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偷票房如何分贓
① 名詞解釋「偷票房」名詞解釋
偷票房
電影業內人士解釋偷票房,由於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種原因,偷票房是電影業中屢見不鮮的現象,常用的一種手段是「偷梁換柱」:假如你去看A電影,電影院給你一張B電影的票,拿著B電影的票你可以去看A電影,但這樣一來,票款算到了B電影頭上,A票房就差了。這就是所謂的偷票房
原因
究竟是出於何種原因,偷票房成了常態呢?某電影發行公司的一位資深管理人員。他透露,「偷票房」的盛行都是票房分成惹的禍。「這種事情在圈內太常見了,大公司的手腕大,各方面的關系就更到位,所以偷票房的行為也操作得更為容易些。但是在以前,通常是小片偷大片的票房。因為小片一般給影院的分成多,一般在60%到65%之間,而大片給影院的分成一般在57%以上。發行方和影院達成協議,給影院多一點分成,這樣影院也樂得幫忙偷票房。」
② 偷票房是怎麼回事
就是觀眾掏錢看你的電影但是這個錢卻通過各種方法沒有歸到你這部電影的票房裡,一般有好幾種偷票房的方法,比如: 1. 電影票上面寫著其他電影的名字,最後票房就算在其他電影上面了(這個一般是那部電影的發行方私底下跟電影院達成了某種分成協議什麼的) 2. .各種手寫票,這部分錢就是院線自己私吞了。 3. 電影院賣的套票,比如100元的套餐(2張電影票+1份爆米花+2杯可樂),那電影院可能就會按照電影的最低售價比如25元往上報,其餘50元就算作影院賣爆米花所得了,但其實爆米花可樂怎麼會值那麼多呢 4. .實際購票價格與電影票的價格不一致,即如果你是花了80元購買的電影票,但實際電影票面上的價格只有60,那20也是被影院私吞了。 5. .各種瞞報,電影院做兩套賬啊什麼的,不過這個一般很少了,技術要求太高 等等等等吧~~但是現在好像偷票房的情況比以前好很多了,我目前還真沒遇到過......
③ 戰狼2真的被偷票房了嗎 偷票房是什麼意思
是的!
1、偷票房
偷票房,是指電影院瞞報(一般為少報)電影觀眾人數的行為是一種電影業中常見的「偷梁換柱」現象,是由於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種原因產生的。電影院可以通過偷票房來謀取私利,造成對電影製片方、發行方等的損害,是一種十分不好的行為。隨著時代的進步和電影院線的發展,現在的偷票房已經不單單局限於電影與電影之間,還存在於票房與賣品之間。常見表現有:把賣電影票的錢當做賣爆米花的錢,或是列印出的電影票與觀看的電影名稱不符。電影院以此提高影城自身的收益。
2、所謂戰狼2偷票房
就是到電影院看吳京主演的《戰狼2》,到那去買《戰狼2》的電影票,買了票才發現不對,機打的票上面寫的電影名可不是《戰狼2》,而是《其他電影》,問影院工作人員說怎麼回事?工作人員說你去吧,放的就是《戰狼2》,拿著能進去就行,結果他進里一看,放的還真是《戰狼2》。
這就是事情(偷票房)真相!
④ 電影的票房是怎麼分賬的
在電影市場中,製片方和影院方在分賬比例上的爭奪不僅體現在「偷票房」這種暗箱操作的手段上,雙方前不久還出現了正面交鋒。號稱「營銷一哥」的張偉平,單方面將《金陵十三釵》的最低票價由原來的35元提高到40元,同時將與院線分賬由原來的43%提高到45%,交鋒的結果以影院的完敗告終。對此,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認為,我國的電影市場中,院線作為強勢方具有一定壟斷力量。就算有個別片方開始與影院「叫板」,強勢提高票房分賬比例,還是因為背後得到了幾大院線的支持。
北京市玄德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郭哲對此也表示贊同,「目前所有影片的上映環節基本上都把持在五大院線手中,除了新畫面、華誼、保利博納這種巨無霸類型的片方,一般片方是無法和院線相抗衡的」。
而對於「巨無霸」製片公司,院線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在某種程度上,院線需要依靠這些製片方提供的"大片"幫其賺錢,如果片方不點頭答應給拷貝,院線就會受到很大損失。」郭哲向記者解釋,如果萬達院線擁有的1000塊熒幕都上不了某一部大片,意味著這些熒幕在一定程度上被空置,損失肯定會很大。
票房怎麼分?
院線成本也應考慮
一張票到底應該如何分賬的確是電影業界最為敏感的話題,這牽涉到各方的現實利益。製片和影院也都「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一時間各界似乎都難以判斷利益應向哪方更為傾斜。不過,目前雙方都指著票房而活的尷尬處境的確也反映出了該市場仍處於建設不完善狀態的本質。
「片方收回投資的主要方式是通過影院放映影片,資金回籠渠道相當單一。電影頻道CCTV6官方網站電影網副總經理梁龍飛向記者表示,雖然近年來很多影片叫好又叫座,但真正能收回的利潤只有1/3左右。」梁龍飛透露,就連票房和口碑都很好的《十月圍城》,也仍令出品方處於虧錢的狀態。
對此,天津北方電影集團副總裁方衛分析,目前演員的片酬、編劇的稿酬,還有攝制組運行的綜合費用等成本都在持續上升,這給製片方造成很大壓力。「片方對於成名的影星爭搶激烈,有些電影大腕的片酬被不斷推高,但就算這樣,片方也仍不敢輕易全部起用名氣不大的"潛力演員",擔心他們缺乏票房號召力,而這也是目前片方相當犯難的地方。此外,製片方也越來越體會到劇本的重要性,往往不惜擲下重金,花錢請高水平作家寫劇本、修改劇本。」
實際上,以院線方的角度來看,成本壓力並不小。梁龍飛認為,有的電影上線之後,雖然表面上看似能夠獲得很高的票房收入,但是影院在年終結算時就能發現,「高票房」也會出現收入難以維持成本開銷的局面。
對此方衛表示,影院成本主要來自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影院硬體改造費用,包括舊影院改造成新影城、單廳改造成多廳、建築裝修、聲學裝修等等;第二部分是電影放映系統的不斷增加和更新;第三部分是影院的日常運營經費,包括職工工資、日常開銷、促銷活動經費等等;最後則是租金,一般的影院都建在城市綜合體、商業繁華區內,在這類地區,多數院線在很多城市往往沒有房產,不得不租用業主的空間。
方衛說,目前我國院線在租用場地方面競爭激烈。每當一個城市建成一座購物中心後,不同院線就會迅速接踵而至,紛紛以提高租金的方式爭取該購物中心中的影院空間,產生「拍賣效應」。「不斷上漲的房產傭金壓力,使得影院在票房分賬上捨不得讓步。」方衛表示。
可以看的出到現在為止還電影票房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分賬,誰都不願意吃虧!
⑤ 什麼叫偷票房
電影業內人士解釋偷票房,由於分成比例不同等各種原因,偷票房是電影業中屢見不鮮的現象,常用的一種手段是「偷梁換柱」:假如你去看A電影,電影院給你一張B電影的票,拿著B電影的票你可以去看A電影,但這樣一來,票款算到了B電影頭上,A票房就差了。這就是所謂的偷票房。
⑥ 電影偷票房是什麼意思 詳解影院偷票房方式
就是觀眾掏錢看你的電影但是這個錢卻通過各種方法沒有歸到你這部電影的票房裡,一般有好幾種偷票房的方法,比如:
電影票上面寫著其他電影的名字,最後票房就算在其他電影上面了(這個一般是那部電影的發行方私底下跟電影院達成了某種分成協議什麼的)
.各種手寫票,這部分錢就是院線自己私吞了。
電影院賣的套票,比如100元的套餐(2張電影票+1份爆米花+2杯可樂),那電影院可能就會按照電影的最低售價比如25元往上報,其餘50元就算作影院賣爆米花所得了,但其實爆米花可樂怎麼會值那麼多呢
.實際購票價格與電影票的價格不一致,即如果你是花了80元購買的電影票,但實際電影票面上的價格只有60,那20也是被影院私吞了。
.各種瞞報,電影院做兩套賬啊什麼的,不過這個一般很少了,技術要求太高</ol>等等等等吧~~但是現在好像偷票房的情況比以前好很多了,我目前還真沒遇到過
⑦ 偷票房的處罰措施
2013年4月9日,針對再次抬頭的「偷票房」行為,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正在擬定電影行業規范化的相關制度,將更加嚴格控制、治理影院「偷票房」行為,該制度已經進入具體內容制定和審批階段。
此前,原廣電總局也曾對「偷票房」行為予以過「紅牌警告」等多種治理措施,但仍然難以杜絕行業內此類現象的發生。不同電影的分賬比例不同,每部電影票房分配給發行方、製片方和影院的比例有差異,個別電影院靠「偷票房」多拿票房收入已經成為行業潛規則。
因此,有業內人士建議,總局可以針對「偷票房」影院設立更嚴格的處罰制度,比如一旦出現違規並查實即停業90天;違規影院投資商兩年內不批准新影院開業;院線領導下課人員記入黑名單,等等。
⑧ 電影被偷票房的方法有哪些
近日,電影戰狼2火爆,伴隨著票房奇跡,卻又被爆出來偷票房,說到偷票房,就不得不說票房造假。估計很多人還不知道是怎麼回事,票房造假分三種:票房注水 偷票房和買票房。
二買票房。一般是製作人和發行人操作,通過自己購買票房,計入總票房,來達到提升票房的目的。
三票房注水。比如一部影片上映的票房是100塊錢,製作方或發行方向外宣布票房達到1000塊錢,這就是票房注水。
事實上,影院的「偷票房」方式還不止於此,除了這些較為保守的操作,更有甚者已經開始無視廣電的規則,在廣電的售票系統之外自行安裝售票系統,開始了「雙系統運營」。或者直接利用更高的計算機技術,對廣電的售票系統安裝插件,截取部分票房以達目的。
無論是那種方式,對影視產業的健康發展都是不利的,必須要嚴厲打擊。
⑨ 眾大合聯發現偷票房怎麼處理
2016年11月,醞釀一年之久才出台的《電影產業促進法》明確了偷票房行為是違法行為,未如實統計銷售收入,縣級電影主管部門可處5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停業整頓,特別嚴重的甚至可以吊銷許可證。
2017年3月,在《電影產業促進法》正式實施後,電影主管部門對首批查出違法經營行為的326家影院實施了嚴厲處罰,其中瞞報票房超過100萬元的63家影院被責令自3月27日起停業整頓不少於90日。停業整頓不少於90日的這批影院,並不是年票房產出的大店,大多年票房在300~500萬元之間,停業整頓會讓這些店損失不小。
隨著近幾年的電影熱,資本不斷湧入,影院開始擴張,銀幕數不斷增長。而2016年的票房增長不如意,正說明了中國電影的票房增速,已然無法跟上影院的產能增速了。據藝恩數據顯示,2017年,三四線城市影院數量增長已然開始放緩。競爭來臨的腳步放緩,不知是否能夠按捺住院線們的慌張,但偷票房這顆「毒瘤」最終仍要在行業的不斷規范下被除去,至於經營不善的影院,即使靠著偷票房苟延殘喘,相信也無法逃脫良幣驅逐劣幣的市場規律。
偷票房,歸根結底還是有利可圖。行業還是需要有行業的規范。希望影院以此為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