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梵高計劃講的什麼故事
1. 提奧·梵高的電影計劃
提奧·梵高死之前,曾決定從自己的荷蘭電影中選出三部,以英語重新翻拍,背景地選在了紐約,這就是「三個提奧」電影計劃。 提奧的被謀殺,使他一生的合作夥伴兼好友、製片人吉耶斯·范·德·懷斯特雷肯(Gijs van de Westelaken)觸動極大,他找來對提奧·梵高的死有著相似感覺的美國製片人布魯斯·懷斯(Bruce Weiss),兩人共同集合了三位紐約的電影人,提議將提奧·梵高的美好願望變成現實。
史蒂夫·布西密、史坦利·圖齊和約翰·特托羅——他們三個共同肩負起「三個提奧」,也成了能夠重現提奧·梵高所創造的豐富的角色性格和生動鮮明的語言的保證。
三部被選中的作品分別是:1994年的《06》、1996年的《盲目約會》(Blind Date)和 2003年的《密會》(Interview),布西密負責重拍的《密會》已於2007年1月20日於美國上映。 就像懷斯特雷肯說的那樣:被選中的三部影片都有著一個非常重要且大眾化的主題,那就是對焦在了男人與女人之間的戰爭上。我們對布西密、圖齊以及特托羅能夠加盟,幫助實現提奧·梵高的夢想感到非常感動,因為他的死,讓我們覺得如果讓他那有特色的電影語言就此終結的話,實在是一個無法容忍的恥辱。
對於製片人布魯斯·懷斯來說,這些通過男女之間的關系來加強戲劇性的影片,完全可以被概括成是「屬於提奧·梵高的小情趣」:認為在提奧·梵高的影片中,任何一對處在這種關系裡的男女角色,都能夠得到很大范圍的認同,不管這里使用的語言是英語、荷蘭語還是法語,都無關緊要,至少它的主題是非常普遍的。
提奧·梵高背後有一個非常有創造力的製作團隊,包括攝影師托馬斯·基斯特(Thomas Kist),他們幫助提奧·梵高發展和完善了由他提出來的、快節奏、有說服力的電影技巧。用三台數碼攝像機同時進行全方位的拍攝:在這種只有兩個主角的影片中,其中的兩台分別對男、女主角進行特寫方面的拍攝,剩下的那一台,則用來捕捉一些中立或重要的全景鏡頭。
基斯特和拍攝組的其他成員全部加盟史蒂夫·布西密執導的重拍版影片中,而布西密也表示,自己在很多地方都借鑒了提奧·梵高慣用的一些拍攝方法,在這個基礎上再注入自己的個人風格。
「三個提奧」計劃中下一個被搬上大銀幕的是《盲目約會》,由史坦利·圖齊執導,他將會在影片中和派翠西婭·克拉克森一起演對手戲;至於剩下的那部由約翰·特托羅執導的改編版《06》也即將開拍。就像《密會》一樣,由托馬斯·基斯特帶領的拍攝組也會為另外兩部影片提供相同的幫助。「三個拉奧」的貫徹執行,會讓每一個人都意識到,電影工業失去了像提奧·梵高這樣的人才,會是一個多麼慘痛的損失,而他個性化的藝術風格,也將會在這三位紐約電影人的身上得到再現。
2. 梵高傳的故事梗概
荷蘭畫家溫森特·梵高,是 19世紀人類最傑出的藝術家之一。他熱愛生活,但在生活中屢遭挫折,艱辛備嘗。他獻身藝術,大膽創新,在廣泛學習前輩畫家倫勃朗等人的基礎上,吸收印象派畫家在色彩方面的經驗,並受到東方藝術,特別是日本版畫的影響,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創作出許多洋溢著生活激情、富於人道主義精神的作品,表現了他心中的苦悶、哀傷、同情和希望,至今飲譽世界。
被譽為傳記小說之父的美國當代著名作家歐文·斯通先生,在梵高還默默無聞的時候便寫出了這部文學傳記,時年僅26歲。60餘年來,梵高的身世打動了無數讀者,其魅力至今猶在。這部作品也便成了作家的成名之作,並被譯成8O余種文字,發行數千萬冊。
本譯本於1982年出版, 18年來屢印不衰,正如譯者常濤女士所言:「是梵高那在人生的磨難中擺脫了傳統的桎桔而化入永恆的美麗靈魂吸引了一代代讀者,《梵高傳》也許會因此而有幸成為一部可以傳之久遠的書。」[編輯本段]目錄
導言
序幕 倫敦
(一)娃娃們的天使
(二)古比爾公司
(三)愛以它自己的形象創造愛
(四)「讓我們把這事忘了吧,好不好?」
(五)梵高家族
(六)「哼,你不過是個鄉巴佬而已!」
(七)拉姆斯蓋特和伊斯萊沃思
第一卷 博里納日
(一)阿姆斯特丹
(二)凱
(三)古板的鄉下教士
(四)拉丁文和希臘文
(五)曼德斯·德科斯塔
(六)長處在哪裡
(七)福音傳道學校
(八)「煤黑子」
(九)一間礦工的棚屋
(十)成功了!
(十一)矸石山
(十二)馬卡塞
(十三)一堂經濟學課
(十四)易碎品
(十五)黑埃及
(十六)上帝退場
(十七)破產
(十八)微不足道的小事件
(十九)藝術家對藝術家
(二十)提奧上場
(二十一)萊斯維克老磨坊
第二卷 埃頓
(一)「干這一行是可以謀生的!」
(二)瘋子
(三)學生
(四)特斯提格先生
(五)安東·毛威
(六)凱來到埃頓
(七)「不,永遠辦不到,永遠辦不到!」
(八)人在有的城市永遠不走運
第三卷 海牙
(一)第一個畫室
(二)克里斯汀
(三)工作取得進展
(四)男人得有個女人才行
(五)「你必須得趕快開始賣畫。」
(六)善滋長於出乎意料的地方
(七)學會受了痛苦而不抱怨
(八)「無情之劍」
(九)愛
(十)「聖家族」
(十一)提奧來海牙
(十二)難以捉摸的父親們
(十三)藝術是一場戰斗
(十四)——這就是婚姻
第四卷 紐恩南
(一)牧師住宅里的畫室
(二)織工
(三)瑪高特
(四)「要緊的是愛,而不是被愛」
(五)任你走到哪裡
(六)審訊
(七)「你的作品差點兒就能賣出去了,但是 ·」
(八)吃土豆的人
第五卷 巴黎
(一)「哦,是啊,巴黎!」
(二)爆炸
(三)「要是一個人能當上畫家,他干嗎非要當伯爵呢?
(四)一個原始派畫家的肖像
(五)繪畫應當變成一門科學!
(六)羅穌的宴會
(七)一個上吊的可憐蟲
(八)藝術與道德
(九)佩雷·唐古伊
(十)「小林蔭道」
(十一)為工人的藝術
(十二)「共產主義科勒尼」
(十三)向南,向南 向著太陽
第六卷 阿爾
(一)地震還是革命?
(二)繪畫機器
(三)「鴿子」
(四)郵遞員
(五)黃房子
(六)瑪雅
(七)高更到來
(八) 大吵大鬧
(九)「伏熱」
(十)「在當今的社會 畫家只不過是個破罐子。」
第七卷 聖雷米
(一)三等客車
(二)瘋人互助會
(三)破瓶爛罐就是破瓶爛罐
(四)「在頭童齒豁 氣息奄奄的時候,我才學會了作畫。」
第八卷 奧維爾
(一)首次個人畫展
(二)精神病專家
(三)人是無法把告別畫出來的
(四)一種疾速還原的泥土
(五)「他們死時也不分離。」
附 記
編後記
【節選】
言語從來不是他的媒介物。他應該畫出訣別。
一個人是無法畫出訣別的。
他仰望太陽。然後他用手抵住自己的太陽穴,摳動扳機。他倒下了,臉埋在肥沃又發出刺鼻氣味的麥田裡。他回到生生不息的大地母親的子宮里去了。
【評價】
在他短暫而絢麗的生命歷程里,文森特·梵高是世界上最孤獨的人之一,丹青妙手無人能識,厄運是他永遠的朋友,大多數時候,他得同困苦的生活作頑強的拼搏,努力從要淹沒他的滾滾波濤中,抬起高貴的頭,作最自由的呼吸。然而他用自己的畫筆,創造了另外一個理想國度,這個國度里,有旋轉著的星光,有被風吹亂的柏樹,有夜間的露天咖啡座,有向日葵和大片大片的麥田。正是這個理想國度支持著他,即使在最窮困潦倒之時,對生命仍是充滿著最質朴的熱愛。當星夜中流光閃爍,這位瘋狂的天才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更美,更富於創造力與無限激情的全新世界。
【作者簡介】
歐文·斯通(Irving Stone,1903—1989),美國著名傳記小說作家。青少年時期生活艱難,先後做過報童、推銷員、牧童等。南加州大學經濟學碩士。曾於印第安納大學任教。歐文·斯通一生創作二十五部傳記小說,傳主包括傑克·倫敦、米開朗琪羅、弗洛伊德、達爾文等歷史文化名人。其作品在歐美各國有著廣泛的社會影響,更深受中國讀者的喜愛。
《渴望生活——梵高傳》是其年僅二十六歲時的作品。歐文·斯通認為,最能打動讀者的不是名人深厚的成就和輝煌,而是他們追求和探索的過程。七十餘年來,梵高悲慘而成就輝煌的人生震撼無數讀者。這部作品也成為歐文·斯通的成名作,被譯成八十餘種文字,發行數千萬冊,感動億萬讀者。
【內容節選】
娃娃們的天使
「梵高先生,該醒醒啦!」
溫森特即使在睡夢中,也一直在期待著烏蘇拉的聲音。
「我醒著哪,烏蘇拉小姐!」他大聲答應著。
「不,你剛才就沒醒著,」姑娘格格著著,「你是這會兒才醒來的。」他聽見她下樓到廚房裡去了。
溫森特把手放在身下,用勁兒一撐,從床上跳起來。他的肩膀和胸部肌肉發達,兩臂粗壯有力。他敏捷地穿上衣服,從水罐里倒出一點冷水磨起剃刀來。
3. 你們認為觀眾會喜歡《梵高計劃》這部影片嘛
當然會喜歡哦,據互聯網顯示,72.78%的受訪者表示更喜歡喜劇。而《梵高計劃》是偏喜劇的多元化電影類型更吸引觀眾。電影本身輕松、愉快的風格能夠貼合大部分影迷。《梵高計劃》未來可期,上映的時候還請親親們多多支持哦。
4. 電影《梵高傳》里講述的故事都是真的嗎
電影《梵谷傳》是根據小說《LUST FOR LIFE》改編的。小說,本身就不能保證完全真實;所以電影,也不會完全真實。
附:
評電影《梵谷傳》 LUST FOR LIFE
電影中的梵谷第一次給我那樣狂暴易怒的印象,《渴望生活》是一部眾所周知的傳記名篇,凡是喜歡傳記的人無不被作者的文字所感動和欽佩。電影《梵谷傳》就改編自這部成功的書籍,甚至英文的電影名就直接叫「Lust for life」。但是「Lust for life」在中國恐怕沒有像在英語世界中那樣盡人皆知,所以中國人乾脆翻譯的時候就叫它《梵谷傳》了。
《梵谷傳》感覺上沒有原著書籍那樣好,但也不能算太差,畢竟文學底子在那裡。通常情況下,一種藝術形式轉換為另外一種藝術形式,都不是百分百一定會成功的;一種以文字感人,另外一種以聲色說服人,很明顯有差異。我首先不滿意的是扮演梵谷那個演員的臉,包括他的神色都不是我心目中的梵谷。他看起來更像個正常人的,那麼健康,臉形太圓,而我們在一些圖片上看到的梵谷臉的稜角更分明一些,神情也陰郁得多。另外一個是漢語配音,很糟糕。
讓我始料不及的是,電影中的梵谷第一次給我那樣狂暴易怒的印象,並且電影中的梵谷更讓我相信梵谷的一生是災難性的一生。這和我以前想像中的梵谷有些差距。不過它把梵谷的自殺卻闡釋的更加合理。可是我一直認為梵谷更多是因為心理和生理的疾病而自殺的,並不因為生活壓力本身。在電影中我有一個感覺,梵谷向表姐求婚的失敗陰影籠罩了梵谷的一生,甚至要為他的過早去世負責。
電影中的梵谷像個人群中的刺蝟,和文明社會格格不入,他和父親爭吵,求婚引出自虐,不與傳統妥協,不與社會妥協,和一個下等女人同居最後被那個女人拋棄,然後和高更爭吵分離,甚至他出現暴力傾向……藝術家本來就是與俗常社會不合拍的人。假如合拍的話我們怎麼可以通過他們的眼睛看到不尋常的另外一個新世界呢。也有人說藝術家就是善良的壞人。
說到梵谷,每一次我都會想起身邊的一個朋友。他很瘦削,職業工程師,但卻喜歡讀艱深的哲學,最近聽說他業余在讀歷史學位,職業之外的東西都只是純粹的興趣,並無任何著述立說的願望。這個人很沉默,似乎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外部世界的一切反應他都可以置之不理或一笑了之。我去過他家一次,他招待我的是一杯咖啡和一部動畫片。看到他看動畫時孩童般的笑臉,我明白我是個俗人。假如我和他在一起,我們從來不會談什麼高深話題,我們什麼都不談。我不覺得他深刻,但是假如生活中有一個人更像梵谷,那就是他了。我對他有一點敬意,深信他是個誠實善良的人。他在生活中不算個得志的人。我想,今天全世界的人在向梵谷表達敬意時,可能什麼地方已經變異。我們看到聽到談論到的真是那個本來的梵谷嗎?我們真的會喜歡一個出現在你身邊的梵谷嗎?
這個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當一個畫家問梵谷喜歡做什麼樣的畫時,梵谷說:「我喜歡讓我的畫表現出深刻而溫柔的東西。」一直相信,一個偉大的藝術家首先是個偉大的思想家。
希望對你有幫助!
5. 院線電影《梵高計劃》開機時間和上映時間是什麼時候
親親電影項目《梵高計劃》於去年10月18日在成都啟動了開機儀式,預計2021年上映。請大家多多關注哦。
6. 至愛梵高好看嗎主要講什麼
該片講述了梵高去世後,郵差的兒子阿爾芒為把梵高生前的一封信送到收信人手中而踏上了尋找畫家生活軌跡的旅程,最終揭開梵高死亡之謎的故事。
7. 怎麼評價電影《至愛梵高·星空之謎》
首先不喜歡劇情。這部片總體來說是一部牽強的偵探片(不喜歡文藝片的觀眾可以放心購票)。片子一開始梵高己經死了,然後劇情是說玩世不恭的郵差兒子(真-男主角)如何被好奇心驅使,懷疑梵高的死不是自殺是他殺,通過對梵高身邊的人(應該說是梵高畫過的人)進行了非常細致認真的走訪,意圖揭開真相的過程。
當初想到這個主意的人不知道想過沒有,用幾萬幅半工業化生產的高仿品來紀念一個偉大的原創者,真是一個好主意嗎?雖然最後,確實可以通過懸殊的對比,來突出原創者的偉大。
我們大多數人,即使再努力,也只能和那100多名畫家一樣,安心做一個平庸但可以安全終老的模仿者。想起這一點,覺得未免太殘酷了。
8. 《梵高計劃》是什麼類型的電影
親親《梵高計劃》屬於愛情+喜劇。更適合全年齡階段一同觀看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