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哪個電影鬼子騎豬

哪個電影鬼子騎豬

發布時間: 2022-09-22 17:02:08

① 如何評價《舉起手來》這種電影

電影《舉起手來》系列中的優與劣

《舉起手來》這部電影,是2013年馮小寧執導的喜劇類電影, 令人印象頗深。他的情節不光是搞笑,還有村民、游擊隊隊員智慧的體現,作為一部喜劇片,他顯然是很成功的。但如果以戰爭片的角度來看待《舉起手來》,就很不盡人意,有許多瑕疵可見,算是毀譽參半。

不過,畢竟是一部喜劇片,導演也有許多不注意的地方,下面就來一一指正。

第一:弱化鬼子,使八路更強大。

任何一部喜劇片中,日本軍隊肯定是要被「貶低」地不像樣子,才能受到影迷們的歡迎,這其中的代表作就是《舉起手來》系列了。第一部中,看著鬼子人數挺多,卻連幾個村民都抓不住,被他們耍得團團轉。等到八路軍來了之後,那也就是鬼子們真正的噩夢了。

看著日軍在那裡不停地開槍還擊,卻總是在死自己人,根本就沒有準頭。如果說日軍就這樣來到中國的話,估計他們連鴨綠江都過不了,就被趕回老家去了。

用一句話來形容馮小寧筆下的日軍,就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第一部中,鬼子軍官更是被整得非常慘,同時也不符合邏輯。咱先說那個被打瞎了眼的軍官,日軍進入一個未知的區域時,對待關著的房門,都是先要射兩槍,讓後快速沖進去射擊。

就算是如電影中所說「探頭探腦」,也應該是中村下等兵去做才對,軍官們是整天玉碎,但也不會將機會浪費到這些無故的方面上。

至於那個「太君」,就更屌絲了。以為自己很勇猛,其實一無是處,連兩個中國大媽都能讓他受到重創,吃個西瓜都被炸飛了。通常來到村莊掃盪的日軍只殺人放火,但卻不吃東西,因為可能有更深刻的民族觀念隱藏在裡面。即使砸爛了,也不吃中國人的水果,但卻不能將它重新留給中國人。

那些翻譯官我就不想提了,因為他們實在是太弱智了,說話都說不清楚,還來當漢奸。第二部里那個漢奸更是傻得掉渣,根本就沒有起到協助日軍軍官的作用,反而總是在不斷地製造麻煩。

至於在第二部中,由於他是舉起手來的增強版,八路軍們就更「神話」了。騎兵能不遠萬里追上飛機,農民大叔可以砍殺數個鬼子,幾個身單力薄的人,在鬼子們的夾擊下,可以將一艘數十噸位的運輸船炸沉。看著很搞笑,過癮刺激,實際上卻根本沒有遵循半點的邏輯。

要按這么說,美國就不用與日本鬼子抗衡那麼多年時間,辛辛苦苦打太平洋海戰,直接叫過去幾個重慶間諜就可以了,保證沒有人員傷亡,就可以將「大和」號擊沉。

至於鬼子們,就完全像是一大堆小丑,在幾個主角面前跳舞表演。一個小孩用電,將一整船的武士電個不像樣子,他們卻連「罪魁禍首」都沒有發現。這究竟是什麼樣
子?第一部的鬼子們比較傻,那就意味著第二部不可能會有發展,明明對著敵人,鬼子卻偏不能打中,反而被敵人正中腦瓜子。

我認為這部影片中,最沒腦子的,便是那個在片頭操控機槍的日軍了。眼睛睜得大大的,結果兩眼空空,什麼也沒有看見,沖著自己人猛掃射,把一個飛行員打死了。
看到這里我真想過去扇一把掌,真是丟了武士道精神的臉了,而他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被八路軍騎兵一刀砍死了。

如果日本人不傻,《舉起手來》系列也不會受到如此的歡迎,當然更搞笑地還在後面,電影也隨之拍得有些離譜了。


第二:小小游擊隊。

《舉起手來》系列裡與眾不同的,就是兩部里都有小孩參演,還都挺聰明。第一部的是兩個機靈鬼的雙胞胎,第二部則是一個文靜的小女孩,但這兩個小孩都不如想像中的那麼「聽話」。

前兩個小孩把鬼子欺負得無地自容,往他們的水壺里撒尿,甚至還欺負了一個看似比較威武的日本大兵。他們往他喝水的瓶子里倒汽油,最後把他扣在了鍾里。一般的小孩是躲不過日本人的搜查的,而且在大掃盪中,他們也是第一個犧牲的。但這兩個小孩竟然可以打傷一個鬼子軍官,究竟是兩個小孩非常聰明呢?還是導演把日軍軍官描寫地智商非常低呢?

在抗戰劇里,通常要把小孩卷進來的觀念是不好的,而喜劇片就是這樣,幾個小孩會讓我們覺得非常可愛,進而能在日本人身上解解氣。但如果一部真正的抗戰劇,要是有過多的「小盆友」元素的話,影迷們估計都會罵導演「不正經」。

第二部中雖然是位小女生,但卻非常暴力,用玩具球就能吸引好幾個日本兵,致使他們中計。日本人在戰爭中是很專一的,通常為了戰爭不顧一切,任何東西都吸引不了他們的注意力。但在《舉起手來》系列中,日本兵們就成了一個個「鄉巴佬」,感覺什麼也沒見過,中村下等兵就是這其中的代表性人物。

第三:動物們來湊熱鬧。

這種事件主要出現在第一部當中,總共有驢、牛、雞、豬這幾種典型的動物參演,堪稱鬼子剋星四劍客。這頭驢無疑是最厲害的,他是郭大叔的寶貝,上面裝載著大金佛。運輸財寶不說,還親手打消了鬼子們炸橋的企圖,僅靠著它巧合性的撒尿。如果連動物都這么有靈性,知道鬼子們的企圖的話,那麼日軍別說三個月了,三百年都打不下中國。

至於那頭牛,就是翻譯官和中村的事情了。他們去打水,結果把褲子弄破了,臨時找了塊紅布來。這更體現了日軍的無知,他們看見牛發威,還不趕緊把紅布扯下來,被牛耍了那麼幾圈才肯罷休,結果又把紅布套到另一名鬼子身上了,真是腦子智商出奇啊!我知道的鬼子士兵里,沒有這樣懦弱無知的;著名的鬼子軍官中,也沒有那麼逞能的。

那個雞在這幾個動物中,完全就是湊熱鬧的,但還是那麼厲害。他一步步接近鬼子們擺放好的槍支,竟然包括軍官在內,都無動於衷。最後讓一隻雞,把一名前來到訪的的軍官炸飛了,此時日軍再後悔什麼也沒有用了。不過,雞只是打鳴的動物,在與八路軍開戰前村莊應該就已經沒有動物再出現了,都被日軍燉了。

怎麼在導演的拍攝下,動物都能欺負鬼子,而鬼子就跟個稻草人一樣「無動於衷」,這是不符合常理的。

那個鬼子軍官騎豬的場景就再熟悉不過了,從樓上墜下來後,軍官徑直坐到了一頭豬上,騎著豬打仗。看似這個軍官很英勇,實際上卻使他弱智無能的最好體現。但事實上是這樣嗎?軍官還沒騎上豬,豬就已經連同他主人被鬼子殺掉了,連肥料都不剩下。

第四:忽略了日軍的海上防護。

在第二部中,郭大叔等幾個人潛伏進了「阿多丸」號,最終將其炸沉。細細想想,這也是非常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二戰中,任何一艘日軍大型運輸船,都是要有護衛艦的。一旦發現有可疑跡象,就會立刻警覺起來。即使是在日本資源匱乏的戰爭末期,每艘運輸船也至少會有一艘護衛艦。

顯然導演是低估了日軍的實力,不過喜劇片嘛,就是要把鬼子整得不像樣子,才能讓人笑出聲來,因此也沒必要對其要求那麼苛刻。這種電影的真正意義只是博人一笑,從而大刀闊斧地改動歷史,遺留了許多想像不到的漏洞。

② 《舉起手來》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一個姑娘不小心把給日本鬼子喝的粥倒給了豬,把豬食倒給了日本鬼子,當日本鬼子呼呼的喝粥的時候,結巴的漢奸說了好幾遍,喝,喝,喝不得呀。這個片段真的是看一次笑一次。

③ 電影《舉起手來!》中有哪些讓你印象深刻的片段

我記得這部電影中最精彩的一個片段是:兩個兒童團員在門里裝機關,這時一隊鬼子浩浩盪盪地來找金佛像了。一個笨似大狗熊的鬼子軍官來開門了,只見他的眼睛十足一副斗雞眼,走起路來像一隻大青蛙。他開門了!一打開門動了機關,只見一隻盛滿水的大水桶撞向日本鬼子,一剎那間,他像一個被彈出去的炮彈似的射出門外,他們見狀不敢入這個門了,就再繞過去另一個門。一個漢奸「吃一塹,長一智」,就去開門了。他小心翼翼地打開門,看見有一個水桶吊在上面,他拿開那個機關以為安全了,可是不是的,他動了另一個機關,大水桶向他使勁撞來,他機靈地躲開了,結果那個笨笨在後面的一個日本鬼子再次被撞出門外。那個不和他們一起的鬼子軍官走去喝了半瓶酒,兒童團員們見狀,小心翼翼地把瓶子和汽油瓶釣了上來把酒換成了汽油。哈!這下有他們好受了。游擊隊員們開始進攻了,那個鬼子軍官急著喝酒,結果整瓶汽油都喝下去了又吐了出來,兩個聰明的兒童團員拿著彈弓把炮仗射進了嘴裡,一下子炸開了。頓時,他的嘴噴起了火來,一個漢奸叫他向井裡來,他一下子跳了下去,漢奸說:「你拉住繩子,我拉你上來!」他使勁地拉,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軍官拉了上來,誰知軍官噴了他一臉水,結果一鬆手他又掉下去了……這個片段現在想來也是十分有趣的

④ 潘長江演的日本鬼子,裡面有一點鬥牛的,還有個日本鬼子騎豬是什麼電影

《舉起手來1》
提供本片RayFile網盤下載鏈接,需要安裝RaySource客戶端,新建任務,在下載鏈接(URL)這里把下面的地址粘貼上去,就可以下載了。
fs2you://U5QiVCRC5ta3Z8MzIxNTA1Mjcw

⑤ 最搞笑的抗日電影有日本人騎豬的叫什麼

《舉起手來》 第一部 郭達,潘長江 演的

⑥ 求一部電影的名字有一斷日本軍官騎豬

《舉起手來1》由馮小寧執導,是中國笑星郭達、潘長江攜手打造的戰爭喜劇片。《舉起手來》講述了一隊精銳的日本皇軍惡狠狠地沖進一個小山村,關起全村人,要尋找一件無價之寶,但一轉眼卻只剩下一個傻鬼子搖搖晃晃地走出來。

⑦ 怎麼評價喜劇電影《舉起手來》

電影《舉起手來》承載著許多國人的美好回憶,影片除延續以往抗戰片的嚴肅緊張氣氛以外,通過喜劇方式進行刻畫,將國人上到老人,下到小孩全民抗戰的精神表現的淋漓盡致。該影片的確在一定意義上醜化了日本軍人形象,將日軍一支精銳隊伍刻畫的奇傻無比,但同時從也側面反映出國人的愛國情懷,以及對於當時侵略者的憎恨,從道德上也是可以得到理解的,拋去一切因素,《舉起手來》的確曾經帶給觀眾會心一笑,時至今日已然成為一部經典之作,其曾經的影響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總而言之,電影《舉起手來》拋去輿論色彩,這是一部很難被逾越的喜劇片,而且不能忽視這是一部良心劇作,因此才得以成為經典。

⑧ 如何評判潘長江郭達主演的《舉起手來》

我認為從這部電影喜劇片來講,演的很成功!演出了讓人捧腹大笑的效果 !

但從另一方面來講,這部劇是一場歪曲 歷史 的鬧劇!

《舉起手來》是馮小寧導演的第一部喜劇類型的電影,情節跌宕起伏、環環相扣,將傳統的喜劇表現手法與現代 搞笑 方式相結合,讓這部抗日戰爭題材的影片帶有濃厚的喜劇風味!

影片中潘長江老師飾演的是一個長著羅圈腿的日本兵,而郭達老師飾演的是一位淳樸機智的農民形象;片中潘老師的傻和郭老師的憨實把原本承重的 歷史 演出了讓人捧腹大笑的效果,讓人民更能深刻體會戰爭的殘酷。

兩人精彩的演技讓這部電影更加出彩,引人入勝。 潘長江的表演朴實,雖然沒有顏值,但是卻靠演技征服了你我他,特別是在《舉起手來》中飾演的日本士兵,憑借片中憨實傻氣的表演,那這個形象演繹笑點十足,十分經典! 潘長江演的 搞笑 日本兵,把日本兵的滑稽無能的特點全面的展露了出來 在演技上無可挑剔 。

但是電影情節上邊有點不符合實際情況 ,就是不能更好地來還原 歷史 ,因為他們側重於逗笑。如果是 歷史 片就沒人看了 ,十幾年前我們老家放《舉起手來》的時候,那是一個座無虛席啊,有人從幾里外,搬來板凳坐那看,去的晚了都擠不進去。播放的時候,台下笑聲一片,每個人都被逗樂了。後面幾年又放了好幾次,反正每次都是有不少人去看的。

漢奸帶領著鬼子兵晃晃盪盪的進村了,一開始聰明的老百姓就給了鬼子一個下馬威,陰差陽錯的讓鬼子吃了豬食,不知道是飲食習慣的不同呢還是好這口,鬼子吃豬食吃的津津有味。

每個團隊里總有那麼一兩個逗比,潘長江演的鬼子就是。他為了偷懶竟然躲進草垛里,可命不好,臉剛好對著驢屁股,驢一陣操作,直接把潘長江熏暈了,臉都黑了,我看了笑的肚子疼!

鬼子頭目騎著豬大喊的那段才叫絕,揮舞著刀,如果沒有看到騎著豬還以為是騎著馬在喊,看到是豬後,這反差有多大,能讓觀眾笑出聲來。

所以從這方面看,舉起手來非常非常成功。他對於自己的定位很准確,能接地氣。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講,這部劇不是喜劇,而是一場歪曲抗戰史的鬧劇!

第一,二戰後期,日本國內確實無兵可征,但再不濟也不會將一個對雞眼,羅圈腿的小矮人招進部隊!

第二,日本兵就那麼弱智,無能?騎豬的,被牛頂的,被辣椒水灌的,被小孩當猴耍的……,就這種人,還需中國拚命抗戰14年?

開抗日神劇先河,大多抗日神劇都以《舉起手來》為模本進行再創作,集神劇的要素大成 。

如:美女見了日本兵從容對付,學齡前孩子見了曰本人更自如,一泡尿澆滅了導火索,日本兵騎豬硌了GG,……一切神劇都能找到!

只不過之前沒有神劇,人們也不知什麼是神劇,更不知這種東西泛濫的後果,以給人耳不一新,大膽創作為幌子!這個口子一開,能沒有後來大量神劇出現的慘狀?

並且,抗日,被神劇被喜劇才是悲劇啊!正視 歷史 ,尊重 歷史 才是對後代子孫的負責! 時刻提醒自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熱愛祖國,熱愛這片生我們養我們的土地 !

我覺得就做一部單純的喜劇,就像看小丑表演一樣就圖個樂子,不值得注入太多思考! 真實的鬼子進村鬼子不可能那麼弱!

還有人說這種片子會讓人忘記戰爭的傷痛 !首先它是喜劇電影,其次它才是帶有抗戰題材元素的電影!

最開始看抗戰題材影片的時候,我對日本人多壞多蠢中國人多好多智慧深信不疑,玩 游戲 也扮八路打鬼子。可是隨著年紀的增長,各種信息接觸多了就開始懷疑這種題材的作品了,等看到《舉起手來》,先是跟著笑了好久,真的是笑到肚子疼笑到滾地上那種,然後就說了句「這簡直就是侮辱八年抗戰,誤導國人, 最最惡心的是日本人的弱智化處理,不堪一擊一推即倒,好像日本關東軍都是一群廢物!而讓廢物所奴役壓迫的民族其智商便有待商榷了!

話說回來,舉起手來走的是喜劇路線!以效果來看,無疑它是成功的 !第一叫創新,第二叫模仿,《舉起手來》本意用來 娛樂 ,只是後續模仿誕生的神劇,越來越無節操,無下限讓人難以容忍,以至於沒人願意買賬,連帶著這部曾經讓人啼笑皆非的電影,一同被批的面目全非!

抗日戰爭是一場事關中華民族生死存亡悲壯的戰爭,出了血和淚,真的沒有什麼喜劇成分可言。郭達、潘長江主演的《舉起手來》與其說是喜劇,不如說是在侮辱觀眾的智商。

這部劇講述的是抗日戰爭時期,一隊精銳的日本兵沖進小山村,尋找一尊金菩薩頭像。郭達扮演的郭大叔和敵人展開一場機智的斗爭。而潘長江飾演一個又笨又傻的鬼子兵,被老百姓打成羅圈腿,成了一個只會說「花姑娘」的白痴。

劇中潘長江飾演的鬼子兵,雖然笑點很多,卻沒有一點人物的個性,就是為了醜化日本兵而異想天開捏造出來的角色,在八年的抗戰中,根本找不到這樣的原型。要知道,日本兵來中國是為了殺人放火,不是來出醜的。還有一個從未開過槍的文弱女學生,竟然能閉著眼睛射死十多個日本兵,自己竟毫發無損!不知我們可愛的大導演,是否了解真實抗日戰爭,中國軍人每犧牲5個,才能消滅一個日本兵。如果像你拍的電影一樣,日本兵如此輕易被打死,抗日戰爭早就結束了!這種靠醜化、辱罵來戰勝敵人,就是魯迅先生說的「精神勝利法」。除了麻痹現代人的思想外,根本起不到一點教育、警示的作用。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14年抗日戰爭,中國付出3500萬人巨大民族犧牲,這是每個中國人應改牢記的戰爭。導演為了票房 ,可以戲說 歷史 。但抗日戰爭決不能戲說,因為被日本兵屠殺的南京30萬冤魂還在哭泣,400萬犧牲的中國軍人的英魂,冥冥之中,還在守衛他們摯愛的中國。像《舉起手來》這樣的抗日神劇,就是對這場悲壯戰爭的褻瀆,就是對死去的3500萬人的大不敬。

塵緣雜談,雜談影視

《舉起手來》是一部優秀的抗戰喜劇片,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導演馮小寧,國家一級導演,代表作《紫日》《紅河谷》《黃河絕戀》。

以上三部,都是經典的抗戰片,所以你看,其實導演本身是能拍出優秀電影的。

那麼,為什麼導演會拍攝這樣一部喜劇片呢?

其實,仔細看馮導的作品,就能看出他有很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抗戰又是他最熟悉的題材。因此他如果要拍一部喜劇片,選擇抗戰模式就很正常了。

然後,我覺得他的這部電影,和抗戰神劇是有本質差異的。這部電影是一種荒誕喜劇的表現方式,通過潘長江、郭達的經典演繹,用演員的誇張表演,來逗笑觀眾。

這是一部明確告訴觀眾,我是一部荒誕喜劇的電影。

而抗戰神劇,是一本正經把杜撰的抗戰劇情,當作抗戰 歷史 給觀眾看。

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

我個人覺得第一位條友,直接把《舉起手來》劃歸到抗日神劇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抗日神劇指的是那些打著抗日正劇的名義,惡意醜化敵人,神化抗日軍民,甚至使用「穿越」武器,造型浮誇的抗日劇。類似《抗日奇俠》《敵後便衣隊傳奇》《狐影》《青春烈火》《向著炮火前進》等這樣的劇都屬於抗日神劇的范疇。而《舉起手來》嚴格來說屬於喜劇,本身就帶有 搞笑 的性質,和法國的《虎口脫險》屬於同一類型,它要表達的是一種樂觀主義精神,是要告訴觀眾,侵略者是沒有好下場的,它們會淹沒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群眾的智慧是無窮無盡的,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少年兒童,都發揮各自的作用,為抗日出力。

《舉起手來》這部電影「神」嗎?的確是有的,比如鬼子騎豬、吃豬食、喝汽油噴火、鬥牛等情節,和很多抗日神劇都有異曲同工之處。但是我之前也說過了,這部電影本身就定義為喜劇,如果有人非要把它定義為神劇那我也無話可說,那隻好請他解釋一下法國的《虎口脫險》算不算是「抗德神劇」呢?我承認我們要正視 歷史 ,對於那場給千千萬萬中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抗日戰爭不應該有過多的 娛樂 化,對於《舉起手來》這樣的抗日喜劇應該這樣去看:它從一個喜劇的角度,展示了抗日戰爭時期我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勝利一定屬於人民,侵略者是註定要失敗的,註定要為自己的罪行深刻反省,向中國人民謝罪。(參見《舉起手來1》最後,潘長江飾演的日本兵後代來中國謝罪)

《舉起手來》這部影片講述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掠奪國寶金佛頭像並佔領了一個小村莊,百姓們團結一致,機智勇取打擊日本鬼子,並奪回國寶的事。影片由郭達、潘長江主演,既感人又 搞笑 ,他們利用智慧,巧妙地把日本鬼子打得落花流水。這部影片看完後,我們覺得十分解恨,為中國人的不屈不撓而自豪。

這部影片中最大快人心、最使人佩服的是兩個雙胞胎兄弟的智斗場面。他們利用機智勇敢,把敵人整得團團轉,使日本鬼子像無頭蒼蠅一般,我想以前的孩子們雖然生活在那種混亂的年代,但他們卻是那麼堅強勇敢,而我們雖然生活好了,但也不能失去這種堅強勇敢的品質,應該努力學習,不忘國恥。

我覺得你可以不喜歡《舉起手來》,也可以完全不看這部電影,甚至是嗤之以鼻,但若是站在某種「高度」去「評判」,大可不必如此,且聽我為大家分析。

如果細看的話,你會發現《舉起手來》雖然是由擅長戰爭片的馮小寧執導,可撐起這部電影的卻是小品演員,潘長江和郭達徹底讓這部電影成了一部分段式小品合集。

《舉起手來》有「神劇」之嫌?不不不,那是荒誕的、脫離現實的 搞笑 方式,與永遠不陣亡、永遠有子彈,永遠對方死的「神劇」有著天壤之別。其實,潘長江和郭達是想藉助荒誕、誇張的方式來揭露日軍丑惡的一面,有別於過去略嚴肅的相似題材。

事與願違的是,我們雖然通過演員的表演而看到了日軍的丑惡,可潘長江與郭達用心的 搞笑 並沒有引來多少真正的笑聲,只是笑點低的小孩子們笑幾聲罷了。

其實,當時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部電影,完全是小品演員跨界達到高潮的一個直接體現。2000年前後,小品演員是 娛樂 圈最吃香的群體之一,很多人借著熱度去拍電影、電視劇,趙本山就相繼拍了電影《男婦女主任》和電視劇《劉老根》。

而這邊廂的潘長江與郭達也想分得影視一杯羹,就組成了「潘達CP」,再叫上專業的馮小寧,《舉起手來》的班底就成型了……不得不說,《舉起手來》也算是一部時代特點造就的作品。

《舉起手來》是抗日神劇鼻祖?說這種話的人一看就是沒文化。

舉起手來就是醜化侵略者,把他們的貪婪無恥表達出來,而不像抗日神劇那樣把他們打的落花流水,其實抗日神劇醜化的是中國人民,抗日神劇才是侮辱抗日先烈。

而舉起手來並不是,潘長江把日本鬼子演的貪婪醜陋,邪惡愚蠢,並且把它們的畸形變態得戰爭行為演繹的淋漓盡致。

其實現實就是那樣,南京大屠殺,毒氣,屠村,殺人放火,種種慘無人道的變態行為,不把他們演畸形,難道把他們演正常?

電影雖然把它們的行為做了放大,上升到了藝術諷刺的階層,所以感覺有所失真,但這並不是缺陷,反而成為一部優秀的作品。

郭達把勞動人民的朴實懦弱反抗演繹的很不錯,電影具有濃郁的諷刺意味,難道你們都不知道?

首先,潘長江和郭達,喜劇演員。

其次,舉起手來劇本,喜劇劇本。

喜劇演員演的喜劇劇本, 娛樂 性質第一!

娛樂 的同時呢,也反應了當年抗戰時艱苦狀態下廣大抗戰軍民的樂觀心態,或者說是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的充滿希望的心態。

至於其他,介於電影本身,本來就是 娛樂 的產品,在尊重 歷史 背景的前提下,尊重中華民族價值觀的基礎上,細節上的是否嚴謹,都不是特別重要了。又不是 歷史 劇, 娛樂 目的達到了,觀眾習慣就可以了!

我覺得這部電影非常成功,堪比抗日劇鼻祖!

里邊的笑點安排的很巧妙,空間安排的也很完整,合理利用各種空間布置來分配笑點劇情,情節真的超~~~級連貫,甚至每看一遍都會發現新的笑點伏筆,看起來貌似粗製卻並沒有濫造,看了這么多遍還是會抓住我們一家人不同的笑點就足夠證明了。看得出劇本和導演真的很用心,跟所謂高端但明顯有心無力的作品比起來,誰比誰值得誇贊?

《舉起手來》非常非常成功。它對於自己的定位很准確,能接地氣。就和現在的抖音類似,盡管很多人抨擊抖音低俗,但是不可否認,它遠遠要比知乎B站一類的軟體更火,而且在農村的用戶也遠遠高於知乎B站在農村的用戶。

演員都是老藝術家,表演賣力,不怕吃苦不怕累,演得真的好像他們並沒有在演一樣。總之,一個敬業有輩分也有實力的劇組風塵僕僕地拍了一部被人看不起的抗戰喜劇,只為博君一璨。

現在總說要笑中帶淚,帶著教育意義,可是什麼也不摻雜的只為笑而笑不也很珍貴嗎?

「所有的低俗都是由那些自以為高雅的人定義的,只有這樣才能覺得自己與眾不同,但在我眼裡,你明明不是這樣卻非得裝,才是真正的低俗。」

《舉起手來》這部電影,環環相扣的情節中,懸念卻總被 搞笑 解開,開心笑翻之外,才回憶起戰爭的殘酷,這是導演馮小寧的高明之處。馮小寧是一個很奇怪的導演,他拍攝的電影每一步都不算好看,可以算作「爛片導演」,但他卻能一直靠拍攝爛片活下去,而且活得還很好。這樣的事情深思一下會覺得匪夷所思,再想想又覺得合情合理。在天朝里,這樣的事情總是會發生。這部所謂的喜劇片,其實就是一部鞠躬獻媚的大紅花一般的電影。潘長江和一眾演員扮演的愚蠢的日本兵,在現實里可能是一群殺人不眨眼的狡猾的惡徒。郭達身材不錯,甚至都能看到他腹部的隱隱約約的八塊肌肉。那個女主角在下雨時濕身的鏡頭很讓人臉紅。整部電影導演力圖表現出一種荒誕的幽默,但是看來看去,即便是因為滑稽而笑出的聲音,卻都顯得那麼的尷尬。

《舉起手來》除了拍攝手法有點俗之外,環環相扣的情節中,懸念卻總被 搞笑 解開,開心笑翻之外,才回憶起戰爭的殘酷,這是導演馮小寧的高明之處。值得一提的還有該片的主題歌,濃濃的東北味,朗朗上口的詞,通俗易懂的意,讓憨實的郭達大叔一唱,還有那麼些蒼涼味兒,這是惟一讓觀眾有點揪心的地方。另外該片出彩之處是讓潘長江的傻和郭達的憨實相映成趣,把原本沉重的 歷史 演繹出令人捧腹的效果,讓笑聲成為 歷史 的迴音。

⑨ 哪個電影里有個騎豬的

霍比特人3五軍之戰,鐵足軍矮人首領騎的就是豬。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6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5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3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