徠卡電影鏡頭有哪些
❶ 萊卡r口還在市面上轉的常見鏡頭有哪些
徠卡M是可以轉接徠卡R口鏡頭的,可以用徠卡原廠的轉接環,也可以用市面上第三方的轉接環。不過R鏡頭轉M機是沒有聯動對焦的,因為R頭是單反鏡頭沒有旁軸鏡頭的聯動機構與機身連接。所以用M8的時候只能估焦且沒有相應的取景線框(CCD機身不支持),用M240之後的機器,則可以外接EVF電子取景或用背後液晶屏取景對焦。
G28是蔡司經典的biogon設計,拍攝中幾乎不存在畸變,而且是蔡司的紅T鍍膜,經典的蔡司發色和成像風格,解析度也蠻高的,這個鏡頭的素質可以跟徠卡M28/2.8相互比美,只是風格不同而已。主要因為G卡口的問題導致目前2K左右的價格,真心是頂級鏡頭白菜價了。改口是可以用的,有很多人的G28就改成徠卡口。不過需要找對改口的師傅,有的改口便宜是直接改了介面罷了,沒有增加聯動測距機構,所以只能用LCD/電子取景器取景(僅限使用CMOS的徠卡),G系列鏡頭是自動鏡頭,鏡身上沒有景深標尺和對焦刻度,如果沒有增加聯動機構的話,在M8\M9這些沒有LCD取景的機身上連估焦都沒法弄,因為你根本不知道轉到什麼角度是多少米。一般僅改口的費用1000以內,全改口+聯動的費用一般2000左右。
G28改口可以說是最廉價又是最強大的徠卡28廣角選擇之一,鏡頭價格和改口費用總共才4K多而已,作為第一集團的28焦段鏡頭,對比KM28/2.8的價格、對比徠卡M28/2.8的價格可謂白菜之極,素質不是M-ROKKOR28、VM28那些二線集團鏡頭可以比的。
❷ 徠卡m鏡頭最好和最常用是哪幾支鏡頭
1、旁軸最常用就是35和50焦段,其次是28和90。M35/1.4,徠卡M35系類最頂級的鏡頭,也是最好用的。M50/1.4,最常用的徠卡大光圈50標頭,還可以上M50/1或M50/0.9這兩支超大光圈夜神鏡頭。
2、鏡頭在影視中有兩指,一指電影攝影機、放映機用以生成影像的光學部件,二指從開機到關機所拍攝下來的一段連續的畫面,或兩個剪接點之間的片段,也叫一個鏡頭。
❸ 徠卡S系列相機的鏡頭大約有幾種
徠卡S的鏡頭有自己的徠卡S系列一套: 分徠卡S和CS鏡頭。(CS代表鏡間快門,售價相對較貴)
S鏡頭有 :
徠卡 SUPER-ELMAR-S 24MM F/3.5 ASPH 廣角鏡頭 , 中畫幅鏡頭
徠卡 ELMART-S 30mm f2.8 ASPH 廣角定焦, 中畫幅鏡頭, 畫質優秀
徠卡 SUMMARIT-S 35MM F/2.5 ASPH 標准鏡頭 , 中畫幅鏡頭, ASPH鏡頭
徠卡 S 45MM F/2.8 ASPH 標準定焦, 徠卡卡口
徠卡 SUMMARIT-S 70MM F/2.5 ASPH 標準定焦, 畫質優秀, ASPH鏡頭
徠卡 SUMMICRON-S 100mm /f2 ASPH.鏡頭 11056
徠卡 APO MACRO SUMMARIT-S 120MM F/2.5 中長焦鏡頭 ,微距鏡頭, 畫質優秀
徠卡 TS-APO- ELMAR-S 120MM F/5.6 ASPH 中畫幅鏡頭, 移軸鏡頭
徠卡 APO TELE ELMAR-S 180MM F/3.5 (CS) 中長焦鏡頭, 中畫幅鏡頭, 畫質優秀
唯一的一隻變焦鏡頭
徠卡 VARIO-ELMAR-S 30-90MM F/3.5-5.6 ASPH 標准鏡頭, 中畫幅鏡頭
徠卡自己家電影頭需要返廠改口,改完估計就不能更換了
當然徠卡S這一轉接其他廠商的鏡頭,比如康泰時的C口鏡頭需要加轉接環,或者哈蘇的H口的鏡頭等等。。。 不過這些轉接環都售價不菲,一個轉接環就得上萬的售價
最終還是建議您使用徠卡自己的鏡頭
眾博徠卡店
❹ 徠卡鏡頭改制電影鏡頭
看到LS的回答,我只能呵呵呵了。
電影鏡頭也分不同種類的,一般轉接相機用的電影鏡頭,都是老的135「電影畫幅」鏡頭,現代的全幅電影鏡頭非常昂貴,一枚十幾萬不是一般人玩的起來的。
為什麼要把電影鏡頭分為老和新,這就要從電影的畫幅說起。大家都知道電影畫幅跟照相機畫幅都是135膠片,但實際上這個概念90%的人都存在認知的誤差。最大的區別在於——電影的135膠片是豎著拍的,照相機的135膠片是橫著拍的,所以就造成了電影鏡頭跟照相機鏡頭之間最大的差異:像場的不同,成像畫面尺寸不同。
電影鏡頭絕大部分為半幅鏡頭,當然也有特殊電影鏡頭的存在,但數量不多。半幅的電影鏡頭在135膠片上豎著拍的電影,一張135膠片上是同時存在2張畫面的,這跟奧林巴斯的半幅相機是一樣的道理,所以電影鏡頭的像場其實是截幅畫面,如果把電影鏡頭轉接到135畫幅相機拍攝,鏡頭像場不足以覆蓋橫放的膠片,所以最後成像的畫面是有很大的暗角的,甚至經常出現畫面是一個圓形圖,周邊都是黑的。就跟把微單的鏡頭轉接到全幅相機拍攝一樣,鏡頭覆蓋不了全部畫面,你最後只能得到半張照片。
以上就是傳統電影鏡頭轉接照相機的效果了,所以傳統電影鏡頭只適合轉接3/4畫幅或APSC畫幅,用全幅那是各種毛病。至於現代電影鏡頭,那就是針對現代高清數碼攝像機如RED這種設備,重新設計的鏡頭,那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全幅電影頭,這種鏡頭的像場才能完美覆蓋135畫幅。至於那些高清電影、IMAX電影的鏡頭,那像場基本可以當120鏡頭來用了。
所以最終的結論就是,LZ如果你把徠卡的全幅照相機鏡頭,改成傳統135電影鏡頭,只討論成像的話,不但沒有任何問題,反而比傳統電影鏡頭要好,因為135全幅照相機鏡頭像場大,但是你只能用在傳統135膠片攝影機上,如果轉接到現代數碼電影機,不好意思,你得拿120鏡頭來改,不然像場覆蓋不了。但是你改了沒任何意義,只適合用在電影機上拍靜物,一旦運動的物體,不好意思了,照相機鏡頭的對焦行程,以及景深,根本不能支持拍攝電影捕捉運行的人物。
另外,電影鏡頭之所以貴,一方面是因為供需關系,因為產量和使用量少,加上電影本身就是高成本製作,專業設備一般都不需要過於考慮成本,利潤也高。一年銷量2000個鏡頭的企業,跟一年銷量2000萬個鏡頭的企業,產品價格自然不能混為一談。
另外由於傳統電影鏡頭大多是手動對焦,因此對焦行程非常長,對焦刻度特別細,,密密麻麻一堆數值,比一般的照相機鏡頭對焦更為精確,甚至對焦距離也比相機鏡頭要廣很多,你拿個電影鏡頭跟一個照相機鏡頭對比一下對焦系統就很明白,照相機鏡頭在5~10米的對焦只有1CM左右的行程,根本不能用於拍電影,因為你很難精確拍攝6、7、8米內不同人物之間的特寫轉換。在同樣的光圈下,電影鏡頭的景深更大一些,而且由於是半幅鏡頭,為了電影播放能有更好的畫面效果,電影鏡頭的解析度通常比相機鏡頭高好幾倍......懂鏡頭結構的人看到這些要求,基本就知道為什麼電影鏡頭的價格會那麼高了,要實現這些要求,工藝、材料、成本上可是呈幾何級翻倍的,也就是說為啥相機鏡頭雖然看起來比電影鏡頭好,但改電影用的人幾乎沒有,就是因為改了之後只適合拍靜物,電影不是拍靜物的。在退一步說,那些電影攝影師不是一般人能做的來的,全看眼睛和手,在1秒鍾24張畫面的電影拍攝中,就能在精確對焦到不同距離、不斷運動的各種人物,這活兒才是電影攝影師真真的技術體現,同樣如此高頻率的對焦調整,也意味著電影鏡頭本身需要具備絕對優良的製作質量和足夠的壽命,換普通照相機鏡頭,估計一部電影沒拍完,鏡頭內部的對焦螺紋就磨損巨大了。
❺ 徠卡相機 T都有什麼鏡頭 TL都有什麼鏡頭
23/2 11-23 55-135 35/1.4 60/2.8 目前這幾款
❻ 求科普電影鏡頭的卡口分類,和對應的攝像機品牌
電影鏡頭一般是PL卡口,畫幅是super35。
佳能C系列DV採用ef卡口,能通用ef鏡頭。C系列也有PL卡口版本。
❼ 萊卡鏡頭的簡介
最初問世於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的35mm照相機。
1913年德國人奧斯卡·巴爾納克在韋茨拉爾市(WETZLAR)的恩斯特·萊茨光學工廠造了第一台原型徠卡照相機(Ur-Leica);他把電影片的18x24mm的畫幅加倍成24x36mm,從而開創了35mm小型照相機的先河--誠如他所說「小底片,大像片」。
❽ 徠卡m鏡頭最好和最常用是哪幾支鏡頭
旁軸最常用就是35和50焦段,其次是28和90.
M35/1.4,徠卡M35系類最頂級的鏡頭,也是最好用的。
M50/1.4,最常用的徠卡大光圈50標頭,如果有錢還可以上M50/1或M50/0.9這兩支超大光圈夜神鏡頭。
❾ 徠卡用什麼鏡頭
M系列是M口鏡頭。
R系列是R口鏡頭。
S系列是S口鏡頭。
其中M口有好幾家其它的鏡頭廠出產品,比如蔡司、福倫達。其它兩個都只有徠卡頭,其中R比較便宜,S極貴。
至於松下這邊,除了徠卡為它做過一個M4/3系統的鏡頭外,其它打徠卡標的看看就好,當不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