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國產電影有哪些好處

國產電影有哪些好處

發布時間: 2022-08-17 15:29:29

㈠ 國產電影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觀眾的關注的原因是什麼

近些年來,國產電影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觀眾的歡迎,主要有三個原因。

第一,整體電影的市場都在變得受歡迎。隨著人們生活條件日益提升,人們已經不再注重於那些物質或者生活上的滿足。而是越來越注重精神世界的滿足和享受,人們更希望在工作之餘,能夠有屬於自己的時間和空間,看電影就成了很多人首選的放鬆方式。

第三,國人對電影的鑒賞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往我們看電影,大部分看的是明星陣容,但是現在我們會更加註重一個電影的劇情和電影所要表現出來的內涵。
以往的國產電影總是給人一種商業痕跡,過重高不可攀的形象。但是這段時間,國產電影變得越來越接地氣,明星效應越來越小,電影的剪輯和後期製作反倒越加精彩。

希望國產電影能夠堅持這樣的好苗頭,給我們帶來更優秀的作品。

㈡ 看電影有什麼好處

看電影的好處:
增長見識,能看到,了解到許多你生活中所不能看到,經歷到的事情,事物等等。
能學習到很多知識,無論好的壞的,能讓你明白一些道理,無論好的壞的。
有時能給你帶來靈感,帶來激情。
能讓人暫時忘記煩惱,逃離自己,活在別人的故事裡,另外一個世界裡。
能充實寂寞和孤獨。

壞處:
慢慢讓你脫離實際,脫離人群,完全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你不在需要別人的呵護,你也不再關心別人!不再喜歡外出,戶外活動!

㈢ 請問看電影的好處是什麼

看電影的好處有:

1、可以放鬆心情,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雖然電影是藝術形式,但藝術終究來源於生活。通過看電影可以體驗不一樣的人生經歷。

2、通過觀看外國電影的形式來學習外語,鍛煉聽力和口語。

3、通過觀看國內外各種電影,可以加深對不同文化底蘊和鄉土風情的理解,改變自己對人生和生活的看法,以積極面對未來的挑戰。

拓展資料:

國際電影節:

國際電影節之父———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最權威的國際電影節之一———戛納國際電影節

東西方電影對話的橋梁———柏林國際電影節

電影節的電影節———倫敦國際電影節

為了和平與友誼———莫斯科國際電影節

北美洲的電影節———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

我國影片獲獎最多的電影節———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

亞洲最大的電影節———亞太國際電影節

非洲最有影響的電影節———開羅國際電影節

㈣ 中國電影有什麼優點 不要具體的 要概括性的回答。。。

中國電影但凡能夠上檯面的大多比較有古典風韻在裡面,帶著一種信念、純粹、正直、教導和盼望。
所以有許多人說看中國電影前年感覺是中國好土;去年感覺是中國好搞笑;今年感覺是中國好古典;明年感覺是中國好有味兒;後年感覺是中國很有情……
所以中國電影,多了些時尚,少了些放盪;多一些信仰,少了些張揚;多了些幽默、少了些荒誕;多了些對未來切實的盼望,少了些不切實際的浮誇。

㈤ 如何看待國產電影越來越受歡迎

近些年來,國產電影越來越受到人們的喜愛,從票房情況就略知一二。截至2021年5月,中國電影票房榜排名前十的作品當中,有九部都是國產電影。現在國產電影已然進入強勢發展的階段,越來越受到觀眾們的歡迎。國產電影正處於最好的時代。那麼,為什麼國產電影會越來越受歡迎呢?

中國人的文化自信也是近些年來國產電影不斷崛起的重要原因。人們不再以外國電影為馬首是瞻,覺得國產電影其實也有可圈可點之處,相比之前,更加願意為國產電影貢獻自己的力量。

㈥ 有哪些國產電影能夠給人帶來一生的感悟

我是64年的,我覺得小時候的許多電影到現在都記憶猶新,甚至終身難忘。

比如《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哪裡有邪惡,哪裡就有孫悟空;《閃閃的紅星》中的潘冬子,小小的年紀,胸懷大志,為保衛家園不怕犧牲;《小兵張嘎》,小嘎子智勇雙全,勇斗漢奸,勇破敵營;《鐵道游擊隊》中的李向陽,扒火車、炸敵營,美譽微山湖。《上甘嶺》、《渴望》.........不勝枚舉!

看完這些電影,能讓人熱血沸騰,給人一種向善向上的力量。可謂「精神食糧」。

改革開放之後,百花齊放,每年出品的電影比以前多得多,但是,能稱為「精神食糧」的電影,數量越來越少。

這期間我也看過很多電影,像《編輯部的故事》、《大決戰》等,還記憶深刻,其他基本是「幾天的記憶」,「 娛樂 一把」之後會淡忘。給人的感覺是,許多電影或電視劇,重故事演繹,無精神主線,只能用看電影或電視劇的方式消磨時間。甚至後來越來越多的電影,美化丑惡,強化物慾,看過之後,精神恍惚。

究其根源,這些電影或電視劇,單純為了迎合觀眾,追求票房收入或「收視率」,一句話就是「只要能來錢,什麼電影都會拍」,實際上是缺乏主線價值追求,自我葬送了電影業的未來。

隨著國家治理體系不斷完備,治理能力不斷提升,老百姓的素質不斷提高,那些缺乏民族精神脊樑、價值取向的 娛樂 性「垃圾」電影,將越來越沒有市場。電影或電視劇,只有緊扣時代脈搏,服務民族未來,才能走出低谷。否則,將會越來越邊緣化。

其實中國很多電影都能給人一生的感悟,有潸然淚下的,有意味深長的,有警醒世人的,看你如何品味而已,大多數好的作品出現在08年以前,而且大多不是那些商業片,就不一一列舉導演了,只說幾部覺得還可以的電影推薦給大家(排名不分先後):

第一部:《活著》

這部改編自余華作品的電影,通過福貴一生顛沛流離的命運,突出「命運」與「個體」之間矛盾與共存的關系。促使主人公福貴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於堅韌、嚎叫、進擊,而僅僅來自於忍受。忍受現實給予個人的幸福、苦難、無聊、平庸。就像小說里寫的那樣,「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我的感悟是,在大環境下,小人物隨著浪潮前行的心酸無奈,抉擇與妥協,你我皆為凡人,凡是要看開一些。

第二部:《霸王別姬》

這部電影格局很大,說的東西也很多,有很多方面內涵不只一個,不同的角度有很多。電影裡面的每個人都有他完整故事,脈絡清晰,相互交織,最終匯聚在一起變成了霸王別姬這部劇的總體框架。作為華語巔峰之作,可以說每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完成度頗高。致使後來者很難超越的一部電影。

我的感悟是,環境和人是互相影響的整體,人和環境都是會變得,環境變化因為時代在發展,人的變化也隨之而來,但有些人,即使環境再怎麼變化也不會拋棄自己的初心。

還有《孩子王》,《牧馬人》,《殺生》《鬥牛》,《中國合夥人》,《山河故人》,《城南舊事》,《我不是葯神》等等等,就不一一列舉了

㈦ 大家對國產大片電影有什麼評價

縱觀這些年來,國產電影有些許復甦的跡象,一些反映現實問題的作品能如黑馬一樣脫穎而出,如《我不是葯神》《你好,李煥英》等都有不錯的票房,故事以笑中帶淚的溫情故事取勝,有的結合了本世紀以來比較成功的喜劇電影經驗,既承接了傳統,同時又更符合當代年輕人的審美趣味。最大限度融合了各年齡層觀眾,真正具有了合家歡屬性。當然能成為國產大片離不開電影內容的豐富,工業製作水準的提高,數字化宣發方式的升級,以及營銷模式的創新等。「中國電影人才沒有離場,觀眾沒有離場。」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表示,「觀眾對中國電影的信任度有多高,中國電影發展的空間和潛力就有多大。中國電影在更大程度上、更高水平上贏得了觀眾的信任,而這樣一種良性互動,為中國從電影大國走向電影強國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㈧ 你認為哪些國產電影"更有營養"

對於導演王競,我們很少能在當下商業電影泛濫式的宣傳中暼到他的名號,但是如果深扒近年來國產小成本優秀影片,那麼他絕對是其中的一號人物,從2012年的《萬箭穿心》到2013年的《大明劫》,他完成了在現實和歷史的雙重語境中,探討夾縫中的人物生存。

《萬箭穿心》的故事似乎存在於二十世紀之交中國內地的大多數城市家庭,盡管這種悲劇性沖突不一定到處都是,但是電影中的人物就像我們兒時身邊的鄰居,真實不造作。本片講述的是一個強勢而市儈的女人為了掌控家庭的主導權,以致逼死文化階層小幹部的丈夫,雖然在其後十年任勞任怨做苦力供兒子考上大學,但卻換回兒子一句「斷絕母子」關系的結局。

顏丙燕飾演的妻子李寶莉從一出場便帶有主導權的地位,不管是在床上撩動丈夫馬學武企圖做愛,還是之後在搬家的過程中對丈夫數次奚落,都讓這個人物的強勢性格完成了建制。女強男弱的家庭導致的後果則是男方不堪忍受以致出軌,本來在那個年代習以為常的惡習,成為了李寶莉扳回家庭主導權的籌碼。在丈夫和情人開房的過程中,李寶莉通過向警方匿名舉報,把本來處於弱勢地位的自己硬生生地拉到丈夫必須滿懷愧疚對她俯首稱臣的王座。而當其後丈夫知曉實情,精神的壓迫和生存的窘境自然成為他自殺的必然選擇。

丈夫的死去,使得李寶莉得獨自擔負兒子和婆婆的生活花銷,影片在這個關口的處理方式更是讓李寶莉的堅韌和不屈性格凸顯熒幕,她沒有選擇朋友的經濟接濟,而是選擇了挑扁擔、做苦力。十年如一日的艱苦讓她本來以為可以換回兒子上大學後的舒坦,但是兒子由於母親對父親的逼迫,加上查到母親當年的匿名告密,促使他狠心地讓母親離開居住十幾年的房子。

當電影在李寶莉踢著破爛麵包車,揚長離家之後,這種撕心裂肺的「萬箭穿心」之痛卻在電影的升降鏡頭中逐漸凝固了。本片的片名「萬箭穿心」來自中國的風水習俗,原因在於李寶莉一開始搬進的新家就是處於多條道路穿行之地,每條路就像箭一樣,狠狠地插在李寶莉一家人的心中。片中每個人都懷著狠,不管是丈夫馬學武,還是兒子,或者是婆婆,都對李寶莉的現在或者過去有著極大的怨憤。

這部小成本倫理片用克制的鏡頭語言、凝練的敘事手法,總能隱忍地講述一個巨大的人物悲劇,那就是李寶莉的斗爭,她是一個不屈服人、有著生存自信的強勢女人,但是恰恰是這種堅硬讓她四面受敵,她做了一切該做的,不管是勤儉持家,還是後來的任勞任怨;她也做了一切必須做的,不管是利用兒子換回丈夫的心,還是過於心機地舉報丈夫出軌,但是電影彷彿就像生活一樣,無論她如何做,她都是錯的,有一個巨大的謬論似乎寫滿了整部電影,那就是:她就是個錯的人,她又怎麼能做對的事?

而到2013年,王競在《大明劫》的特定歷史環境中似乎又將這一命題重新書寫,而這次則是:錯誤時代的人不管做什麼,都難以促成正確的事。

《大明劫》的開篇便是一個沉重的詛咒,那句「1642年,距明朝覆滅還有兩年,李自成率領農民軍包圍開封,明朝大廈將覆。」一開始便否定了片中所有人的努力。

本片有兩個主線,一是馮遠征飾演的游醫吳又可醫治瘟疫,二是戴立忍飾演的明軍督師孫過庭抗擊闖軍,兩條線在影片過半的時候交錯成一條,但是在結尾之處又再次分開,分別書寫各自的人生故事。

和《萬箭穿心》類似的是,本片中的人物或者群體都在做著各自認為對的事情,而且也組成了相對應的矛盾:吳又可認為醫病救人是首要,而孫過庭則抱著救國抗敵才是根本;吳又可覺得醫術得應時而變,而其師則抱殘守缺,認為恪守醫書老方才是王道;地方鄉紳覺得王朝更替不關己事,保住家產才是本分,而孫過庭則堅守國家如果覆滅,小家豈能不亡的信條。這三對矛盾貫穿著整部電影,而其中最後一個矛盾像是一支箭,戳中了明軍最後的死穴。

《大明劫》的優秀其實正好對比出當下國產電影一個根本性問題——講不好一個故事,盡管本片也存在前面節奏過於緩慢,情節銜接略有生硬,而高潮部分的相對缺失和煞尾過急都使得本片不能讓觀影效果得到最大化的實現。可是本片的優秀之處卻在於能沉穩的將故事線鋪展,和《萬箭穿心》類似,把人物性格的悲劇調和進歷史的塵埃中,這種環境主導人物性格和命運走向的手法,在近些年的國產電影中很難見到,相反,國產商業片相當多地用人物性格打破電影環境的限制,以致出現故事線斷崖式發展,人物關系肆意組合,將電影敘事規則徹底撕裂。

而這兩部電影在藝術上的成功,也讓我們看到這個當年畢業於北電攝影專業的中年男人在藝術上逐漸形成自己的現實主義風格。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萬箭穿心》中顏丙燕和《大明劫》中的戴立忍更是將各自的人物角色詮釋到位,尤其是顏丙燕飾演的李寶莉,將底層小人物的困境之斗和自身性格攜帶的悲劇感彌漫在片中的每一寸肌膚。

國產電影能不能回到九十年代現實主義的光輝歲月?這個問題在當下青春片和商業片泛濫的內地電影市場很難得到確定的回答,但是王競的《萬箭穿心》和《大明劫》兩部影片彷彿在用另一種口吻回應這一詰問,那就是在小成本優質製作的帶動下,讓更多熱愛電影的人看到這一生機勃勃的土地,至於能否種下更多的種子,至於能否發芽、能否開花,這個問卷不能只是交給電影製作方,也該在廣大影迷心中插上一個標:你們是願意繼續忍受套路化的青春商業片,還是打算開始接納真誠感的現實人性片。

「少點套路,多點真誠」這句話並不只是一個網路流行語。


轉載或約稿請聯系作者

㈨ 中國電影有什麼特點

中國電影的特點就是,有關部門審美,給錢就能放映。什麼片子都往出放,在爛的片子都能賺錢,因為中國人多。

㈩ 國產片一年出兩個40億 ,能引發大量觀眾觀看的原因是什麼

《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今年都破了票房40億,引發觀眾觀看的狂潮,截止2019年8月16號上午11:00,電影哪吒觀影人,次數達到1.06億,流浪地球的總人次是1.05億。有過億的人去電影院觀看這兩部片子。那麼是什麼原因,讓一輪又一輪的觀眾進到了電影院?

第三一部優秀的影片,一定是能夠讓人回味的。國產影片,其實最大的優勢在於中國的觀眾基礎越來越好,不必舍近求遠,只需要製作出中國人喜歡看的東西,貼近中國人的心理,好劇本好製作,真誠的演繹,一定會獲得口碑與票房的雙豐收。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4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15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18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41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37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77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52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7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3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