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拍攝鳥類電影用什麼機器

拍攝鳥類電影用什麼機器

發布時間: 2022-11-20 07:04:36

1. 拍電影用來聽遠處的聲音用的是什麼,外形有點像小雷達,比如想聽樹上的小鳥的聲音,直接把這個機器對准小

  • 《監聽器》:確確說應該叫監聽系統般特種監聽車輛說雷達接受聲音信號部目前監聽系統先進各種各想沒做要監聽范圍內任何聲音都通電設備聽清清楚楚
  • 世界上最早的竊聽器是中國在2000 年前發明的。
  • 戰國時代的《墨子》一 書就記載了一種 「聽瓮」。這種「聽瓮」是用陶製成的,大肚小口,把它埋在地下,並在瓮口蒙上一層薄薄的皮革,人伏在上面就可以傾聽到城外方圓數十里的動靜。
  • 到了唐代,又出現了一種 「地聽」器。它是用精瓷燒制而成,形狀猶如一個空心的葫蘆枕頭,人睡卧休息時,側頭貼耳枕在上面,就能清晰地聽到30 里外的馬蹄聲。

2. 拍電影都需要什麼工具

1、攝影機

拍電影不能沒有攝影機。一開始都是從借或租攝影機起頭。 只是為了滿足基本需求,其實索尼a7S II和松下GH5這類較便宜的選擇就足夠了。如果還想高檔一點,那麼佳能C200和松下EVA - 1是相當吸引人的機器。

2、鏡頭

選擇鏡頭可能比選擇攝影機更加自由,不同的項目需要不同的焦段、景別。需要在套件中有幾個備用的,比如一個50mm的鏡頭和一個85mm的鏡頭,但是也可以去探索更多的鏡頭世界。

可以從Canon(佳能)、Samyang(三陽)、Sigma(適馬)和Tamron(騰龍)等品牌的一些基本概述開始,然後進行橫向對比比較——比如攝影設備租賃等網站平台提供的變形鏡頭測試,或者在老式電影鏡頭庫里感受一下不同的鏡頭帶來的獨特品質。

3、三腳架

一定要購買一套性能很好的三腳架和液壓雲台,因為它可以適配很多攝影機,並且還能用好幾年。最終選擇都要確保它有一個液壓水平裝置,不要買阻尼式的平衡裝置。液壓水平裝置無論是傾斜、還是平衡狀態,水平平衡儀中間的小液體珠都會讓你更准確地識別攝影機水平平衡狀態。

4、麥克風

如果說畫面對影片的影響重要,那麼音質則是第二個影響觀眾對影片評價的因素。 如果想搭配一支指向型槍式話筒(槍麥)(可能連接到一個吊桿或c-stand)和一個無線領夾麥(包括一個發射器和一個接收器)。

5、錄音機/混音器

建議用戶購買一個獨立的錄音機(不連接到你的相機上),來管理各種音頻通道。不過這對於運動競技和紀錄片製作者來說是不太需要的。但無論哪種方式,都要確保有本地XLR輸入和高質量的信號線來保證音頻的正常收錄。

3. 觀察鳥類的主要設備

必備利器之一:觀鳥望遠鏡
望遠鏡無疑是觀鳥過程之中最重要的裝備。望遠鏡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雙筒望遠鏡,一種是單筒望遠鏡。前者體積較小,操作簡單,也很便於攜帶,適合初 級愛好者選用;後者一般倍數較大,可以達到20~60倍,使用這種望遠鏡可以將更遠處的鳥類活動看得更為清晰,尤其是在觀察水鳥的時候很有優勢。但倍數大 的望遠鏡相對來說視野范圍較小,手持使用時的些微抖動都會對視野產生很大的影響,而且其本身體積也比較大,部分甚至要配合固定的三腳架使用,攜帶頗為不 便,一般適合重度發燒友選用。對於一般觀鳥愛好者來說,8~10倍左右的雙筒望遠鏡已經足以滿足需求。
必備利器之二:觀鳥圖鑒
看到美麗的小鳥卻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和習性?這時就需要觀鳥圖鑒來幫忙了。市面上很容易買到各種有圖文對照的觀鳥圖鑒,可以選擇一本自己喜歡的,或者事先 查一下計劃觀鳥的區域有哪些鳥類出沒,再有針對性地購買圖鑒。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香港( 路線 )及華南鳥類》、《中國野鳥圖鑒》、《東北鳥類圖鑒》、《中國鳥類圖鑒》、《北京鳥類圖鑒》和《北京野鳥圖鑒》等都很不錯。

4. 拍攝小鳥的技巧

鳥類是非常有趣的動物,但要拍攝卻並不容易。野生鳥類通常不會擺出你希望的造型,甚至難以接近,更別提拍攝有質量的照片了。不過一旦掌握了一些鳥類攝影的基礎,捕捉鳥類生活精彩瞬間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1.充分了解鳥的習性

比如翠鳥喜歡長時間的站立在比水面略高的樹枝或岩石上;鶲類喜歡一次次的起飛撲擊飛蟲然後又落回同一個地方;一些山雀膽子很大,有時候會主動跳進觀察人類,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

這些了解十分助於依照不同鳥類的性格,尋找對應的接近辦法。即使對鳥類性格不甚了解,問題也不大。對於絕大部分鳥類,如果已經突然抬頭或者停止全身的動作凝固不動,都是表示已經發現了潛在的危險,隨時准備逃離現場;而很多像灰喜鵲、紅嘴藍鵲之類的群居鳥類,會有站崗的鳥發出報警聲響,表示發現危險。熟悉了鳥類的這些舉動,就了解什麼時候應該前進,什麼時候應該停止前進,等待所要拍攝的鳥類放鬆下來,讓小鳥認為一切都平安無恙。

2.鳥的警惕性不容忽視

鳥類攝影要領中最重要的就是攝影者要了解鳥的心理,要為其著想。說起來似乎很容易,但實際上這是最不易做到的事。對鳥類攝影多少有些經驗的人可能清楚,在 發現「啊,鳥停在那棵樹上」後,雙腳會不自然地奔向鳥所在之處,急於對這個或那個進行拍攝。這樣當到達自己認為適於攝影的地點後,在對焦時,鳥逃之夭夭的 情況時常發生。結果,失去了眼前的攝影機會。這種失敗完全是由攝影者自己造成的。

發現被攝的鳥後,如有可能,首先在自己所處位置拍攝一張照片,然後考慮光線狀態、構圖等再移動位置。此時動作要輕緩,待移動至理想位置後再拍攝一張,然後,再向鳥接近。向鳥接近時,要剋制急躁情緒,緩緩向前移動,此時一定要注意經常確認野鳥的動作。一旦發現鳥有點兒不安的舉動,就要立即停止移動,在原地等待鳥平靜下來或退到遠處等待,再緩慢向鳥接近。在接近移動中不要僅有到自己預定位置後再按快門的意識。

3.相機

在鳥類攝影中,幾乎所有數碼單反相機都可以用。不過,如果計劃拍攝飛行中的鳥,就要留意連拍速度、高感光度及自動對焦系統的精確度。如果沒有單反相機,拍攝工作就會變得更加困難,但是也不用放棄——相信好的攝影師用手機也能比差勁的攝影師用昂貴的器材拍得更好。相對於大畫幅相機,單反相機畫面尺寸雖小,但機動性好;相對於小型數碼相機,單反相機反應速度快,可應付動作迅速的鳥類攝影。畫面尺寸小,即影像小的問題也沒必要擔心,只要攝影時准確對焦,就可以放大作出大尺寸清晰照片。

4.鏡頭

大多數鳥類都非常瘦小,所以需要至少200mm(300mm更好)的鏡頭。長焦鏡頭不僅令你可以從遠處拍攝,也可以令背景更加虛化。只是更長的焦距(或 更大的光圈)意味著鏡頭會更貴、更大及更重。400mm f/5.6鏡頭是最好的,可以在保證光圈和攜帶性之餘提供盡可能的長焦距。當然,也可以用100mm或更短的鏡頭,只是需要找到非常勇敢的鳥,或者只把鳥作為風光攝影的一部分。想要拍到滿意的大特寫鏡頭還必須准備1.4或2倍的增倍鏡,使鏡頭的焦距擴展,特別是拍攝一些體型較小的鳥類增倍鏡尤為重要。

5.其他附件

大型三腳架的使用對於獲得高清晰度的影像極其重要。此外,還應准備大容量的存儲卡,以防遇到精彩畫面因連續高速拍攝,內存不足而錯失良機。

6.時刻做好拍攝准備

有時最佳的拍攝機會就出現在不經意間,所以一定要時刻做好拍攝准備。當來到野外,要保證長焦鏡頭裝在機身上,而且所有設置都無誤(比如光圈、ISO感光度等等)。這樣,即使突然有鳥落在面前,也能立即開始拍攝。

開始拍攝:

1.光線的把握

一切都是從良好的光線開始的。拍攝的最佳時間是早晨或傍晚,因為此時光線柔和,色調美麗且沒有濃重陰影,高光區和暗部都有不錯的細節。

2.構圖

通常會在鳥飛行的方向留一些空間以表現飛行。三分法則此時也有效。嘗試一些不同的構圖,看看哪種最好。另外,拍攝時要避免照片中出現會令人分心的`東西。最後一點:盡量在鳥類的眼平高度拍攝。

3.快門

在鳥類攝影中,經常會使用長焦鏡頭,所以如果不希望由於機震造成照片模糊,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使用太長時間的快門。法則是快門速度不超過鏡頭焦距。例如,如果鏡頭焦距是400mm,快門就應該在1/400s以內。不過,這個公式在使用全畫幅相機時才有效。如果相機是小尺寸感測器,就需要乘以焦距轉 換系數。此時快門速度限制就是1/640s。

如今多數相機或鏡頭都有防抖功能,在弱光環境中很有幫助。使用防抖,可以使用更長時間的快門,具體資料要看相機或鏡頭的資料。例如,如果400mm鏡頭防抖等級是2級,就可以增加2級快門(1/100s)。當然,如果使用了三腳架,這一條法則就不那麼重要了。如果想定格瞬間,使用1/1000s或更短時間的快門,如果希望表現出動感,就使用1/60s或更長時間的快門。

4.光圈

大多數人可能都知道,光圈決定了景深。也就是說,如果想要更加虛化的背景,就是用最大光圈。不過,使用長焦鏡頭時,鳥身上的某些部位很容易脫焦,所以一定要注意的對焦點(通常是眼睛)。必要時收縮一點光圈。

拍攝鳥類時,有三種曝光模式最佳。如果希望控制光圈(景深),使用光圈優先;希望控制快門(拍攝飛行中的鳥),使用快門優先;如果你能掌握曝光,就用手動模式。如果是在淺色背景中拍深色鳥類,希望得到更多的暗部細節,可以增加一些曝光補償。如果擔心過曝,就減少曝光補償。

5.感光度

鳥類攝影與其他類別一樣,感光度越低越好。不過,使用ISO 800或1600的清晰照片,勝過使用ISO 200的模糊照片。

6.對眼睛對焦

觀眾看照片時會首先看到小鳥的眼睛,所以一定要確保焦點在眼睛上,並且銳利成像。要做到這一點,不要使用自動選擇對焦點,並且最好多利用中央對焦點。

7.使用正確的自動對焦范圍

很多長焦鏡頭都可以切換自動對焦的距離范圍,以減少浪費不必要的對焦時間。在拍鳥時,一般會選擇較遠距離的范圍,這樣有助於進一步減少對焦時間,避免錯過最佳拍攝時機。

8.使用連拍

要捕捉鳥類飛翔的瞬間,需要使用連拍模式來確保「抓」到一張不錯的照片。出門前確認相機已經設為連拍模式,並且存儲卡有足夠的容量。

5. 如何拍高速飛行的鳥有什麼相機推薦

拍高速飛行的鳥,首先是對相機和鏡頭有一定的要求。其次是拍攝經驗!

常見的拍鳥相機,佳能有1Dx搭配640鏡頭,尼康有D500,D5,D850相機,搭配428,640,856定焦鏡頭,變焦鏡頭有尼康200-500,還有一些副廠鏡頭適馬150-600,騰龍150-600鏡頭。

其實拍鳥不一定非得用高端大炮不可,好的相機和鏡頭拍到的照片確實效果好,但是如果就是圖個開心,經濟條件又有限,一般的設備也可以給您帶來好心情!

這張照片我當時用的是尼康D810配尼康200-500鏡頭。照片拍攝於北京南海子公園一期。這款相機的快門速度只有每秒6張!改成DX格式才每秒7張!但是也可以拍到飛板的鳥!

這是北京北海公園拍的照片,當時用的是,尼康D7100搭配騰龍150-600-鏡頭。優勢是距離鴛鴦比較近!我用的是1600的快門速度,光圈f8,感光度自動,這樣的曝光組合!

這張大麻鶼的照片拍攝與北京奧利匹克公園,用的是尼康D810搭配原廠200-500鏡頭。拍鳥時主要是了解鳥的習性,知道它要飛行前的姿態,它一動就開始連拍。為啥要感光度自動呢,它一移動光線的條件就會變,現調整參數根本來不及 。如果感光度自動,隨著光線條件的改變,感光度自動調節 ,那麼得到的曝光就會通過感光度升降而變得正確。

我拍鳥1年多,個人經驗是:只要有長焦鏡頭配任何一台相機都能拍,但拍攝成功率和質量,就與相機性能和經驗相關了。

裝備上,要想拍攝成功率高且畫質好,就需要對焦快、追焦強、連拍速度快、銳度高的相機,最專業且新功能最強的全副相機有:佳能1DX3,佳能R5,尼康D6,索尼a9II,半幅相機有:佳能90D,尼康D500,此外,奧林巴斯、富士、松下,也有拍鳥的機型,且其中的預拍功能特別適合新手。如果有攝影基礎且預算充足,建議一步到位,直接買最好的相機和鏡頭,如果是攝影小白,建議先買半幅機練手。

拍飛鳥除了有拍鳥裝備,還需要經驗,對鳥的飛行方向、速度要有預判,鏡頭跟著預判走,此外,參數設置,特別是快門設置關系拍攝的清晰度和效果,也要根據鳥的飛行速度來設置快門。具體內容很多,這里不展開說了。

放幾張我自己拍攝的飛鳥片。

推薦索尼a9加200/600鏡頭組合,應該是目前打飛版鳥最具性價比的組合。

主要特點,追焦能力強,連拍速度快,對焦速度快。重量輕,一般男性臂力就可以手持拍攝。成像質量在這個價位也非常不錯了(但肯定比不了定焦鏡頭,價錢也差遠了。)

附圖一其實拍了十二張,因重疊太多,才放了這幾張上去。圖二是距離七米左右拍的大翠,沒裁過,原圖,懂的人會知道這種拍攝難度(對機器的對焦追焦能力要求極高)。圖三是拍的飛版夜鷺,可以數毛的飛版,而且可以看出色彩表現和焦外都還不錯。

拍攝飛鳥,器材因素分相機和鏡頭。

相機要盡量做到高速、高感,連拍性能強,鏡頭則要盡可能大光圈、長焦距。具體指標,不贅述了。

然後,能否拍好飛鳥,重點還是相機背後的那個頭。

我覺得要拍好飛鳥,有幾個因素必須可控。首當其沖是快門速度,其次是光圈。足夠的快門速度是保證不糊片的基礎條件,這個比較好理解,有人卻納悶了:光圈很重要嗎?很重要!要爭取可控。不然,拍鳥環境復雜,枝丫縱橫,只有通過控制光圈,才能使主體與前背景剝離,增加作品美感。

兩者都可控的話,顯然只能採用M檔曝光了。

同時,曝光補償也必須可控。

飛行中的鳥兒,其身後的背景,明暗度會時刻發生變化,在點測光的情況下,為了確保主體曝光正確,應預判鳥兒可能飛行的軌跡,進而預設曝光補償值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這里,很多初學者犯迷糊了,M檔怎麼還能曝光補償?能!只要設置ISO自動即可。而ISO自動,恰恰又是我們所需要的。鳥兒不確定的飛行軌跡,背景明暗不同,必須要求不同的ISO值與之匹配,而這個指標在拍攝期間,手動是無法快速調節的,交給相機處理剛剛好。當然,ISO要手動設定一個限值,不能讓相機信馬由僵。我的拍鳥器材是D6+640E,恰好可以為我的創作提供極致的高感需求,極端情況下,ISO限值1W也能出精品。

另外,我覺得,要拍好飛鳥,以上都是一些基本功。關鍵是因地制宜,靈活選擇不同的自動對焦區域,使相機能有效追焦,保持全程主體清晰。我的D6可選區域十分豐富、靈活,有單點、9點、25點、49點、105點、3D、自動和群組C1、C2等,操作者可依據環境與主體的實際情況予以選擇。但由於這個選擇區域,各個品牌、型號的相機迥然有異,操作方面的復制性不強,不予贅述了。

以下片子是我拍的飛鳥連續對焦的情況。

至於題主提到的推薦機型的問題,我的意見還是因人而異。

首先,你原先有沒有使用過相機?如果有,你原先什麼品牌的,盡量也購買什麼品牌的打鳥器材,保證通用性,盡量不要滅門,白白增加投入。

其次,要依據自己的能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盡量買最好的,爭取一步到位。目前而言,主流品牌的頂尖器材,尼康是D6+640E,佳能是1DXⅢ或R5+640三代,索尼是a9ll+640。至於半幅機,我首推尼康D500、佳能90D。

三、如果財力不迭,可選變焦頭,我建議首選適馬156S。

四、要是考慮性價比,初次入門者,我首推索尼a9+260。很香,誰用誰知道!

這得看一個人的經濟條件了。拍攝小鳥講究的是銳度,拍攝飛版是拍攝小鳥最高境界。如果講究銳度,我首先給你推薦百年經典單反相機,尼康。

經濟條件好,請選擇d6,二話沒得說的。尼康相機的銳度大家都認可,拍攝小鳥很多人喜歡數毛,尼康很能滿足你這個條件。d6全幅相機是尼康中最高端的旗艦機,連拍速度十張以上。如果沒有經濟能力,那就選擇尼康半幅機d500,這個單反相機是設計來拍攝小鳥和 體育 運動的,其模塊採用d6的,連拍速度非常快,金屬質感快門聲十分悅耳。目前此相機中一萬元左右,是單反相機半幅機里最貴的,物有所值。

再給你推薦佳能。佳能單反相機是目前銷量最大相機品牌,雄居高榜。其1dx2是旗艦機,拍攝小鳥最理想機型。銳度質感都十分厲害。其半幅機目前主要是7dmk2,連拍速度10張,價格比較便宜,6000左右。

拍攝高速飛行的小鳥,像素高的相機就不要考慮了,如尼康d850,佳能5d4等等。

飛行的鳥,有容易拍也有難拍的,大鳥容易小鳥難。無論打鳥還是小鳥,都有容易和難拍的時候,距離遠,勻速直線飛行的鳥容易拍。距離近、飛行路線變化快的鳥難拍。以天空、平靜的水面為背景的鳥容易拍,以明亮的枝條、樹葉等復雜背景的鳥難拍。

為什麼大家努力想要拍飛行中的鳥?因為它難拍,拍好的照片少,物以稀為貴,拍好了飛行中的鳥有成就感。拍飛行中的鳥有什麼難拍的的問題?首先是要在狹窄的長焦鏡頭視角里找到並追蹤鳥,這對初學拍攝飛行中的鳥的人,是必須掌握的技術,需要多多練習,唯一的捷徑就是給相機安裝紅點瞄準鏡,就是現在各國特種部隊武器上的光學瞄準鏡,注意這個不是狙擊槍上的那種瞄準鏡,這個是沒有放大率的,是方便使用者快速瞄準用的。使用紅點瞄準鏡,追蹤飛行中的鳥就容易多了,等運用紅點瞄準鏡熟練自如之後,身體已形成了肌肉記憶,端起相機就可以對准飛行中的鳥,就可以逐漸的轉為使用相機取景器拍攝了。拍攝飛行中的鳥另一個困難的問題就是對焦了,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對照相機的功能,做一定的針對飛行中的鳥的特點的設置,例如對焦點的多少,對焦靈敏度的高低,追蹤靈敏度的高低等,還要人工幫助相機認定拍攝主體以避免其它景物干擾,做好預先對焦准備,及掌握好按快門的時機。

拍好飛行中的鳥,各種技術要領很多,可以寫一本書了,總結下來幾點:1、准確穩定的追蹤;2、恰當的功能設置;3、熟練的操控與時機掌握。

拍高速飛行的鳥,如果不考慮預算限制,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相機應該是索尼A9m2+600定焦(或400定焦)價格約在18w-17w。若是有一定拍攝經驗,3w內也能買到合適的相機,比如佳能5d4+100~400。以下幾幅拙作為5d3+70~200(2代)拍攝。

我拍鳥從來不用連拍,因為我認為用連拍等於從電影膠片里去選一張,總會有滿意的,但單拍的話就看你如何掌握如《抓》這個度了。我曾拍過一組麻雀閃婚,用19秒鍾拍了8張,選6成一組,這19秒鍾是從相機上的數值讀出來的。

當然我拍的也不是太滿意,請各位老師指導。

拍攝高速飛行的鳥,主要是看拍攝者的思維的敏感度,也就是說,一個人

的反應的快慢如何,因為當你想拍攝鳥的飛翔姿態動作時,你必須得先了解鳥什麼時候要飛,而正當它飛起來的時候,你按下了快門,那就是要多練習觀察鳥的動態,對於相機,只要有多點連續自動對焦,或者自動跟蹤對焦,有1/1000以上快門速度的相機,無論殘幅或全畫幅機都可,但是長焦距鏡是不可缺少的,在此分享一組,用尼康d90和尼康d810各配置適馬150-600mm

C型長焦鏡所拍的斑鳩的飛版攝影作為參考,謝謝!

個人感覺打鳥難在追焦,需多練打單鳥,本人正開始學,摸索中,相信熟能生巧。

6. 拍電影一般用的都是什麼樣的攝像機

中低端電影的拍攝普遍應用ARRI系列機器進行拍攝,特別是ARRI的ALEXA,真2.8K的畫面,高寬容度使其得到了許多電影工作者的認可。主流的電影攝影機還包括SONY家的F-35 F-55 F-65等等。至於高端大投資電影的拍攝,特別是用65mm膠片或者70mm膠片拍攝的IMAX電影。

7. 用尼康D800拍攝天鵝等鳥類,怎樣設置才能拍出好的效果

打鳥用D800沒啥問題,對焦,連拍性能夠用。
打鳥更考驗拍攝者的技術,跟鏡頭關系要更大點。
至於設置,打鳥一般用連拍,手動曝光,也可以速度優先。快門一般在1/1000左右。
天氣好,有陽光,ISO100,天氣較差可以適當提高ISO,也可以放自動。
鏡頭方面,要有長焦或超長焦鏡頭,焦距至少400,光圈越大越好。

8. 埃米爾·雷諾和他的光學影戲機

說起電影的歷史,法國的盧米埃爾兄弟可謂是大名鼎鼎,1895年12月28日巴黎咖啡館的那次公映,為他們在電影史中贏得了超然的的地位。但是,說起電影的發明歷程,在電影史上絕非是盧米埃爾兄弟一枝獨秀。

十九世紀末的歐美,經過工業革命的洗禮,在光學、機械、化學等方面的科學發現及技術發展,是促成電影誕生的先決條件。而邁布里奇和馬萊為了研究馬和鳥類的運動,所創造的攝影技法和機器,可以說是電影發明的一個重要突破。在此之後,許多當時的發明家看到了電影的商業前景,紛紛投入的活動影像的研究之中,這些人中,除了盧米埃爾兄弟以外,還有家諭戶曉的愛迪生,德國的斯科拉達諾夫斯基兄弟,以及令人嘆息的路易斯·普林斯和埃米爾·雷諾。

埃米爾·雷諾是這些人中最具悲劇色彩的。

埃米爾·雷諾全名夏爾·埃米爾·雷諾,1844年出生於法國蒙特勒伊。他的父親是一名鍾表師及雕刻師,母親是一名教師。盡管他的母親在學校工作,但是他的父母深受盧梭的教育理論影響,並沒有把雷諾送進學校,而是由自己負責雷諾的教育。無論是什麼知識,只要是雷諾感興趣的,他們都會教授給雷諾,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等,這給雷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後來雷諾又自學了解剖學、生理學等醫學知識,還學習了拉丁文、希臘文等語言。在他後來打工的經歷中,曾經為某些講座製作幻燈,並負責繪畫和拍照,這為他後來投身動畫電影機的研究埋下了種子。

1876年的時候,博學的雷諾,突發興致想為自己的孩子製作一台光學玩具。當時市面上有一種風行一時的玩具叫做「詭盤」,後來又有人在「詭盤」的基礎上製作出了「走馬盤」,二者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通過狹小的細縫觀看多幅拼在一起轉動起來的畫面。這種玩具的原理類似於現在Gif動畫,利用了視覺暫留的原理,讓畫面動起來。這種裝置現在看起來也許太過簡陋,在當時卻是相當新奇。這兩種玩具雖然很受歡迎,但缺點很明顯,觀看過程中畫麵灰暗且太過模糊。

為了克服這些缺點,雷諾在「詭盤」和「走馬盤」的基礎上,設計出了一種台燈式的活動視鏡。這種活動視鏡的上方是就像一盞蠟燭台燈,可以提供照明,下方是由兩個可以轉動的同心滾筒組成。內部滾筒的外壁由十二面小鏡子圍成一圈,外部滾筒的內壁則是動畫的圖案。這種活動視鏡解決了之前詭盤和走馬盤的兩個缺點,通過上方的台燈使得畫面不再昏暗,而通過鏡子反射則可以使觀看視角更加清晰。

這個活動視鏡的發明讓埃米爾·雷諾大獲成功,不僅在巴黎博覽會上得獎,在商業市場中也是大受歡迎。受到鼓舞的雷諾迅速為自己的發明申請了專利(在當時的歐美,專利保護已經非常成熟,也正是源於此為商業利益帶來穩定的保護,發明家們才有不懈的動力,持續發明、改進各種機器),並開始持續的改進,在動畫影像製作的道路上愈走愈遠,給他帶來了巨大聲譽的同時,也為他的悲劇結尾埋下了伏筆。

很快雷諾就在活動視鏡的基礎上,開發出了「活動視鏡劇場」。這種新的裝置其實就是在活動視鏡的基礎上,在觀看者和十二面小鏡子之間增加一張透明的玻璃。玻璃內測固定這做好的舞台場景圖案,使活動視鏡的動畫看其來好像是在舞台上表演一般。但是這台設備僅僅是埃米爾·雷諾的過渡產品,「活動視鏡劇場」推出後,雷諾並沒有停下改進的腳步。

很快,大約1882年的時候,雷諾將活動視鏡劇場再次改良,製造出了「活動視鏡投影機」,可以說是向動畫電影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種機器在活動試鏡的基礎上,將外部滾筒改為12塊透明的玻璃並畫上圖案,然後在滾筒外部放置一盞煤油燈,光線透過玻璃照射的內部圓筒的玻璃上,再反射給投影裝置,將圖案投射出去。同時另有一塊固定的玻璃畫著固定的場景圖案,由另外的燈光和投影裝置投射在同一屏幕上。這種雙畫面的投射方式,大大減少了動畫繪制的工作量,也為後來的動畫電影合成技術製作提供了思路。但是這種機器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投射出的動畫只能由十二幅圖案組成,播放時間上太過短暫。

1888年,埃米爾·雷諾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於製作出了「光學影戲機」。這種光學影戲機,主要的改進就在於在「膠片」的上下兩側打了孔,通過一個大平台上四個角的齒輪狀的軸體傳送。與活動視鏡投影機相比,大大的解決了投射動畫時間過短的問題。而且在膠片上打孔的想法,也大大促進了電影機的發明。需要注意的是,他使用的膠片並不是現在傳統意義上需要曝光的膠片,而是通過手工繪畫上去圖案。而同一時期的愛迪生、盧米埃爾兄弟、路易斯·普林斯等人以及開始嘗試製作攝影機,以及利用真正的膠片來拍攝影片了。但是當時閉門造車的雷諾,沉浸在巨大成功喜悅之中,並沒有注意到攝影術的重要性。

光學影戲機的發明,標志著動畫電影的誕生。1892年,埃米爾·雷諾和巴黎葛萊凡蠟像館簽訂了放映合同,開始進行商業公開放映並大獲成功。初期放映的動畫主要有《丑角和他的狗》、《一杯可口的啤酒》、《可憐的比埃洛》三部。可惜的是,目前只有《可憐的比埃洛》這部動畫得以保存下來,成為世界上現存的最早一部動畫電影。這部動畫電影情節簡短,人物繪畫甚至有些可怖,但是瑕不掩瑜,絲毫不影響其在電影史上的偉大。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於盧米埃爾兄弟在巴黎大咖啡館的首次公映,雷諾早了足足三年。但是由於雷諾的設備過於復雜,製作成本高,盧米埃爾的攝影放映一體機顯然更接近於現代電影。所以人們在談到電影的發明時,更多的人傾向於盧米埃爾兄弟。

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的橫空出世,大大的打擊了埃米爾·雷諾。盧米埃爾兄弟製作的影片成本低廉,他們派出大量的攝影師在大街上四處拍攝,這使得他們的影片可以說是花樣繁多且時間較長。而埃米爾·雷諾的動畫電影,因為製作費時費力,終其一生成品也沒有超過十部。所以喜歡獵奇的觀眾開始大量的流失,這讓埃米爾·雷諾也不得不開始重視攝影技術,並在後來的歲月里也曾努力研究,企圖跟上技術的革新。但是他始終無法擺脫自己曾經的光環,在與各路人馬的競爭中漸漸談出。

1900年2月28日,失去光環的埃米爾·雷諾,用光學影戲機進行了最後的放映,然後他的發明永久的退出了歷史的舞台。經濟拮據的雷諾此後多次嘗試發明立體影像放映機器,但均是以失敗告終。

1910年,病魔纏身的埃米爾·雷諾心灰意冷,搗毀了那台給他帶來無上榮譽,同時又讓他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光學影戲機,並且銷毀了自己製作的七部動畫中的五部。只有《可憐的比埃洛》和《更衣室旁》兩部得以倖存,現在收藏於藏於巴黎美術工藝博物館。

1918年1月9日,潦倒的埃米爾·雷諾帶著對電影的熱愛以及對命運的哀嘆,在塞納河畔的一家療養院與世長辭,享年74歲。曾經的童心讓他無意中敲開了動畫電影世界的大門,可是命運卻沒有給他一個完美的結局。雖說表面上盧米埃爾兄弟擊敗了他的光學影戲機,但究其根本原因,是他自己太過閉門造車,沉迷於自己成功的過去,忽略了當時的潮流以及技術的革新。

然而,他的偉大卻不容置疑。

至少,被稱之為動畫電影之父,埃米爾·雷諾當之無愧。

9. 拍鳥是選索尼A7R4還是選佳能R5

索尼 先從換壁紙開始,首先,在桌面上點右下角的那個圖標進入個性設置,或者點手機上的menu鍵,然後點個性化設置,如下圖;
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幾個選項,場景、皮膚、壁紙、鎖定屏幕,這幾個就是HTC手機美化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我們這里以壁紙為例講解,其他的也都類似。選擇壁紙後,一般會讓你選擇用什麼哪種壁紙,【HTC壁紙】是系統自帶的壁紙,【動態壁紙】很明顯就是一些可以動的壁紙,動態壁紙一般比較絢麗,但是會比較費電,建議大家體驗使用,但不太適合長期使用。再有一個就是【相冊】,這個就可以將自己拍攝的一些照片或者自己喜歡的圖片設置通過相冊找到自己喜歡的圖片後,選擇該圖片,然後調整圖片的大小,保存即可設置為壁紙。 再看下自己的桌面,壁紙是不是變了呢,發揮你的想像力,把你的手機做的更具個性吧。設置動態壁紙跟這個是一樣的,甚至比較簡單,因為大部分時候動態壁紙都是系統內置的一些,進去選擇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自己安裝一些動態壁紙,安裝後的動態壁紙也是從剛才那裡的動態壁紙之處設置。

10. 如何拍高速飛行的鳥有什麼相機推薦

拍高速飛行的鳥,首先是對相機和鏡頭有一定的要求。其次是拍攝經驗!

常見的拍鳥相機,佳能有1Dx搭配640鏡頭,尼康有D500,D5,D850相機,搭配428,640,856定焦鏡頭,變焦鏡頭有尼康200-500,還有一些副廠鏡頭適馬150-600,騰龍150-600鏡頭。

其實拍鳥不一定非得用高端大炮不可,好的相機和鏡頭拍到的照片確實效果好,但是如果就是圖個開心,經濟條件又有限,一般的設備也可以給您帶來好心情!

這張照片我當時用的是尼康D810配尼康200-500鏡頭。照片拍攝於北京南海子公園一期。這款相機的快門速度只有每秒6張!改成DX格式才每秒7張!但是也可以拍到飛板的鳥!

這是北京北海公園拍的照片,當時用的是,尼康D7100搭配騰龍150-600-鏡頭。優勢是距離鴛鴦比較近!我用的是1600的快門速度,光圈f8,感光度自動,這樣的曝光組合!

這張大麻鶼的照片拍攝與北京奧利匹克公園,用的是尼康D810搭配原廠200-500鏡頭。拍鳥時主要是了解鳥的習性,知道它要飛行前的姿態,它一動就開始連拍。為啥要感光度自動呢,它一移動光線的條件就會變,現調整參數根本來不及 。如果感光度自動,隨著光線條件的改變,感光度自動調節 ,那麼得到的曝光就會通過感光度升降而變得正確。

我拍鳥1年多,個人經驗是:只要有長焦鏡頭配任何一台相機都能拍,但拍攝成功率和質量,就與相機性能和經驗相關了。

裝備上,要想拍攝成功率高且畫質好,就需要對焦快、追焦強、連拍速度快、銳度高的相機,最專業且新功能最強的全副相機有:佳能1DX3,佳能R5,尼康D6,索尼a9II,半幅相機有:佳能90D,尼康D500,此外,奧林巴斯、富士、松下,也有拍鳥的機型,且其中的預拍功能特別適合新手。如果有攝影基礎且預算充足,建議一步到位,直接買最好的相機和鏡頭,如果是攝影小白,建議先買半幅機練手。

拍飛鳥除了有拍鳥裝備,還需要經驗,對鳥的飛行方向、速度要有預判,鏡頭跟著預判走,此外,參數設置,特別是快門設置關系拍攝的清晰度和效果,也要根據鳥的飛行速度來設置快門。具體內容很多,這里不展開說了。

放幾張我自己拍攝的飛鳥片。

推薦索尼a9加200/600鏡頭組合,應該是目前打飛版鳥最具性價比的組合。

主要特點,追焦能力強,連拍速度快,對焦速度快。重量輕,一般男性臂力就可以手持拍攝。成像質量在這個價位也非常不錯了(但肯定比不了定焦鏡頭,價錢也差遠了。)

附圖一其實拍了十二張,因重疊太多,才放了這幾張上去。圖二是距離七米左右拍的大翠,沒裁過,原圖,懂的人會知道這種拍攝難度(對機器的對焦追焦能力要求極高)。圖三是拍的飛版夜鷺,可以數毛的飛版,而且可以看出色彩表現和焦外都還不錯。

拍攝飛鳥,器材因素分相機和鏡頭。

相機要盡量做到高速、高感,連拍性能強,鏡頭則要盡可能大光圈、長焦距。具體指標,不贅述了。

然後,能否拍好飛鳥,重點還是相機背後的那個頭。

我覺得要拍好飛鳥,有幾個因素必須可控。首當其沖是快門速度,其次是光圈。足夠的快門速度是保證不糊片的基礎條件,這個比較好理解,有人卻納悶了:光圈很重要嗎?很重要!要爭取可控。不然,拍鳥環境復雜,枝丫縱橫,只有通過控制光圈,才能使主體與前背景剝離,增加作品美感。

兩者都可控的話,顯然只能採用M檔曝光了。

同時,曝光補償也必須可控。

飛行中的鳥兒,其身後的背景,明暗度會時刻發生變化,在點測光的情況下,為了確保主體曝光正確,應預判鳥兒可能飛行的軌跡,進而預設曝光補償值就顯得十分重要!

在這里,很多初學者犯迷糊了,M檔怎麼還能曝光補償?能!只要設置ISO自動即可。而ISO自動,恰恰又是我們所需要的。鳥兒不確定的飛行軌跡,背景明暗不同,必須要求不同的ISO值與之匹配,而這個指標在拍攝期間,手動是無法快速調節的,交給相機處理剛剛好。當然,ISO要手動設定一個限值,不能讓相機信馬由僵。我的拍鳥器材是D6+640E,恰好可以為我的創作提供極致的高感需求,極端情況下,ISO限值1W也能出精品。

另外,我覺得,要拍好飛鳥,以上都是一些基本功。關鍵是因地制宜,靈活選擇不同的自動對焦區域,使相機能有效追焦,保持全程主體清晰。我的D6可選區域十分豐富、靈活,有單點、9點、25點、49點、105點、3D、自動和群組C1、C2等,操作者可依據環境與主體的實際情況予以選擇。但由於這個選擇區域,各個品牌、型號的相機迥然有異,操作方面的復制性不強,不予贅述了。

以下片子是我拍的飛鳥連續對焦的情況。

至於題主提到的推薦機型的問題,我的意見還是因人而異。

首先,你原先有沒有使用過相機?如果有,你原先什麼品牌的,盡量也購買什麼品牌的打鳥器材,保證通用性,盡量不要滅門,白白增加投入。

其次,要依據自己的能力,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盡量買最好的,爭取一步到位。目前而言,主流品牌的頂尖器材,尼康是D6+640E,佳能是1DXⅢ或R5+640三代,索尼是a9ll+640。至於半幅機,我首推尼康D500、佳能90D。

三、如果財力不迭,可選變焦頭,我建議首選適馬156S。

四、要是考慮性價比,初次入門者,我首推索尼a9+260。很香,誰用誰知道!

如果想拍高速飛行的鳥兒,老實說,尼康相機和鏡頭是不錯的選擇,專業點的選d5加640.或556或328+1.4增倍鏡;也可以機身選d500;經濟實惠的用d7100(d7200、d7500)+340鏡頭+1.4增倍鏡,由於有點測聯動,所以追焦速度快。特別推薦d500加上340pf加上1.4倍增距鏡組合,打鳥利器。

這得看一個人的經濟條件了。拍攝小鳥講究的是銳度,拍攝飛版是拍攝小鳥最高境界。如果講究銳度,我首先給你推薦百年經典單反相機,尼康。

經濟條件好,請選擇d6,二話沒得說的。尼康相機的銳度大家都認可,拍攝小鳥很多人喜歡數毛,尼康很能滿足你這個條件。d6全幅相機是尼康中最高端的旗艦機,連拍速度十張以上。如果沒有經濟能力,那就選擇尼康半幅機d500,這個單反相機是設計來拍攝小鳥和 體育 運動的,其模塊採用d6的,連拍速度非常快,金屬質感快門聲十分悅耳。目前此相機中一萬元左右,是單反相機半幅機里最貴的,物有所值。

再給你推薦佳能。佳能單反相機是目前銷量最大相機品牌,雄居高榜。其1dx2是旗艦機,拍攝小鳥最理想機型。銳度質感都十分厲害。其半幅機目前主要是7dmk2,連拍速度10張,價格比較便宜,6000左右。

拍攝高速飛行的小鳥,像素高的相機就不要考慮了,如尼康d850,佳能5d4等等。

飛行的鳥,有容易拍也有難拍的,大鳥容易小鳥難。無論打鳥還是小鳥,都有容易和難拍的時候,距離遠,勻速直線飛行的鳥容易拍。距離近、飛行路線變化快的鳥難拍。以天空、平靜的水面為背景的鳥容易拍,以明亮的枝條、樹葉等復雜背景的鳥難拍。

為什麼大家努力想要拍飛行中的鳥?因為它難拍,拍好的照片少,物以稀為貴,拍好了飛行中的鳥有成就感。拍飛行中的鳥有什麼難拍的的問題?首先是要在狹窄的長焦鏡頭視角里找到並追蹤鳥,這對初學拍攝飛行中的鳥的人,是必須掌握的技術,需要多多練習,唯一的捷徑就是給相機安裝紅點瞄準鏡,就是現在各國特種部隊武器上的光學瞄準鏡,注意這個不是狙擊槍上的那種瞄準鏡,這個是沒有放大率的,是方便使用者快速瞄準用的。使用紅點瞄準鏡,追蹤飛行中的鳥就容易多了,等運用紅點瞄準鏡熟練自如之後,身體已形成了肌肉記憶,端起相機就可以對准飛行中的鳥,就可以逐漸的轉為使用相機取景器拍攝了。拍攝飛行中的鳥另一個困難的問題就是對焦了,這個問題一方面需要對照相機的功能,做一定的針對飛行中的鳥的特點的設置,例如對焦點的多少,對焦靈敏度的高低,追蹤靈敏度的高低等,還要人工幫助相機認定拍攝主體以避免其它景物干擾,做好預先對焦准備,及掌握好按快門的時機。

拍好飛行中的鳥,各種技術要領很多,可以寫一本書了,總結下來幾點:1、准確穩定的追蹤;2、恰當的功能設置;3、熟練的操控與時機掌握。

我從最早的佳能70D用到現在的7D2,拍了不知多少次,70D獲得一個中國國家地理金獎,7D2獲得一個中國科普一等獎。

不是下面的這兩張,但是這兩張都是佳能7D2拍攝的。個人覺得7D2的高感不理想。

拍高速飛行的鳥,如果不考慮預算限制,目前市面上最好的相機應該是索尼A9m2+600定焦(或400定焦)價格約在18w-17w。若是有一定拍攝經驗,3w內也能買到合適的相機,比如佳能5d4+100~400。以下幾幅拙作為5d3+70~200(2代)拍攝。

我拍鳥從來不用連拍,因為我認為用連拍等於從電影膠片里去選一張,總會有滿意的,但單拍的話就看你如何掌握如《抓》這個度了。我曾拍過一組麻雀閃婚,用19秒鍾拍了8張,選6成一組,這19秒鍾是從相機上的數值讀出來的。

當然我拍的也不是太滿意,請各位老師指導。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29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00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68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30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1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68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5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73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07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