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罪與罰電影女主怎麼死的

罪與罰電影女主怎麼死的

發布時間: 2022-09-21 11:52:52

1. 看完《罪與罰》,我快心梗了。

外國人的名字太長了,又很難記,每個譯本的名字翻譯的還不一樣,所以我把人物網簡單介紹,用2個字代替。

羅佳:男主(殺了老太婆和其妹妹)

杜尼婭:羅佳妹妹,盧仁未婚妻,沒結婚

盧仁:杜尼婭未婚夫,沒結婚

拉米祖欣:男二(後來取了杜尼婭)

索尼婭:男主女朋友,是男主最大的精神救贖者,雖是「黃色執照」持有者,內心純潔。

波爾費利:負責查殺人案的警官,擅長心理分析,懂人性,愛惜人才,計謀很多。

斯維里加洛夫:50多歲,喜歡杜尼婭,求愛不得,似乎謀殺了自己的妻子,最後得知杜尼婭不愛他,自殺。

也許你沒看過這本書,但你一定聽過這本書,或者知道這個作者。男主殺了人,我比男主還煎熬。這本書看的我心梗了。一是因為男主殺人後,心理活動太多了,反反復復折磨自己,我跟著節奏讀的抑鬱了都。二是我一口氣讀完。結果發現結尾寫著:這是刪減版。

800頁刪成300多頁的那種。出版社還說,刪減版不影響主要情節。

我???

雖然只有300頁,還是被驚艷了。於是鼓起勇氣找了全譯本,又略看一遍。看全譯本的話對劇情線路會更明晰,而且我看《傲慢與偏見》時就發現了,國外特別喜歡把各種細節講的清清楚楚和國內和作者留白的風格不同,他們有時候細節到,人心的最最深處。

雖然全譯版,有的內容我也略讀,還是不建議閱讀刪減版。看的也開心,就是覺得離世界名著還差點什麼。

好了,開題。

小說描寫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受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認為自己是個超人,可以為所欲為。為生計所迫,他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和她的無辜妹妹麗扎韋塔,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經歷了一場內心痛苦的懺悔後,他最終在基督徒索尼婭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作品著重刻畫主人公犯罪後的心理變化,揭示俄國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 —— 360網路

先看羅佳

我覺得羅佳主要是從3個部分走向救贖,一是用語言和態度折磨拉米祖欣,然後從好友拉米的身上看到活著希望,漸漸對生有了念頭;二是用淡漠和狠話折磨母親和妹妹,但是母親和妹妹矢志不渝的愛感化他,他再次有了生的希望,被救贖;三是折磨索尼婭,一會貶低她,一會憐憫她,一會把她捧的高高的,最終被她的善良、溫柔打動,選擇自首,再走向真正的救贖;

但是他又能,且有能力在索尼婭一次次困境中幫助她,尤其是在索尼婭父親喪餐上,釐清了盧仁誣陷索尼婭偷錢的原因,那推理能力不愧是學法律的。

此書讓我明白:正常人類,最好不要殺人越貨,幹些法律不允許的勾當。因為奪取別人的生命後,你並不會像武俠劇里那樣快意恩仇,浪跡江湖。也不會覺得自己在劫富濟貧,為民除害。良知會讓你飽受煎熬。

一般人殺人,無非是仇殺、為了財富、激情殺人一類的。只有變態、神經病和妖怪才會拿把刀亂砍人。可是我們的男主,他殺了2個和他無冤無仇的人,他殺人,僅僅是因為自命不凡的他有一套不成文的理論,既:

所有的人都被分成『平凡的』和『不平凡的』兩類。平凡的人必須俯首帖耳地過日子,沒有犯法的權利,不平凡的人,有權犯各種各樣的罪,有權肆意犯法。

後面解釋到:

但是這兩大類的區別是相當明顯的:第一類,就是說繁殖同類的材料,一般說,他們的稟性是保守的,循規蹈矩的,他們在順從中生活,而且樂於做順民。在我看來,他們也應該做順民,因為這是他們的本分,對他們來說,這里完全沒有什麼屈辱。

第二類人全都犯法,根據能力大小,他們是破壞者或者傾向於破壞的人。這些人的犯罪行為當然是相對的,而且是多種多樣的;他們大多數在形形色色的聲明中要求為了美好的未來而破壞現在。

但是,如果這種人,為了實現他的思想,需要跨過一具屍體,或者涉過血泊,那麼,我想,他會在內心中,在良心上,允許自己涉過血泊的——不過得看他的思想及其規模而定——請注意這一點。

只是在這個意義上,我才在我那篇文章里說到他們有犯罪的權利。然而,也不必過分驚慌:群眾差不多從來也不承認他們有這種權利,處決他們,把他們絞死(或多或少地),這是完全正義的,從而執行了他們的保守使命;不過在以後幾代人中,同樣的群眾,又會把被處決的人捧得高高的,崇拜他們(或多或少地)。

第一類人永遠是現在的主人,第二類人則是未來的主人。第一類人保存世界,在數量上增殖世界;第二類人推動世界,帶領世界走向目的地。兩類人都有絕對平等的生存權利。

這段理論前後還有一部分,連起來看會感覺不一樣。(我不能說對與錯,總之就是與我平時看的書不同。)

這套理論被發表到期刊了,學術包羅萬象的,但不代表他可踐踏人命。

波爾費利認為這套理論,就是再論證一個人可以問心無愧的殺人。他覺得這種理論比正式的合法的允許殺人更可怕。

這段話很值得玩味,波爾費利認為如果一個人內心認同這種「我可以問心無愧殺人」的理論,那麼比法律合法允許還可怕。

所以強調的是:良知和思維認知的力量遠大於法律對人的束縛。法律是最低的道德底線,所以,這個世界平穩運行更多的是靠良知。所以說如果這種理論被大眾認可是多可怕的事。

他不認為法律制裁是最好的武器,內心的痛苦悔恨才是。所以這個波爾警官,他就算懷疑羅佳,也沒採取措施,而是從心靈上折磨羅佳。

有良心的人,要是認識到錯誤,一定會痛苦的。這就是對他的懲罰——苦役之外的懲罰。」

 

這是波爾的話。也在羅佳身上驗證了。

羅佳殺人後,都快精神崩裂了,緒不穩定,內心極其煎熬,一邊渴望立刻被警官逮捕,在牢獄里心安理得,不用惶惶終日;一邊渴望忘記自己殺人的事實,用施捨索尼婭一家,來獲得救贖。

可是波爾警官人、他偏偏不抓羅佳,他說:「哼,即使我十拿九穩,那又怎麼樣呢?這一切暫時只是我的幻想!而且,為什麼我要把您關到那兒去得到安寧呢?您自己很想進去,這您自己是知道的。

這個警官為了勸羅佳自首,真的是循循善誘。

如下:

「因為,就像我剛才告訴您的,我認為應該來向您解釋一下。我不願意您把我看作一個惡棍,何況我真心對您抱有好感,信不信由您。因此,第三,我來找您是為了向您提出一個直率、公開的建議——去投案自首。這對您有極大的好處,對我也有利——因為我就可以卸責了。怎麼樣,我對您夠開誠布公了吧?」

「您的確不在乎!您已經失去了信心,您以為我在粗俗地奉承您;可是您一共才活了多少年?您懂得什麼?您發明了一種理論,可是您又感到害臊,因為這個理論失敗了,而且一點也不新奇!的確,結果很卑鄙,但是您畢竟還不是一個不可救葯的無賴。您完全不是那樣一個無賴!至少您沒有長期欺騙您自己,而是一下子就走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您知道我把您看成什麼樣的人嗎?我把您看做這樣一種人:只要您有了信仰,或者找到了上帝,即使別人把您的肚腸挖出來,您也會挺身站在那兒,向折磨您的人微笑。好,您去尋找您的信仰吧,找到了,您就可以活下去。首先,您早需要換換空氣了。受難也是一件好事。那麼,您就去受難吧。米柯爾卡希望受難也許是對的。我知道您不會相信這些——但是您也不要太自作聰明。毫不猶豫地投身到生活中去吧;您放心,生活會一直把您帶到彼岸,讓您站住腳的。帶到什麼彼岸嗎?那我怎麼知道呢?我只是相信,您來日方長。」

這個警官太牛了!全書智商擔當!他就是把你拿捏的死死的,然後還不逼迫你,和你推心置腹,家長里短,探討人生,對你心心相惜,還勸你自首,最後還告訴你,你只要自首,我保證你可有減刑。

最後也確實減刑了,男主殺2個人,而且是故意的,但是也就是坐牢6年吧。

可見這個警察真的是憐惜他,也算是愛才。

前文也提到過,他最善於破獲這種沒啥線索的疑難案件。他應該是很快就通過蛛絲馬跡,鎖定了羅佳,但是沒有監控和實際證據,所以沒有抓捕。而是各種計謀把羅佳圈入他的網。

這警官還專門派一個人,去指著羅佳說:「你是殺人兇手。」然後說完就跑。關鍵這要是沒殺人,肯定罵對方是傻子吧。要是殺人犯聽到這句,心理防線掉腳底板了吧?

不過羅佳也始終沒有鬆口,沒有露餡。這兩人勢均力敵了。

他最厲害的是先勸羅佳自首,讓羅佳真正的認識到錯,從心底去悔恨,是給他真正的心靈救贖。而不是簡單的抓起來審判,然後丟到監獄。這種犯人,說不定出來還是那樣。

再看羅佳的這套理論,這書的最大亮點,也是作者殺人的重要誘因。 僅有理論,又怎麼樣才會讓一個學法律的高材生殺人呢?

一個自尊心強,貧困交加,被迫輟學,又與親人三年未見,房東也不待見他,心中積郁已久的帥哥,又得知疼愛的妹妹將要為他屈身嫁人,更加憤恨痛苦。所以再得知同齡人也討厭這個典當行的放高利貸的老太婆阿廖娜後,他開始謀劃殺人,並實施了行為,且造成典當行老太太和她妹妹的死亡。

典型的故意殺人,而且有點泄憤的意思。沒得洗。

但是吧,作者通過一系類的羅佳心理描寫和他面對疾苦的憐憫之心,對他人的幫助,他幾乎神經質的心靈深處的反問。讓你對這個人恨不起來。牛吧。

羅佳在實施殺人行為之前,就救助過索尼婭一家,他那時窮的吃不上飯了,還給他們50個戈比。當時放到他們家,還有點想拿回來,最後想想他們更加需要這筆錢,就默默走了。甚至大學還救助過別的貧困生,還在火災里救過人。

「只因為一個被貧困和疑心病折磨成畸形的窮大學生,多疑,自尊,有抱負,穿著襤褸不堪的衣服和沒有鞋掌的鞋,六個月來待在自己屋裡沒有看見過一個人......」這是小拉米對羅佳的當面評價。書的最後,是說他患上抑鬱症。

綜合評價一下:羅佳長得好看,自尊心強,自命不凡,思維敏捷,學法律。他憐憫窮人,卻有很深仇富心理,他鬱郁不得志也窮困潦倒,卻沒想靠著雙手努力致富。有時冷漠,有時熱情,是雙重人格。

看這本書的大家的共識應該是作者通篇強調,卻又隻字未提的一個觀點:「人性是復雜多面的,沒有非善即惡的工具人。」

一個人可以殘忍的連殺2人,也可以心懷善意;一個人聰慧,有新的思想,也會懶惰抑鬱。

索尼婭的繼母讓索尼婭做j女養家,也會在她被污衊時,拚命保護,告訴別人,她比誰都善良。

正如小拉米祖欣而言: 「何況他又有什麼權使用那樣鹵莽和輕率的態度去評論他呢?誰請他來當評判員的呢!」

所以說,誰又能一句話去評判一個人呢?誰又能有權利和資格給另一個人扣帽子呢?網路時代人人可以發言,我們每次敲鍵盤時,就篤定自己的評判是正義的,毫無錯誤的嗎?亦或是,自己從不犯錯,從不齷齪嗎?

每每想到此,只能提醒自己:慎言、慎獨,客觀、理性。

另外,那個時代是重男輕女的,但作者塑造的男主們,各有各的丑惡。就連小拉米也有獻媚杜尼婭的嫌疑。

可索尼婭和杜尼婭幾乎是毫無缺點,兩位女主善良勇敢,隱忍付出,杜尼婭是個有教養的大美人,書中有3人男人愛慕她。(斯維里加洛夫說他老婆也愛杜尼婭,不知真假。)索尼婭更富有魅力,陪著羅佳去流放之地,犯人們都對她尊敬。

我看索尼婭的表現,就想到我讀《傲慢與偏見》時,女主麗茲,發現母親和妹妹出醜的時候,會很緊張,在意家人的形象影響自己,但是索尼婭好像就不會這樣。

每當她母親歇斯底里,或者瘋瘋癲癲的時候,她只是默默跟著,照看著。她身上有一種特別強大的包容力,大於她的溫柔。

再看一些附加角色:斯維里加洛夫。

「在世界上,沒有比說老實話再困難的事,也沒有比說奉承話再容易的事了。說老實話的時候,只要有百分之一的音符走調,就會立刻產生不諧和,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出乖露醜。但是,說奉承話的時候,即使從頭到尾都是假話,也會叫人高興,聽起來仍舊不無快樂,雖然這種快樂粗鄙,然而畢竟是快樂。奉承話說得再肉麻,至少有一半聽上去像是真的。這適用於社會上各種水平的人和各個階層。」這個是他講的,我覺得蠻對的,作為成年人,應該小本本記住。

同樣殺人,作者在書中塑造了,不一樣的人生選擇。

比如思維奇特也不咋尊重女性的陰暗人物斯維里加洛夫。杜尼婭在他家做家教,他向杜尼婭求婚,事情敗露後暴打妻子,妻子也死了。他也出現幻覺,常常覺得他妻子來找他。

他來到杜尼婭在城市,還想繼續索要愛。不得,最後散盡錢財,選擇了自殺。他沒有選擇一條正確的自我救贖之路。

斯維里加洛夫覬覦杜尼婭的美貌,甚至打算強暴杜尼婭,但是他唯一一絲絲人性就是,他竟然渴望愛!!!當他把杜尼婭關進小黑屋,准備實施強暴時,杜尼婭要開槍,也真的開槍了,但是沒打中。

於是,他問杜尼婭是不是真的不愛他。

原文:

那麼你不愛我嗎?」他輕輕地問。

杜尼婭否定地搖了搖頭。

「而且……你不可能……永遠也不愛我嗎?」他絕望地小聲說。

「永遠也不愛!」杜尼婭低聲說。

在斯維里加洛夫的心裡,剎那間進行著一場可怕無聲的斗爭。他用一種難以形容的表情望著她。忽然他松開了胳膊,掉轉身去,快步走到窗口,站在窗前。

又過了片刻。

「鑰匙在這兒!

他想得到愛,從愛里獲得救贖。

所以當他知道杜尼婭不愛他的時候,他決定放走杜尼婭。並且還算有點善心,給了索尼婭3千多盧比,還安頓索尼婭的弟弟妹妹。

然後他實在是找不到救贖,也沒人愛他,他自殺了。

「一個姑娘一旦動了惻隱之心,那,不用說,對她是最危險的。這時她一定想『挽救』他,使他覺悟,使他復活,使他有更高尚的目標,並且使他重新做人,開始新的生活和新的事業。」

這是斯維里加洛夫說的,我稱為全書最佳!他誤以為杜尼婭想拯救他的不堪,其實沒有。

真正懷有這樣大愛的是索尼婭。

插一句:就有的女性很神奇,他們會莫名其妙愛上一個人,這個人可能真的就在外人看來一無是處。但是她就是母心泛濫,要拯救她。最後結果往往是一敗塗地,異想天開。

索尼婭她那樣不計回報的付出,也最終守護到了,等待到了,帥氣有才華最終走上所謂正道的羅佳醒悟,也愛上她。

幸運的人是羅佳,他准備自殺前,見到母親,母親表達了對他無盡的愛,妹妹也是,就連最最聖潔的的索尼婭,對他也深深的愛著。他想看索尼婭的為他流淚,確定自己是否重要。

索尼婭很聖母,當她聽到他殺人以後,第一反應不是:「你這個殺人犯,你滾吧。」

而是:「現在全世界沒有,沒有一個人比你更不幸了!」

接著索尼婭的反應是:

 

她沒有聽見他說什麼,發狂似地叫道。忽然,她歇斯底里地放聲痛哭起來。一種生疏已久的感情像潮水般湧上他的心頭,使他的心一下子軟化了。他沒有去抗拒這種感情:兩滴眼淚從他的眼裡流了出來,掛在睫毛上。

她感化了目中無人,誰也不服氣的羅佳。然後索尼婭理智的勸他去自首。

這一段,我稱之為:全書最虐!

我坐牢的時候,你會去探監嗎?」

「哦,我一定去,我一定去。」

他們倆憂郁地、悲痛欲絕地並肩坐在那兒,好像暴風雨後被拋到荒涼海岸上的孤孤單單的兩個人。他望著索尼婭,感覺到她對他的愛是多麼深。說也奇怪,人家這么愛他,他卻突然覺得沉重和痛苦起來。是的,這是一種奇怪而又可怕的感覺!他來找索尼婭的時候,就覺得他的一切希望和出路都寄託在她身上;他期望她能多少分擔他的一部分痛苦,可是現在,當她把整個心都掏出來給他的時候,他忽然覺得和意識到他比以前更加不幸得多。

我第一次看到這段,就感覺這段描述那麼平淡,但是又那麼那麼虐。一個是落魄才子殺人犯,一個是善良純潔青樓女,他們彼此救贖,彼此慰藉。你不能說是什麼帶著慾望的情愛,你感受到是兩個絕境中的人,帶著微弱的光發現了彼此。一路扶著找希望和終點。

甚至後期羅佳去自首,索尼婭擔心羅佳反悔,還跟著他,結果羅佳聽到了斯維里加洛夫的死訊後,發現可能威脅到他的人已經死了,他還真的反悔了,從警察局出來了,辛虧索尼婭在門口堵住了,他終於自首。

我們的索尼婭並沒有因為愛,而無底線。就算波爾警官把人心捏的死死的,百般口舌,也沒索尼婭的真善美管用。

最後,我們看看這位陽光男二。

小拉米祖欣:

其實他也窮,但是樂觀積極,為人真誠,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所以他決定的是好好賺錢,甚至他博得了羅佳的認可,妹妹都嫁與他了。

「拉祖米欣是個特別快樂、特別愛說話的年輕小夥子,他善良到憨直的程度,然而在這種憨直下面又潛藏著深刻和高尚的品格。他較好的同學都知道這一點,大家都喜歡他。他人很聰明。」

「拉祖米欣的另一個出色之處,就是任何失敗也不能使他灰心喪氣,似乎任何逆境都無法把他壓倒。他可以寄宿在房頂上,可以忍受極端的寒冷和非常的飢餓。他很窮,完全自力更生,隨便干點什麼活來掙錢口。他知道無數掙錢謀生的方法。有一年,整整一冬,他的屋子裡都沒有生火,他還堅持說,這樣更舒服,因為在寒冷里睡得更香。現在他也被迫休學了,不過休學的時間不會太長,他正竭盡全力改善境況,准備繼續求學。」

小拉的情況和羅佳很相似,但是小拉選擇了不一樣的人生態度去面對這樣生活。也就是所謂的積極正能量,熱愛生活的小太陽。他還去做翻譯工作賺錢,雖然他後期幫助羅佳時不排除存有私心,想贏得杜尼婭的嫌疑,但是前期這個人也十分夠朋友了。

小拉米有極強的反思能力和共情能力,他即便喝醉酒了,醒酒後立馬反思,並且再次看到羅佳妹妹後,便謹言慎行。

看他說的話:

「昨天最可怕的回憶,是他表現出來的「卑鄙下流」的舉動,不僅因為他喝醉了,而且因為他出於愚蠢、匆忙的嫉妒,利用一個姑娘的處境,在她面前大罵她的未婚夫,他既不了解他們兩人的相互關系和義務,更不熟悉這個人本身。何況他又有什麼權使用那樣鹵莽和輕率的態度去評論他呢?誰請他來當評判員的呢!」

「難道因為他喝醉了,就可以替自己辯解嗎?這種愚蠢的借口只能把他更加貶低!酒後吐真言,而真言也都吐露出來了,「就是說,從他的嫉妒、粗暴的心裡把全部骯臟的東西都吐露出來了!」

 

拉米祖欣有很強的自審能力,而且會及時更正自己那些不道德的觀念,很多次他懷疑羅佳時,都在心裡自責,覺得不該懷疑。還討厭那些懷疑羅佳的人。

看這本書,最好買紙質的全譯本,然後睡前看看,慢慢看,有很多亮點。

最近我有點口腔潰瘍,心情也不太好。和男主一樣貧病交加,十分賣力的看完書,逼迫自己寫完書評,實在不想三番五次的校對了。發現錯誤請見諒。

2.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罪與罰》的內容詳細簡介

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十九世紀中葉,貧富不均、社會貧困且動盪不安的俄國城市中。

殺人犯罪事件

拉斯柯尼科夫,一個懷抱著理想的法律系大學生,被貧困的生活逼的喘不過氣來,不得不停止在校的課業。為了維生,他典當了身邊所有的物品,而掌管當鋪的老太婆,卻又百般刁難、苛刻的對待這位窮學生,每次只願意付極少的代價來收購,如此殘酷的行為,造成了拉斯柯尼科夫心中的恨意。

在不見天日的日子中,走投無路的拉斯柯尼科夫忽然接到母親寄來的家書,信上寫到為了維持拉斯柯尼科夫的生活,疼愛他的母親將僅有的養老金做抵押,希望能幫助她唯一的兒子渡過難關。信中並提及他妹妹杜妮雅的近況,之前為了幫助拉斯柯尼科夫而向史比杜里凱洛夫預支了六十盧布,在擔任家庭教師的這段日子裡,杜妮雅受盡凌辱,而自私、卑鄙的史比杜里凱洛夫甚至向她求婚,此事造成了嚴重的糾紛和羞辱。

史比杜里凱洛夫的太太遣送杜妮雅回家,並四處毀謗她,致使有一個多月母女倆都不敢上教堂。直到史比杜里凱洛夫良心發現,為杜妮雅提出證據,證明她是無辜的,而其他傭人們也替她辯白,這位氣急敗壞的夫人才轉而請求杜妮雅的饒恕,並向眾人宣布了杜妮雅的清白,一切的過錯都是在史比杜里凱洛夫身上。

經過這一事件後, 一位七等文官 - 魯金,因欣賞杜妮雅的品德而向她求婚,從信上得知這位富裕、體面的男士,一心想討一個出身貧寒、老實的女孩為妻,而杜妮雅正符合這些條件,由於他的態度還算誠懇,杜妮雅便答應了魯金的求婚。

當拉斯柯尼科夫看完了這封家書之後,內心激動難平,因為他深知天使般的杜妮雅,是為了提供自己所愛的哥哥有較佳的經濟條件,才願意嫁給魯金,想到此他實在痛苦至極!忽然間他閃過了一個念頭,為了解決問題,為了讓心愛的家人有安穩的生活,拉斯柯尼科夫決定謀殺對他而言有如虱子般無用的當鋪老太婆。

出乎意料的是,當拉斯柯尼科夫按計畫行凶之後,正巧被害人的表妹闖了進來,手足無措的拉斯柯尼科夫為了保護自己,本能的將這位不速之客也殺害了。

理論與良知的掙扎

原本即患有憂鬱症的拉斯柯尼科夫,一連殺死了兩個人之後,精神便進入了極度混亂、焦慮的狀態,尤其是在警局中無意聽見有關這案件的討論時,竟昏厥過去,一病不起。此時,他舊有的同窗拉茲米亨細心、熱情的照顧他,而他的妹妹和母親也和他相聚了。情緒激動的拉斯柯尼科夫把魯金給攆走了,因為他著實不願意所疼愛的杜妮雅為他犧牲。

在這段情緒極端不安的日子裡,拉斯柯尼科夫不斷為自己的行為找出合理的解釋,他始終認為自己是為了大眾的利益去鏟除一隻吸人血的虱子,而他所持的理論是:人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是有必要踏過屍體和血泊的。可是每當寂靜來臨時,他又不斷地受到良心的煎熬與控告,令他痛苦萬分。就這樣,在他自定的理論和內在的良知相互掙扎之下,拉斯柯尼科夫陷入了歇斯底里的的困境之中。

舍己的典範

在一個偶然的際遇中,拉斯柯尼科夫認識了蘇妮雅,這位善良的女孩,為了家中的生計,犧牲自己,甘願淪為妓女。在第一次兩人的長談中,蘇妮雅對上帝的信心和敬畏,令拉斯柯尼科夫大惑不解,而在他的要求之下,蘇妮雅為他念了段聖經,記載拉撒路復活的事件。從蘇妮雅的身上,拉斯柯尼科夫強烈的感受到一位擁有盼望的弱女子,在苦難中所散發出的光芒。

一種特殊的吸引力,促使拉斯柯尼科夫在蘇妮雅面前,完全的開放自我,坦承行凶,並抒發出積壓已久的內心情緒。

和蘇妮雅完全舍己、犧牲的精神相較之下,拉斯柯尼科夫頓時感到自己的自私,在一層層的自我剖析後,他深知犯罪的真正動機是為了個人利益,為了滿足自己內心的慾望,而非為了他人的幸福。當拉斯柯尼科夫了解這些之後,他整個人幾乎完全崩潰,因為良心的譴責不斷的逼近他。

最後審判

拉斯柯尼科夫向蘇妮雅坦承行凶之後,起初仍不願到警局自首,因為他仍想憑著自己的智慧和早已懷疑他的法官斗爭一番。然而他在受良心折磨的壓力之下,令他決定選擇受苦來為自己所犯的過錯贖罪,因為唯有受苦,才能減少他內心的煎熬和痛苦。在自首前最後一次與蘇妮雅的會晤中,蘇妮雅送給了他一個柏木製成的十架項煉,並期盼他能真心的做一次禱告,真心認罪。就這樣,拉斯柯尼科夫一步步的走向警局,接受法律的審判。

流放與重生

經過審判之後,拉斯柯尼科夫被流放到西伯利亞服苦役八年,蘇妮雅亦跟著他到西伯利亞,藉裁縫維生,可是起初拉斯柯尼科夫對蘇妮雅的態度卻是粗暴的,因為他覺得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重創,雖他選擇了受苦來換取良心的平靜,可是卻又因無法打從心裡認罪而痛苦不堪,因此每次見到善良的蘇妮雅時,他便覺得羞愧、難過。

而在獄中的同伴們對他是極不友善,但卻對蘇妮雅十分尊敬與喜愛。拉斯柯尼科夫不願正視自己對蘇妮雅的感情,直到蘇妮雅大病一場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是何等的愛她!不願與她分離!於是拉斯柯尼科夫終於決定用無限深摯的愛情,來補償她所承受的一切痛苦。

經過了這番風雨,當拉斯柯尼科夫再次將蘇妮雅曾送他的『新約全書』 拿出來,他的腦海中閃過了一個念頭:「難道現在她的信仰不能成為我的信仰嗎?」,見到了蘇妮雅的生命呈現,拉斯柯尼科夫決定踏上信仰的路程,即使將必須付出極大的代價。

3. 郭富城《罪與罰》的講的到底是什麼結局是什麼意思

郭富城《罪與罰》講述了總督察凌光在對香港歷史上最詭異的連環兇殺案的偵查中,遭遇失憶、被懷疑成殺人犯的離奇經歷。結局是把凌光內心凶險的一面激發出來了,更多的陰謀都出現了。

警員泰哥從高處墮下,躺卧在尖沙咀半島大廈的天井,成為近日「連環放血兇案」的第四個受害人。而即將升任警司的重案組總督察凌光則昏迷倒卧在半島大廈七樓。凌光失去了短期記憶,記不起泰哥重傷至死的來龍去脈。

凌光升職在望,家中又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希愛和一名可愛的兒子,現在卻成為被懷疑的對象。凌光與阿鬼十分投契,二人合力查案,為自己和拍擋還一個公道。但凌光在查案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線索和證據,都接二連三地指向他自己就是冷血殺人兇手。

泰哥已死,凌光的短期記憶未能恢復,更經常產生幻覺。及後連阿鬼也認為兇手就是凌光,因為除了泰哥以外,其餘三名被害者,都是凌光童年的鄰居,而且這背後可能還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3)罪與罰電影女主怎麼死的擴展閱讀:

港版中,郭富城太想把角色演好,因此觀眾看到了一個由性格復雜到性格神經質到性格變態的角色。他極其用勁地詮釋了變態的真諦,以至於最後完全失控。

雖然看到了他的極強爆發力,但是他的表現讓周圍的配角相映失色,大家看著他瘋狂,看著他變態,看著他神經失常,最終將他送入精神病院,《殺人犯》只是郭富城一個人的精彩。

真正瘋狂的當屬編劇杜致朗,他不但設計了變態情節,而且另闢蹊徑大搞噱頭,以圖用離奇的橋段達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與其說他是一名編劇,不如講他是一名投機分子。結尾「不老病」這一個大跌眼鏡的設置貌似讓一切理所應當,但怎麼看怎麼別扭,所以只好讓郭富城一個勁地對自己變態。

4. 罪與罰電影女主怎麼死的

《罪與罰》結局:

《罪與罰》結局是小孩是殺人犯,幫凶是一個先天有衰老病的人,殺了凌光妻子,然後嫁禍給凌光,成功把凌光搞進了精神病院,小孩逍遙法外。

主人公大段大段的囈語,翻江倒海的內心掙扎,每一處最為微小的心靈的褶皺、神經的顫動都被無限地放大,將那份糾結、痛苦、疑慮、矛盾、分裂都展現得淋漓盡致。沒有任何意識流式的描寫,只有一柄無比鋒銳的現實主義利刃,層層剖開一顆豐富而痛苦的心靈,毫無保留地展現出內在的驚顫與悸動。

主要內容:

《罪與罰》講述了總督察凌光在對香港歷史上最詭異的連環兇殺案的偵查中,遭遇失憶、被懷疑成殺人犯的離奇經歷。結局是把凌光內心凶險的一面激發出來了,更多的陰謀都出現了。

警員泰哥從高處墮下,躺卧在尖沙咀半島大廈的天井,成為近日「連環放血兇案」的第四個受害人。而即將升任警司的重案組總督察凌光則昏迷倒卧在半島大廈七樓。凌光失去了短期記憶,記不起泰哥重傷至死的來龍去脈。

凌光升職在望,家中又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希愛和一名可愛的兒子,現在卻成為被懷疑的對象。凌光與阿鬼十分投契,二人合力查案,為自己和拍擋還一個公道。但凌光在查案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線索和證據,都接二連三地指向他自己就是冷血殺人兇手。

5. 罪與罰結局是什麼 罪與罰結局誰是兇手

1、《罪與罰》結局:小孩是殺人犯,幫凶是一個先天有衰老病的人殺了郭富城妻子,嫁禍郭富城成功,把郭富城搞進了精神病院,小孩逍遙法外,最後,郭富城在裡面寫下出去報仇,同事老郭的長官發現了那個變態小孩在老郭和他同村一起的朋友的老相片中出現,就這樣電影就結束了。

2、劇情介紹:警員泰哥(陳觀泰飾)從高處墮下,躺卧在尖沙咀半島大廈的天井,成為近日「連環放血兇案」的第四個受害人。而即將升任警司的重案組總督察凌光(郭富城飾)則昏迷倒卧在半島大廈七樓。凌光失去了短期記憶,記不起泰哥重傷至死的來龍去脈。

3、凌光升職在望,家中又有一位美麗的妻子希愛(張鈞寧飾)和一名可愛的兒子,現在卻成為被懷疑的對象。凌光與阿鬼(張兆輝飾)十分投契,二人合力查案,為自己和拍擋還一個公道。但凌光在查案的過程中,發現每一個線索和證據,都接二連三地指向他自己就是冷血殺人兇手。

4、泰哥已死,凌光的短期記憶未能恢復,更經常產生幻覺。及後連阿鬼也認為兇手就是凌光,因為除了泰哥以外,其餘三名被害者,都是凌光童年的鄰居,而且這背後可能還隱藏著更大的陰謀。

6. 罪與罰的結局是什麼

小孩是兇手,幫凶是一個先天有衰老病的人,其殺了凌光老婆,嫁禍凌光成功,把凌光搞進了精神病醫院,沒人相信是小孩犯的案,警察被冤,小孩逍遙法外,最終,凌光在裡面寫下出去報仇,同事老郭的長官發現了那個變態小孩在老郭和他同村一塊的朋友的老相片中出現。

《罪與罰》是由朱里安·傑拉德執導的英國劇情片,凱特·阿什菲爾德、Lara Belmont參加演出。該片講述了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認為自己是個超人,殺死房東老太婆和她無辜的妹妹,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的故事。

劇情簡介:

講述了窮大學生拉斯柯爾尼科夫認為自己是個超人,殺死房東老太婆和她無辜的妹妹,製造了一起震驚全俄的兇殺案,最終在基督徒索尼雅姑娘的規勸下,投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亞的故事。



7. 罪與罰妻子怎麼死的

《罪與罰》結局是小孩是殺人犯,幫凶是一個先天有衰老病的人,殺了凌光妻子,然後嫁禍給凌光,成功把凌光搞進了精神病院,小孩逍遙法外。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747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713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70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446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436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083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367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7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82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