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電影的分為什麼那麼低
1. 為什麼 2020 真人版《花木蘭》評分這么低
為了給神仙姐姐劉亦菲打榜,大中午專門跑去看的,但是說實話,能堅持看完也是沖著劉亦菲的神顏。不是說演員的表現不行,其實劉亦菲的演技挺在線,表現也可圈可點,比以前進步不少。尷尬在於美國人講中國故事的邏輯。估計你們也不太會專門去看,我就劇透一點吧,反正上映前已經有高清版流出,前幾天網上就能下載了。通過《花木蘭》這部電影,我們也能稍微明白一點,中國的文化輸出為什麼總是失敗,以及該怎麼挽救一下。第一個尷尬的地方是家族。電影里到處都是類似的痕跡,什麼為了家族榮譽而戰、什麼你的工作是給家族帶來榮譽等等。給人感覺國家永遠是不重要的,家族榮耀和前途才是一個人的奮斗目標。嗯,這個邏輯很歐美。數千年來,中國人講究的都是家國天下,在家孝順父母出門忠君報國,只要踏出家門走入社會,國永遠排在家的前面。你能想像霍去病封狼居胥的時候,嘴裡念叨「為了霍家的榮耀」嘛,肯定不是,霍去病風餐露宿北伐匈奴,目的是保衛大漢江山,爭的是大漢榮耀。只有國家登上世界之巔,家才能跟著沾光。這才是中國人的邏輯。中國軍人要是敢說為了家族而戰,首先皇帝就不答應,不送一碗鶴頂紅是皇恩浩盪,而且還被周圍同僚看不起,覺得這個人小氣沒出息。而歐美傳統就不一樣了。漫長的農業社會,歐洲一直是裂土分封的封建制度,國王給諸候分一塊土地,土地上的一切都是諸侯的,作為回報,諸候要承擔上貢和服兵役的義務,類似於中國商周時期的諸候封國。直到大航海以後,國王才聯合新崛起的市民階層,把諸侯的權力收回來,這才有了強盛的歐洲列國。不過歐洲的基因就不是大一統國家,資本主義起來以後,資本家取代了諸侯的地位,成為歐美國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只有把資本家和產業拼湊起來,一個國家才算完整,要是沒有資本家的資金和產業,這個國家就算散架了。對於歐美國家來說,家在國的前面沒問題。可能歐美人覺得《花木蘭》沒問題,本來就應該如此嘛,但中國人水土不服。第二個尷尬的地方是氣。電影里的花木蘭是一個有種族天賦的少女,體內藏著海量沒有覺醒的氣,花木蘭必須以女性身份示人,才能激發出體內的氣,完成打怪升級的逆襲之路。看完這個設定,沒看過電影的也明白,這個花木蘭和鋼鐵俠、蜘蛛俠等美國大片角色沒什麼不同。他們天賦異稟,生來和普通人不一樣,註定是要成大事的,唯一需要的只是一個機緣而已。可中國的花木蘭不是這樣的。我們在課本里學過的花木蘭,完全是一個普通少女啊,她沒有過人的容貌,沒有天賦稟異的體力,更沒有超絕的智商。她不過是為了完成替父從軍的任務而已。但就是這個普通少女「萬里赴戎機」,通過「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血火磨練,成長為軍中的英雄。就連天子都對花木蘭賞識不已,想讓花木蘭留在朝廷做官。花木蘭不是天賦型選手的閃亮登場,而是你我一樣的普通人,上演了一場屌絲逆襲的史詩。這種普通人的勵志故事,難道不比有種族天賦的精英視角,更加激動人心?所以我說,中國故事讓美國人講殘了。因為他們崇尚的是個人英雄主義和血統,而我們更有平民視角,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想要的東西。
2. 2020 真人版《花木蘭》評分這么是為什麼
你能想像一個中國導演,去拍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電影嗎?同樣的,你能想像一個紐西蘭導演,來拍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傳說嗎?對一部分影迷來說,當初對這部片子期待有多高,現在對它就是多失望。現在聽著一眾演員,用既不像英式英語、又不像美式英語的口音說台詞,一些中文名字還給念成英文發音,導致「花軍」這樣的發音變成「花俊」,都用中文原音發聲,它就不香么。影片有一個意象,便是圍繞「氣」,劇中給翻譯成「Chi」。可能是擔心英語觀眾不懂,就把「氣」的英文做了這樣的處理。但我著實擔心,英語觀眾看完片子,是否真的明白是什麼是中國的「氣」。在土樓里的人物,除了花木蘭父親花周的衣服,比較符合以往中國古裝片的氣質以外,其他人居然連成年人都穿著大紅大綠,戴著顏色鮮艷的帽子,而且竟然還有綠帽子。深深感受到服化道,沒對中國古代服裝做好功課。如果因為是迪士尼電影,想多來點色彩,也不是不可,但起碼對我這樣的中國觀眾來說,感到視覺上的不適。
去跟媒婆學習時,如果說花木蘭的妝容,還算是體現中國文化的話,那麼媒婆們的妝容,總讓人覺的讓人有點諷刺過度。
鄭佩佩這樣的資深演員,飾演媒婆,相信她僅用表情就能把恪守陳規的死板演出來,沒必要臉上畫成這樣,給人帶來被醜化的感覺。鞏俐作為女巫的出現,個人感覺女巫更像是歐美影片中的設定,在中國這叫妖怪,出現在《聊齋志異》或者其他《寶蓮燈》等神話作品中,完全可以理解。但是在一個本土觀眾已經對其有固定印象的故事中,假如老鷹女巫這樣的角色,著實讓人感到不適。並非不能接受在影視作品中,結合歷史傳說,對故事情節做創新。而是,這樣的創新,很不接中國的地氣。我知道片子是面向全球,但這里說的評分低,主要說中國觀眾評分低,所以我只是從作為中國觀眾的角度,來分析片子評分低的可能原因。當然,依然有一些讓人感到開心的保留,比如對《木蘭詩》中「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的保留。
《木蘭詩》這一傳說中,最初主要強調花木蘭替父從軍的孝心,這部電影則更強調真實。也就是花木蘭在暴露女性身份後,實力才得到大爆發。而提醒她只有真實,才會更有力量的,是敵軍的女巫。我總感覺這位女巫對於柔然可汗的倒戈過快。可能是因為電影的時長有限,不能做過多前情鋪墊。但可汗對女巫的不重視,似乎只有前半部分他們倆對話的那一段。當然,女巫因為自己的出身,導致願望無法實現,所以把這樣的願望交給花木蘭這樣一位人類,也的確有情有義。看到有人說,花木蘭一位女子,居然要去拯救甄子丹飾演的大將軍,以及李連傑飾演的皇帝。即一個女人,要去拯救原本很有力量和權利的男人,怎麼這有錯嗎?拯救一個人,需要分性別嗎?那些在街頭,看見有人馬上就要心源性猝死,路過的護士想去救援,難道還要考慮一下自己的女性身份,再去決定救人嗎?人,不分男女,只要活著,就有受到危險的可能,當一個人在洪災或地震中求助時,TA不會在乎救TA的是男是女。所以,花木蘭去拯救將軍以及皇帝,一旦毛病都沒有。再說古代皇帝本來也需要侍衛們的保護,放到今天,特朗普這樣的「懂王」也會在急難時進入白宮地下掩體不是么?那麼進入的過程,是不是也會有保鏢的保護呢?咱雖然無法獲知詳情,但合理推測還是能推測出來的。查了下演員選角,有好幾位華裔,這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他們的參演,肯定也會給他們所在的華人圈子,加深中國文化的影響。一句話,迪士尼的真人電影,還是應該讓劇本發生國的導演拍,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這句話真不是胡謅的
3. 《花木蘭》評分跌至4.7,為何引來大眾群嘲
在9月11日,已經上映的迪士尼巨制《花木蘭》豆瓣評分4.7。甚至有些觀眾看了盜版都給出,覺得浪費時間的扎心評價。它口碑崩盤的第一原因就是他選擇了在網路平台提前上映,本來以為會賺取一些好的評價,沒想到換來的卻是批評以及高清資源的泄露。
很多觀眾在看完之後就給了不太理想的評價。其次劇中的人物造型實在太丑了,還存在太多的歷史錯誤。比如原本是宋朝的土樓出現在了南北朝。而中國古代女性是不能夠行走在皇宮前庭的。在劇中,她們卻逍遙的在前庭散步,也沒有人進行呵斥。還有那句“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出自戲曲《西廂記》,與北魏時代相差太久以及花木蘭的妝容受了太多人的吐槽。很多人表示這種並非中國的造型,而是仿日本的。
歸根究底花木蘭的撲街,只不過是導演並沒有細心的去琢磨中國的文化,甚至對花木蘭這一角色也並沒有深刻的去了解。對中國歷史產生了巨大的認知偏差,自然也就沒有觀眾願意去為它買單。只是很可惜,劉亦菲在劇中的表現還是很不錯的。
4. 花木蘭的評價為何會如此的兩極化
主要是因為文化差異,該版本的花木蘭是由國外的影視團隊所監制的,但是花木蘭主要表現的是中國的文化,所以有很多東西他都沒有在劇情中表現出來,而是很大程度的國外化,所有網友對花木蘭的評價會呈現出兩極化。
但是國外拍的這部花木蘭,卻沒有表現出這樣的樣子,他更多的把花木蘭戲劇化了,沒有擴大花木蘭的優點,沒有過過多的講述花木蘭征戰沙場的劇情,這部劇格外的刻畫了花木蘭女主的光環,這樣的光環就和國外迪士尼公主所擁有的光環是一樣的,在這部劇中甚至還安排了女巫這一角色,跟中國傳統的花木蘭劇情不一樣,所以觀眾對這部花木蘭的評價會很低。
5. 《花木蘭》評分跌至4.7,這部劇輸在哪些地方
輸在了的故事情節,並且把主人公“女主”化了。最開始《花木蘭》要播出的時候,觀眾抱有了很大的期待,因為這部劇的女主角是神仙姐姐劉亦菲,正所謂期待越大失望越大,如今這部《花木蘭》的評分已經跌至到了4.7,可想而知這部電影有多讓觀眾不滿。
但是這部《花木蘭》卻沒有展現出主角歷練的這樣一個經歷,而是更大程度的凸顯了主角的女主光環,而且把這部電影“西”化的表演了,劇情也沒有那麼詳細,而且一點也不尊重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以至於這部電影的評分一跌再跌,但真是可惜了劉亦菲的演技,她在裡面的表演可謂是行雲流水,她在電影中活靈活現的把主角演繹了出來,但是因為編劇的問題,這部《花木蘭》的好評幾乎為0。
6. 《花木蘭》或奧斯卡雙提名,為啥這部電影在國內口碑不好
《花木蘭》或奧斯卡雙提名,為啥這部電影在國內口碑不好?
關於花木蘭的口碑,確實是不太好,當時改了幾次上映時間,最後上映了也沒有得到原先的反響了,再者我個人覺得這裡面演繹的妝容控製得不太好。看起來有些突兀。這部與迪士尼合作拍攝推出的電影,在人員選擇上也是選用了很多巨星。比如鞏俐,李連傑等巨星,在製作和宣傳上面也是斥巨資了,但是為什麼還是得到如此低的評分呢,我覺得有幾點原因:
第一:劇情不好,花木蘭代父從軍,拼殺戰場,但是在該劇中卻是平平無奇,太過於沒有波瀾了。整部劇沒有什麼跌宕起伏,看的很沒有激情,只像是去欣賞那些花了錢的製作而已。然後也許是希望起到中西合璧的作用,所以有了多元素的引用。可是卻忽略了這部劇是屬於純正的中式劇,所以反而顯得不倫不類。比較迎合了西方觀眾的喜好,這也是在國內口碑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或許是對中國文化還了解不夠透徹吧。
總之不管是以上哪一種原因,只能說每個人的看法不同。喜好也不一樣。所以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喜好的電影觀看。
7. 《花木蘭》為何口碑兩極分化
劉亦菲版花木蘭
至於新版《花木蘭》到底如何,只有上映的時候才能一觀全貌了。如有不同的想法或者補充,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8. 花木蘭電影評分低
花木蘭的電影評分低,主要是因為這部電影他不但符合咱們國內的民眾對於花木蘭形象。
而且這部電影是外國人拍的,電影裡面有很多魔幻的劇情。甚至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建築跟那個習俗。
很多觀影人看了以後,都覺得這部電影簡直就是亂來的。
因為花木蘭本身是南北朝的人,並且他生活在北方。
但是電影裡面,他卻生活在南方福建的小圍樓裡面。
另外像宮殿的話。一般等級都是比較森嚴的,他不會讓人家在這個宮殿裡面隨便亂走,但是電影裡面就出現很多嬪妃在宮殿外聊天。本身就很不符合咱們中國古代的一些情況。
而且整部電影大部分都是用英語來演繹的。看著中國古代人物的電影,用英語來交流。就好比你看外國的電影,實際上是國語發音一樣。給人感覺很差。
所以這部電影評分低不是沒有原因的,大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和國內人們心中花木蘭的形象,差距太遠了。
可能有人會說不同人有著不同的感覺,但是這部電影是外國人拍的,實際上他可能就是想拍給外國人看。
對於咱們中國人來講。他拍一部外國大片,只不過是用著咱們中國的名字而已。我們也不用在意太多。
9. 為什麼2020真人版《花木蘭》評分這么低
我們在課本里學過的花木蘭,完全是一個普通少女,她沒有過人的容貌,沒有天賦稟異的體力,更沒有超絕的智商。她不過是為了完成替父從軍的任務而已。但就是這個普通少女「萬里赴戎機」,通過「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的血火磨練,成長為軍中的英雄。
花木蘭是中國故事。我們沒有做好花木蘭的IP,反而被迪士尼拿走了,你拿走就拿走吧,做好也能提升中國形象,讓世界更好的認識中國。可我們現在看到了,花木蘭的IP被迪士尼拿走了,卻沒有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的文化和精神世界,根本沒有走出國門。
這不是一部電影的事情,而是中國文化在西方文化體系中,如何突圍的問題。
10. 《花木蘭》全球撤檔,曾備受關注的這部電影為何評分降至2.1分
《花木蘭》之所以評分將至2.1存在惡意刷低分和惡意攻擊演員的嫌疑,因此對於這部電影目前的爭議也是非常大的。迪士尼動漫這么多年以來都有著很好的口碑,尤其是許多公主系列翻拍真人版之後也是好評不斷。隨著迪士尼最後一位公主“花木蘭”翻拍成真人版,很多人對此的關注度也非常高。
其實一直關注這部影片的人都知道,為了拍攝這部影片許多演員都付出了很多努力,主演劉亦菲更是接受了幾個月的訓練。所以這部影片即便是有不足的地方,但也不至於有2.1的評分,因此網路上的惡意中傷也最終導致了《花木蘭》撤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