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如何評價法國電影人性

如何評價法國電影人性

發布時間: 2022-10-10 13:53:48

① 8部關於人性引人深思的電影,豆瓣高分電影推薦

評分:9.2

導演: 克里斯托弗·諾蘭
主演: 克里斯蒂安·貝爾 / 希斯·萊傑 / 艾倫·艾克哈特 / 邁克爾·凱恩 / 瑪吉·吉倫哈爾 等
類型: 劇情 / 動作 / 科幻 / 驚悚 / 犯罪
地區: 美國 / 英國

這部電影至今都是最優秀的漫改電影。是諾蘭蝙蝠俠三部曲中的第二部,致力於降低哥譚犯罪率的黑暗騎士蝙蝠俠遇上了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一場關於正義與邪惡、背負與人性的大戰一觸即發。

小丑一直是蝙蝠俠系列裡面最可怕最邪惡的反派,所作所為說得簡單又復雜。他的出現威脅到了蝙蝠俠身邊非常多的人。甚至讓蝙蝠俠一度動搖了決心。貝爾所飾演的蝙蝠俠已經是演得非常好了,在整部電影中卻被希斯萊傑飾演的小丑掩蓋過去了。希斯萊傑把小丑的癲狂與邪惡演到了極致。至於為何這部電影如此經典,相信跟別的漫改電影不一樣的是,關於人性的深思。在遇到種種人性的考驗,蝙蝠俠最後選擇在黑暗中擔任「黑暗騎士」。

評分:9.1

導演: 托馬斯·溫特伯格
主演: 麥斯·米科爾森 / 托瑪斯·博·拉森 / 安妮卡·韋德科普 / 拉絲·弗格斯托姆 / 蘇西·沃德 等
類型: 劇情
地區: 丹麥 / 瑞典

該片的立意非常新穎,童言無忌真正的忌,天真無邪真正的邪,很少電影會在孩童為出發點 去揭露人性的話題。疑團懸念在前半部分鋪墊得很出色,情緒掌控在後半部分直擊人心,結局是電影的點睛之筆。整部片子毫不拖泥帶水,非常值得一看。

評分:9.3

導演: 黃東赫
主演: 孔劉 / 鄭有美 / 金賢秀 / 鄭仁絮 / 白承煥 等
類型: 劇情
地區: 韓國

該影片以2000年至2004年間發生於光州一所聾啞障礙人學校中性暴力事件為藍本,描述該時間所引發的悲劇以及學校的教師和人權運動者一起力圖揭開背後黑幕的故事。該片上映以來所反映的 社會 及校園問題被 社會 廣泛關注,電影亦被稱為「改變韓國國家的影片」。以一部低成本且限制級的電影來說,電影《熔爐》影響至鉅。這部電影告訴我們要去關注這些問題,還有怎麼去教育及解決。很多時候現實可能比電影更加殘酷。

評分:8.4

導演: 拉斯·馮·提爾
主演: 妮可·基德曼 / 哈里特·安德森 / 勞倫·白考爾 / 保羅·貝坦尼 / 詹姆斯·肯恩 等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地區: 丹麥 / 瑞典 / 挪威 / 芬蘭 / 英國 / 法國 / 德國 / 荷蘭 / 義大利

影片故事背景設定在美國1930年代,講述了格蕾絲從逃離都市身入狗鎮,以及她在狗鎮夢魘般經歷的故事。主角逃亡到了小鎮,在為鎮里的人做一些雜物獲得理解及收留,後來鎮上的人發現了她是一個重金懸賞的逃犯,鎮上個人迅速轉變了態度。隨後一系列可怕的事情發生在女主身上。人性問題在該片體現得淋漓盡致, 單刀直入地呈現人性之惡,而是以旁觀者的角度將惡在這濃縮世界的電影中無限放大,揭露著那深植人性的貪婪。

評分:8.6

導演: 斯坦利·庫布里克
主演: 馬爾科姆·麥克道威爾 / 帕特里克·馬基 / 邁克爾·貝茨 / 沃倫·克拉克 / 約翰·克萊夫 等
類型: 劇情 / 科幻 / 犯罪
地區: 英國 / 美國

該片改編自 安東尼·伯吉斯 的同名小說,講述了一位無惡不作的少年阿歷克斯,在入獄之後為了提前重獲自由自願接受特殊的人格治療,卻在「痊癒」後遭到正義的迫害的故事。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一直備受爭議,最初被列為禁片,直到導演死後才被解禁。這部電影關於人性的哲思,是否應該限制人的思想?徹底的善惡一樣沒有人性,最重要的是道德選擇權利。

評分:8.8

導演: 大衛·芬奇
主演: 摩根·弗里曼 / 布拉德·皮特 / 凱文·史派西 / 格溫妮斯·帕特洛 / 安德魯·凱文·沃克 等
類型: 劇情 / 懸疑 / 驚悚 / 犯罪
地區: 美國

天主教的七宗罪:傲慢、妒忌、暴怒、懶惰、貪婪、貪食和色慾本身就是人性,誰敢說自己沒有觸犯過這七宗罪?這只是人類的原罪罷了。 城市中發生的連環殺人案,死者恰好都是犯有這些教義的人。兇手故弄玄虛的作案手法,令資深冷靜的警員沙摩塞和血氣方剛的新紮警員米爾斯都陷入了破案的謎團中。 電影使人們接觸到人性這些最黑暗的地方。

評分:8.9

導演: 朱塞佩·托納多雷
主演: 莫妮卡·貝魯奇 / 朱塞佩·蘇爾法羅 / Luciano Federico/ 瑪蒂爾德·皮亞納 等
類型: 劇情 / 情色 / 戰爭
地區: 義大利 / 美國

女神一般的女主瑪蓮娜征服了這個海濱的天堂樂園,後來發生許多事使得她漸漸墮入愈發黑暗的處境。片採用線性的敘事方式,片中不復雜的情節線鋪展在色調美麗的畫面下,隨著音樂緩緩延伸,使電影本身具有整齊而又華麗的強大氣場。該片代表著義大利電影一座難以逾越的藝術高峰,也是世界范圍內情色片的影史經典。影片表現出來的卻並不是一副美麗景象,在影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少年雷納多的性成長經歷,大概就是在戰爭中或者是危機中人性的黑暗,男人的虛偽,女人的嫉妒。

評分:8.0

導演: 弗蘭克·德拉邦特
主演: 托馬斯·簡 / 馬西婭·蓋伊·哈登 / 勞瑞·侯登 / 安德魯·布勞爾 / 托比·瓊斯 等
類型: 科幻 / 驚悚 / 恐怖
地區: 美國

該片改編自 史蒂芬·金 1980年同名中篇小說, 主要講述一群市民被不知名的迷霧困在了超級市場中,外面都是一些可怕的怪物,陸續有人喪生。到最後發現可怕的不只是怪物,還有人心。是一部值得人們深思的驚悚電影,到現在還記得結局時的絕望與震驚。

以上就是我推薦各位的8部關於人性探討的高分電影,不知道大家最喜歡哪一部呢?

② 《人性》微電影表達了什麼

人身處的社會是病態的 影片里 沒有一絲笑容 機械的動作 除了人的肉體 我們從他們身上看不到人的影子 最讓人震撼的就是他爬倒在地上供人擦腳的畫面 雖是誇張但也是辦公室里一級踩著一級的真實寫照 我想這表達的無非是反映著社會扭曲的現實:人們活著是不開心的。是被壓抑著的,他們充當著各種工具,比如我們從里看到的衣架、計程車、地毯。 正是這種現實與大家心裡產生了共鳴

③ 用三部電影的容量探討人性:聊聊庫布里克的「未來三部曲」

剛剛過去不久的3月7日,是美國導演庫布里克的逝世紀念日。1999年的3月7日,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在他最後一部作品《大開眼戒》上映之前,去世了。

這是一位飽受爭議的導演。與他合作過的演員稱他為片場暴君,因為他喜歡一場戲拍上數十甚至數百次,只為挑選自己認為最完美的一條;作家斯蒂芬金因為他對《閃靈》的故事擅自地大修大改,而與之鬧翻拒不承認電影版。而另一反面,他的許多作品被許多影迷奉為神作,甚至一幀一幀地解讀;他的作品中那種極度理性的風格在電影史中更是獨樹一幟。

從1953年到1999年,他導演的電影總共有13部。而在這其中,有三部被人稱為「未來三部曲」,也可以說代表著庫布里克的最高水準。

奇愛博士(1964)

《奇愛博士》還有一個很長的名字:奇愛博士或者我如何學會停止恐懼並愛上炸彈。豆瓣評分8.7,IMDB評分8.5,排名top50。

電影講述了在冷戰時代的美國,一位空軍將領為掀起戰爭,私自下令讓空軍轟炸蘇聯。得知此事的美國政府與蘇聯政府聯系希望澄清誤會,然而卻被告知如果美國投下炸彈,那麼他們研發的「世界末日裝置」將自動啟動,屆時全世界都將毀滅。可惜因為美國軍方無法與全部戰機取得通訊,最終還是有一顆炸彈在蘇聯投下了,「末日裝置」隨之啟動,世界毀滅無可挽回。此前一直靜默的奇愛博士從陰暗處登場,提出了他的計劃:挑選優秀的人進入地下躲藏,並且男女比例控制在1:10,恢復一夫多妻制,接著等待一個世紀後後地面恢復生機。電影在奇愛博士一句「我的元首,我又能走路了!」以及《we'll meet again》的歌聲中結束。

這可能也是一部主角在最後十分鍾才正面出場的電影了。然而不用懷疑,奇愛博士正是這部電影的核心所在,他其實是片中所有人的縮影,是人類好戰本性的縮影,也是納粹主義的縮影。他最後提出的那個瘋狂計劃,不過就是希特勒種族優生論的變種和前奏。

奇愛博士出場不多,但他那坐著輪椅並且肢體動作極不協調的形象讓人印象深刻。他的左右一直在努力制止著不同話的右手,防止它亂動。然而到了世界局勢無可挽回之時,他的右手做了一個標準的「納粹舉手禮」!那麼此前他的怪異行為都可以解釋了——他一直在隱藏著自己的納粹身份,只等待時機成熟才會暴露出來。從隱喻的層面來說,這其實象徵著納粹主義在西方國家名亡實存長期蟄伏,只待局勢動盪就回魂,就死灰復燃!電影最後一幕,一直行動不便的博士,重新站了起來,口中激動地喊著「我的元首,我又能走路了。」未來的景象會是如何,已經呈現眼前。小小的一幕,讓人不寒而慄。

然而目睹著「納粹禮」、博士重新站立等等怪異現象的政客們,只是露出了看小丑戲一樣的訕笑,沒有人能正視並且看透。電影中的各色政客,無論他們表面上是否支持戰爭,其實內心在知道戰爭即將來臨時都是心中暗爽的,而當得知了奇愛博士那個瘋狂的「納粹式」的種族優選計劃,他們的喜悅更是完全蓋過了對末日的恐懼,有人甚至已經開始憧憬起即將的生活了。電影還有一個安排巧妙地細節,總統、叛變將領旁邊的軍官以及奇愛博士都是同一個演員扮演的。佩服演員的高超演技之餘,我認為這是庫布里克在用電影的手法向我們揭示:他們,都是一體的;人,本質是相同的。

對於這部政治諷刺喜劇,我只想用「偉大」來形容,因為它對政府對政治的諷刺達到了尖酸刻薄不留情面的地步。再看其他的諷刺劇,也不過是隔靴搔癢而已。

電影中我最喜歡的是牛仔機長騎著炸彈歡呼著墜向地面那一幕,每次看都會被震撼得頭皮發麻,那大概是我看過的電影中最詭異最可怕的鏡頭了。一個無知的戰爭機器,自以為做的是偉大的事業,瘋癲亢奮地墜向自我的死亡,也讓整個世界墜向了毀滅的深淵。

2001太空漫遊(1968)

《2001太空漫遊》並不是一部好懂的電影,甚至在很多人看來非常沉悶。我也必須承認我雖然喜歡它,但是第一次看的時候還是睡著了兩次。如果對電影劇情看不懂而又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結合小說《2001太空漫遊》理解,這也是庫布里克與阿瑟克拉克一起創作的小說,其中解釋了很多電影的謎團。

這部電影大致講了一個外星高等智慧在史前時代介入人類的文明發展,並引導著2001年的人類向太空深處探索,以此研究人類的文明發展狀況的故事。期間還融合了一個以高智能計算機為主角的太空殺人事件。

2001太空漫遊一大貢獻就是它的特效。在製作影片時,庫布里克力求所有的模型、場景都能符合物理科學,而且他也盡力做到了。片中第一次表現了大型太空站的外觀及其內部的重力裝置,也表現了及其逼真的月球場景,而要知道此時人類還沒登上月球呢!《2001》帶動了一股科幻片中特效嚴謹化的風潮,在這之前,科幻電影的特效還只是追求獵奇詭異呢。

在這部影片中庫布里克依然悲觀地表達了他對人性的看法。在電影里,他故意設置了太空飛船上宇航員與高智能計算機作為相互依賴而對立的兩方,宇航員總是冷冰冰的不愛交流,相反計算機更加有人情味。最為諷刺的是,片中那件著名的計算機謀殺案,是因為計算機以「誠實忠誠服務人類」為設計目的,而地面上木星探索任務的總指揮發布的命令,則是要它對宇航員做出欺騙行為,這因此導致了電腦的邏輯線路錯亂陷入發瘋狀態,最終導致了飛船上宇航員的喪生。

除了這段主線情節之外,影片中還多處探討了暴力對人類文明發展的推動作用。史前時代,猿人為了與同類爭奪水和食物而學會了使用工具,人類開始走上文明發展的道路;公元2001年,人類的兩大陣營,美國與蘇聯將人類的足跡延伸到了太空,而追究其動因,仍然是為了互相爭搶資源,互相敵對。

因此那個史上最經典的蒙太奇鏡頭的意義也就不言自明了。人類從原始到現代並沒有什麼不同,依舊是熱愛暴力的生命。

發條橙(1971)

《發條橙》不算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但是它依然讓我佩服。

電影講述了青少年在家中是個乖乖仔,而私底下卻變得格外反社會和暴力,經常與夥伴一起闖入各種地方進行破壞、對人施暴。終於他被捉住,投入了監獄。之後他意外被一個社會學家發現,讓他成為一個正在進行的實驗的實驗對象:給他吃下一種葯物,並強制他觀看各種暴力行為使他感到惡心,以達到戒除犯罪的作用。最終阿利斯成功地達到了這個效果,他出獄了。然而之後他只要遇到一點點與暴力有關的事物,他都會感到惡心,完全無法生活。於是他再次接受治療,不再對暴力感到惡心了。結尾他說:我康復了。

這部電影應該是庫布里克對人性最直白的諷刺了。他通過一個荒誕的人性治療實驗告訴我們,人的惡,是與生俱來的,是天然的,如果試圖去糾正遏制,反而是不自然的,也就是說人的惡事不可能被治癒的。而且這里有個有趣的悖論,以惡的手段治癒了所有人類的惡,那麼這個惡的手段是不是就是最後的惡了?那麼這個惡又該如何治癒呢?

這也是「發條橙」的寓意:不自然之物。橙子是水果,而發條式機械,兩樣被強制結合在一起,正如被治療後的阿利斯一樣是種古怪的不自然之物。只有重獲暴力,他才是自然的。

本片曾經有幾十年是禁片,而提出禁了這部片的正是庫布里克本人,因為他發現這部片會對青少年產生不好的影響。這也是他讓人欽佩額地方。

結語

庫布里克被稱為是一個純粹的「悲觀主義者」,這一點在「未來三部曲」中體現得淋漓盡致。《奇愛博士》、《2001太空漫遊》、《發條橙》,一部是政治諷刺喜劇、一部是太空科幻、一部是犯罪片,三部電影三種完全不同的類型,但都有一個共通的核心,那就是以虛構的可能性,探討著人性的黑暗與局限。

END

原文鏈接

④ 你覺得法國的「人性」電影有哪些帶給了你什麼啟示

諾蘭的電影從來沒有讓人失望,一個百分百純金好人是最不能藏污納垢的,一旦稍微沾染就會變質,不能否認的是,人性真的太復雜了,不要輕易去試探人性,小丑卻對人性做了大膽的假設,並做了很多殘忍的實驗,善良的光輝在「人性」電影中,就如浩瀚宇宙中的星光,它存在,卻很渺小。影片著重展現了人性「惡」的方面,並加以放大。小編覺得法國的「人性」電影有以下幾部:

1、《推銷員》

就像一頭正在喝水的驢子,這是一個令人心碎的故事,講述了人性中邪惡的雪球越來越大,越來越失控的故事。我可以隨時告訴你這件事,但還有很多懸念。一個念頭是有預謀的,或者說邪惡的念頭總是藏在心底,老少皆宜。

5、《觸不可及》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影片的男主角菲利普是一個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同時也是典型的法國上流社會富翁。而另外一個男主角則是刑滿釋放人員德瑞斯,一個相當懂得察言觀色的黑人小夥子,如今他是菲利普的「保姆」,負責照顧他的一切飲食起居。

⑤ 你如何看待法國電影

我覺得法國電影其實很不錯的,在愛情方面的電影,像巴黎愛情這部,那種歐洲紳士浪漫的情懷表現的非常淋漓盡致,總體來說,我對包括電影的印象非常不錯的,其次,他們的劇情也是比較的緩慢,整部電影可能都會有2~3個小時,能夠更好的享受電影的魅力。

⑥ 法國電影《香水》在人性倫理上闡述了什麼思想

要理解香水這部電影,便要對法國十八、十九世紀的社會有所了解。那是非常骯臟的黑暗的一段時期,而當時的巴黎,便是各種污穢的聚集之地。在同樣背景下的電影之中,主人公出生卑賤,成天與垃圾為伍,是最底層的人物。他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嗅覺天賦,但由於自身的醜陋,又使得他被人厭惡。所以他註定是孤獨的。長期的壓抑生活讓他心靈扭曲,他對愛情近乎偏執的渴望,卻註定要失望。直到他與香水的邂逅。彷彿冥冥之中的安排,他愛上了香水,或者說,他將自己得不到的愛,都轉贈給了香水。香水代表了他內心最渴望的美。

⑦ 微電影《人性》講述的意思是什麼

我認為是在講一個哲理。
我記得有這樣一段話:物象作為客觀事物存在著,存在的本質意義是以他們的有用性來顯現的,而它們的有用性正是由他們的空無空間來決定的,存在成為無的形象,無成為存在的根據。
這部電影的名字叫《人性》,如果把人也看做是一種物象的話,正如影片中有人充當了台燈的角色,有人充當了桌子,椅子,衣架、、、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在整個社會生活中,在不同的時間段充當著不同的角色。而我們存在的意義也正是我們的有用性,唯一不同於靜態物象的是我們可以充當多種角色。
我認為這部電影的深意是告訴我們,人在整個宇宙中不過也是和那些桌子,椅子一樣。存在的根本價值也就是對別人有用。

⑧ 如何評價電影《我控訴》

這部電影的評價是相當高的,很多觀眾都很喜歡這個電影。

幸好的是,盡管關於導演的爭議這么激烈,電影本身被籠罩在巨大的陰影之下。最終,它還是如期上映了,我們得以遇見這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

⑨ 是哪部電影讓你看到了人性不管是好還是壞

我強烈推薦《狗鎮》這部電影,寫出了人性的兩面性最具有代表性的劇作。下面就跟大家介紹下部分劇情。

Dogville看的又沉重又模糊。Grace的名字告訴我們這是一個有關於救贖的故事,盡管可能並不是通常立意上的救贖。不過這里不談救贖,只說說罪惡,從這部片里,你能看到罪惡是如何一步步滋生蔓延,吞噬每一個人。看的時候很難受。一直在期待一個光明的溫暖的有愛的結局,但是卻一直在失望。每一次的變壞,在心頭都是一次重重的撞擊。那些純朴的笑,善意的話帶來的暖意還沒消失,為什麼轉眼間人們就變得如此險惡,好像要將人生吞活剝,不吐骨頭的吃下去?

我不停在想,是因為格蕾絲的脆弱無助和無私付出讓他們嘗到了甜頭,於是得寸進尺,最終愈加貪婪邪惡,還是因為這樣的罪惡本來就根存於心。而不管是哪種解釋,都讓我感到絕望。

格蕾絲不屬於這個小鎮,她纖細、柔弱、美麗、聖潔,好像天使一樣。如果說她是上天送給狗鎮的聖潔禮物,也一點不為過。可是又能怎樣?她的善良真的能給這個毫無生氣的小鎮帶來希望?

剛開始的時候確實是。前一半的故事像我們想像的那樣美好,格蕾絲的無私付出讓小鎮上的人慢慢接受了她,生活融融恰恰,我幾乎以為這是一個講述純潔善良給人性帶來光明的溫情故事了。格蕾絲教孩子們小道理,說服疑神疑鬼老醫生他自己並沒有得絕症,陪孤獨的瞎子老頭聊一些有的沒的,在餐桌上偷偷握湯姆的手,並一天天攢錢,去買那7個代表她對這小鎮的愛的陶瓷娃娃。多有愛啊。多有愛啊。

可是這一切是什麼時候開始改變的?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美好的生活有了絲絲裂痕?是從查克對格蕾絲犯下第一樁罪行的那天開始嗎?

被慾望沖昏了頭,被一種裹雜著恨與渴求的情緒所驅使,對於這樣一個善良美好到不可觸碰的人兒,查克用一種野蠻到暴虐的方式去侵犯、摧殘。他是要通過對美好的人的佔有來達到對美好本身的佔有么。他的心底其實也是有著對美好的嚮往和渴求么。不。他提起褲子的神情中似乎有一種報復,有一種毀滅的快感:嗬!憑什麼你可以那樣完美那樣高尚?你跟我們一樣卑賤,不是么?

我想到金基德的《壞小子》,盡管立意和邏輯都不一樣,但我在這兩部片子里看到的都是,高尚和卑賤對立下的人性悲劇。似乎從這件事起,才有了之後女人們懷恨在心的報復,和男人們肆無忌憚的凌辱吧。所有的尊重轟然倒塌,格蕾絲成了所有人的奴隸。或者,是從警察第二次來小鎮,給格蕾絲扣了個莫須有的罪名並提高舉報獎金的那天開始的?

我可以感覺到,一絲詭異的情緒從那張通緝令蔓延到每個人心裡,悄無聲息。盡管大家都相信格蕾絲的清白,並且沒有人承認這樣一個無聊的污衊會對自己的想法態度造成任何影響,但是改變還是發生了。

這種改變從何而來呢?是因為大家覺得要收留無家可歸的格蕾絲這樣的善行突然變成了窩藏通緝犯,風險提高了,所以要從她那裡得到更多的所謂回報?還是因為通緝令上的高額數字給大家一種為了這女人而損失一大筆錢的感覺,所以要加倍剝削她來滿足這種心理不平衡?不管是因為什麼,小鎮上的人更苛刻地使喚格蕾絲,更心安理得地從這個纖弱女子身上索取。這,才導致了日後的變本加厲,放肆掠奪。

我突然覺得,這一切都是從最開始就註定的。從第一天,湯姆建議格蕾絲通過為小鎮勞動來感激大家、讓大家接受自己,從那天起,惡魔就在每個人的心中,睜開了眼睛。

似的,一切罪惡的源頭,埋藏在湯姆這個善良並且看起來相當有效的建議里。湯姆是半個作家,半個哲學家,又充當了這個貧瘠小鎮的半個牧師。他無疑是懷著一顆美好的心的,他像所有的牧師一樣從心底里教大家友愛、接納、幫助他人,真誠的希望這世界變得更好。他救了格蕾絲,又努力想讓大家收留、接納她。

他的想法很直接,格蕾絲可以為大家工作來表示感激、博得好感和接納,同時又能賺錢養活自己,這看似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格蕾絲能留下來的唯一方法。但是他沒有想到,正是這種做法,使得原本高尚的善行,慢慢的變成一種交易。也正是因為這樣「付出總有回報」的暗示,扼殺了最原始的善良。當小鎮上的每個人都理所當然的認為格蕾絲為了留下來必須有所付出,他們變本加厲的掠奪欺凌也就順理成章了。

人性的墮落,居然可以與善良只有一步之遙。

如果說哪部電影看到了人性,我認為韓國電影《流感》就是其中之一。這部電影中體現的人性是復雜的,既有好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

電影的女主人公是一名感染科醫生,她是一位單身媽媽,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也是電影的關鍵人物。男主人公是一名消防隊員。故事就圍繞他們講了韓國爆發致命流感後,他們一起尋找抗體的故事。故事一開始是一群東南亞偷渡客躲在集裝箱中准備偷渡到韓國,到達韓國後打開集裝箱發現除了一名奄奄一息的瘦弱男子,其他人全部死亡。因為他們攜帶了致命病毒豬流感,而唯一的倖存者是因為他體內有病毒抗體。之後病毒迅速在韓國蔓延開來,大量人員被感染,迅速死亡。

以下是我認為這部電影中體現人性的幾點,與大家一起分享。

第一個:病毒擴散開以後,政府採取隔離的措施,被感染者都要被隔離,否則可能會將病毒進一步擴散。但是作為醫生的女主人公,在知道自己女兒被感染後,卻想盡辦法掩蓋女兒被感染的事實,讓她留在 健康 人群中。這里可以看到作為一位媽媽,母愛的偉大,為了自己的女兒可以不顧一切。同時也看到她的自私,作為醫生她最知道隱瞞病情的危害,她的女兒很可能將病毒帶給周圍的 健康 人群,讓政府的隔離手段功虧一簣,但她還是這樣做了。

第二個:政府採取隔離措施,每個人被分配一個對應的編號。當女主的女兒被發現攜帶病毒後,政府人員拿著她女兒的編號來找人,女主極力逃脫,而男主知道後主動去頂包(此時男女主人公關系一般,男主比較喜歡女主的小女孩),告訴政府人員這個號碼是自己的,他就這樣在女主面前被帶往隔離區。隔離區里全都是病人和病毒攜帶者,進去就意味著死亡。但是女主就這樣眼睜睜看著男主替他女兒去送死,沒有一點反應。看到這里其實我是很生氣的,我認為女主太自私了,當然也有人認為這是母愛的偉大,不知道你們怎麼認為?

第三個:這個被感染的城市被政府整個隔離,用軍隊切斷與外界聯系,裡面的人極力想逃脫出來。最終人群失控,沖破圍欄,即將越過最後一道警戒線。此時政府面臨選擇,是放人群過來還是開槍阻止。一旦人群沖出警戒線,病毒傳染將不受控制,可能的後果是整個韓國甚至亞洲都被感染。一旦開槍阻止,活生生的人就將倒在血珀中,他們中間可能有你的親人和朋友。此時,人性到底又要怎麼選擇?

這就是這部電影中我認為有關人性的幾點,希望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多多交流,分享你的看法。

人性是什麼,有多少人又能准確的理解,而且經歷過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我們或許才能體會,人性到底是什麼,是邪惡,還是貪婪?

最近網路上殺娃娃魚的視頻,你們還有印象嗎?當然殺娃娃魚是為了做出 美食 ,並不是為引起關注量。視頻中的那個人叫王剛,是個 美食 作家,在此之前也有上傳過類似的視頻。

第一次是永州血鴨,這個視頻出來以後,是迅速的火了。因為鴨是我們生活中都會吃到的禽類,也就沒有什麼問題發生了,網友認為這是合理的。

而到殺娃娃魚,還有兔子的視頻以後,一些人就看不下去,認為這個影響非常不好。原本活生生的動物,在你的刀下,幾秒就不動了,難道是因為看到了才覺得不合適嗎?

那我們沒有看到的,是不是就那樣過去了。人性在這個時候就出現了,一方面是認為可以,為了吃到 美食 ,我們做的何止這些。另一方面是不贊成,簡直是虐待動物。

那說到電影,我覺得有一部是非常值得看的,就是徐崢、黃渤主演的《無人區》。據說裡面有一些非常血腥的鏡頭是被剪輯掉了,你們有沒有看過呢?

故事的場景集中在可可西里,對那的印象,很多人認為那裡是風景極美的地方,沒有污染,沒有噪音,非常值得自駕過去,可那也是最能體驗一個人的人性。

在方圓幾百公里沒有人煙的地方,你們會害怕嗎?曾經聽說在羌塘那裡,因為之間的一個小誤會,一個驢友是把另外一個驢友給殺了,這個在我們城市生活中是不太可能的。

原因究竟是什麼呢?是擺脫了法律的束縛,還是人性爆發了出來。在《無人區》裡面的情節,也是出現了和這類似的事情,只不過是強買強賣,還有人多就是老大。

沒有約束,只有利益。正是因為幾百公里的無人區,才造就了這樣的情況,那麼你們還打算去嗎,對於路上會遇到的危險,你們有心裡准備嗎?

我們在城市為什麼不會出現像電影里那樣的情節,完全是有一個東西在束縛著我們的大腦,若是失去,那結果會變的非常糟糕。 也是會讓我們看到人性到底是什麼樣的。

在另外的一些電影中,也是可以體會到。比如《最後的日落》、《釜山行》這些,當我們自己遇到危險的時候,已經沒有更多的精力去考慮其它的事情了。

也就對感情、善良、愛心這些暫時失憶了,不會再記得以前自己做的善良事情。因此人性是屬於隱性的,非常可怕,誰也不知道它什麼時候會出現。如果想要近距離的感受它,多去經歷一些災難性的事件,或許可以明白。

如果真的想在電影層面中探討人性的話,我想推薦《七宗罪》。看過影片的話,尤其令人驚愕萬分的就是最後由「嫉妒」與「憤怒」引發的案件,今人完全沒有想像到。影片的高潮是,罪犯約翰通過殺死男主角米爾斯的妻子,從而激起米爾斯憤怒而殺死約翰完成最後一宗罪:憤怒。從這里來看,所有人都是有原罪的!所以這部電影已經從犯罪電影升華到了對人性的深刻探討。這也是《七宗罪》對於人性描寫的厲害之處。

亞州文化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對人性惡的一面避而不談,為規范人們的行為,在人的精神層面上樹立一個高大上甚至難以企及的道德標桿,我們這種文化更容易產生偽君子。我們還在爭論人性本善還是本惡的時候,歐洲在中世紀的天主教義中准確地定義了人性七個原罪: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

我們在生活中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慾望(原罪),在一個適度的情況下,慾望可以促使人上進,超出了就會走向犯罪的道路。

毒奶粉,假疫苗,地溝油,干出這種事的都是超出人性底線的,為什麼還層出不窮呢?原因就是我們沒有對人性的原罪加以束縛,只是樹立道德標桿是沒有用處的。

其實反應人性的電影有很多很多。每部電影它反映的人性的方面都不一樣。他又反映人性醜陋的。也有反映人性善良的,他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與其說反映人性倒不如說是貼近現實,貼近真實。說出了我們的心裡話。

給大家推薦幾部反映人性醜陋和陰暗的電影!

《美國田園下的罪惡》

《狩獵》

《熔爐》

《狗鎮》

《伊甸湖》

《Hello!樹先生》

《天狗》

《蚯蚓》

《盲井》

《素媛》

而讓人最痛苦的事和難過的是這些高分的,反映人性醜陋和陰暗的電影。絕大部分都是根據真實事件拍攝的。

當然有醜陋陰暗的電影,就有善良光明的電影。下面就為大家推薦幾部反應人性善良的電影

《當幸福來敲門》

《美麗人生》

《放牛班的春天》

《肖申克的救贖》

《阿甘正傳》

《幸福終點站》

《貧民窟的百萬富翁》

《為黛西小姐開車》

《國王的演講》

《心靈捕手》

《西西里的美麗傳說》

人性的丑惡+二戰時期政治動亂

該片採用線性的敘事方式,片中不復雜的情節線鋪展在色調美麗的畫面下,隨著音樂緩緩延伸,使電影本身具有整齊而又華麗的強大氣場。

嫉妒、謠言,讓一個美麗的女人瑪蓮娜因此而經歷了種種磨難,最後還是頑強地活著。如此經歷要是讓韓國人拍,估計應該能死個十次八次,還要取個「丑聞」之類的名字造噱頭。我認為瑪蓮娜是位值得尊敬的女性,她在影片中從喪夫到喪父到喪失了一切,一直都堅強著,最終的結局頗具戲劇性,丈夫原來沒死~~想活下去,任何仇恨都可以隨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消失,既然記住那些被侮辱的經歷於事無補,那還是這樣吧,活著就好。

最讓我感觸人性最直接的電影是由黃渤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

一、從黃渤飾演的角色中了彩票大獎,但是被困在荒島上無法兌獎的無奈,我看到了人性。

二、從王寶強帶領的原始 社會 到於和偉帶領的資本主義 社會 ,到最後黃渤帶領的大同 社會 ,裡面的種種變化,讓我看到了人性。

三、張藝興的自私,威脅於和偉得到意外財產,想要和黃渤兩人逃出孤島。使我看到了人性。

所以說,人性是人本來的東西,無論 社會 發展到哪一步都會存在的,人性不會被消失,只會被隱藏。

爆裂無聲,看完後無奈,無助。在殘酷的 社會 中,底線原則全無,到底成為什麼樣的人?

摘自木魚水心

有許多像張保民一樣的人,如同羊一樣,他們被屠宰,被利用,最後卻連發聲的途徑都沒有,他們單純的善良,幫助了律師,卻被律師背叛,連真相都無法得知。而昌萬年和徐文傑這樣掌握了資源和知識的人,卻相互勾結,一手遮天,在他們眼裡只有精緻而無原則的利己主義,甚至連一點基本的良心都被泯沒,更可怕的是,他們竟然還穿著斯文的外衣。 這樣看來,張保民能聽到卻說不出來的設定,其實也剛好對應了他的生活處境:他只能聽到別人說話,卻沒有辦法表達自己,他以善良和公平待徐文傑,卻沒有得到一點回報,最後連兒子都找不到。他兒子其實也是為了保護羊而中箭,但在昌萬年和徐文傑的眼裡,他們只考慮到了自己的平安,把孩子扔到洞里,完全沒有想到去救這個當時還有希望生存的孩子。 保民這群人的生活狀態,或許就如同那些待宰的羊,他們付出了極大的努力才能糊口,但他們的痛苦卻無人知曉。在最後的那個鏡頭里,縱使張保民內心有山崩一樣的悲傷爆裂,卻怎麼也喊不出來,總是無聲。這正是他們的憤怒與悲哀。當有這樣的電影,為這樣的弱者發聲時,觀眾又如何能不為之動容呢?

柯受良和王傑主演的《戰龍在野》,每次看這部電影看到王傑飾演的阿傑因為和他一起參加雇傭兵的日本人因受不了黑人同伴的欺負和侮辱而自殺沒有人同情他,而感到內心憤怒,對法國長官沒有人性,法國長官對阿傑說了句「他就是無法保護好自己,所以他是該死的」,特別是柯受良飾演的黑哥教阿傑做人道理時說的「總之做人都是假的,最要緊的是保護好自己,但別去害人」,確實是這樣的,在 社會 上行走不能太懦弱無能,該堅強的時候就要堅強,不能一味的忍讓,如果一直忍讓只會讓人騎在頭上。

按照本人觀影經歷排列:最早受到觸動的是觀看好萊塢電影《危情十日》,凱西·貝茨飾演的中年女護士竟然能對自己景仰的作家如此痛下殺手,活靈活現地揭示出人性之黑暗、邪惡;然後是科恩兄弟的《冰血暴》,片中一眾人等為了錢財而演繹的黑色幽默,真正印證了那句流傳已久的老話「人為財死」;再後來是丹尼斯·維倫紐瓦執導的《焦土之城》,人間竟會有如此慘烈、荒謬的事情,讓人瞠目結舌,無以言說;大衛·芬奇的《七宗罪》可謂揭示人性惡的集大成者。凱文·史派西飾演的變態男通過精心設計的七宗殺人案,將天主教教義所指的人性七宗罪,即「暴食」、「貪婪」、「懶惰」、「嫉妒」、「驕傲」、「淫慾」、「憤怒」一一展示出來,頗有警世意義。當然,展示人性之善、人性之美的電影就更多,就說一個最近才看完、印象深刻的影片吧,《迦百農》,年僅12歲的扎因生活在 社會 的最底層,孤苦無依,心懷人世間最慘痛的怨念:毫無責任心的父母就不該生下自己!但就是這樣一個無比可憐、無辜的孩子,對自己妹妹充滿關愛,表現出一個男人應有的擔當和義氣,而對那個意外託付給他的幼兒,雖束手無策,但從未生出怨恨和歹意,在最悲慘的世界始終捧著一顆善心!寫到這,突然想起另一個充滿善心的孩子,《小鞋子》里的阿里,他和扎因,是同類人!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09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4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1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1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7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4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4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