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艦長和美國艦隊開火是哪個電影
⑴ 求海軍的軍事電影
LZ,你說明一下,所謂186號導彈驅逐艦,其實是168「廣州」號導彈驅逐艦為了拍電視劇臨時改的
永恆的中國戰士,你那個《海軍突擊隊》最好英文原名寫出來,因為香港也拍過《海軍突擊隊》。
中國《南海風雲》《水手長的故事》《海之魂》《海鷹》
日本《日本海大海戰》《啊!海軍》
美國《K19》《追擊紅色十月》《海豹突擊隊》《U571》《虎!虎!虎!》《中途島海戰》《大西洋海戰》《U47出擊》《擊沉俾斯麥》
蘇聯《在和平日子裡》
德國《從海底出擊》
⑵ 紅海行動軍艦開火時間在第幾分鍾
2小時12分鍾。臨沂艦上裝備的是730炮,從影片來看,1130炮持續開火時間至少5秒,張涵予飾演的艦長大喊一聲開炮整個處於一級戒備下的軍艦齊刷刷的發射出大炮,將對面襲擊來的炮彈全部擊落,這段軍艦開火是在影片的2小時12分鍾那裡。
⑶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1894甲午大海戰》該片第一敘述了國家的落後就會招致他國的侵略,要國家屹立於世界之上就得強大。從北洋艦隊買了重甲艦後去日本訪問那段就看得出來,強大的軍事力量能威懾敵人。那麼要怎樣寫關於觀甲午大海戰 觀後感 文章 呢?我精選整理了相關 範文 ,接下來歡迎查閱: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1
在歷史的長河中,在中華文明的傳承中,總會有無數的英雄人物為正義而斗爭,為革命而犧牲,電影《甲午大海戰》就是講述了這樣的一群英雄為了捍衛民族尊嚴,抵抗侵略者,誓死保衛國家,最終壯烈犧牲的一段可歌可泣的 歷史 故事 。
影片開始,一群少年被送到福州馬尾船政學堂學習海上作戰策略,之後在李鴻章的請求下船政學堂中的一批優秀學員又留洋國外接受海戰訓練。幾年後,留在中國的名叫鄧世昌的學生到英國把他們接了回來,又從英國帶回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軍艦組成了中國第一隻海軍——北洋水師,與此同時,日本也在英國訂購了巡洋艦,但威力遠不及北洋水師。北洋水師組建七年後,由於軍費短缺,炮口老化,船身生銹。再加上慈禧太後不斷的從海軍軍費中抽取銀兩建造頤和園。這只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海軍慢慢地變得虛弱,不堪一擊。和慈禧太後領導下的昏庸腐敗的清朝政府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日本明治天皇帶領手下的大臣們節衣縮食,訂購了當時最先進的速射炮,向著清朝政府虎視眈眈。
1894年,甲午海戰正式打響。由於經費短缺,彈葯不足,北洋水師白白錯失了多次攻擊敵人的大好時機,這只最強大的海軍最終沉沒在日本軍艦速射炮的炮口之下。
這是一段屈辱的歷史,堂堂大國人才濟濟,卻被彈丸小國日本打的一敗塗地,我認為,北洋水師的戰敗不是鄧世昌等海軍英雄的責任,而在於清朝政府的腐敗無能,輕視了敵人,他們沒有意識到,正是這個看起來弱小的對手把中國歷史上最先進的海軍打的落花流水,還 讓清政府割地賠償。
聯想現實,今天,幾乎就是在同一個地方,日本又要和我們因為釣魚島歸屬問題挑起戰火。只是這一次,對於他們提出的任何不平等要求,我們都可以抬起頭,勇敢地說「不」。因為,現在的中國政府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腐敗無能的清朝政府。我們擁有一支訓練有素的海軍,一艘強大的航空母艦,四艘威力強大的核潛艇和號稱「航母殺手」的彈道導彈,還 有我國自主研製的各種先進戰機和武器。我們不會主動挑起事端,但是,我們也不懼怕戰爭。如果日本仍然看不起我們,我們就要用實際行動告訴他們一個道理:「永遠不要用老眼光看人」。
同學們,從現在起讓我們腳踏實地,為了中華民族的每一步前進,為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2
甲午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鮮明的感嘆號,它詮釋了清朝政府的一切。觀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讓我感觸頗深。
一個年老體弱的女人掌握著這個國家,控制著一個帝國,垂簾聽政。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卻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華,施以昌國大計卻還 被告誡「失寸土者,不得進祖墳。」
李鴻章上報朝廷,至光緒帝上報慈禧太後購鐵甲艦的那一刻起,就已經註定中國必定會有一段屈辱的歷史。金鑾殿里,李鴻章請求購艦,得到皇帝的允諾。聽政的太後卻加以阻撓,說了不少閑話,盡管最後也同意了。李鴻章派鄧世昌為代表去接英國皇家海軍學校 留學 的艦艇英才一同回歸祖國。
中國購買了兩艘鐵甲艦的同時,日本也購買了兩艘鐵甲艦。此後17年,無論李鴻章如何上湊,中國也未購進一艘鐵甲艦,日本天皇都能一天只吃一頓飯省錢買了很多艘的艦船,中國無錢購艦,卻耗費巨資為太後做壽,且請工匠做了一艘豪華天價的大石船。如此荒.唐無度,實在是令人憤慨。
直到甲午大戰爆發,也沒讓昏了頭的太後醒悟過來。日本的快甲艦在戰斗中佔了很大的優勢。中國的八門大炮只有三枚具有殺傷力的炮彈。中國的艦艇還 是老式的艦,船速不快,發炮速度慢,命中率又特別差。日本的「吉野號」很快就打沉了中國的很多艦,中國的艦很快就彈盡糧絕。剩下的老式炮彈與大炮又不相吻合,只能靠人用銼刀來銼。嚴重延誤戰機,直至被敵炮火無情奪去全部生命。
鄧世昌駕駛的「致遠艦」被多艘敵艦包圍,艦上軍旗剛要落下,鄧管帶迅速就將軍旗拉上去。沒有炮彈,他便開艦沖去撞擊敵艦。最後敵艦擊沉了致遠號。鄧世昌落入水中,他發誓與艦共存亡。他選擇與愛犬共同沉入大海。
這是多麼令人感動的一幕啊。甲午之戰讓我見到了視死如歸的愛國精神,不怕犧牲的奉獻精神。風蕭蕭兮海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
影片的結尾,光緒帝坐在雪地里,嘴裡還 呢喃:「失寸土者,不得進祖墳。」……屏幕上又回響起小女孩稚嫩的聲音:「小哥哥,咱們以後會有咱們的大鐵船嗎?」我在淚眼朦朧中看完影片。
甲午大海戰詮釋了這個道理;一個無能的昏庸無度的封建社會,不用發展的眼光去開創這片土地,不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達官貴人整天醉生夢死,導致民不聊生,生靈塗炭,國家落後。正所謂落後就要挨打,我們要牢記國恥,努力向前,讓歷史不再重演。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3
戰斗中,「致遠號」 炮彈打光,受了重傷,慢慢傾斜。這時,艦長鄧世昌堅定地對部下說:「我們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國海軍的威風,報國的時刻到了!」他下令開足馬力向日艦「吉野號」沖過去,要和它同歸於盡,這大無畏的氣概把日本人嚇呆了。不幸的是,「致遠號」被日軍魚雷擊中,鄧世昌和200多名官兵壯烈犧牲。這悲壯的一幕讓我感動不已,感動於他們的愛國精神,感動於他們視死如歸的犧牲精神,這一幕驚天地,泣鬼神!
甲午戰爭的失敗,使昔日的泱泱大國受到了沉重打擊,賠款割地、喪權辱國。甲午戰爭的失敗,是清政府長期閉關鎖國,不重視國防尤其是不重視海軍力量建設的結果,是一個封建農業國家與一個現代化國家綜合實力較量的結果,也是一個腐朽政權必然墮落滅亡的結果。這時,沉沒的不止是「致遠」艦,不止是北洋水師,而是整個清政府,是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昏庸腐朽的滿清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是中華民族無法抹滅的恥辱。
時光飛逝,1949年,一個歷經無數愛國志士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強大的讓世界為之矚目的新中國成立了。伴隨著五星紅旗在天安門廣場上高高飄揚,中國人民再次挺直脊樑,向世人展示著中華民族的自信和頑強,展示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繁榮和富強。
「少年強則國強」,撫今追昔,警鍾長鳴,作為一個新世紀曙光下的學生,我們是祖國未來的接班人,我們不應忘記歷史,不忘國恥,讓我們牢記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說的:「為中華民族之崛起而讀書」,奮發圖強,努力學習,將來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的更加富強,祖國強大了才能夠避免歷史悲劇的重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才能早日實現。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甲午大海戰》這部電影。看完後,我不禁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慈禧太後的懦弱而氣憤。
這部電影主要說李鴻章上書,建議光緒皇帝建立海軍學堂來培養海軍,光緒皇帝同意了。少年時期的鄧世昌和劉步蟾等人就在這里認識了。長大後,鄧世昌與他的兒時的同學們一起加入了北洋艦隊,並當上了致遠號鐵甲艦管帶。此時,日本正在密謀並吞釣魚島。可是,日本眾大臣認為中國已經有一個比美國艦隊還要恐怖的龐大的艦隊,如果開戰,可能會慘敗。日本天皇令全日本大小官員從每月的俸祿中拿出十分之一來組成一支和中國一樣的艦隊。日本首先買了一艘新式快速艦——吉野號。這時,李鴻章發現導彈數量嚴重不足,有的艦艇上只能用打木頭船的導彈來打鐵甲艦,而從外國買一批導彈最快也要幾天後到達,劉步蟾不禁高呼:「完了!」最終,日本主動挑起事端,北洋艦隊被迫應戰。
這場戰爭最後以日軍勝利而告終。一位洋人曾說過:「中國一直在沉睡,有一天,他醒了,我們以為他要干一番大事業,結果他伸了個懶腰,喝口茶,吸了一口煙又睡著了。」
戰後日軍統領東鄉平八郎的助手問東鄉平八郎為什麼在清國境內的軍艦沒有過來救援?東鄉平八郎說:「這正是中國的特點,如果有朝一日他們能團結起來,那現在站在這里的就不是我們了。」
看完電影後,我不禁感到一陣陣失落和氣憤。清政府的腐敗才使這次海戰的失敗,慈禧太後意從北洋水師的軍餉中拿出幾百萬來修整頤和園,導致北洋艦隊導彈用盡。我對日本這種侵略他國的惡劣行徑深感憤怒。現在,日本還在對釣魚島蠢蠢欲動,這是多麼可恥的行為啊!
我深切地感受到,作為青少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後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使祖國更加強大,不再讓其他國家侵略我們。
觀甲午大海戰觀後感5
今天看了新片《一九八四甲午大海戰》,一部一百一十八分鍾的電影卻帶我會到了一百多年以前。一百多年前的中國,一百多年前的戰爭,一邊多年前外國人對中國的奚落。「國家落後走到哪裡都會被人欺負」這句話即使在一百年以後也是真理。
從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是沒落的王朝中那群為國家戰死蒼茫海上的戰士,他們的不畏犧牲,與艦同沉,鮮血染紅中華的領海,愛國的熱情已是百年而不滅。影片開頭,那批遠游國外留學的學生乘著中國自己買的世界上最大的戰艦歸國時,從他們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強國的希望,一個民族崛起的曙光。但穿著旗服留著長發的海軍,也註定了失敗的悲劇。
或許處在朝代末期,亦或是處在時代的轉折點,但中國和日本面臨的是一樣的時代,同樣是走入近代史的機遇,同樣是封建晚期,兩個國家卻是截然相反的結局。面對這兩種結局,真的是一種心痛,中華民族一直都是處在時代的前沿,五千年來最終敗在近代里,卻也是最關鍵的一個時期,或許是享受榮譽的時間太長了,讓中國也嘗嘗什麼叫屈辱,可這屈辱的影響也確實太長啊!然而日本總有那種勇氣和決心,學習別人,努力追上,甚至超越老師。日本雖是個島國,卻用很強的國民素質和毅力,當年的明治維新,明治天皇可以將自己的日常開銷費用用在海軍的建設中,甚至為了節儉每天只吃一頓飯。而中國呢,慈禧竟然為慶祝自己的六十大壽居然用海軍軍費去修繕頤和園,荒.唐的可笑。海軍交戰炮彈居然裝不進炮膛,也就只有中國能這樣。將士們奮力殺敵之時,腐敗的官員居然在享樂,奢靡的笑聲聽著就令人作嘔。
然而影片中最讓我敬佩的就是鄧世昌和劉步蟾及他們的同學,戰火中誓死殺敵,「與艦同沉」的信念,讓中國人在這次甲午海戰中輸的也很有骨氣。鄧世昌手拉沖鋒旗,用殘破的軍艦向松島號時,我的心被震撼了,即使沒有彈葯,即便只剩下殘破的軀體也要奮力一搏,這就是英雄。硝煙吹散了他的長發,一位英雄的形象就這樣被定格在廣闊的大海之上。沉船時,與自己的愛犬也隨之而去。劉步蟾他們寧可自盡也絕不在船上掛上白旗,真的是「人生自古誰無似」。當我看到滿清龍旗降下來的時候我的心也會跟著痛,雖然已經不是滿清時代,可那卻是當時的中國。
歷史就是過去,中華五千的輝煌也好,近代的屈辱也好它已經隨著時間的流逝,被黃土掩埋,如今的定遠號已是黃海海底的廢墟,曾經被割走的中國領土隨著抗日戰爭的勝利已收回。或許你會說:一百多年前有甲午海戰,一百多年後有南海的糾紛。至今日本都在和我們爭奪釣魚島,甚至連小小的菲律賓都在和我們爭奪黃岩島,你對政府的「擱置爭議共同開發」會提出質疑,認為是政府的軟弱。我們雖然已經不是百年前的清政府,我們是有先進的海陸空部隊,有些方面已走到世界的前端。但我們更要認清我們國家的位置,單從國家性質而言,我們社會主義的身份就已經讓我們在國際上面臨許多的敵人了,而做為社會主義國家,世界上只有五個,最強的一個也就只有中國這一個,成立了只有六十幾年,__耽誤了十年,真正地發展又只有改革開放這三十幾年,我們的國家已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利比亞戰爭我們國家能在三天的時間里讓所有華人撤回祖國,當經濟危機來臨時我們的國家不會讓企業破產,讓人們受凍挨餓。然而當你抱怨政府軟弱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自己又能為國家做什麼呢,如果真的發生戰爭,你是不是有勇氣去「與艦同沉」呢?
收起我們對社會對政府的不滿,社會的不公,政府的腐敗,無論哪個國家,哪個社會都會有的,我們已經不再是生活在滿清那個舊時代的平民了,我們現在是身份地位平等的公民,如果你感覺社會對你不公,你就應該用雙手去改變你認為對你不公的命運。用雙手扼住命運的咽喉。
⑷ 艦隊遇不明偵察機,老艦長要請示上級,年輕艦長直接開炮,是什麼電視劇
電視劇《旗艦》第26集。
鄭遠海和陳建軍在海上值勤,突然一架不明國際的無人偵察機在186艦上空盤旋,鄭遠海電告陳建軍應該把它擊落,陳建軍回答得請示基地,鄭遠海覺得這是對我海軍的挑釁,等基地來命令,偵察飛機早就收集完情報溜走了,他不顧政委的勸阻,毅然發射導彈擊落無人偵察機,偵察機的殘骸落下時,險些砸到186艦的尾部,但落水的彈片還是使兩名戰士受傷。
基地保衛處將鄭遠海關進了禁閉室,等候艦隊調查組的調查處理。
⑸ 一部外國電影,關於海戰的。求告知
1.《從海底出擊》
大導演沃夫岡·彼得森一舉成名之作,影史上少見廣受好評的戰爭片,在出品本片的德國創下極高賣座紀錄。 完整版片長293分鍾。 劇情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明了一艘出沒無蹤的深海潛水艇,在海戰中無往不利,後來跟英國海軍發生了遭遇戰,雙方都有重大犧牲。影片製作認真,戲劇張力逼人。導演在潛艇內狹窄的空間內運用行雲流水般的鏡頭將船上的軍隊生活作出生動逼真的呈現,海戰鏡頭的氣氛亦掌握得相當不錯。
2.《U-571》
海戰當中的絕對經典,獨一無二,強烈推薦。二戰期間,德國的海上傳統力量並不佔優,所以德國大量發動潛艇戰,用這種幽靈般神出鬼沒得戰術,讓盟軍損失慘重。因此,掌握德國潛艇的動向變得異常重要。「U571」就是一艘納粹潛艇的代號,本來只是德國眾多潛艇中的普通的一個,但是通過一次周密的策劃,盟軍:9人小分隊冒死強行登上U571潛艇,從此開始了一段驚心動魄的水下旅程。
3. 《盛夏獵戶座》
這部片子出自於日本,描述了在二戰後期,日本陷入了戰局困境,為了阻止美國軍隊的登陸,日本派出了最後的潛水艦隊進行防衛和攔截。片子由一封戰時的樂譜展開,它寄託了一位姑娘對一位潛水艦艦長的思念和祈禱。日本拍出的二戰電影,可能大家多多少少還是會有點看法的,不過此片並沒有宣傳他們的軍國主義和武士的赴死精神。相反,人物情感的戲份很足,也有對於戰爭的反思。艦長蒼本認為活著才是對生命的尊重,無論是敵方還是我方。不應該把它浪費在戰場上。他甚至還讓美方救起落水的船員。裡面有一幕非常感人,當艦長知道,其他的艦隊已經失去聯絡之後,他讓一位船員吹起了那份樂譜。
4. 《印第安納波利斯號:勇者無懼》
本片改編自真實事件,尼古拉斯·凱奇將飾演查爾斯·巴特勒·麥克沃伊上校,該艦於1945年7月在南太平洋被日本潛艇魚雷擊沉,艦上載有兩枚原子彈。
全艦1196名官兵有大約300名隨艦沉沒,其餘的在等待救援的時候面臨著日曬、脫水、鹽水浸蝕和鯊魚攻擊。只有317名被救,麥克沃伊被送上軍事法庭,半個世紀後才被平反。
5. 《超級戰艦》
這是一部劇情不咋地,特效卻牛逼轟轟的海戰電影,如果你想看海戰科幻大片,追求刺激的視覺享受的話,這部還是值得一看的。簡單介紹一下,男主是個吊兒郎當的海軍,一次海軍的聯合訓練,突然遭受外星人的入侵,外星戰艦落在太平洋上,還在海面上用一個防護罩把人類的艦隊包圍
⑹ 丁海峰演的中國海軍與美國海軍開戰是哪部電影
這部電影史《南海風雲》,海戰對陣的是美國支持的南越海軍。
南海風雲的劇情簡介:
1970年代初,南越敵艦不顧國際法約束,經常竄入我西沙海域騷擾,嚴重影響我邊疆漁民海上作業。居住在西沙群島的於化龍(唐國強 飾)一家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一天,正在海上捕魚的一家人遭遇闖入我領海的南越10號艦,阿爸(高保成 飾)駕漁輪和敵艦展開周旋,但最終漁輪被敵艦撞翻,全家人落入大海。幸而被我趕來的海軍救起,於化龍決定報名參軍,保衛祖國海防。入伍後,於化龍從一個普通水兵成長為艦長,上級命令嚴懲不斷入侵的南越艦艇,於化龍的阿爸和妹妹(洪學敏 飾)也參加了海戰。戰斗中,我艦中彈受損,於化龍急令修復,並一舉收復了甜水島,擊潰了登島的敵人,敵艦長也命喪黃泉......
劇情: 本片以越戰為背景,刻劃並揭露了戰爭中美軍的殘暴罪行,也以此表達了編導對戰爭的憎惡及對和平的珍視與呼喚。艾力遜是新踏入越南戰場的士兵,有一腔為國奉獻的激情。在一次行動中不小心遭到越軍的埋伏,好在被同事馬素救回一命。在一次遠程偵察任務中,馬素等強搶越南少女隨軍,以發泄他們的獸欲。艾力遜眼睜睜看到越藉少女被活活蹂躪至死,富有正義的他對自己的同胞開始感到失望,於是不顧自身安危將同僚的罪行公諸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