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鏡頭怎麼查看
A. 看電影時,怎麼區分長鏡頭和短鏡頭
長鏡頭就是中間不帶剪輯的鏡頭,也就是像你人眼看的,一路掃過去。
短鏡頭是片段的,有很多的剪輯。
B. 尋找電影中幾個特定的鏡頭
1.《生死時速》1、《我是誰》
2.《雲中漫步》、《最好一年》
3.《沙海魔怪》(The Bone Snatcher 2003)絕對好多螞蟻
C. 怎樣判斷電影中的長鏡頭
長鏡頭是指連續地用一個鏡頭拍攝下一個場景,一場戲或一段戲,以完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鏡頭段落,而不破壞事件發展中時間和空間連貫性的鏡頭。
一般認為,電影史上最早應用長鏡頭的範例是「紀錄片之父」羅伯特·弗拉哈迪1916年拍攝的紀錄片《北方的納努克》。
1941年美國奧遜·威爾斯在他的經典影片《公民凱恩》中,又成功地運用了長鏡頭段落和景深鏡頭、運動攝影以及多視角的敘事結構。這部影片被譽為「現代電影的里程碑」。
長鏡頭是指連續地對一個場景、一場戲進行較長時間的拍攝,所形成的鏡頭。
在拍攝長鏡頭時,通過攝象機的運動,形成多角度、多機位的效果,造成畫面
空間的真實感和一氣呵成的整體感。
它原為電影的拍攝技巧,產生於上世紀20年代。在電影發明之初,剪輯技巧還沒
成為專門的製作手段時,電影畫面大多是採用長鏡頭拍攝的。
長鏡頭最根本的在於鏡頭內縱深的場面調度產生的紀實性和整個影片節奏的起承轉合所體現的現實主義風格。當然,相對而言,講求景深內的場面調度會使鏡頭的時間變長、節奏變慢。看看侯孝賢等台灣導演的電影就相當明顯。
大景深長鏡頭:是一種採用深焦距拍攝的長鏡頭。是在長鏡頭內實現現場畫面調度的手段。
這種鏡頭常用來保持畫面時間和空間上的完整統一。
其作用為:
a.能以一個單獨的鏡頭表現完整的動作和事件,而其含義不依賴它與前後鏡頭的聯結就能獨立存在
b.強調長鏡頭在時間上的連續性和深焦距造成的完整的空間的作用,形成幾個平面互相襯映、互相
對比的復雜畫面空間結構
c.由於這種多層面和多元性的畫面,比然派生出多義性,使大家在欣賞影片時有相當大的選擇自由
並自由地對畫面形象的某些或全部含義做出自己的判斷和理解。
攝影長鏡頭的缺點
首先,質量上乘的長鏡頭價格昂貴.
其次,長鏡頭往往又大又笨重,在你整天背著它到處轉之後,就會有切身體會.
第三,鏡頭的焦距越長,照相機就必須把握得越穩定,以避免影像模糊.經驗准則是只有當快門速度至少等於鏡頭焦距毫米數的倒數時才能夠手持鏡頭進行拍攝.也就是說,當快門速度低於1/100秒時就不能手持100mm鏡頭拍攝,低於1/1500秒時就不能手持500mm鏡頭拍攝等等.在下一課中還會講到.為了確保得到銳利的影像,我們推薦設置更高的快門速度.我們推薦的設置值是鏡頭焦距的"兩倍".也就是說,當快門速度低於1/200秒時就不能手持100mm鏡頭拍攝,低於1/1000秒時就不能手持500mm鏡頭拍攝.因此,對於大多數遠攝鏡頭的拍攝工作都需用要使用三腳架.這樣,你不僅僅要背著那隻長鏡頭,而且還要扛著三腳架.
第四,不管長鏡頭的光學系統多麼完美,拍攝遠處的物體時,影像總是處於充滿塵埃、陰霾和熱折射的大氣環境中。只有在非常罕見的清澈空氣中,才能獲得特別清晰的遠攝影像。
我們建議在練習的這個階段,除了照相機上已經配備的鏡頭之外,不必再購買任何鏡頭。以後成為"高手"時,可以考慮較長焦距的鏡頭。即使在那時,除非對超長鏡頭具有特殊的需求,並且資金也不成問題,否則我們建議不要考慮超過200mm的任何鏡頭。如果偶爾需要超長鏡頭,可以考慮添置一隻遠攝增距鏡。
D. 怎樣看出影片中的分鏡頭(各位幫幫忙吧,我馬上要藝考了....回答好,還會有加分)
額~如何看出其實很簡單~
1、場景一變,或者鏡頭拍攝的對象一變即使分鏡頭的大切換。
2、鏡頭發生移動(例如跟拍攝主角的移動)也是分鏡頭。
3、鏡頭逐漸的推入(由拍攝一個大場景逐漸的推鏡頭拍攝大場景的一個局部)是一個分鏡頭。
4、鏡頭的逐漸推出(跟上面相反)也是。
以上是基本的分鏡頭知識,如果你要參加藝考的話推薦你看一些往年的分鏡頭試題,以及一些優秀的分鏡頭稿之類的!
最後還祝你考試順利!要有信心!
E. 如何在電影畫面中分辨出長焦鏡頭還是廣角鏡頭
一般攝影師都習慣這樣;
如果想要主題突出就採用長焦,它的背景是虛的,人物或物品特大,幾乎占滿畫面;也有特殊藝術效果的,用廣角近距離拍照,使人和物或動物變形。
如果想要場面大的,大多都用廣角來拍,一般是風景和大場面。
現在器材都很先進,多數都用變焦鏡頭,可以隨時隨心所欲的拍出自己的特色。
F. 如何通過電影畫面來判斷鏡頭的焦距
當然大多數人覺得鏡頭選擇沒什麼好深究的,你要拍一個wide shot(遠景)你就拿一個廣角頭,generally 35mm or less on a FF35 camera(通常在FF35相機上用35mm或者更低的鏡頭),如果景別緊一點的,那就用長焦,FF35相機上通常是70-135mm焦段的鏡頭。但 是,我總覺得在選擇焦段上總還有點別的神馬的。曾經問過一個老攝影師,為什麼選23mm不是21mm,然後他給我的回答是「well, it depends on long years of experiences」。拍攝的時候試圖把你的地平線擺放進去,這樣會創造出一個場景的電影感。如果你要表現你的英雄夕陽下逝去的青春,那麼你的地平線就會在一個比較低的位置。如果你拍的是車水馬龍的街道,那麼你的地平線比較可能會在中間。如果你拍的是醉漢被扔出酒吧開始抽西瓜刀砍人,那麼你的地平線應該是在畫面的上方。選擇鏡頭的高度:拍電影的時候除了惡心的收音,爛俗的燈光之外還屎b的被搞砸的情況,那鏡頭高度一定是其中沒有之一:相機究竟該放在哪個高度?林林總總的高度皆在討論范圍, 包括腳架的高度,手持的高度還有dolly的高度(不包括doggie cam和搖臂的高度)。這些以後我會放在相機運動裡面說。如果拍特寫攝的時候略微低角度(比胸高再低一點點),然後我們會有個輕微的仰角,那麼你的演員真的就從整個熒幕上蹦出來了,觀眾會覺得找個龐然大物的演員好高大上,所以他們表演的角色也很高大上,說的話也很高大上。中景的時候通常都會用到腰部高度,還有群演比較多的時候也會用到這個高度。這樣很容易把重要的東西放到畫面的三分線上,這也是dolly的正常高度。
G. 怎麼分辨電影中的主觀鏡頭和客觀鏡頭
【主觀鏡頭】:表示片中角色觀點的鏡頭。當角色掃視一場面,或在一場面中走動時,攝影機代表角色的雙眼,顯示角色所看到的景象。如在電影泰坦尼克中,當傑克第一次來到一等艙時鏡頭從他的觀點出發來環視大樓梯的豪華,或者在泰坦尼克號沉沒時鏡頭與主人翁一同沒入深處。
【客觀鏡頭】:鏡頭試點不帶有明顯的導演主觀色彩,也不採用劇中角色的視點,而是採用普通人觀看事物的視點,這種鏡頭一般稱之為「客觀鏡頭」。它將事物盡量客觀的展現給觀眾。在一般影片中,大部分鏡頭都是客觀鏡頭。
H. 如何在電影畫面中分辨出攝影師使用的是長焦鏡頭還是廣角鏡頭拍攝
廣角,焦距短,一般是24-38mm
超廣角,焦距更短,焦距范圍13-24mm
長焦鏡頭,焦距很長,更有200mm以上的
人眼的焦距在35-55mm 視角在120度左右,但是由於集中力和視網膜的關系,人的清晰視角只有60度左右
廣角鏡頭,因為焦距短,所以有更大的視角,一般廣角有60-90度,就是說,廣角鏡頭可以在很近的地方拍攝到更多的景物,但是透視比較大,產生的景深效果也就比較大
如果有魚目鏡,就是鏡頭是球面的,會拍攝到更廣泛的景物,甚至接近180度視角。
長焦鏡頭,視角小,透視弱,景深短。拍出來的感覺好像角色站在一幅畫前面一樣,前後景的人大小相差不大,這便是因為透視弱,而廣角,短焦距鏡頭,透視大,前景後景角色大小差別很明顯
一般拍一個人站在月下,身後的月亮巨大的是長焦鏡頭。。。。
長焦鏡頭給人感覺穩定
I. 如何辨別電影長鏡頭
長鏡頭沒有時間限制 希區柯克就很愛用長鏡頭
有時候感覺更陰森恐怖
簡單的說長鏡頭就是電影畫面是連貫的 沒有切換 就像跟著一個看不到的視角在觀察事情的發展
比如說有兩個人在對話 攝像機要從一個人轉到另一個人不是直接切換 而是把轉移過程中視線掃到的東西東拍攝下來
這是我自己的話……如果不明白的話你可以在網路上找O(∩_∩)O~
J. 在電影中怎樣做鏡頭分析啊
在電影中根據鏡頭的景距、視角的不同,一般分為:
一、極遠景:極端遙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小如螞蟻。
二、遠景:深遠的鏡頭景觀,人物在畫面中只佔有很小位置。廣義的遠景基於景距的不同,又可分為大遠景、遠景、小遠景三個層次。
三、大全景:包含整個拍攝主體及周圍大環境的畫面,通常用來作影視作品的環境介紹,因此被叫做最廣的鏡頭。
四、全景:攝取人物全身或較小場景全貌的影視畫面,相當於話劇、歌舞劇場「舞台框」內的景觀。在全景中可以看清人物動作和所處的環境。
五、小全景:演員「頂天立地」,處於比全景小得多,又保持相對完整的規格。
六、中景:俗稱「七分像」,指攝取人物小腿以上部分的鏡頭,或用來拍攝與此相當的場景的鏡頭,是表演性場面的常用景別。
七、半身景:俗稱「半身像」,指從腰部到頭的景緻,也稱為「中近景」。
八、近景:指攝取胸部以上的影視畫面,有時也用於表現景物的某一局部。
九、特寫:指攝像機在很近距離內攝取對象。通常以人體肩部以上的頭像為取景參照,突出強調人體的某個局部,或相應的物件細節、景物細節等。
十、大特寫:又稱「細部特寫」,指突出頭像的局部,或身體、物體的某一細部,如眉毛、眼睛、槍栓、扳機等。
(10)電影鏡頭怎麼查看擴展閱讀:
形態景別拍攝解釋
一個鏡頭,可以由全景推出中景;近景乃至特寫,也可以由特寫拉成近景;中景;全景乃至遠景景別是由視距來確定和劃分的,所謂視距,是指攝影機與被攝對象之間的距離。
在一個鏡頭內,或者說一個電影句子內,就應包括經過嚴格選擇的各種不同的景。因此,便有了各種景別
任何一部影片都要使用各種景別,概括的說,可分五大類即遠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寫。其中還分為大全景;大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