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dc電影的v是什麼

dc電影的v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7-18 02:46:59

❶ DC的英雄宇宙 超人和蝙蝠俠及其相關的電影有哪幾部

可以說是很多了。
先從遠古電影開始說起:
上世紀80-90年代,已經完結的兩個系列《超人》和《蝙蝠俠》是華納兄弟開啟超級英雄電影黃金時代的兩部經典之作。其中超人四部曲:《超人》1978、《超人2》1980、《超人3》1983以及《超人4》1987 的主演是克里斯托弗里夫,也是很多漫畫迷心中最接近超人形象的一代。蝙蝠俠四部曲:《蝙蝠俠》1989、《蝙蝠俠歸來》1992、《永遠的蝙蝠俠》1995、《蝙蝠俠與羅賓》1997中,前兩部的蝙蝠俠主演是邁克爾基頓(瘦小文藝版老爺),第三部主演Val Kilmer,第四部主演喬治克魯尼(搶鏡的凸點裝……)。這一系列蝙蝠俠也是奠定了無法超越的超英電影基礎。
然後是21世紀之後的電影:
04年《貓女》獨立電影出爐,不過說實話和DC價值觀沒有太多相符之處;
05年的《V字仇殺隊》和《康斯坦丁》(男神基努主演)算是兩部不太「大眾」的DC電影,也算是把主線人物扔回電影界之前的一個試水,拍得都蠻有意思的。
06年布蘭登版《超人歸來》短暫回歸了一下,可惜反響平平,所以DC將超人徹底搬回熒幕的動作又推後了一些;
接下來是大動作!!!!!
05年開始,克里斯托弗諾蘭(大大大大大導演)推出了黑暗騎士三部曲——《蝙蝠俠前傳:俠影之謎》05、《蝙蝠俠2:黑暗騎士》08和《蝙蝠俠3:黑暗騎士崛起》12,基本上樹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至少對於蝙蝠俠支線而言比較詳盡的)世界觀。可惜這個世界觀基本上也是游離在DC漫畫宇宙世界觀之外的。然而這三部電影絕對是佳作,刻畫了一個有深度、有背負的超英形象。不過因為它們和漫畫世界觀的脫離,也引起了不少漫畫粉的爭議。只能說不同觀眾各有所愛吧。
09年的《守望者》,可能是DC漫畫死忠粉扎克施耐德的第一部漫改電影。非常著名,非常經典,同時也是DC電影進一步步入「黑暗主題」的過渡。
11年的《綠燈俠》,emmmmmmm只能說可惜了人家死侍的演技……跳過。
13年《超人:鋼鐵之軀》,扎克施耐德的第二部DC電影,個人感覺不如諾蘭三部曲和守望者驚艷,但是是一個新DC時代的好開端。
16年,《BvS》,超人大戰蝙蝠俠的夢想,時隔數十年終於被搬上熒幕,讓這兩位超級英雄史里最具代表性的兩位英雄終於同框。導演仍然是扎克施耐德。這部電影被不少人批,其一是因為其過於黑暗的宇宙觀和構圖風格(和隔壁家形成了太鮮明的對比啊!!!);其二是因為導演急於奠定一個完整的故事基礎,在電影里穿插了太多設定,使得非DC粉看起來太吃力。不過身為DC粉,我還是蠻喜歡這一部的,人物的弱點和陰暗面抓得好hhhh。
《自殺小隊》,,,,,,我只想吐槽一下我的小丑/萊兔少爺去哪裡了?!!!其他方面的話,情節、人物、打戲,個人都感覺有點毒。
最近上映了《神奇女俠》,可以說是很友好、很商業、很賣座的電影了。不過個人感覺政治氣息有點重,敘事也略平凡。但是對於非DC粉觀眾倒是很吸粉了。
《正義聯盟》,奇妙的混雜體——DC一貫的苦大仇深和漫威的嬉皮笑臉的混雜體。個人感覺應該是因為中途換了導演的緣故吧。(真的心疼扎克,希望他能挺過痛失女兒這一關,哎……
可以期待一下18年的《蝙蝠俠》,看看漢堡俠本阿弗萊克的詮釋如何……
純手打!!!!請採納啊~~謝謝

❷ DC電影列表

1941 馬維爾船長歷險記
1948 超人
1950 原子人大戰超人
1951 超人大戰鼴鼠人
1954 超人誕生之日
1966 蝙蝠俠
1974 神奇女俠
1978 超人
1980 超人2
1982 沼澤怪物
1983 超人3
1984 女超人
1987 超人4
1989 蝙蝠俠、沼澤大怪物2
1992 蝙蝠俠歸來
1995 永遠的蝙蝠俠
1997 蝙蝠俠與羅賓、鋼鐵悍將
2002 毀滅之路
2003 天降奇兵
2004 貓女
2005 蝙蝠俠:俠影之謎、暴力效應、地獄神探
2006 V字仇殺隊、超人歸來
2007 星塵
2008 蝙蝠俠:黑暗騎士、閃靈俠
2009 守望者
2010 赤焰戰場、失敗者、西部英雄約拿·哈克斯、敗者為王
2011 綠燈俠
2012 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2013 超人:鋼鐵之軀、赤焰戰場2
2016 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X特遣隊
2017神奇女俠 、正義聯盟
2018 閃電俠、海王、蝙蝠俠
2019 正義聯盟2、神奇上尉
2020 鋼骨、綠燈軍團
未定檔 鋼鐵之軀2 、X特遣隊2、黑暗正義聯盟 、哥譚魅影、死亡射手、羅伯

❸ 好看的dc電影排名

5.《康斯坦丁》 豆瓣評分:7.8分

《康斯坦丁》又名為《地獄神探》,由弗朗西斯·勞倫斯導演的2005年作品,並且主演也是大名鼎鼎的基努里維斯,該影片最終拿下了2.3億的票房成績,並且還是一部限制級驚悚恐怖影片。作為DC漫畫中的人氣角色,康斯坦丁用來處理那些超級英雄無法處理的奇異自然現象,而康斯坦丁一直游盪在天堂和地獄之間,從設定上來看《康斯坦丁》就是一部獨具特色的超級英雄電影。
4.《守望者》 豆瓣評分:8.2分

《守望者》在上映後也是引發了影迷們的爭議,有人認為它是最好看的一部dc電影,也有人直呼看不懂。而且該影片與大部分的超級英雄片不同,沒有涇渭分明的善惡之分,也沒有熱血激情的戰斗場面,整體顯得更加的壓抑,但是卻產生了許多對於社會哲學的思考,並且該影片一貫延續了扎克·施奈德的風格,此後他還執導了DC影片《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以及《正義聯盟》。
3.《海王》 豆瓣評分:8.4分

近日剛上映的影片,並且導演是恐怖商業片的大導演溫子仁,一經上映後就被譽為繼《黑暗騎士》之後最佳DC影片,尤其打造的海底世界奇幻特效引發了無數網友的贊嘆,甚至有人稱特效堪比當年的阿凡達。並且故事上並沒有延續DC一貫的暗黑風格,整體更具娛樂性,讓不是很了解DC的觀眾們看得一樣爽,或許《海王》真將會重振DC雄風。
2.《V字仇殺隊》 豆瓣評分:8.8分

V字仇殺隊絕對是影史上最有深度的DC影片之一,電影中塑造了一個反烏托邦的社會,尤其影片中那句核心的對白是:「人民不應該害怕他們的政府,政府應該害怕它的人民」,更是成為影史上的金句,而V字仇殺隊也是象徵著人民所期盼的真正自由,可以說V字仇殺隊並不像超級英雄電影,而是一部極具深度的寓言片。
1.《諾蘭蝙蝠俠三部曲》 豆瓣評分:(俠影之謎:8.3 黑暗騎士:9.1 黑暗騎士崛起:8.6)

如今提到超級英雄電影,許多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諾蘭的蝙蝠俠三部曲,當年那部黑暗騎士可以說爆紅到,就連美國總統布希訪華的時候,都要問道有沒有看《黑暗騎士》,足以看出它受歡迎的程度,目前黑暗騎士豆瓣評分9.1位居超級英雄影片的首位,IMDB更是位居所有影片中的第三名位置。
三部曲中不僅僅塑造了一個內心不斷掙扎的蝙蝠俠,還有小丑、貓女等經典形象,可以說這一系列最大的功臣無疑是導演諾蘭,可惜的是,蝙蝠俠後,諾蘭不再接手超級英雄電影。

❹ DC電影觀看順序,最好有圖謝謝了

DC電影中的英雄電影可以追溯到78年開始上映的由克里斯托弗·里夫扮演的超人系列,但如果說是DC擴展宇宙系列電影,觀影上就要從2013年的電影《超人:鋼鐵之軀》開始了。

2013年電影《超人:鋼鐵之軀》中,由亨利·卡維爾出演,這是DC宇宙的開山之作,後續的故事線都在這個故事的發展後續當中,所以可以當做DC電影系列的第一部

❺ DC電影觀看順序

DC擴展宇宙(DCEU)

1、《超人:鋼鐵之軀》(2013)

2、《DC電影出品:正義聯盟黎明》(2016)

3、《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2016)

4、《自殺小隊》(2016)

5、《神奇女俠》(2017)

6、《正義聯盟》(2017)

7、《海王》(2018)

8、《雷霆沙贊》(2019)

9、《猛禽小隊》(未上映)

10、《神奇女俠1984》(未上映)

11、《海溝族》(未上映)

12、《海王2》(未上映)

13、重啟《自殺小隊》(未上映)

14、《蝙蝠俠》(未上映)

15、《黑亞當》(未上映)

16、《綠燈軍團》(未上映)

(5)dc電影的v是什麼擴展閱讀:

DC擴展宇宙(DC Extended Universe,縮寫為DCEU),是華納兄弟與DC漫畫公司聯合出品的一系列改編自DC漫畫的超級英雄電影所構建的統一世界觀。如同漫畫中的DC宇宙一樣,DC擴展宇宙是由共同的元素、設定、表演和角色通過跨界作品所建立的。

DC擴展宇宙的第一個奧斯卡:自殺小隊(Suicide Squad)獲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化妝與發型。

❻ 什麼是DC版比如電影DC版。。等等。

DC
digital camera數碼相機。 人們說的DV是數碼攝像機。
像素:68p'
簡單地說,一個像素可以看作一個點,這樣的點是有尺寸有面積的,尺寸單位可以與厘米互化,公式我記不清了。照片就是由許多這樣的點組成的。每個點記錄對應的色彩信息。像素大小與顯示器的解析度大小的關系,可以理解為:1024*768解析度下,拿1024*768照片做壁紙正好合適。1024*768=786432。簡單地認為就是這么多點,這么多像素,約80萬。就是說,80萬像素的相機可以照這么大的照片。O
一般可以粗略認為,100萬像素的照的是1024*768大小的照片,200萬的是1600*1200。至於與沖洗的照片對應,100萬的可以沖洗5寸照片,勉強可以6寸;200萬的可以沖洗不錯的5寸,300萬的可以沖洗7寸的,400萬可以沖洗8-10寸的。但這並不是絕對的。沖洗照片質量除了與像素有關,還要看圖象壓縮的程度,還要看你對洗出的照片接受的程度。如果你可以接受比較大的顆粒,盡管放大就是了。$1
一般說,家庭用200萬就可以,300萬足夠了,400萬以上確實沒必要。諸位可以想一想,家裡照片有多少5寸的,多少5寸以上的,有多少銀子可以整天沖擴偉人照。一般買數碼的就是不想洗照片了。如果只在顯示器上看,那要求更低,一般顯示器解析度是1600*1200,1280*1024,1024*768,還有800*600的。四百萬的是22xx*17xx。俺的佳能G3,照的16xx張照片,只有不到30張400萬的,其餘就是200萬的。-Z`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相片尺寸大占的空間多。以POWERSHOT G2隨機配置的32M CF卡為例,佳能公司官方數據給出,1,600 x 1,200普通畫質(JPEG格式)可以存104張;2,272 x 1,704普通畫質(JPEG格式)可以存54張;如果用2,272 x 1,704最佳效果且使用無損壓縮格式只能存10張左右。就是說,如果你想列印或沖印效果好的照片的話,要付出存儲空間的代價。不過,如果你只是在電腦上看看,那不必過於擔心卡的存儲量,還是以剛才那機器為CCD(cmos)%O~g
這是數碼相機的感光元件,目前來說,低端的相機(許多80萬象素和100萬象素的)大多用CMOS,一般大部分用CCD。CCD和CMOS的感光原理有所不同。市面上80萬象素和100萬象素用CMOS可以降低成本,這就是這些相機為什麼便宜的原因之一,但成像效果……慘啊。 .
原則上不建議買80萬象素和100萬象素的,就是因為它們不是CCD感光原件例,網頁上常用的640 x 480普通畫質(JPEG格式)能存三百多張。p

ISO
ISO值描述感光度。ISO越大,感光速度越快。為了讓物體在感光介質上得到足夠的暴光量以便於成清晰像,我們用大感光度拍夜景或快速運動的物體。但是,並不是說ISO越大越好,對數碼相機來說,ISO高畫面會有顆粒感,太高的ISO還會使畫面上有很多噪點。選相機的時候,不能不考慮ISO值的范圍。
銳度:"w:Q4
通俗一點理解,銳度,剛才不是說到象素點嗎?銳度可以理解為每個點與周圍的對比.想一想,如果每個點與周圍的區別大,是不是感覺更清晰呢?所以,銳度大的圖片給人的感覺清楚,但銳度過大,就比較慘了,因為銳度太大,圖形邊緣會出現鋸齒,顆粒感也會明顯。|
焦距: NS~[
相機鏡頭可以看作一個放大鏡,我們知道,放大鏡可以把光線聚到一點,這個點是焦點。焦距是焦點到鏡面中心的距離(確切地說應該是到光心的距離)。我們說的幾毫米的鏡頭,這里的毫米是焦距的值。O
焦距值小,成像的范圍大(因為光線偏折的厲害),就是說照片上看到的景物范圍廣;比如照風景,我們希望盡量把藍天白雲青山綠水輕風吹斜陽統統收進畫面,要用小的焦距值。焦距小的鏡頭我們稱為廣角鏡頭。nsB!j
焦距值大,成像范圍小,但我們看到的像大。舉個例子,我們看到的模特的特寫照片,就是用的較大的焦距,清楚;還有如果照體育比賽場面,離場地太近恐怕被鉛球砸著,也要用長焦距。焦距大的鏡頭我們稱為長焦鏡頭。Cq
體育記者和狗仔隊用的鏡頭,就和火箭筒一樣的那些,我們稱為望遠鏡頭。Jq?
光學變焦:2Kt@
在傳統相機里,就是變焦。一個透鏡焦距是固定的。我們可以通過一組透鏡配合,改變各透鏡位置,達到改變焦距的目的。可是DC里弄出個數碼變焦(這個後面再解釋)來,就要區別一下了。與傳統相機變焦原理相同的,就叫光學變焦。DC的焦距比傳統的小,但為了對照方便,採用了與傳統相機相當的焦距,如:佳能G3焦距相當於傳統的35-140mm,用140除以35得4,這個4就是4倍光學變焦,也相當於4倍的望遠鏡。:
光學變焦的好處是:你可以站在原地,通過變焦來改變畫面大小。象上面帖子說的,照風景用廣角,需要放大時或照遠處時用長焦,一個光學變焦的鏡頭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例子,你腳前就是懸崖,你欣賞風景是忽然發現,遠處(也不能太遠)峭壁縫隙中長了一棵松樹,你決定對這個旺盛的生命力來張特寫,光學變焦,OK,拉到1xx-2xx毫米,搞定!可是,如果是35mm定焦(一般家用定焦DC大約就是這個值)的呢,怎麼辦呢?那就盡量朝那個方向跳過去吧。一般說,廣角盡量小,長焦盡量大的,好!廣角小看的風景面積大啊,長焦長就是個望遠鏡。`
但光學變焦范圍大了也影響成像質量。如,奧林巴斯的C730的變焦是10倍的,當望遠鏡很爽,不過畫面質量就不如其他的一些DC了。
數碼變焦:i
數碼變焦的原理與光學變焦不同,它不是對實際物體進行光學放大,而是對已經成在CCD上的像放大,就是說,相當於對照片的放大。這種放大不是用放大鏡看照片的效果,而是把照片上的每個點通過計算,使這些點占更大的面積。數碼變焦得到的圖象效果差!給人的感覺是模糊的。試想,本來一個小米大面積的點上的顏色,硬塗到綠豆面積的大小,會怎樣?這樣看到的不是細節,而是一個色斑或色塊。GfBfp
想一想,MM的寫真,是一個個肉眼幾乎不可分辨的點看的舒服,還是一個個色塊/斑堆起的效果出色?所以,數碼變焦,在DC上就是騙人的玩意兒,一點實際用途都沒有。在電腦上,用一些圖形處理軟體就可以實現。~
買DC時,不要看到底有幾倍數碼變焦,這個沒用!幾倍都沒用!電腦處理起來,數碼放大倍數比DC高。數碼放大的越大,效果越爛。要變焦,就要光學變焦!光學變焦基本不影響圖象的細微部分。光學放大後,圖象還是點(而不是塊)組成的。t
另外,有些數碼相機光學變焦和數碼變焦可以綜合作用。建議,一定要把數碼變焦關掉
儲存介質3S8~o
DC的儲存卡一般是斷電後可以保留數據的半導體,無機械部件,體積小,重量輕,耗電小。y#x
DC還有其他一些儲存介質,如小硬碟和CD,小硬碟太貴了,用起來也耗電,如果需要大儲存空間推薦採用別的方法解決。CD,不好,別用(不好拿,兼容也不好,能耗也大)。$y
DC常用的卡為下面幾種W
CF、MS、SM、SD、MMC、XD,卡的體積(不是容量)由左向右減小。
CF卡(compact flash),nD<4g+
有CFI和CFII兩種規范,區別基本是參數和規范上的,對普通用戶意義不大,不過放心,市面上基本CFI很多,而且CFII向下兼容CFI,就是說能用CFII的就可以插CFI,現在用CF卡的DC基本是兩種通吃,買CFI就行了(你說買CF卡,JS就給你CFI決不會給你CFII的,除非你指明)。F?a
用CF的DC有,CANON ,NIKON全系列,美能達D5 D7系列,OLYMPUS C5050也吃CF。i
買CF時最好帶著相機,現在做CF的廠很多,有些兼容不好,有些DC挑卡(如D5 D7)。CF的缺點就是容量不算太大(不過256M基本夠了吧),速度不太快(感覺不到),體積偏大(比相機小的多)。大多數機器包括專業單反機都用,因此有最廣泛的兼容性,再加上價錢便宜,好處顯而易見了:出去玩時找朋友的借來用啦,誰讓他跟我兼容吶;壞處也不小:朋友也可能會出去玩的。]
SONY 用的記憶棒_=jTw
叫做memory stick簡稱MS的就是它。!j hi
SONY財大氣粗人又牛,自己推出MS,也就是SONY的DC才能用記憶棒,而且SONY的DC只能用記憶棒,所以說,這東西兼容不好,而且傳輸速度也沒見的怎麼快。更要命的,價錢~~~~~搶劫啊。X
雖然SONY的MS不跟其他的卡攙和,但是也不是一無是處,SONY的其他產品如攝象機,MP3等,記憶棒是可以通用的,如果你打算跟著SONY一路走到黑,可以避免重復投資,2fT%N
不過也要提醒一下,現在SONY的MEMORY STICK PRO與以前的MS不兼容了,就是說,以前SONY產品沒法用新的記憶棒了,大家買SONY的DC選卡時一定要注意區分哦,可以兼容PRO的是最新(相對最貴)的機器。'9
SM卡:smart media card#hu4~c
與CF卡相比,SM卡去掉了控制電路,沒有專門的介面針腳,只是通過表面電路的觸點與讀取設備相連。因為沒有控制電路,SM比CF要薄很多,而且成本減低不少。不過,也顯得脆弱一些(跟幾張紙一樣厚,大小卻比CF小不了多少)。SM卡價錢應該比CF便宜,但便宜的有限。買的時候帶著相機去試試,看看有沒有兼容性問題。fT!xS
支持SM卡的是富士和奧林巴斯的機器。xoP
MMC卡和SD卡?H\OY&
這兩個卡外形是一樣的,但MMC卡少見不常用,SD卡相對用的多些。松下,美能達部分,柯達和其他一些不是太大的廠商使用SD卡,(一般能用SD的都可以用MMC。)SD卡比較貴,價格和記憶棒差不多,體積比CF,SM,MS都小。ez
說最後一種——XD卡>
這個卡是最近由奧林巴斯和富士聯合推出的,在一個非常小(如上面的上面的上面的圖)的體積里有更大的容量(目前是128M的,根本不大,但以後要推出?G的)和更快的速度。fscYQ4
奧林巴斯和富士的新機器如奧林巴斯C5050(吃SM,CFI CFII,XD4種),U300,富士S304等。
噪點和壞點P<5:
前面說過,DC是*感光元件(CCD或CMOS或其他的,大多是CCD)感光,然後將光信號轉變成電信號,經過處理,然後成像。CCD有數百萬個感光單元組成,在感光的過程中,如果CCD上某一單元損壞,這個地方就不能感應光線,在最終圖象上就是一個白色的點,這個點就是壞點(dead pixel)。至於噪點,是因為當感光單元感光過程中會發熱,溫度升高,這樣噪音就會增加,當噪音增加到一定程度(相機的降躁系統無法消除時)會在圖檢測噪點和壞點:~xe
把相機鏡頭蓋蓋上,如果沒有鏡頭蓋,如NIKON2500那種,就找不透光的東西擋嚴,記住,測試時一定不能露光!然後按快門,快門時間一般定為1/60,1/8,1/4,1/3,1/2,1,2,3,......最大,然後調一下感光度,再試試,如果是傻瓜相機,這些沒法調,那就沒有辦法,盡量放慢快門吧。由於噪點是在快門開啟時間長和感光度大時才出現,所以在慢快門階段最好每個都試試(比較麻煩)。'l1O2^
照完這樣的照片之後,理論上得到的應該是黑色的圖象(但實際是不可能的)。壞點的位置是固定的,而且不管快門多少,感光度多少,都會出現。噪點就不一定了。位置不固定。快門快了沒有,慢了,因為感光時間長,CCD升溫,就不可避免了。因為這,DC在長時間使用時比剛開機時的噪點多。`j
看有沒有壞點噪點,在DC的液晶屏上是看不清楚的,一定!要在電腦上看原圖,就是要把照的照片傳到電腦上,用PHOTOSHOP或ACDSEEE或其他看圖軟體看1:1的圖,上下左右看,好幾張比較著看(比較著看有沒有壞點)。6
人看完了還不行,最好還要用軟體,deadpixeltest軟體。j=
片上留下雜色的色斑。這個斑就是噪點。I
壞點,目前技術情況下,是可接受瑕疵,就是說,有一個到3個壞點是合法的。一兩個點到不太影響成像質量,但是讓人不舒服!所以,買DC時要當場測壞點,有,就讓JS換,反正沒交錢時咱還是上帝,如果交錢了,任命吧,消協也救不了你。D~9]#
噪點( hotpixel)因為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同型機噪點可能有多有少,所以,最好多比較幾台,找個噪點最少的。hW
好的DC有降噪功能,當快門慢時開啟,對夜景拍攝很重要,而且,光線差了也要降低快門速度吧。但是,降噪是以犧牲細節為代價的,不過,不降噪犧牲的可能是照片啊。所以,個人認為,降噪還是比較重要的,不過,有些沒有降噪的DC也能出讓人接受的夜景。r_8O
還有一種點忘說了,那就是LCD上的壞點,這也是可接受瑕疵,什麼,說你接受不了,那隻好仔細點,選個沒有的。液晶屏LCD上的壞點不影響成像,所以即使有壞處不太大。當然,還是沒有好。照一張淺色的(要清晰),照一張深色的,用DC的回放模式,放大了看,是不是有點成的顏色與實際不符合而且這個點位置不跟著圖象移動而移動,如果有,這個就是白平衡:'
白平衡,就是幫助相機辨別白顏色的功能。相機並不是傻而認不出白色,而是太嚴謹了。當我們到了一個點著燈泡的屋裡時(有射燈時更明顯),在理論上,日光下本來白色的東西,比如牆,在燈炮光下會帶一點點黃色,因為光線的顏色變化,射在物體上會有不同的效果(詳見普通物理學),但是,我們的眼睛接受的信息,經大腦處理後,還會把它當作白色,但是CCD就不行了,CCD保持著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如實地反映,這樣的後果是,我們受不了了,這樣出來的照片,PLMM要麼變成黃臉婆(黃昏,白熾燈等),要麼會青面獠牙(日光燈等)。為了讓我們可以接受效果,並且保證我們這些可憐的攝影者的生命安全,DC上有白平衡這樣的功能。自動白平衡是通過一套自動程序,使相機辨別哪是白色,然後根據這個判斷成像。'>^7
有些DC的自動白平衡很出色,在任何光照下都能准確反映色彩。但是,自動白平衡不那麼好時,就要換了,有黃昏,白熾燈,日光燈等等白平衡,這是相機考慮到這些常見場合,對應這些光照條件下進行平衡色彩。在這些情況下就要選擇對應的白平衡(如果自動的准可以不管)。如果環境光照出了這些情況,比較復雜,如在博物館、飯店大廳等,就要用手動白平衡,讓我們親自幫它找到感覺。|x:PP
手動白平衡:t
必須是相機有這個功能才可以用。將這個功能打開(一般是菜單里找),然後找個白的東西,牆,紙,等等,面積要能充滿相機的取景框,然後按個什麼鍵(有的是半按快門,有的是有特殊按鍵),就算定義上了。 O
^
講講電池:G
DC是用電大戶,好電池是必不可少的!S
使用DC要用充電電池,這是因為DC需要大的放電電流。一般需要大電流的電器,比如DC,四驅車,都用充電的。這樣勸你,可不是小看你的經濟實力,怕你買不起電池。市面上的鹼性電池經不住大電流折騰,一般十幾分鍾就夠戧了。^k
充電電池分好幾種,至於到底多少,我也不清楚,只說常用的。1"M
鎳鎘電池:這個其實不常用,只是前幾天一哥們買個隨身聽竟配這種電池,令人氣憤!鎳鎘電池,缺點就是記憶效應嚴重!也就是說,充電之前必須把電放干凈。如果還有殘留的電,電池會將上次放電放掉的容量作為以後充電的容量。說的再簡單,就是你拿個剩80%電的沖,以後電池就相當於原來的20%,基本廢掉了。]4K~m
鋰電池:鋰電池的好處就是沒有記憶效應!充電時間比較短,象佳能的BP511,80分鍾可以沖90%,不過剩下的10%沖起來比較慢,大約還要一個小時。鋰電池一般都是特殊設計的,並且可以非常小,這對減小相機體積很有幫助,但這帶來的問題就是:通用性差,各DC的鋰電不能通用,而且買一個備用的特別貴,也不是象AA電池那樣到處都有賣的。gn;x
鎳氫電池:鎳氫電池有輕微記憶效應,最好是放干凈電再沖,不過放不幹凈沖了也沒有關系。鎳氫的好處就是,可以做成普通AA電池的外形。使用這種電池的DC,電量耗盡後,可以用普通AA電池應急。缺點就是,充電時間慢,一般要一晚上才可以。當然現在有快充,一個小時多搞定,不過快充是在電池內劇烈進行化學反應,對壽命有影響。 )|f
充電方法:*?.;
鎳鎘一定要放干凈沖,其他的無所謂,但是盡量還是放干凈好。Ro
因為電池充放電是有壽命的,有循環次數,有人(pchome,帖子不好找了)做過計算,結果是:放凈充滿的電池在壽命內充的電量多。電池壽命完了,充電放電續航能力就不行了。g/vU1
新的或長時間不用的電池要對其進行激活,象是體育運動前要熱身。辦法就是充滿-放凈循環幾次。因為電池長時間不用,化學物質活性會變差,這樣容量達不到平時正常值。激活後,可以達到正常。Od9
鎳氫充多沖一會兒,14-15個小時吧。再激活的幾次里也要多充一會。GB\
鋰電池也要激活,但是充滿-放凈幾次就可以了。第一次沖沒必要象傳說中那樣充10幾個小時。鋰電對充電放電要求相當嚴格,因為鋰電有功能強大要求嚴格的保護電路,這個保護電路麻煩也使的鋰電難以做成AA的樣子。當充滿後,保護電路會阻止進一步充電,而且,電池在空氣中會自然放電。這時候如果還在充電器上,相當於在進行充電放電循環,沒有意義。鋰電不能過充,也不能過放,放電時保護電路也起作用,阻止由於過放而導致電池損壞。y!mH
由於不能過放,而在空氣中電池會自然跑電。所以保存鋰電時要留一部分電(百分之七八十),以免以後充不進電去。

❼ 想看DC所有英雄的電影 問一下觀影順序

不是所有的dc電影都要按順序看,只是部分電影的世界觀一樣,只有相同世界觀的電影才有觀看順序,下面我會把相同世界觀的電影組成一個系列:
里夫版超人世界:超人(1978)→超人2(1981)→超人3(1983)→女超人(1984)→超人4(1987)

蒂姆波頓蝙蝠俠世界:蝙蝠俠(1989)→蝙蝠俠歸來→永遠的蝙蝠俠→蝙蝠俠與羅賓

黑暗騎士世界:蝙蝠俠俠影之謎→蝙蝠俠黑暗騎士→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

DCEU: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超人→自殺小隊→神奇女俠

剩下的電影目前都是獨立世界觀,單獨觀看不影響劇情:
守望者(2009)
綠燈俠(2011)
V字仇殺隊(2005)
地獄神探(2005)
西部英雄約拿哈克斯(2010)
貓女(2004本來不想寫這部的,跟dc基本沒關系)

插一句,如果對dc不是特別了解的,建議先看里夫版超人世界電影、綠燈俠、蝙蝠俠俠影之謎和鋼鐵之軀,都包含角色的起源故事。

❽ DC電影上映時間順序

1、超人之死、2007/9/18

2、正義聯盟:新的邊際、2008/2/26

3、蝙蝠俠:哥譚騎士、2008/7/8

4、神奇女俠、2009/3/3

5、綠燈俠:首次飛行、2009/7/28

6、超人與蝙蝠俠:公眾之敵、2009/9/29

7、正義聯盟:兩個地球的危機、2010/2/23

8、蝙蝠俠:紅影迷蹤、2010/7/27

9、超人與蝙蝠俠:啟示錄、2010/9/28

10、全明星超人、2011/2/22

11、綠燈俠:翡翠騎士、2011/6/8

12、蝙蝠俠:第一年、2011/10/18

13、正義聯盟:毀滅、2012/2/28

14、超人大戰極英盟、2012/6/12

15、蝙蝠俠:黑暗騎士歸來、2012/9/25

16、超人:解放、2013/5/7

17、正義聯盟:閃點悖論、2013/7/30

18、正義聯盟:戰爭、2014/2/4

19、蝙蝠俠之子、2014/5/6

20、蝙蝠俠:突襲阿卡姆、2014/8/12

21、正義聯盟:亞特蘭蒂斯王座、2015/1/27

22、蝙蝠俠大戰羅賓、2015/4/14

23、正義聯盟:神魔之戰、2015/7/21

24、蝙蝠俠:血脈恩仇、2016/2/2

25、正義聯盟大戰少年泰坦、2016/3/26

26、蝙蝠俠:致命玩笑、2016/7/25

27、黑暗正義聯盟、2017/2/7

28、少年泰坦:猶大契約、2017/4/4

29、雌狐:大電影、2017/5/23

30、蝙蝠俠與哈莉·奎茵、2017/8/15

31、蝙蝠俠:煤氣燈下的哥譚、2018/1/23

32、自殺小隊:嚴厲懲罰、2018/3/27

33、超人之死、2018/7/24

34、康斯坦丁:惡魔之城、2018/10/9

35、超人王朝、2019/1/10

36、正義聯盟大戰致命五人組、2019/3/30

37、蝙蝠俠:緘默、2019/4/16

38、神奇女俠:血脈、2019

(8)dc電影的v是什麼擴展閱讀:

DC宇宙原創動畫電影(DC Universe Animated Original Movies,簡稱DCUAOM)由華納DC出品的一系列超級英雄動畫電影,改編自DC漫畫,存在於虛擬宇宙中,擁有獨立的不同宇宙觀,由華納家庭娛樂公司發行。

在DC宇宙原創動畫電影不同於早期的DC動畫電影,主要是為了普及成年觀眾,。影片分級大多是PG-13(除了《全明星超人》、《綠燈俠:翡翠騎士》被評為PG等級),而《蝙蝠俠:致命玩笑》為DC宇宙原創動畫電影的第一部R級動畫電影。

❾ dc電影觀看順序是什麼

1、《超人:鋼鐵之軀》是由美國華納兄弟影片公司、美國傳奇影業聯合出品的科幻動作電影,由扎克·施奈德執導,亨利·卡維爾、艾米·亞當斯、邁克爾·珊農、凱文·科斯特納、黛安·蓮恩、羅素·克勞聯合主演。該片於2013年6月14日在美國上映。

❿ DC電影觀影順序

1、《超人》(1978)

2、《超人2》(1980)

3、《超人3》(1983)

4、《超人4》(1987)

5、《蝙蝠俠》(1989)

6、《蝙蝠俠歸來》(1992)

7、《永遠的蝙蝠俠》(1995)

8、《蝙蝠俠與羅賓》(1997)

9、《貓女》(2004)

10、《V字仇殺隊》(2005)

11、《康斯坦丁》(2005)

12、《蝙蝠俠:俠影之謎》(2005)

13、《超人歸來》(2006)

14、《蝙蝠俠2:黑暗騎士》(2008)

15、《綠燈俠》(2011)

16、《蝙蝠俠3:黑暗騎士崛起》(2012)

17、《超人:鋼鐵之軀》(2013)

18、《蝙蝠俠大戰超人:正義黎明》(2016)

19、《自殺小隊》(2016)

20、《神奇女俠》(2017)

21、《正義聯盟》(2017)

22、《海王》(2018)

23、《雷霆沙贊!》(2019)

24、《神奇女俠1984》(2019)

(10)dc電影的v是什麼擴展閱讀

1935年,作家馬爾科姆·維勒-尼科爾森少校(Major Malcolm Wheeler-Nicholson)創立了國家聯合出版公司(National Allied Publications),這是DC漫畫公司的前身。

維勒-尼科爾森接連創辦了兩份漫畫刊物:《新趣漫畫》和《新漫畫》,後者後來更名為《冒險漫畫》(Adventure Comics)並一直出版到1983年。

他提出「全新,全部原創」的方針,啟用許多新的作者。被他招攬進去的作者中有兩個20多歲的年輕人,分別是傑瑞·西格爾(Jerry Siegel)和喬·舒斯特(Joe Shuster),不久他們創造出超人。維勒-尼科爾森是一個冒險家,作家,但是並不擅長經營管理。

1938年,他破產了,失去了自己公司的控制權。不過,公司由萊波·維茲等更有經驗的出版者接手後,迅速發展壯大,很快在這門新興產業中占據了領軍地位。

公司推出了第三份刊物,也是日後DC名字的由來——《偵探漫畫》(Detective Comics,縮寫為DC)。這份有著單一集中主題的漫畫月刊獲得了成功。很快公司又推出了另一本全新的漫畫月刊《動作漫畫》(Action Comics),它的第一期便為世界帶來了超人。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5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2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2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5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4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8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6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4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