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奪冠電影為什麼只有郎平有名字
㈠ 鞏俐主演的電影《中國女排》為什麼鞏俐扮演郎平為什麼郎平本人不去呢
《中國女排》這部電影中的主角當然是郎平和中國女排這個隊伍,劇情主要是演2016年裡約奧運會女排的故事!
戰勝了對手奪取了奧運會冠軍,這是2004雅典奧運會之後中國女排再次站在奧運會最高的領獎台上,同時這也是中國女排又一個巔峰的開始,因此這段故事才會成為電影的主要內容!中國女排》為什麼鞏俐扮演郎平?為什麼郎平本人不去呢?
一方面學習有關排球的知識,了解排球這項運動!另外一方面她還多次探班中國女排的比賽和訓練現場,去學習郎平指導平時是怎麼工作的、怎麼指導隊員、關注郎平的一舉一動!
㈡ 奪冠 原型 老女排為何不提名字
為核心的電影《奪冠》即將於9月25日全國上映。日前,先於普通觀眾觀看本片的相關人士陸續發表影評,其中有觀影者情緒激烈地表示,這部影片只值半顆星。
有一位自稱「毒舌君」的觀影者如是寫道:導演陳可辛曾經說過,這部片拍得太難了,但毒舌君看過之後想說,這部片拍得太差了。至於為何說作品差,這位毒舌君給出了如下理由:
1、受到「場外因素」影響,整部影片成為大幅度刪減的「殘次品」,畫面和剪輯變得亂七八糟。
2、影片實際上是《郎平傳》,老女排時期的教練和球員、陳忠和時期的教練和隊員,除了郎平,一概被稱為教練或「幾號」,就連片中的男一號陳忠和都沒有自己的名字。
3、影片直到展現郎平重掌中國女排帥印後的內容,才有了一些「敢拍」的東西,但已經無法挽救影片崩盤的命運。
看到這里,作為排球迷也是充滿疑問的。影片中彭昱暢扮演的是陳忠和的年輕時期,當時大家肯定不會叫他教練,難道也是叫他「幾號」的嗎?
另外,自傳性質的電影本來就很難拍,更何況是拍中國女排這樣一個光榮的、有精神象徵的集體,本來就是紀實大於藝術加工,導演發揮的空間不大。能夠將故事講好,將應該宣傳的東西傳達到位,就不會是只值半顆星的。這位影評人用上如此誇張的表述,恐怕更多的是在嘩眾取寵。
萬能的網友很快扒到了這位網友其他的影評,發現他原來是「毫無審美能力」,擅長「顛倒是非」的不良影評人。就在不久前,他還在為大家公認的爛片《花木蘭》站台,鼓吹《花木蘭》這部片子值得二刷。
㈢ 《中國女排》最終更名《奪冠》,其背後有何秘密
作為新春賀歲檔的一部重量級影片,知名導演陳可辛執導的電影《中國女排》自從拍攝開始就吸引了無數球迷的目光,本部影片由鞏俐主演,同時還有包括朱婷、惠若琪、袁心玥在內的中國女排奧運冠軍本色出演,就影片陣容來看可謂非常給力。隨著中國女排在2019年拿到女排世界盃冠軍之後,這部電影也變得家喻戶曉。
如今,這部電影雖然改名,但是劇情和時間等主體框架差距不大。
㈣ 《奪冠》榮耀上場,這部電影的主角是誰
由陳可辛導演《奪冠》在25日在影院提請上映,這部改自中國女排的輝煌歷史的電影,在上線的第一天票房就成功破破億。很多人更是在電影的觀影過程中多次落淚,為中國女排精神所折服。在70年代的中國,所有的行業都百廢待興,體育成為了中國發展的重要目標之一。可要知道,體育是和平世界當中的競爭,一個國家如果想要在國際上具有自己的影響力和威信,必須強化自身的綜合實力,體育作為綜合實力中的軟實力部分,是必須要進行提高的。中國女排作為中國體育的門面,更是支撐起大旗。
每一代中國人都在女排精神的引導下走向更好的未來,女排精神已經不再是女排層面這么簡單了,他在我國已經跨向人們的精神領域,支撐人們的信仰。
㈤ 《中國女排》為什麼不是由郎平,扮演劇中的「郎平」
《中國女排》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中國女排通過不懈努力於2016年裡約奧運會奪冠的故事,電影是一種藝術的展現,會有一些戲劇性的展現。可能郎平表現出來的效果並不是那麼的好,專業演員能夠更好地拿捏人物的情緒,專業演員也能更好地表達情感,在加上這並不是一個紀錄片。這部《中國女排》將會以寫實的方式將女排精神展現給我們,我個人覺得這部影片也算是我們送給中國女排的一個特殊的禮物。
在《中國女排》的主角飾演郎平的鞏俐,要長期跟隊觀察和體驗生活,鞏俐會用手機錄像深入模仿郎平的舉止談吐。鞏俐作為譽滿全球的女演員,演技也是深得大家認可,個人形象也是和郎指導比較貼合。所以由她來扮演郎指導,相信能夠完美重現「鐵榔頭」的形象。
㈥ 除了鞏俐郎平還有哪些人促成了《奪冠》的六億票房
《奪冠》6億票房背後,不只有鞏俐郎平,還有兩個男人落寞的身影
㈦ 鞏俐主演的電影《中國女排》為什麼鞏俐扮演郎平而不是由郎平扮演劇中的「郎平」
我們中國成立七十周年剛剛過去。這一次的國慶閱兵,同樣也激起了人們的愛國情懷。很多做電影的導演也從電影這一方面抒發自己的愛國情懷。這是從戰狼二開始的。在國慶期間,很多優秀的電影出來。比如,我和我的祖國,中國機長,中國女排。每一部電影都是動用了大量的明星和資金。其中中國女排真的可以說是中國的驕傲。她們在艱苦的環境下脫穎而出。一次次的給我們帶來驚喜。只有她們是真正的明星。在中國女排當中是由鞏俐出演排球總教練郎平的。很多人疑問為什麼不請真正的郎平來出演郎平。其實有這么幾個理由。第一,電影不同於現實,拍電影還是找專業演員來好。第二,郎平比較忙碌。
這就是為什麼這部電影請鞏俐來出演郎平的理由。
㈧ 電影奪冠比賽是真的嗎
本該於今年春節上映的,由中宣部與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陳可辛導演執導的劇情運動片《奪冠》於9月25日正式上映。國慶假期的第一天,我早早起床奔赴電影院,看完了這部讓我期盼已久的作品。
由於春節檔的夭折,多部大片都集中在了國慶檔上映,對於有選擇困難者的人來說,這么多大片擺在面前,到底該看哪部好呢?本期影評就來和大家分享一下《奪冠》這部電影是否值得一看:
這里的翡翠原石,礦區直供,無中間商,一件也是批發價
廣告
這里的翡翠原石,礦區直供,無中間商,一件也是批發價
前排提示,以下內容會涉及部分劇透!
劇情簡介:
《奪冠》作為一部劇情運動片,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和陳忠和教練為主視角展開,兩個多小時的劇情簡單來說可以概括為三場比賽三個故事:
第一場比賽:1981年世界盃決賽,中國隊對陣日本隊
講述了老一代的中國女排,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為中國贏得了第一個三大球世界冠軍的故事。
第二場比賽:2008年北京奧運會小組賽,中國隊對陣美國隊
講述老一代女排的主將郎平遠走美國執教,與成為主教練陳忠和在北京奧運會交手的故事。
2016年裡約奧運會四分之一決賽,中國隊對陣巴西隊
講述了郎平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帶領新一代女排重回巔峰的故事。
演員陣容:
《奪冠》的演員陣容非常豪華,主演是鞏俐、黃渤、吳剛這樣的實力派演員,還請來了朱婷、惠若琪、張常寧等中國女子排球隊的隊員們傾情出演。
鞏俐所飾演的中年郎平可謂是氣場十足,逆境時的沉著冷靜、改革時的堅定不移都表現得惟妙惟肖,將中國女排第一人「鐵榔頭」郎平的形象塑造的十分生動。《奪冠》對郎平的著墨極多,球員時期的刻苦訓練、教練時期的心態變化都花了大量的鏡頭刻畫。
黃渤所飾演的是中國女排的功勛教練陳忠和,由於一些原因在劇中被隱去了名字。如果說鞏俐所飾演的郎平在劇中扮演的是一個嚴母的話,那黃渤所飾演的陳忠和就是個慈父的形象。兩人亦師亦友,一紅一白的給新一代女排隊員們傳遞著女排精神的真諦。
吳剛所飾演的是中國女排的另一位功勛教練袁偉民,與陳忠和不同,袁偉民教練在劇中是個標準的狼性教練,執教風格極其嚴格,練哭隊員簡直是家常便飯。但在訓練結束後,教練與隊員們的對話又體現出了他溫情的一面,著墨雖然不多的,但形象刻畫得還是非常立體的。
最讓我驚喜的當屬影片後半段新一代女排隊員們的出場了,
㈨ 電影奪冠真實評價
電影《奪冠》以中國女排傳奇人物郎平為主線,再現了中國女排3個不同的階段,中國女排現役隊員的參演更讓影片增色不少。作為中國體育的最大IP,想把「中國女排」拍好並不容易。導演陳可辛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做減法圍繞兩代女排隊員和3場比賽來講故事。《奪冠》並非中國體育電影的開山之作,但此前的作品大都寂寂無聲,遠沒有《奪冠》這樣受關注。除了中國女排這一特殊題材之外,拍攝手法、故事處理、人物預設等方面,陳可辛都拿捏得比較到位。
中國女排是一個集體,要想還原過去30多年歷程,135分鍾的影片時長是不可能的。陳可辛說,過去兩年的故事積累,足足可以拍5部電影。如何取捨,如何更准確地還原、展現女排精神,這就要求導演和編劇得有取捨。
從1981年至今,中國女排共拿到10個世界冠軍,《奪冠》一頭一尾選取了其中兩場比賽,對應新老女排兩個階段。
第一場是1981年第3屆世界盃,中國女排在最後一場3比2戰勝日本隊,拿到中國三大球的第一個世界冠軍。另一場是2016年裡約奧運會,但影片並沒有把重點放在中國隊決賽3比1戰勝塞爾維亞的那場球,而是聚焦到與東道主、世界第一巴西隊的8強戰。
這兩場比賽雖時隔35年,卻是中國女排「祖國至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精神的延續和傳承。時代在變、隊員在變、對手在變,但中國女排的精神從未改變。
上世紀60年代,有「東洋魔女」之稱的日本女排在大松博文的調教下一度創下118場國際賽事連勝紀錄。中國隊能在大阪從霸主日本隊身上拿到第一個世界冠軍,對提升國人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不言而喻。用中國女排主教練的話來說,「這場球如果拿不下來,你們後悔一輩子!」
里約奧運會與巴西這場球也是世界排壇的經典之戰。此前小組賽,中國隊以第4名的成績勉強進入淘汰賽,8強對手則是世界第一、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從2008年至2016年,中國女排與巴西隊的交手戰績為1勝18負。即便這樣,中國女排仍頑強地以3比2淘汰巴西,此後接連戰勝荷蘭和塞爾維亞奪冠。
鞏俐稱出演女排英雄壓力與挑戰並存。
之所以選擇郎平為主線,不僅僅是因為她的成績和影響力,更因為她是唯一一個全程見證和參與了中國女排成長的人。郎平運動員時期隨中國女排拿到4個世界冠軍,執教期間又率隊拿到3個冠軍。中國女排的10個世界冠軍中,有7個直接跟郎平相關。
《奪冠》講述了上世紀80年代老女排,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6年裡約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