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詩電影
1. 什麼是散文詩電影
20世紀20~30年代在歐洲出現的與詩電影相對而言的藝術流派和電影樣式。蘇聯散文電影的主要代表..'" 尤特凱維奇、..格拉西莫夫'" 格拉西莫夫等認為電影藝術的中心任務是塑造「能夠使觀眾喜愛的主人公」;影片中主要的是「人、他們的行動、他們的相互關系」;「形像只有通過與其他人們的相互關系、與事件的相互關系,才有可能創造出來」。主張電影「向散文學習」。代表作品有《夏伯陽》、《列寧在十月》、《馬克辛三部曲》等。這些影片或塑造了革命領袖形像,或描寫了英雄人物的思想發展和性格成長,它們通過敘事結構和對人物的心理刻劃,表現了時代環境,歌頌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以及歷史上的豐功偉績。40年代以後被認為與「戲劇電影」相對而言的散文電影,以美國影片《公民凱恩》與義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為開端。這類影片不遵循傳統的戲劇結構形式,不採用貫串完整的情節沖突,而是通過多種敘述手段,用多側面、多層次、多聲部的手法,使作品更加接近生活的本來形態,以造成親切可信的藝術效果。但這類影片並不排斥戲劇性,而是從自然的日常生活與鬆散的散文結構中表現現實生活中的戲劇性
2. 為什麼《雁南飛》被稱為「詩電影」
影片《雁南飛》的導演是米哈依爾·卡拉托佐夫。他是蘇聯第一代著名電影藝術家,50年代詩電影的倡導者,講究運用「情緒攝影」的理論,用強烈的情緒色彩來感染觀眾,在影片總體風格上追求詩意的境界,以及散文式的「形散神不散」的敘事結構。代表作《雁南飛》贏得戛納影展的金棕櫚獎,也為他帶來世界性聲譽,後來的《未寄出的信》和《我是古巴》延續了他抒情式詩化風格。
《雁南飛》的風格就像一首詩,是詩電影的典型代表作。因此被人們稱為「詩電影」。
這部影片拍攝於50年代末蘇聯文藝環境寬松期間,片中沒有絲毫政治說教色彩。在拍攝中採用大量升降鏡頭,遠鏡極為高超,黎明前在空無一人的街道上男女主角的戀愛戲極為回腸盪氣。
這部電影干凈,幾乎完全沒有意識形態的表述,除了最後一段演講,全片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故事,等待未婚夫的女人琵琶別抱,又各種思念和想像自己應得的那份「幸福」。
這部電影:美麗的長鏡頭,對光影的細膩處理、水面的倒影以及樹林的意象。都充滿了詩情畫意。
3. 詩電影的介紹
以否定情節、探索隱喻和抒情功能為主旨的電影創作主張。形成於20世紀20年代。早期法國電影先鋒派的一些理論家和創作家認為,電影應當像抒情詩那樣達到「聯想的最大自由」,「電影最完善的體現,是電影詩」。蘇聯著名導演愛森斯坦和杜甫仁科也在同一時期發表過類似的看法,並對如何在電影中運用詩的隱喻、象徵、節奏等技巧進行了探索。②泛指注重發揮電影表意和抒情功能的電影樣式。這種樣式的電影作品,往往具有較強烈的情感色彩,追求詩意表現力,但並不排斥敘事和情節因素。代表作品有《戰艦波將金號》、《願望樹》、《海之歌》、《雁南飛》、《戀人曲》等。作為樣式形態的詩電影,在蘇聯50至70年代的電影創作界有較大的發展。
4. 關於詩歌的電影
詩歌、美麗、浪漫、愛情才是我們活著的意義——死亡詩社
對於喜歡詩歌的朋友們來說,看著名詩人的詩集是很平常的事,而且他們的詩都能吟上首,這種方式也是對他們詩性的致敬。
免費直播鑒定平台,珠寶翡翠源頭直銷
廣告
免費直播鑒定平台,珠寶翡翠源頭直銷
由於他們的影響力之大,不少著名詩人的經歷都被拍攝成了電影,也包括其它一些題材的詩歌電影,比如下面介紹的第一部電影《死亡詩社》,幾乎大部分人都看過。
下面讀睡詩社(微信ID:dsszsjb)將20部經典電影整理分享給大家。
第一部:《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
死亡詩社,外文名Dead Poets Society,又譯為春風化雨;暴雨驕陽,是由羅賓·威廉姆斯、伊桑·霍克以及羅伯特·肖恩·萊納德主演的一部勵志電影,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有思想的老師和一群希望突破的學生之間的故事。該片獲第6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看過本片的人,對這場景應該記憶很深刻。
基丁老師講課的風格相當帥氣性感吧!
自我思考很重要,詩歌也一樣。
真諦,有木有!
這部電影中,有很多精彩的片段值得反復回味。整部電影充滿張力詩意和激情。模式化的教育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影片所講述的不僅僅是這樣的現實,更多的是反映出學生們對自主學習的嚮往,影片的結尾,導演將鏡頭從基丁的褲下穿過,看見了學生們驕傲地站在課桌上,這才是精神的勝利。
第二部:《明亮的星》
海報洋溢著愛情的溫馨。
《明亮的星》是由簡·坎皮恩執導,本·威士肖、艾比·考尼什主演的愛情片,於2009年11月6日在英國上映。該片以19世紀的英國為背景,講述了天才詩人濟慈和鄰居芬妮·勃勞恩之間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2009年,該片獲得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明亮的星》是一部製作精良、鏡頭華麗、洋溢著英國田園風情的浪漫愛情片。
該片的特點是詩歌迷人、服裝精緻、畫面唯美。
影片有冷暖色調的段落交替。
這些台詞很美,很貼心,忽然想起了作家沈從文寫給妻子張兆和的情書。
《情書》
文/沈從文
一個白日帶走了一點青春,
日子雖不能毀壞我印象里你所給我的光明,
卻慢慢的使我不同了。
一個女子在詩人的詩中,
永遠不會老去,
但詩人他自己卻老去了。
我想到這些,
我十分猶豫了。
生命是太脆薄的一種東西,
並不比一株花更經得住年月風雨,
用對自然傾心的眼,
反觀人生。
使我不能不覺得熱情的可珍,
而看重人與人湊巧的藤葛。
在同一人事上,
第二次的湊巧是不會有的。
我生平只看過一回滿月。
我也安慰自己過,
我說: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
看過許多次數的雲,
喝過許多種類的酒,
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第三部:《全蝕狂愛》
全蝕狂愛,又名心之全蝕
《全蝕狂愛》是由Capitol Films等公司出品,阿格涅絲卡·霍蘭執導,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大衛·休里斯等主演的傳記電影。影片於1995年11月3日在美國上映。該片以19世紀的法國詩人蘭波和魏爾蘭的生活經歷為主要內容,講述了二人之間的同性戀故事。
小李子那時候相當年輕,也是小鮮肉一枚。
《全蝕狂愛》是以魏爾倫的視角來詮釋他與蘭波的愛情虐戀。
該片應該說對於整個歷史、整個時代尤其人類精神的把握都非常大氣。
讓·尼古拉·阿蒂爾·蘭波(Jean Nicolas Arthur Rimbaud,1854年10月20日-1891年11月10日),或譯阿爾圖爾·蘭波、韓波、林包德,19世紀法國著名詩人,早期象徵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超現實主義詩歌的鼻祖。
第四部:《詩人與他的情人》
詩人與他的情人
《詩人與他的情人》是1994年上映的英國影片,由布賴恩 吉爾伯特執導,Miranda Richardson、 Willem Dafoe主演。 影片講述了湯姆與薇芙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相遇,從而相識、相知、相愛,在他們相愛的日子裡,薇芙對湯姆十分的好,讓所有人羨慕,正因為這樣激發了湯姆的工作熱情。
由於該片,主演米蘭達·理查森獲1994年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女演員。
豆瓣評分:7.9。評分也是比較高了。
第五部:《最後一站》
《最後一站》
《最後一站》是由邁克爾·霍夫曼導演,克里斯托弗·普盧默、海倫·米倫、詹姆斯·麥卡沃伊主演的影片。影片改編自傑伊·帕里尼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晚年托爾斯泰的精神飽受來自妻子索菲亞和他的大弟子弗拉基米爾·切科夫的折磨。對自己藝術理想的追求、對簡單純朴生活的信仰,以及他自身的享樂主義人生態度時時刻刻讓托爾斯泰陷於無所適從的境地。
最後一站——愛情與自我的拉巨戰
影片取材於列夫·托爾斯泰的晚年生活,雖然有史實作為依據和資料,但是《最後一站》講述的卻是個不折不扣的虛構出來的愛情——實際上是兩個愛情故事:一是托爾斯泰和妻子索菲亞的故事,二是兩個托爾斯泰的信徒瓦倫汀(Valentin)和瑪莎(Masha)的故事。在邁克爾·霍夫曼的指導下,整個影片呈現出了詩歌一般有韻律的節奏。
生命中如果擁有愛,那麼愛中的人則要承受痛苦;如果沒有愛,那麼不愛之人將要經受生命的枯寂和矛盾,所以這個真實的故事顯得復雜、矛盾和有趣,並且導演賦予了它真實的情感。
第六部:《石榴的顏色》
《石榴的顏色》海報
《石榴的顏色》是由謝爾蓋·帕拉傑諾夫執導,Melkon Aleksanyan,Sofiko Chiaureli,L. Karamyan,G. Margary等聯袂主演的一部劇情傳記片。這部色彩鮮艷、民族風味濃重、宗教感儀式感極其強烈的影片,是前蘇聯「最後一位天才導演」帕拉傑諾夫著名的「詩電影」傑作之一。影片於1968年8月29日上映。
影片部分根據18世紀亞美尼亞詩人Savat Nova的生平拍攝,但更多地是以詩句代替了詩人的形象。全片幾乎沒有對白,主要是旁白和劇中人自言自語。
無法用文字概括該片的內容,而且每個人都有權利按自己的方式詮釋它。影片幾乎從頭到尾都是精彩瞬間,電影語言的詩化、色彩的明艷、構圖的奇特均衡、內容上的儀式感、宗教感和展現的民族傳統文化,都使影片具有超凡脫俗、特立獨行的品質。
第七部:《丹麥詩人》
《丹麥詩人》
《丹麥詩人》加拿大導演兼編劇Torill Kove自編自導的動畫短片。影片於2006年2月15日在德國上映。該片榮獲2007年第79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獎。
丹麥不愧是一個充滿童話色彩的國家。
《丹麥詩人》講述的是片中敘述者父母的丹麥朋友的故事。他是位詩人,一天,由於缺乏靈感,他決定去挪威的一位女作家那尋求靈感。他的此舉引發出一段愛情經歷,也機緣巧合地促成了敘述者的父母。一段美麗的故事就在明亮的色彩中展現。
5. 什麼是史詩電影
根據敘述英雄傳說和重大歷史事件的敘事長詩改編的電影
根據傳統史詩改編的電影(如特洛伊等)特點:
以某個英雄為中心,通常是在軍事、民族或宗教的重要人物,甚至是半人半神;
龐大的背景設定,廣闊無邊的地理環境,包含的許多國家,世界或宇宙;
英勇的戰斗或勇敢的行為;
故事中出現神、天使、魔鬼等神靈;
持久的旅程,而且通常充滿異國情調;
詩人保有客觀性;
傳統史詩的題材多為大眾所知的傳統故事,使觀眾能立即進故事情節而不至於感到迷惑。
6. 什麼是詩電影
《我的父親母親》
純真愛情的歌頌。
在跨越新世紀的時候,張藝謀導演一部感人至深。蓉唯美主義與浪漫主義為一體的「詩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影片以兒子講述父母之間的愛情,父親是駱老師,母親是春花母親喜歡父親。到吃米,父親給予母親回應,文革期間父親被拉回。成省問母親每天穿頭等待兩人相依40餘年。本片主演章子怡,鄭昊作曲三寶攝影侯勇導演。用多角度將兩人純真愛情展示給觀影者歌聲歌頌純粹的淳樸的純真的愛情故事,於2000年第五十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上獲銀熊獎。
影片中的色彩和光線對影片的主體有著強烈的突出作用,他們在更多的時候是主體內涵的一種體現,影片用黑白和彩色將過去與現在很好地隔開,影片由一開始以畫外音講述父親去世轉向回憶變為彩色。彩色的過去表示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贊揚,現在的黑白更加襯托父親死後,也就是駱老師駱老師此後的背上朝地的傷心又襯託了過去的美好。
在對過去時代進行緬懷的同時,又是對古典愛情的一次情祭。
7. 詩電影的風格
「詩電影」將電影本性等同於詩,主張用「詩的語言」拍電影,注重聯想、隱喻、象徵、節奏等詩的創作方法在電影中的運用。追求純光影、線條、畫面的技巧處理,展示紊亂的下意識活動,力圖探索電影的所謂純詩性。
8. 什麼是詩化電影
中國電影也已經百年了,但真正具有大師水準的電影導演與作品卻很令人遺憾。愚人眼拙,法眼難辯。吾以為費穆是百年中國...費穆憑借《小城之春》開啟了中國詩化電影的先河,20世紀70年代末,人們開始發現費穆,詩化電影從來沒有放棄過對終極價值的探求與把握,當然,詩化電影的許多特徵也是後現代語境下所特有的,此時的「詩化電影...也就是詩化電影出現的真正意義。在西方,後現代熱潮逐漸褪去之際,是詩化電影的探索為其指明了可能的道路何謂「詩電影」?
是塔可夫斯基那樣非敘事、晦澀難「懂」的?
還是如阿巴斯一類雋永散淡的?
不管了~反正任何藝術到了較高的層次都與詩有關。
9. 什麼電影被稱為詩電影
類似抒情詩那樣達到「聯想的最大自由」,「使想像得以隨心所欲地自由馳騁」的電影,該種電影也主張將「詩的語言」當作電影語言。
10. 詩電影是什麼什麼是詩電影
詩電影導源於對電影的抒情詩本性的理解而出現的電影形態。
早在20世紀20年代,一些西方電影藝術家就致力於詩電影的創作,力圖超越電影活動照相紀錄性的局限。西方詩電影的基本元素為隱喻、象徵和節奏。中國詩電影較之西方,具有鮮明的美學特色,蓋源於創造性地繼承了中國豐厚的詩學傳統。中國詩學之精粹在於情與景的交融,並由此創造出一種言有盡而意無窮的意境。
以上為網路精選,希望對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