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主義的電影有哪些
⑴ 比較感人的,適合中學生看的,有團隊精神的電影,急需
1、《勇敢的心》是一部很勵志的戰爭題材電影,老師也經常放給我們看,是必看的。 2、《集結號》也是講集體主義的。相信你已經看過了。很有教育意義。 3、《特洛伊》傳奇英雄阿基里斯的故事。 4、《兵臨城下》蘇聯傳奇英雄瓦西里的故事,2戰題材的電影,也很有教育意義。 5、《沖出亞馬遜》啊,太明顯了,部隊和企業講究團隊精神幾乎都看這個。 6、《拯救大兵瑞恩》、《南極大冒險》、等等 7 《中國兄弟連》國共的兩個連隊抗日大片
⑵ 陳可辛多變的電影之路,助成龍進軍國際,讓李連傑拿下影帝
近日,由黃渤、鞏俐出演的《奪冠》,正式走入各大院線銀幕。而4天取得1.73億的票房成績,也讓該片的導演陳可辛,成為了不少影迷的話題焦點。
對於陳可辛的名字,港片影迷們應該都不陌生,畢竟在90年代的港片大銀幕上,陳導打造了太多的經典作品。
年輕時的陳可辛,曾在洛杉磯大學學習電影專業。1983年,21歲的陳可辛,趁著假期返回香港探親,並且在嘉禾找了一份製片助理的假期兼職工作。因為表現出色,嘉禾的鄒、何兩位老闆有意讓陳可辛留下。
面對工作的機會,陳可辛果斷放棄學業,加入了嘉禾,成為了一名製片助理。這份在選擇面前的從容與果斷,也為陳可辛之後 踏上一條不斷變革、不斷突破的多變電影道路 ,埋下了伏筆。
留在嘉禾之後,陳可辛接到的第一項任務,就是陪當時的「過氣喜劇導演」吳宇森,到泰國拍攝《英雄無淚》。
70年代末的吳宇森,在嘉禾一直走的都是 都市喜劇 的路子。《發錢寒》、《錢作怪》、《摩登天師》等作品,都是出自吳宇森之手。
不過80年代初,隨著「新藝城」的崛起,成龍、洪金寶的加盟嘉禾。吳宇森在喜劇片市場上的地位,快速被取代。為了尋求事業突破,1983年時的吳宇森,決定轉型槍戰題材電影的拍攝,並從嘉禾申請到了一筆「啟動資金」。
而剛剛入職的陳可辛,也受到何冠昌的委派,為這部《英雄無淚》擔任了統籌、助理編劇的工作, 幫助吳宇森實現導演事業的轉型 。
這部《英雄無淚》在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人員身亡,但是為了抓住這次翻身的機會,吳宇森 選擇了瞞報事故 ,繼續進行拍攝。而身為統籌的陳可辛,則果斷選擇了向公司進行事故報告。
得知發生事故後,何冠昌下令暫停拍攝,但身在泰國的吳宇森卻剛愎自用,堅持要將電影拍完。最終,這部《英雄無淚》在拍攝完成之後,被嘉禾「雪藏」。而吳宇森從泰國回來之後,也被嘉禾炒了魷魚。
雖然這部《英雄無淚》遭到了「雪藏」的命運,但陳可辛作為幕後統籌, 在拍攝事故發生後的果斷處理方式 ,卻讓何冠昌、鄒文懷十分贊賞。
經歷了《英雄無淚》的拍攝之後,嘉禾也決定大力培養陳可辛。1984年,嘉禾與好萊塢「華納電影」合作,為成龍策劃了《威龍猛探》,想借該片將成龍推向北美電影市場。
而此時的陳可辛,也在何冠昌的安排之下,在該片中擔任了 副導演 的職務,助力「台柱子」成龍進軍國際電影市場。
不過,這部《威龍猛探》在北美上映後的效果並不理想,成龍的這次好萊塢沖擊之旅,也以失敗告終。
《英雄無淚》被雪藏後,吳宇森與徐克的「電影工作室」合作,拍出了《英雄本色》,之後一舉走上事業巔峰。而《威龍猛探》受挫後,成龍也反手拿出了一部《警察故事》,開啟了自己全新的電影時代。
吳宇森、成龍通過 對電影的創新、對自我的突破 ,走上了新的事業高峰。而陳可辛也受到了兩位「老搭檔」的啟發,認識到了突破、創新的重要性。
《威龍猛探》之後,陳可辛也開始 突破自我、嘗試事業創新 ,對編劇、演員、監制等多項工作發起了挑戰。
在80年代中後期的港片大銀幕上,陳可辛不僅以監制身份參與了《肝膽相照》、《神行太保》、《壯志豪情》的拍攝,還與張學友、元奎、鍾楚紅一起出演了《三對鴛鴦一張床》,同時還為電影《金燕子》擔任了編劇。
對不同崗位的嘗試,讓陳可辛積累了豐富的電影製作經驗。進入90年代之後,陳可辛也悄然迎來了自己的電影時代。
1990年,陳可辛監制了 警匪動作喜劇片 《咖喱辣椒》。該片最初計劃邀請梁朝偉、張學友搭檔出演,但梁朝偉因為檔期問題,無法參與。
此時,獨具慧眼的陳可辛,看中了正處於事業起步期的周星馳,而這部《咖喱辣椒》也在周星馳、張學友的精彩演繹之下,成為了港片大銀幕上的一部經典作品。
《咖喱辣椒》上映後獲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陳可辛也在該片之後,選擇了從監制轉型導演。
成為導演之後的陳可辛,沒有趁熱打鐵,繼續打造警匪動作喜劇。「善變」的他,對文藝愛情片進行了大膽嘗試,拍攝了電影《雙城故事》。
這部《雙城故事》在上映之後,引發了一片好評,陳可辛也憑借這部作品,正式打響了自己的名號。
《雙城故事》大受好評之後,陳可辛選擇了自主創業。1992年,陳可辛與曾志偉聯手成立了「UFO電影公司」,並在1993年推出了公司的創業作《風塵三俠》。
《雙城故事》的大受好評,讓陳可辛在 文藝愛情片 的市場之上,累積了大量的觀眾基礎。然而《雙城故事》之後, 「善變」的陳可辛 卻選擇了褪去文藝氣質,嘗試拍攝都市愛情喜劇《風塵三俠》。
這部由梁朝偉、梁家輝出演的《風塵三俠》,上映後不僅取得了不錯的票房成績,還讓陳可辛獲得了 「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提名 。該片之後,陳可辛又相繼執導了《新難兄難弟》、《金枝玉葉》、《金枝玉葉2》等愛情喜劇作品。
這些作品上映後,在獲得可觀票房成績的同時,陳可辛的導演之路也一步步走上高峰。
除了導演 都市愛情喜劇 ,陳可辛在「UFO電影公司」監制的不少作品,也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反響。比如:《亞飛與亞基》、《記得香蕉成熟時》、《朝9晚5》、《歡樂時光》等作品。
1996年,陳可辛迎來了自己的事業新高峰。這一年,他執導、拍攝了經典的愛情電影《甜蜜蜜》。
這部影響了一代人成長的經典作品,在金像獎、金馬獎上同時拿下「最佳電影」的榮譽。張曼玉憑借該片,拿下了金馬、金像雙料影後,而陳可辛也同時拿下了金馬、金像兩座「最佳導演」獎杯。
1996年這部《甜蜜蜜》,讓陳可辛走上了新的事業高峰。然而,他的事業高峰期,卻在時代洪流的沖擊之下,快速歸於平淡。
90年代末,港片市場進入衰退期。而19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更是讓香港的市場經濟遭受重大打擊。
面對江河日下的港片市場,成龍、周潤發、徐克、李連傑、林嶺東、洪金寶、唐季禮等人,紛紛前往好萊塢,尋求新的發展機遇。陳可辛也在1998年,前往好萊塢拍攝了愛情電影《情書》。
因為文化的差異,不少港片導演步入好萊塢之後,都遭遇到了市場挫折,陳可辛也不例外。
愛情片雖然是陳可辛的強項,但這部《情書》卻在北美市場表現慘淡。該片的受挫,讓陳可辛遭受了不少好萊塢製片人的冷眼。
《情書》的失利讓陳可辛明白,好萊塢並不適合自己。於是在2000年,陳可辛選擇了回歸香港影壇,並在這一年以製片人身份,策劃了愛情電影《十二夜》。
新千年之後,港片市場一片蕭條景象。此時的陳可辛也意識到:愛情片已然無法吸引此時的市場觀眾,要想繼續電影之路,就必須進行題材的突破、故事的變革。
2002年,陳可辛以製片人身份,與彭氏兄弟合作了恐怖片《見鬼》。這部小成本的恐怖片作品,不僅在港片市場備受好評,同時還獲得了許多北美觀眾的喜愛。好萊塢獅門影業還買下了該片的版權,翻拍了《異度見鬼》。
《見鬼》的成功,讓陳可辛看到了恐怖片的前景。該片之後,勇於嘗試、抉擇果斷的陳導,又策劃拍攝了《三更之回家》。這部作品上映後,憑借過硬的質量,讓陳可辛同時獲得了金像、金馬的「最佳導演」提名。
《三更之回家》之後,陳可辛又以製片人的身份,打造了《金雞》、《三更2》、《金雞2》、《如果·愛》等作品。這些作品雖然獲得了不錯的評價,但平淡的票房成績,卻讓陳可辛意識到——港片市場大勢已去。
2005年前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崛起,不少港片製作人選擇了北上發展。而2005年《神話》在內地票房市場的風靡,2006年《霍元甲》的熱映,更是讓這些港片製作人們,看到了內地市場的巨大潛力。
2006年時的陳可辛,也選擇了北上發展,並在這一年執導拍攝了 寫實武俠題材 的《投名狀》。
每一次的變革與嘗試 ,總能讓陳可辛取得不少收獲,這次對「寫實武俠片」的嘗試也是如此。
在這部《投名狀》里,陳可辛放棄了徐克、程小東式的飄逸打鬥,試圖通過寫實化的動作風格,隱喻濃重的故事感染觀眾。
精良的製作,讓這部《投名狀》廣受好評。陳可辛因為該片,再度拿下了金馬、金像兩座「最佳導演」獎杯;而「功夫皇帝」李連傑也因為該片,拿下了自己演繹生涯中的 首座「金像影帝」獎杯 。
《投名狀》之後,陳可辛看到了武俠片的市場潛力。於是,他以製片人身份,與程小東合作了《江山美人》、與陳德森合作了《十月圍城》、與劉偉強合作了《血滴子》。當然,陳導自己還親自拍攝了一部寫實武俠片《武俠》。
雖然《投名狀》、《十月圍城》上映後獲得了不錯的成績,但隨後的《血滴子》、《武俠》等作品,卻都在內地市場遭遇挫折。
而隨著《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的出現,徐克在 內地武俠片市場 快速壯大,陳可辛很快被擠出了「武俠題材」的電影賽道。
為了尋求生存空間,陳可辛再度選擇了改變、選擇了突破。這一次,他將目光鎖定在了「傳記電影」之上。2013年,陳可辛執導拍攝了《中國合夥人》。
這部「結合了真實創業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在上映後獲得了不少觀眾的喜愛。影片不僅以5.39億的票房成績,位居2013年內地票房排行榜第7位,同時還在第29屆金雞獎上,拿下了「最佳故事片」的榮譽。
而為該片擔任導演的陳可辛,也順利拿下了 第29屆金雞獎·最佳導演 的榮譽。
《中國合夥人》之後,陳可辛開始對這類真實故事改編而成的電影作品,產生濃厚的興趣。於是2014,陳導又拿出了一部 根據「打拐新聞」改編而成 的《親愛的》。
2014年的《親愛的》之後,陳可辛的導演之路暫時進入了一段平靜期。之後的他,僅以製片人身份,參與了《七月與安生》、《喜歡你》、《你好,之華》、《少年的你》等作品的製作。
經歷了6年的沉澱之後,陳可辛導演在今年推出了「傳記電影」《奪冠》。在這部《奪冠》里,陳可辛導演依然沒有放棄自己「尋求改變、尋求突破」的想法。
《奪冠》通過三場比賽,引出了中國三代 體育 人的故事。影片雖然是一部圍繞「集體主義」展開的故事,但陳可辛卻將一個「反集體主義」的內核,大膽地呈現在了電影之中。
這個「反集體主義」的內核,讓《奪冠》在上映之後,遭到了不少影迷的爭議。雖然大家對故事的內核褒貶不一,但不可否認的是,無論是鏡頭的把控,還是氛圍的烘托,這部《奪冠》都可謂是「華語 體育 類型片」中的翹楚。
這部《奪冠》之後,陳可辛導演還有一部 體育 傳記題材的《李娜》,蓄勢待發。相比於「女排」這個故事載體,脫離了「國家網管中心」約束,實現了事業單飛的李娜,顯然能讓陳可辛表達出更多的想法與主題。
相信這部《奪冠》所留存的遺憾,應該都會在隨後的《李娜》中得到釋然。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⑶ 類似《揚名立萬》這種超預期的「黑馬」電影大家還知道哪些
1、《哪吒之魔童降世》。
哪吒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神話人物真真的是深入人心,其實動畫片已經有好幾版了,真人版電視劇也有不少翻版的,刻畫的人物都是入木三分、讓人印象深刻!這一次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其實本來不打算看的,但是在朋友的推薦下還是去電影院看了,不說別的,人物形象還是很生動的,有別於動畫版的可愛,這部電影里它的把魔童、闖禍、人小鬼大、自我的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把我命由我不由天這句台詞傳得廣為人知!
4、《流浪地球》。
以前看過《三體》,顛覆了我的整個宇宙觀,聽說劉慈欣的流浪地球上映,我馬上就去看了。整體來說,故事還是完整的,從個體到整體,從小家到大家,個主人英雄義和集體主義都有所表現,視覺效果也很棒。
⑷ 求關於團結體現團結的電影
「不拋棄不放棄」--《士兵突擊》
⑸ 大學二年級了,要開主題班會,需要一部有關班級團結的電影或短片,最好是中文的,要有利於促進班級的團結
《PTU:同袍》
《烈火男兒》
《足球少年》
《日落公園》
《烈火雄心》
《再戰星期天》
《馬達加斯加Madagascar》
《驚魂時刻》
《女籃5號》
《女帥男兵》
《大灌籃》
《勇敢的心》是一部很勵志的戰爭題材電影,老師也經常放給我們看,是必看的。
《集結號》也是講集體主義的。相信你已經看過了。很有教育意義。
《特洛伊》傳奇英雄阿基里斯的故事。
《兵臨城下》蘇聯傳奇英雄瓦西里的故事,2戰題材的電影,也很有教育意義。
《沖出亞馬遜》啊,太明顯了,部隊和企業講究團隊精神幾乎都看這個。
《拯救大兵瑞恩》
《南極大冒險》
《中國兄弟連》國共的兩個連隊抗日大片
《十三羅漢》
《失敗者》
《天龍特攻隊》
《敢死隊》
《黑鷹墜落》
《印第安納人》 ◆ 團隊精神 ◆
這部公認為最優秀的籃球電影1986年攝制。故事講的是一位很有性格的教練人生失意屢屢受挫,後來到高中當教練面對的是64個剛入學的隊員,經過一番努力,他終於率隊奪得印第安納州高中籃球聯賽冠軍,登上了事業成功的頂峰。這部電影的結構非常清晰,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述非常細膩深刻,而且對「團隊」這個概念作了發人深思的闡述。
⑹ 4部熱播劇情影片,《契克》在列,你喜歡哪一部
今天的小編推薦的是4部熱播劇情影片,《契克》在列,你喜歡哪一部?
聚焦
如果你不能堅持理想的新聞,你不必讓你的選擇傷心。要成為一名記者,必須有一點理想主義,因為你選擇了桅桿作為一個帖子。這有點像「崩潰」,這是一部集體電影,每個人都有出色的表現。專注於天主教的性侵犯丑聞,並逐步大幅削減喉嚨來驗證。最成功的電影是削減聾兒和性行為,指出這是世界上最骯臟的組織教會自上而下的機構醜陋。閱讀之後,人們將失去對宗教的敬畏。 「有時我們都喜歡忘記。大部分時間我們都在黑暗中,突然黎明,人們開始互相指責。」那天早上,報告發布後,「焦點」小組辦公室的電話突然遭到毆打。爆炸。對於記者來說,揭露真相永遠是第一位,但這部電影還講述了「無聲螺旋」機制和囚犯的困境,以及記者調查的真相。這也值得深思。
降臨
這部小說不適合於可視化,但目前的治療確實捕捉到了原始的意境。外星人的語言就像東方墨水的墨水。如果霧像煙霧一樣,所有含義都會立即消失。它講述了溝通和隔離。我們都被困在一種自以為是的文明和偏見中。它需要溝通和溝通。它摧毀了時間。它不是一部科幻小說,而是更像哲學。本節純粹是語言學的觀點,探討不同物種和個體之間的情感關系,以及線性時間和自由意志的悖論。整個神秘的基調是舒緩和悲傷,抽象的情感表達在夢幻般的視覺符號中。
⑺ 求推薦一部關於集體主義的電影~~~
我記得有一部德國的電影叫《浪潮》 你要是想找關於集體主義的也可以看宗教
⑻ 反應 集體主義精神 的電影 有哪些
合夥人
遠古入侵
越獄。。。我覺得也有集體力量
⑼ 《流浪地球》票房是多少
《流浪地球》票房6.99億美元。
《流浪地球》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西文化旅遊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聯合出品,由郭帆執導,屈楚蕭、趙今麥、李光潔、吳孟達等領銜主演的科幻災難片,吳京特別出演。
影片評價:
《流浪地球》劇情中的種種反套路設置,是對於末世危機面前人類命運共同體更為科學合理的設想,並做出了中國特色。山擋路了移走,海成災了填掉,天破了補起來,愚公移山、精衛填海、女媧補天。
這些融於中國人血脈中與天地抗爭的豪情,與面對末世爭生機、尋希望的電影主題異常合拍。影片凸顯不懼犧牲的集體主義精神的飽和式救援。
首先在於它掐中了觀眾痛點,成為中國科幻電影攀登世界先進水平的重要標志,滿足了中國觀眾對國產科幻大片多年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影片具有中國特色,是富有中國氣質的獨特創新。
⑽ 《蜘蛛俠:英雄遠征》上映後,為什麼中國電影比較喜歡宣傳集體的精神
美國電影和中國電影之間,因為面對的觀眾群體不一樣,製作的電影劇情以及主旨也截然不同!美國電影比較注重個人英雄主義,而中國電影比較喜歡宣傳集體精神,團結就是力量,團結起來力量大。
每個國家都存在著不同的國情,而我國上映的所有影片都是提倡正能量,提倡團結就是力量,不太推崇個人英雄主義。而且,電影的製片方也是希望觀眾群體能夠通過自己的電影,找到積極向上正能量的努力方向。
如果說美國電影是辛辣可口的重慶火鍋,那麼中國電影則是一日三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