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阿凡達是電影革命
『壹』 為什麼說阿凡達帶來了電影革命
電腦特效的里程碑
詹姆斯·卡梅隆對電腦特效的迷戀與狂熱眾人皆知,《終結者》、《泰坦尼克號》電影下載等作品都採用了不少的CGI,而在《阿凡達》里,CGI的製作更達到了一個嶄新的境界。本片的電腦特效製作部門主管文斯·佩斯說:"這部電影所使用的CGI技術是全新的,所有的設備都是為這部電影而打造,我們希望《阿凡達》能成為CGI技術的一次革命,能成為此後電影製作的一種選擇。觀眾們會在這部電影里看到過去難以想像的許多場面,特別是3D版本。"
詹姆斯·卡梅隆對《阿凡達》里製作CGI的過程談到:"這其實是拍攝本片最難的一段時間。我不希望重復自己,在上個世紀我想要拍攝一部新CGI技術的電影,那個時候困難重重,大家都對我說辦不到,我等了這么多年,終於能夠有機會做一部真正全新CGI技術的電影了。全新意味著一切都要靠自己摸索,沒有任何東西可以借鑒,大家都並不清楚我們能做到什麼地步,在一開始的確很迷茫……幸好這段痛苦的時間也很短暫,當CGI開始上了軌道,我們都明白這部電影最終呈現的效果會是什麼樣了。我們為這部電影設計了全新的表情捕捉系統,它可以捕捉到演員的每一個細微表情。而這個系統會讓詹姆斯『卡梅隆立即從監視器中看到真實演員和虛擬環境的互動,這讓他可以更好地執導演員和電腦生成的角色和環境配戲。"
《阿凡達》的演員們大部分時間都在綠幕前進行拍攝,而擔任影片男一號的薩姆·沃辛頓對於這種拍攝方法說道:"我以前也拍過類似的電影,但跟《阿凡達》比起來差別實在太大了。整個電影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段我扮演的角色穿越叢林的戲,詹姆斯·卡梅隆事先給我講述了整個場景的氛圍,能見度多少,氣溫多少,樹木有多高,草叢有多深,我一共要走多少路,我行走的路線是如何,路上遇見什麼樣的生物,我需要做什麼樣的動作……這一切都需要我想像出來,然後在攝影棚里做出相應的動作。天,這樣的感覺實在太奇怪了,而當我最後發現做出來的動作居然能夠和虛擬的電腦製作的畫面契合在一起的時候,盡管我已經經歷過不少次這種拍攝經歷了,但我必須要說的是,《阿凡達》迅雷電影下載是我做過最不可思議的一次!"
全新的3D之旅
《阿凡達》採用了時下熱門的3D拍攝方式,談及3D影院對《阿凡達》的影響,詹姆斯·卡梅隆說:"3D技術並不是簡單唬唬小孩子的玩意,它能讓觀眾在觀看電影的時候更加投入,猶如身臨其境一般。我不希望觀眾是在看這個電影,看《阿凡達》的世界,而是通過3D技術,能夠進入這個世界。它會將在家裡看碟和電影院看的效果形成天壤之別,我希望3D技術能夠吸引大家進電影院觀看《阿凡達》。"
最後詹姆斯·卡梅隆對本片說出了他的感言:"這部電影的前前後後籌備、製作了許多年,有數百位電影製作人員奉獻出了他們的心血,終於等到上映的這一天了,我和大家一樣感到興奮……我的野心是讓人們重新點燃數十年前首次觀看《2001太空漫遊》或《星球大戰》時的興奮與激情!屆時這股旋風會將你吹至影院屏幕的後牆上……我對《阿凡達》的期望已經遠遠超過了過去拍攝的那些電影,有人稱《阿凡達》會給觀眾帶來一場視覺革命,我要做的並不僅限於此,我希望大家能夠通過《阿凡達》,感受到過去的電影從未帶給你的那種震撼!"
『貳』 橫空殺出的《阿凡達》,它的成功,撕開了多少中國電影人的遮羞布
科幻大片《阿凡達》再次上映。我沒想到這部於2010年1月在我國上映的電影會有如此強大的生命力,11年後,它仍能被人們銘記。
科幻大片《阿凡達》既然觀眾的口味早已發生了變化,習慣看好萊塢大片的觀眾就變得有點挑剔了。我不認為任何國內大片都會有好的票房,包括周星馳在內。
因為這些電影沒有太大的視覺沖擊力,所以你可以在家裡的電視前看它們。為什麼要跑去電影院呢?
我認為,唯一能讓你去看電影的,只有科幻巨擘"《阿凡達》,它必須在電影院里看到,才能感受到那種令人震驚的效果,尤其是在巨大的幕布上,《阿凡達》的壯麗場景正是在那裡為電影誕生的。
『叄』 《阿凡達》:從看電影到體驗電影的革命
《阿凡達》的意義不在於電影本身,而是它所引發的技術革命。在它之前,誰會去理會3d電影。在它之後呢,3d如雨後春筍一樣,幾乎所有的視覺大片,都採用了3d。而卡梅隆個人也是技術狂人,他幾乎每拍個電影都要做到技術上的突破,或運用新的技術,尋求新的創新。他永遠走在技術的前線,引領著電影的發展。
『肆』 看了《阿凡達》,聽說它是電影史上的一次革命,這種革命體現在哪裡
用「開啟好萊塢電影的嶄新時代」來總結《阿凡達》,我想並不為過。 這部卡梅隆耗時4年半製作,總斥資接近5億美元打造的《阿凡達》不僅開辟了電影3D技術的新天地,其帶給人的視聽感受也是劃時代的。它將一度被家庭投影和藍光高清DVD狠狠沖擊的電影院們終於拉回到了影迷視線的焦點,一個電影史上的新紀元就此開啟。 愧而為人,傲而為人 《阿凡達》的故事圍繞一位戰斗中負傷而下身癱瘓的前海軍戰士Jake Sully展開,他決定替死去的同胞哥哥來到潘多拉星操縱人類基因與當地Na'vi部族基因結合創造出的 「阿凡達」混血生物。Jake的目的是打入身高九尺、身後長尾,藍皮膚黃眼睛的Na'vi部落,說服他們自願離開世代居住的家園,從而使人類能在 SecFor公司的帶領下砍伐殆盡該地區的原始森林,開采地下昂貴的「不可得(unobtainium)」礦石。 這共162分鍾的故事裡有探險、挑戰、愛情,有大爆炸大冒險大動作,也有熟悉的好萊塢個人英雄主義,有欲擒故縱的傳奇劇式套路,並非完美。盡管如此,《阿凡達》情節本身的動人之處也足夠餘音繞梁。這份動人,來自於劇中盡管有些臉譜化,卻又真實得可怕的正反面人物對比。頭號反面人物上校 Miles Quaritch是鷹派軍事打擊力量的代表,身先士卒驍勇善戰,那真是男人中的男人,精英中的精英;但與此同時,他對一切外來文化物種都傲慢拮據、食古不化——這與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戰爭狂人柯蒂斯·李梅將軍和「越戰推手」的馬克斯維爾·泰勒將軍何其相似!而只追求商業利潤最大化的SecFor公司經理 Parker Selfridge盡管思維單調定勢,在目睹Na'vi人家園之樹焚毀時依然表現出了一絲難得的憾意。主人公Jake是在劇中發生人生觀世界觀轉變的「開眼」之人,其天真流露與心靈成長的經歷之動人自不必說,但比較天人合一的Na'vi公主Neytiri,還是後者的生命力更流光溢彩,就跟她生活的潘多拉星一樣,生機盎然,比野草還要頑強。
『伍』 《阿凡達》再度成為全球票房冠軍,為何這個電影如此受歡迎
阿凡達之所以受到歡迎,主要是因為這是一部史詩級的3d科幻電影,也是電影技術革命的產物,它給所有的觀眾都帶來被載入史冊的視聽震撼。
三、這部電影反映了現在人們社會的各種貪婪和野蠻,反映出導演對社會人文的關懷以及對現實世界的一種反思,在電影中不但創造了美好的潘多拉星球,還將人對自然的敬重和反抗刻畫出來,從而能夠觸發觀眾心底對貪婪自私以及其他慾望的一種反思,還在一定程度上傳遞了保護自然的主題思想,也有一些影迷戲稱阿凡達是一部環保片,所以說這部電影之所以受到歡迎,就是因為電影本身三觀非常正,沒有攜帶導演的個人思想,在細節把控能夠做到無以倫比,雖然是商業片也可以被稱為藝術品,它給觀眾帶來的享受絕對是無可替代的。
『陸』 阿凡達對電影業界的影響有多大
這兩周影院成了《阿凡達》的天下,票房空前火爆。該片不僅終結了國產片《十月圍城》、《三槍拍案驚奇》的票房攀升,可能還會影響到《孔子》、《蘇乞兒》等後續賀歲片的票房進賬。相比之下,國產片在技術、內涵等方面的短板暴露無遺。那麼,國產片與這部「電影史上的革命之作」到底相差多遠呢? 技術 國產片落後好萊塢50年 《阿凡達》3D版、IMAX立體版等版本同步推出,引發了一場世界范圍內電影觀念和技術的革命。影片在內地上映後,「3D、IMAX」迅速變成熱門詞語,為買到IMAX版電影票連夜排隊者大有人在。影評人曾子航看過《阿凡達》後,感慨道:「《阿凡達》帶來的沖擊將是不可估量的,3D技術今後將被廣泛應用,說不定以後的大片都要戴著眼鏡坐在巨幕前觀看,傳統的正常銀幕乃至寬銀幕電影將逐漸被淘汰。」 首次採用真人、特效結合的拍攝方式,《阿凡達》開創了3D電影史的新紀元。清華大學教授尹鴻認為,3D電影時代已經來臨,但中國電影還沒有做好准備。由於受《阿凡達》的火爆刺激,中國內地3D銀幕從300多塊激增到700多塊,未來這一年內即可增至1000塊左右。市場空間要求中國電影人必須製作3D影片,否則,好萊塢大片將佔領中國市場。 「將來還會有更強勢的好萊塢3D大片進入內地市場,導演卡梅隆很可能在《阿凡達》續集里使用更好的技術。」3D電影研究專家蔣勇認為,目前中國導演大多不懂3D技術,再這樣下去會非常被動。即便技術設備可以引進,由於中國導演缺乏拍3D電影的經驗,要想拍出《阿凡達》這樣的影片至少還要等50年。眼下只有《蘇乞兒》、《唐山大地震》在嘗試3D、IMAX製作,帶頭創新是好事。要是還不探索3D技術,國產片的發展情況會不太妙。 想像力 科幻片急需彌補空白 《阿凡達》的3D特效技術固然令內地觀眾集體嘆服,但眾人在大談影片技術如何厲害的同時,不要忽略了影片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中國電影評論學會秘書長張衛敏銳地觀察到,《阿凡達》展現的想像力尤其受到年輕觀眾的歡迎。「《阿凡達》在教中國電影界讀懂80後和90後,他們有著與中國電影現實主義傳統不一樣的電影美學觀,他們喜歡現實中沒有的東西:阿凡達、變形金剛、指環王、蜘蛛俠等,他們喜歡富有想像力的影像。」 與好萊塢票房前10名影片全是科幻大片不同,國產票房大片中鮮見主打特效的科幻電影。中國大片多是武俠、動作的歷史題材,在科幻、魔幻題材方面存在缺失,這導致中國沒有像《指環王》、《變形金剛》之類的科幻大片。張衛認為,「以往我們的非現實題材電影往往只能從中國古典文學經典中找資源,只是關於古代的想像,沒有關於當代、關於未來的想像。」 如今,80後、90後觀眾已經成為中國電影觀眾的主力軍,國產片必須適應他們的審美口味。在此意義上講,國產科幻片《機器俠》、《未來警察》具有先驅探索意義。張衛說,目前這類影片可能不盡成功,但電影主管部門應給予他們支持,鼓勵中國電影企業接近年輕觀眾。「否則,他們會無情地拋棄本土電影,正如台灣、香港的80後一樣。」 內涵 商業片也要有精神追求 雖然《阿凡達》的特技被觀眾津津樂道,但很多業界專家還認為,影片的人文內涵也值得中國電影人反思。「我一度認為,好萊塢大片放棄了對精神表達的追求,難免走入審美的困境。看了《阿凡達》後,我發現自己錯得離譜。」影評人魏英傑表示,現在看來,缺乏資金、技術或想像力還不是中國電影的軟肋,躲避崇高才是國內電影人共同的致命傷。在賀歲檔上映的國產片中,以《三槍拍案驚奇》為典型,滿目皆是低俗搞笑的影片,具有人文精神的好電影難得一覓。 「《阿凡達》是科學和藝術的交融,蘊含的想像和創意要比技術給我們的啟示更大。電影在故事情節設計和對人類情感的把握上都高人一籌,正是導演對人與社會的觀察、對審美表達的嚴肅探索,才使《阿凡達》獲得了如此巨大的成功。」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專家丁亞平認為,中國電影人不應僅看到技術上的差距,以技不如人為托詞原諒自己,更要看到卡梅隆對技術和藝術的追求都是相當執著的。 實際上,卡梅隆潛心十幾年創作該片,把商業和藝術的界限模糊化了。「我們在專注電影技術革新的同時,不要忘記電影還是一門表達人性的藝術。」曾子航呼籲,技術與藝術並舉才是電影發展的必由之路。其實,中國出現過具有人文內涵的好電影,只不過近年來被大家忽視了,現在商業片也需要重拾有人文價值的好故事。記者周南焱 (北京日報)
『柒』 為什麼說《阿凡達》是電影技術的革命
技術革命1:與人眼無限接近的3D攝影機
《阿凡達》拍攝用的是卡梅隆和搭檔佩斯自行研製開發的3D攝像機。這就是「Pace Fusion 3D數字攝影機」。Fusion攝影機比傳統的3D攝影技術先進在哪裡呢?
傳統的3D攝影機是用兩台並排架設的攝影機來模擬人的左眼和右眼。由於它們體型龐大,所以不能擺得很靠近,並且它們只能向正前方拍攝,而且移動很不方便,根本不能像普通2D電影那樣自如地操作攝影機。而Fusion攝影機由兩個體積很小的高清數字攝像頭組成,它們可以根據需要調整彼此之間的距離,並且還能夠轉動,因此它們可以調整角度聚焦到很近的物體,也能彼此平行地拍攝很遠的物體,其工作原理和人眼十分接近。這樣的攝像機所拍攝出來的畫面能夠更准確地還原被攝物的方位,因此「立體感」就更為真實。而且它很輕便,可以根據導演需要隨意運動,還可以同時拍攝2D和3D畫面。
體現在畫面效果上,用傳統的3D技術拍攝的電影,往往需要畫面具有前景、中景、背景等不同景深的物體,或者當一個物體在畫面中做明顯的縱深移動時(比如一個球向觀眾飛來),才有明顯的立體效果。而在電影《阿凡達》中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整個屏幕只有一張人臉的特寫(影片中這樣的鏡頭不少),並且沒有位置移動時,我們仍然能感覺到這顆腦袋的「立體感」。所以在《阿凡達》中,卡梅隆摒棄了傳統3D電影炫耀式的表現手段(沒有什麼小球飛到眼前的鏡頭),而是讓觀眾全方位浸入到影片所創造的環境中,觀眾將感到他們是通過一扇窗看,而不是在看銀幕。片中有一場戲男主角傑克透過飛機的窗戶看到外面的巨樹、瀑布、叢林,由於3D帶來的深度感,觀眾會感到自己正親眼看到這樣的美景,身臨其境。
新技術2:可以「無中生有」的虛擬攝影機
這又是卡梅隆的一大發明。它其實不是攝影機,而是一台帶有LCD屏幕的監視器,這個可任意移動和旋轉的監控器里可以在拍攝演員的表演時,同步預覽到由電腦生成的即時CG畫面,並且可以隨時以任意角度和顯示比例觀看畫面效果。
《阿凡達》中的大部分鏡頭是真人拍攝和電腦CG合成的,演員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在完全沒有布景、空盪盪的攝影棚里對著空氣手舞足蹈,他們所身處的潘多拉星球要在後期製作中由電腦加入。在《阿凡達》以前,演員表演的時候導演無法看到最終合成的CG效果,只能憑借想像。
有了虛擬攝影機,這一瓶頸被突破了!
當男主角在攝影棚里的塑料板上跑步的時候,卡梅隆在監視器上同步預覽到的則是身高3米的藍色阿凡達在潘多拉的哈利路亞山上攀登。盡管監視器上的畫面質量很粗糙,只相當於10年前的電子游戲畫面,但這個功能對CG電影來說至關重要,在《阿凡達》以前,實時預覽技術一直是一個難題。
新技術3:升級版動作捕捉技術
從CG技術引入影視、動漫作品開始,動作捕捉技術就應運而生了,很多觀眾對這個技術已經不陌生,幾乎所有影視/動畫中的CG場面都會用到這種技術。
不過卡梅隆為了拍攝《阿凡達》,全面升級了動作捕捉技術。因為他的理念是要盡可能地讓演員的表演被100%傳遞到電腦里去。「演員不能只是給人物配音,然後讓動畫師去花兩年的時間完成其餘的工作。我要讓真人表演被准確地表現出來。」卡梅隆說。並且,他希望能像監控實拍一樣控制虛擬場景的拍攝。
新技術4:表情捕捉技術
《阿凡達》中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就是讓CG人物的表情達到真人水準。在以往的CG電影里,人類角色的外形被造得再逼真,一旦她/他開口講話,一顰一笑,便會馬上露出馬腳。10年前的全CG電影《最終幻想》就是如此,盡管其中女主角的幾百萬根頭發都被一一做出來,人物造型以假亂真,但她僵硬的表情仍然讓觀眾一眼看穿其CG本質。
《阿凡達》中,卡梅隆發明了一種頭盔,上面固定有一個攝像機,伸在演員面前2.5英寸處。演員臉上畫有許多綠點,用來給攝像機提供追蹤參考點。攝像機記錄下演員面部最微妙的表情變化,將數據合成到電腦中的虛擬角色。而通過虛擬攝像機傳遞給導演的監控畫面,隨時可以達到達到面部特寫級別的精度。
如此一來,演員最細微的表情變化都被准確地傳遞給電腦生成的藍色納威人,他們因此變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