,高度凝練,是全體志願軍精神的抽象代表。亮點在於這部劇講述的不是那一個人的個人經歷,老兵有類似的英雄情節,是普遍現象。
《英雄兒女》的戰斗背景,是一次陣地堅守進攻戰。祖國慰問團都來了,是戰爭中後期。是相持進攻階段,沒有被俘的可能;用一個不知底細的所謂老兵,否定整個志願軍精神,其用心險惡。
④ 英雄兒女內容簡介
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並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
在戰斗中王成英勇奮戰,壯烈犧牲。在全軍開展向王成學習的運動中,王文清認出該軍文工團員、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
後來,當王芳在陣地上為炊事員演出時,敵機突然來襲,她為掩護炊事員而負傷,被送回祖國醫治。
一個月後,王復標參加慰問團赴朝慰問,王芳也傷愈歸隊,三人在前線團圓。王復標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革命接班人。
(4)電影英雄兒女人物分析擴展閱讀:
《英雄兒女》創作背景:
1952年冬天,以巴金為組長的全國文聯組織的赴朝創作人員踏上了滿目瘡痍的朝鮮土地,在朝鮮戰場上,巴金同創作人員深入到志願軍中。
回國後,巴金寫出中篇小說《團圓》,並發表在1961年8月號的《上海文學》上。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讀了《團圓》後。
責成長春電影製片廠將《團圓》改編成電影。同年夏天,導演武兆堤和編導毛烽奉命開始了將小說《團圓》改編成電影劇本的工作。
人物介紹:
1、王成(劉世龍飾)
政委王文清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場戰斗中喊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語句後壯烈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習他的運動。
2、王芳(劉尚嫻飾)
文工團員王芳承擔了宣傳英雄唱英雄的任務,《英雄贊歌》鼓舞了前線將士的志氣。王文清見到王芳,認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
一次,王芳隨文工團在陣地上演唱時,遭敵人襲擊,為掩護炊事員,王芳負傷,被送回祖國療養,後來回歸部隊後和父親團圓。
3、王文清(王東)(田方飾)
志願軍某部師政委王文清到前線視察,在戰場上遇到了老戰友王復標之子王成,後來見到王芳,認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
為了不影響王芳,王文清克制感情,沒有馬上認女兒,而是鼓勵她向哥哥學習。之後和王芳團圓後勉勵女兒做一個革命的接班人。
4、王復標(周文彬飾)
王文清的戰友,王復標隨慰問團來到朝鮮慰問,這時王芳也已傷愈回到部隊。她與王文清相會,王復標向王芳講述了十八年前的往事。
⑤ 《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人物是什麼
王成的原型累計有於樹昌,王萬成,楊根思,趙先有等人。
電影《英雄兒女》在拍攝時,導演和編劇在對志願軍英雄王成犧牲的細節進行具體構思時,部分取材於楊根思的事跡。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三連連長楊根思,抱著炸葯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事跡,被時任新華社膠東分社記者華敏寫成了一篇1000多字的通訊。
角色介紹
1、王成
演員劉世龍
政委王文清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場戰斗中喊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語句後壯烈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習他的運動。
2、王芳
演員劉尚嫻
文工團員王芳承擔了宣傳英雄唱英雄的任務,《英雄贊歌》鼓舞了前線將士的志氣。王文清見到王芳,認出她就是自己十八年前失散的親生女兒。一次,王芳隨文工團在陣地上演唱時,遭敵人襲擊,為掩護炊事員,王芳負傷,被送回祖國療養,後來回歸部隊後和父親團圓。
⑥ 英雄兒女中的英雄人物
英雄兒女中的英雄人物:王成、王芳、王文清(王東)、王復標。
1、王成
政委王文清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和王芳是兄妹,在一場戰斗中喊出:為了勝利,向我開炮的語句後壯烈犧牲,全軍開展了學習他的運動。
⑦ 《英雄兒女》演員表中有哪些演員
劉世龍,田方,周文彬,趙國瑞,郭振清,浦克,劉效國,趙文瑜,任頤,王延盛,柏瑞桐,王寶順,李萬城,趙寶華等等。
《英雄兒女》是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出品的一部戰爭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
影片了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劇情介紹:
電影《英雄兒女》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剛從醫院回部隊的戰士王成要求參戰,並拿出父親鼓勵他殺敵立功的來信給張團長和王文清政委看,王文清始知王成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王復標的兒子。在戰斗中王成英勇奮戰,壯烈犧牲。
在全軍開展向王成學習的運動中,王文清認出該軍文工團員、王成的妹妹王芳就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後來,當王芳在陣地上為炊事員演出時,敵機突然來襲,她為掩護炊事員而負傷,被送回祖國醫治。
一個月後,王復標參加慰問團赴朝慰問,王芳也傷愈歸隊,三人在前線團圓。王復標真情告訴王芳,兩位父親都勉勵王芳向哥哥學習,當好革命接班人。
⑧ 《英雄兒女》王成的原型人物是什麼
王成的原型累計有於樹昌,王萬成,楊根思,趙先有等人。
電影《英雄兒女》在拍攝時,導演和編劇在對志願軍英雄王成犧牲的細節進行具體構思時,部分取材於楊根思的事跡。中國人民志願軍某部三連連長楊根思,抱著炸葯包與敵人同歸於盡的英雄事跡,被時任新華社膠東分社記者華敏寫成了一篇1000多字的通訊。
《英雄兒女》是1964年由長春電影製片廠製作並出品的一部戰爭片,由武兆堤執導,劉世龍、劉尚嫻、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編自巴金小說《團圓》。
影片了講述抗美援朝時期,志願軍戰士王成陣亡後,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幫助下堅持戰斗,最終和養父王復標,親生父親王文清在朝鮮戰場上團圓的故事。
⑨ 英雄兒女的影片評價
《英雄兒女》是一部優秀的軍事題材影片,它描寫了廣大志願軍戰士在朝鮮國土上的流血奮斗,並藉助父子、父女、老戰友之間的生死離別、劫後重逢來渲染氣氛、結構故事,表現了革命事業的艱難歷程。影片在巴金原小說的基礎上,充實了王成的故事,以細膩的筆觸突出了這個英雄戰士的成長過程以及對其他戰士的影響。人物關系的情感內容和炮火連天的戰場氣氛的營造,使影片既洋溢著革命激情,又深蘊著親情與道德力量。片中昂然一曲《英雄贊歌》,通過在故事內外空間的巧妙處理,使之具有動人的魅力,從而流傳甚廣。 (新浪娛樂評)
《英雄兒女》凸顯王成的犧牲精神,進而拋出了「什麼是英雄」「誰可以成為英雄」「我們學習英雄的什麼精神」等等問題。影片通過扎實的情境鋪墊和如何宣傳英雄典型的種種細節回答了大家:為了祖國和人民捨身取義的志願軍戰士王成必然是英雄,在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克己奉公的普通勞動者同樣也是英雄。王成、王芳是英雄兒女,是中國人民的好兒女,中國人民本身就是一個英雄的集體。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英雄兒女》的影像蘊含的思想性,使其擁有了跨越時代的不朽力量。誠然,我們的英雄不是抬手就能發射導彈的「鋼鐵俠」,但王成、王芳、王文清等經典的影視形象,正因之所象徵的大無畏的犧牲和奉獻,總會在不經意間嵌入那些尚在叛逆期的觀影心靈,留下英雄的基因。 (解放軍報評)
⑩ 《英雄兒女》到底給我們帶來怎麼樣的思考呢
為什麼戰旗美如畫,英雄的鮮血染紅了它。為什麼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開鮮花!在那裡,我想起國歌中的一句「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像警鍾一樣敲響在我的耳邊。如今,中華民族未必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但是,類似釣魚島事件這樣的事在時刻提醒我們每個人。想到那裡,我心中明白我們這天的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然而我在學習上缺乏堅強的毅力和持之以恆的精神,有時還個性貪玩,碰到難題不能像英雄們那樣千方百計的去解決,多麼不就應啊!
抗美援朝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某軍政治部主任王文清,意外地遇到了老朋友王復標的兒子王成,從而獲悉與自己失散了18年的女兒王芳的消息。王成在一次戰斗中負傷,正在醫院養傷時聽說部隊要打大仗,傷未痊癒便跑回連隊請戰。戰鬥打響了,為了堅守無名高地,部隊傷亡慘重,增援部隊一時又無法趕到,沒過多長時間,陣地上只剩下王成一個人。王成一人堅守陣地,消滅了無數進攻的敵人,為了消滅更多的敵人,他對著報話機向首長喊道:「為了勝利,向我開炮!」最後,在彈葯用盡,敵人再次進攻時,王成抱著爆破筒跳進敵陣,壯烈犧牲。王芳明白後,十分悲痛。之後在一次演出中,王芳為了掩護一名炊事員,不幸身負重傷,被送回國內治療。不久,王芳回到朝鮮,明白了王文清是自己的親生父親。王文清鼓勵王芳要做工人階級的好女兒,革命事業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