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別克賣羊辦小學的電影是哪個

別克賣羊辦小學的電影是哪個

發布時間: 2022-07-31 07:00:10

A. 《我要上學——趙小蓮》觀後感400字

我去電影院看了一部感動人心的電影,叫《我要上學》。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一個名叫王燕的山區小姑娘,她一心想要上學,可她的媽媽認為學費太貴,不讓她上學,要她自己掙學費。於是,她先賣了她家辛辛苦苦攢的十個雞蛋,然後,又讓一位老爺爺幫她買了一隻小羊羔,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小羊羔慢慢長大了,她把羊拉到城裡去賣,結果錢還差一元二角,她又想起那位幫她買羊的好心爺爺,在那位老爺爺和好心人的幫助下,她掙到了二元錢,她又用八角錢買了一隻筆。最後王燕興沖沖地到學校去參加開學典禮,終於上了學。

影片沒有華麗的表演,但它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山區姑娘要上學的迫切希望,雖然經過了重重困難,但她還是掙到了學費。影片中的王燕是多麼想上學、愛學習,她想用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它深深地感染了我。與她相比我們過得是多麼幸福啊,爸爸媽媽為了讓我們能學習好,他們想方設法地為我們提供一切機會和金錢的支柱,有的甚至犧牲掉自己的工作來陪伴我們,我們過上的是皇帝般的生活,而我們回報父母的是什麼呢?

和影片中的王燕相比,我覺得我們應該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平時多幫父母幹家務活,用自己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爸爸媽媽。

趙小蓮我要上學觀後感二

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一場電影《我要上學》。

電影主角是一個名叫王燕的女孩,講的是她怎樣利用假期賺學雜費的故事。王燕有兩個弟弟,因此家裡三個孩子上學。放假了,老師對她們說,開學的學雜費是二十四塊八元(以前是二十元),王燕的媽媽就不讓王燕上學了,說家裡沒有錢替她交學費,王燕就決定自己在假期里賺錢。《我要上學》觀後感

她先是把家裡的10個雞蛋賣了,賺了兩塊五。又花了一塊七元買了一支筆送給老師(其實是准備兩塊錢賣給老師的),老師給了她五塊錢,她又賺了三塊三元。後來,她通過買賣羊賺了五塊錢。除去路費和給弟弟買糖的錢,她正好賺了十塊錢。她用這十塊錢買了一張車票,和大人們一起去摘枸杞子。當時枸杞子的價錢是兩角錢一斤,她必須摘到一百多斤才夠(媽媽說要有小山那麼高)。開學那天,她滿臉灰塵回到學校,打開一直攥得緊緊的手,對老師說:「這是二十四塊八,我可以上學了!」

真的非常感人!《我要上學》觀後感我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那麼窮、那麼臟的地方(到處都是黃土,一點綠色都看不見)!想一想自己平時那麼不珍惜錢,真是慚愧!我非常敬佩王燕,我一定向她學習!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趙小蓮我要上學觀後感三

劇中說的是我國西部農村,有位12歲的小學生王燕的媽媽想讓王燕退學,還對女兒說女孩子上學也是白上,而王燕卻很願意上學,不同意媽媽的做法。媽媽就對王燕說:「想上學自己去掙學費。」於是王燕就利用放假的時間為自己掙了二十四元八角錢的學費。王燕掙錢好辛苦,賣雞蛋雞蛋被踩破;賣圓珠筆,圓珠筆丟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到很遠的地方幫人家摘枸杞,摘一千克枸杞可以掙到四角錢,掙夠二十四元八角的工錢就要摘六十二千克枸杞。它要摘多少粒?要留多少汗?吃多少苦?

看完這部電影,王燕的身影圍繞在我的腦海里,使我知道在偏遠的山村裡還有沒錢上學的孩子 。今年我上三年級還從沒有為學雜費而擔心。也不知道爸爸媽媽為我操了多少心。現在我才明白我把飯剩在碗里時為什麼爸爸媽媽總說:「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和王燕比起來我的生活是多麼好的呀,我和王燕比起來我有什麼里有不好好上學呢?我要象王燕那樣自強自立吃苦耐勞。好好學習王燕那永不服輸的精神。不管自己遇到什麼困難,我都要克服,還有那麼多為了學費而上不起學的學生,我要珍惜父母給的幸福生活。好好學習,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我想對爸爸媽媽說:「你們辛苦了,我會好好努力學習的。」

B. 羊皮別克山莊說的是哪裡

摘要 羊皮別克是電影《遠去的牧歌》的人物,一個少數民族的典型人物。

C. 電影中有沒有一個賣烤肉的新疆人的勵志故事

阿里木,男,40歲,新疆維吾爾人。

阿里木1989年在新疆石河子參軍入伍。退伍後,在當地供銷社工作,1997年供銷社破產後,阿里木離開新疆走南闖北,2002年來到貴州省畢節市,以烤羊肉串為生。他在畢節看見很多窮孩子上不起學。阿里木深知缺乏教育給人生帶來的晦暗。從2006年起,阿里木決定用烤羊肉串掙來的錢在畢節學院設立「阿里木獎學金」,專門資助貧困學生。8年來,阿里木賣出30多萬串羊肉串攢下的10多萬元,全部捐獻出來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很多網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動,親切地稱他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感動中國人物阿里木個人事跡

他歷經8年,烤賣30萬串羊肉串,攢下10多萬元錢,全部用來捐款助學。他,就是從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走出來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

「靠好心人幫助的百元本錢,歷經8年之久,烤賣30萬串羊肉串,攢10餘萬元資金,全部回報社會。我為之動容,他是新疆各族人民的好巴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如是贊譽阿里木(上圖。本報記者戴嵐攝)。

在新疆第二屆「道德模範」頒獎盛典上,身披綬帶、手執鮮花的阿里木,眼噙淚花,向人們揮手致意。標志性的絡腮鬍子,維吾爾族小花帽,憨厚的笑容……他還是那樣善良和質朴。

善良的阿里木

「總是在最無助時,有好心人幫助」

40年前,阿里木出生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1998年初夏,他懷揣著500元錢,開始了創業生涯。

「其實,這也是我流浪生涯的開始!」憶起那一段段揪心的往事,阿里木有時哽咽得說不下去。然而,他更願意講述他遇到的好心人,他得到過的幫助。「總是在最無助時,有好心人幫助。」阿里木說。

他感恩,乃至最終選擇落腳在大西南的貴州畢節。人生地疏,身無分文,一位素不相識的劉姓大哥借給他100元。他在臨街巷道里支起了烤羊肉串的攤點,生意逐漸紅火起來。從此,阿里木在畢節落腳營生。這座城市帶給了他溫暖和信任,他決定用自己的勤勞回報這里的人民。

勤勞的阿里木

「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人的思想和命運」

在畢節站穩了腳跟,阿里木想把生意做大,掙更多的錢,去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只有教育才能改變人的思想和命運。」 (事跡材料www.fwsir.com) 隻身闖盪,歷經艱辛,阿里木對文化教育有著近乎崇拜的尊重,「我讀書不多,只會烤羊肉串,絕不能讓那些貧困的孩子們和我一樣。」

如今已是畢節大方縣羊場鎮理化中心音樂老師的趙敏清晰地記得:2002年深秋,正在上大學二年級的她,因母親去世學費沒了著落。「聽到老師喊我的名字,說有人要幫助我。我將信將疑地走出教室,見到一位素不相識的新疆大哥。他拿出500元交給我,說:『希望能幫你渡過難關。』」趙敏接過錢,含淚向好心人深鞠一躬。阿里木愣住了:「我第一次感受到500元錢對於貧困學生的重要。」

從此,阿里木在艱辛忙碌的烤羊肉串中,找到了付出的價值。

2006年10月,阿里木拿著5000元錢,找到畢節學院,希望捐給學校的貧困學生。「那一大沓子錢,什麼面值的都有,還帶著一股烤羊肉串的味道。」畢節學院黨委副書記湯亞華說:「我的心情很沉重。社會上,日子比他過得寬裕的有的是,而阿里木是在傾其所有啊。」受阿里木精神的感染,畢節學院出資5000元,合計1萬元,設立「阿里木助學金」。

「因為我也得到過別人的幫助,最能體會得不到幫助的痛苦,我要讓別人體會不到這種痛苦。」阿里木說。

智慧的阿里木

「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

這些年,總共幫助過多少人,阿里木自己也說不清楚。

2008年8月的一天,阿里木在烤賣羊肉串時無意中聽說,長春堡鎮有座小學,101個貧困學生連書包都買不起,上學時孩子們要抱著或用布兜子兜著書本。阿里木趕緊打聽,得知那座學校叫干堰塘村小學。於是他買了101個嶄新的書包,帶上兩個幫手,冒雨出發。由於山區不通車,他們在六七十度陡峭的山路上跋涉6個多小時,最終將101個書包送到貧困兒童手中。

而他自己呢?一直租住在陳舊的磚木結構房子里,房間里僅有的幾件簡陋傢具是房東留下的。客廳的台式電腦,是他最值錢的物件,也是他的最愛。吃飯,簡單得不能再簡單,兩個饅頭加一杯水,就能打發。這樣的生活,阿里木覺得很滿足:「生活嘛,吃飽就可以了。」

有人不解。阿里木反問:「有很多錢快樂嗎?我不覺得!我現在就是一個很快樂的人。」「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才是物有所值。」這是阿里木常說的一句話。

如今,阿里木回到家鄉當上了「阿里木餐飲印象有限責任公司」的總經理。他開始謀劃:幫助家鄉的年輕人創業、安家,也讓正宗的新疆羊肉串香飄內地;他琢磨著,用10年時間,在畢節建一所學校,讓那裡的留守兒童接受好的教育。

D. 有個電影一個小女孩賣東西賺錢上學的中國電影96年左右的

上學路上
校長宣布放暑假。臨出學校前,校長再三叮囑同學們,下學期報名的學雜費每人二十四元八角,九月一日開學時一次性交齊。

按照學雜費每人二十四塊八,王燕算了算賬。加上兩個弟弟,三個人加起來一共是七十四塊四毛。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為了不像三花姐姐那樣過早地輟學、嫁人,王燕從放暑假那天開始,為下學期自己和兩個弟弟那七十四塊四毛錢的學費忙碌起來。
王燕決定去百公里以外的枸杞園幫人采枸杞掙錢。王燕背著父母,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賣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租了相親小男孩的羊羔來養,想盡辦法,吃了不少苦頭,終於掙夠了去枸杞園的車費。
暑假轉眼就過去了。開學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王燕從枸杞園回來後,送給三花姐姐一直都想要的一支筆,那是三花姐留作對即將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種紀念。王燕趕在迎親車接走三花姐前的一刻,把筆插進了三花為那支筆准備的一個空筆套。
三花姐被迎親的隊伍接走了。王燕攥著學費奔向學校,望著三花姐漸漸遠去的背影,王燕真的不明白,迎親隊伍中那喜慶的吹打聲,到底在慶祝什麼。
在那一大片黃土地上,又一次響起了歌頌綠色的小詩,象徵著這片土地綠色的希望。
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
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

E. 在中央6電影頻道看到一部電影不知道叫什麼名有一男孩一女孩賣羊在袖子里談價錢

是不是一個小女孩在假期里掙學費的故事
你看是不是這個
中文名: 上學路上
外文名: Unique Schooling
其它譯名: 讓我聽聽你的手
出品時間: 2004年9月1日
製片地區: 中國
導演: 方剛亮
主演: 楊樹林 , 艾麗婭 , 吳旭
類型: 劇情
劇情概述
盛夏正午的太陽,毫無遮擋地照在西北高原的黃土坡上。雖然已是快放暑假的時候,但學校的孩子們都還穿著長袖的衣服,看上去不那麼熱。站在 山坡 向學校的方向望去,除了學校正中央的一根旗桿上飄揚著一簇鮮紅,方圓幾十里的黃土坡上再沒有別的生命的顏色。講完關於「森林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後,校長宣布放暑假了。臨出學校前,校長再三叮囑同學們,下學期報名的學雜費每人二十四元八角,九月一日開學時一次性交齊。
按照學雜費每人二十四塊八,王燕算了算賬。加上兩個弟弟,三個人加起來一共是七十四塊四毛。這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對於祖祖輩輩生活在寧夏回族自治區 同心縣 的農民來說,任何一個父母也拿不出來,王燕家也不例外。但為了不像三花姐姐那樣過早地輟學、嫁人,王燕從放暑假那天開始,為下學期自己和兩個弟弟那七十四塊四毛錢的學費忙碌起來。
大人們想掙點錢都難,才上小學五年級的王燕又能幹什麼呢?但為了不至於輟學,走上像三花姐選擇的那條路,王燕決定去百公里以外的枸杞園幫人采枸杞掙錢。可車費怎麼辦?王燕想到了家裡的 雞蛋 ,那可是一家人都捨不得吃的呀!王燕背著父母,偷偷賣了家裡的雞蛋,又賣了因相親而認識的小男孩的鋼筆,租了相親小男孩的 羊羔 來養,想盡辦法,吃了不少苦頭,終於掙夠了去枸杞園的車費。
暑假轉眼就過去了。開學那天,也是三花出嫁的日子。王燕從 枸杞 園回來後,送給三花姐姐一直都想要的一支筆,那是三花姐留作對即將逝去的少女生活的一種紀念。王燕趕在迎親車接走三花姐前的一刻,把筆插進了三花為那支筆准備的一個空筆套。
三花姐被迎親的隊伍接走了。王燕攥著學費奔向學校,望著三花姐漸漸遠去的背影,王燕真的不明白,迎親隊伍中那喜慶的吹打聲,到底在慶祝什麼。
在那一大片黃土地上,又一次響起了歌頌綠色的小詩,象徵著這片土地綠色的希望。
走在上學路上,體會奮斗的失敗和成功;
走在上學路上,感受童年的希望和陽光。
望採納!

F. 找一部老電影只記得兩個情節:1一個小女孩生在鄉村,有兩個弟弟,家裡養了一隻羊。女孩為了能讓弟弟干

都是《上學路上》

G. 求一部電影,一個小男孩為了參加村裡的跑步比賽,賣掉了羊,買了一雙鞋子的故事

跑吧孩子
阿坤熱愛足球,常與村裡的其他孩子一起踢足球。他們期待著能有自己的足球與自己的球鞋,為了參加全國的比賽,他們組織起了村裡的足球隊。但隊中的人互相嫉妒,爭吵不斷,阿坤因為忍受不了他們而退出了。阿坤不小心把妹妹小芳的鞋子弄丟了,因為家庭困難,兄妹倆都隱瞞父母這件事。當哥哥的阿坤實在找不到妹妹的鞋子,便與妹妹每天輪流穿著自己的鞋子。阿坤也因為這樣常常遲到受到校長的懲罰,他又不想讓同學們知道他每天遲到的原因。阿坤堅持每天都練習足球,後來他決定要參加一次越野比賽,希望能得到鞋子作為獎品,要送給妹妹

H. 奔騰的托什干河電影觀後感

《奔騰的托什干河》影片以改革先鋒、烏什縣依麻木鎮國家通用語言小學校長庫爾班·尼亞孜的先進事跡為原型,講述了主人公阿力普勇立時代潮頭、敢為人先,在南疆鄉村創辦新疆第一所民辦國家通用語言小學,奮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在學校落地生根,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故事。

電影敘事及攝影流暢、洗練,巧妙地通過意向含蓄地表達主題思想,比如影片中幾次攀登燕子山都令人淚目。攀登本身是一種竭盡全力的努力,是一種自我身心的錘煉,是一種克服困難到達頂峰的艱辛……。阿力普追趕童玲離去的汽車,爬上了燕子山;孩子們站在燕子山上目送老師離去;所有的孩子考上了內初班,阿力普又登上了燕子山……。這個登山的意象,非常成功地層層遞進,傳遞出影片的情感力量。

觀眾被影片的情感細節感染,不由自主地把自身情感和影片中主人公的命運相連,引發強烈的情感共鳴。

I. 求一部中國80年代的電影 弟弟去上學 姐姐不能去要幫助媽媽 還有就是蛋兒放羊 把羊給丟了 誰知道這部電影叫

樓主說的應該是04年年輕導演方剛亮導演的《上學路上》這部電影。

附劇情:天高地遠、窮甲天下的西海固。這是一個從那片黃土裡刨出來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燕身上所發生的事情,在西海固那些渴望求學的孩子們身上幾乎都發生過——學校的孩子們幾乎每天都要朗讀一篇綠意盎然的小詩,但對於生活在一片光禿禿的黃土上的孩子們來說,綠色只是他們的一個夢。學校放暑假那天,王老師告訴大家,開學的時候,每人要交二十四塊八毛錢的學雜費上來。十二歲的王燕生活在一個貧困的家庭里,家裡有三個孩子上學,七十多塊錢對於這個貧困的家庭不是一個小數字。和許多貧困的家庭在遇到類似的事情時會做出的選擇一樣,媽媽告訴她,為了保證兩個弟弟上學,下個學期她不要再去上學了。於是,本片的故事真正開始了。生活在一片漫漫黃土地上的王燕要通過自己的聰明和努力,在一個暑假裡把自己下個學期的學雜費掙出來。王燕從十個雞蛋開始了她艱難而富有想像力的積累「財富」的過程。她把這十個雞蛋拿到集上換回了三塊錢。當媽媽逼她前去相親的時候,她從前來相親的男孩那兒用這筆錢買到了一支漂亮的筆。在老師那兒,這支筆賣到了五塊錢,她又拿這五塊錢到集上賒了一隻小羊,把養大的小羊賣掉以後,她可以掙到去水固的路費,在那兒,生長著一大片綠色的枸杞林,摘一斤枸杞,她可以掙到兩毛錢……追求夢想的路永遠都是這么一波三折,但正是在這波折中一個農家女孩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力才顯得如此生動和鮮活。歷經艱難,王燕終於撲進了那片綠色的海洋。而同樣還沒讀完小學的女孩三花卻屈從了命運的安排,輟學回家並聽話地出嫁。當她出嫁那天,王燕送給她一隻筆,也給她留下了對知識的渴望。與此同時,隨著國家開發西部步伐的加快,當地孩子上學也得到更多外部的資助。新學期開始的時候,王燕和其他孩子一起邁進了學校的大門。在那一大片黃土地上,又一次響起了歌頌綠色的小詩,象徵著這片土地綠色的希望。

J. 尋找一部電影。講述的是一個農村小女孩,她還有兩個弟弟,養了一隻羊,然後她有一罐糖豆,

它的名字叫《上學路上》。
這個故事發生在西部農村,它講述的是12歲的小主人公王燕,利用暑假為自己掙學雜費的故事。在我們眼裡微不足道的24元8角錢,王燕卻掙得很辛苦。賣雞蛋,雞蛋被踩破;賣圓珠筆,筆丟了;賣小羊,又沒賺到錢------最後,王燕歷盡艱難,終於掙夠了錢。開學那天,她氣喘吁吁的跑到學校,把幾張汗水打濕的鈔票攤到老師的面前,說:「二十四塊八,我掙夠了!」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46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21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25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49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44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83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58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85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37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