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輝阿榮阿B是什麼電影
A. 問下《喋血街頭》的兩種不同的結尾分別是什麼
《喋血街頭》只有一種結局:在一次激戰之後,阿B從阿樂口中得知輝仔活著。然而面對被子彈之傷折磨到痛苦不堪的好兄弟,阿B在百般無奈的情況下用一顆子彈結束了輝仔的生命。經過顛沛的旅程,他終於回到香港,並且決定向背棄兄弟的細榮報仇。
阿B輾轉在會議室里到了腦袋裡留下一顆子彈生不如死的阿輝,在經歷內心的煎熬和折磨之後,無奈之中只好開槍把他打死。
(1)阿輝阿榮阿B是什麼電影擴展閱讀
《喋血街頭》劇情簡介
細榮、阿B、輝仔在石殎尾陡置區一同成長,三人情同手足,雖然各人家境貧困,但年輕的心從沒有失去對將來的幻想與憧憬。阿B因要與女友小珍結婚,眾人各出計策為阿B籌錢。輝仔借來高利貸途中被劫,輝仔負傷前往婚禮。及後,阿B與輝仔前往復仇而誤殺廢強,細榮眾人遂到越南逃亡。
其時西貢市長外弛內張,對眾人來說便是煉獄,更遇上越共刺殺越南政要,細榮遂決定要拚死撈一筆錢才離開越南。細榮遠親中法混血兒阿樂是名職業殺手,阿樂得悉越南惡霸梁源盛在夜總會有黃金交易,遂與一眾里應外合,激戰後把黃金搶走,阿B為拯救一位香港女歌星陳秀青而險喪命。
B. 看懂《天堂口》了沒
《天堂口》:沒有吳宇森會更好
雖為處女作,《天堂口》在各個技術層面上卻都精良老到,尤其是美術和造型(由葉錦添掌舵),幾近完美地營造了華麗、陰郁卻又浪漫的老上海,難怪下了大功夫的陳奕利很不情願媒體和評論老說《天堂口》是「吳式電影」,他甚至否認影片改編自《喋血街頭》,只說在故事靈感上受到一定影響。但對比這兩部電影的故事主線和人物設定(吳彥祖=梁朝偉,劉燁=李子雄,張震=任達華,楊佑寧=張學友,舒淇=甄楚倩,李小璐=袁潔瑩),除了時代背景不同以外,簡直就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恐怕只有受寵於吳宇森的得意愛徒陳奕利才敢說「《天堂口》是我的原創。」
但精良的技術永遠不足以撐起一部好電影。某位看過《天堂口》的影迷在自己的博客里寫道:「整體感覺就是生硬、堆砌、了無新意,充滿漏洞的劇本使本就老套的故事變得更難令觀眾投入。」他進而指出了《天堂口》的致命缺陷:「上世紀80年代的熱血英雄片,現在看起來怎麼都覺得難以共鳴。」
影評人畢成功更是評價《天堂口》說:「沒有吳宇森會更好!」他解釋說:「若沒有吳宇森的『框子』束縛,《天堂口》本可以更精彩。規規矩矩的導演完全按典型的好萊塢模式操作,無論塑造人物的方法、推動劇情的橋段、聲音先入的轉場……一切都像計算過一樣精準、周正,幾乎挑不出什麼毛病,可偏偏『借屍還魂』的對象是出口轉內銷的吳宇森在香港時代的舊作,因此無論附會原版的故事演進,抑或借鑒吳氏的槍戰戲,都與陳奕利的性情和技法格格不入。」
也就是說,技法不凡的陳奕利原本可以拍出一個更有新意、更與時俱進的好看電影,卻又處處受制於「吳宇森商標」,不得不刻意去表現兄弟情懷和熱血意氣,反而徒有其表,甚至無法塑造好一個立得起來的人物。劉燁、孫紅雷全都淪為臉譜化的符號,第一男主角吳彥祖剛剛辭別故鄉小妹便又愛上風塵歌女的設定,也使這個角色有違「英雄本色」,他最後到底是為兄弟還是為美色復仇?顯得曖昧迷離,難於動人。
如果說老版的《喋血街頭》是吳宇森發自內心的「夫子自道」,拍出了那個年代的動盪、崩塌和與之相對抗的熱血情懷的話,新版的《天堂口》則是為了兄弟而兄弟、為了熱血而熱血、為了情調而情調,失去了現實的依託和真情實感,淪為尷尬的明星匯演。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影評人對記者說:「其實明顯地可以看出陳奕利想把故事重心放在更有現實意義的背叛的劉燁和復雜的張震身上,他更想拍出對華語片而言具有創新意義的西部片風格,更想搞出一部探索黑色人性的《毀滅之路》那樣的電影,但他又處處受制於吳宇森。沒辦法啊,就算吳宇森不在現場,陳奕利在情緒上也會被他左右,他要讓恩師和老闆開心啊,所以就盡量模仿他,但這種吃力不討好的做法實在是耽誤了這個難得的年輕導演。」
舒淇:唯一突破
到底老派的「吳式電影」還有沒有現實出路?畢成功說:「說實話,把吳宇森作為《天堂口》的賣點是沒人看的,因為他的那一套,比如兄弟情深,對當下的觀眾幾乎沒有吸引力,現在的電影票房主要是由女性觀眾貢獻的,反倒是裡面一大批明星更吸引她們,所以打『吳宇森牌』不如打『明星牌』。另外,所謂三十年代黑幫片,電視劇里已經充斥著這樣的題材,《新上海灘》不是剛剛熱播完嗎?講的故事也差不多嘛,觀眾憑什麼花錢進電影院看這些大俗套?他們進電影院是要看平常看不到的東西,比如《變形金剛》,比如會飛的哈利·波特。」
對於「更吸引觀眾的明星」們的表演,畢成功說:「還好沒令人笑場,《天堂口》不是古裝片,劇中人說的都還算人話。劉燁演的算是最好的了,那也是因為他在《無極》和《黃金甲》中演得實在太爛,簡直沒法看,這次一對比還真不錯;吳彥祖延續了他沒什麼表情也沒什麼肢體語言的風格,堪稱『中國的基努·里夫斯』;張震自從和王家衛合作後便越來越沒靈氣,我還是喜歡他最初的『羅小虎』;孫紅雷此次的表演與《七劍》中極度過火、極度自戀的『風火連城』相比,還算可以忍受;舒淇扮演的歌女與其他角色相比有點兒過,別人都很寫實,到她這兒就很舞台劇范兒,可能導演刻意想通過她表達紙醉金迷背後的純真吧。」
亦有觀眾認為,《天堂口》對「吳宇森風格」最大的突破是舒淇扮演的「露露」,無論在出場時間還是情節推動上都分量頗重,不再是吳宇森電影中常見的依附於男人們的嬌弱花瓶。總體而言,明星們這次都賣力了,但失衡的調度和缺乏說服力的角色設置卻讓一切努力不僅沒能事半功倍,還把影片推至膚淺和凌亂的反面。
《天堂口》影評一道平庸大餐
縱觀國內描述兄弟情誼的影片,吳宇森的《喋血街頭》堪稱經典之作。阿榮、阿輝和阿B三人自小一起長大,情同手足。懷著各自的夢想三人一起到越南闖天下,卻因阿榮利慾熏心致使兄弟之間反目成仇,拔槍相向。「你睜開眼睛看看,他是你十幾年的兄弟啊!」阿輝絕望的喊聲,道出了多少友情遭遇金錢的無奈。顯然,吳導在此影片中並無飩彩鯰亞櫚拇噯跣浴0⑷俚吶馴湓斐傻撓亞槿筆Ш芸煊砂⒗紙猶妗0�最終手刃阿榮,為慘死的兄弟阿輝報仇,導演的意圖也在此時變得極為明顯:背叛友情的人最終受到嚴厲懲罰。男人之間的兄弟情誼,惺惺相惜的英雄情懷,同生共死的江湖氣概,是貫穿本片的主味。優質的原材料——完整流暢的故事、大明星(張學友,梁朝偉,李子雄)、大製作,再加上特製調料——「吳氏暴力美學」,通過吳廚師的精心烹飪,一道積聚強烈視覺沖擊力和內心震撼的饕餮大餐擺在觀眾眼前。如今十幾年已經過去了,貫穿全片的兄弟情義和江湖氣概仍然能讓想起它的人熱血沸騰,激動不已,此「菜」色香鮮明,勁道十足,令人回味無窮,堪稱經典。
類似的劇情,同樣是大投資、大製作、大明星,近期上映的影片《天堂口》卻頗令人失望。猶如近年來其他幾部國產大片,形式大於內容。雖然打著翻拍《喋血街頭》的旗號,原片中宣揚的兄弟情義卻在本片中被弱化到成了推動故事情節的一個因素。散亂的敘事旁白述說著主角的個人情緒,遠不如《喋血街頭》所體現出的從容和大氣。說到底,《天堂口》更像是一部關於個人愛恨情仇的回憶錄,平鋪直敘,毫無特色可言。影片不遺餘力地製造出符合當下娛樂的看點:穿著暴露的美艷女明星,無處不擺酷的男明星,血腥的暴力場面,浪漫的愛情故事……帥哥美女雖然養眼,卻不能掩蓋敘事本身的蒼白和無力,製作精良也不能彌補味道缺失帶給內心的空白。
綜合評價,《天堂口》這道菜,色香充斥於表面,味道卻平庸得很,有大餐之名而無大餐之實。比起經驗豐富的吳廚師,剛出道的陳廚師的功力明顯差了一大截。
我自己的感覺:不好看,沒有《導火線》好看
參考資料:http://www.ce.cn/kjwh/ylmb/ylpl/200708/17/t20070817_12570595_2.shtml
C. 電影主角叫阿b還有個兄弟叫阿輝,他們在越南闖盪,可是最後阿輝死了,求電影名
《喋血街頭》 (1990)
細榮(李子雄飾)、阿B(梁朝偉飾),輝仔(張學友飾)在石殎尾陡置區一同成長,三人情同手足,雖然各人家境貧困,年輕的心從沒有失去對將來的幻想與憧憬。阿B因要與女友小珍(袁潔瑩飾)結婚,眾人各出奇謀為阿B籌錢。輝仔借來
導演: 吳宇森
編劇: 梁柏堅 / 吳宇森 / 秦小珍
主演: 梁朝偉 / 張學友 / 李子雄 / 任達華 / 甄楚倩 / 更多...
類型: 劇情 / 動作 / 驚悚 / 犯罪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語言: 粵語 / 英語 / 越南語 / 法語
上映日期: 1990-08-17(香港)
片長: 130分鍾
D. 求電影名字!!
喋血街頭
Bullet In The Head
[香港 1990年 出品]
導演:吳宇森
主演:梁朝偉 張學友 李子雄 任達華
類型:劇情/動作/戰爭
[劇情簡介]
吳宇森電影公司的創業作(也是唯一一部作品)是1990年推出的《喋血街頭》。這部電影在票房上非常失敗,但它應該也算是吳宇森的代表作之一。
《喋血街頭》說的是六十年代三個香港青年去越南冒險,最後為了一箱金子反目成仇。這部電影所表現的,很多都是導演自己的青春記憶。吳宇森的老搭檔攝影黃永恆用柔光鏡拍攝街景,製造出一種夢回當年的效果。頭半小時的畫面彷彿茫茫如水的記憶,貓王、舞蹈班、午夜街頭的自行車賽、貧民區的喜筵……第一次離開徐克和周潤發,吳宇森似乎很想突破英雄片時代的自己。於是,《喋血街頭》有一個像散文甚至像詩的開頭,漸漸過渡到氣魄很大的政治動盪、戰爭、俘虜營等的越南亂世,幾乎有點史詩味道,最後又轉回江湖兄弟快意恩仇的路上。可以說《喋血街頭》是把兩部完全不同的電影揉在了一起。
1990年香港電影金像獎評選中,《喋血街頭》獲得最佳導演、最佳男配角(阿輝)等數項提名,最後一無所獲。
《喋血街頭》有四個版本。吳宇森自己的導演版本長達2小時36分鍾。香港公映版本大概是2小時10分多。1992年前後國內發行過一種說不清是正版還是盜版的錄像帶,不到兩小時,砍掉了很多在越南的部分,完整地保留了片尾的槍戰,是最難看的版本。而最好看的則是後來在美國發行錄像帶時只有1小時40分的版本,這個版本去掉了所有毫無必要的槍戰,砍掉了結尾阿B(梁朝偉)和阿榮(李子雄)那場差不多20分鍾的決斗,代之以阿B就在阿榮的會議室里按住阿榮,像阿榮當初槍擊阿輝(張學友)一樣,掀起他的西裝下擺罩住他的頭,然後「砰」的一槍,畫面全黑。
E. 張學友在《喋血街頭》中的演技怎麼樣
張學友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我以前特別喜歡聽他的歌,他的歌是屬於那種越聽越好聽的那種,其實他除了唱歌好聽之外,他還是個演員,大家可能沒怎麼在電視上看到他,因為他大都出演一些電影,像《霹靂大喇叭》、《旺角卡門》,還有《笑傲江湖》等,那他的演技怎麼樣呢,其實看這些電影的時候,我覺得他的演技就正常水平吧,感覺沒有什麼很出彩的 ,知道我看了《喋血街頭》這部電影,我覺得在這部電影中張學友的演技絕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F. 一部香港電影的名字
《喋血街頭》又名:《頭顱上的子彈》Bullet in the Head
導演:吳宇森
梁朝偉、張學友和李子雄三人飾演在貧民窟長大的好友,他們在梁的婚禮上因為誤殺搶錢的歹徒而被逼逃亡海外,到越南去從事走私活動。三個香港小混混走出西貢機場便見識到戰爭的殘繪,他們輾轉成為當地黑社會殺手,又被越共誤為間諜,最後為了一箱黃金而互相反目。李出賣朋友帶著黃金回到香港,成為企業巨子,梁處理了張的後事便回港報仇。
劇情
版本一
細榮、阿B,輝仔在石殎尾陡置區一同成長,三人情同手足,雖然各人家境貧困,年輕的心從沒有失去對將來的幻想與憧憬。阿B因要與女友小珍結婚,眾人各出奇謀為阿B籌錢。輝仔借來高利貸途中被劫,輝仔負傷往婚禮。及後,阿B與輝仔往復仇而誤殺廢強,細榮眾人到越南逃亡。期時西貢市長外弛內張,對眾人來說便是煉獄, 更遇上越共刺殺越南政要,細榮遂決定要拚死撈一筆錢才離開越南。細榮遠親中、法混血兒阿樂是職業殺手,阿樂得悉越南惡霸梁源盛在夜總會有黃金交易,遂與一眾里應外合,激戰後把黃金搶走,阿B為拯救一位香港女歌星陳秀青而險喪命……
版本二
梁朝偉、張學友和李子雄三人飾演在貧民窟長大的好友,他們在梁的婚禮上因為誤殺搶錢的歹徒而被逼逃亡海外,到越南去從事走私活動。三個香港小混混走出西貢機場便見識到戰爭的殘繪,他們輾轉成為當地黑社會殺手,又被越共誤為間諜,最後為了一箱黃金而互相反目。李出賣朋友帶著黃金回到香港,成為企業巨子,梁處理了張的後事便回港報仇。
影片簡評
本片是吳宇森處於創作高峰期的野心之作,導演大膽地將港片的視野擴張向戰地越南,藉以拉大港產動作片的格局。是港產動作片的一次飛越和進步。梁朝偉、張學友和李子雄三人飾演在貧民窟長大的好友,他們在梁的婚禮上因為誤殺搶錢的歹徒而被逼逃亡海外,到越南去從事走私活動。三個香港小混混走出西貢機場便見識到戰爭的殘繪,他們輾轉成為當地黑社會殺手,又被越共誤為間諜,最後為了一箱黃金而互相反目。李出賣朋友帶著黃金回到香港,成為企業巨子,梁處理了張的後事便回港報仇。本片在人物架構和部份場面的設計上明顯地受到《越戰獵塵人》的影響,但仍拍出火爆利落的動作特色,對吳氏一貫著重的」男性友情」和」出賣」主題也有很好的發揮。
在故事的敘述上,明顯比同期的《英雄本色3夕陽之歌》要略勝一籌,吳宇森就是吳宇森,拍出來的東西給人很大的可信度,且令人驚嘆其講故事的能力及技巧,身兼監制、編劇、導演、剪接的吳宇森,很清楚自己肩上的擔子,因此做得相當到位和出色,你看剪接,利落明快的槍戰場面,不會給人以凌亂的感覺,剪接得相當優秀。你看故事,有觸動,有感動,可謂令人叫絕。吳宇森不愧是上世紀8、90年代香港電影最輝煌的黃金時期槍戰動作片的一個代表。
張學友飾演的阿輝是本片最大的一個亮點,被越南兵抓捕後被迫殺人的恐懼,以及頭部中槍論落後的痛苦,演技發揮到極致,叫人驚嘆!阿輝那痛苦眼神,抖動的臉頰令人難以忘懷,他的痛深深烙印在我心靈最深處。江湖就是這樣,有慘烈的犧牲,也有更加慘烈的痛。阿輝是個悲劇性人物的代表,對朋友兄弟講義氣,本性善良並帶有幾分沖動的他,最後的下場卻是淪為街頭的一個幫人家殺人並且吸毒的可憐蟲,作為十幾年好兄弟的阿B,怎能眼見生死之交如此痛楚?於是親手結束了他本該拯救的兄弟的生命。阿B由梁朝偉飾演,依舊的肝膽相照,在船上被用槍指著,他絕望了,十幾年的相處,竟抵不過一箱俗得不能再俗的黃金,惶急之下,三人各自拔槍,最後為替阿輝報仇,與李子雄飾演的阿榮決一生死,梁朝偉扮演起此等角色也漸入佳境,且發揮得當。最後一幕當年的好兄弟全部喪生,他那絕望的喊叫簡直動人心魄。
怎能忘懷如此的感動?《喋血街頭》的最後一戰,阿B和阿榮在街頭瘋狂飆車,其中過往的歲月,三個當年莽撞且騎著單車的好兄弟,如今成為生死仇敵,故不能自我解脫,只能為死去的兄弟報仇,這種悲,如何能令人不絕望?因此吳宇森成就了一個個悲情英雄,給我們的震撼力無可比擬,吳宇森,令人難忘的導演情懷,觸動了我,張學友,難忘的眼神,《喋血街頭》,難忘的情義!
G. 《喋血街頭》是否是一部被忽略的經典
影片中阿榮那句心高氣傲的宣言「只要有槍,世界便是我們的,誰都會怕我們」遭遇到了越共生猛火力屠殺珠寶店的情景,阿榮的做法又變得異常可笑,這亦似乎早已註定阿榮的宿命;在被越共挾持以屠殺美軍供人取樂時,便又深深感覺到小環境面對大環境下的蒼白無力。其次戰爭讓人失去了親情和家庭,設定阿B逃亡回港看到自己的骨肉無法與自己相認時的心酸場面(讓人不得不懷疑開頭的結婚戲一筆帶過是為了下文服務),也令人看到了不一樣的吳宇森。 影片中的「喋血」從一開頭便已發生,直到在越南時發生高潮,英文名「Bullet in the head」直譯過來更赤裸裸的點明主題——一切由於「頭顱上的子彈」引起的。(吳說阿B更像是自己的化身,而殺手阿樂(任達華 飾)更像是主宰者的幕前視角,因為他見證了大家身陷囹圄,又逃出生天的過程,又見證了阿B了結是非恩怨的過程。)影片的殺戮貫穿自衛出擊到倉皇逃亡,吳宇森用了「刀口錢不好賺」的隱喻作為基石,再用「兄弟情義」作為試煉,衍生出的結晶,就是「一報還一報」的丹丸,所以「頭顱上的子彈」,也是終結整部影片的點睛之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