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海角七號電影怎麼樣

海角七號電影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2-09-25 07:28:42

⑴ 海角七號電影點評

大陸觀眾對這部電影沒有像台灣人那樣那麼有感情,那麼喜歡看是有很多原因的。
第一,海角七號裡面大量的閩南語會讓大陸北方城市的觀眾極不適應,所以在大陸的北方很難紅,這個是純粹文化差異,大陸本身的南北文化也會遇到的問題。
第二,台灣電影中表現的對於日本的特殊情感是大陸觀眾很難感受到的。這是大陸和台灣非常不同的地方,日本統治大陸和台灣的方式是完全不同的,與大陸人單純仇恨日本不同,台灣人對於日本其實是能兩面來看的,雖然日本也有侵略台灣的不好的一面,但是日本並沒有完全把台灣人當做奴隸來統治,而是當做自己的領土,且讓台灣從中受益不少,這種歷史感情大陸是完全沒有的。
第三,對於刪減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觀眾走進影院的興趣,尤其對於電影的口碑營造的後勁市場會是不小的沖擊,畢竟誰也不願意去看不完整的電影。
第四,電影的上映時間一拖再拖,幾乎比台灣上映期要晚了將近半年,很多人已經在網路上看過,肯定會熱情大減。

綜上所述,海角七號之所以在大陸很難成功復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第一是大陸南北文化本身的差異,第二對於日本文化的影響問題,還有愛情電影似乎近幾年在大陸也不是有很強的票房,你看大陸本身愛情藝術的電影在大陸票房也一般。

另外,海角七號的世界影響力也沒有台灣媒體說的那麼強,除了在日本引起了一些反響以外,在歐美反響也是很一般的,所以這部電影的影響是有誇大的成分的,當然,不能否認的是,這部電影是近年來最能代表台灣本土的電影,但是確實是有些台味太重了。作為台灣的媒體的確是不忍心苛責這部好不容易從美國大片中突圍的台灣本土電影。

喜羊羊的火熱從根本上說是大陸政策的保護造就的,當然不可否認的是這部動畫是可以滿足學齡前兒童的欣賞水準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種類型的動畫很難走出國門。廣電總局對於本土動畫實行了強有力的保護政策,黃金時段禁止的境外動畫使得中國的兒童沒有了選擇的權力,而據我所問過的小學生似乎對於中國動畫的感觀沒有好轉,當然學齡前就不同了,由此可見,這部動畫不能標志中國動畫真正的輝煌也很難走出國門和持續發展。

⑵ 《海角七號》影評,

海角七號:永遠不能遺失的「勇氣」(作者:愛永)

如果,你曾經有段深感遺憾的愛情,你會喜歡「海角七號」。
如果,你想在愛情里找尋堅持下去的勇氣,你也會喜歡「海角七號」。
如果,你失去了對生活的熱情,忘了夢想的模樣,你更會喜歡「海角七號」。
如果,你只是想看一部好看的電影,好好感受生活,你絕對會喜歡「海角七號」。

我帶著以上四種復雜的心情去看『海角七號』,在剛結束的墾丁之行後,繼續沉浸在恆春那片海藍藍的世界。我一直很愛海,卻始終離海很遠,我住的城市沒有海,所以它總是只能在我的想像與記憶里,我在『海角七號』中看見似曾相識的風景,似曾相識的感受,讓電影的氛圍顯得份外迷人。它雖然是一部以「情書」為主要背景的愛情電影,然而貫穿整部電影的卻是「幽默」的態度與「堅持」的精神,在一次又一次的沖突之後,慢慢感受到每個角色的真性情,在逐漸磨合的過程中,他們變成了和諧的整體,就算不了解,也可以試著體諒,就像他們從原本各彈各調,雜亂無章的個人表演,漸漸成為默契十足,不完美卻能彼此相容的樂團,把自己放低一些,就能看見別人的好。我覺得真正融合在電影里的不只是異國戀情,而是每一顆願意鼓起勇氣去追尋幸福的心,願意改變,且真的去改變,『海角七號』就不再只是遺失的夢想。

【遺憾的愛情:真正遺失的不是住址,而是「勇氣」】

『海角七號』原是一個日據時代的台灣舊址,一個從日本飄洋過海而來的郵包,承載著一段六十年前的愛戀與遺憾。當年,日本男老師(中孝介飾)因故拋下心愛的台灣戀人「友子」(梁文音飾)回到日本,只能將滿腹的思念化為七封寄不出的情書。電影中不斷穿插中孝介用充滿感情的日文讀著一封封哀愁的情書,訴說著內心的悔恨,畫面交疊著昔日戀人等待的美麗身影,彷佛愛情不曾因時間而消逝,不能擁有,因而愛得更深。

我彷佛看到了一種似曾相識的情感狀態,也在動人的氛圍下不斷落淚,但令我落淚的原因並非感動,而是感嘆吧!我在想,再深刻的愛情如果少了在一起的勇氣,究竟還剩下什麼呢?日本老師說著:『我愛你,卻只能放棄你…………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以前,我會為了話語里的深情而動容,但現在這樣的話已不再令我感動,因為,我發現在愛的背後,有更多他拋不開的軟弱,所以他選擇拋下決定跟他遠走高飛的戀人,他蹲在人群里眼睜睜的看著她期盼的眼神逐漸落空,只能把所有的愧疚與不舍化為文字,再用一輩子的思念懲罰自己的懦弱。真正的捨不得,應該是不顧一切想保護心愛的人,而不是轉身離開,要先有那份勇氣,才有可能沖破現實的難關。現在的我認為,愛情最可貴的地方不在於相愛的當下,而在於珍惜相愛,而想永遠相伴的決心,與為了實現永恆所做的努力。拋棄以後,說再多的捨不得,都沒有意義了。所以,當那七封遲了六十年的信終於交到白發蒼蒼的「友子」手中,我們只看到夕陽西下的場景,友子緩緩拿起信的動作,並沒有看到友子的表情,因為,錯過的愛情與緩慢的一生相較,真的不重要了。

【不願遺憾的愛情:『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

對比上一輩遺憾的「情書」愛情,阿嘉(范逸臣飾)與日本女孩(田中千繪飾)的戀情,則有了重覆或者顛覆的兩種可能結果。一個是失意返鄉的台灣青年,空有滿腹音樂才華卻無法發揮所長,一個是工作與預期差異甚大的日本女孩,兩人都有著對現世不滿的共通點,那股說不出的怨念,讓他們對身邊的人事怎麼看都不順眼,對彼此不同的做事態度更是不爽到極點。

沒想到一場婚宴後,兩人竟意外擦出火花,從水火不容到墜入情網,好像只是轉眼之間的事。話很少,但情緒很多,我想,真正的交流不需要透過太多對話,而是用心去理解,用行動證明自己的心。當友子落寞的表明她將返回日本工作時,阿嘉只是以最快的速度為年老的「友子」送上遲來的情書,然後一個人靜靜坐在海邊,只見他沉默的背影與海天自然融合,隱約感覺到一股力量,看似沉靜卻非常有力。之後,他跑到友子身邊,緊緊擁抱她,只說了一句話:『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他一說完,我立刻跟著熱淚盈眶,因為,這句話簡單的話已涵蓋了他所有的感情。他不知道未來會怎麼樣?但他不再因恐懼而逃避,他勇敢的面對了自己想要的愛情,等於勇敢的面對了真實的自己,他給自己希望,也給友子希望,他願意勇敢,友子還有什麼好怕的呢?愛情最可貴的地方就是讓人變得勇敢,願意承擔對方,同時也承擔了自己,於是,我們看見愛情帶來的改變,讓他不再憤世嫉俗,喜歡音樂就去努力,與其抱怨自己懷才不遇,不如多寫幾首歌,多練幾次團。不想放棄心愛的人就勇敢的去守護,而不是錯過以後一輩子悔恨。

⑶ 請問電影<海角七號>講述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所反映的是什麼東西

海角七號》講述的是一個台灣小鎮恆春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要召開海灘演唱會,需要立刻組織一個當地樂團作為暖場嘉賓而展開的一系列努力, 過程中不乏搞笑,失落,直到不斷堅持而獲得成功的勵志故事。本來很簡單的一個故事,因為導演獨具匠心的加入一段60年前的中日跨洋愛情,通過七封遲到的情 書的傳遞表現出來,而使得整部影片豁然呈現出一種迥異於一般青春片的厚重與雋永氣質。
影片中的七封情書是導演魏德聖親自操刀撰寫的,文字功力很深,年輕人一下子感受到文字書信的魅力,這是網路時代的他們所缺失的,因此顯得尤 為浪漫。但這段愛情其實只被導演用作一個淡淡的背景,甚至作為日籍教師的臉部特寫都沒有,永遠是遠景或虛景。而更關鍵的場景,60年後老太太收到後輩們努 力送來的情書,竟然連一個臉部都沒有給,顯然顯示了魏德聖決意避免煽情。實際上這種舉重若輕的處理方式形成的留白比煽情更有餘韻。

⑷ 為什麼海角七號那麼受歡迎

文化因素,裡面很多生活環境和文化細節非常能觸動人。

大家不系台灣郎所以不覺得有什麼,但是,換做你是台灣人,你想想現在多少少年人在台北之類的大城市混不好而回到故鄉度日子,你就知道這部電影選擇了一個多好的角度。。

再加上故鄉里的那帶有殖民時候遺風的街道場景,排外的地域成見和馬拉桑先生的努力。等等。。

這是作為非台灣人,或者非閩南人所不能感受到的。

外加上不錯的音樂,很有賣點的啦。

這是幾年來最好的台灣電影。台灣好多年沒出什麼好電影了,最近一部也是好幾年前的藍色大門。

海角七號也正反應了台灣電影的衰落。。

⑸ 《海角七號》影評,

這里是海角七號,從六十年前的那天開始,仍舊沒有終點。

「留下來,或我跟你走。」

很久沒有看國片了,更久,沒有到電影院里看國片,上次在電影院里看電影也是好一段時間以前的事,這回讓我走入電影院的並非好萊塢大片,而是一個發生在台灣南端的故事。

一直以為科幻動作鉅片只屬於好萊塢,優美純愛電影則是日本電影專屬,其他的或多或少也有好片,但國片就是湊不上那一角;去年至今,確實漸漸有種國片將要抬頭的感覺,到了魏德聖導演的「海角七號」總算一鼓作氣宣洩出來了。

我們也許拍不出科幻大戲、可以不拍純愛電影,但,不能不拍你我都在的台灣的故事。

「海角七號」背景在屏東恆春,吹起朴實晚風的南國在電影中讓人扎扎實實欣賞到它的美麗,劇中人物的對話與台詞,在在顯示著台灣的風土民情,對部份人而言,粗口方言可能不那麼中聽,但我們每個人生活中幾乎天天都會聽到的國罵卻在片中表現得如此自然,聽到了,還會在電影院中發出會心一笑。

干聲連連的國罵從貼近真實的人嘴裡飆出來,竟會變成一種玩味,這也是「海角七號」所顯露的特點之一:簡單、自然。

有的人將注意力放在南國美麗風光,有人把焦點擺在片中人物關系,自然也有人看出魏導想藉著一部電影透露什麼樣的人文訊息,也許魏導不那麼強調現實、也不真想去探討社會上的一些問題,但勾出了問號,就會讓仔細看電影的人發想,究竟其中蘊含了什麼樣的意義。

當山林BOT、土地BOT、連海都要BOT的時候,我們得到、又失去了什麼?

當國寶大師只能在你我家的屋檐下,孤單地彈奏樂器時,誰真的在乎誰是國寶?

當刻板想法在心中生根時,要怎麼相信或扭轉其實年輕人很肯打拚的印象?

當大男人主義早已習慣且自然於電影中,聽到阿嘉跟友子說「留下來,或我跟你走」的時候,有沒有人覺得這傢伙很有新時代男人的魅力?

「我不是拋棄你,我是捨不得你。」

六十年前,因為日本戰敗而不得不離開台灣的日本教師,懷著一段不被時代與背景允許的師生戀、隔著重重大海掩埋了數十年的思念,離開人世後,六十年前的信件才終於送到台灣,一個早已不被人們記得的地址,如何送到收件人手中?

「海角七號」確實是一部值得再三回味的電影,實際看過後才了解無怪乎有人能夠看了好幾次還想再看。魏導謙稱這部電影的深度與厚度其實沒有那麼好,把電影能夠破億狂賣的功績歸於台灣民眾對於時局不佳的投射作用,在我看來,魏導運鏡與情緒掌握在現在的台灣電影圈都難能可貴,一部電影能不能賣座,靠的不是廣告,而是觀影後的口碑,這麼多人陸續推薦身旁親友上電影院看電影,就代表這無庸置疑是一部成功作品。

電影從男女主角到所有配角,都扮演得恰如其分,沒多出來的、也沒有少掉的,每個演員都是讓這部電影能夠成功的重要元素。

電影的結束雖然讓人有種還想知道後續的感覺,卻也正是成功的表徵,如果不吸引人,不會讓人想知道接下來發生什麼事了?留白的部份,就是給觀眾最好的回饋,每個人都可以在腦海中編織一段屬於自己的結局。

電影散場後,看到許多阿公阿媽也來到電影院里看「海角七號」,我不知道阿公阿媽們是不是同一個老人會的會員朋友,可是,聽到一位阿媽跟身旁的阿公用日文說話,嘴角還露出一抹微笑,即便我聽不懂,從他們的臉上還是看出滿足的歲月痕跡。

時代隔閡的思念,也許只有老一輩的人才能體會吧!

「有愛情,才有思念吧!」

電影中許多台詞都一一在網路上發燒,除了茂伯的「哇系國寶」爆紅之外,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劇中樂團即將登台演出前,友子拿著在機場買的幸運珠串分送給大家時,團員勞馬先是婉拒友子的淚痕之珠,這時友子跟他說「有愛情,才有思念吧」;友子那時的微笑直接呼應到最後,勞馬將淚痕之珠還給友子時,同樣的話再回贈給她,這段安排讓我覺得巧妙,原來愛情中的淚痕在不同的背景下,還是有共通之處。

亦如同中孝介在車上對於友子的失神低愁,回問了一句:你難道不期待彩虹嗎?風雨過後能夠天晴,即便失去了風雨前的那片天空,隨之而來的,誰又知道不會更好呢?

當人會開始為了另一個人靜下心緒而出神,是喜歡嗎?是愛情吧,所以才開始思念了啊。

是喜歡它嗎?是愛上「海角七號」吧,所以才開始找尋電影中的足跡了啊。

這不只是今年電影院的奇跡,更會是打動你我心中綺夢的驚奇,還沒看過的朋友請務必到電影院看看,尋找心目中的「海角七號」吧!

那裡是海角七號,從二零零八年八月二十二日起,依然沒有終點。

⑹ 海角7號 是部什麼樣的電影

海角7號 海角七號 維基網路,自由的網路全書 (重定向自海角七號)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海角七號 Cape No. 7 《海角七號》電影海報 導演 魏德聖 監制 黃志明、魏德聖 編劇 魏德聖 主演 范逸臣 田中千繪 夾子小應 民雄 麥子 馬念先 林曉培 林宗仁 中孝介 梁文音 音樂 呂聖斐 駱集益 攝影 秦鼎昌 剪接 賴慧娟 牛奶 製片商 果子電影 發行商 博偉 上映日期 台灣 2008年8月22日 香港2008年11月20日 新加坡 2008年11月27日 中國 未定 片長133分鍾 產地 台灣 語言 台語、華語、日語 製片預算 新台幣5000萬元 官方網站 IMDb 信息(英語) 《海角七號》(Cape No. 7)是一部2008年台灣電影,為台灣導演魏德聖的首部劇情長片[1],由歌手范逸臣和日本模特兒/演員田中千繪,與眾多音樂人共同演出,新生代歌手梁文音和中孝介也在本片特別演出。《海角七號》獲選為2008年台北電影節的開幕片,這同時也是《海角七號》的世界首映。本片在台灣於2008年8月22日戲院上映。 《海角七號》耗資新台幣5,000萬元,是長期低迷、籌資困難的台灣電影近年來為數不多的較大成本製作之一,但無太多宣傳預算,票房相當比例初期是透過BBS與部落格,以口碑拉抬出了超高人氣,被視為台灣電影奇跡[2];而後票房突破新台幣5千萬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起了推波助瀾的效果,《海角七號》全台票房目前已突破4億元新台幣,成為台灣電影史上票房第2名,也是最賣座的台灣國片。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日治時期也隨之終結。12月,一位日本籍教師在遣返船上,一字一句寫下對於他台灣籍女學生兼愛人小島友子的七封情書。封面簡單寫著「台灣恆春郡海角七番地」、「小島友子様」,卻也隨著兩人分離兩地另組家庭,成了寄不出去的七封情書。 六十餘年後的現代,原於台北任樂團主唱的阿嘉,打混十餘年仍一事無成,一日早晨在怒砸電吉他後,失意地騎車一路由台北返抵故鄉ー台灣最南端的恆春鎮,並由代表會主席(阿嘉的繼父)關說而暫接因為受傷而無法工作的老郵差茂伯之工作。但阿嘉忿忿不平,看不起身邊的一切,完全沒有負責地送信。茂伯在交接時給他一封來自日本、要寄到「海角七號」的郵包,阿嘉好奇打開之後看見了七封日文信,看不懂內容的他將其丟在房間一角。 另一方面,當地的飯店找了日本歌手中孝介來表演,卻因沒有用在地人的樂團,遭代表會主席封殺,最後逼不得已只好請當地的樂團暖場,負責演奏兩首暖場曲,但在當地根本沒有樂團,只好由一群雜牌軍湊出一個暖場用搖滾樂團:痛罵台北的失意樂團主唱阿嘉、離異的原住民警察吉他手勞馬、早熟古怪卻才能無處發揮的小六教堂鍵盤手大大、喜歡人妻的機車行學徒鼓手水蛙,貝斯手甚至換了三任:勞馬那其實不會彈貝斯的口琴吉他老爹、號稱月琴「國寶」卻只能自娛的老郵差茂伯、直到最後換成勤勞的小米酒客家推銷員馬拉桑 練習過程中團隊因為各種因素而時有沖突,且看來毫無希望:覺得大材小用,所以不關心也不負責的樂團主唱、想唱自己歌的吉他手、太過自我的鍵盤手、根本不會彈貝斯的貝斯手們…以及無能為力的日本女公關等。團隊開始練習阿嘉幾年前寫的第一首歌,在過程中慢慢互相了解、和解並培養默契,但盡管如此,演唱會日子即將到來,第二首歌毫無影蹤,阿嘉仍然萎靡不振;友子憤怒辭職,卻被茂伯送來的婚宴邀請函給留住。在瘋狂的路邊辦桌喜宴後,本來想放棄的友子與阿嘉在酒後互吐真言後發生了突如其來的一夜情。在阿嘉的房間里,友子讀了被阿嘉拋在角落的七封信。原來寫那些信的日籍教師已過世,他的女兒發現了,並且將信寄來台灣。讀到了信中濃烈的思念的友子敦促阿嘉一定要把信送到。 一夜情雖然造成了尷尬,但阿嘉卻也藉由友子的鼓勵,振作起來用心去創作第二首歌曲。同時,友子向大大被日本男人拋棄的母親吐露愛上了阿嘉的心事,並在討論台日戀情一事時提到了她所見的那七封未寄出的信。原來被拋棄的小島友子是大大母親的祖母。在大大母親的提示下,阿嘉最後終於將那七封信在六十年後送給了收信人,並在演唱會即將開始前及時趕回。 在演唱會開始前,阿嘉終於向友子真情表白。暖場團隊達成任務,表演大受歡迎。友子在所有觀眾面前戴上了代表愛情的原住民珠鏈,接受了阿嘉的愛。在中孝介以及阿嘉合唱的安可曲《野玫瑰》這首歌曲當中,表演完美收場。在此同時,小島友子老祖母撫著七封信,在野玫瑰的末段歌詞聲中,回想起六十年前與日本教師分別的場景。 記述作品的情節在此處結束。

⑺ 《海角七號》講的是什麼

劇情簡介

一場在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於是代班郵差阿嘉(范逸臣飾)、小米酒業務員馬拉桑(馬念先飾)、機車行鼓手水蛙(小應飾)、原住民警察勞馬(民雄飾)、老郵差茂伯(林宗仁飾)、正讀國小大大(麥子飾)七拼八湊組成了一個『破銅爛鐵』的樂團,讓個性嚴謹、心情煩悶的演唱會日本籍監督友子小姐(田中千繪飾)傷透腦筋,其中總是不肯好好配合練團的主唱阿嘉更是無時無刻不惹毛她。

隨著演出時間愈來愈近,兩人的沖突也愈演愈烈,沒想到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里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了另一段跨國之戀。

基本信息

影片《海角七號》是一部2008年出品的台灣愛情電影,由台灣導演魏德聖執導,這也是魏德聖首部劇情長片。范逸臣、田中千繪、梁文音和中孝介等聯袂出演。影片於2009年2月14日在中國內地上映。

電影講述在台灣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這個七拼八湊組成了的樂團,讓演唱會監督友子小姐傷透腦筋。

影片獲得2008年台灣電影金馬獎的年度傑出電影、台灣年度最佳電影工作者、最佳男配角等六個獎項。

影片評價

音樂精湛製作

《海角七號》選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習島歌(日本的一種民歌)的曲風,聲音被稱贊充滿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種純凈之感。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場面頗多,元素也很豐富,民樂、西洋、流行一網打盡,歡快、憤懣、憂傷、甜美等情緒在音樂的表達上也稱得上淋漓盡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經修飾的童聲,然後音樂響起原音跟上,重疊間讓人有了隱約的感動。然後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倫搖滾路線,顛覆了范逸臣留給大家的慣有印象。(出自《新晚報》)

劇情耐人回味

影片以相距六十年的兩場愛情為主線,一個以完美收場,另一個無疑是殘缺的,甚至更加讓人心酸和無奈。如此迥異的結局,在片中交相出現平行發展,讓觀眾不由自主地隨著導演的指引一路走下去,找到已經消失了的「海角七號」,見證那個殘缺愛情的「回歸」,祝福一對年輕人能夠收獲甜蜜的愛情。情節雖然不是跌宕起伏,但產生的共鳴卻是盪氣回腸,讓人持久地回味。(出自《北京晨報》)

人物塑造成功

《海角七號》的成功在於呈現了台灣南部小人物的生活面貌,他們快樂地面對生活,自在地面對歧見,寬厚地面對歷史,真誠地面對觀眾。(出自《青年時報》)

影片讓人振奮的地方是每個角色雖然都卑微地活著,卻沒有放棄對生活的執著。小人物們也在演出中釋放了自我,體驗了生命的精彩。而《海角七號》里的小人物之所以打動觀眾,是因為他們「快樂地面對生活,自在地面對歧見,寬厚地面對歷史」。讓觀眾心有戚戚,從角色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出自《國際在線》)

⑻ 海角七號有沒有看過看過的談談你的感受

《海角七號》觀後感:夢想只要堅持,命運終將報償
有道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雖然出道於娛樂圈,但人生軌跡的轉換讓我這些年一直埋頭於公司事物,已經少有閑情逸致去影院去看電影了,有時難得打開電視也僅僅限於新聞、財經類節目,以至於近來有一部叫《海角七號》的影片紅透了半邊天卻渾然不知,經不住身邊同事好評如潮的推薦,畢竟是家鄉拍的片子,起碼也可以重溫一下鄉情,因此還是忙裡偷閑找來碟片看了看。應該承認這是一部很不錯的影片。 片中的恆春是台灣南端一個非常原生態的半島,由於地處熱帶,三面都是湛藍清澈的大海,加上豐富多樣的生態資源,1982年台灣政府將第一座「國家公園」設立在恆春鎮東邊的墾丁。可即便就是在這么美一個的地方,鄉土與現代,固守與發展之間也如同難以交融的水與油。自然資源的過度開發,鄉土傳統在現代化進程中的迷失,年輕人對家鄉情感的淡漠,彷彿是這個時代前行中無法規避的通病,「有錢人買下了飯店,也買下了海,年輕人寧願出去給人家當伙計,也不願意留下來。」 民意代表的一席話道出了老一輩人對本色鄉土日漸式微的憂慮與無奈。 在另一方面,在台北奮斗15年一無所獲的主人公阿嘉,用力將象徵人生夢想的吉他砸碎,載著滿腹的不甘與失落回到故鄉的故事緣起,也真實的反映出當下許多年輕人背井離鄉,到大城市追求人生夢想卻歷盡坎坷,不得不向現實妥協的社會生態。影片故事背景的設置巧妙契合了這個時代(特別是金融風暴背景下)主流人群普遍性的焦慮心態,難怪在兩岸三地引起如此廣泛的共鳴。一個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的老郵包,一個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的「草台」樂團是影片推進的兩條主線,而影片情節卻簡單到用幾句話就可概括。七封寫於六十年前的老情書以感傷的日語旁白,適時地填充電影里每一個過場。兩條情節主線一喜一悲,讓人很難定義這是部喜劇還是悲劇。 或許,正是這樣的安排才更好的體現了我們這個時代的特徵:一切既向前快步發展著卻又難免於失落的惆悵,內心有抗爭同時又在妥協,生活看似絕望但不經意間卻又暗藏了希望,每個受環境操縱疲於奔命人生,夢想卻始終不屈不饒頑強的生長。經過漫長一甲子的等待,老婆婆終於等到了舊情人不辭而別的答案;伴隨著那個塵封已久卻又被重新被發現的地址,阿嘉也找尋到了曾經失落的夢想與新生的愛情;穿越歷史的曲折,那艘曾經一去不返的航船,好象又悄悄開回國境之南的港口;透過泛黃的信箋,兩個無法彼此相守的靈魂,此刻卻又再次重逢…… 的確,現實當中是有太多令人無奈的迂迴和曲折,但人不可能沒有夢想而活,當面對生活的遺憾時候,我們更願意勇敢的相信,只要堅持,夢想終將得到命運的報償。

《海角七號》:七封情書光影留證 青春萬歲
故事 一個失意的搖滾青年阿嘉(范逸臣飾)從台北回到故鄉——台南的某海邊小城。小城裡的高齡郵遞員茂伯在工作中摔傷,阿嘉臨時頂替了他的工作,也因此得到了七封遲到了60年的書信:日本戰敗後,一個日本教師在回國的途中寫給台灣戀人友子的信。阿嘉在尋找友子的同時,無奈加入一隻臨時拼湊起來的樂隊,為即將到來的海濱演唱會表演。除了阿嘉是內行,鍵盤手是個整天哼著流行歌曲、發育未完全的小女孩;會吹口音的被拉來當了吉他手;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甚至也客串了一段時間的貝司手……另外,一位也叫友子的日本女孩(田中千繪飾)則負責監督樂隊的排練,她和阿嘉的關系也從最開始的格格不入開始轉變。以阿嘉的人生起伏為電影主線,滿眼是台南的風土人情,人與人之間復雜的關系,三代人之間沖突與和解,理想的失落與再生,愛情的幻滅和追逐等豐富多元的因素都涵蓋其中。 劇照
在《海角七號》的故事中,阿嘉帶領一群外行人從一個草台班子變成有模有樣樂隊的過程就是內核所在,不過這件事很難被稱為「青春成長事件」,因為除了范逸臣一個人還在青春的尾巴上,樂隊里就只剩下未成年少女、失意中年男和暴躁老人了,看完全片我們只能說他們的精神確實很「青春」。《海角七號》的主旋律是滑稽的,先是在毫無競爭性可言的海選中確定了樂隊的陣容,雖然在排練中屢遭不順,主力也頻頻換人,只會彈月琴的茂伯竟然變成了貝司手,在演出時大家都穿上了印有米酒廣告的T恤…… 樂隊的故事當然談不上新鮮,范逸臣和田中千繪的表演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不過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兩個非常搶戲的配角——未成年少女大大和暴躁老人茂伯。大大其貌不揚,出落成美女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她在電梯中的一段幾乎沒有台詞的戲完全稱得上驚艷!大大以成45度角仰望的姿勢站在電梯口,旁若無人地哼著小酸曲「情是什麼玩意,只不過是玩玩而已……」那氣場強悍到無以復加,在此我們只能預祝她早日成為演技派。與大大的老成不同,茂伯就是一個胡攪蠻纏倚老賣老的暴躁老人,當他發現自己確實不能勝任貝司手的時候便主動推薦了馬拉桑,當大家同意這個意見時,茂伯卻發火了:「干!要回答地這么快嗎?不考慮就回答,我是老年人嘢,我的心肝不是鐵打的,我也會傷心的!」最後茂伯還是為自己爭取到了搖鈴手的位置,不過他卻在排練的時候大發脾氣,還企圖當主唱,在最後關頭甚至還表演了一把月琴,用茂伯自己的話來說他「就是寶貝,惹得起嗎」? 愛情 愛情當然是每部青春電影難以迴避的元素,因為那個時候的愛情是最美好的,說白了就是最好騙人眼淚的部分。《海角七號》的高明之處就在於:虛幻和現實愛情兩條線並行,一方面是遲到了60年的七封情書娓娓讀來,另一方面則是阿嘉與友子漸生情愫。 不過現實的愛情發生得太突兀,剛剛還在別人婚宴上翻白眼,一覺醒來阿嘉與友子就躺在了床上。更讓人受不了的則是阿嘉的表白,沖上去抱著友子就說「留下來,或者我跟你走」,真是白白浪費了大好海景。說來說去還是怪兩位主角演技尚嫩,沒有流暢表現出情感的起承轉合。反而是虛幻的愛情,成了全劇最濃墨重彩的一筆。配合著輕柔的音樂,七封情書用男中音娓娓讀來,時而是60年前的情景再現,時而應和的是當下的人物心情,每一封都讓人動容。尤其是最後一封——「我想我會把你放在我心裡一輩子,就算娶妻生子,在人生重要的轉折點上,一定會浮現你提著笨重的行李逃家,在遣返的人潮中,你孤獨地站著,你戴著那頂存了好久錢才買的白色針織帽,是為了讓我能在人群中發現你吧!我看見了,我看見了……」當離別的情形再現,當一雙顫抖的手展開信紙的時候,沒有人不流淚的。而且片中的七封情書都是導演魏德聖自己撰寫的,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摯情感讓人為之嘆息悲傷,其優雅與綿長的氣質正是網路時代快餐文化時代所欠缺的,尤顯珍貴。 打架 可以這樣說,沒有打架的內容就算不上真正的青春片,因為不打架不足以成長。一想起青春片中的打架戲,腦海里閃現的就是《陽光燦爛的日子》中那轟轟烈烈,彌漫著雄性荷爾蒙氣息的場面。 相比之下,《海角七號》的打架戲顯得清淡多了。值得一提的倒是這部戲里女人的粗魯,其中的一場戲就是女主角掌摑「怪伯伯」。在一場熱鬧而嘈雜的露天婚禮上,友子因為樂隊的事正悶悶不樂,旁邊的怪伯伯卻不知好歹地喊她的名字,一邊喊還一邊搖晃友子的肩膀。焦躁不安的友子隨即怒喝「不要碰我」,而對方卻借著酒膽繼續作惡。「叫你不要碰我」,友子突然火山爆發,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將怪伯伯拍倒在地!這場打架戲發生的如此突然,結束的又是如此乾脆,令觀影者跟片中人一樣措施不及,極具帶入感。半秒之後你會發笑:怪伯伯真是冤枉!更絕的是,畫面接下來立刻切到婚禮表演的舞台上,兩個火爆而鮮艷的泳裝女郎彷彿救場般地唱著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歌曲。兩個畫面反差如此強烈,讓人哭笑不得。接下來,醉酒的友子更是撒潑般脫下鞋子,砸碎了阿嘉家的玻璃窗,又躺在地上打滾,又哭又罵! 音樂 沒有哪個青春期的人不會嚎上兩嗓子。於是,《海角七號》選中了范逸臣和中孝介。尤其是中孝介,他自己研習島歌(日本的一種民歌)的曲風,聲音被稱贊充滿了透明感,他的演唱有一種純凈之感,劉德華的《紅顏自閉》正是翻唱自他的出道單曲《各自啟程》。 總的說來,全片令人印象深刻的音樂場面頗多,元素也很豐富,民樂、西洋、流行一網打盡,歡快、憤懣、憂傷、甜美等情緒在音樂的表達上也稱得上淋漓盡致。大大唱小酸曲,先是未經修飾的童聲,然後音樂響起,原音跟上,重疊間讓人有了隱約的感動。然後有一段范逸臣的英文SOLO,走英倫搖滾路線,顛覆了范逸臣留給大家的慣有印象。不過最出彩的地方還是出現情書朗讀時的配樂,做出了在雨中低語和傾聽的效果,實在不俗。建議聽這七封信的原聲音樂,有可能聽不懂說什麼,但是意義上的疏離可能更讓人貼近情感的真實。

⑼ 誰看《海角七號》了談下感想

首先,我想從客觀的角度來說,這部電影確實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故事裡面的日本人在戰敗後給台灣女孩子寫的信中反映出了他對愛情的無奈,愛情被戰爭束縛了,同時最後那些信回到了真正的主人身上又證明了真正的愛情是不滅的。而另一個故事中的兩個主人翁最後在一起更加證明了愛情的堅強和純真,同時也是上一代悲慘的愛情的一個有力補充。
其次,在主觀上,我強烈鄙視這種電影,因為對我們中國人來說,這樣的電影簡直就是對日本侵略戰爭的美化,用一個美妙感人的愛情電影來美化侵略,是很可恥的!

⑽ 海角七號是 講的是什麼事情

《海角七號》講述了在台灣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這個七拼八湊組成了的樂團,讓演唱會監督友子小姐傷透腦筋的故事。

劇情簡介:

一場在恆春夏都沙灘酒店沙灘上舉辦的大型演唱會,由於當地人的堅持,暖場樂團將由在地的樂手們組團演出,於是代班郵差阿嘉、小米酒業務員馬拉桑、機車行鼓手水蛙、原住民警察勞馬、老郵差茂伯、正讀國小大大七拼八湊組成了一個「破銅爛鐵」的樂團。

這讓個性嚴謹、心情煩悶的演唱會日本籍監督友子小姐傷透腦筋,其中總是不肯好好配合練團的主唱阿嘉更是無時無刻不惹毛她。

隨著演出時間愈來愈近,兩人的沖突也愈演愈烈,沒想到一份裝在寫著日據時代舊址「恆春郡海角七號番地」郵包里的過期愛情,竟在半世紀後,悄悄牽起了另一段跨國之戀。


(10)海角七號電影怎麼樣擴展閱讀:

《海角七號》於2008年8月22日在台灣開映後,首周台北周末票房開出新台幣198萬元,排行當周票房第4名。上映113天的《海角七號》在台灣的總票房達新台幣5.3億元(約合1.3億元人民幣),登上台灣電影票房史上排行第2名,僅次於《泰坦尼克號》。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6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2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