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女生電影 » 電影宮廷美女楊貴妃第二集

電影宮廷美女楊貴妃第二集

發布時間: 2022-07-30 02:09:16

Ⅰ 《楊貴妃》電影 范冰冰 韓國導演郭在容

電影還沒有拍好,一定會在韓國和日本上映的!
《楊貴妃》(范冰冰黎明主演電影)

盛唐危機即楊貴妃(范冰冰黎明主演電影)。
2013由春秋鴻文化投資有限公司出品。田壯壯執導,范冰冰與黎明主演的電影《楊貴妃》,已於2013年9月1號開機拍攝。
角色

演員
備注

楊玉環 范冰冰 ----
李隆基 黎明 ----
惠妃 陳沖 ----
梅妃 寧靜 ----
高力士 吳剛 ----
李瑁 吳尊 ----
李瑛 吳樾 ----
李亨 吳超 ----
李琰 金浩 ----
李琬 劉潮 ----
太醫 陳寶國 友情客串
大將軍 文章 友情客串
大將軍 王龍華 友情客串
大將軍 馬洲 友情客串
楊玉環驗身太監 韓斯斯斯 ----
報信太監 鄒闖 ----
▪ 導演:田壯壯
演員陣容方面,除范冰冰與黎明確認分飾「楊貴妃」與「唐明皇」之外,陳沖、吳剛、寧靜、吳尊等也將在片中出演主要角色。著名導演兼攝影師侯詠、香港著名美術指導黃家能、鍾移風等也已確認加盟該片。
2劇情簡介
恃寵驕縱
有一次,楊貴妃恃寵驕縱,得罪了玄宗,被玄宗譴歸娘家。可是,貴妃出宮後,玄宗飲食不進,高力士只得又把她召回來。750年,貴妃偷了二十五郎(分阝)的紫玉笛,獨吹自娛。事發,以忤旨又被送出宮外。貴妃出宮後,剪下一綹青絲,托中使張韜光帶給玄宗,玄宗大駭,又令高力士把她召回。張祜《分王小管》詩雲:「金輿還幸無人見,偷把分王小管吹。」(《中晚唐詩叩彈集》卷五)就是詠此事的。
楊貴妃知道玄宗沒有她,便寢食不安,於是更為驕縱,楊家「出入禁門不問,京師長吏為之側目」。時人有「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之謠。(《楊太真外傳》)
著名一笑
唐代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稀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優勢,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當時楊貴妃在華清宮里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從此便有這歷史上這著名的一笑。「華清笙歌霓裳醉,貴妃把酒露濃笑」!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也取名為:露濃笑。
羞花典故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淡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貴妃醉酒
她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而「三千寵愛在一身」,可她也曾一時失寵而借酒澆愁,醉後忘其所以,放浪形骸。
唐玄宗先一日與楊貴妃約,命其設宴百花亭,同往賞花飲酒。至次日,楊貴妃遂先赴百花亭,備齊御筵候駕,孰意遲待移時,唐玄宗車駕竟不至。遲之久,遲之又久。乃忽報皇帝已幸江妃宮,楊貴妃聞訊,懊惱欲死。楊貴妃性本褊狹善妒,尤媚浪,且婦女於怨望之餘,本最易生反應力。遂使萬種情懷,一時竟難排遣,加以酒入愁腸,三杯亦醉,春情頓熾,忍俊不禁。於是竟忘其所以,放浪形骸,頻頻與高力士、裴力士二太監,作種種醉態,及求歡猥褻狀,乃始倦極回宮。
美容秘術
秘術之一:摒棄濃妝艷抹,講究淡妝輕掃,顯示人體自然美。唐代美容物,以鉛、汞為主要原料,長期使用,會慢性中毒,臉部留下褐斑,皮膚老化。楊玉環為女道士五六年間,遠離濃妝艷抹,不受鉛、汞危害,以後也摒棄濃妝,追求蛾眉輕掃的淡妝。
秘術之二:溫泉沐浴和拍打之功。唐朝承襲北朝習俗,設溫泉宮,華清池是最為有名的一處。相傳溫泉有祛除邪氣,免除疫病的功效,常浴溫泉,泉水中的硫磺等礦物質可以治療皮膚病,已被今天醫學界所公認。《長恨歌》寫道:「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楊貴妃沐浴溫泉時,常把牡丹丹皮、桑葉、蕁麻等浸入水中,它們能鎮靜神經,促進肌膚再生,使之滑膩光潔。《紅樓夢》中賈寶玉寫詩說「出浴太真冰作影」。在沐浴時,楊貴妃施行拍打之功,用手輕拍全身,尤其是面部皮膚,使周身穴位受到刺激,促進血液循環,以達到強化肌膚機能的美容效果。
秘術之三:合牡丹丹皮、杏仁、滑石、輕粉製成楊太真紅玉青。據說施之十日後,面色如紅玉,是歷代佳人美女川來美容的秘方之一,連後來的慈禧太後也天天使用。此方中杏仁有豐富的苦杏仁油,有滋潤皮膚的特殊效果。輕粉抑菌,滑潤利竅,它們「上能利毛腠之竅,下能利清溺之竅」。三葯合用,具有去垢潤膚,迫利毛竅的作川,徹底避免傳統美容物中鉛、汞的危害。
秘術之四:吃荔枝,服人參,保健美容邀君寵。楊貴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詩說:「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玄宗為投楊貴妃之好,下令各地驛站,快速轉運閩、廣荔枝進貢長安,耗去多少人力財力,僅為楊貴妃一人歡娛快樂。荔枝,為南方熱帶水果之一,內含豐富營養,性甘平無毒,久吃荔枝,益心脾、養肝血,益人顏色。
3楊玉環名字由來
楊玉環名字《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有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說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昵稱。但在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楊玉環幼時的名字卻叫楊玥兒。是真是假,現仍是說不清楚。
玉奴這個名字理解起來倒是不難。唐代有一個稱謂習俗,給小孩起名字時,最後一個字往往喜歡帶上「奴」字,除了楊貴妃的小名玉奴外,唐高宗小名叫雉奴,玄宗手下有個歌星叫念奴,白居易的小弟小名叫金剛奴,李白的兒子小名明月奴,不勝枚舉。其中的奴,是當時對小孩的一種愛稱,並無實意,誰起名字都可以用,楊貴妃的小名玉奴,實際就是小玉、玉兒的意思。按照唐代當時的習俗來釋解謎團,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把最後一個愛稱去掉,就叫「楊玉」。
楊貴妃叫「楊玉」,「玉娘」的解釋也會迎刃而解。清代趙翼在《陔餘叢考》中說,娘子,本少女之稱。他還舉出《唐書》中的例子說,楊貴妃初入宮,有寵,宮中號曰娘子,「是皆以娘為少女之證也」。開元二十八年(740年)十月,未被冊封的楊某被度為女道士,時年22歲,說她是一個少女,是完全行得通的。天寶四年(745年),她應召還俗立為貴妃後,人們正式稱她楊貴妃。她立貴妃前的「玉娘」稱謂,可理解為小女玉兒。這個稱謂可是給足了玄宗面子,因為他「父奪子妻」後,當時楊某是女孩還是女人,至今還是個爭論不休的話題。
不管是玉奴還是玉娘,「玉」應該是楊貴妃名字的核心,「奴」和「娘」只是附在名字後面的一種虛稱,表面上看這兩個名字都很俗,所以在世人的記憶中也像天上的行雲一樣慢慢地淡化,後來人們通用的則是鄭處誨的「玉環說」。如果問楊貴妃叫什麼?肯定有許多人不知道玉奴和玉娘,但幾乎不會有人不知道楊玉環的。如果前面所說的楊貴妃真實姓名就叫楊玉,那麼,「玉環」的「環」又作何解釋呢?
從字典中查找「環」的本義,很難解釋玉環的環。不過從史料中驚人地發現,環這個字,有時還被古人用作肥胖的替代詞。如果真是如此,這不正和楊貴妃的一身肥肉相吻合嗎?這真是一個耐人尋味的新發現。環」就是胖的說法,其實就隱藏在「環偉」一詞中,這是古人形容一個人高大肥胖時最愛用的一個詞。
她「姿質豐艷」是出了名的,古書中用一個「豐」字概括她的外表,正是說明了她是一個正宗的楊胖妞兒,如果改用另一個字「環」來形容她的外表,絕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的。舉一反三,套用對玉奴、玉娘的解釋方法,玉環的「環」,在楊貴妃名字中可以看作是一個愛稱,也可以當作一個戲稱,它是用來形容楊貴妃的三圍大、吃得胖的。總之,楊貴妃「玉奴」、「玉娘」、「玉環」這三個名字的真實性是勿庸置疑的,其中的奴、娘、環三個字的功能都是一樣的,是不同時期對楊貴妃名字的一種個性裝飾。玉奴,是她兒時的愛稱;玉娘,是她冊封前的尊稱;玉環則是她冊封貴妃、身體發福後人們對她的戲稱。楊貴妃的真實姓名應該叫「楊玉」,如果「楊玉說」的觀點無可爭議,那麼,出自蘇東坡的成語典故「環肥燕瘦」也得改一改了,而中國漢語辭典中最新誕生的成語將是「玉肥燕瘦」。
4貴妃的故事
貴妃墓
楊貴妃墓其實只是楊貴妃的衣冠冢,位於咸陽市興平縣馬崽鎮西500米處,佔地3000平方米,距西安60公里。
貴妃故居
楊貴妃故居,位於山西省永濟市首陽鄉獨頭村東向100米處(楊貴妃生長於此)。佔地面積近百畝,建築形制為仿唐民居。楊貴妃故里,是一座類似城堡式的獨宅三進院落,它依山勢而建,南北走向,可瞰黃河。建築分堡門、下院、中院、上院、西花園、貴妃池,自下而上,建在一條中軸線上。下院,昔日是傭人居住的地方,已辟為接待室和歌詠楊貴妃詩詞書法字畫展覽廳。
中院,過去是楊貴妃姐妹兄弟和叔嬸居住的地方。這次修復後,為了再現楊貴妃的香蹤芳跡,精心泥塑大型貴妃生平彩塑群像160餘尊,栩栩如生,力求還「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的綽約風姿,使這位唐時絕代美人,再現人間。
上院,主樓是供奉楊家歷代祖宗的祭祀房屋。廂房是楊家長輩和接待貴客的地方。
從角門出去,可直通花園,這里奇花異木,假山曲橋,亭台水榭,不僅可以賞花劃船,還可以在望河亭舉目遠眺,使遊客心曠神怡,胸襟坦盪。
望河亭下面有貴妃池,乃是楊貴妃童年洗頭的清水潭,池水光滑如脂,清澈見底。
5電影開機
范冰冰再臨承德演楊貴妃 男一號是天王級男星
據悉,范冰冰主演的《楊貴妃》將於2013年9月份在北京開機,並輾轉承德等地拍攝。我市「冰冰棒」們有望再睹范爺風采。
據了解,6月份,范冰冰在避暑山莊拍攝電影《畫框女人》時的場面非常壯觀,劇組警戒線以外都是圍觀粉絲,雖然天氣炎熱,但范冰冰魅力無法阻擋,依舊吸引無數人在大熱天里等待,只為一睹范冰冰傾國容顏。
正在宣傳《一夜驚喜》的范冰冰在接受采訪時透露,下半年要重拍電影《楊貴妃》。據悉,范冰冰也繼續扮演影片的絕對女主角楊貴妃,主創陣容除此二人外,王力宏、小栗旬等主演都將全部更換。對於唐明皇的扮演者,投資方和范冰冰方面均拒絕透露,但有消息稱是一位「天王級」的男星。[1]
《楊貴妃》開機 黎明看劇本三度落淚
演員方面,除范冰冰、黎明將分飾楊貴妃與唐明皇外,陳沖、吳剛、寧靜、吳尊等也將在片中出演主要角色。黎明也首談對唐明皇一角的理解,「唐明皇與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所不同,他文治武功,既有皇帝的威嚴,又深具文藝氣質,其實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皇帝原本很難有愛情,但是在看過劇本之後,我發現此次唐明皇在面對愛情時很痴情、很專一,這讓我特別感動。劇本尤在這一點上做得特別出色,一個擁有天下的男人在面對愛情時的無助和凄涼令人印象深刻,在讀劇本時曾讓我三度落淚。」[2]

Ⅱ 林芳冰楊貴妃死是哪一集

第18集。
林芳兵,生於江蘇揚州,原籍浙江寧波,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中國內地影視女演員。大學畢業後,她在江蘇省揚劇團和江蘇省話劇團任演員,是國家一級演員,後參演了《幽谷戀歌》《玉碎宮傾》《燕子李三》等影視作品。曾獲百花獎最佳女主角提名獎、金鷹獎最佳女主角獎等。
楊玉環,號太真,唐玄宗之寵妃,唐代宮廷音樂家、舞蹈家,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楊玉環天生麗質,受過良好的教育,性情溫婉,精通音律,擅長舞蹈和彈琵琶。她原先為唐玄宗兒子壽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後,又被唐玄宗冊封為貴妃,深受寵愛。

Ⅲ 如何評價電影《王朝的女人·楊貴妃》

《王朝的女人•楊貴妃》是一部浪漫傳奇影片,楊貴妃進宮以後共經歷兩段感情,分別是跟壽王李瑁和皇帝唐玄宗。楊貴妃先嫁壽王李瑁再嫁公爹唐玄宗.以楊貴妃和唐明皇的傳奇愛情為核心,講述了一系列戰爭與宮廷陰謀的故事,全景展現盛唐壯闊如畫的愛恨情仇。

從導演給出的楊貴妃態度似乎頗為曖昧,她愛壽王,她也愛唐玄宗,這兩個人都是她被動愛上的。古時的女子本就無法左右自己的婚姻大事,更別說嫁於皇家深院,以楊玉環剛烈的性格,她必然是愛上了壽王所以才願意與夫君共患難。只可惜,看似文弱的壽王終究難以駕馭心高氣傲的楊玉環。

從楊玉環的眼神里,她對這個世界的慾望很強,假設不是馬嵬坡上,六軍不發,太子逼著唐玄宗殺死楊貴妃,保不齊唐朝會出現歷史上第二個女皇。說到底,作為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終究還是敗在了愛情上。在這個女人的心目中,刻骨銘心的愛情大過權傾朝野的威望,甚至超過自己的生命。視愛情比天大的女子,有時很幸運,但大多數時候都難有完滿的結局。

我個人挺喜歡《楊貴妃》的敘事風格,以古羅馬的使者的角度對大唐盛世娓娓道來,盡量克制客觀的視角更具備說服力,也更具史詩感。後人都知道開元盛世,大唐國力空前強大,但卻不知道著盛世之下的危機四伏。武惠妃所言:皇子生下來,有一半是用來殺的,也許每個朝代都一樣,只是大唐太繁華,金玉其外掩蓋了敗絮其中的真相。

關於范冰冰跟黎明兩場馬背上的戲......也許是劇情所需,也許是觀眾想看,反正挺刺激的,也算為這段名垂千古的愛情絕唱增添了一抹濃重的色彩。

Ⅳ 楊貴妃的資料

楊貴妃(719-756),即楊玉環,原籍蒲州永樂(今山西永濟)。開元七年(719年)六月一日生於蜀州(今四川崇州)。開元二十三年(735),17歲的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壽王李瑁,李隆基第十八子)。天寶四載(745),27歲的楊玉環被李隆基冊為貴妃,距楊玉環被冊為壽王妃整十年。天寶十五載(756)六月十四日,隨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經馬嵬驛,禁軍嘩變,38歲的楊貴妃被縊死,香消玉散。楊貴妃天生麗質,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堪稱大唐第一美女,此後千餘年無出其右者。其與西施、昭君、貂蟬並稱中國四大美女,是體態豐腴之美。
人物簡介
[1]楊玉環,唐代容州普寧縣人(今廣西容縣)人(故鄉有爭議,具體參考下文「故鄉三說」)。通曉音律,能歌善舞。最初為唐玄宗的第十八子壽王的王妃,唐玄宗見楊玉環的姿色後,欲納入宮中,著為女道士,號太真。天寶四年(745年)入宮,得唐玄宗寵幸,封為貴妃。後安史之亂,唐玄宗逃離長安,途至馬嵬坡,六軍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六軍又不肯前行,謂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 楊貴妃與西施、王昭君、貂蟬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
人物生平

楊玉環生平系列圖片(10張)楊玉環(公元719-756年),名玉環,字太真,唐玄宗李隆基的寵妃,原名楊芙蓉(故有芙蓉出水),出生地為四川成都,祖籍山西永濟。楊貴妃自小習音律,善歌舞,姿色超群。曾祖父楊汪是隋朝的上柱國、吏部尚書,唐初被李世民所殺,父楊玄琰,是蜀州(四川崇州)司戶,其叔父楊玄璬曾任河南府士曹,楊玉環的童年是在四川度過的,10歲左右,父親去世,她寄養在洛陽的三叔楊玄璬家。後來又遷往山西永樂(山西永濟)。 在她17歲時,武惠妃洛陽選壽王妃,挑中了她。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唐朝以胖為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婚後本來生活幸福甜蜜。然而皇帝唐玄宗見她有傾城傾國之色,竟悖常倫,欲占 楊貴妃圖畫
為己有。(這是在一次皇家溫泉里發生的事)於是以「做女道士」為名招入宮,經過一番暗渡陳倉後,於天寶四年(公元745)封為貴妃(此等手法與當年高宗朝武則天削發為尼後入宮如出一轍),並為她修建了專門沐浴用的海棠湯(宮中三千佳麗只有她一人有),(時玄宗年六十一,貴妃年二十七)父兄均因此而得以勢傾天下。 貴妃每次乘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親自執鞭,貴妃的織綉工就有七百人,更有爭獻珍玩者。嶺南經略史張九章,廣陵長史王翼,因所獻精美,二人均被陞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楊貴妃喜愛嶺南荔枝,就有人千方百計急運新鮮荔枝到長安,有詩雲「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所以荔枝又稱「妃子笑」。 楊玉環是唐代宮廷音樂家、歌舞家,其音樂才華在歷代後妃中鮮見。楊玉環
歷代楊貴妃形象集(18張)天生麗質,加上優越的教育環境,使她具備有一定的文化修養,性格婉順,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 天寶十五年安祿山起兵造反,沉迷於酒色歌舞之中的唐玄宗倉皇逃離長安,西幸成都。途經馬嵬坡,右龍武軍(禁軍)將軍陳玄禮等六軍(白居易所言「六軍」當為北衙禁軍——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和左右神武軍,但玄宗朝其實只有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四軍)將士認為楊家禍國殃民,不肯前行,說是因為楊國忠(貴妃之堂兄)通於胡人,而致有安祿山之反,玄宗為息軍心,乃殺楊國忠。左右羽林軍和左右龍武軍又不肯前行,說楊國忠為貴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難免,貴妃亦被縊死於路祠。安史之亂與楊貴妃無關,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貴妃死時,年38歲。 這位以胖為美的楊貴妃,是最簡單的美人、最幸福的美人,也是最令人感慨的美人。 楊玉環與西施、王昭君、貂蟬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用成語「沉魚落雁,閉月羞花」形容4人。楊玉環是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中地位最高、權力最大的一位美女,也是我國在世界范圍內影響最大的一位後妃。
編輯本段名字由來
她真叫玉環嗎? 大名鼎鼎的楊貴妃,芳名是什麼?這是個有趣的問題。
林芳兵版楊貴妃(15張)《舊唐書》與《新唐書》里沒寫,《資治通鑒》里也沒有明確記載,《長恨歌傳》只說她是「楊玄琰女」。唐大中九年(公元855年),也就是楊貴妃死後大約100年,鄭處誨編撰的《明皇雜錄》里才第一次提及:「楊貴妃小字玉環」。後人沿用至今。對此,有一種不同的說法,鄭嵎的《津陽門詩注》里說:「玉奴,太真小字也」。鄭處誨和鄭嵎都是唐人,生活年代也差不多,而且都是進士出身,所以他們的說法都有可信的理由。當然,也可能這兩個名字都屬楊美人,一個是真名,一個是昵稱。但在電視劇《楊貴妃秘史》中,楊玉環幼時的名字卻叫楊玥兒。是真是假,到現在仍是說不清楚。 不管楊貴妃叫什麼,那個叫李隆基的老男人都喜歡。說他是老男人,一點不假,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兩人第一次見面時,楊氏才22歲,而他已經56歲了。老是老點,可他是皇帝,所以能夠為所欲為。他不但不管她叫什麼,而且也不管她嫁沒嫁人,甚至都不考慮她嫁的是自己的兒子,只要他喜歡,便一定要奪過來。 唐玄宗看上楊玉環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唐時宮廷「胡風」盛行,老子搶兒子的媳婦,好像也不算稀罕事,「愛情面前人人平等」嘛,所以也沒有衛道士哭鬧著向皇上諫勸什麼「人倫之理」。但這畢竟不是一件光彩的事,為了給天下人一個交代,唐玄宗還是做了一些檯面上的工作。譬如先是聽從妹妹玉真公主的建議,打著孝順的旗號,下詔令她出家做女道士,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並賜道號「太真」,讓楊玉環搬出壽王府,住太真宮。這樣做也是為避人耳目,方便他們偷情。好不容易熬過五年,玄宗先是很正經地盡了一把「父親之責」,為壽王李瑁娶韋昭訓的女兒為妃,緊接著就迫不及待地將楊氏迎回宮里,並正式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長得漂亮,歌舞俱佳,而且很是聰明,善解人意,簡直就是皇上的貼心「小棉襖」,玄宗自然極為喜歡。不久,楊玉環便專寵後宮,使得「六宮粉黛無顏色」,當時宮中稱她為娘子,一切待遇(儀體規制)也都是皇後級別。 對此,唐人李商隱有話要說。他在《驪山有感·詠楊妃》里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看來壽王真是郁悶至極、尷尬到家了。但玄宗不顧人倫,依然要奪子所愛,那就只能感嘆楊玉環的美色太有誘惑力了。不過,根據常理推斷,已步入老年的唐玄宗寵愛楊貴妃,可能不僅是貪圖美色和床笫之歡,更是將她當作生活體貼入微、凡事知心解意、猶能迎合自己嗜好的精神伴侶。 如《舊唐書》所述:「太真姿質豐艷,善歌舞,通音律,智算過人,每倩盼承迎,動如上意。」而《新唐書》里的評語也大致相同,只是很含蓄地加了「遂專房宴」的提示。後世諸多文學作品,極盡意淫之能事,一味放大貴妃「以色邀寵」的本領,我以為有高估唐明皇生理功能之嫌。當然,再老的男人,對美色還是很受用的,何況這位美人兒長得如天仙一般。
編輯本段回眸一笑
唐代唐玄宗的寵妃楊貴妃,她有傾城傾國之美,天生麗質,又精通音律,擅歌舞,並善彈琵琶。以致唐玄宗對她寵愛有加!
周潔版楊貴妃(5張)那位萬人之上的大唐皇帝為了博得「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的楊貴妃的歡心,每逢荔枝季節總要委派專人通過每五里、十里的驛站從四川(有的說從廣東、福建)馳運帶有露水的新鮮荔枝。宮中的享受又是極其奢侈,越是難得的山珍海味、稀世奇寶越要進貢,除荔枝外,另有一美酒更是讓唐玄宗封為宮廷御酒,其釀酒用的水是高山上的清晨甘露,此酒具得天獨厚的四川興農釀酒之地利,釀出來的美酒醇香芬芳,清而不淡,濃而不艷! 楊貴妃在華清宮里品嘗荔枝時是怎樣的一番動人情景,唐玄宗每每以此美酒與其對飲,楊貴妃這時在唐玄宗的心目中當然更是「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了。李白也有一首獻給楊貴妃的清平調,詩中寫道:「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把楊貴妃的貌若天仙和著名的一笑聯系在一起,那作為貢品進入宮廷的美酒,就被取名為:露濃笑。
編輯本段霓裳羽衣
楊玉環除卻容貌出眾,更令玄宗神魂顛倒的是她高超的音樂舞蹈藝術修養。史載她「善歌舞,通音律」,而玄宗也有同好,這就難怪他會將她視為自己的藝術知音和精神伴侶了。這一點,從他「朕得楊貴妃,如得至寶也」的欣喜語氣里便可知。 唐玄宗熟悉音律,對曲樂、舞蹈都頗有研究,不少貴族子弟在長安梨園都曾受過他的訓練。《舊唐書》里記載,玄宗曾組建過「宮廷樂隊」,選拔子弟300人,宮女數百人,招呼他們作指導。對於這樣很有才情的「藝術」帝王,精通音律的楊玉環自然顯得格外有魅力。據說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開一場演奏會,貴妃積極應和。當時貴妃懷抱琵琶,玄宗手持羯鼓,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此,有白居易詩為證:「緩歌曼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楊玉環還是個擊磬高手,她演奏時「拊搏之音泠泠然,多新聲,雖梨園弟子,莫能及之」。玄宗為討得美人歡心,特意令人以藍田綠玉精琢為磬,並飾以金鈿珠翠,珍貴無比。
王璐瑤版楊貴妃(6張)唐玄宗寵愛的武惠妃病逝,玄宗因此鬱郁寡歡。在一次皇家沐浴時,壽王妃如出水芙蓉一下子被唐玄宗看上了。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與李瑁成親五載的楊玉環離開壽王府,來到驪山,此時她才22歲,玄宗則56歲,玄宗先令她出家為女道士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並賜道號「太真」。 天寶四年,唐玄宗把韋昭訓的女兒冊立為壽王妃後,遂冊立楊玉環為貴妃,玄宗自廢掉王皇後就再未立後,雖然並未立楊玉環為皇後但楊貴妃在宮中就相當於皇後。楊貴妃有三位姐姐,皆國色,也應召入宮,封為韓國夫人、秦國夫人、虢國夫人,每月各贈脂粉費十萬錢。虢國夫人楊花花排行第三,以天生麗質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國夫人》詩雲:「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上馬入金門。卻嫌脂粉涴顏色,淡掃蛾眉朝至尊。」(《杜詩詳注》卷二)乃為事實之寫照。 楊玉環自入宮以來,遵循封建的宮廷體制,不過問朝廷政治,不插手權力之爭,以自己的嫵媚溫順及過人的音樂才華受到玄宗的百般寵愛,雖曾因妒而觸怒玄宗,以致兩次被送出宮,此外,楊玉環在宮中與安祿山有染,但最終玄宗還是難以割捨她。直至安史之亂,唐玄宗僅帶楊貴妃西逃,在馬嵬坡兵諫時,楊貴妃被逼賜死,年方38歲。 今陝西興平市有楊貴妃墓,佔地3000平方米,墓側有李商隱、白居易、林則徐等歷代詩碑。臨潼驪山北麓有華清池,傳為楊貴妃「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的遺跡,其中尤以「貴妃池」更為著名,傳為楊貴妃專用的浴池,故又稱「妃子池」,池側有「涼發亭」,傳為貴妃浴罷涼發梳頭之處。這些名勝古跡因為與古代著名美人楊貴妃有密切關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遊客,成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編輯本段皇後之謎
李玉剛演歌會中的楊貴妃
有一個疑問始終困擾著後世學人,那就是既然當時唐玄宗這么迷戀楊玉環,楊玉環卻為什麼一直是個貴妃,而沒有成為皇後呢? 關於這個問題,史書上並沒有明確的記載,我們只能從有關記載中發現和挖掘線索,進行相關論證和推測。從史書記載中的蛛絲馬跡來看,唐玄宗之所以沒有冊封楊玉環為皇後,很可能與他得到楊玉環的卑下手段有關。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書記載,楊玉環原為唐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唐玄宗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從兒子手中搶過來的。開元二十二年七月,李瑁與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武惠妃(李瑁之母)的再三請求下,唐玄宗下詔冊立楊玉環為壽王妃,婚後,兩人甜美異常,而這時唐玄宗並沒有見到楊玉環。 五年之後,唐玄宗才看見了楊玉環,並且一見之下便被楊玉環的姿色深深迷住了,而這時她已經嫁給壽王李瑁差不多五年了。但唐玄宗卻不管這么多,他設計了一番表面文章,先是打著孝順的旗號,說是要為自己的母親竇太後薦福,便下詔令楊玉環出家做道士,並賜道號「太真」,命令楊玉環搬出了壽王府,住進了太真宮。然後,他將大臣韋昭訓的女兒許配給壽王李瑁,並立為妃,以此來安撫壽王。五年之後楊玉環守戒期滿,唐玄宗便下詔讓楊玉環還俗,並接入宮中,正式冊封為貴妃,自己養了起來。 這件事情自然給壽王李瑁以深重的傷害,但搶走愛妃的是自己的父皇,自己只能敢怒不敢言。對此,唐朝詩人李商隱曾在詩歌《驪山有感·詠楊妃》中寫道:「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玉蓮房,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惟壽王。」此詩說明了當時唐玄宗搶走兒媳婦後,壽王李瑁的郁悶和唐玄宗的尷尬,然而楊玉環實在是太漂亮了,唐玄宗為了得到她這一切都不顧了,由此也可見楊貴妃的迷人之處。另外,唐朝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開放的朝代,採取了兼容並包的文化政策,各種外來風俗在大唐落地開花,封建倫理等級制度得到弱化,因此唐玄宗這樣做並沒有引來太大的反對。
殷桃版楊貴妃(11張)但搶奪兒子王妃畢竟不是件光彩的事情,壽王李瑁雖然表面不敢說,暗地裡肯定是耿耿於懷的,所以唐玄宗雖然極其寵愛楊貴妃,將所有的恩惠都施加到她身上,連她的親戚朋友都提拔為重要官員,由朝廷俸祿包養起來,甚至於民間有了「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的風氣,但卻一直不肯加封她為皇後。一來是從兒子手中搶來的貴妃畢竟有違倫理,雖然其時風俗開化,但倫理長情的主體還是存在的,讓這么得來的婦人做了皇後顯然無法「母儀天下」。二來是如果封楊玉環為皇後,勢必將壽王李瑁心中壓抑的怒氣激發出來,到時候發生政變也很有可能。其三是楊貴妃得寵後仙及雞犬,她的兄妹親戚都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已經發展成一股龐大的政治力量,如果再封她為皇後,必將引起大臣的反對和權力的傾斜,這對維護穩定是很不利的,所以唐玄宗一直不肯封楊貴妃為皇後。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讓唐玄宗不能封楊貴妃為皇後,這就是楊貴妃跟隨唐玄宗後一直沒有子嗣。至於楊貴妃為什麼沒有生育我們無從得知,但沒有兒子肯定是封她為皇後的一大障礙,因為古代冊立皇後是件非常重要的大事,要君臣參與,詔示天下,冊立的皇後必須是懿德懿容,能起到垂範萬眾、母儀天下的作用,她所生的兒子也將被立為太子,日後繼承大統。因此皇後與太子一般應當是母以子顯或是子以母顯的,但當時太子已立多年,而且成長正常,楊貴妃又遲遲沒能生個兒子出來,所以就沒有理由封她為皇後。如果霸王硬上弓,立楊貴妃為皇後,很可能引起太子、壽王李瑁甚至朝廷大臣的反對,發生宮廷政變,那樣就得不償失了,唐玄宗斷然不會去冒這個險。 事實上,楊貴妃雖然沒有成為皇後,但她享受的待遇規格早就是皇後的標准了。她一入宮便集「三千寵愛在一身」,民間還有「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傳說,可見楊貴妃地位之高,承運之深,宮中的儀體規制都是為她而設了。楊貴妃雖無皇後之名,但得皇後之實,而且比一般的皇後更受尊寵。楊貴妃也比較聰明,沒有反復請求唐玄宗立自己為皇後。既然已經達到了一個女人所達到的極致,得到了天子的萬千寵愛,何必還去在乎皇後的名號呢?她只需要發揮自己的美艷多才,把唐玄宗伺候得舒舒服服,便永遠都是實際意義上的皇後。
編輯本段故鄉三說
楊貴妃故鄉有三個說法,一說廣西容縣,一說陝西華陰,還有一說山西蒲州。據元、清版本《容縣志》 楊貴妃圖畫
記載:「世傳唐太真故里,有井曰楊妃井,久已湮塞,鄉人為立楊妃廟焉。」這就是楊妃廟的由來,它曾被摧毀,只餘下一個遺址,後來又多次得到修復,而來訪的遊客也越來越多。 楊貴妃是不是容縣人,歷來就是史學家們爭論不休的話題。《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記錄了楊玉環傳奇的一生。碑文是與楊貴妃同生長在唐朝天寶年間(約公元734年—公元755年)的四門助教(四門指四門大學,是唐朝最高學府太學的組成部分,四門助教相當於今天北京大學的教授)許子真撰寫的,曾經立於容城東一百二十步,並收錄於皇家編寫的《永樂大典》、《全唐文》等史書。《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記載有「楊妃,容州楊沖人也,離城一十里,小名玉娘。-------開元二十四年,明皇詔入內,號太真,大被寵遇。天寶間冊為貴妃。」這是當前史學家能夠找到的最貼近楊玉環時代的人所寫的官方文章了。因為唐朝的容州是嶺南的大州,管轄包括今天原越南、海南、廣東一部分在內的十四個州六十多個縣。而今天的容縣在當時稱為「普寧縣」,所以這個碑名叫「容州普寧縣楊妃碑記。」盡管關於楊貴妃的生地全國有多種版本,但最能讓人信服的目前還是這個《全唐文》里的楊妃碑記。此外,楊貴妃的一個食性愛好——好食荔枝也可以說明這一點——一個人去家鄉千里萬里仍想著「八百里加急」送來荔枝,這自然是小時候就養成的嗜好了。而在當時的氣候環境,四川和西安顯然是不可能長有荔枝的。
編輯本段羞花典故
有一種小巧玲瓏的花卉,它的復葉酷似芙蓉枝,點點對稱,宛如鳥羽。植株上綴以數朵談紅色的小花,狀若楊梅。人們用手一指,它那羽狀小葉便很快閉合,葉柄也慢慢垂下,就象初涉人世的少女,因為純潔和朴實,才那樣忸怩、嬌羞,所以人們都叫它「含羞草」。
傳說楊玉環初入宮時,因見不到君王而終日愁眉不展。[1]有一次,她和宮女們一起到宮苑賞花,無意中碰著了含羞草,草的葉子立即卷了起來。宮女們都說這是楊玉環的美貌,使得花草自慚形穢,羞得抬不起頭來。唐玄宗聽說宮中有個「羞花的美人」,立即召見,封為貴妃。從此以後,「羞花」也就成了楊貴妃的雅稱了。含羞草「羞」於見人,是由於植物電的緣故。 含羞草的葉棲基部,有一個薄壁細胞組織叫做「葉褥」,平時裡面充滿了足夠的水分。當葉片受到刺激時,薄壁細胞里的水分,在植物電的指令下,立即向上部與兩側流去。由於葉片的重量增加,就產生了葉片閉合,葉柄耷垂的現象。含羞草植株纖細嬌弱,為了生存,它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了這種適應環境的特殊本領。
死因之謎
死於馬嵬坡
死於佛堂
死於亂軍

Ⅳ 宮廷美女楊貴妃

楊貴妃,本名楊玉環

Ⅵ 宮廷美女楊貴妃中演楊貴妃的是名模黃蓉,但是好的真名到底是誰

真名向海嵐,1974年10月2日生於中國香港,香港女演員、模特、香港小姐。1998年,參選香港小姐獲得冠軍而進入娛樂圈。2000年,參演首部電視劇《楊貴妃》。

2002年1月參演《無頭東宮》飾演靳楚楚;7月參演改編自古龍武俠名著的黃日華主演的TVB電視劇《蕭十一郎》,飾演女主角沈壁君。9月,參演時裝商戰劇《流金歲月》飾演桂麗芙。

2003年3月17日,參演講述中國第一件旗袍誕生過程的TVB電視劇《鳳舞香羅》,飾演格格「寶翠瓏」;3月24日,參演古裝劇《帝女花》,飾演名妓陳圓圓;9月,參演電視劇《俗世情真》飾演律師裘莉。

(6)電影宮廷美女楊貴妃第二集擴展閱讀

向海嵐代表作品

1、《楊貴妃》(英語:The Legend of Lady Yang),是庄偉建執導的古裝電視劇,由向海嵐、江華等領銜主演。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2000年拍攝製作的古裝劇。本劇為香港無線電視拍攝的第二部同名電視劇,主要講述了楊貴妃(楊玉環)的人物傳記故事。

2、《無頭東宮》(Love Is Beautiful)是香港電視廣播有限公司2002年出品的的古裝神話電視劇,由張乾文監制,向海嵐、陳妙瑛、張兆輝及魏駿傑領銜主演。

講述了凌雲自幼喪母,與父相依為命。為了不想因出嫁而離開老父,雲故意裝丑,以避開上門求親者。一次園游會,雲無意中救了微服出遊的皇帝,二人因而種下情根。皇上回宮後決定納雲為妃。楚心生妒忌,欺騙雲同往一江湖術士處,將二人容貌交換,雲不虞有詐,命運從此逆轉。

Ⅶ 楊貴妃唐玄宗的,,,,,,,,,

大家都知道,一般人要是被選進宮里當妃子,基本上就不可能再出來了。但是,要是有一個妃子兩次被趕出後宮,還能兩次再回去,大家可能都會覺得很新鮮。事實上,天寶年間,楊貴妃就曾經兩次因為感情糾紛被唐玄宗送回娘家,可是難得的是,楊貴妃不僅又重新回到了後宮,還因此奠定了六宮專寵的地位,成就了一段著名的愛情佳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唐玄宗將兒媳楊玉環納入後宮,封為貴妃,比照皇後對待。對於這個費了那麼多周折才得到的妃子,唐玄宗也是寵愛有加。有一次,唐玄宗在宮里賞著名花,喝著美酒,再看看貴妃,他心滿意足地說了一句:我得到貴妃,就好像得到一個寶貝一樣啊。還因此譜了一首曲子叫《得寶子》。但是,日子過久了,再好的伴侶也難免會有磕磕碰碰,就在天寶五載,也就是玄宗冊立楊貴妃之後不到一年,他們兩個之間的第一次感情風波發生了。
一、第一次出宮
這一年的七月,唐玄宗因為楊貴妃「妒悍不遜」,一怒之下,把楊貴妃打發回娘家了。誰都知道,皇帝後宮美人無數,彼此嫉妒也是後妃的常態。那麼,讓楊貴妃如此嫉妒的人是誰呀?有從小看戲聽故事的經驗,好多人肯定會說,是不是那個叫梅妃的女人啊。這個梅妃又是何許人呢?根據《梅妃傳》的記載,梅妃姓江,叫采蘋,是福建人。她入宮比楊貴妃還早呢。當年武惠妃去世,唐玄宗不是悶悶不樂嗎?高力士就到全國給他海選美女,還沒選到楊玉環呢,先在福建發現江采蘋了。江采蘋不光長得漂亮,也是個才女,九歲就能背《經》,長大了更是擅長詩賦。因為有文化,所以比較風雅,特別喜歡清麗脫俗的梅花,把自己屋子周圍都種上了梅數,所以唐玄宗才管她叫梅妃。梅妃剛入宮的時候也特別得寵,但是,後來楊貴妃不是來了嗎?一山難容二虎,兩個人之間難免就彼此嫉妒起來了。這兩個美女長得一肥一瘦,就開始彼此進行人身攻擊,楊貴妃管梅妃叫梅精,梅妃管楊貴妃叫肥婢。當然,斗到後來,楊貴妃逐漸佔了上風了,梅妃也就逐漸被冷落。可是,唐玄宗不是風流天子嗎?偶爾舊情難忘,又去私會梅妃,結果讓楊貴妃抓了個正著,對唐玄宗連損帶挖苦,這才把唐玄宗惹惱了的。
是不是這么回事呢?盡管有無名氏的《梅妃傳》傳世,盡管《全唐詩》里還收了一首詩,名字叫《一斛珠》,號稱是梅妃所作,盡管梅妃的故事在民間流傳很廣,但是,我還是要說,它恐怕不是真的,梅妃這個人根本就不存在。為什麼呢?首先,從文獻上講,無論是兩《唐書》、《資治通鑒》等等官方文獻也好,還是唐朝的筆記小說也好,都沒有關於梅妃的只言片語,所謂梅妃最早的記載最早出現在南宋,這時候距離唐玄宗時代已經過去了幾百年,編故事的可能性很大。其次,按照《梅妃傳》的記載,梅妃不僅自己長得瘦弱,而且還特別瞧不起長得胖的,管楊貴妃叫肥婢。可是,大家都知道,唐朝喜歡的就是楊貴妃那樣豐滿艷麗的女人,至於瘦弱文雅的美人是到宋朝才開始受人追捧的。梅妃要真是生在唐朝,恐怕得下功夫增肥,怎麼還會有心情罵別人肥呢!第三,按照《梅妃傳》的說法,武惠妃死後,梅妃得寵。可是,假如唐玄宗的感情空白已經被梅妃填補上了,那他還冒那麼大的道德風險奪兒媳婦干嗎?這樣看來,所謂梅妃的故事並不可信,她不過是宋朝人為了和楊貴妃作對比而發明的文學形象,就像有西施就有東施一樣,是文學想像的產物。既然這個人根本不存在,那當然也就談不上讓楊貴妃嫉妒了。
那楊貴妃嫉妒的對象既然不是梅妃,又會是誰呢?我覺得,她嫉妒的恐怕並不是哪個人,而是唐玄宗的花心。唐玄宗不是風流天子嗎?他當時雖然已經有楊貴妃了,但是,得隴望蜀,還想要更多的美人。怎麼樣才能把天下的美女都羅致到自己的後宮里呢?唐玄宗設置了一個職業,叫做花鳥使,由宦官擔任,專門到民間搜索漂亮的大姑娘、小媳婦往宮里送。眼看著美人今天來幾個,明天來幾個,楊貴妃可受不了了。因為如果皇帝固定喜歡哪一個,這競爭對手還比較單一,可以研究戰略戰術進行防範打擊。可是,如果每天來這么幾個,這就等於所有人都成了潛在的敵人,天天防賊比天天做賊還累,這才讓楊貴妃發脾氣了。
但是,不管她嫉妒的是誰吧,反正楊貴妃發火了。這樣一來,玄宗也生氣啊,我好歹也是皇帝,後宮佳麗三千人是應該的。當年武惠妃那麼得寵,唐玄宗不是照樣生了三十個兒子、三十個女兒嗎?可見沒少尋花問柳。怎麼到你楊貴妃這里就不行了呢!你一個妃子,難道還敢管皇帝不成!唐玄宗生氣了,怎麼處理這個不懂事的妃子呢?他下令,把楊貴妃送回娘家!可是,楊貴妃的親生父親和養父都早死了,哪裡算是娘家呢?楊玉環還有一個堂哥叫楊銛。既然父親死了,那麼長兄如父,哥哥家就是娘家,送他們家去了。自從楊貴妃得寵之後,哥哥楊銛可沒少沾光,官至三品,現在看妹妹被送回來了,楊銛可傻眼了,這是什麼意思啊?皇帝休妻了?
楊家這里慌成一團,唐玄宗那裡呢?他也慌了。心慌啊。氣頭上把楊貴妃送走了,可是送走之後呢?唐玄宗一下子又覺得身邊空下來了。楊貴妃在的時候,他背著貴妃跟那些宮娥偷偷調情,倒是充滿了冒險的快樂,現在楊貴妃一走,他可以大大方方地寵幸任何一個美人了,他反倒覺得沒意思了。武惠妃剛死的時候那種凄涼孤寂的感覺又回來了,他受不了了。人不是早晨送走的嗎?眼看到了中午,該吃飯了,宦官把御饌端了上來,唐玄宗哪裡吃得下去啊!不吃飯還不要緊,要命的是,他看周圍誰都不順眼了。這可苦了身邊伺候的宦官了,也不知哪句話哪個動作就會惹惱皇帝,怎麼做都不對,一會就挨一頓鞭子,嚇得小宦官都不敢到皇帝身邊來了。這怎麼辦呢?高力士是老奴才呀,最明白玄宗的心意了。眼看著皇帝如此煩躁不安,他知道,皇帝這是後悔了。但是,礙於面子,又不好意思說出來。這時候就缺一個人來轉圜。怎麼辦呢?高力士就上奏唐玄宗:貴妃剛打發出去,她哥哥家肯定也沒有來得及預備接待,這一回家肯定是衣食不周啊,不如把貴妃院里的所有陳設、玩物都送到楊銛家吧?算是投石問路,探探皇帝的口風。唐玄宗心裡正惦記著楊貴妃呢,聽高力士一說,正中下懷,馬上同意。一共送了多少東西過去啊?《資治通鑒》記載,足足送了一百多車。這還不算,唐玄宗當時不正吃午飯嗎?他對高力士說了,光送用的東西哪行啊,把我的御饌分一半,也給貴妃送去吧。高力士一看唐玄宗就這點出息,心裡簡直笑翻了。既然皇帝的態度已經清清楚楚,那接下來高力士就知道該怎麼辦了。
吃完飯,再磨蹭一會不就到晚上了嗎,皇帝今天已經沒吃好飯了,總不能再睡不好覺吧。這時候,高力士又上奏了,說貴妃在家閉門思過已經一天了,想來對自己的錯誤已經有了深刻的認識。懲罰不是目的,教育才是目的,既然教育的目的已經達到,還是請皇帝把貴妃迎回來吧。別看唐玄宗當時在朝廷里聽不進意見了,對高力士這個提議他可是從諫如流,馬上採納。那怎麼接回來呢?唐朝可還是實行宵禁制度的,一到晚上,宮門也關了,各坊的坊門也關了,誰也不許到處走動。這難不倒唐玄宗,他親自批條子,讓禁軍去接,皇帝的禁軍執行公務,什麼門敢不給開呀!可能有人要說,這么興師動眾干什麼呀,等第二天早晨再接不也一樣嗎?可是,唐玄宗當時可是度日如年啊,一分鍾也不想多等了,再說了,他也害怕等到天亮。趁著天黑迎回來,就算是丟臉,也只有宦官、禁軍這些自己人知道;要是大白天去迎,不是天下人都知道了嗎?剛剛把人送回去就又迫不及待的接回來,唐玄宗也丟不起這個面子。
皇帝派人去接,就等於已經先認錯了,楊貴妃怎麼表示啊?根據《舊唐書·楊貴妃傳》的記載,她回宮之後,「伏地謝罪」,也主動認錯了。玄宗一看,這不是給我面子嗎?更加高興了,趕緊一把拉起來,安慰了好半天。楊貴妃除了有堂哥之外,不是還有三個姐姐嗎?眼看著皇帝和妃子和好如初,第二天,這三個姐姐作為娘家人,趕緊跑來祝賀。玄宗一看更是高興得不得了。當即下令,賞賜楊貴妃的三個姐姐每年一百萬錢買脂粉!不光是娘家姐姐沾光,身邊的宦官也跟著沾光了。按照《舊唐書》的記載,「帝驟賜左右不可貲」。頭一天看左右誰都不順眼,沒事就暴打一頓,今天到好,看誰都高興,撒錢都撒到手軟了。這還不算,楊貴妃不是因為皇帝整天從民間往宮裏海選美女才吃醋的嗎?玄宗也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了,從此痛改前非吧,眼睛只看貴妃一個人,再不拈花惹草了。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就是「自是恩遇愈隆,後宮莫得進矣」。這一下,後宮里其他的妃嬪可就倒霉了。本來,雖然後宮得寵比中彩票還難,但至少還有個盼頭。現在楊貴妃專寵,她們連希望都沒有了。最可憐的是那些剛剛被花鳥使選進來的美人,連皇帝長什麼樣子都不知道,直接就給打發到各處行宮看房子去了,一生再也沒有出頭之日。但是,楊貴妃也好,唐玄宗也好,他們可不管這些。對他們來說,這次吵架只是感情的一支催化劑罷了。兩個人吵架誰贏了?表面上看玄宗和妃子是對賠不是,平分秋色,但其實明眼人一眼就看出來了,是玄宗更離不開楊貴妃啊,面子也不要了,錢也賞了,錯誤也改了,為了討妃子一笑,玄宗容易嗎!
二、第二次出宮
可是,人總是好了傷疤忘了疼,錯誤也總是犯了再改,改了再犯。四年之後,唐玄宗天寶九載二月,唐玄宗又一次把楊貴妃送回娘家了。這次又為了什麼呢?《資治通鑒》只寫了簡單的六個字「楊貴妃復忤旨」。到底什麼才叫忤旨呢?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這一次,不是唐玄宗花心,而是楊貴妃出軌了!怎麼回事呢?《楊太真外傳》記載,說天寶九載二月的一天,楊貴妃偷偷地吹唐玄宗的大哥寧王的紫玉笛,被唐玄宗看見了。可能有人不明白,吹寧王的笛子有什麼了不起的?其實,這吹笛子不過是古代人一種含蓄的說法,它的真實意思就是楊貴妃和寧王的關系不尋常!關於這一點,唐朝詩人張祜寫得就更露骨了。他有一首詩叫《寧哥來》:「日映宮城霧半開,太真簾下畏人猜。黃翻綽指向西樹,不信寧哥回馬來。」什麼意思呢?霧氣蒙蒙的宮城裡,楊貴妃站在珠簾之下想心事,但是又怕被人猜到。可是,越怕人知道的事情越瞞不住。這時候,一個宮里的小丑黃翻綽就跟楊貴妃開玩笑,往西邊一指,說:寧王來了!楊貴妃雖然不信,但是還是忍不住往西邊看,寧哥是不是真的又回來了?要知道,寧王李憲可是唐玄宗的大哥,要是愛妃居然和他有染,唐玄宗當然無法忍受。但是,它是不是真的啊?根本不可能。為什麼呢?因為到天寶九載的時候,寧王李憲已經死了十年了。我們講過,寧王是開元二十九年年底去世的,當年楊貴妃的前夫壽王李瑁小的時候曾經被寧王撫養,所以還特地打報告要求給寧王服喪。這些都是有據可查的信史。現在,時隔十年,楊貴妃怎麼會跟一個死人有染呢!
這種解釋不可能了,還有別的解釋嗎?另外一種說法認為,這次楊貴妃忤旨,純粹是她姐姐惹的禍。楊貴妃不是有三個姐姐嗎?各個長得美艷絕倫,可惜沒有妹妹這樣的好運氣,都年紀輕輕就嫁了人,又年紀輕輕就守了寡。楊貴妃得寵之後,可憐三個姐姐,就把她們接到長安來了。唐玄宗不是寵愛楊貴妃嗎?愛屋及烏,對三個大姨子也都高看一眼,特許她們隨便出入宮門。還把三人都封為一品的國夫人。其中,老大封為韓國夫人,老二封為虢國夫人,老三成為秦國夫人。這三位夫人之中,虢國夫人最漂亮,也最放盪。當時一般貴夫人出門不都是作車嗎?只有她與眾不同,偏要騎馬。唐玄宗也是個有豪情的皇帝,一個美人「不愛紅妝愛武裝」,在他眼裡也就有了獨特的魅力。
我們剛才不是講詩人張祜寫了一首詩諷刺楊貴妃和寧王有染嗎?其實,他還寫過一首詩,暗示唐玄宗跟這個大姨子不一般呢。這首詩的名字叫做《集靈台》:「虢國夫人承主恩,平明騎馬入宮門。卻嫌脂粉污顏色,淡掃娥眉朝至尊」。玄宗皇帝見慣了濃妝艷抹的美人了,虢國夫人偏偏不施脂粉,素麵朝天,要是對自己的魅力沒自信,誰敢這么做呀?所以,也有人懷疑,唐玄宗對大姨子也有了非份之想。這個想法有沒有合理性呢?也懸。首先,這種說法的直接源頭就是張祜那首詩。而張祜一會說楊貴妃跟寧王有染,一會又說唐玄宗跟虢國夫人關系不一般,簡直就像個小報娛記,專門製造緋聞,唯恐天下不亂,他的話可信度不高。其次,如果這個事情可靠,事後虢國夫人的地位肯定非常尷尬,當年武則天發現自己的外甥女和丈夫唐高宗有染,不就把外甥女給毒死了嗎?楊貴妃雖然未必像武則天那樣毒辣,但是也一定會有所表示。可是事實上,整個天寶期間,楊貴妃姐妹之間的關系一直非常親密,這也反證出虢國夫人和玄宗之間的清白。第三,虢國夫人確實有情夫,只不過不是唐玄宗,至於是誰,我們以後還要說到。這樣看來,所謂虢國夫人奪愛的說法也不成立了。
既然現成的兩種解釋都不成立,那楊貴妃究竟是因為什麼忤旨的呢?我想,宮闈密事的神秘性就在這里,真實原因可能永遠是個謎了,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這次楊貴妃的過錯比較大。為什麼呢?從唐玄宗的態度就可以看出來了。上一次出宮的時候,玄宗不是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當天就把楊貴妃接回來了嗎?可是這次,唐玄宗似乎很是沉得住氣,送回去之後,再沒什麼表示了。這下子,楊家可著了急了。要知道,當時楊家滿門富貴,不就靠著貴妃嗎?如果貴妃失寵了,他們不也得樹倒猢猻散嗎?怎麼辦呢?眼看皇帝在氣頭上,娘家人不好出面,找個說客吧。找誰呢?當時有一個戶部郎中叫吉溫,伶牙俐齒,心機深沉,是個八面玲瓏的傢伙。楊家就托他去游說唐玄宗了。怎麼游說呢?吉溫跟唐玄宗說:「婦人識慮不遠,違忤聖心,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豈忍辱之於外舍邪?」楊貴妃是個女人,頭發長,見識短,陛下想殺就殺,沒有問題。但是,她畢竟是一個妃子,你就是讓她死也得在宮里死,怎麼忍心讓她在外面忍受羞辱呢?吉溫這話說得有沒有水平啊?太有水平了。一下子就把內外的界限劃出來了。楊貴妃相對你唐玄宗是內人,就算處理也要在內部處理,怎麼可能讓她流落在外面呢?果然,唐玄宗一聽吉溫這樣說,大為感動,又綳不住了。趕緊派一個宦官去看楊貴妃。而且,跟上次一樣,還是把御饌分了一半給楊貴妃送去。可能有人會說,唐玄宗是不是上輩子沒吃過飯啊?總是把吃飯看得那麼重?其實,這就是不懂唐玄宗的心了。吃飯是生活最基本的內容,所謂甘苦共嘗,不也是從吃飯引申出來的情感嗎?一個人要是許諾一輩子跟你一起吃飯,可比許諾你九千九百九十九朵玫瑰實在多了!
唐玄宗派宦官看楊貴妃去了,楊貴妃什麼反應啊?她哭得和淚人一般。本來,玄宗這次把她趕出宮,幾天都沒搭理她,楊貴妃也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現在一看見宦官,知道皇帝還在想著她,楊貴妃能不哭嗎!光哭還不夠,楊貴妃當場剪下一縷頭發,交給宦官,說:「妾罪當死,陛下幸不殺而歸之。今當永離掖庭,金玉珍玩,皆陛下所賜,不足為獻,惟發者父母所與,敢以薦誠。」古代人講究「身體發膚,受之父母」,頭發非常重要。所以,結婚的時候,新郎和新娘把頭發系在一起,叫結發;男女定情,信物也往往是一綹頭發。現在楊貴妃是拿這綹頭發跟玄宗訣別了。唐玄宗一看見楊貴妃的一縷青絲,所有的怨氣啦,不滿啦,矜持啦全都跑到爪哇國去了,他哪裡真捨得跟貴妃訣別啊!沒辦法,還是高力士出面,又把楊貴妃給接回來了。光是接回來還不算,自從這次風波之後,兩個人都深刻意識到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分量,從此更加恩愛了。按照《資治通鑒》的記載,就是玄宗對楊貴妃從此「寵待益深」了。這個寵待益深怎麼理解啊?《長恨歌傳》里有一句話,說天寶十載,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驪山憑肩而立,仰望著天上的牽牛和織女星,不禁感慨萬端。就在這天晚上,他們倆偷偷立了一個誓言,這個誓言我們中國人都知道,那就是「願生生世世為夫婦」。這也就是白居易《長恨歌》所寫的「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雖然學者們都提到,唐玄宗去驪山是為了避寒而不是避暑,因此七月七日他們不可能在驪山,所謂七夕密誓純屬藝術虛構。但是,詩人為什麼虛構成天寶十載而不是其他時間啊?正說明,當時的人都認定,經過天寶九年的出宮風波,兩個人的感情更深了!這樣看來,這第二次出宮風波又像第一次一樣,以鬧劇開始,以喜劇收場了。
那我們應該怎樣評價這兩次出宮風波的意義啊?我想,有三方面的問題值得注意。第一,經過這兩次風波的考驗,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感情得到了升華。本來,我們說過,唐玄宗把兒媳納入後宮,不過就是一出人倫丑劇。但是,隨著兩次出宮風波,他們在彼此心目中的形象都變了。本來,在唐玄宗看來,楊貴妃就是一個漂亮女人;現在,他發現,貴妃最大的優點還不是漂亮,而是單純!她身在皇宮,居然不懂服從,不計後果,這樣的性格在後宮太少見了,對於晚年的玄宗來說不啻是一縷清風。有了這樣的認識,玄宗對貴妃的感情一下子上了一個台階。而在楊貴妃心中,玄宗的形象也變了。本來,她只知道玄宗有權力,可以左右她的生活,現在她發現,這個皇帝也有正常人的感情,他是真的在乎她,離不開她。感情變了,彼此的關系也就變了。以前我們提到皇帝和後妃的關系,往往說得寵和失寵,這其實意味著皇帝是絕對的主宰,而後妃只是被動者。但是,到唐玄宗和楊貴妃這里就大不一樣了。他們會像平常夫妻一樣吵架,吵架之後,妃子會回娘家,而不是打入冷宮;分開之後,他們會彼此思念,也會努力和好。總之,皇帝並不總是高高在上,妃子也並不總是低眉順眼,看起來更象是平常的一對夫妻。一千多年以來,人們之所以忽略了他們關系中的人倫污點,而同情甚至歌頌他們的愛情,不就是因為在這里看到了身居高位者的平常心嗎!
第二、不可否認的是,因為楊李之間的愛情,中國古代社會一直難以避免的外戚問題又出現了。仗著楊貴妃的專寵,她的哥哥姐姐都驕橫跋扈。《資治通鑒》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說楊貴妃的二姐虢國夫人最霸道了。只要自己想做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天寶年間,她想要修豪宅,選中了長安城裡的一塊風水寶地。可是,當時,這塊寶地並不是塊空地,而是老臣韋嗣立的宅子。雖然韋嗣立已經死了,但是,他的後人還住在那裡。怎麼辦呢?虢國夫人可不覺得為難。有一天,她忽然指揮一批工匠沖入了韋嗣立的宅子,把韋家人都給趕出來了。隨即就把房子夷為平地,然後宣布,這塊地皮是我的了!那韋家人怎麼辦啊?虢國夫人隨便指給他們十畝空地,說:你們就到那兒重建家園吧。這不比強盜還厲害嗎!欺負官僚也就罷了,楊家人連公主也敢欺負。就在開元九年正月十五,楊家兄妹夜遊,正好碰上玄宗的女兒廣平公主也出來觀燈。兩家在長安城的西市門口碰見了。西市的大門不是窄嗎,容不下兩家同時進去,怎麼辦啊?楊家的一個奴才想爭道,就使勁打馬,沒想到一鞭子抽到了公主的衣服上。公主一下子就滾下馬去了。公主墜馬,駙馬趕緊去扶,按說楊家人該收斂了吧,根本沒有,他們的奴才又連抽了幾鞭,連駙馬都被打傷了。第二天,廣平公主找唐玄宗訴委屈,唐玄宗倒是把那個行凶的奴才打死了,但是,與此同時,倒霉的駙馬也被免官了,誰讓你得罪楊家人呢!楊家人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那麼重要,誰不巴結他們呀,按照《資治通鑒》的說法,就是「四方賂遺,輻湊其門,惟恐居後,朝夕如市。」楊家人也要逐漸在政治上發揮影響了。
第三、因為楊貴妃的專寵,唐玄宗的宮廷也越來越腐化了。當時,專門為楊貴妃做衣服的紡織和刺綉工人就有七百個。光穿得好不行,還得吃得好啊,楊貴妃不是南方人,喜歡吃荔枝嗎?可長安不產荔枝,怎麼辦呢?那就從南方運吧。可是,荔枝是最難保存的水果了,號稱一天色變,兩天香變,三天味變。怎麼才能讓妃子吃上新鮮的荔枝呢?唐玄宗下令,沿途驛站都備好快馬,晝夜兼程,以最快速度傳遞。好多人和馬就在傳遞過程中累死了。杜牧在詩中不是寫過嗎?「長安回望綉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多少人付出了生命的代價啊!

Ⅷ 《楊貴妃》百度網盤高清資源在線觀看,庄偉建導演的

鏈接: https://pan..com/s/1fQdL5c_jI_FP0y-XEihGUA

提取碼: zmcu
《楊貴妃》
導演: 庄偉建
編劇: 陳靜儀
主演: 向海嵐、江華、吳美珩、曾偉權、郭少芸、楊茜堯、袁彩雲、馮曉文、趙靜儀、陳琪
類型: 傳記
製片國家/地區: 中國香港
語言: 粵語
首播: 2000-02-21(中國香港)
集數: 20
單集片長: 40分鍾
又名: The Legend Of Lady Yang
孤女楊玉環(向海嵐飾)天生麗質,一次機緣讓她初遇風流倜儻的唐玄宗(江華飾),兩人情愫暗生。幾經波折,楊玉環被玄宗招為才人,初入宮廷之內。風華絕色又舞姿艷壓群芳的楊玉環,很快成為玄宗的寵妃,卻遭來宮廷妃嬪等人的妒忌和陷害。武惠妃(郭少芸飾)假言相好,卻暗中對楊玉環加以陷害,更挑撥楊玉環與梅妃(吳美珩飾)之間恩怨,造成兩妃爭寵的局面。另一方面,楊玉環的堂兄楊國忠(曾偉權飾)在朝中穩步高升,卻惹來李林甫(郭峰飾)的抗衡,更促成安祿山(阮兆祥飾)叛變,由此揭開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
本部由香港無線電視製作的二十集古裝電視劇
《楊貴妃》,再次演繹一代美人楊玉環的人物傳記故事。多年來,這位堪稱大唐第一美女的傳奇女子楊玉環,曾被多次搬上戲劇、電視等熒幕舞台,此劇也是無線電視拍攝製作的第二部同名劇集,由庄偉建監制,江華、向海嵐領銜主演。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823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98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87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51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51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160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436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860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907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