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英文電影 » 電影文化英文論文

電影文化英文論文

發布時間: 2022-01-17 00:00:08

『壹』 寫一篇關於 美國電影文化的論文 我該如何著手,從哪些地方來談,寫些什麼,

美國的電影多是商業化電影,但是,藝術是來源於生活的,所以,美國的電影文化,其實也就是美國人民的生活文化。你可以先看幾部不同的片子,什麼《這個殺手不太冷》,《海上鋼琴師》都是比較經典的。包括美國的動畫電影,也是很有特色的,可以網路上搜索一些。看電影要看它講了一個什麼故事,它要給我們的宗旨是什麼,你從電影當中體會到了什麼。你有些什麼看法等等,都是可以寫的。

『貳』 英語畢業論文 美國電影中文化的透視

用中國人的眼光去刨析美國的文化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東西方的文化碰撞已經存在幾千年了,美國看似2\3百年的建國史,實際上是歐洲殖民歷史的延續,從歐洲的某個地方到中國時差大約需要8小時,於是便引發了8小時的文化差異,了解了這一點,再結合類型影片和藝術影片這兩個主要的支流或許可以屢出個頭續;至於中國這么一個龐大的國家,我們或許只能用現實主義來LIAOYIZIWEI了...

『叄』 關於美國電影文化的 外文文獻

摘自基維網路,因為無法貼出網頁,你自己去搜索電影的詞條好了。

下面一個開頭介紹:

History
Main article: History of film

A clip from the Charlie Chaplin silent film, The Bond (1918)Preceding film by thousands of years, plays and dances had elements common to film: scripts, sets, costumes, proction, direction, actors, audiences, storyboards, and scores. Much terminology later used in film theory and criticism applied, such as mise en scene (roughly, the entire visual picture at any one time). Moving visual and aural images were not recorded for replaying as in film.

Near the year 1600, the camera obscura was perfected by della Porta. Light is inverted through a small hole or lens from outside, and projected onto a surface or screen, creating a moving image, but it is not preserved in a recording.

In the 1860s, mechanisms for procing two-dimensional drawings in motion were demonstrated with devices such as the zoetrope, mutoscope and praxinoscope. These machines were outgrowths of simple optical devices (such as magic lanterns) and would display sequences of still pictures at sufficient speed for the images on the pictures to appear to be moving, a phenomenon called persistence of vision. Naturally the images needed to be carefully designed to achieve the desired effect, and the underlying principle becam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film animation.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elluloid film for still photography, it became possible to directly capture objects in motion in real time. An 1878 experiment by Eadweard Muybridge in the United States using 24 cameras proced a series of stereoscopic images of a galloping horse, arguably the first "motion picture," though it was not called by this name. This technology required a person to look into a viewing machine to see the pictures which were separate paper prints attached to a drum turned by a handcrank. The pictures were shown at a variable speed of about 5 to 10 pictures per second, depending on how rapidly the crank was turned. Commercial versions of these machines were coin operated.

『肆』 有沒有關於電影的英文文章就是介紹電影文化的英文文

Dreaming in the memory is not as good as waiting for the

『伍』 求助,關於電影與文化的文章,最好英語的

The Influence of Movies
There is no doubt that watching movies can influence the way that people behave. Moreover, it seems that people are spending more and more time watching some sort of visual entertainment, whether it is a video tape or a DVD or on the internet. Therefore, the effects of visual media cannot be ignored.
One obvious effect of these media is that watching them inces people to buy certain procts. Another way the movies affect people is that they give people either a broader view of the world or a distorted one, depending on what type of movies they watch. Those who watch news and ecational films can learn many new things while those who watch primarily entertainment shows may come to believe that most people in the world possess great wealth and good looks. It may make them become dissatisfied with their own lives. Finally, perhaps the most susceptible viewers are children, who may be unable to tell fact from fiction and may try to imitate acts that they see in the movies.
With the ever-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video entertainment, society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se effects. Movies, while entertaining and informative, cannot take the place of real experience.

『陸』 求 從電影《刮痧》看中外文化差異 英文論文

從《刮痧》看中西方文化差異

電影《刮痧》講述的是一個在美國生活了八年的中國家庭,因為孩子的一次意外發燒,剛來美國,不懂英文的爺爺用了中國傳統的刮痧治療方法為小孫子治病,但在醫院里被護士發現了因刮痧而留下的血痕,懷疑是其家人虐待孩子所致。於是,兒童福利院便把孩子的父親許大同告上了法庭,在法庭上,許大同因為無法解析刮痧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治療法,又因為律師的曲意刁難,許大同最終被判決與孩子隔離,並且搞得失去了工作、朋友和與妻子分居,幸虧許大同的朋友去了一趟中國,知道了刮痧是一種治療方法,為其作證,故事也就有了完滿結局。 許大同一家在美國的遭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華人在外國生活的種種不適,而這些不適很大程度上是由於中西文化的差異造成的,隨之而來的必然有隔閡,對立與沖突。首先是醫學領域的認識差異。刮痧是故事沖突引發的導火索,刮痧療法在中國民間很常見,是中醫的一種治療方法,確實能夠治癒一些常見病。但是,這種療法搬到美國,就成了大同對孩子施以暴力的罪證。 二是法律觀念的不同。在西方社會里,法律存在於每一個角落,每一種糾紛都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而每一件事實都是要講求證據的。如美國的法庭及兒童福利院雖被大同的滿腔激情,真摯而忘情的訴說所震懾,卻仍要求有「愛的證據」,以供法庭判決。而中國人比較看重的是人情冷暖,尤其是對於親情特別看重。 三是對尊重的理解不同。在故事開頭,許大同因為自己的兒子沒有向老闆的兒子道歉,便用手打了自己兒子一下,老闆看了覺得不可思議,許大同對約翰解釋這一舉動說:「我為什麼打我兒子,那是出於我對你的尊重,那是我給你面子。」這樣的解釋讓這個典型的西方人迷惑不已,他並不知道眼前這個東方小夥子的這一耳光竟然是出於這樣的邏輯,作為西方人的約翰,他是無法理解這個東方爸爸打他兒子時的那種復雜心情的,他只知道,打人是違法的,這是對人權的不尊重。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觀念,說明這樣一個道理:由不同國家和不同民族文化背景形成的觀念上的差異,在相互交織、碰撞中必然發生尖銳的沖突。四是對愛,對家庭的理解的差別。這也是《刮痧》中沖突的本質所在。許大同對付美國社會的生活和工作都游刃有餘,這並不意味著他在成長中濡染的中國傳統文化觀念就已經煙消雲散。在許大同的心裡,家庭也是他的精神支柱。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家的幸福與團圓。三世同堂,其樂融融,是他奮斗的動力和意義所在。為了爺爺能在美國拿到綠卡,他還把給孩子刮痧這事稱是自己刮的;為了兒子能回家寧願分居;為了爺爺能看一眼孫子,偷偷把兒子從福利院了帶出來;在法庭上,許大同愛子心切,甚至和對方辯護打了起來;為了給孩子送聖誕禮物,不顧危險爬到九層,完全有可能「墜樓而亡」…… 愛就是付出和負責任,可能會表現為嚴厲,表現為分居,甚至表現為欺騙,表現為劫持……正是這種愛把孩子和父親以及這個家和二為一體,這種愛超越了其自己的尊嚴,平等,自由和選擇自身幸福的權利。 而在西方人眼裡這些都是不可思議的,甚至是犯法的! 這部《刮痧》,讓我們意識到了中西方文化差異是如此之大,若不在了解雙方的文化前提下,引出的問題確實令人頭疼。看來世界的大同文化要經歷長時間的碰撞,相互交織,尖銳的沖突,磨合,才能融合與發展的。

『柒』 急求英美電影欣賞論文(英文的)

Men of Honor

《斯蒂文森小說精華》下卷收錄《黑箭》及《綁架》,這兩部長篇都是非常引人入勝的歷史小說。在介紹二書各自的時代背景以前,不妨讓我們先來鳥瞰一下英國歷史,它的大脈絡,那是很有趣的。

提起英國,人們只知道是個老牌帝國主義,十九世紀首先就是這匹惡狼闖進我們的家園。但是,在不列顛(聯合王國除開北愛爾蘭)那片土地(約略相當於我國湖南省)上,曾經多少次遭受外族血與火的蹂躪?多少次山河變色、國破家亡?一代又一代,有多少個入侵者、殺人兇犯,又有多少個英奸、賣國賊,最後都成了他們民族英雄和歷史偉人,我們中有幾位能夠說瞭然於胸呢?一筆一筆血淋淋的陳年舊帳,整個的英國歷史我們可以大體上概括為:三次種族大換血,三次淪為殖民地(即文化大換血或輸血),三次開門揖盜,引狼入室,認賊作父——其中兩回全國都成了我們中國的吳三桂。這就是一部英國史!

大約距今九千年以前,不列顛諸島與歐洲大陸還是連成一體的,那裡居住著中石器時代的地中海人和阿爾卑斯人。約五千年前,伊比利亞人自地中海地區西遷,是首批從大陸渡海過來的,征服了原有的居民。這次征服必定十分野蠻悲慘,使我們已經找不到任何中石器人的痕跡了。著名文化古跡索爾茲伯里平原上的怪石圈,就是伊比利亞人留下來的。是為第一次換血。

到了約兩千五百年以前,有凱爾特人自今天德國南部一路砍殺過來,先後佔領了今日法蘭西、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等地,接著又越海占據了不列顛諸島,殘酷屠戮伊比利亞人。是為第二次換血。

自公元一世紀中葉,羅馬帝國對不列顛進行了長達四百年的殖民統治。政府、法律和商業都使用拉丁語,只剩下鄉下人才說凱爾特話。鋪石的公路自此四通八達,繁榮城鎮星羅棋布,羅馬人還帶來了基督教,其文化、習俗、生活用品也大量滲入,整個社會生活都羅馬化了。直到五世紀初老家起火,他們才開始撤離。這是第一次被殖民地化。[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前門去狼,後門進虎。緊接著於五世紀中葉,原居住在西北歐的三個日耳曼野蠻部族——盎格魯、撒克遜和朱特人橫渡北海,所謂「條頓人的征服」,(嚴格地講,可以說是四次引狼入室。因為羅馬軍團撤離以後,軟弱的不列顛暴露於北方野蠻蘇格蘭人同皮克人的侵擾之下。據說首先是一位凱爾特部族領袖,主動邀請朱特人前來協辦國防的;而朱特人見有隙可乘,後來才反客為主,並引發盎格魯及撒克遜人也來大舉入侵。)耗時一百五十年。秦始皇焚書坑儒?小菜一碟!日耳曼人把凱爾特整個一個民族的成年男子幾乎打殺干凈啦(第三次換血)!他們這些劊子手構成了今天英吉利民族的主體。自然,殘留的婦孺免不了繁衍生息,於是一代又一代的混血種橫空出世。

金庸歷史小說非常有趣,其耐看不亞於斯蒂文森。然而,若按照小說中那些仁人志士伸張正義、替天行道的血性脾氣,非得要報伊比利亞人同凱爾特人,還有中石器人的血海深仇,將那些屠夫的孽種——今日的英國人,殺個精光不可!

歷三四百年七國並存(類春秋戰國)的局面,遲到九世紀初,延伸至十一世紀初,日耳曼野蠻人終於從自身各個部族紛亂稱雄之中名義上得到統一,演繹出英國統治世系的第一個朝代——撒克遜系。

就在撒克遜系統御國家的同時,九至十一世紀,來自北歐的維京海盜——其中主要是丹麥人,大規模入侵英國。他們除了在英格蘭東北部建立「丹麥區」,進行直接赤裸裸的統治之外,以後又向南方擴張。到十一世紀上半葉,雖說不斷受到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反抗,仍有三十年之久,整個英格蘭都已置於了丹麥國王卡紐特統治之下 ——此三十年即英國朝廷的第二系,丹麥系。前後歷三百年,語言、文化、司法、度量衡……無不受到深深的影響。屈辱的殖民地史,居然列入了國祚的正統。

十一世紀中葉卡紐特帝國瓦解以後,政權重歸撒克遜人的手中,是謂西撒克遜系。但是新王愛德華之母卻是個諾曼底人(所謂諾曼底人本來也不是諾曼底的人,而是原居住於北歐的諾曼人,於九世紀南徙至今法國西北部、由於他們到來才稱做諾曼底的地方,安頓了下來。操法語,與法國同化了。當時受封於國王的公爵,其領地叫公國,伯爵的叫伯國。十世紀初建立了諾曼底公國,為法國封建諸侯中最強大的;名份上為法王屬下,實際有相當的獨立性),國王本人是個半撒克遜半諾曼底的雜種,他自幼在諾曼底長大,長期流亡於茲,三十八歲才回國。即位以後便大量起用諾曼底人,還跟其表弟諾曼底公爵結為聯盟,以抗衡國內的貴族,並使法語成為社會上層主要的交流工具。可謂里通外國、引狼入室之先聲。

一○六六年,那位表弟諾曼底公爵威廉,根據表哥生前有讓他繼位之願望,率兵五千乘艦隊入侵英國,打敗並殺死了新王哈羅德。英國大主教於西敏寺為之加冕,憑著聖經將英格蘭交付與之,不久他便攜著一批歸順的大主教、王孫貴族,返回諾曼底去也。勝利的法國人幾年以內不斷焚毀村莊,殺戮平民,掠奪英國貴族的土地以犒賞親屬及隨從,統治上層換成了諾曼人的天下,新貴族取代了盎格魯撒克遜的老貴族,諾曼底——法蘭西語和諾曼——法蘭西法律成了英格蘭宮廷、英格蘭貴族的語言和法律。教會也由法國來的義大利籍大主教接管了。然而,正是這位建立了諾曼底王朝的外國殖民君主同他的世子(繼位者)們,於司法制度、興建教堂乃至形成上議院、文化……等等方面諸多建樹,即是說從世俗(硬體)同靈魂(軟體)兩個方面,為社會公正奠定了基礎,開創了不朽的盛世基業,很有一點漢武帝的氣象哩!原先盎格魯撒克遜時期每個人只有一個單名,現今這樣名字後邊尾以姓氏,也是模仿他們法國貴族來的,這便是第三次殖民地化。自此以後,再也沒有外族跨海入侵、成立霸業的情事了。君主世襲制度也是從威廉肇始,故被英國人大捧特捧為「征服者威廉」,幾乎被當成我們的堯舜禹湯(真是一群厚顏無恥的亡國奴)![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說起堯舜禹湯,要提一下英國朝代遞嬗的歷史,那是遲到九世紀之初,自撒克遜國王埃格伯特開端的;較之我國西周共和,要晚上一千六百多年。一千二百年以來劃為三個系、九代王朝,九朝當中還夾著一個共和政體。三系前邊已經交代過了,第一代王朝便是這位威廉一世所建立。近一百年以後,安茹(法國地名)伯爵亨利二世(威廉一世的重外孫,又是一個外國人)跑到英國來,創建了安茹(又名金雀花)王朝——試設想一下,中國歷史上若在北京建立一個約克(英地名)王朝或普瓦提埃(法地名)王朝,敝國上邦的文人們會不出來文飾一番,聽由它赤裸裸洋名字刺激自己的自尊心嗎?兩朝共歷三個半世紀之久,其中很長一段時間英國都是在法國國王的指揮棒下,讓法國人或其後裔黃袍加身,君臨英土。他們既是英國的一國之主,又在法國享有大片封地,作為法國藩鎮,法王的附庸,其實心裡只把英國當成一塊殖民地,諾曼底才是他們的老巢,他們的根。一世以下有七位帝君,他們對英國只是遙領而已,大部分時間仍舊都呆在諾曼底的,其第六位在位十年,居留英國還不及一年哩。你看清兵入關,滿人主宰天下以後,表現比他們還要好一些。盡管如此,英國人不去卧薪嘗膽,不去做伯夷叔齊,偏還要把亨利二世這個法國拐子,也看作他們歷史上最偉大的君王之一!直到十三世紀初法王將諾曼底收了回去,英國的君主這才慢慢地,開始一心一意作個名副其實的英國國王了。又過了將近兩百年,朝廷重行回復到英國血統手中,開始了蘭開斯特王朝。不過這一回殖民地亡國奴的滋味還要有得嘗,又經歷了大半個世紀,下一個約克王朝的第一任國王開始,才可以娶英國女子——而非法國女子,為王後;再又到建立都鐸王朝的國王手上,英語才取代法語成為官方語言。到十八世紀的三十年代在法庭上才廢止法語使用英語。

剩下來還有兩次值得一提。第一回在一六八九年,中國的吳三桂剛剛於十年前閉上眼睛,英國大多數宗教徒出於強烈反對天主教國王掌政,不顧不久前荷蘭海軍駛入泰晤士河奇襲英皇家艦艇的國恥(1666年6月,荷蘭海軍迅雷不及掩耳沖入泰晤士河,炮毀英國艦只無數,王家船塢付諸一炬,尤為奇恥大辱者海軍旗艦「皇家查爾斯號」竟被虜走。炮聲隆隆,倫敦震撼,實實在在預演了一場珍珠港事變),請求國王的女兒瑪麗同她的丈夫、荷蘭統治者威廉(威廉不僅是國王的女婿,還是他的親外甥)前來承繼王位。於是女兒偕同女婿率軍登陸英國,打得老豆跟老岳丈落荒而逃(當時瑪麗的胞妹安,以及她的丹麥丈夫,倒向姐姐、姐夫一邊,也背叛了老爹及泰山。後來安繼威廉三世為女王,這個忤逆不孝的女人惡有善報,極富政聲)。群臣請命:「瑪麗女王,威廉攝政,如何?」「不幹!」於是這位既有德國也有英國血統的荷蘭雜種威廉三世,英國話都說不好的,堂而皇之地坐上了龍椅(瑪麗為王後)。中國人要質問:倫理焉在,仁義何存?簡直豈有此理!可是,沿襲至今虛君實相的民主政治體制——議會高於國王、平民院高於貴族院 ——正是此時確立,兩黨制格局也自茲形成;還有大敗法王路易十四、成就英第一帝國等等功業。因此,英國人把這次不怎麼流血的外戚入侵、大家都當亡國奴,十分自豪地稱之為「光榮革命」,看得比中國人心目中的唐宗宋祖,還要高出許多頭哩。

第二回是在二十五年以後,安女王仙逝無嗣,同樣出於英國國教對天主教的排斥,遵照國會法案,舉國迎接女王的表兄弟、德國番佬、漢諾威公爵喬治登基,稱喬治一世。根本不會說英語,又在德國土生土長的他(其太子,後來繼位的國王也一樣),開始了史書上倒數第二個王朝,那又是一個以外國地名命名的王朝!此王朝繁演了一百多年,傳到了維多利亞。嘩,這位十八歲少女直到白發蒼蒼八十二歲老太太,金鑾殿上龍椅一坐就是六十四年,比咱們康熙老皇帝還要長哇!可這個維多利亞不也是個雜種嗎,原來她的母親本是德意志一個小公國的寡婦,後來嫁到了英國王室。女王從小就在日耳曼人的教養下長大,母語說德語,英語一輩子也說得不地道。登基三年後又嫁給她所狂熱崇拜的一位母系的表弟——不消說,那是個純種日耳曼,狼子野心、非我族類無疑的嘍!此後更加封親王,倚之為左右手,批閱公文,干預朝政,(嗚呼,大權旁落,一至於斯!)然而天哪,正是這一對野夫婦,文治武功,創造出英國歷史上最輝煌的黃金時代!中國的中山路、中山堂、中山大、中山醫科大……已經夠多的啦,而以她維多利亞命名的,更遍及英、加、澳、亞、非諸多地域,還要多得多啊。英國人拿勝利、勇氣、恆心、真理、母性、正義、科學與文藝、和平與進步……幾乎所有想得到的頌辭,都奉獻給了她,親王也同樣地世世代代倍受尊崇。你們瞧這個國民有多賤!其實,維多利亞的意義不僅限於英國。十八世紀,世界文明的重心在巴黎;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以後,即進入維多利亞時代,世界文明的重心到了倫敦。

以上這一類故事並不僅限於英國。我們知道古代日耳曼本是一個游牧民族,精壯男子去外邊打仗,不斷奪取新的土地,然後整個部落,男女老少,不斷地易地遷居。他們極其重視榮譽,而這種榮譽是建立在比狠斗勇上邊,認為掠奪、流血得來的財物,遠比誠實勞動——流汗得來的光榮。所以打仗——掠奪,便成了生活的至高目的。為了搶劫不惜殺身成仁,捨生取義,血流成河,何等的悲壯!公元前一○二年,二十萬條頓人於今法國馬賽附近幾乎全數被殲,死屍之多,居民不得不用白骨去砌葡萄園的藩籬。次年另一支日耳曼人在義大利北部犧牲更為慘烈,不單男人個個戰死不屈,婦女們也成群先殺死自己的孩子,然後自刎。而歐洲人脈管中涌動著的,正是古羅馬人(也是好戰的種族)和古日耳曼人的血液!由此我們得知,如同漢民族這樣死守著東亞一大片腹地,老子說「夫唯兵者不詳之器」,墨子主張「非攻」,勤勤懇懇地從事農耕;三千年來各種民族成份無太大變動地延續了下來,雖足堪自豪,卻並非世界人類史的唯一模式。

固然,王室皇族之間跨國互通嫁娶在歐洲的歷史中據有特殊的地位,甚至曾經與民族國家之逐步形成同步進行,這一點本來同中國不大相同。即便是如此,從以上我們仍然可以得知,英國人是把宗教信仰、經濟、政治的現實利益,以及實際政績,看得高於抽象的民族感情的。所以像漢族這樣,將對民族的忠貞當作超乎一切最高的價值標准,不惜擲頭顱灑熱血,赴湯蹈火;譬如從明末無數忠義之士壯烈殉國,清初到處反清復明,直鬧到秋瑾,乃至孫中山還要靠黑社會排滿起家,並不是人類文明史惟一的模式。

中國村只是地球上的一個角落,行善的人喜歡說「將心比心」,將心比心無疑是非常之好的;但是若認為鄰村的善惡標准、價值取向,也應當同自己的一模一樣,那便要謬誤千里了。今天,跨在廿一世紀門檻上的我國青少年理應知己知彼,對這個多元的世界,對其他各個國家不同的歷史,有更多的了解,具更博大的眼光,更寬闊的胸懷,以便當一個不至於丟人現眼的地球公民。愛國主義源於普遍的人性,民族沙文主義則要不得。

歷史家皮名舉有言「不學本國史不知道中國的偉大,不學西洋史不知道中國的落後」。信哉!

『捌』 我想寫關於美國影視看中西方文化差異的英語論文(大四),沒啥思路,求英語高手指教!!

這個論題太大一點。可以寫美國的某一影片來看中西文化差異,譬如,價值觀的差異。
論文分三個大段。第一段可介紹一下影片,第二大段可再分為幾個小段,論述差異以及緣由。譬如,價值觀的差異,可能與宗教文化的影響有關等。最後一段是總結一下。
論文應該引述一些對白,這樣增加字數,可也增加文章的信服力。

如果能幫到你,就選為滿意。還可繼續提問。

『玖』 哪裡可以找到有關電影和文化輸出的外文文獻

推薦到OA圖書館查詢。
輸入英文關鍵詞即可。

『拾』 有哪些電影可以體現英美文化的我要寫英語論文,急

介紹你一部:
《美國風情畫》(American Graffiti)
導 演: 喬治·盧卡斯 George Lucas
主 演: 哈里森·福特 Harrison Ford 朗·霍華德 Ron Howard 理查德·德萊弗斯 Richard Dreyfuss 凱思林·奎倫 Kathleen Quinlan 凱伊·林志 Kay Lenz 查爾斯·馬丁·史密斯 Charles Martin Smith Suzanne Somers Bo Hopkins
上 映: 1973年08月01日 ( 美國 )
地 區: 美國 ( 拍攝地 )
對 白: 英語
評 分: 7.6/10( 11369票 )
顏 色: 彩色
聲 音: Mono Dolby
時 長: 110 分鍾
類 型: 劇情 喜劇
分 級: 西班牙:13 英國:PG 美國:PG 挪威:16 瑞典:11 芬蘭:K-12 加拿大:PG 西德:16 丹麥:15 英國:AA
字 幕: 外掛英/法文

劇情簡介:
喬治盧卡斯執導的這部電影緊抓著甘西迪遇刺與越戰爆發前的純真年代,描述一群剛步出高中校園,即將因不同的人生選擇各自發展的哥兒們,在小城一夜之間的經歷。有著大堆的年輕演員(包括日後改行當導演的朗霍華、奧斯卡影帝理查德瑞佛斯,以及令人意想不到的哈里遜福特),非常能展現時代氛圍的流行歌曲、跑車及快餐店。是一部十足《美式》的畢業生電影,除了意在言外地闡釋畢業與成長的主題外,也清晰地留下時代印記,不過這反而是美國以外的觀眾較難理解的。而《美國風情畫》也有日後以《星際大戰》系列成為大資本家的喬治盧卡斯所喪失的某種天真與才情。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321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29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251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94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026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67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004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443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406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