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文學如何反應在電影中

文學如何反應在電影中

發布時間: 2022-08-29 02:36:44

1. 影視對文學表現手法的借鑒

在中國的文學批評中,對「詩情畫意」的境界,視為對文學作品重要的評價標准。從古至今,文人們對作品意境的開拓,其目的就是為了達到詩畫合一的境界。當我們讀到「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或「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時,分明感受到的就是一幅遠景的宏大畫面;而像「千呼萬喚始出來,尤抱琵琶半遮面……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則是典型的從中景到近景的電影鏡頭推移;那麼「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則又是一個特寫鏡頭了。中國古代文學——尤其是詩歌——中,這些表現手段和修辭技巧也不斷被影視作品所借鑒。當然,文學與影視在表現手法和修辭手段上由於語言特點的不同,也存在著某種差異。影視作品是由「直觀」的「物」 來作為符號的,視覺形象本身具有直接的表現性,而文學的表現則是由「間接」的語言符號來組成的,而語言符號本身並不具備直接的表現性。需要讀者的解讀過程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來完成;所以,當熒幕/屏幕上出現一隻和平鴿的時候,我們觀眾會本能地理解作為象徵的和平安詳這個寓意,而這時影視的象徵本體和象徵寓意是同時呈現和重合的;而在文學作品中,它的本體和寓體是分離的,文學中的「物」首先是抽象的文字元號,這個符號必須藉助讀者的識別能力,才能成為一個象徵的形象,達到修辭的目的和影視作品詩化的效果。

2. 文學與電影的相同之處

電影與文學的關系
文學是一切影視作品創作的基礎,文學作品深刻的內涵與豐富的表現形式,為電影鏡頭語言的表達提供了參照。中外電影史上,根據文學經典名著改編的電影幾乎也成了電影的精品之作。文學與電影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關系,既有趨同性,也有差異性。電影來源於文學,文學造就電影。文學與電影有密切的聯系,文學表達的是文字的、靜態的美;而電影是感官結合的體驗,動態的美。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在汲取諸種藝術養料豐富自身綜合特質方面,獲得與文學的密切融合關系。文學各種樣式對電影的滲透,電影對文學的敘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豐富藝術手段的借鑒,使電影藝術在增強自身的表現能力,形成新的綜合藝術特質方面,發揮作用。
(一)電影與文學的聯姻,文學是電影的根基,是優秀電影的創作源泉。電影 已經成為了繼文學、音樂、美術、舞蹈、建築、雕塑之後的第七藝術。在電 影的發展歷程當中,文學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大量的影視作品都由文學作品改編成的。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電影導演最初接觸到的文學劇本是由編劇用文學語言創作的。
一方面電影是空間藝術而文學是時間藝術,一方面文學的隱喻需要修飾語可是電影記錄的精確性和具體性取消了形容詞,再一方面,電影語言是通過感知直覺到達觀眾,而文學則是一種概括性的語氣來傳達。
(二)電影是文學的延續。電影以科技為基礎,從戲劇脫胎。集成音樂美術,符合現代人直觀、輕松的審美需求,誕生至今早已獲得人們的寵愛。
(三)電影語言可以通過多媒體傳達信息而文學語言只能通過文字表達。電影通過多種媒體傳播信息,電影語言是一種和文學語言完全不同的語言。電影語言可以藉助蒙太奇鏡頭組接來充分的調動時間空間,而不會破壞它的真實性。與文學語言相比,電影語言更具直觀性。 在文學作品中能夠感染讀者的語句,如果放在銀幕上就可能會很難表現。但是文學語言不具備電影語言的直觀和感性。
(四)與影視的直觀相比,文學原作具有的獨特的內蘊和魅力。雖然電影可以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傳達信息,但卻無法表達文學原作那種獨特的內蘊和魅力。
(五)電影踩著文學的肩膀。作為20世紀最為重要的藝術樣式年輕的電影與古老的文學之間一直存在著親密的姻緣關系,這種關系在電影發展的最初階段以及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更多表現為電影對於文學的借鑒,這種借鑒通常呈現為這樣兩個層面:一方面,文學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達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說的敘事手法、結構樣式、表現技巧,詩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可供借鑒的營養:另一方面,世界電影史上的許多作品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這些文學作品中既包括了經典作品,也包括了當代的暢銷作品,而被改編的主體則更多是敘事性的小說和戲劇
(六)電影轟動之後再來帶動文學產業的發展。電影踩著文學的肩膀,成為一種重要的藝術樣式後,也帶動了文學產業的發展。
總之,一門藝術的出現和發展不是孤立的,不可能擺脫其它藝術的滲透和支撐。總之,無論是文學原作,還是銀幕藝術均各有千秋,而二者巧妙結合,則堪稱是「視聽藝術」與「語言藝術」的巧妙結合,由此構成文學、影視的雙贏。

3. 電影與文學的聯系和區別各是什麼

電影與文學的聯系和區別如下:

1、聯系-電影來源於文學,文學造就電影

文學與電影有密切的聯系,作為綜合藝術的電影在汲取諸種藝術養料豐富自身綜合特質方面,獲得與文學的密切融合關系。文學各種樣式對電影的滲透,電影對文學的敘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豐富藝術手段的借鑒,使電影藝術在增強自身的表現能力,形成新的綜合藝術特質方面,發揮作用。

2、聯系-文學是電影的根基,是優秀電影的創作源泉

電影已經成為了繼文學、音樂、美術、舞蹈、建築、雕塑之後的第七藝術。在電影的發展歷程當中,文學起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大量的影視作品都由文學作品改編成的。在電影拍攝過程中,電影導演最初接觸到的文學劇本是由編劇用文學語言創作的。

3、聯系-電影是對文學的借鑒與延續,反過來又能推動文學自身的發展

電影以科技為基礎,從戲劇脫胎。集成音樂美術,更加符合現代人直觀、輕松的審美需求,電影轟動之後再來帶動文學產業的發展。作為20世紀最為重要的藝術樣式年輕的電影與古老的文學之間一直存在著親密的姻緣關系,這種關系在電影發展的最初階段以及此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更多表現為電影對於文學的借鑒。

電影對文學的借鑒通常呈現為這樣兩個層面:一方面,文學的一整套反映生活、表達生活的方法,比如小說的敘事手法、結構樣式、表現技巧,詩歌的抒情,散文的意境,都為電影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可供借鑒的營養:另一方面,世界電影史上的許多作品都是根據文學作品改編的,這些文學作品中既包括了經典作品,也包括了當代的暢銷作品,而被改編的主體則更多是敘事性的小說和戲劇。

4、區別-電影語言可以通過多媒體傳達信息而文學語言只能通過文字表達

電影語言是一種和文學語言完全不同的語言。電影語言可以藉助蒙太奇鏡頭組接來充分的調動時間空間,而不會破壞它的真實性。

5、區別-與文學語言相比,電影語言更具直觀性

在文學作品中能夠感染讀者的語句,如果放在銀幕上就可能會很難表現。但是文學語言不具備電影語言的直觀和感性。

6、區別-與影視的直觀相比,文學原作具有獨特的內蘊和魅力

雖然電影可以通過多媒體直觀地傳達信息,但卻無法表達文學原作那種獨特的內蘊和魅力。

7、區別-電影是空間藝術,文學是時間藝術

電影是空間藝術而文學是時間藝術,文學的隱喻需要修飾語可是電影記錄的精確性和具體性取消了形容詞。

8、區別-表達形式不同

文學表達的是文字的、靜態的美;而電影是感官結合的體驗,動態的美。電影語言是通過感知直覺到達觀眾,而文學則是一種概括性的語氣來傳達。

4. 李歐梵:電影該如何表現文學

電影和小說都是講故事的藝術形式,但李歐梵認為它們不僅僅應該講故事,「將故事講述出來是最基礎的東西,一部小說或者電影將故事講述出來都不能說好,它應該能在講述故事時有自己的藝術處理和創新。電影改編文學名著,導演要將自己從小說中看到的某種時空關系、人物和背景、語言的張力用另外一種藝術形式表現出來」。這或許才是文學與電影共同成為經典的原因所在。

5. 電影中屬於文學性的是什麼

電影中屬於文學性的是對話設計,故事設計,人物關系設計。文學性首先體現在意象上,在電影中不僅要求對觀眾有直接的吸引力,還要把電影的設計內容融入文學,要吸收許多表現手法和藝術技巧。

為了更好地刻畫人物形象,電影文學採用了最明顯的表現手法,如人物描寫、心理描寫、環境渲染、細節描寫等方式。

電影文學性的分析。

電影文學不同於美術、雕塑等藝術門類,文學與電影,乃至於戲劇,都是有時間持續性,而非固態恆定的表現形式,通過觀者對信息的連續性接收來獲得藝術體驗的,從這個角度看,在作用機制上,文學與電影也是有著相似點的。只是,文學中作為工具的文字,在電影里更為豐富復雜,包括鏡頭、表演、色彩、節奏、劇情等等。

6. 中國文學上有"載道"和"散文"的傳統,在電影發展上是怎樣體現的

7. 文學為什麼能與影視匯通

與一般文學有點不同,影視可以成為文學的載體,如劇本,可以表現文學中的畫面,情感也可更直觀的表現,文學也是可以用來溝通交換思想的,只要有了溝通,影視自然也有了表現作者意圖思想的作用,比如,像記錄片,感覺會像敘事詩,總體確是要表現環保的吧,但有人不喜歡看書,而製作成畫面就容易直接視覺表達了,不管怎樣,影視離不開文學藝術,影視的靈魂主幹是在文學藝術上的.

文學中好的描寫也需要用畫面來表現,感情思想做成電影什麼的也更易展現給世人.
廢話有點多啊......

8. 影視文學的表現手法

從描寫人物形象看,小說常用記敘、描寫、抒情、議論、說明或夾敘夾議的方法,對人物的身世、經歷、性格特點、心理活動、愛好習慣等方面進行介紹剖析,而影視文學常用人物的動作、表情、舉止、行為、語言等來表現,文字講究形象化和具體化,很少由敘述者直接出面作客觀描述,因為夾敘夾議的文字難以轉化為視覺形象。在描寫上,小說、戲劇可以對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行細致的描寫,而影視文學卻不允許作過長的心理描述,只能用高度濃縮的簡潔的性格化語言。從藝術表現方法看,影視文學常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平行交叉式。
即將同一時間在不同的地點發生的事情交替連接起來,相當於記敘中的「平敘」。
2.對比式。
表面上與平行式相似,但它不是同時發生的事的組接,而是兩件具有對照作用的物象或景象的組接,以造成鮮明、強烈的對比。
3.擒縱式。
故意通過暗示讓觀眾估計下一步發展必在意料之中,結果恰恰相反,使觀眾出乎意料。
4.對話式。
將上一個鏡頭某一個人的對話,巧妙自然地連在下一個鏡頭另一個人物的對話上,使之銜接自然,渾然一體。
5.象徵式。
將前後兩個鏡頭畫面處理得相似,然後加以連接,產生象徵意義。
6.渲染式。
把眾多性質相同的鏡頭,積累起來,然後組合,形成一種特定的氛圍。
7.細節連接式。
通過單一突出的形象、生動的細節來實現轉換,推動情節的發展。
8.音響連接式。
以音響為媒介來連接不同的畫面。
9.音樂連接式。
以音樂為媒介來連接不同的畫面。
10.畫外音連接式。
即用畫外音來連接不同的畫面。它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引導解說式,一種是內心獨白式。
影視文學的特殊表現手段
根據拍攝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固定鏡頭和運動鏡頭。特別是要了解運動鏡頭中的「推、拉、搖、移、跟、升、降」等拍攝方法。由於不同的拍攝方法的運用,便能產生特殊的藝術效果;不同的景別,在影片中也需要不同的藝術手段。如:遠景——指拍攝全身人像及人物周圍廣闊的空間、環境、自然景色或場面,主要用於交代環境和氣氛。
全景——拍攝人物與其周圍環境或自然景色,表現一個景的全部。
中景——表現人物膝部以上的活動情形的景,有一定的自由活動的空間。
近景——表現人物胸部以上的活動情形和面部表情的景。
特寫——指兩肩以上的頭部活動,或突出地把所要強調的「物」占滿銀幕或屏幕。
電視文學作品是涵蓋所有用電視手段來表現文學形式的熒屏聲畫作品,包括電視小說、電視散文、電視詩歌、電視報告文學等。它最為突出的外在特徵是語言的形象化,即既把文學語言表現的對象轉化為可感可見的畫面形象,又忠實的還原文學語言。它顯著的內在特徵則是具有聯想性,即在觸目可見的聲畫形象背後富有想像的內涵。因此,在電視節目中,電視文學作品屬於相當另類、也無疑是獨特的的節目。而其中,電視詩歌散文又是最有代表性的電視文學作品。
一般言之,電視詩歌散文就是文學樣式的電視化,即以電視屏幕表現詩歌散文抒情寫意意境的電視文學樣式。電視詩歌散文的含義包括兩個方面:一指文學詩歌散文的電視化表現,它把文學形式的格調、品性和意境用電視特有的藝術手段加以反映,造成動人的藝術魅力。早期的《荷花澱》(散文)、《海的嚮往》和《雪夢》(詩),《妹妹,永遠的遺憾》、《我看見了大海》、《殘荷》等就是其中的代表性創作。二是指電視表現內容用散文的方式,形式比較靈活,追求意境營造,畫面優美動人,後一類形式也可以歸類為藝術片的某種類型,但也可以歸總為電視詩歌散文。如《霧失樓台》和《朝陽與夕陽對話》等。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22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00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00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22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20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60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31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58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09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