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親的人是哪個電影的主題曲
❶ 他是我最親的人,得加錢.是哪部電影作品
台詞出自《綉春刀》的大師兄浪人丁修
綉春刀(2014)
導演:路陽
編劇:陳舒/路陽
主演:張震/劉詩詩/王千源/李東學/聶遠/更多...
類型:動作/愛情/武俠/古裝
製片國家/地區:中國大陸
語言:漢語普通話 / 蒙古語
上映日期:2014-08-07(中國大陸)
片長:107分鍾
又名:飛魚服綉春刀 / 斬立決 / Brotherhood of Blades
❷ 老版電影<<簡愛>>的主題曲叫什麼名字
簡愛電影有簡愛英國1934版、簡愛美國1944版、簡愛英國1970版、簡愛英國1996版、簡愛英國1997版、簡愛英國2011版。
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人們普遍認為《簡·愛》是夏洛蒂·勃朗特「詩意的生平寫照」,是一部具有自傳色彩的作品。講述一位從小變成孤兒的英國女子在各種磨難中不斷追求自由與尊嚴,堅持自我,最終獲得幸福的故事。小說引人入勝地展示了男女主人公曲折起伏的愛情經歷,歌頌了擺脫一切舊習俗和偏見,成功塑造了一個敢於反抗,敢於爭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婦女形象。
老版電影1996年簡愛的主題曲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KDWz7hsTeyA/
❸ 靠著一首歌混飯吃的歌手都有誰
蔡國慶、龐麥郎、阿寶、汪正正等等
有很多歌手,都跟一首歌紅一輩子無所異,甚至走到哪,都只唱那一首歌,而通常被人們稱為靠一首歌「混飯吃」的歌手。
歌手有更多作品才能走得長遠,大家覺得呢?
❹ 最窮的人歌曲用什麼調來拉
是最親的人吧。二胡獨奏《最親的人》原調是G調,如正常內弦定D調,外弦定A調,5-2弦拉正好G調,但低音3隻能中音代替。
李本良演奏的二胡曲《最親的人》,於2021-03-23上映。音樂視頻在線觀看。節目簡介:歌曲《最親的人》,作曲徐一鳴,原唱陸海濤。此曲旋律輕快、熱情。
《最親的人》是2021年春晚節目,由岳雲鵬演唱。收錄於同名專輯《最親的人》中。岳雲鵬,本名岳龍剛,1985年4月15日出生於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中國內地相聲、影視男演員 。2005年,首次登台演出。2012年,主演盧衛國執導的喜劇電影《就是鬧著玩的》。2013年在北京舉辦相聲專場。
❺ 父親是什麼電影的主題曲
lz您好:2011年底,「筷子兄弟」微電影《父親》又以「中國首部賀歲網路音樂電影」的身份,再次用真情與感恩,溫暖了這個冬季。他們堅持百分之百由自己創作。與《老男孩》相比,站在「父親」背後的筷子兄弟,消失的只有對夢想的懷疑和彷徨,保留的依舊是流淌在小人物身上的深沉情感。
父親是同名微電影《父親》里的主題曲。
內容主題
筷子兄弟再度傾力奉獻賀歲之作《父親》,該片延續了《老男孩》的懷舊和平民化特點,故事內容聚焦小家庭、小故事、小溫情,一如既往的「笑中帶淚」或許再度喚醒大眾的集體回憶。專家預測該片有望成為年底在賀歲大片中脫穎而出,再度成為「人氣黑馬」。創作者筷子兄弟組合早已被視為大家的精神代言人和表達者。導演肖央表示:「我們拍的片子是表達我們這代人,當下人的喜怒哀樂,而且是我們這一代普通人的心聲。」
《父親》是「筷子兄弟」推出的首部網路賀歲電影,影片延續了《老男孩》中的懷舊和「接地氣」特點,講述了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父女故事,最後落腳在女兒婚禮上老父親的真情流露,父愛話題引發共鳴,讓無數網友勾起回憶、「觸景生情」。除了對父愛的感情呼喚引得觀眾淚如泉涌之外,「筷子兄弟」一如既往的懷舊式的幽默搞笑也讓很多經典台詞成為大家的網路簽名、新口頭禪和茶餘飯後的談資。連微博上都很應景流行起一句新的「名言」:「姑娘,別再胡思亂想了,世界上最愛你的那個男人已經娶了你媽媽了.。.」。
❻ 我最愛的人這部電影的主題曲歌名叫什麼
建議你下載酷狗音樂,如果已經下載了,就在搜索那打上我最愛的人就可以了,還可以下載,沒病毒
❼ 艾歌版一生中最愛的人MV是什麼電影
不是電影,是韓國李秀英《Hwilrilri》歌曲的MV,女主角是韓智慧。
❽ 《別哭,我最愛的人》是哪部電影的插曲
水木年華最新專輯《雙重幻想>
《別哭,我最愛的人》是鄭智化1990年的歌曲,盧庚戌表示太喜歡了,每次唱都會哭,總覺得這首歌就是他們自己的歌,而不是翻唱。
❾ 一部電影
黑暗中的舞者,我看過了,恩,很感人是嗎?我幾年前看過了.因為她誤殺了一名警察而且她又是一個移民,所以她遭到了司法的不公正的對待. 她最後在黑暗中唱歌,表現了她對生活的嚮往,她純潔的心靈
反襯現實的殘酷和美國司法所謂民主的罪惡本質.不過她還是被絞死了```````
Dancer in The Dark
導演:拉爾斯.馮.特里厄
主演:比約克 凱瑟琳.德諾芙 戴維.莫爾斯
出品公司:AV-Fund Norway (丹麥 )
2000年
影片介紹: 塞爾瑪的眼睛很快就要失明了,她在極力掩飾,因為她害怕失去工作,對於她來說,能繼續工作,攢夠給兒子做手術的錢,使兒子擺脫家族遺傳性失明的命運是她最大的夢想。
視線的逐漸模糊並沒有阻止她的找尋和努力,即便遭遇厄運,她依然在自己的世界裡放聲歌唱、歡笑……因為眼睛的緣故她還是被工廠開除,而鄰居又偷了她積攢的錢,最為不幸的是她因為追回失落的錢誤傷了竊賊而被判死刑。
塞爾瑪並沒有畏懼死亡的到來,對於她來說如果她的孩子能夠不再失明,即便到了天堂,也會有歡笑的聲音。
在去絞刑夾前的每一個腳步都是一段生命的回憶,生命中充滿愛、尊嚴與夢想,知道最後的那一聲絕響。
厄運總是將人們美麗的生活破碎,而塞爾瑪用一顆靜如止水的心靈去捍衛屬於自己的最後一絲空間,即便面對更大的惡夢的到來,她依然將自己美麗而單純的夢想建立在厄運之上。
因為,她有著一顆只有母親才有的偉大無私的愛。
看《黑暗中的舞者》,卻莫名地想到村上春樹的小說的標題,《挪威森林》、《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舞!舞!舞!》、從比約克那張四分五裂滲透北歐氣質的小臉上,森林,雨水,天籟,這些帶著自然的氣息彌漫過來,舞在塞爾瑪,其實只是一種白日化的想像,現實里的她,卻逐漸湮沒在黑暗中,盡管內心的明亮和希望在黑暗中閃亮,卻無法逃避悲劇命運的追隨。
這是一個容易使人落淚的故事,盡管你對它的煽情瞭然於胸。
1995年的時候,以拉斯·特·馮為首的dogma小組的幾位成員提出dogma'95宣言,針對現代電影拍攝方式方法中的種種弊病和自己的影像原則,提出電影拍攝的戒律。這些顛覆性的戒律幾乎都是反傳統的,像拋棄固定腳架,採用手提攝影、實景拍攝、不用音樂、必須是現代題材、導演的名字不能出現在字幕里等等。另外還有如下的宣言:
我進一步克製作為導演的個人口味!我不再是一名藝術家!我立誓不是要創作一部"作品",因為我認許剎那(the instant)比整體(the whole)重要。我的最高目標是怎樣從人物和場景身上把真實擠壓出來。我立誓盡一切之能事,並放棄任何良好品位或美學的考慮來達到這一點。對於他們的影片和帶有顛覆色彩的戒條,很多評論界人士評價頗高,甚至有人斷言,這個電影小組所掀起的電影革新運動將是法國新浪潮以來最重要的電影運動,它的影響將會對21世紀的電影走向產生巨大影響。
《黑暗中的舞者》給愛挑刺者提供了機會:大段歌舞的精緻似乎和他們的95電影守則存在反差。還有,宣言第6中提到 不許在電影中出現任何錶面化的動作場面。(不可出現謀殺、武器等),但是,塞爾瑪殺死警察的一段不僅進行了長時間的描繪,凶器還不止一種。對dogma'95而言,顛覆的開始是創新,進行到一定程度就該顛覆自己了。一部影片的魅力確實不是那晃來晃去的手動攝影就可以敲定的。
在拉斯·馮·特爾"良心三部曲"的其他兩部《破浪》、《白痴》中,風格化和故事之間,和影像的結合更符合他們的宣言和作風,而《黑暗中的舞者》中,戲劇化的情節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湮沒了影像風格,而它的突出之處是可以用這樣的形式--紀實和平常描繪,來拍一部歌舞片,僅僅七首歌穿插在其中就造成洋溢著天籟和詩意的效果。導演本人將之描繪為"一部和現實激勵碰撞的大製作和情節音樂劇"。
在精緻的歌舞之外,關於塞爾瑪現實生活的描述,有一種酸楚,她沿著鐵路摸索著回家的時候,臉上竟有一種近乎滿足的笑意,那是離希望越來越近的一種憧憬,想起《肖申克的救贖》最後一段,在獄中呆了40年假釋出獄的瑞德去找老友安迪,第一次心中有了惴惴不安的感覺是因為心裡有了希望,而塞爾瑪給人的感覺,是漫漫長夜裡懷著對黎明的嚮往,而她是以隱忍和含蓄的方式,而歌聲中的世界是她晦暗,絕望之外的一抹亮色:去影院看百老匯的黑白歌舞片,其實已經看不見了,是靠"聽"朋友解說,甚至,沿著鐵路去當地俱樂部參加《音樂之聲》音樂劇的排演。一個單身母親,不願意悲劇的重演,瀕臨黑暗也竭力去創造,避免那籠罩自己的絕望也籠罩在最親的人身上,看著她每天穿著同樣的裙子沿鐵路摸索著去工廠,再摸索著把一張張鐵皮放置在壓模機上。生活的壓抑和激情之間的呼應令你不禁微微戰栗,"在我們黑暗的孤獨里有一線微光/這一線微光使我們留戀黑暗/這一線微光給我們幻象的騷擾/在黎明確定我們的虛無以前"我喜歡的詩人穆旦在50多年前寫的詩篇如此相近地表達了塞爾瑪的心境。
塞爾瑪的絕望從來不曾流露,總是平常地微笑,偶爾掠過的絕望擦過她的臉龐,一種破碎之下的周全,但當她發現積攢很久的錢都不見,所有的憧憬都落空了之後,絕望就緊緊攫住她,以至瘋狂地成為兇手,等死亡變為寂靜,塞爾瑪又恢復了原來的狀態,她摸索著去河邊洗凈了手,又去醫院給兒子交了預付的醫葯費,然後平靜地去俱樂部參加最後的排演,悲劇快要落幕時,塞爾瑪因為對生命的留戀而痛苦掙扎,像《綠里奇跡》中有特異功能的約翰·摩非,因為對黑暗的恐懼,執行死刑的時侯要求摘下黑的面罩,而幾乎是全盲的塞爾瑪竟也有同樣的慌亂。這樣的慌亂讓人不忍。而最後她突然從歌聲中滑落死亡,歌聲猝然終止,越發無法面對的殘忍。
故事的煽動性在於想像的明亮和現實的滯重之間爆發出的感傷,塞爾瑪的歌可以直穿雲霄,甚至可以照亮世界的盡頭,而歌聲落地,湧起的卻是無窮的黑暗和悲哀。關於想像中的歌舞,每一段拍得都很精美,我尤其喜歡的是那一段在鐵軌邊的想像,塞爾瑪在想像中與身邊心怡的男人共舞同歌,這時,火車緩緩從原野上開過,車上穿著鄉村衣服的眾男女也在翩翩起舞和歌唱,每個人都傾情投入,臉上洋溢著幸福和生命的光彩,一到想像段落,用光與色彩也開始變化,周圍呈現紅色的影調,所有的光變得晶瑩透亮,塞爾瑪身上平日灰暗的綠裙子也變得鮮艷起來,在法庭上,包括臨上絞架時想像所有人,包括法官,行刑者都忘卻了所有,只是舞著,舞著,非現實狀態下,整個法庭的人都像異端,很童話的色彩,讓人想到拉斯·馮·特爾的老鄉安徒生在童話中創造的奇跡。
塞爾瑪的每次想像都是賣火柴小女孩的幻想世界:所有冷冰冰的臉綻開歡樂笑靨,所有僵硬的姿勢換成靈動舞姿。喜歡這個構想出來的世界,盡管它在世界的盡頭也是難尋的。
想到同樣是充滿歌聲的另一部片子,澳大利亞的《艾美的世界》,小女孩艾美親眼目睹其父的死亡,造成心理創傷從此失語,幾年後遷居城市,母親從懂音樂的男鄰居那得知女兒可以用歌聲與人交流但是對話依然存在障礙,於是屏幕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歌聲,每個欲與艾美說話的人必須大聲唱歌,鄰居、警察、心理學家用優美程度大相徑庭的歌唱和女孩對話。於是歌聲和幽默感在片中同行,小女孩的童聲歌唱美倫美兮。《艾美的世界》是從暗淡到明朗,而《黑暗中的舞者》則是從明媚逐漸陷於黑暗,激情在展開與約束中釋放。
想起兒時對跳舞的迷戀,一串雜亂的記憶,關上的房門,門縫里可以看見的熟睡的老祖母,那些紗巾的揮舞和匆匆忙忙的收拾,掩上門,在黑暗中體會舞者的滋味。並且,做著不切實際的白日夢,可能每一個人,尤其女孩,都會有這樣的過往。
還是穆旦的那首《祁神二章》:如果我們能夠看見他/如果我們能夠看見/我們的童年所不意擁有的/而後遠離了,卻又是成年一切的辛勞/同所尋求失敗的/如果人世間各樣的尊貴與華麗/不過是我們片面的窺見所賦予/如果我們看見他/在歡笑後面的哭泣哭泣後面的/最後一層歡笑里---
參考資料: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112072242.htm
http://fm974.ent.tom.com/1394/1398/2004719-37313.html
❿ 他是冬天裡的一把火的原唱,獨自抗癌離世,三位前妻為何均未到葬禮
作為90後,95後的我們,對這首歌真的是再熟悉不過了,當年這首歌太火了,冬天裡的一把火,真的是像火一樣,火起來就停不下來,雖然說現在這首歌並不是那麼的流行了,畢竟時代也變了,但是在我們小時候,這首歌真的是伴隨著我們的成長了!
結語
你還知道哪些有趣還好聽的翻唱
-END-
結尾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均由作者(夢落學長)原創寫就,任何組織、單位或個人不得在未經允許的情況下私自轉載,作者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