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的結構是什麼
A. 電影都有哪些結構
非戲劇式結構不以事件的因果關系連接,而以性格、情緒、心理狀態等連接。典型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一條安達魯狗》、《八部半》、《野草莓》、《重慶森林》等。而戲劇式結構又稱傳統結構,往往「圍繞一個主動主人公而構建故事,這個主人公為了追求自己的慾望,在一個連貫而具有因果關聯的虛構現實中,與主要來自外界的對抗力量進行抗爭,直到以一個絕對而不可逆轉的變化而結束的閉合式結局。」戲劇式結構多表現單一主人公在線性時序上,追求慾望時與外在世界的沖突,它強調事情是如何發生的,強調邏輯上的因果關系。一般而言,故事提出的所有問題都會得到解答,激發的所有情感都將得到滿足。《火車大劫案》、《七武士》、《菊豆》、《霸王別姬》等等電影史上的力作大都符合戲劇式結構設計。
戲劇式結構簡單概括就是生活平衡打破之後,中間發生了一系列有意義的事件,導致價值的變化,直到生活平衡重新恢復。其中往往包含著起、承、轉、合,即一條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線索,促使全局大高潮的到來。其情節緊張激烈又曲折有致地向高潮推進。(見圖)
B. 電影結構由什麼組成
1、劇作的結構必須從生活出發劇作的結構必須從生活出發並以它所反映的現實生活為依據,使劇作的整體安排符合客觀的生活真實。
2、劇作的結構必須服從於主題的需要劇作結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塑造形象和突出主題,作品的主題必然地對結構起著主導的作用。
3、劇作的結構必須服從於塑造人物形象的需要必須在矛盾沖突中緊緊圍繞著對典型形象的塑造,即緊緊圍繞著人物性格本身及其相互間的沖突去安排劇作的總體結構。
4、劇作結構要劇情引人入勝電影劇作引人入勝的力量主要來自它的內部和深層,即它所反映的生活內容逼真性和它塑造的形象的具體性和典型性。
5、劇作結構應該是一個完整統一的有機整體劇作結構的完整和統一,主要表現在通過蒙太奇思維和一系列結構手段,將劇作的內容安排得勻稱、齊整而有次序,使各個部分之間緊密關聯並能夠相互依賴、彼此照應;使整個劇作成為剪裁得當、布局合理、線索分明、層次清晰的藝術整體。
6、劇作的結構必須藉助於蒙太奇構思所謂蒙太奇構思,就是對時空關系的特殊構思方式和對畫面、聲音的運動做出獨特的形象的構思方式。
C. 影片都有什麼結構
閃回、插敘、倒敘……蒙太奇……
D. 什麼是電影三段式結構
簡單來說三段式結構是一種非常普通的故事情節布局,大致分為開頭,中段和結尾。
三段式還是有講究的:開頭是故事的開始,主要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理念都是在這個階段介紹給讀者。這個部分大概占據整個故事的1/4,以第一個小高潮告終。
第二部分是中段,這個部分用來描述主要的沖突,對抗,困難和主角對抗沖突與困難的選擇。中段有兩個小高潮,第一個發生在中間的地方,第二個發生在中段的末尾。中段是整個故事最長的部分,大概占據故事的1/2還要多。
第三部分是故事的結尾,也就是高潮篇。這個部分包括最終的大高潮,在第三部分的末尾,應該看到主人公很幸福的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或者很悲催的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
(4)電影的結構是什麼擴展閱讀:
三段式結構例子:
《肖申克的救贖》是傳統的好萊塢劇情片,選擇這樣的敘事策略,是為了首先把主人公推出來,從而利用觀眾對主人公的移情作用和對主人公命運的擔憂,把觀眾引入故事。
當然也有像希區柯克的《精神病人》那樣的影片,作為主人公的那個精神病人半個小時後才出現銀幕上,這樣的電影也同樣可以成為經典影片,雖然沒有遵循好萊塢傳統的三段式敘事規律,但是同樣獲得了名譽。
由此可見,選擇合適的敘事策略在創作電影劇本的過程中至關重要。
E. 電影結構的電影結構方式
在此為大家介紹幾種常見電影結構方式;必須明確的是,任何分類都是相對的,局限的--並非所有的,而且有些影片結構有著某種綜合趨勢。
1、單一因果線性結構:以順時序、單一線索行進為主;以好萊塢電影為代表的商業電影通常採用的結構方式,目的在於製造真實幻覺。
2、回環套層結構:《羅生門》、《公民凱恩》、《英雄》。
3、交織對比結構:電影中有對比關系的雙重時空。
(1)回憶時空與現在時空的對比:《雲水謠》、《末代皇帝》、《美國往事》、《尋訪健在的老紅軍》、《英國病人》。
(2)相同時空中兩種不同情境的對比:
A、兩條敘事線索齊頭並進:《東京審判》(略有主次關系的,如果主次關系過於明顯就會成為單一因果線性結構)、《交換公寓》(幾乎沒有主次關系的)
B、「戲中戲」--《如果愛》、《法國中尉的女人》。
4、版塊結構與團塊結構:《西施眼》、《羅拉快跑》、《20,30,40》,《姨媽的後現代生活》。
5、環形結構:對謎底的最終揭示。《第六感》《甜蜜蜜》、《毒太陽》、《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6、碎片結構:《瘋狂的石頭》、《11:14》、《撞車》、《低俗小說》
7、意識流結構:藝術電影中常見的結構方式--以王家衛的電影為例。
F. 電影的構成形式是什麼
電影的構成形式是蒙太奇,一部影片的全部內容。先被分切成數百上千個相對獨立而又相互依存的鏡頭,逐個鏡頭單獨拍攝,畫面和聲音經常還要分開製作,然後,再根據事先擬定的程序和原則把它們組合為完整的影片。人們從建築學術語中借來了法語蒙太奇這個詞彙,原意是裝配、構成的意思,作為這種分切與組合規律的代稱。蒙太奇決定著一部影片內容的取捨、結構和節奏的安排,對於觀眾來說,它就是電影講故事的一種方式,從順當地看懂劇情到深刻地感受影片的全部藝術內涵,始終離不開蒙太奇的作用。
G. 電影中的敘事結構有哪些
1、因果式(戲劇式)線性結構。以故事因果關系為敘述動力,以線性時間戲劇化展開故事(少用閃回、插敘),敘事鏈單一(無並置、對照、復調,但故事可多線索發展),追求情節結構環環相扣、邏輯嚴密的完整結局,強調外部沖突和動作強度,
如生死抉擇、最後一分鍾營救等高潮。多數傳統電影屬此類,其經典情節結構強化了「幻象真實」和「移情」,迷惑觀眾入戲,如《關山飛渡》、《真實的謊言》。
2、回環式套層結構。以多層敘事鏈為敘述動力,以時間方向上的回環往復為主導(非線性發展),情節過程淡化,講述方式突顯,意義不在故事中而在敘述中產生,它調動觀眾參與意義建構,以理性思考取代前者的移情入戲,不給出確定的結局和意蘊,如《羅生門》、《法國中尉的女人》、《羅拉快跑》。
3、綴合式團塊結構。沒有明晰的時間線性故事發展和因果關系,也沒有連貫統一的情節主線和戲劇沖突焦點,以打亂時空的敘事片斷綴合而成,各個片斷或團塊之間有向心力,形成「形散神聚」的散文式結構或意象並置組合的詩化結構。
它不以情節和哲理取勝,而以意象意境耐人尋味,如《城南舊事》、《小城之春》、《狂人彼埃羅》。
4、交織式對照結構。以兩條以上敘事鏈(不只是兩條故事線索)組合形成對照性張力運動,建構復調主題,其因果關系、戲劇線性敘述仍然存在,只不過更復雜化,它將移情幻象與哲理思考合而為一,如《老井》、《安娜·卡列尼娜》。
5、夢幻式復調結構。以夢境和幻覺為主要敘述鏈接和內容,以兩個以上敘述聲調形成對話和沖突,物理時空轉化為心理時空,多重對話(人與人、人與自身、人物與敘述者、人物與觀眾)形成對話狂歡,如《野草莓》、《八部半》、《夢》。
H. 如何分析影片結構
結 構
影片分析中對影片結構的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們的影片分析中,大部分同學經常會忽略分析影片結構,甚至,根本不去關注。其實,電影的結構是電影的最重要的藝術形式之一。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影片的結構分析是影片分析中的系統工程,我們認定的電影的結構分析應該包括:
二.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
縱觀世界各國故事片電影的樣式,電影的敘事結構、電影的劇作結構及故事的結局基本是四種存在模式:
A、情理之中,預料之中;
B、情理之外,預料之中;
C、情理之中,預料之外;
D、情理之外,預料之外。
但無論哪樣的一種結局,都會充滿了「因果關系」「偶然關系」「必然關系」和「戲劇關系」的味道,都會有一種人為主觀的因素。
非戲劇性結構的電影,在表面構成上,會更為隨意,更為自然和偶然的,許許多多的事件被十分有機地,有意地排列在上起,往往在影片的最後形成上,無非是形成兩種模式「n個體無意識形成集體的有意識。2)整體有意識形成風格的有意識」。
現代電影的劇作結構,往往有很大的隨意性和變異性,重點表現在劇作的合情與合理的處理上,有的合情不合理;有的合理不合情;但是,從大多數的影片的構成上分析,合情比合理更為重要。
2.情節結構分析:
情節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安排在排列方式上的整體分析。
傳統的電影情節,往往是順序型的,線型的排列關系,現代電影的情節則更為復雜,更為混淆。但電影的情節和細節是影片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電影的敘事情節,在總體上構成影片的框架;電影的細節與元素構成影片的內容;電影情節的推動,一般不依靠外部的力量,而著重依賴於人物的動作和細節的設置。
電影情節的編排,往往是依據於人物的心理線索和發展。以往的「戲劇式」電影敘事,對於精巧的外部情節的設計和設置是十分依賴的。
現代電影中,對於敘事中的細節越來越重視,用細節的動作和細節的場面積累來推動情節。這種電影的特點是:重視細節的強調,重視細節的重復,形成影片內在的結構,注重細節的日常化和形象化對人物的塑造和對情節的幫助。
總體來講,影片的結構是導演風格和主題思想表達的最重要的手段。經分析發現,電影的敘事結構、劇作結構,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但是,影片最終結構的選擇與確定,一定是有利於影片的主題,有利於人物的塑造,有利於風格的體現,有利於敘事的多樣化。
I. 什麼叫電影結構
傳統的電影理論把電影結構等同於情節的結構。實際上,電影結構是由不同的一些要素、方面、層次和形態構成的復雜系統,毫無疑問是一個動態的系統.由於結構系統的整體性、轉換性和自身調整性,不管內部結構發生怎樣的變化,它作為電影的基本特性卻一直保持住了。在整體規定的有力約束之下,各個區別系統此消彼長、互相替代,對結構空間展開爭奪,對結構「權力」重新分配。電影結構的符合常規是藝術在創作和接受之間早已訂立的一個契約,但突破常規則更是藝術在創作和接受之間所進行的一次新的談判。正是在電影結構不斷的調整和更新中,電影的藝術生命才不斷獲得重生。
結構——是影片的組織排列的方式和敘事組合的構造。 影片的結構,框架,就是電影的風格。
導演根據影片的主題、內容、人物塑造的需要,運用各種手段、方法,將各諸要素合理、有機、完整地組成一個視聽整體,達到藝術上的統一。
劇作結構分析: 劇作的分析主要是對電影的情節設置,情節的組織進行系統的分析。
從電影的創作規律研究表明:戲劇性結構的電影無非是無數件有因果關系、有內在聯系的事件,有機地、有目的地安排在一起,最終構成一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