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電影如何
Ⅰ 日本電影怎麼樣
日本電影沒有電視劇好,生活說實話比中國好,一樣會有要飯的,
Ⅱ 大家覺得日本的電影怎麼樣
我覺得還蠻好看的...最近在看<戀空>...看後有此感想...
Ⅲ 怎麼樣去了解日本電影
去查查他們的電影發展史,看看他們的電影分了幾個階段,這些階段的代表導演和演員,各階段的電影風格,有幾家著名的公司,日本影院的情況也很重要,觀眾的情況,看看他有幾名演員進軍好萊塢了。
Ⅳ 日本電影如何配字幕
一般只要和播放的電影名字一樣的字幕文件在同一目錄下就可以了!暴風影音會自動載入!
字幕(subtitles of motion picture)是指以文字形式顯示電視、電影、舞台作品中的對話等非影像內容,也泛指影視作品後期加工的文字。
在電影銀幕或電視機熒光屏下方出現的解說文字以及種種文字,如影片的片名、演職員表、唱詞、對白、說明詞以有人物介紹、地名和年代等都稱為字幕。影視作品的對話字幕,一般出現在屏幕下方,而戲劇作品的字幕,則可能顯示於舞台兩旁或上方。
將節目的語音內容以字幕方式顯示,並且,由於很多字詞同音,只有通過字幕文字和音頻結合來觀看,才能更加清楚節目內容!
另外,字幕也能用於翻譯外語節目,讓不懂該外語的觀眾,既能聽見原作的聲帶,同時理解節目內容。還有,為聽障人士將影視聲音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來觀賞影視作品。
優秀的字幕須遵循5大特性:
1. 准確性- 成品無錯別字等低級錯誤。
2. 一致性- 字幕在形式和陳述時的一致性對觀眾的理解至關重要。
3. 清晰性- 音頻的完整陳述,包括說話者識別以及非談話內容,均需用字幕清晰呈現。
4. 可讀性- 字幕出現的時間要足夠觀眾閱讀,和音頻同步且字幕不遮蓋畫面本身有效內容。
5 .同等性- 字幕應完整傳達視頻素材的內容和意圖,二者內容同等。
Ⅳ 日本電影是什麼水平
以前不錯 現在也沒有什麼大不了的了 不過比中國要強一些 因為種種原因 日本人還是比較愛看電影(竊以為是D版不好找的原因)
日本電影在國際上一直有相當影響力,尤其是上世紀80年代,《望鄉》、《啊,野麥嶺》、《人證》、《追捕》等一批佳作曾迷倒無數中國觀眾。
不過,WTO之後,日本電影市場沒有官方保護的完全自由態勢,也令其和中國、印度等許多國家一樣遭遇好萊塢大片和「韓流」襲擊。本次影展的策展人高秀蘭女士說,正因如此,近兩年日本官方開始扶持本國電影,撥出19億日元作為拍攝基金,現在,日本一年拍600部電影(當年上映的約300部),票房收入達800多億,全日本的票房收入是中國的20倍。
日本電影從1899年拍攝第一部影片開始,已有90多年的歷史了。最早的進步電影創始人是佐佐元十。岩崎昶和佐佐元十根據德文轉譯的《蘇聯蒙太奇》一書對日本電影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岩崎昶寫的《日本電影史》也在1969年譯成中文。岩崎昶是一位中日電影的友好使者。 1920年到1930年期間,日本掀起「傾向文學」和「傾向電影」,在日本電影史上佔有重要一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者把電影完全當作戰爭宣傳的工具。二次大戰後日本電影的主要創作力量,也正是那些與「無產階級電影同盟」有關系的一批藝術家。有些是與「傾向電影」相結合的佳作。戰後日本電影中小津安二郎的《麥秋》等都起了揭露軍國主義侵略、封建主義專制的積極作用。 到了50年代,日本電影的生產速度明顯加快。最突出的是1951年黑澤明導演的《羅生門》獲威尼斯電影節大獎。日本一躍成為名符其實的世界電影大國。 到了1960年時,日本生產的影片數和影院數量都達到日本歷史上的最高峰。日本的六大影片公司松竹、東寶、東映、日話、大映和新東寶都是壟斷性大公司。拍攝了一些節奏明快、格調清新的影片。特別是日本著名的世界級導演黑澤明的《羅生門》、《活著》、《七武士》、《亂》等影片,代表了日本電影的最高水平,屢次在國際上獲獎,他本人也被授予奧斯卡終生成就榮譽獎。 從60年代後半期起,日本電影由於受美國電影的傾銷以及政治、經濟等動盪不安的影響,有「日落西山」之感。為了尋找出路,除了創作思想朝西方電影靠攏以外,在製片路線和方法上也向西方學習:一是採取大公司的「巨片路線」,花大成本,請名導演、名演員等拍攝巨片,並花大資本進行宣傳,以求取巨額利潤。二是拍攝大量的暴力片和色情片。 在日本電影中,政治片也佔一定比重。另一類題材是災難片,這也是日本崇洋、崇美思想在創作上向西方靠攏的一種典型例子。日本電影以題材的多樣性,風格的新穎性、思想的深刻性以及濃厚的民族色彩在世界電影園地中開辟了自己具有特色的一方花苑
Ⅵ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何者》
該片是一部精準描寫當下年輕人心態的群像劇。對日本部分年輕人的生存狀態進行有力的挖掘寫實,甚至可以說揭掉了他們的假面,從而引起了部分觀眾的不滿。而另一部分給出了高分評價的觀眾,從評論中可看出他們既接受影片所表達內容,又能正視自我。(搜狐娛樂、新浪娛樂評)
該片並沒有像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日本電視劇《前程錦綉》那樣,質疑為大企業服務終身的職場文化。相反地,《何者》多少肯定了這個求職的過程,進而通過這個過程探討片中五個人不同的人生取態。整部電影的視點其實是集中在拓人身上,從他的視點去看其他四人以至自己在人生轉變階段中的掙扎,以至不同人生態度的碰撞 。導演巧妙地利用拓人的劇場人身份,把各場戲劇演出的片段逐漸滲入片中,於是,這部電影由最初看似社會寫實取態的青春電影,慢慢演變成描寫心理寫實、更為風格化的作品 。(大公網評)
Ⅶ 日本電影十大怎麼樣
影迷們甜蜜的苦惱 《日本電影十大》最好看的部分當然是逐部討論大師的名作,同時兼及其他佳作,涵蓋了個人和作品承先啟後的歷史性。 李 黎 《......
Ⅷ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的發展
日本電影起步萌芽時間歷程(1896年~1918年)1896年愛迪生發明的「電影鏡」傳入日本,而真正的電影是從1897年由稻勝太郎及荒井三郎等人先後引進了愛迪生的「維太放映機」和盧米埃爾兄弟的「活動電影機」開始的,其時,小西六兵衛也購入攝影機。在這一兩年間輸入了放映機和影片,並在全國巡迴放映,稱為活動照相,並沿用這一名稱至1918年。
1899年日本本土攝制影片,以紀實短片為主。《閃電強盜》將當時社會上流傳廣泛的新聞話題搬上銀幕,被認為是最早迎合時尚的故事片。橫山運平遂成為日本第一個電影演員。
1903年日本最早的正式影院是1903年建立的東京淺草的電氣館。最早的製片廠是1908年由吉澤商行在東京目黑創建的。《本能寺會戰》(1908年,牧野省三執導)為日本第一部由解說員站在銀幕旁用舞台腔敘述劇情的無聲影片。牧野省三因此被稱為「日本電影之父」,但這類影片只是連環畫式的電影。
1912年日本活動寫真株式會社(簡稱日活公司)成立,拍攝了尾上松之助主演的一系列「舊劇」電影。松之助原是巡迴演出的歌舞伎演員,1909年被牧野省三發現,他的第一部作品《棋盤忠信》問世後,使他成為最受觀眾歡迎的武打演員,有「寶貝阿松」之稱。1914年,天然色活動照相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天活)成立,最初以攝制彩色電影為目的,但因僅有兩種顏色,只能改拍普通的黑白電影,並且仍以拍攝「舊劇」影片與日活相抗衡。當時日活的向島製片廠已在拍攝現代題材的「新派劇」。
在日本電影黑暗的二十世紀40年代,青年導演黑澤明以處女作《姿三四郎》(1941年),木下惠介以處女作《熱鬧的碼頭》(1943年),沖破種種不利條件脫穎而出。
Ⅸ 日本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的地位如何
1920年到1930年日本電影屬於一個高漲的狀態,因為日本發起傾向文學和傾向電影活動,所以在那個時期使日本的電影驟然增多,大浪淘沙裡面的精品也是不少,所以日本電影在世界電影史上的位置屬於比較顯著的地位。
Ⅹ 如何評價日本電影大概是什麼水平
個人意見,拋開國仇家恨不談,日本電影,領先亞洲的水準,其中不乏一些好片可以和奧斯卡獲獎影片競爭。
也許那些所謂的特效大片不如國外,但是日本的電影勝在劇情。
可以說如果給世界家庭感情電影排名,十名裡面有四名是日本的影片,不是開玩笑的,不談之前老派導演,就是是枝裕和拍的幾部情感片,很少有人能做到那種平凡之中不乏溫馨情感,也不會讓人覺得有視覺疲憊的效果。
更不用談日本還有個黑澤明,就這個名字可以說力壓眾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