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電影 » 英文電影在中國市場

英文電影在中國市場

發布時間: 2022-03-02 09:54:17

① 在中國銷量最高的歐美電影是什麼

在過去的四年間,法國電影在海外市場的票房已經有3年超過了1億美元,去年法國電影的海外總票房已經達到6.57億美元,對於這個國家的電影票房來說,最近兩年的海外票房都超過了本土票房,中國和亞洲成為最大的海外市場。

這也帶出了另一個問題——這些所謂的「法國電影」,不僅普遍使用英語對白,而且片中大量使用國際化的明星,比如《颶風營救》的主演就是英國男星連姆·尼森,《超體》的主演是斯嘉麗·約翰遜,《玩命速遞:重啟之戰》的男主角是英國人艾德·斯克林,哪怕更加法國本土化的《錫爾斯瑪利亞》,也是使用英語對白。

你認為颶風營救好看嗎?

② 有什麼英文電影 演有關中國的

<<功夫之王>>
【導 演】:袁和平 羅伯.明科夫(Rob Minkoff)
【影片類型】:動作
【主 演】:
成 龍 飾 魯彥 老霍
李連傑 飾 默僧 孫悟空
邁克爾·安格拉諾(Michael Angarano) 飾 傑森(Jason)
鄒兆龍 飾 玉疆戰神
劉亦菲 飾 金燕子
李冰冰 飾 白發魔女

<<木乃伊3:龍帝之墓>>

③ 電影在中國市場的情況

首先不是相關人士談不上專業,就個人的見解吧,中國的電影市場我覺得還是在穩步的發展,但是盜版啊,電影分級制度的不明確,加上中小城市開展不好等問題還是最主要的,盜版是打不死的小強,很多人都有過看盜版的經歷,其實寧願看盜版碟,槍版電影一睹為快的人我覺得是偽影迷,或者肯本就不是影迷,看,就只圖個新鮮熱鬧,這是一種悲哀,中國觀眾的素質和審美還有待提高,另外一些歐美的電影或者香港的影片經常因為送審不合格而無緣內地市場,其實應該分級了,這對一部分影迷是負責任的,還有現在一些中小城市往往電影院同步不了新出的電影,有的乾脆就沒有電影院了,人人都去買碟看,而大城市的影院又有很多惡性競爭,所以中國電影市場還面臨很多危機和困難,一點一點前進吧。。。

④ 好萊塢大片票房在中國市場縮水,是什麼原因

由於社會壓力的關系,內地年輕人口的比例逐年減少,這是社會趨勢。隨之而來的也就中老年人口增多,退休的人員比例增大。所以能夠坐在影院里消費、為電影提供收視率的是中老年觀眾,並非年輕觀眾。那麼年輕觀眾對於電影的消費為什麼降低了呢?一方面是年輕人的基數變少 ,另一方面也是社會壓力導致內地年輕人的經濟壓力變大,在娛樂方面的消費也就減少了,畢竟他們有著養家、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重任。所以說,內地觀眾的受眾體變化,是導致好萊塢電影在內地的宣傳投入增大,銷量卻在逐漸下降的原因。

有些人可能覺得奇怪,中老年觀眾就一定喜歡國產電影?現實還真的是這樣。現在這批已經退休的中老年影迷,他們在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並沒有接受過外來文化的熏陶,所以他們對於進口的影片、好萊塢的文化根本就不感興趣。也許他們對好萊塢黃金時代的電影比較認可,但是現在的好萊塢電影離那個時代相差甚遠,尤其是宇宙電影完全不在老觀眾的接受范圍內。好萊塢在內地的宣傳的確增加投資了,但是從宣傳策略來看,好萊塢想「抓牢」內地的年輕觀眾,引進的西方文化都是年輕人所接受的。無奈現在內地年輕觀眾的購買力、數量都在下降,所以好萊塢電影在內地的銷量逐年下降。

美國電影和媒體不能很好地進入中國市場的原因

國家保護貌似是最關鍵的

前陣網上火了好一陣的《機器人總動員》國內就沒讓公映!一個動畫片都被「咔嚓」了,其他進不來的就根本不用著急了!人文和意識形態都可以先放放了!
雖然我很感謝這種保護,不然做動畫片的就更不好過了!喜洋洋估計肯定更沒的樂和了!但是高興之餘,總有種莫銘的凄涼...

⑥ 歐美電影對中國電影市場的影響

這次增加進口影片數量可謂在影視界最震動的事情了,對中國電影市場我感覺有好也有壞。
好在可以刺激和帶動一下中國電影市場,提高中國電影的水準,因為歐美電影大量進入中國市場,那麼會有更多的外來投資者看到這個潛力,瞄準這個時機,會有更多的影視公司和影人來華發展合作,是促進市場的好時機。讓中國影人清醒點,感覺到危機和競爭。.....
壞在文化沖擊,隨著大批歐美電影的進入,國產電影受到排擠,如果國產電影不能適時反擊,那中國電影市場的資金將會跟人半分江山。而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會在還沒有很好的發展起來便被人打壓下去了,不再會有人關注了。....

上述兩點是個人的一點愚見。

⑦ 2.美國電影在中國的影視市場發展現況以及趨向

過去20年,美國電影市場發生了什麼?
研究中國電影票房市場未來的趨勢和變化,我們不得不說說美國市場,畢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電影生產和消費市場。我們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電影票房數據,得出了一些簡單的結論。
1、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我們的第一個結論讓人感覺有些震驚,1995到2018年經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票房基本上沒有太大增長。1995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是53.15億美元,經過通脹調整後折算到今天大約是108.74億美元。
2017年全美電影票房總收入為109.72億美元,和22年之前幾乎一樣。我們從電影票銷售數量的角度能夠更加清楚看到這個特徵。1995年全美總共消費了12.2億張電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費的電影票數量居然也是12.2億張,幾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電影票的價格伴隨著通脹水平而上漲。1995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場電影的均價是8.97美元。所以,進入成熟期的美國電影市場並沒有出現量價齊升,而是依靠通脹帶動了電影票價格的上漲。
2、市場集中度是分散的。這一點也和我們的常識完全不同。我們僅僅從電影發行的數據來看,全美六大電影公司(華納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環球影業)在1995年發行了110部電影,非六大電影公司的產品在1995年的發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電影公司當年發行了79部電影,非六大的發行數量為46部。雖然電影製作的成本越來越高,但是更多的獨立第三方製作方起來,包括著名導演George Lucas成立的盧卡斯影業。
3、什麼類型的電影最賣座?我們按照不同的風格做了劃分。冒險類(Adventure)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27.26%,排名第一;動作類(Action)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9.20%,排名第二;劇情類(Drama)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6.36%排名第三;喜劇類(Comedy)在過去23年票房佔比15.3%,排名第四。之後是驚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劇(Romantic comedy)。
4、市場份額最高的電影製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節前)票房份額最高的公司,總計票房330億美元,製作了543部電影,平均票房6087萬,累計市場份額15.65%。關於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對超級英雄系列的商業化分不開,我們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業化,對迪士尼整體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緊隨其後的是老牌製作公司華納兄弟,總計票房321億美元,製作了707部電影,平均票房4543萬,累計市場份額15.21%。其實華納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業老大,但最近幾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後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別擁有12.31%和11.59%的累計市場份額。不過索尼單片平均票房3850萬美元,低於福克斯的4997萬美元。
5、賣座的超級大IP。最後我們羅列了過去10年美國票房最高的電影,從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現象,他們分別是:2007年的蜘蛛俠3(全美票房3.36億),2008年的蝙蝠俠黑暗騎士(全美票房5.31億),2009年的變形金剛(全美票房4.02億),2010年的玩具總動員3(全美票房4.14億),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結局(全美票房3.81億),2012年的復仇者聯盟(全美票房6.23億),2013年的鋼鐵俠3(全美票房4.08億),2014年的銀河護衛隊(全美票房3.33億),2015年的星球大戰前傳(全美票房7.42億),2016年的尋找多利(全美票房4.86億),2017年的星球大戰前傳2(全美票房5.17億)。
我們發現每年票房最高的電影無一例外都是超級大IP,而且都是系列電影。
未來中國電影市場:票房靠內容推動
看了美國過去20年的電影票房發展趨勢,我們大致能得出一個結論:從總量的角度看,中國電影市場逐漸進入飽和階段。高增長肯定是過去了,未來電影票房的波動更多依靠當年的優質內容。我們發現1995到2017年,美國電影票消費的數量是沒有增長,票房的增長源於票價提高,所以通過通脹調整後的電影市場基本上飽和不增長了。某些年份的增長主要依靠這一年的一大批超級電影。所以逐漸的電影市場不再是一個趨勢增長的模式,而是看單獨每個年份的產品。
中國電影過去10年的高速增長主要依靠兩個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聯網帶來的便利性。
春節我們看到三四五線的人都在看電影,因為渠道已經完成了下沉,這些地方也都有設備精良的電影院,能看到最新的電影。渠道下沉也離不開互聯網的發展,因為移動互聯網打破了信息鴻溝。
現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人口,通過互聯網也知道一二線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關注些什麼,再看哪些電影。我們再看看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現在互聯網成為了電影票購買最主要的渠道,這一點已經超越了美國人民。我們可以提前購買好電影票,然後算好時間來到電影院。不再需要排隊購票,只需掃描二維碼就能列印電影票。這讓電影觀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這些,都推動了電影在國內的高速發展。
過去幾年電影屏幕數的增長是超過了觀影人次的增長,未來幾年電影屏幕的更新換代也接近尾聲,更多是存量的增長了。那麼整個國內電影票房也逐漸會進入相對成熟階段,作為一個整體,票房高速增長的階段已經過去,未來還是需要看電影本身的質量。
好消息是,過去幾年的高速發展,讓中國電影製作能力上了一個大台階。包括這次火爆的幾部國產電影,製作能力已經相比過去出現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個重要的變化是,三四五線城市的生活方式開始向一二線城市靠攏,這也是受益於過去10年的城鎮化和移動互聯網發展。以前去三四五線城市,他們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線差異比較大。現在這些三四五線的人也上網買東西,也去看電影,也逛大商場,也買車。
基本上和一二線的人消費差異不大。所以過去一年我們看到微博,阿里,京東,甚至美團和快手的增長都是來自這些三四五線城市,背後也體現了這種消費結構越來越接近的趨勢。
總結: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後的趨勢
我們不應該因為此次春節電影票房的爆發,就對2018年整體中國電影票房市場過於樂觀。畢竟沒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業發展最快的那一段也過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優秀的電影集中在春節檔期上映。對比美國,我們看到其實行業進入飽和階段,電影票數量就不太增長了,票價的提高還是要和通脹掛鉤。
比電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來越多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的生活發生出現了一二線化的特徵。這也符合城鎮化的規律,越來越多人被同化。消費品本身就是一種文化輸出,高緯度打低緯度。這幾年消費最大的變化就是移動互聯網帶來廣義的渠道下層,不僅僅是物理渠道,還有線上的信息渠道下層,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質化。

⑧ 求一篇中國電影市場的外文文獻

我也想要~~

⑨ 為什麼當外國電影在中國上映會有原聲版和國語版之分

目前,有很多國外的電影在中國內地放映,包括像美國、英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家的電影在中國市場都非常火熱。但是,一般都會有兩個版本,一個是原聲版,一個是國語版。做出這樣的區分,也是為了考慮到觀影人的習慣。

所以說,還是看大家的喜歡,根據自己的習慣和喜好去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因此,電影也是在這方面的考慮,因此設置了原聲版和國語版。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853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835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82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55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553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195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466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894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945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