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散場怎麼拍照片
A. 電影院怎麼拍照片好看
電影院以前拍照片拍的好看一點的,我盡量拍的前景一點。把整個那種電影院的那種最美的細節拍出來,而且最好是把裡面的那種兩邊還有整個電影的那種美美的把你拍出來。
B. 電影院照相,照相機像素最少要多少
電影院、距離100米、能看清臉,這個要求很苛刻……
像素不是決定性指標,目前市面上出售的相機都足夠!
2點提醒注意:
1、電影院光線很暗,又不能開閃光燈(100米,開了也沒用),必須提高感光度才能保證安全快門。所以相機必須具有很好的抗高感性能,才能保證圖片基本質量。普通數碼肯定不行,起碼得單反,還要好一點的單反。我用尼康D90拍過,ISO1000沒問題。
2、距離100米、能看清臉,這就要看鏡頭的焦距了,等效焦距至少200mm以上都不夠大(如果是銀幕人物特寫要稍微好一點),但這些超長焦單反鏡頭都很貴!普通長焦數碼相機倒是便宜,焦距夠了,但SIO調高後畫面噪點將慘不忍睹。你還是用單反往前走走吧……
C. 怎麼在播放器看電影時拍照片
正常手機是可以在您看視頻時截圖,如果您的手機不具備這個功能可以用PPTV,PPTV中有在看電影中,分享圖片,拍照片的功能。
通常指的播放器是指能播放以數字信號形式存儲的視頻或音頻文件的軟體,也指具有播放視頻或音頻文件功能的電子器件產品。如基於快閃記憶體的mp3播放器和基於移動硬碟的iPod等。除了少數波形文件外,大多數播放器攜帶解碼器以還原經過壓縮媒體文件,播放器還要內置一整套轉換頻率以及緩沖的演算法。
以前是播放音頻和視頻的軟體各具特色,現在大多則是視頻音頻播放器合二為一了。
D. 怎樣拍攝出具有電影效果的攝影作品
當然,要拍出電影感的照片看似不必循規蹈矩,但仔細觀察會發現,從那些能夠散發著一絲絲電影感的攝影作品當中,我們總可以發現與其它 攝影作品的一點共同點。
拍電影猶如說故事,大多數這類作品都會牽涉到人,無論是人的本身、人的歷史或是人的痕跡。
照片里包含了人的元素,往往能夠帶給人以更強的故事性,是那種身同感受的投入感,是拍花拍草而不能比擬的。
中國的山水畫里有所謂留白,留白的重點在於保留一切的可能性,可能性越多,故事反而越復雜。太過單純的拍攝作品,就好像剝奪了其他人 欣賞作品的權利,這不是分享,是灌輸。
除了故事性豐富,保留大環境的信息也很重要。人總愛猜猜謎,硬要把自己塞進柯南道爾的推理浪漫里。
氛圍同樣重要,始終硬照跟電影不同,電影還包含了聲音的信息(不包括無聲的),無論是主角的對白、閑雜的收音、背景的音樂等,都提供 著大量的資訊讓觀察思考、探討、反思,影響觀眾的思考方向,引領觀眾到達導演所預設的目的地。
在硬照中製造所謂氛圍,靠的不外乎主角的表情、背景里的陳設、色調及光暗等,讓看者能夠代入到當時的環境,讓看者自身演釋出另一段獨特的故事。
這可能是因為抽象的作品跟其他人的關聯非常薄弱,不能與除了攝者本身的其他人作出合理的溝通所致。
當然,不合理的溝通也是溝通的一種,像你家的貓的一聲「喵」,你有時也能夠明白它的想法。
還有一些設定上的共同點,可能你會發現它們一般都是偏暗、白平衡不準確、飽和度偏低等等。
還有就是需要在照片上下加兩條黑邊……
當然,加兩條黑邊再變16:9的比例,不一定會讓一張照片變得很有味道,變得很有電影感。北京鏡海攝影學校,實力辦學,師資雄厚,攝影教育行業第一品牌,北京攝影學校排名第一!
E. 電影中的拍攝手法有哪些
1、推鏡頭指攝影機向被攝物體推近或是用變焦距鏡頭逐漸拉長焦距,使觀眾有一個移近被攝物的感覺。
2、拉鏡頭則和推鏡頭正相反,造成畫面上的被攝物逐漸遠離觀眾視點的感覺。並逐漸擴展視野范圍。
3、搖鏡頭是指攝影機在原位置不變,通過機身的上、下、左、右、旋轉等運動,使畫面呈現動態構圖,產生巡視、環視周圍環境事物、揭示動態中的人物內心世界、烘托情緒的藝術效果。
4、移動鏡頭又稱「移動攝影」,將攝影機放在可移動的車輛或升降機上,對被攝物體作各方向移動所拍攝的畫面。
基礎景別有以下這些:
1、遠景:在拍攝人像時不要總想著拍攝人物,帶著環境可以很好地渲染氣氛。
2、全景:全景景別有助於表現人物的動作。
3、近景:為了將人物表情表現得比較好,可以使用近景。
5、特寫:特寫能夠讓你完全注意人物的細節,是表現細節最好的方式。
(5)電影散場怎麼拍照片擴展閱讀:
鏡頭語言就是用鏡頭像語言一樣去表達我們的意思。我們通常可經由攝影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看出拍攝者的意圖,因為可從它拍攝的主題及畫面的變化,去感受拍攝者透過鏡頭所要表達的內容。
鏡頭語言雖然和平常講話的表達方式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所以說鏡頭語言沒有規律可言,只要用鏡頭表達你的意思,不管用何種鏡頭方式,都可稱為鏡頭語言。
F. 如何能拍攝騰空照片
這張照片是合成完成的照片.
就是二張人物和風景照片經過PS加工而成的,這在PS中是極其容易做到的.
但有些象這樣的動作性的照片也是可以拍出來的.
首先調好焦距和取景角度,設置好較高的快門,在等待過程中(數碼相機要半按快門,讓焦點鎖定)讓被攝者從上面往下跳,恰到好處時按下快門.
不能怎樣看,靜止圖像中的往下跳和往上跳是一樣的.就連真正的電影中,即使演員是往下跳的,也可以用"反轉視頻"讓觀眾看到的演員是往上騰空而起的.
G. 電影的畫面是怎麼拍出來的
一部電影鏡頭的運用有多重要,如何跳出定勢思維?
朝日傳媒給出了更多關於電影鏡頭的思考。
《天使愛美麗》(2001) 劇照
朝日傳媒
期待與您再次相遇
宣傳片 宣傳片製作 宣傳片拍攝
H. 電影拍攝手法
1、麥格芬手法是一種電影的表現形式,它表示某人或物並不存在,但它卻是故事發展的重要線索,是希區柯克最常用的一種電影表現手法。比如《房客》中的復仇者、《蝴蝶夢》中的麗貝卡、《迷魂記》中的瑪德琳。有時又利用虛化的事件,比如《後窗》中的推銷員謀殺案。
2、蒙太奇(法語:Montage)是音譯的外來語,原為建築學術語,意為構成、裝配。經常用於三種藝術領域,可解釋為有意涵的時空人為地拼貼剪輯手法。最早被延伸到電影藝術中,後來逐漸在視覺藝術等衍生領域被廣為運用,包括室內設計和藝術塗料領域。
3、長鏡頭是一種拍攝手法,它相對於蒙太奇拍攝方法。 這里的「長鏡頭」,指的不是實體鏡頭外觀的長短或是焦距,也不是攝影鏡頭距離拍攝物的遠近,而是拍攝之開機點與關機點的時間距,也就是影片的片段的長短。
長鏡頭並沒有絕對的標准,是相對而言較長的單一鏡頭。通常用來表達導演的特定構想和審美情趣,例如文場戲的演員內心描寫、武打場面的真功夫等。
(8)電影散場怎麼拍照片擴展閱讀:
立體電影拍攝技術特指用兩台攝影機同時以一定間距和夾角來記錄影像的方式。
立體特效可採用正投、背投,平面、環幕,主動、被動等多種實現方式。
目前大多數立體電影製作還停留在電腦三維的虛擬繪制狀態,實拍因為兩台攝影機雲台的同步對焦,同步變焦,同步角度調整需要幾個人同時同步作業,非常難以協調,這也是觀眾最終在電影熒幕上看立體效果時間長會導致雙眼疲勞和難受的原因.此問題目前已有得到有效解決,甚至在後期剪輯時也可以校正。
I. 如何用相機拍出電影膠片的效果
從電影中汲取了靈感。分析了人物的角色,故事,視覺方面,例如光線,構圖和顏色,並將其用於圖片中。拍攝時,重要的是要知道我們的英雄是誰,他的角色是什麼,他在哪裡以及在那兒做什麼。
如果要用電影照片拍攝照片,則需要轉向電影。但是攝影和電影不是一回事,因此,還應該分析喜歡的攝影師的作品。尋找世界上最好的導演,至少看幾部電影。
J. 如何拍出有電影感的照片
電影感的照片是帶有情節故事的,現在很多的一些照片拍攝都會模擬電影的表現手法,那麼想要拍攝出電影感的照片首先需要確定主題,根據主題選擇適合拍攝的場景,適合主題的主人公,對人物外形氣質的要求就要選擇適合主題的模特,服裝的選擇也要根據主題的年代感選擇,包括一些道具的安排也是要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左右,千萬不要畫蛇添足的。
電影劇情式的拍攝是目前影樓流行的拍攝手法,很有市場,不僅僅是考驗攝影師的導演能力,而且也是鍛煉攝影師的組織能力。一組照片的拍攝通過編導故事的形式記錄。主要突出故事情節和人物情緒的表達,以情感為主。
主題確定和畫面元素
這組照片的主要是戰爭題材,主題確定之後,服裝造型的設計也是模仿影視劇中戰爭題材的造型.色彩和款式都與影視劇中的類似。這樣能更深刻地體味拍電影的感覺身臨其境地演繹那個年代的愛情故事。軍裝,鋼盔,望遠鏡,老皮箱,貝雷帽,馬燈。見圖1 ISO20050mm f/161/15秒
圖1
場景的選擇
場景的選擇在北京的溫榆河,機場高速,場景的環境是個馬場的環境,柵欄,飛機,視角比較開闊,發揮的餘地比較大,人物情緒的設計通過環境的元素比較好把握。離別時的傷感通過人物的背影和環境的渲染出來。見圖2 ISO20018-105mm@18mm f/161/200秒
圖2
通過煙霧的表現手法把硝煙彌漫的戰場表現出來。見圖3 ISO20018-105mm@18mm f/161/125秒
圖3
畫面色調的控制
戰爭題材照片的色調都具有老照片的懷舊感,偏向於暖色調,和本身固有的服裝環境協調。畫面的色彩使觀者印象深刻,有回到那個年代的時代感。見圖4 ISO20018-105mm@18mm f/161/160秒
圖4
美姿的設計
畫面安排表現依依惜別,既是戰友,又是情侶的表現手段,把復雜的情感通過溫柔,戰爭無情人有情的細節把握。通過人物身體角度的變換,見圖5 ISO20018-105mm@18mm f/161/200秒手的牽引,見圖6 ISO20050mm f/21/2500秒視線的引申刻畫人物的內在情感表現片段。見圖7 ISO20018-105mm@18mm f/161/160秒
圖5
圖6
圖7
構圖和用光
畫面通過特寫大場景明暗對比,大小,虛實的表現手法敘述戰爭與愛情
圖8
圖9
見圖8 ISO20050mm f/1.81/1600秒用環境烘託人物。用自然光和人造光的搭配使用,強調人物的情緒和交代劇情。使用了一支400瓦的萬次閃光燈在人物的左前側對人物塑形,用反光板控制人物面部的光比。用大光比突出人物在戰爭年代所表現出的情緒,使畫面更加劇情化。見圖9 ISO20018-105mm@32mm f/161/200秒
歡迎進入中藝網校官網學習
www.zy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