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蘇武蔣干共工在哪個電影出現
⑴ 如何評價動畫《那年那兔那些事兒》
1、製作水平。
a)畫面。觀眾第一眼關注的當然是畫風。可以說,那兔動畫版較好地還原了漫畫原作的萌系畫風,並且做出了相當大的改善。該畫風並不是國漫這些年日益流行的「大頭娃娃」式(舉例:喜羊羊),眼睛也並非千篇一律的占整張臉四分之一大小的巨眼,而是較為復雜多樣,可以說是比較用心的,遠勝於絕大部分國內其他低成本動畫。觀眾第二眼關注的是動作流暢度。作為一個flash動畫,其中間作畫數較多,且幾乎沒有反復使用的重復幀,不存在所謂「官方鬼畜」的、彷彿反復播放gif動畫一般的場景。在這方面,可以說是沒什麼扣分點。第三個要關注的是分鏡。前期快速過渡時用一定數量的黑屏來直接過渡,算是投機取巧、簡單省事,幸好這段時間不長,而動畫本身又是泡麵番,不會太過違背觀眾心理期待。後面與腳盆雞(日本)戰斗時分鏡流暢自然,沒有不舒適感,也是達到了平均以上水準。從這三個方面來看,那兔的畫面還是比較不錯的,不弱於、乃至勝過過去一年裡任何業內同類產品(指國產flash動畫)。作為七分鍾的泡麵番,也滿足了觀眾的最低心理期待,作為產品本身質量是合格的。(指畫面這部分。另外,這一句比較是考慮進所有泡麵番的,包括一些投入較高的作品——比如七靈石的PV,以及外國[其實就是美日]的泡麵番。下同,不再贅述。)b)配音。觀眾其次關注的是配音。作為廣受詬病、爭議程度幾乎等同於國產動畫本身爭議程度的方面,那兔的配音請到了最近相當活躍、粉絲眾多的北斗企鵝工作室。不必說,北斗企鵝的配音水準基本上就等同於本片能夠請到的國內最高水平了。
2、劇情選擇。那兔原作基本講的都是建國之後的事情,唯獨第一話是簡單的TG發家史。這個選擇根本沒得做,哪個編輯都會這么選的。在劇情擴充上,跟原作保持一致。原作不偏向K、G任何一方,動畫也沿襲了這一點,沒有任何傾向。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抗戰描寫中,並非官方口徑「蔣干毛遂蘇武屈原共工」,而是著力描寫了游擊戰和原子彈。這一點比較符合大眾的實際印象,作為篇幅限制,應該說還是觀眾可以接受的。作為補償,在游擊戰中並未突出刻畫TG的作用,沒有將游擊戰和TG聯系在一起,而是在游擊戰結束前、後都是由K、G共同抗敵這一鏡頭語言來側面弱化對TG的溢美、對KMT的貢獻給予恰當評價,是符合當前大眾的普遍認同和官方的宣傳的。3、策劃水平在題材上算是國產的一種進步,用動物化來表現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但是,我個人認為,如果廣電那XX仔細研究了之後估計會把這動畫給禁播了,最新一集貌似開始有拖時間的嫌疑,只能說國產道路依舊坎坷
⑵ 謎語:日本投降的謎底是什麼
網路搜索結果:
抗戰勝利後,在重慶一次慶祝晚會上,有一則燈謎引起很大爭議。謎面是「日本投降(打一中國歷史人物)」。結果出現五種謎底:「屈原」、「蘇武」、「蔣干」、「毛遂」、「共工」。
屈原——屈服原子彈
蘇武——蘇聯的武裝力量起了舉足輕重作用
蔣干——指蔣介石及其領導的國民黨在抗戰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毛遂——指毛澤東及其領導的共產黨是抗戰的主要力量
共工——意為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共同抗戰才使日本投降
⑶ 二戰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三個歷史人物。
答案應該是共工、鄭和、蘇武吧?取共工的「共」、鄭和的「和」、蘇武的「蘇」就是「共和蘇」…音同「共和輸」如果沒記錯的話日本的執政黨曾經是共和黨…
⑷ 為了取得圖三的結果,中國人民建立了抗日名譽統一戰線,進行了頑強不屈的斗爭.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
抗日戰爭勝利的歷史意義抗日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的一次反侵略戰爭和全民族解放戰爭,無論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抗日戰爭的勝利,具有著偉大意義,從此中華民族由衰落走向振興。
1.抗日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從1840年開始,帝國主義列強紛紛入侵中國,由於清政府腐敗軟弱,最後都以割地賠款而告終。抗日戰爭的勝利,洗雪了百年來的民族恥辱。中國人民經過浴血奮戰,終於徹底打敗了日本這個世界第二號法西斯強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勝利,是世界和平民主力量和人類進步事業的勝利。
2.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抗戰以前,中國在世界上毫無地位可言。中國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國的國際地位大大提高,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中四大國之一。中國國際地位的變化,是由中國抗日戰爭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重要地位所決定的。1942年1月,26個反法西斯國家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中國作為四大國之一在宣言上領銜簽字。1945年4月籌建聯合國,會議在美、英、蘇、中四大國首席代表輪流主持下進行。中國是聯合國創始國之一,也是安理會擁有一票否決權的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這種國際地位的變化,在中國近代史上是有重要意義的。
3.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日益提高,在1942年以前,蘇聯宣布放棄沙俄在中國的特權;美、英兩國政府也於1942年10月通知中國,表示願意廢除領事裁判權及其他特權(九龍租借權除外)。中國還收回了被日本侵佔達半個世紀的台灣、澎湖列島等中國領土,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
4.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在中華民族面臨亡國滅種的最危急時刻,被人稱為「東亞病夫」的中華民族終於覺醒了。中國抗日戰爭是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原來「一盤散沙」、四分五裂的中華各界各族人民和海外僑胞、港澳台同胞廣泛參加的一次全民抗戰。
5.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抗日戰爭對中國革命的發展有著扭轉乾坤的偉大意義,經過抗戰,改變了中國內部政治力量對比,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過程,為新中國代替舊中國准備了精神和物質條件。
6.抗日戰爭從開始就鼓舞了世界人民奮起抵抗法西斯的侵略,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抗日戰爭是最早開始的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抗日戰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牽制了日本法西斯大部分兵力,鼓舞了世界人民奮起抵抗法西斯侵略的鬥志,推動了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
抗日戰爭勝利的原因:(屈原、蘇武、蔣干、毛遂、共工):
1.正義性的反侵略戰爭:這是中國民族革命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兩重性質的進步的和正義的戰爭,因此得道多助,具有廣泛的社會基礎。
2.全民族抗戰:抗日戰爭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全民族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的凝聚力。從敵後戰場到正面戰場,從國統區到論陷區。從國內社會各階層到國外華僑,從漢族到少數民族都充分體現了全民抗戰的特點。
3.中國共產黨的中流砥柱作用:從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倡導和建立,到全面抗戰路線的制定;從敵後根據地的建立和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到毛澤東《論持久戰》指明抗戰前途;從堅持斗爭求團結。
4.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相互配合,共同為抗戰做出重要貢獻。
5.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互配合;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形成和作戰的相互協調是二戰勝利的根本原因,蘇美對日作戰是中國抗戰決勝的有力配合。
⑸ 日本人投降的原因 打一個人的名字 謎底
蘇武、屈原、蔣干、共工
⑹ 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猜一歷史人物 提問
抗日戰爭勝利打一中國古代歷史人物,國民黨代表猜出了2個:屈原(原子彈)蔣干,共產黨代表猜出了2個:蘇武(蘇聯)毛遂,記者的答案:共工(水神)--共同努力。
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6)屈原蘇武蔣干共工在哪個電影出現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 ,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8月15日結束,共14年抗戰。
1931年9月18日,日軍進攻沈陽,九一八事變爆發,由於當局的不抵抗,致使日本侵略軍迅速佔領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 。
1932年1月28日,日軍進攻上海,淞滬抗戰爆發,中日軍隊第一次全面對抗和較量 。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⑺ 中國近代的反侵略戰爭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1年5月 廣州三元里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
1856年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互相殘殺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83-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2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
1937年9月 凇滬會戰
1937年 平型關大捷
1938年春 台兒庄戰役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抗日戰爭結束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年9月 遼沈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戰役開始
1950年 解放戰爭結束
相關介紹:
(1)第一次鴉片戰爭(First Opium War)英國經常稱第一次英中戰爭(First Anglo-Chinese War)或「通商戰爭」,是1840年至1842年英國對中國發動的一場戰爭,也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3)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稱:日清戰爭,朝鮮半島稱:清日戰爭,西方國家稱:Sino-Japanese War/第一次中日戰爭),是19世紀末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
(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二十六年),以當時的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的對中國的武裝侵略戰爭。
(5)平型關大捷(又稱平型關戰斗、平型關伏擊戰),是指1937年9月25日,八路軍在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平型關附近,為了配合第二戰區的友軍作戰,阻擋日軍攻勢,由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充分發揮近戰和山地戰的特長,首次集中較大兵力對日軍進行的一次成功伏擊戰,八路軍在平型關取得首戰大捷。
拓展資料:
反對外來軍事佔領,武裝挑釁,政治奴役和經濟掠奪的戰爭.目的在於保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安全和維護民族的利益.反侵略戰爭是正義戰爭,本國人民擁護,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支持,如果戰爭指導正確,能夠取得勝利.它相對於侵略戰爭而存在,是由侵略者的入侵引起被侵略被奴役國家和民族的反抗戰爭。
在階級社會中,侵略者對被侵略國家的人民在政治上的壓迫奴役、經濟上的掠奪剝削,必然激起被侵略國人民奮起反抗,進行反抗侵略者的衛國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聯等國人民反抗德國法西斯的戰爭,中國人民反抗日本法西斯的戰爭,都是捍衛國家主權、獨立和民族尊嚴,反對侵略者的掠奪和奴役的反侵略戰爭。
中國人民志願軍為援助朝鮮人民抵抗美帝國主義武裝侵略而進行的抗美援朝戰爭,既是支援友好鄰邦,維護和平,又是保衛中國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戰爭。反侵略戰爭關系著被侵略國家的生存,關系著民族的存亡,關系著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能夠動員全國人民,實行全民族抗戰,能得到世界正義力量的支持,有利於戰爭的最後勝利。
反侵略戰爭多為弱國對強國或小國對大國的反抗戰爭。要求進行反侵略戰爭的國家政治上進步,有動員全民族抗戰的政治號召力和組織力;軍事上有一支訓練有素,且具抗戰熱忱的軍隊,有一個能制定和正確運用戰略戰術的統帥部;經濟上有足以維持戰爭的實力;國內團結一致,爭取世界進步力量的支持,經過持久作戰,最後打敗侵略者,贏得勝利。
⑻ 如何評價那年那兔那些事兒4較之以前三部有何優劣
《那年那兔那些事兒4》改編自同名網路漫畫,爭議很大,褒貶不一,內容沒有新意,但在劇情上也有獨到之處,較之前三部在劇情上沒有那麼讓人喜歡,比較好的一點大概是畫質好。
歷史班車從現代時空再次倒流,直達辛亥革命時期(約1915年),最初醒悟新思想的兔子與最早生活在種花家的禿子歷經各自的分分合合,直至禿子強行引發「四·一二」之後決心分道揚鑣。我們也曾彷徨,我們也曾迷茫,但是我們從來不曾退縮!
⑼ 日本二戰戰敗的原因 打三個古人名
有這么幾個說法,給您參考:1.屈原,理由是美國在戰爭末期分別向日本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日本屈服。2.蘇武,理由是蘇聯於一月前對日宣戰,武力大舉進攻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3.華佗,理由是中國在抗戰戰場上拖延住了日軍百分之七十的陸軍力量,以至於日軍無力大舉分兵太平洋戰場,其他盟國壓力大大減小。4.蔣干,來源於同盟國中國戰區總司令、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