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電影知識 » 如何評價電影時動

如何評價電影時動

發布時間: 2022-07-17 12:02:05

⑴ 怎麼樣去評價電影

對一定的電影創作現象進行的分析和批評。又稱電影批評。它與電影理論不同,實際上是一定的電影理論、觀點的具體運用。電影評論的對象是電影創作現象,包括電影作品、電影藝術家的創作活動、一定歷史時期的電影狀況和傾向以及某些電影的風格、流派等。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評價蘊涵在銀幕形象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社會意義。電影評論的作用有二:一方面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研究創作上的經驗教訓、闡發電影創作的某些規律性的問題,幫助作者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又能反過來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種多樣的,其方法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豐富。 電影評論的可評之處,可以就其導演的獨特構思,聲音畫面,蘊含的深刻道理,影片的時代意義,影視音樂,電影內容,電影燈光照明,電影的拍攝技巧等等都可以進行評論,評論過程通過結合影片具體內容擺出自己觀點,從而近一步論證。一篇影評的吸引人之處就在於有沒有不同於別人的觀點,寫出別人一般想不到的內容,可以用兩個字總結「新」「奇」。 目的 電影評論的目的在於分析、評價蘊含在銀幕形像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社會意義,既分析影片的生活內容和思想內涵,又探討其美學價值、藝術風格和表現技巧,把影片的形像與主題、內容與形式作為有機的整體進行考察,並作出鑒別和評價。 作用 電影評論的作用有二:一方面通過分析影片的成敗得失、研究創作上的經驗教訓、闡發電影創作的某些規律性問題,幫助作者開闊視野,提高創作水平,以促進電影藝術的繁榮和發展;另一方面,通過分析和評價,影響觀眾對影片的理解和鑒賞,提高觀眾的欣賞水平;觀眾欣賞水平的提高,又能反過來促進電影藝術的發展。 電影創作受時代、政治及文化的影響,電影評論認真地研究評論的對象,了解影片創作生產的實際情況,了解創作者生活的時代和作品反映的時代;為了引導觀眾對影片的鑒賞,電影評論家須了解觀眾對影片的反映、他們的興趣、他們的喜惡和願望,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和評價,以求對影片的創作者和觀眾有所啟發和幫助。 對影片或其他創作現象的分析和評價存在不同的意見是經常發生的,對重大原則分歧更應展開討論和爭論。充分說理的討論,對電影評論本身的檢驗和發展有利,對電影創作和觀眾鑒賞也有啟發和裨益。 內容 電影評論的內容是多樣的。有著重評論影片的題材、主題、人物和它的社會意義的,也有專門論述不同片種、樣式或影片的藝術風格、造型表現手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的;有對某一時期、某一流派的電影創作進行專題評論的,也有為著名的電影導演、演員等電影藝術家撰寫評傳的;既有在報刊上對當時上映的影片或某種創作問題寫專欄評論的,也有對一定時期和范圍內的影片進行評論的。由於讀者和觀眾的層次不同,既需要供電影專業工作者研究用的專題論文,也需要有提高一般觀眾欣賞水平的影評文章。 方法 電影創作在發展,電影觀念在變化,與電影評論密切有關的哲學、美學、社會學、藝術學等學科的不同學派,以其各自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滲透到電影研究和評論領域中來,尤其是20世紀50~60年代以來,其他學科的專家學者對電影的研究和評論日益增多,而從事電影評論的工作者也對其他學科的方法論進行研究,並運用到電影評論中來,如結構主義、符號學以及系統論、資訊理論和控制論等。由此造成了電影評論方法的多樣化。 在中國,電影評論通常考慮如下幾個方面:①影片的傾向性和真實性是否統一;②人物的個性化和典型性如何;③影片從內容到形式對時代的反映是否有創新精神;④影片是不是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創作個性;⑤影片在電影觀念和電影語言的運用上進行了哪些有價值的探索;⑥影片的觀賞性及其社會效果如何。 概況 早期的電影評論開始出現於20世紀初。義大利詩人、電影先驅者R.卡努多在巴黎率先對電影進行評論,並於1912年發表了著名的《第七藝術宣言》。隨著電影藝術的發展,電影評論越來越顯示出它的作用。定期或不定期地舉辦國際電影節的評獎活動,也是國際上進行電影評論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如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辦每年一次評選影片和創作者的奧斯卡金像獎和紐約影評人協會主辦的紐約影評人獎等。 在中國,20年代初報刊上開始有影評文章。1932年中國共產黨在電影界成立了以夏衍為首的電影小組,創辦了左翼電影工作者的理論與批評的刊物《電影藝術》雜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電影評論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在及時地分析、評論新的影片,肯定成就,批評缺點,討論問題,總結經驗及評介國際上各種電影和電影理論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專業和業余的電影評論隊伍成長和壯大了起來。1981年 1月24日,中國電影評論學會在北京成立,學會對新時期的影片、電影美學、電影語言和創作中的問題展開評論和探討,並通過年會交流情況和思想。同時全國不少省、市、自治區相繼成立電影評論學會,各地基層的群眾影評組織和活動更是象雨後春筍般地建立和開展起來,許多工廠、學校也在開展多種形式的影評活動。廣泛的群眾性是中國電影評論的重要特點之一。在評獎方面,廣播電影電視部、中國電影家協會和《大眾電影》編輯部分別舉辦一年一度的「優秀影片獎」、「金雞獎」和「百花獎」,從政府、專家、觀眾的不同角度,評價、表彰和獎勵每年涌現出來的優秀影片和為電影藝術做出可貴貢獻的電影工作者

⑵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變身特工》

期待這部動畫電影已經很久了,尤其期待配音演員的表現。

所以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無比的耀眼,史密斯的天生魅力非常適合蘭斯,這也是這部作品如此成功的原因之一。

⑶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向著明亮那方》

你好,這部電影是七部改編於繪本的短片,每部大約十分鍾左右。這些繪本我都沒有讀過,所以我是完全以一個電影觀眾的角度來完成第一次接觸的。

總體而言,這些短片都沒有很強的故事性(除了《哼將軍和哈將軍》,後面再單說)。如果我們把常規的故事電影稱為「小說」的話,那麼這些短片更像是「散文」,最多也只能說是「散文化小說」,整部電影就是個「散文集」。

汪曾祺說,「大概傳統的,嚴格意義上的小說有一點像山,而散文化的小說則像水。」這部電影給我的感覺正是像緩緩流淌的水一樣,沒有大起大落,沒有英雄旅程,只是平平靜靜地敘述一些平平常常的人和事,氤氳著各色童年的霧氣。

關於童年的比喻,我最喜歡的也是「河流」。童年就像一條小河,無論是說它淌過我們生命的河床也好,還是說我們趟過它走向生命的大江大河也好,不管是緩慢還是湍急,回過頭來都覺得:哦,是那條小河呢!長大了的我們,還常常會想起那時的一朵浪花,想起河岸的千屈菜。因為那浪花偶爾會在我們心裡輕輕拍擊,千屈菜掉下的那顆眼淚伴著我們流進大海。

現在,我們面前有七條小河。我覺得,又好,又不好。

好呢,是它們各有各的質地,總有你喜歡的。不同的畫風,不同的方言,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故事,不同的敘述風格……具體我隨後再一個個說吧!

不好呢,是它們一條一條接連不斷,你只能身不由己地跟著電影往前走,不能停下來品味。雖然都有著溫暖、明亮的內核,但每部影片都是一個個獨立的意境。盡管製作了優美有趣的串詞和動畫,但我仍然不認為串在一起是個好主意。也許有人會說,讀繪本不是也會連著讀好幾本嗎?可是,讀繪本時,就算我們讀完後也沒停下來,但讀的過程中我們一定是根據現場情況調整了快慢與翻頁節奏的,有效的繪本閱讀一定是確保了意境的進與出的。

並非所有的繪本都適合做成電影。兩種不同的藝術形式各有優長。比起繪本,電影的特點是讓畫面連續動起來,並且有合宜的配音和背景音樂的渲染,甚至還會有3D甚至4D……這些都是為了讓觀眾更沉浸式地體驗作品創設的意境。可是,如果剛剛沉浸到一個意境里,接著又得到另一個,接著又另一個……結果就很難受。從這個意義上說,一個美和另一個美,有時還是保持點(時間)距離好。所以,我對像這樣把短片——而且是散文化的短片串在一起變成大電影的方式,持保留態度。

下面,再簡單說說我對每個短片的感受。純粹是學術討論——我也算是有一點專業知識的吧!寫下這些評論的時候,我是以劉緒源老師為榜樣的,即目的是促進創作的發展,有時需要努力發現「新質」,有時需要不諱言自己的意見。可惜,現在我真正開始寫這些學術隨筆的時候,先生已經作古,唉,真想聽聽他怎麼說。

《小兔的問題》

水墨畫風,很淡雅,很溫馨。變大變小啦,轉換場景啦,從一個相框跳到另一個相框啦,這些動畫效果也很有意思。留白的藝術我也非常喜歡,現在的動畫電影尤其是三維動畫,有時候我覺得太滿太實了。技術和表現手法並非越先進越好,而是看你想要表達什麼,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但這部短片有一個根本性的問題,就是文本選擇的問題:孩子問這些問題的年齡,大都在學齡前,正處於從家庭出去找小夥伴玩的時期。問這些問題的時候,孩子一方面是對世界充滿好奇,想要去探索;另一方面呢,又想一再確認父母的愛,確認安全感。而且,愛與安全感更為重要,因為這是基礎,是前提。孩子越有安全感,就越敢於出去探索。這個繪本跟另外兩個著名的小兔子繪本《逃家小兔》和《猜猜我有多愛你》,都更適合作為繪本進行親子共讀,因為孩子的這些問題,想要的是自己父母回答,想要的是自己父母的擁抱,想要的是不斷地在與父母的問答游戲中感受愛……孩子們經常會反反復復閱讀某些繪本,就是因為他們想在心裡構築某些很重要的東西。大人們都離開家探索過世界了,也許飛得很遠很遠,但無論飛多遠,都有媽媽手中的那根線,都會時常想起走出家門的那條小路。所以,大人們通過這部作品,會想起自己的童年,會很感動。可是,大人的「自我感動」與「兒童本位」,並不是一體的。所以,《小兔的問題》作為繪本是非常優秀的,但是做成電影我覺得並不合適。

《螢火蟲女孩》

這部短片就像一篇短篇幻想小說,講述公交車司機退休前一天,森林小動物們為他舉行歡送會的故事。在如此短小的篇幅里,公交車司機善良體貼的形象就塑造起來了。人與自然的融合關系彌漫著溫馨感。進出幻想世界非常自然,有點宮澤賢治、安房直子、湯湯等作家那些幻想作品的氣質,也許是源於聊齋或更源遠流長的東方氣質吧。

同時,圓乎乎的形象,純凈透明的色彩,畫風與故事相得益彰。喜歡啦!

⑷ 如何評價電影

影評,是文藝評論的一種,是對各種電影現象進行分析和評價的文章。它主要是對蘊藏在電影藝術中的審美價值、認識價值及其思想意義的揭示、開掘,是對電影藝術創作規律的探索,並從中找出成功的經驗、失販的教訓。所以,好的影評,一方面可為電影的友展和質量的提高提供反饋信息,一方面又能幫助觀眾正確理解電影,培養和提高觀眾的藝術欣賞能力和健康的藝術情趣。
寫影評,應該把握好這樣幾點: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實質,挖掘影片本身所包含的深刻內涵。例如對張藝謀電影的分析要緊扣住時代背景,但也不必要都從思想意義角度分析,如鞏俐在張藝謀電影中的形象塑造,張藝謀電影中的男性形象等,都是可以開掘的領域。
要實事實是地分析評價。魯迅先生說過:評論作品"必須壞處說壞,好處說好",還要"知入論世".他說"倘若論文,最好的是顧及全篇,非目顧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況,這有較為確鑿。"對影片作實事來是的評價,要求我們用全面的觀點,不是顧其一點,而是觀照全片。顧及編導的意圖、表演的全部以及當時的社會環境、歷史背景等等,作恰如其分的分析與評價。不能強導演、演員、片中人物所難,求全責備。同的,我們在寫影評時,也不能人雲亦雲,如評電影《花季,雨季》時,在一片叫好聲中,有同學冷靜地認為編導將銀幕中的學生形象給拔高了,就很有思考。
要重視影片的藝術分析。電影是通過藝術手段來表現主題、塑造人物、抒發感情的,所以影評要重視對影片藝術的高下進行分析。這種分析應具體詳細,由表及裡,言之有物;評價則應觀點鮮明,實事求是。在藝術評析中,字里行間滲透出電影意識,盡可能恰當地運用電影藝術名詞術語,還需要有對電影藝術的深刻感受與理性把握。這可以通過閱讀電影理論書籍和多欣賞優秀影片來解決。每年的美國奧斯卡電影大獎評選,世界各國的影展都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機會,雖不能親臨其境,但通過多種媒體一樣能了解動態,捕捉到世界電影發展的最新信息。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師范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到。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開始練習寫作影評時還應該注意:語言要朴實,要個性化。寫影評一定要講真話,講自己的話,不要抄襲別人的評論。唯獨自己的感受和朴實的語言,才會使自己的評論富有個性和新意,也才會給讀者帶來清新的感受。
敘議要結合,突出評論。電影最直觀可感的,影評離不開敘事。但切忌過多地敘述故事,要突出分析寫評價。當然,所評所析不得脫離影片孤立地進行。
設計好影評的標題至關重要。一般來說,它由正副標題構成。正題——揭示文章的中心,必須簡明扼要,而又耐人尋味,能夠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同時也能給讀者帶來審美愉悅,它是貫穿全文的主線;副題——點明評論對象,交待片名或評論角度,它是正題必要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能使文章增色不少。如:《歷史和時代的搏擊者——評銀幕上的共產黨員形象》,《悲劇在紅色中滲透——評電影<紅高梁>》。
我們在寫影評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學習他人的寫作經驗,豐富自己的寫作實踐,在日積月累的基礎上,通過影評的寫作,不斷促進我們知識結何的完善,提高我們的頎賞水平和審美能力。

⑸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煙花》

《煙花》在還沒有上映前就已經受眾人矚目,除了宣傳特別到位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和《你的名字》的畫風相似,隨便截出來的每一幀都是精美的壁紙。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個校園的愛戀故事,兩個好朋友同時喜歡上一個女孩,卻都不敢表白。泳池邊,菜津奈決定跟贏得游泳比賽的人一起去看煙花,佑芥雖然贏了比賽可是卻失約了,典道輸了比賽,卻後悔當初沒有表白的勇氣。當菜津奈最終還是被轉學,跟著媽媽走了,後來,典道終於鼓起勇氣,利用玻璃球回到過去,想要改變當初的結局。

影片中其實有很多隱藏著的小細節,比如,玻璃球裡面的圖案,仔細看其實是字母「if」,也就是「如果」的意思,這就包含著諸多的幻想。也為典道後來一次次想要回去過去改變結局埋下了伏筆。

菜津奈毫不猶豫地回答:「那就回去了唄。」

可是還可以回去嗎?玻璃球被醉酒的大叔當成煙花發射上去炸碎了。

玻璃球的碎片掉落,全是典道一次次通過玻璃球才會發生的事情。

菜津奈泡在海里跟典道說:「真的好期待下一次見面啊。」

兩人在海里擁抱過後,菜津奈往水面游去,可典道卻沒有。

鏡頭一轉,次日的課堂上的店名,典道缺席。

典道到底在哪裡?在做什麼?沒有人知道。

這個玻璃球其實更像是男主為了彌補遺憾而做出的努力,我們的生活並沒有可以回到過去的玻璃球,很多事情錯過了就只能是過錯,且行且珍惜吧。

⑹ 如何以電影角度評價電影

在影片中可評的角度很多。就一部影片而言,可以評主題、評人物、評細節、評場面、評藝術特點、評電影語言的運用等;就多部影片來說,可綜合評論一系列影片,闡明某一時期電影藝術創作的傾向和特點;可綜合某一類影片(如驚險片、探索片等)進行評論;可綜合同一類問題(如古裝片的雷同化等)進行評論;另外,還可以進行電影專評,如評編劇、評導演、評演員、評攝影、評美工、評音樂等。
面對這些可評的內容,初學寫影評的中學生具體應如何處理呢?最好的辦法是「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抓住影片中給自己留下印象最為深刻、最能激發自己寫作慾望的問題來寫,這樣便於對問題作深入細致的評論,忌面面俱到。
影評寫作可以有長有短,可著眼於一部影片的一個鏡頭,也可以著眼於一種電影現象。對於我們高中生來說,要對一部影片作出全面的評價比較困難,練習寫影評,可從評論一個人物形象、一個情節、一個場面入手,可對演員演技、拍攝技巧、導演意圖、影片風格、色彩、語言、音樂等進行單一的評析。隨著寫影評水平的提高,就可對某一人物形象,如影片中的學生、教師、軍人等銀幕形象發表看法,也可以從縱向談某一階段電影的回顧或某一體裁電影的回顧,分析其得失;或從橫向談某一風格的電影,如西部電影、賀歲片、娛樂片等,或橫縱向結合,談一個導演的風格,如謝晉模式、張藝謀現象等。初涉影評寫作不宜貪大求全,而應從一點一滴寫起,思考挖掘,連綴成篇。
2、如何評
第一,捕捉住感受點。一部電影涉及的方面很廣,需要品評的著筆點很多。這就需要對電影反復回味思考,用心靈再度感受,把握往影片中最能動人的地方,並使之在自己的筆下得到理性的升華。如觀看了《泰坦尼克號》,不能只簡單地敘述這場愛情故事,而要從主人公生與死的考驗中感悟到人性的光芒。
第二,抓住細節,詮釋其深刻涵義。所謂細節,是影片畫面中對表現對象的局部或細微的變化進行精要細致的描繪。細節包括人物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道具的運用,色彩的調度,聲音的變化等。典型的細節對展現人物性格、設置懸念、推動情節發展都起著積極作用。如《大轉折》中先後三次出現蔣介石的背影,每一次出現都預示著國民黨軍隊下一次的失敗,通過三次背影的刻劃,將蔣介石政權日薄西山的局面富於象徵性地體現出來。
第三,立意要新,開掘要深。寫影評要有新意,要有獨到的見解,抓往要點,自感而發。要做到有新意,一是要抓住影片內容,結合台社會現買;二是要准確把握住影片的精神

⑺ 《始動》這部影視作品的評價怎麼樣

電影《始動》中有很多演員客串,配角們也很活躍。特別是紅色頭發的崔成恩非常顯眼。第一眼在這里看到她,想的是她為何會紅起來。演技很棒,也許以後會在更多的電影中出現。看到崔成恩應該會仔細觀察。還有我們熟悉的演員金鍾秀和尹京浩。長風飯店的外賣職員金景德(音)說:"大家都演好各自的角色。

金宗洙飾演長風飯店的社長,他默默地說著自己該說的話,十分愛護後輩。尹京浩飾演金東和一角,是禹尚弼認的大哥。放高利貸,後來蛻變,不知為什麼這些場面最後都變成了槽點。還有金景德說:"第一次在只有排球的車站看到時,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除此之外,作為客串嘉賓來的人也很多,有高斗心,朴海俊,金民宰等。三分鍾雖然很短,但似乎增加了電影的趣味性。

⑻ 評價一部電影時,除了激動人心,感動,還可以用什麼詞語

從演員的演技評價:驚艷、演技精湛、人物塑造完美、對人物的心理把握到位、突破性演出
從劇情評價:扣人心弦、緊張刺激、懸疑迭起、讓人感動、發人深思、
從製作效果評價:畫面唯美、色彩鮮明、製作水準精良、剪輯快速、
從電影的整體效果:大片、票房口碑雙豐收、里程碑的意義、很垃圾、爛片、精品、

⑼ 如何評價動畫電影《魔法滿屋》

《魔法滿屋》就是色彩飽滿豐富版的《怪怪屋》,劇中擁有生命的屋神卡西達,動態設計相當有趣:窗戶,木頭地板,樓梯,磁磚,屋瓦等,皆能順應(滿足)住客的需求而進行調整。看著《魔法滿屋》,我一方面好希望自己的家也能這樣地聰明,這么地有趣以及充滿生命力,但另一方面...那不就代表住在這棟房子里,完全沒有個人隱私嗎?
人人都有魔法,唯獨米拉沒有魔力。《魔法滿屋》其實是藉由魔法來隱喻個人的事業成就。當家族中的每個成員都在不同領域上有著突出的表現時,表現較為普通的孩子,會對無法達成家人期望的自己感到挫敗,並為了能夠受到肯定,想盡辦法做出一點點成績;然而,表現普通的孩子覺得自己不被接受,表現突出的孩子,也有屬於自己的壓力,如果有一天引以為傲的魔法失效(事業遭到挫折),是不是就代表自己不值得被愛?
電影的轉折點落在馬瑞格家族的大家長阿嬤身上,年輕時,費盡心力培養孩子,希望他們能健康長大,看著孩子們一個個出人頭地,一方面覺得驕傲,一方面又在擁有一切時,開始擔憂會失去一切,阿嬤對孩子的要求日漸嚴苛,事事追求完美,成了鉗制孩子學習失敗的機會,也局限了孩子發展不同才華的可能性。
一個家庭的穩固,在於平衡,每個人相互砥礪,扶持,成長。一個家庭的崩毀,在於平衡遭到破壞,當人人都只是要討好特定人士而隱匿自我,這個家的情感就會變得虛假,變得不堪一擊(情感是維系一個家的基礎)。愛你的孩子,不是愛孩子的成就。接受你的孩子,不是只接受能夠光耀門楣的人。寫到這,突然覺得《魔法滿屋》好適合跟HBO 影集《繼承之戰》對照觀賞,《繼承之戰》是一群子女為了討好嚴厲且成就極高的父親,互扯彼此後腿,爭相向父親證明:我很棒,我很好,我很聰明,所以你要愛我!擔心表現不夠突出的自己會被冷落,會在人前(尤其是父親)抬不起頭。《繼承之戰》是一部精彩好看又悲傷的作品,一並推薦給大家!
米拉沒有獲得任何天賦,其實米拉能夠同理每個人內心的悲傷,並且引導他們找回自己,那就是她的天賦(魔法)。如果我是馬瑞格的大家長,我會鼓勵米拉去當心理醫生!

熱點內容
日本綜藝中國電影完整版 發布:2023-08-31 22:05:04 瀏覽:1950
日本污電影推薦 發布:2023-08-31 22:03:58 瀏覽:924
北京電影學院有哪些小演員 發布:2023-08-31 22:01:10 瀏覽:1929
日本電影女主割下男主 發布:2023-08-31 21:58:33 瀏覽:1655
一個法國女孩剪短頭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7:38 瀏覽:1648
日本電影主角平田一郎 發布:2023-08-31 21:54:07 瀏覽:1286
電影票為什麼搶不到 發布:2023-08-31 21:52:52 瀏覽:1565
電影院眼鏡嗎 發布:2023-08-31 21:50:27 瀏覽:989
港劇曉梅是哪個電影 發布:2023-08-31 21:50:15 瀏覽:1041
書生娶個鬼老婆是什麼電影 發布:2023-08-31 21:49:25 瀏覽:1101