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鐵成演過哪些周總記的電影
1. 周恩來特型演員是誰
周恩來特型演員有:
最經典的周恩來:劉勁
特型演員劉勁在15年裡演了四十幾次周恩來,代表作品《長征》《延安頌》《鄧小平1928》《建國大業》。
最神似的周恩來:王鐵成
王鐵成是飾演周恩來公認的最感人的,也是最神似的特型演員。1961年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後任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演員。1977年演出話劇《轉折》,第一次在舞台上飾演周恩來,後在話劇《報童》、《喜哥》,以及大型歌舞《中國革命之歌》中飾演周恩來。1978年在影片《大河奔流》中第一次在銀幕上飾演周恩來。1979年在影片《李四光》中飾演周恩來,獲文化部青年優秀創作獎。1991年在影片《周恩來》中成功地塑造出真實感人的周恩來的藝術形象,於1992年獲第十二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十五屆電影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孔祥玉:在規定情景中塑造人物
孔祥玉在《中國命運的決戰》中飾演周恩來是他第5次塑造這一角色。十幾年前他就在電影《南昌起義》和話劇《覺悟》、《團圓曲》及電視劇《陪都新聞》中塑造了青年周恩來的形象。
蘇林:真實再現歷史人物
蘇林是較早飾演周恩來的特型演員之一,他在《大決戰之淮海戰役》、《大決戰之平津戰役》及《四渡赤水》等影片中扮演周恩來。
黃凱:留下總理光輝形象
黃凱曾出演《年青一代》、《萬水千山》等多部話劇。在電視劇《尋找回來的世界》及電影《黃河之濱》、《鄰居》、《瑰寶》中擔任主要角色,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在多部影視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總理的光輝形象,如《開國大典》、《重慶談判》、《毛澤東和他的兒子》、《第二次采訪》、《決戰之後》、《紅軍留下的兒子》、《中國神火》等。
孫維民:演總理一專多能
孫維民作為周恩來總理的特型演員,曾經在《大轉折》、《大進軍之南線大追殲》、《大戰寧滬杭》以及電視劇《西藏風雲》中扮演周恩來。在不久後播出的《少奇同志》中觀眾將看到由孫維民扮演的周總理,該劇編劇對孫維民在劇中的表現評價為,雖然戲份不是很重,但是在形似的基礎上追求神似,他演周恩來比較適合。
2. 演員王鐵成用一生扮演周恩來,最後一部影片拍完後,剃發退出影壇
這個群體最早出現在前蘇聯,為了實現「重現當年情景」的需要,往往會選用一個固定的與某位偉人相似的演員在影視劇中出演, 尤其是偉大領袖 。
但是,專門扮演這個人物的演員,一般就不會再扮演其他角色,在表演戲路上確實存在局限性,不過也不是一定就不能演別的角色,而是因為他們演得太好,別的角色就不敢找他演。
演員王鐵成在20年的演藝生涯中,演過無數的影片,卻只扮演了 「周恩來」 這一個角色,在外人看來未免有些單調的生活,他卻一直樂在其中。
為了成功塑造這個偉大的角色,王鐵成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且他在扮演偉人的過程中,不斷發現周恩來身上的人格魅力和博大的內心世界!
1976年,王鐵成當時已經40歲,卻還只是中央兒童藝術劇院的一個路人甲,拿著微薄的薪水,每天都在等待角色的分配,他自己也認為,可能這輩子大概就是這么過了。
直到1977年,也是周總理逝世的第二年,文化部決定拍攝話劇《轉折》,正在尋覓能夠駕馭周恩來的演員,就在全劇組都為此發愁的時候,有一位化妝師推薦了王鐵成。
通過一系列的試妝,面試之後,所有人都被眼前的王鐵成驚呆了,這扮相,活脫脫的就好似總理本人,當即決定用他。
正式演出的第一天,當王鐵成飾演的周總理走向舞台時,台下的觀眾看到熟悉的面容,很多人的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下來, 王鐵成在雷鳴般的掌聲中完美謝幕。
1978年,王鐵成又成為在熒幕上扮演周總理的第一人,在 電影《大河奔流》中把偉人的風采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接下來的20多年裡,王鐵成又先後在十幾部影片中扮演周恩來,其中《周恩來》被認為是最成功的一部,憑借這部作品還拿下了 「金雞」、「百花」 雙料影帝的桂冠。
王鐵成確實為這個角色付出了很多努力,從反復觀看照片和錄像帶,到查閱不同時期的人物資料,再到總理的日常生活習慣,比如像表情、動作、吐字發音等等。
他把每個細節都盡量做到精準,而且有關總理的書籍、照片和錄音等資料已滿滿占據一大書櫃, 在拍攝《周恩來》時,到了要演總理晚年的時候,他直接讓自己瘦了40斤 ,不到就使勁的體重,就是為了呈現一個真實的總理形象。
觀眾的反饋就是對王鐵成最大的鼓勵,還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忘記,總理妻子鄧穎超在見到他的那一刻,激動、淚水、目不轉睛等等,他的總理形象也被稱為是最神似的一位。
談起他的收山之作《周恩來萬隆之行》,王鐵成表示圓滿地完成了再現周總理外交家風採的藝術夙願,此後他便專門剃發宣布退出影壇,完成 歷史 賦予他的使命。
如今已經85歲高齡的王鐵成,被譽為中國文聯終身成就電影藝術家,全心全意地陪著家人度過晚年,平日里也會積極向災區捐贈一些物資,這樣的慈善行為也與他扮演了多年的偉人息息相關。
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點下關注,不迷路!
3. 王鐵成:一生只演周總理,曾獲雙料影帝,卻為了痴呆兒子兩次息影
如果要選最像 周恩來 的特型演員,那應該還是 王鐵成 。作為中國第一位周恩來的扮演者,他一演就是25年,特別是由他主演的電影 《周恩來》 ,在20世紀90年代產生了廣泛的影響,感動了無數的中國人。
1936年,王鐵成出生於北京的一個富裕人家,母親是旗人,父親王恩祥解放前當過美國福特公司 汽車 零配件中國華北地區總代理。 少年時的他多才多藝,尤其喜愛表演藝術,相聲、三弦、大鼓、京劇無一不通。
王鐵成尤其喜愛京劇,他曾拜 奚嘯伯 為師,系統學習了7年京劇,冬練三九,夏練三伏,18歲時便能主演 《洪羊洞》 ,但家裡人並不想讓他走京劇這條路,無奈之下,他在1956年高中畢業後報考了 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 ,並成功考上了。
1961年,王鐵成畢業以後,被分配到了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成為了一名話劇演員。 他由於身體一直不太好,沒能長期從事舞台演出,以致跑了整整15年龍套。但在此期間,他閱讀了大量文藝和表演方面的書刊,他的心裡總是憋著一股勁,他總認為自己是一個好演員,有朝一日能夠一飛沖天。
1976年1月8日,王鐵成得知了周總理去世的消息以後,悲傷不已,嚎啕大哭。但當時並不允許公開進行悼念活動,於是他天天去找領導鬧,終於爭取到了團里唯一的一個名額去市文化宮參加弔唁活動。
當天的天氣特別冷,王鐵成在刺骨的寒風中站了3個多小時,身上全都凍僵了,再加上悲痛過度,回到家以後,王鐵成就病倒了。
後來王鐵成把總理的畫像掛在家裡,天天凝望,他發現自己與周總理有頗多相似之處,漸漸萌發了飾演總理的願望。他還專門作詩一首,表達自己對總理的崇敬之情:
哀音一年朝暮聞,思念總理淚滿襟。
悲痛化作無窮力,總理教我學做人。
有一次劇院排戲,王鐵成在後台化裝時,忍不住對著鏡子,嘗試著把自己的眼睛、眉毛、臉頰……都往周總理的形象上去畫化好妝之後,他問同事們: 「看看我像誰?」 一位同事說: 「有點像周總理。」 這讓他非常激動和興奮。
1976年底,文化部藝術局提出一定要在首都舞台上推出周總理的形象。1977年,劇本已寫好,劇名叫 《轉折》 ,講的是長征路上的一段往事,周恩來的戲份非常重,這將是全國第一次在舞台上出現周總理的形象。
當時劇組在全國范圍內尋找周恩來的特型演員,但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這時曾看過王鐵成化妝成周恩來的化妝師 劉伯玲 向劇組推薦了王鐵成。 經過試妝,領導們一致覺得王鐵成的扮像最像周總理,於是決定讓他出演周恩來。
當時的排練時間只有短短17天,王鐵成於是全心投入,他認真地揣摩總理的走路姿勢和一舉一動,很快就能做到形神兼備了。
而且當時的領導決定要用方言演總理,王鐵成學過京劇,熟知許多吐字歸音的規律,他經過研究,很快找到了周總理家鄉方言的規律,他又認真分析了周總理的音色特點,他是前鼻音較重,高亢有力,這樣一來,他模仿周總理說話也能做到非常像了。
這年的7月,《轉折》舉行首場演出,王鐵成的戲雖然只有15分鍾,卻被17次掌聲打斷,一直默默無聞的他,終於一舉成名了!
後來王鐵成又在話劇 《報童》 中飾演總理, 鄧穎超 看過以後,也對他的表演表示了肯定。後來鄧穎超還專門接見了他,並送給他一本 《周恩來論文藝》 ,並叮囑他: 「演周總理的事,不要誇大,不要縮小,要實事求是。」 這讓王鐵成深受感動和鼓舞。
王鐵成第一次在電影中飾演周總理是在 《大河奔流》 ,由於他是話劇演員出身,習慣了在舞台上運動較大的肢體動作,但在大熒幕中就會顯現很違和。於是王鐵成找來了關於總理生活事跡的書,一遍遍閱讀和體會,並對動作加以改良,終於成功地影片中飾演了周總理。
後來王鐵成又在 《李四光》、《西安事變》、《風雨下鍾山》、《中國革命之歌》 等十多部影片中成功地演繹了周恩來的形象,他成為了全國著名的扮演周恩來的特型演員。
但在事業如日中天之時,王鐵成卻選擇了息影,這是為什麼呢?
1970年,王鐵成的兒子出生了,但剛出生就被診斷出21對染色體少了1對,屬於先天性痴呆,還沒滿月又患上了急性肺炎,生命垂危。當時醫生曾建議他們放棄這個孩子,並考慮生個二胎,但他和妻子斷然拒絕了,他們決定把所有的愛都給這個孩子。
王鐵成給兒子取名為 「王蔚平」 ,意為「為兒子討個公平」,還給他取了一個 「狗兒」 的小名。「狗兒」小時候經常生病,王鐵成為了治好兒子,費盡了心思去找名醫、弄偏方,但兒子的病最終沒能治好,家裡的經濟情況卻越來越差。
於是在1987年,王鐵成毅然決定放棄演藝事業,去香港打工賺錢,他一天打3份工: 上午9點到12點去香港文化發展中心,做作家協會基金會特派員的工作;下午2點到5點半教國語;晚上7點再去邵氏影片公司給影片配音,常常忙到凌晨一兩點才回到住處。
這段時間里,為了省錢,王鐵成一雙襪子穿了8年,但對兒子,他從來不吝嗇,他教兒子寫字、彈琴、聽京劇,把他當成正常的孩子來培養。
後來王鐵成還搞過房地產,開過廣告公司,甚至擺過攤,直到1989年他的經濟狀況終於有所好轉,開始賺錢了。
1989年,導演 丁蔭楠 准備拍攝電影 《周恩來》 ,他邀請王鐵成出山,於是王鐵成毅然放棄了在香港的生意,回到內地,為此他損失了幾十萬元,這在當時絕對是一筆巨款!
盡管王鐵成已經對周恩來有了很深的研究,但他依然不敢怠慢,他再次找來文獻仔細研究,他光是搜集到的寫周恩來的書壘起來就有4.5米厚,他還經常研讀劇本到深夜兩三點鍾,力求能夠真正深入到角色中去。
影片中有一場戲是周總理到八寶山哭送賀龍,王鐵成飾演的周恩來在看見賀龍的夫人薛明後,深情地叫了三聲 「薛明呀」 , 情感 越來越強烈,感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拍完這場戲後,王鐵成由於悲傷過度,頭疼了整整一天。
拍攝期間王鐵成還遭遇了車禍,被撞斷了6根肋骨,不得不住院養傷。 對此他卻表示很開心,因為晚年的周總理一直很消瘦,他住院期間能夠減幾斤體重,能夠幫他更好地塑造角色。
飾演周總理去世前的那段戲對王鐵成是最煎熬的,因為周總理那時才不到90斤,於是王鐵成開始拚命減重,他天天不吃東西,一下子就瘦了10多斤。
這可嚇壞了妻子,他對王鐵成說: 「你不能再這樣了,家裡還有老有小呢?」
但王鐵成卻說: 「我要演總理逝世前的樣子,不瘦不行啊!要是演不好這個角色,我就從9樓跳下去!」
後來王鐵成為了追求減肥效果,還一邊補鉀一邊喝急速脫水的葯水,整個人都瘦得不成樣子了,經過這段時間的突擊,他終於瘦到了不到90斤。
影片《周恩來》播出以後,獲得了空前的成功,無數人看了以後被感動得痛哭流涕。 當時的電影票價2元一張,《周恩來》收獲了2.7億元的票房。
而王鐵成也憑借著在這部戲中的精湛演技獲得了第1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的最佳男主角獎和第1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的最佳男演員獎。
王鐵成在領獎時作了簡短而深刻的發言: 「絢麗是暫時的,只有平淡才是永恆的,我將繼續為電影事業貢獻自己的一切。」
2001年,著名導演 葉大鷹 本打算請王鐵成演乾隆皇帝,從50多歲一直演到80多歲,但直接就被紙片人否掉了,因為他認為王鐵成飾演的周總理實在過於深入人心,如果讓他來飾演乾隆,觀眾難免會覺得跳戲。
所以王鐵成在長達20多年的演藝生涯中,只飾演了周恩來一個角色,這在演藝圈裡是很罕見的。
2002年,在拍完了《周恩來萬隆之行》後,66歲的王鐵成再次選擇了息影,因為從西安事變、開國大典、新中國外交、「文革」動亂,直至逝世,王鐵成已基本將周恩來生平的大事演完,他決定要在以後的日子裡,好好陪陪自己的妻子和兒子了。
生活中的王鐵成是個不折不扣的文化人,他特別喜歡讀書,正是因為熟讀了諸多有關周恩來的文獻資料,他飾演的周恩來才能如此神似。
王鐵成還很擅長書法,他曾書寫過《岳陽樓記》,筆法遒勁有力,頗有大家風范。有人曾開玩笑說,如果他不去演周恩來,單憑書法也能成名成家。
息影以後的王鐵成,經常帶著妻子和兒子遊山玩水,還多次帶他們一起上台表演。中央電視台曾經邀請他們一家錄節目,節目中王鐵成的妻子陪兒子彈鋼琴,他則是在一旁深情朗誦,台下許多觀眾掉眼淚,主持人 倪萍 深情地說: 「鐵成大哥大嫂,你們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父母。」
如今已經85歲高齡的王鐵成依然在和妻子一起守護著51歲的兒子,他曾深情地說 :「我要感謝這個傻兒子,是他使我體會到人生的充實和真情!」
王鐵成更是把對兒子的愛化成了對所有孩子們的大愛,近年來,他一直熱衷於慈善事業,在海南的通什和河北的順平縣捐資修建了兩所 「學周希望小學」 ,並把周總理的漢白玉雕像立在校園,讓孩子們向總理學習,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凌雲壯志。
王鐵成還先後幫助了11名面臨失學困苦的大學生圓夢校園,近年來他捐出的錢物已經超過了百萬元。
讓我們都祝福王老一家幸福生活、 健康 長壽吧。
4. 關於周總理的電影有哪些
1,《周恩來》
《周恩來》是廣西電影製片廠拍攝的人物傳記影片,由丁蔭楠執導,王鐵成主演,於1992年1月19日上映。該片講述了周恩來總理在「文化大革命」中竭盡全力保護人才,保證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為了中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故事。
2,《周恩來回延安》
《周恩來回延安》是中國文化傳媒集團推出的歷史題材片,由吳衛東、劉勁聯合執導,劉勁領銜主演,於2019年5月10日首映,5月15日公映。
該影片改編自曹谷溪的報告文學《周總理回延安》,講述了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回到革命聖地延安,重溫黨的奮斗歷程,提醒全黨不要忘記延安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種和延安人民對中國革命的奉獻的故事。
3,《周恩來的四個晝夜》
《周恩來的四個晝夜》由陳力執導,王藝禪、孫維民、牛犇 、何偉、陳創領銜主演,河北影視集團、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聯合出品。影片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躍進為背景,講述了周恩來到革命老區調研四個晝夜的故事。
4,《一號目標》
《一號目標》是由翟俊傑、翟小興聯合執導,孫維民、蔣勤勤、劉小鋒、孫茜等主演的諜戰片,於2014年5月23日在中國上映。該片以周恩來遺失的筆記本為線索展開,講述了國民黨軍統和共產黨地下黨為了「一號目標」而展開了激烈對決的故事。
5,《周恩來偉大的朋友》
《周恩來偉大的朋友》是1997年上映的中國大陸電影,由宋崇、沈雷執導。該片記述了周恩來總理生前許多鮮為人知的感人的故事。
5. 尋找一部關於周恩來的電影,裡面提到了周總理與京劇演員蓋叫天的事跡
您好!1998年為紀念周總理誕辰100周年,浙江投資拍攝了《周恩來——偉大的朋友》這部故事影片。影片主要講述了國畫大師齊白石先生和周總理之間的故事;您講的和京劇名家蓋叫天的故事也是其中一段,主要演員:王鐵成飾周總理,葛存壯飾白石老人,還有女演員趙靜。這麽多年了,難得您還記得,我是北京新影聯院線所屬一家影院的員工。希望我的回答您能滿意。
6. 舞台上出現他演的周恩來,台下的鄧穎超,瞬間身體前傾,太像了
1936年的北平城,危機四伏,外有日本侵略者虎視眈眈,內有漢奸殷汝耕領著他的「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橫行霸道。
這一年,著名京劇大師楊小樓拒絕了殷汝耕唱堂會的要求。
這一年,梁思成與林徽因也在修繕祈年殿的同時,將中國古代建築研究有關的重要收藏品打包裝箱,准備運到安全的地方,以免落到日本人之手。
同樣是這一年,守衛北平的29軍將士,在吃飯前依然唱著: 「這些飲食,人民供給。我們應該,為民努力。帝國主義,吾輩之敵。救國救民,吾輩天職....」「 然後每個戰士拿起印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的饅頭,憤慨的送到嘴裡。
反正,此時的北京早已是四面楚歌,風聲鶴唳!
還是這一年,北京城內的一戶王姓人家裡降生了一個男孩。
在全家高興之餘,誰也想不到,41年之後,這個男孩竟然與周恩來結下了不解之緣,並因此而改變一生。
他,就是王鐵成。
王鐵成,1936年出生於危機四伏的北平城。父母取名王鐵誠。
王家在當時的北平城算是比較富裕的家庭。媽媽是旗人,爸爸是富商。相比著同年齡段的孩子,自然是生活的要好一些。
我們現在總說一些孩子在某些方面有天分,其實,天分這個東西,並不是與生俱來的,肯定是在孩子小的時候耳濡目染了一些東西,才會讓孩子長大之後在某些方面,比其他孩子要強。
王鐵成就是這樣的孩子,由於家裡的條件允許,留聲機或收音機里經常會播放著當時的「流行音樂」——京劇。這樣,從小耳濡目染的王鐵成,就對京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甚至達到了一種痴迷的狀態。
於是,父親就托關系找到了當時有著京劇四大須生之一美譽的著名京劇大師余嘯伯,懇請收王鐵成為徒。
王鐵成從小聽京劇,節奏感,氣息,韻律, 讓余嘯伯頗為滿意。這孩子將來鐵定能成,於是將王鐵誠,改名王鐵成。
名師的指導,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與天分,更是讓王鐵成功底逐漸夯實。
新中國成立後,1957年,有著深厚戲曲功底的王鐵成,在父母的支持下,一舉考上了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校剛剛改名兩年的中央戲曲學院。這一年王鐵成21歲。
通過大學幾年的刻苦學習,1961年,25歲王鐵成順利畢業,被分配到北京兒童藝術劇院。從此正式走上演員的道路。
自認戲曲功底深厚又經過幾年大學的系統學習的王鐵成,夢想著大展宏圖,一展宏願。但豐滿的理想永遠抵不過現實的骨感。
剛進入劇院的王鐵成必須從龍套干起,一干就是5年,剛有起色,又趕長達十年之久的文化革命。就這樣十幾年默默無聞,自己的夢想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干癟了起來。
1976年1月8日,受全國人民愛戴的敬愛的周總理逝世。王鐵成前往人民文化宮弔唁周總理,他一路痛哭。
1976年春,對周總理有著深厚感情的中央話劇團,決定創作一部能夠在舞台上塑造周總理偉大形象的一部戲。他們以遵義會議為背景,實地考察並拜訪了許多紅軍老戰士,知道了不少周總理在遵義會議前後愛護、保護革命感人事跡,他們大受感動。於是在周總理感人事跡的激發下,他們很快創作出了五場話劇《轉折》。
稿子寫出來之後,一個重要的問題擺在面前,誰來扮演周總理?
這個任務對演員各方面條件的要求是比較高的,能否選擇合適的演員來承擔這項任務是有關全局的事。
導演開始尋找演員,但是,在以後的兩個月時間里,都沒有找到比較理想的演員。
俗話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41歲的王鐵成,機會終於來了。
就在這時,劇院的管理員推薦了王鐵成。
這一試妝不當緊, 太像了!太像了!這簡直就是總理本人!
誰也沒想到,剛剛還是龍套演員的王鐵成,轉眼就成了周總理的扮演者。
連王鐵成自己都不相信自己會扮演周總理。得到確切消息之後,王鐵成開始為角色做准備,他搜集一切與周總理有關的資料,仔細揣摩周總理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在床頭,他掛了一張周總理的照片,天天看,天天琢磨。
一是為了自己第一次當主角,能夠演好舞台上的角色。
二是為了自己崇敬的周恩來總理。
王鐵成非常熱愛周總理,在周總理逝世後,他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在天安門廣場,他目睹了人民悼念總理花山人海的偉大場面,感受到人民對總理無比深切的愛。總理的崇高思想和品德激勵著他,他立誓終身向總理學習。
在排練場上,每到王鐵成上場,大家幾乎是屏著呼吸在看,生怕一點音響干擾了排練。
有時候戲排完了,工作人員爭先恐後地同他握手,和他握手的時候,每個人的神情都很嚴肅,都很激動,他們好像不是和王鐵成握手,而是同他們思念的周總理握手。
有時排著排著, 有的演員就忍不住的感動的哭了。
有時當王鐵成的妝剛畫完, 旁邊的演員一看見就痛哭失聲。
話劇開始了。
話劇演到第4場,敬愛的周總理來了,立刻,觀眾看到了那熟悉的身影面容,聽到了那親切的聲音,他和藹的同小戰士談心,爽朗的放聲大笑……
觀眾忘記是是演戲,滾滾熱淚奪眶而出,為了能看清周總理,許多人從劇場後面蜂擁到前台,可是偏偏淚水又模糊了雙眼,劇場里爆發出陣陣掌聲。
這段14分鍾的戲,掌聲17次。
這掌聲是對周總理的衷心愛戴和深切懷念,也是對塑造周總理舞台形象的王鐵成工作的贊揚。
《轉折》從此拉開了王鐵成飾演周總理光輝藝術形象的的序幕,也成為了他本人的轉折。
雖然第一次扮演周總理的王鐵成獲得了巨大成功,但是戲後,王鐵成自己談到舞台形象時認為在塑造總理的形象上還是有很多差距。 比如在表現總理的精神面貌氣質等方面還很不夠,要不斷的提高,他決心在正在緊張排練,反映周總理在重慶時期的光輝業績的話劇《報童》中,把敬愛的周總理的形象塑造的更好。
《報童》讓王鐵成的表演又一次震動了觀眾。謝幕後,老藝術家曹禺快步走上台,緊緊握住王鐵成的手,然後突然後退,深鞠一躬,淚流滿面: 「謝謝你讓我們又看到了周總理。」
1978年,電影《大河奔流》首次將周總理的形象搬到了大熒幕上。王鐵成再次飾演周總理。
在這部電影中,王鐵成更是神還原了周總理的容貌,一舉一動,說話談吐簡直和周總理一模一樣。
王鐵成飾演的周總理,得到了鄧穎超的高度認可。
在電影開始前加演了一段周總理的朗誦,當王鐵成出現在舞台上朗誦《天安門詩抄》時,台下的鄧穎超不是靠著椅背觀看,而是身體前傾,扶著身前的桌子觀看。鄧穎超盯著舞台,這位與周總理風雨同舟51載的老人,似乎又看到了她一生最摯愛的戰友。
1979年11月4日,王鐵成受鄧穎超的邀請西花廳做客。談到舞台上周總理的形象時,鄧穎超說: 「恩來的眼睛很大,確實有神采,還有他走路比較快,快而堅穩。」
鄧穎超的一句話一下子解開了王鐵成兩年多時間都沒有解決的難題。
王鐵成說: 「要實現心靈的刻畫,唯有進入總理的靈魂,理解他的內心世界。」
之後王鐵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揣摩周總理的形象,周總理的步伐,周總理的人格,周總理的書法,周總理的著作、故事、照片等等。
1992年電影《周恩來》更是成為王鐵成的不朽之作。
在電影中,王鐵成不僅把周總理的病容、消瘦完美的展現了出來,更把周總理的堅毅、博大出神的刻畫了出來。
影片中有一段周總理哭賀龍的片段,更是堪稱經典。
「總理哭賀龍,也有我王鐵成哭總理,那是我十幾年的哀思和對總理所有的 情感 。」
在影片拍攝過程中,王鐵成經歷了一場嚴重的車禍。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感到沮喪,反而認為這是上天的饋贈。因為他認為受傷後的虛弱感更接近總理病中的形象。
《周恩來》獲得了巨大成功。當時僅兩元的電影票,讓影片的票房超過了2億元。
王鐵成也因《周恩來》而獲得了金雞百花獎最佳男演員獎。
一生只演周總理,從《轉折》開始,王鐵成與周總理「神交」了幾十年。
王鐵成說: 「如果沒有演這個總理角色,可能我還默默無聞,這輩子自己最大的幸福就是將這個角色演到了全國人民心裡,此生足矣。」
如今的王鐵成住在北京郊區的一個小宅院里。
小院里種了幾株海棠樹,王鐵成稱這座小院為「海棠園」。
每當海棠花盛開之際, 王鐵成從周總理鍾愛的海棠樹下走過,心中總會生出平靜的歡喜。
7. 趙丹扮演的周總理,為何會被王鐵成替換看兩人的定妝照誰最像
扮演周總理的特型演員有很多。
著名的有王鐵成、劉勁、孫維民等人。
其中王鐵成扮演的周總理獲得鄧穎超高度認可。
1979年11月4日,第四次全國文代會期間,王鐵成、夏夢、白楊等文藝工作者受邀到鄧穎超家中做客。
鄧穎超說:" 我們一生的堅持,就是為人民服務。你們演恩來,也要突出這一點,要以為人民服務為宗旨……演周總理要注意內在的精神,眼睛很重要……還有,他走路比較快,快而堅穩 。"
這讓王鐵成茅塞頓開,如何通過走路表現周總理的精神,他曾經琢磨了兩年沒有解決辦法,以前演周總理走路時總像缺少些什麼,經過鄧穎超這一指點後,王鐵成很快找到感覺:"走路只快不行,還要堅、還要穩,要快而堅穩。更重要的是,還要下功夫提高內在修養,沒有內在精神,是怎樣也演不好周總理的光輝形象的。"文代會後有一場詩歌朗誦會,王鐵成表演了電影《大河奔流》中他飾演的周總理形象,還朗誦了詩歌,在朗誦中王鐵成記得:鄧穎超身體前傾,全神貫注看他的表演。這個細微的動作讓王鐵成意識到,自己的表演獲得鄧穎超的認可。
從1977年在話劇《轉折》中扮演周總理,到第一次在電影《大河奔流》中扮演周總理,王鐵成一生只塑造了這樣一個人物。1992年他主演電影《周恩來》,再次成功塑造了周總理的光輝形象,獲得觀眾高度認可,成為經典之作。因此一想到周總理的扮演者,觀眾最先想到的是王鐵成。
他是第一位在話劇和電影里扮演周總理的人。
但是,這裡面還有一個插曲,1978年拍攝電影《大河奔流》時,最初定的周總理扮演者是趙丹,趙丹當時已經是電影明星,在30年代就主演過《十字街頭》和《馬路天使》等經典影片,因此當他接到邀請出演周總理時,非常激動,甚至已經出了定妝照,還拍攝了試裝鏡頭,但幾個月後正式開拍時,趙丹卻被撤換下來,由王鐵成頂替他出演周總理。趙丹百思不得其解。
1977年,趙丹和白楊等藝術工作者們,參加了一場迎新春文化廣場演出活動,他們朗誦了紀念周總理的散文詩《中南海的燈光》,受到現場一萬多名觀眾的熱烈歡迎。趙丹從晚會上受到啟發,從而產生了一個願望:要把周總理的形象搬上銀幕,讓周總理在電影中國"復活"。
他決定自己導演,自己主演。
有一次他看到一部反應"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的 歷史 劇本《八一風暴》,非常激動,他決定把這部劇本拍成電影。後來他約了幾個朋友到南昌、九江、廬山、安源、武漢去考察,然後南下廣東,探訪黃埔軍校舊址……為了改編《八一風暴》,他不辭辛苦地四處奔波。
但是,這部電影最終沒有與觀眾見面。趙丹也覺得甚為遺憾。但他扮演周總理的願望始終沒有放下。
有一次,老搭檔張瑞芳告訴他一個好消息:"阿丹,我們推薦你在《大河奔流》中扮演周總理,這下你過癮了吧?"
趙丹像個孩子一樣快樂地跳起來。不久之後,北京電影製片廠《大河奔流》的正式邀請書來了,鄭重邀請他扮演周總理。趙丹是個做事很認真的人,他仔細閱讀了電影劇本,又仔細推敲,說道:"這個本子有些地方裝腔作勢,要好好修改。"因此在他深思熟慮後又說:"這畢竟是周總理的藝術形象第一次搬上銀幕啊,我要全心全意盡力而為,這是對周總理最好的紀念。"
《大河奔流》的導演是謝鐵驪,主演是張瑞芳。
後來趙丹也來到了劇組。
為了塑造好周總理的形象,他每天都要觀摩周總理生前的紀錄片,認真研究文獻資料。他的一言一笑,一舉一動,都要琢磨周總理的神態表情和心理活動。為了讓自己的外形更加接近周總理,他請牙科醫生在腮內填充了軟塑料,讓下巴變得豐滿寬厚,趙丹還把臉膛綳起來。
為了塑造好周總理的形象,趙丹可謂是盡了最大的努力。
於是,經過一系列精心的設計和努力後,當試妝鏡拍攝出來時,果然與周總理神形相似。
張瑞芳看了興奮地道:"周總理復活了。"
但是,幾個月後電影准備開拍時,趙丹卻被撤換下來。
百思不得其解的趙丹去質問主管文化的一位部長:"北影廠給我發的是正式邀請書,為什麼又翻臉不認呢?我趙丹到底有什麼問題?為什麼不讓我演周總理?"
部長說:"不就是一個戲嗎,不讓演就別演,以後再演嘛!"
趙丹是性格直來直去的人,不客氣地說:"我說你不就是一個部長嗎?別做了,以後再做吧!"
後來趙丹才模模糊糊知道原因:趙丹太有名了,如果讓他扮演周總理,觀眾會不會只認得趙丹呢?
《大河奔流》最終沒有讓趙丹扮演周總理。
這成為他一生中的遺憾。
直到晚年他還耿耿於懷:「說好了讓我扮演周總理,為何又不讓演了呢?」
但是,這成就了另一位演員王鐵成。
1976年周總理去世時,王鐵成40歲,還是兒童藝術劇院一位跑龍套的演員。他沒有出演過什麼有名氣的角色,平時都是演士兵甲士兵乙什麼的。當時兒童劇院准備排一場紀念周總理的話劇,由王鐵成扮演周總理。接到任務後,王鐵成便全身心投入塑造周總理的狀態中,他每天背誦周總理講話的錄音,模仿周總理的動作,仔細揣摩每一句台詞,每一個動作,力求做到形神兼備。
1976年5月,兒童劇院紀念周總理話劇如期演出,演出中觀眾爆發了17次雷鳴般的掌聲,演出圓滿成功。
這拉開了王鐵成扮演周總理的序幕,成了他事業的轉折點。
因此趙丹在《大河奔流》中不能出演周總理後,王鐵成被選中進入劇組,成了第一位在銀幕上扮演周總理的人。
事實證明王鐵成扮演的周總理十分成功,無論在外形還是神情上都與周總理神似。
在某種程度上說來,他比趙丹更加適合扮演周總理。
《大河奔流》讓觀眾記住了王鐵成,也得到鄧穎超的親切關懷,對他扮演的周總理給予充分肯定。
與趙丹出演過多種角色不同,王鐵成一生只扮演周總理一個角色。他幾乎成了周總理扮演者「專業戶」。
1991年拍攝電影《周恩來》時,他對妻子說:如果演不好這部戲,我就從樓上跳下去。周總理去世時不到90斤,因此為了更加塑造好周總理晚年的形象,王鐵成需要減肥。他制定了嚴格的減重計劃,每天利用演出間隙跑步4個小時,每頓飯就喝一碗稀飯。實在餓了就啃半根黃瓜。在很短時間內就減掉了十幾斤。電影拍了一年零八個月,王鐵成主動提出一分酬勞都不要,就是為了向周總理致敬!他說:"扮演周總理給我帶來這么多榮譽,我做點貢獻算什麼啊?"
與王鐵成相比,趙丹雖然沒有完成塑造周總理的願望,但兩位藝術家崇高的敬業精神都值得我們敬佩!
8. 飾演過周恩來總理的演員眾多,你最喜歡誰
周恩來總理可謂是無數中國人心目中的男神、榜樣、最實在的人民公僕,再多優秀的形容詞都難以表達這個人的好,當然有眾多男演員飾演恩來總理,希望能夠讓更多人熟悉他,記住他。在這些演員中,劉勁是挺不錯的,不過我還是喜歡王鐵成,那個神韻啊簡直沒話說。黑白照片是恩來總理,大家可以對比下,我覺得某些角度看真的很像。
當然,最深入人心的應該是他出演的影片《周恩來》,其不僅形似,而且神似,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成功地塑造了周的偉人形象,憑借這部影片他還獲得了金雞、百花雙料影帝。
9. 周恩來扮演者
No.1劉勁最活躍的周恩來的扮演者
1995年香港著名女導演張婉婷找到劉勁,邀請劉勁參加拍攝電影《宋家皇朝》,拍攝中巧逢造型大師王希鍾,大師當時一句:「你還可以演周恩來。」妝化出來了,大家一看,確實像中青年的周恩來,而劉勁一下子有了靈感,張口就說出了周恩來式的方言。從此,劉勁成為最活躍的周恩來的扮演者,他總共出演了40幾次周總理,《建國大業》仍是他傾情出演。
代表作品:《建國大業》《長征》《延安頌》《周恩來在上海》
No.2王鐵成飾演周恩來次數最多
1976年,周恩來總理去世,王鐵成萌發了飾演總理的願望,1978年,應著名導演謝鐵驪邀請,在影片《大河奔流》中飾演周恩來,這是他首次在銀幕上塑造周總理形象,隨後,王鐵成在《報童》《西安事變》《李四光》等影視片中飾演周恩來,都獲得了成功。王鐵成是在銀幕飾演周恩來次數最多的特型演員。
代表作品:《報童》《西安事變》《李四光》《周恩來》
No.3蘇林(已逝)最早飾演周恩來的演員之一
蘇林是較早飾演周恩來的特型演員之一,他曾在舞台上、影視劇中扮演不同時期的周恩來形象,獲得各類殊榮。2005年12月1日凌晨3時在廣西南寧突發心肌梗死去世。
代表作品:《巍巍昆侖》、《大決戰》
No.4柴雲清(已逝)「海選」出來的「周總理」
柴雲清是1976年周恩來逝世後,在全國范圍內選出的特型演員,由於形象、演技上的「神似」,柴雲清迅速得到全國觀眾的認可,鄧穎超接見他時也贊揚他扮演的「總理」與周總理有許多相似之處。因腦出血在北京電力總醫院去世,享年76歲。
代表作品:《公僕》《末代皇帝》
No.5孔祥玉是「生活」而不是「演」
談起對周恩來角色的把握時,孔祥玉說,周恩來畢竟是大家熟悉的領袖人物,靠「我就是」,是不行的,外部動作必須要讓觀眾認可才行。除去研究資料、劇本之外,形體訓練是必不可少的,從外部動作上向角色靠攏。把握住人物內心行為,熟悉外部動作特徵還不夠,還要真實地「生活」在規定情景之中,而不是「演」在規定情景之中。
代表作品:《張學良》《中國命運決戰》
No.6黃凱印象最深的「周總理」
黃凱作為總政話劇團台柱子,特別在《開國大典》《紅軍留下的兒子》《中國神火》等影視作品中成功地塑造了周恩來總理光輝照人的形象。為了讓觀眾重睹偉人的風采,黃凱付出了全部心血,真實再現了一個可信可敬的偉人形象,在廣大觀眾中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
代表作品:《開國大典》《中國神火》
No.7孫維民這個「周恩來」多面手
孫維民在銀幕和熒屏上成功塑造了周恩來的光輝形象。在影視作品中演了這么多的偉人,對孫維民來說既是一份榮幸也是一份壓力,也希望演一些有特色的平常人。他認為一個演員應該素質全面,去嘗試不同角色,多角度、立體地塑造人物,釋放自己的藝術天賦和才能。
代表作品:《周恩來在大連》《大轉折》《周恩來在重慶》(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